深化课程改革成果汇报

2023-02-19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校、政府、商业组织和民间组织,汇报总是贯穿于各个组织的内部以及相互合作的组织之间,而汇报的具体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对于工作的概述、总结、要花费的时间周期、时间节点、需要的资源、完成情况等,那么,你懂得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深化课程改革成果汇报》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深化课程改革成果汇报

朱永新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成果”

朱永新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成果”【摘要】3月6日13时,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做客强国论坛,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朱永新在访谈中说,教师的问题是教育的关键,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小学老师是中小学教育的生命线,因为决定教育品质的是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谁站在讲台上,谁就决定了教育的品质,甚至谁就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嘉宾访谈]:3月6日13时,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做客强国论坛,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教育相关的内容 称代表委员应为人民代言

【朱永新】: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时隔一年以后再次到人民网和各位老朋友见面。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老师,关于教育领域的问题,你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如何解读?你每年关注的问题体现了不同侧重点,有哪些得到了妥善解决,像这个基础教育你又有哪些建议? 【朱永新】:广仔是老朋友了,我先回答广仔的问题。每年我到人民网来,广仔都给我提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对过去五年做的教育工作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在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支撑能力部分,对教育投入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比例达到了4%,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了进步。实施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等,对五年的教育工作做了一个总结。对今年教育工作主要是提出一个是要用好,因为教育投入达到4%以后,怎么样进一步把钱用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第二,怎么样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其次提出了要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的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这个报告对今年的教育,我觉得从逻辑思路上来说,秩序上可以适当做一些调整,把促进教育公平应该放在第一位来说,目前教育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这次两会我也专门提出了怎么样要尽快地实现县区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其次对于应对教育信息化带来的革命,报告里面没有提到,对于发展民办教育,报告里面也提得不够,所以我今天上午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也专门提出了建议。今年对教育问题的思路还可以进一步理清,让教育能够做的更好。 每年我关注的教育问题,这十年以来,从政协到人大再回到政协,每年都会提出十多个关于教育问题的建议、提案,有些问题应该说还是得到解决,比如说像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关爱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今年关于教育问题,我带来的十多个提案,比如要建立国家的教育基础数据库的问题,比如说要建立国家的教育资源平台的问题,比如说,要加强学校体育的问题,加强农村艺术教师的培养,加强县级的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包括建立国家阅读节,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网络盗版,建立驻校作家、驻校艺术家的制度等等,包括加强海洋教育,报告发展第三方教育考试和评价改革等等,这是我今年的提案的重点。 [网友岁月是个美人]:嘉宾好,为您的一句“你的不称职就意味着67万人的缺席,你的失语就意味着67万人沉默”所感动,如果每个代表委员都能像您这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个两会开得就大有意义。

【朱永新】:谢谢“岁月是个美人”网友。我没想到这篇小文章会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我想,一个方面,是反映了群众对两会的代表和委员的一种期待,另外一方面可能也的确我们有少部分的代表委员过去还多数没有完全地尽职,没有进入角色,没有积极地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没有积极地贡献自己的智慧。所以,我这篇文章就得到了大家的一种感应。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我们作为代表委员的责任意识和角色的意识,当然,我们不能不称职,因为我们不称职,就意味着67万人的缺席,我们也不能失语,我们失语就意味着67万人的沉默。我用它实际上也是自我勉励,至少我自己应该努力地做一个称职的政协委员,我自己应该努力地去为人民代言,才能真正地去发挥一个代表委员应该发挥的作用。

[网友大辽]:我是您微博的粉丝,看您经常在微博上分享推荐基础教育读物很有感触,现在适合孩子们看的好书太少了。您有什么好办法让这样的好书多起来?

【朱永新】:谢谢大辽。现在我在腾讯、人民网和新浪有很多微博的粉丝,非常感谢在这个时候一起分享我的思考、我的意见、我们的探索。的确是这样的,适合孩子看的书还是太少,因此,我们专门也成立了新阅读研究所,第一,帮助孩子去选书,因为一方面书很少,但是另外一方面,乱七八糟的不适合孩子的书也很多,每年我们中国大概出版40万种图书,当父母亲走进新华书店的时候,或者当父母亲上网的时候,往往鱼龙混杂,他选不到他想选的书,所以我们用几年的时间,组织了全国的专家,专门研制了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100种、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100种,即将推出中国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100种、中国高中生基础阅读书目100种,我们还正在研究大学生的基础阅读书目、教师的基础阅读书目,我们想这样的书目出来以后,应该说能够给孩子一个最基本的好的读物,这些书目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最重要的食粮。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所以,早期的阅读对一个人一生会有关键性的影响,怎么样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这是我们新教育一直在努力思考和探索的。所以,大家也看到了,我在网上经常会推荐一些孩子们的读物、老师的读物、家长的读物,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也鼓励中国的作家,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家,能够为孩子们创作更多更好的图书。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政府应该把每一所学校办好

[网友雨后有惊喜]:嘉宾怎么理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如何从制度和政策上让基础教育更加接近“公平”? 【朱永新】: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通过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会改变社会的分层。比如一个农民的孩子,通过教育以后到了城市,他就不是祖祖辈辈继续做农民,教育是改变社会分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所以,如果说我们教育公平了,所有的人得到教育都是比较好的、均等的教育,所有人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为什么我们说要缩小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差别,甚至城市各个学校之间的差别。现在我们相对来说,权贵阶层都是进好学校,他得到的教育比别人好,他的级别就比别人高,如果所有人都进差不多的学校,所有人的起点相对是公平的。教育公平是重新建立社会分层,重新根据一个人的智力,根据一个人的能力,重新调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农村也好,弱势人群家庭也好,为什么要给他们特别的关心、特别的关照,在国外还专门有配额给他们,就是希望通过教育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教育的确是改变命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所以,它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当然,教育公平最关键的,它有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因为现在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做到起点的公平,也就是给所有人,你不应该有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之分,过去我们往往比较多的是锦上添花,把钱砸在好学校身上,就造成了学校和学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学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就造成了教育公平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首先尽可能让基础教育,政府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是教育公平的最重要的起点。即使在过程中,过程的公平就在于每个学校在教学的设施、教师的配备,在硬件、软件,基本上能均衡地配置,所以,最好的时候应该是所有人都能够在家门口的学校读书,不要去择校,那时候教育就比较公平了。 当然最终的是结果的公平。所谓结果的公平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考一样的分数,而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把他的能力、智力发挥到极至,每一个人能够成为他自己。总体上来说,总体的平均的情况,城市和农村,学校和学校之间,最后的结果也差不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措施。 [网友归魂一缕]:民间说,现在好的学校只向“三有”学生和家长敞开大门,这三有是“有实力”“有财力”“有权力”,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又该怎么破解这个问题?

【朱永新】:这实际上也是我前面提到的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优质教育资源过分地向一些学校集中,进这些学校非常困难,所以他们选择的时候,一个就是我们严主席经常讲的,一个是条子,一个是票子,条子象征着权利,票子象征着金钱。这当然是违反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的,我觉得这次在政协大会上我会作个发言,我觉得首先领导干部要带头,不要批条子、转条子,自己要想办法把孩子送到自己家门口的学校,不要抢着去好学校。这样一来,政府必须要把每一所学校办好。因为你自己的孩子在家门口读书了,当然,相对来说,有权的有钱的人住的地方也是比较好,他所在的地方学校也比较好,所以政府不仅仅要把这些地方的学校办好,要把平民地区的学校办好,更要把贫困地区的学校办好。所以,我觉得还是我前面提到的问题,政府公办学校应该用同一个标准来建设,应该每所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尽可能地均等化,就是你在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时候能够配置比较合理,在这个前提下,让所有的学校采取就近入学的方式,解决学校名额的配额问题,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所以,政府把每个学校基本上办好了,现在我们有点倒过来,最好的学校都是政府办的学校,因此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好学校和薄弱学校都是在政府办,这个现象要尽快地去解决。所以,我曾经提出过,应该把最差的学校交给最好的学校去办,这样让他们尽可能地通过政府的行政资源配置,把最短的这块板拉长,因为根据木桶的原理,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你把最短的这块板修好了,把最差的学校改造好了,逐步逐步地提升,所以我经常问,最差的学校是哪所,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知道这个地方最差的学校在哪里,每年解决几所最差的学校,最后把最差的学校拉到和好学校差不多的水准,我觉得政府的教育资源配置任务才算完成。所以我觉得政府就是保公平、保基础,保证所有的学校能够满足区域内的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选择性的,你有钱的人,你可以去选择民办学校,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去解决的。今后理想的状态,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内,所有的公办学校是按照一个标准来做的。我们不是说学校用一个模子,但是在标准上,基本上是同一个水平。我觉得这样一来,整个的教育配置的方向就比较清楚了。 [网友教育熊]:说到基础教育,似乎都归结为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完全不见提及。请问,家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吗?促进教育公平是否也应包括对为人父母者的家庭教育指导?

【朱永新】: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当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因为我一直说,家庭教育缺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庭教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当然是整个家庭教育的基础,因为在这个时候,人绝大部分是在家庭,是和他的父母亲、和他的监护人一起度过。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教育公平当然也包括让父母亲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家庭教育的指导。所以,这一次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专门把家庭教育这一块有所提及。现在很多学校也在努力地通过父母学校,通过给家长更多的教育机会,让他们能够得到必要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让父母亲能够直接参与到学校的过程之中,一个好的教育应该父母亲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亲能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去。为此,我们新教育研究院专门成立了新父母研究所,每天早晨我也会写一段新父母晨诵,给父母亲普及教育知识,我们期待着父母亲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事务中来,期待着父母亲能够和孩子亲子共读,期待父母亲和孩子一起成长,好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方向完全一致,齐心协力的教育。好的教育也是教师、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教育。教师的问题是教育的关键 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应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

[网友老豆腐]:朱副主席,我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教语文的,在我们这个小地方、这个小学校,很多年轻老师来了不久又走了,总也留不住人才,请问您对基础教育师范人才的培养怎么看? 【朱永新】:老豆腐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教师的问题是教育的关键,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小学老师的问题,是中小学教育的生命线。因为决定教育品质的是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谁站在讲台上,谁就决定了教育的品质,甚至谁就决定了孩子的命运。所以,怎么样让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去了还能够留得住,的确是国家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我觉得首先应该对到农村去的这些教师有特殊的津贴,因为这也是国际惯例,在农村在边远地区去教学,他应该有特殊的津贴。其次,去了以后,他应该有更多的机会,特别是像我们的免费师范生出来以后,教育部的免费师范生和各个省的免费师范生的探索以后,他们很担心的一点就是他们去了以后上不来,永远就待在那。我觉得第一要给他们上来的机会,比如他们考研究生,他们出国可以培训,应该有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放心和安心。比如说要给他们更多的培训机会,教育机会,比如说要给他们更多的成长机会,包括他转岗公务员,包括他做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等,要给他更多的出路可以选择。同时,对于长期留在农村的这些年轻教师,在教师的住房,在他的待遇、福利方面,能够特别地倾斜。同时我觉得应该实行教师的轮岗制度,就是城市的优秀教师必须要有到农村、到基层工作的经历,才能有给他评优晋升,这样保证农村的学校能够有好教师。另外可以采取对口支持的办法,就是城市的学校和农村的学校对口支持,每年城市的学校有一些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去,农村一部分学校的老师定期到城市,这样大家对口顶岗,保证所有的农村的学校、边远地区的薄弱学校有好教师、优秀的教师在那,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今天上午我们讨论的时候也有委员讲,孔雀东南飞,好的老师都到东南沿海去了,村上的好老师到镇上了,镇上的好老师到县城了,县城的好老师到省上,不仅仅孔雀飞了,麻雀也飞了,甚至连苍蝇也飞了,也就是稍微好一点的老师就走了,这样一来,我觉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教育上也是如此。

[网友一篓蟹]:嘉宾好,你觉得如何保障民办教师的权益?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很多民办教师自己生活很苦,却还在为教育事业坚守。

【朱永新】:民办教师问题也是我们过去长期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国家虽然现在不再新聘民办教师了,但是各种形式的代课教师,包括过去长期的民办教师,他们生活比较清苦,而且在很多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得不到转正,得不到和公办教师一样的待遇,国家在前年已经专门出台了关于保障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六个部委已经联合发文,现在关键是各个省市怎么落实国家规定的问题。我觉得关键的问题是解决他们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养老无忧,其次在岗位上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他们应该享受同工同酬的问题,不应该和公办教师差得特别多,应该享受同工同酬。按照劳动法赋予的权利,保障他们。

[网友叹世界]:建议把环保及高科技的培养列入教科书,只有从小开始才能有效,小孩最容易变坏变好,世界之未来属于青年属于儿童。

【朱永新】:因为在中小学教育中,很多教育是缺失的,包括我这一次提的海洋教育的问题,是缺失的,包括这位网友提出的环保的问题,相对来说也是缺失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思考我们整个课程结构的时候,怎么样进一步合理化,我们不可能环保重要就开设环保课,海洋重要了就开设海洋课,计划生育重要就开计划生育课,国防重要就开国防课。我一直主张,在小学,第一,把这些内容要纳入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教学、历史教学、地理教学、自然教学,比如环保,在自然教学中就应该非常深刻地体现。所以,纳入到课程中,这就需要老师有很强烈的课程意识。现在我们大部分老师或者相当一部分老师都是照本宣科,所以他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样一种敏锐性。所以,他很难及时地关注。比如说北京的雾霾,雾霾的问题就应该在我们的小学自然课、中学科学课、化学科、物理科,都应该结合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就会学得非常有兴趣,因为这是他们身边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课程要进一步生活化、灵活化。 其次,我觉得我们要整合课程。我一直主张,比如说在中小学可以开设两门课程,一门叫生命课,一门叫公民课。公民课程就是把作为一个公民的职能素养和他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生命课就是和一个个体的生命、健康、成长所涉及到的东西。所以,这两个课程,我觉得我们刚刚几乎所有的重要的问题都可以纳入到这两个课程之中。像我很喜欢美国有一门课,叫“health and wealthness”,中文可以翻译为《健康与财富》,这门课程就非常有意思,就把关于个体的健康的所有的东西,和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素质比较好地整合在里面了。教师“失德”现象应该通过立法解决 教师理应在教育事业中获得尊严 [网友一楼拜强坛]:高考制度改革动静不小,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制度是不是也应该动一动了?有些地方的中考已经在尝试改革,您是否有所耳闻?您怎么评价?

【朱永新】:考试历来是我们教育的指挥棒,高考制度的改革是整个考试的指挥棒。高考怎么考,往往直接影响到中考怎么考,下面考试怎么考。所以我觉得目前首先是要想办法解决我们的高考制度。民进中央也一直关注整个高考制度的改革,去年我们专门组织了调研组,对中国的高考制度改革进行了调研,也提出了一些高考改革的方案。比如说,加大学校的自主权,比如说,分类考试,把职业类的院校和普通类的院校适当进行分类。比如说多次考试,不要一考定终身,比如说减少考试的科目,比如说英语就可以走等级考试的分,不要纳入高考等等。考试的问题,我觉得还有一个怎么样真实地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水平的问题。这次我专门写了一个议案,就是引入第三方考试的问题。现在我们的考试还是一个在教育系统内部,教育行政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所以,他的科学性、公正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怎么样去建立独立于政府,独立于招生机构的第三方考试,我觉得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于中考来说,我觉得,首先它不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它是一种达标性的考试,不应该用选拔性考试的方式来对待,就是要检查一个学生在基本的能力、基本知识的掌握的情况,它和高考的性质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用高考的方式来对待中考和小升初的考试是不对的。同时考试的导向作用也非常重要,因为考试更多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的能力,所以要更多地让学生能够反映他的思考问题、创新能力,在这些方面要进一步地加强。

[网友贾胜国]:您怎样看待网络上曝光的一些教师体罚、虐待学生的事件?有人说“师德”现在变成了“失德”,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现象?

【朱永新】:我觉得首先应该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第一我们的教师法要进行修订,对教师的基本的规范,比如说体罚、虐待学生,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我觉得是违法行为。如果通过教师法,通过学校法,对教师的这些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那么他如果体罚,他是违法,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所以,这个已经是超越了一个道德的范畴。其次,我觉得,对教师来说,怎么样去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当一个教师在教育职业中能够找到他的尊严,能够感受到这个职业带给他的成长和快乐,他就不会如此。往往这些老师在教育生活中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他对教育也非常没有兴趣,所以,他会把自己这样一种恶劣的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所以当一个老师能够真正地去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时候,他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一方面通过法律来规范和限制,一方面通过教育、通过让教师自身的成长,能够通过自我的约束,内在的道德的力量,我觉得,两条途径来帮助他更好地发展。 教育经费投入加大的同时还需把钱用好 建议设立教育拨款委员会

[网友孙亚非]:老师,许多地方虽然嘴上说教育重要,却不能竭力提高教育经费等,是否"口是心非"?其有什么"苦衷"哈?

【朱永新】:教育经费的投入,最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5号温总理提出最近这几年国家累计的财政性投入年增长超过21%,占GDP超过4%,各个地方政府在教育上投入也在逐步地加大,当然,贫困地区占GDP比重可能会更大,尽管总量还是不够。因为现在国家有刚性的规定,所以地方政府在教育的基本投入上,应该说绝大部分地区还是做到了,尽管可能有些地方有一些怨言,因为政府的财力非常有限,公用的财力也非常紧张,他们开玩笑,政府的钱被三个人民吃掉了:人民公仆、人民教师和人民警察。人民教师有时候要占到一个县财政的二分之一。这样一来,教育经费就显得比较紧张。另外,最近这几年国家出台的像校园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等等都要求地方配套,很多地方配套就很困难,所以财政还是拿不出钱来,就显得教育经费捉襟见肘。比如今天上午我们也有委员提出,甘肃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因为国家出台寄宿制学校政策,房子建起来了,但是,孩子们取不了暖,冬天非常冷,只有36%的学校有供暖设施,另外,60%多的学校就没有。孩子们冬天冷的,七八个孩子抱成一团取暖,这样孩子用的基本生活保障就很困难。政府也拿不出钱来,所以我觉得,中央出台政策,让地方政府买单的事情今后要慎重,特别是对于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最好不要搞配套了,中央财政能够一步到位,帮助地方能够真正地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

[网友教育熊]:GDP4%的教育经费为何拖延了十几年才落实?另一方面,古人一书一笔一纸也培育出那么多大家大师,中国基础教育停滞不前的症结,仅仅在于此前经费投入不足吗?

【朱永新】:谢谢“教育熊”。教育的问题当然不仅仅是教育经费的问题,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不等于有了钱就行了。怎么样把钱用好,是教育的关键。而且最关键的,我前面讲了是教师。决定教育质量的是教师,所以,古人一书一笔一纸也培养了很多大师,我们民国时期,包括抗战期间的西南联大,都培养出了一大批的大师。所以,我觉得,体制、机制有的时候可能比经费更重要。所以,不仅仅是要保障4%的教育经费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怎么样把这个钱真正用好、管好。至于4%为何拖延十几年,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一方面本身我们的财力,的确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困难,财力相对宽裕以后,4%的落实也是总理下了狠心,可以说是亲自监督,总理为这个事情开了多次的专题协商,把它写进了规划纲要,才加以落实。因为从财政部门或者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的确,要下这样的决心是不容易的。 [主持人]:有些网友关注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比例问题,我们注意到一些高等学府大兴土木,过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校的孩子们往往连食堂都没有,您觉得我们财政支出对高等、基础教育投入的合理比例该是多少? 【朱永新】:这个很难说一个绝对的比例。总体上来说,我们是有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就是相对来说大了一些。对基础教育投入少了一点。从总的比例上来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公办学校数量太多了,政府的公办学校。比如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高等教育是民间社会力量办为主的非盈利大学为主,社会力量来办的,不是政府投入,比如哈佛、麻省,世界大部分的名校都不是政府办的。但是我们高等教育的经费也很紧张,一方面看到我们的很多高校在大兴土木,但是,另外一方面更要看到,我们的高等教育,像北大,北大的经费和哈佛比,那是不好比的,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可能他们统计要是十倍,我们建世界一流大学,你没有充足的教育经费也是做不好的。所以我觉得第一要改变我们的高等教育的这样一个结构,就是要鼓励企业、鼓励民间的力量,鼓励公益机构、社会组织来办大学。所以我一直主张新大学的增量,应该有社会力量来做,政府不能再投资建新的大学。新大学一定是交给民间去做。另外一方面,可以鼓励民间的力量来参与中国大学的改造。有很多大学是可以拿出来,像企业转制那样,我在十年前曾经提出过,把一部分大学卖掉的建议,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也没有得到同意,但是事实上是有道理的,如果政府把一所大学的钱拿出来,补贴十个民办大学,就合算得多,教育经费就可以省出很多。这是第一。第二,中小学我们一个国家标准尽快出台,现在我们的中小学学校标准有一个初步的标准,但是没有得到非常严格的执行。所以中小学的很多配置,我前面提到的,寄宿制学校没有取暖设施,很多学校没有图书,必要的设施没有,像这些都是不应该的,这些都是应该通过国家教育投入保障性地得到制度性的安排。所以,你刚刚讲的投入比例的问题,我觉得的确是需要研究的。现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总理这次专门提到的,怎么样把4%的经费用好,我们提出应该建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所谓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就是由教育部的专家、财政部的专家、教育学的专家、社会力量,多方面参与的教育委员会,拨款委员会,专门研究国家的教育经费往哪里投,重大项目做什么。现在一方面就是经费不够,另一方面担心经费的浪费。包括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兴建大学城,几千亩、上万亩的学校,几个亿、十几个亿的建设,我觉得这不是方向,所以,我觉得国家对于硬件的投入,大学的这种校舍的投入要适当减少,要加大对软件的投入。比如说职业教育。我觉得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投入是实验室,是实习工厂,因为你的技能是在那里培养出来的,是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把钱用在什么地方本身是需要研究的,而这个要放在阳光下。我们的钱往哪里去了,教育拨款委员会应该很清楚,权力放在阳光下就会受到监督,现在我们的专项经费太多,就会“跑部前进”。而且就会有新的不平衡。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尽可能地根据区域、根据学生人数来进行教育拨款。这样保证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区域,教育经费能够相对地均衡。

【朱永新】:再次非常感谢网友,很抱歉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没有回答,因为时间的关系,下面还有新的嘉宾再等待着访谈。好在我有博客、有微博,在人民网也有,在新浪网也有,在腾讯也有微博,所以大家还可以这些来进一步和我交流。谢谢大家!

第二篇:夯实公平正义的根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及回应群众期待,深化司法改革文章的心得体会

学习《夯实公平正义的根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及《回应群众期待,深化司法改革文章的心得体会

前进区人民检察院 刘仁甫

根据最高院《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人民日报>有关报道和文章的通知》我认真学习了这两篇文章,通过学习我全面了解了把握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充分认识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深刻理解了司法公正、司法公开、司法为民的精神实质以及制度措施和重大意义的实质内涵。

一、司法公正,追求更全面、规范的正义

法谚云,程序是法治与恣意而治的分水岭。程序正义,在中国传统的法治理念中,曾经是被忽略的一环。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动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程序的完善,规范执法行为向“程序正义”不断迈进。民事案件的小额速裁和行政诉讼的简易程序,是新形势下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探路之举,有望破解案多人少的压力,同时也更有利于当事人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其合法权益。

二、执法各环节进一步受到规范。 2011年1月1日,人民调解法施行,为大调解体系下更加便捷、灵活、高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提供了司法保障。在各地的大调解实践中,更是形成了信访、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这些化解矛盾的渠道和方式,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工作合力,使得治安压力和隐患大大减少。

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让纠纷解决有了更多选择。人民调解法规定的“司法确认”制度,在诉讼与非诉讼之间搭起桥梁。“以前我们调解民间纠纷,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往往还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位调委会主任说,有了“司法确认”制度,赋予了非诉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力,让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三、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在强化监督方面多层次推进,让公正在监督下运行。

“躲猫猫”、“喝开水死”等一系列发生在看守所、监狱这些“大墙”内的恶性监管事件发生后,检察机关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看守所监管执法专项检查和全国监狱“清查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监管”专项行动,强化对监管场所的法律监督,让阳光穿透“大墙”。 监督者自身也受监督。针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外部监督较为薄弱,“一竿子插到底”现象,检察机关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2010年10月,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截至2010年9月,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先后选任人民监督员3万多人,对超期羁押、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形依法进行监督。

四、司法公开,让全社会监督执法行为

公开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促进社会各界更好地监督司法活动,司法工作在向当事人公开的同时,也进一步向全社会公开。

检察系统大力推行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工作,规定各级检察机关对存在较大争议且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拟不起诉案件,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检察员、有关专家等参加公开审查,并根据案件情况邀请新闻媒体和公民参与旁听。

五、公开向纵深不断推进。从最初的“表层”公开逐步走向“实质”公开,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系统陆续推出新举措。

犯人减刑、假释,经历了从公开听证到公开开庭的变革和进步。”清河法庭庭长贾连春法官介绍,减刑、假释案件从过去的书面审理和听证审理到公开开庭审理,体现了司法公开正在向纵深推进。

一些地方的检察机关总结出“四变”经验:变过去单纯援引法条为既引法条又讲道理,以理服人;变简单粗略的格式法律文书为叙事、说法、论理相统一的说理式法律文书;变重大疑难典型案件由检察机关独家审查为邀请专家、学者等进行会诊平息;变少数人内部审查决定为多方参与的公开审查。

六、公开的形式更加多元。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为司法公开提供崭新平台。

“在推行公开审判制度方面,人民法院的决心和信心始终如一。”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网络庭审直播、裁判文书公开作为司法公开的重点,在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当中,一直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

目前,全国各省高院一级网全部开通,90%以上的中级人民法院开通了二级网,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对感兴趣的法院工作,甚至是庭审直播进行浏览。

七、司法为民,更体贴、便捷地保障民众合法权益 几年来,各地司法机关按照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刑事案件,积极探索刑事和解的办案方式。

对于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理。这一制度在保障了被害人权益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了教育挽救功能,有助于化解双方的矛盾冲突,有助于社会和谐。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的内容。通过严防冤假错案、完善辩护制度等措施,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在保障人权方面做出有目共睹的努力。

辩护权是一项基本人权。2011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进一步推动了律师辩护制度的完善,强化了对律师辩护权的措施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四年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各项改革按计划扎实有序推进,阶段化成果凸显。

第三篇: 太乙一小课程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太乙一小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学校在籍学生一千二百多人,教学班级20个,教职工61人。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获得射洪县“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射洪县文明单位”。2002年,射洪县掀起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浪潮,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太乙一小,吹暖了全校师生的心扉,吹紧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迅速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完善管理,锤炼师资,落实目标,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改工作,十年来,回顾探究发展之足迹,汇报如下:

一、课改管理机制的完善。 ㈠、机制有保障。

成立“太乙一小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胥恋同志任组长,教导处、年级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入实验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

1、组织有保障: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程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协调,工作指导组下拟设几个指导小组:①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教研组)②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指导小组;④信息技术运用指导小组。来保证课程改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

2、师资有保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教师测试内容。教师的培训内容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业务培训,培训工作要提倡讨论式和参与式,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验领导小组还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3、制度有保障:以课题研究促实验,用专题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课改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定期组织专题性教

- 1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2、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诚信形象”、“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4、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周四素质训练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5、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

除此之外我校还逐步培养每位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积极开展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和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体、音、美、劳动等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社区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太乙镇的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构建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自主学习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㈣、与课改同行,探索课程管理。

与课改同行,进一步使学校管理走向现代化发展,积极探索课程管理,是太乙一小课改领导者的工作目标。十年来,在学校常规管理上,做到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学课程改革,落实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的开设;精减各类资料、作业、考试,严格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常规工作的动态管理,重视过程,改革优化师生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1)备课:要看教师的备课中是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精神,是否重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否融入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备课中是否

- 3新课改理念,实行家校结合的共同教育目标,争取家长社会对新课改的最大支持和关注。我校每年都有十余人次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教学改革培训活动,这为我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们非常重视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如写案例分析、教学后记、小论文等)、同伴互助(如上帮扶课、尝试课、集体备课、等)、专家引领(如请专家理论讲座、专家来我校评课、校外名教师现场上课、观摹一些新课改课堂教学实录)等三种途径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教师成长。其次,我校除了以学科组为单位研究相关的教学案例来增加教师对新课改的感性认识外,我们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一些有关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书籍,我校每年订阅和教学相关的报刊杂志30多种,要求所有教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做好学习摘记,还要求教师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写出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对新课改的意义更多了一些理性的认识。

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我校教师在过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原因是实现了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具有太乙一小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制度。加强教学督导和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教研行为。

1、认真执行课时计划要求,学校始终坚持加强课改的过程检查,确保教师按课表上课。

2、强化行政分管职责。校长、副校长、主任深入课堂听课30节以上、评课,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和指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 5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变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课改的主阵地,使教学的效益逐步提高。我校开展第二课堂,即在课外开展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这些活动,使学生学有所长,提高自身素质。我校组织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冬季运动会”等大型传统活动,根据我校特色还举办了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活动、种植活动奖章争夺赛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我们还多次参加了区、县级公开课和优质课评比活动,为我校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全员推进。新课改不是一个年级的事,更不是几个教师的事。每年我校结合多媒体的普及运用,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很多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要求50岁以下教师每人上好一堂课,课前有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说明,说说到底贯彻了新课改的什么理念,课后有教学实施情况的反馈,在活动结束后还要求所有教师结合本次活动谈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并作出书面的小结。在活动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能够体现新课改的一些特点。如: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加大,学生有研究的机会,合作学习广泛运用,教学评价方式有所转变等等。这说明新课改已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明显的印记,新的教学理念已落实到我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

㈦、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以教育质量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新课程教学实验过程中,学校始终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了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强了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的分析评估,形成太乙一小不断革新机制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 7

1、落实教师的学习需求。

建立教师阅览室,每年我们都要添置不少教师教学科研用书,方便教师在校学习,教师每人还订2份以上教育杂志,方便教师在家学习,做到从报刊杂志中找名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记学习笔记,但在检查中遇到困惑,教师有的学习不主动,有的在临查时赶着抄,我们在与教师聊天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学习最有用,教师最喜欢、最愿意去学,他们都说要学以致用,比如,要开个公开课、主题队会,写计划、总结,搞课题实验等需要的一些材料如能随时查阅到,那既方便、省时,做起来又高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配一间微机室,教师只要在百度网中打入中文去搜索需要学习的材料、课件等都可以随时满足教师的要求。

2、建立实效的新课改学习培训措施。

每周各学科我们都安排90分钟的教科研学习时间,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听专家新课改讲座,看名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执教,我们要求教师从两个方面观察,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创设氛围调控课堂师生的感情,怎样指导学生学法,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说话能力、质疑、释疑能力、探索新知能力、读写能力有哪些体现,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看完名师录像,再组织教师小议,然后把名师的新课改观念迁移到课堂中实践,初步解决我们在课题实验中没有专家、名师的指导的困惑。

3、扎实推进课题实验。

我们以“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为出发点,形成“教师——班级——教研组”的横向交流体系。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另一方面坚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实验教师交流一周来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把在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提炼成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集中研究突破。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群策群力,设计典型课例、案例,并在试教完善后提供教学指导意

- 9次,前后有1位教师被评为省骨干教师,3位教师被评为县骨干教师,多位教师被评为片区“教学能手”。

三、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1、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对机房进行了升级改造,办公设备进行了更新。

2、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培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主要有以下内容:学科教案的编作与管理、电子图书馆的应用、用FLASH制作课件。

3、加强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每位教师都围绕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4、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把握“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努力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二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课件,充实学校的素材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课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有独到的作用,因此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来看,一个难点来抓,一个亮点来做。主要活动主题;环保、健康、自

- 11大课间活动等比赛,为师生们乐于参与。

3、科技特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等活动,我校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逐步铺就学生动手实践的成才之路。有时机名学生获得科学创新奖

4、人文特色。“书香校园”的创建为我校打下扎实的文化底蕴,一方面让学生多读古今中外名文、名诗、名言和各类学科知识,“书香班级、书香学生、书香家庭”等评比更是激励学生、教师、家长全员读书。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各科参赛的学生成为图书馆的常客,让优秀学生学会自我收集信息,吸取知识,为他们能在各类大赛中得奖,提供知识的源泉。其次我们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尽量做到让学校每一面墙都说话,让学校每项活动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项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创设民主、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5、管理特色。推行科学化管理,人文化管理。在每学期绩效工资方面,奖金最高的是教师、而不是行政,我们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有一个好的教师群体,只有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听取教师的意见,多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提供硬件平台,在晋升晋级方面一碗水端平,在福利待遇方面多给予考虑,人非草木,学校布置的工作,教师一般都会积极支持,几年来,我们在全面提升办学校质量,探索出一条有效提质的管理体系。

6、教研特色。一是细节:以课堂教学细节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细节突出教学理念等意图;以教研细节突出师资建设的目标,以教研细节显示人才成长的规律。二是能力:逐步培养每位教师具有能用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教研的能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能力,有培养教研骨干的能力,骨干老师有辐射作用,能带动周围的老师共同发展的能力,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三是成果:重点放在对课

- 13

第四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为了全面反映全市上半年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经认真了解掌握各领域改革进度,现将深化改革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2015年度各项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初步成效。

(一)改革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6个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制定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改革办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2.分解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市委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4‟1号),明确了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推进步骤、重点任务。制定和印发了《贯彻实施<中共市委员会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责任分工方案》(党办发„2014‟41号),确定了6大块、23个方面、175项改革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协调单位、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各专项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指导和督促各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制定了本专项小组承担的改革工作方案。市改革办制定了《市2015年度深化改革任务及推进计划表》,确定了7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市32个主要牵头单位制定了深化改革推进任务表,明确了重点改革事项计划,为扎实有效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3.调查摸底重点改革进度。协调各部门报送了2011年以来承担全国、自治区改革试点和全市性重大改革事项进展情况,收集了近三年来我市已经出台的改革规划、方案、政策、办法、制度等资料,为做好重点事项备案、评估重点改革实效、深入谋划重点领域改革提供了依据。

4.开展重点改革事项调研。各专项小组及相关部门围绕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性债务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等调研,为推进重点改革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明确重点、提出对策提供了参考。

(二)行政体制改革

1.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编办牵头开展调研、分析论证、讨论修改,提出了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初步意见,已按规定报市委、自治区逐级审批。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办法(试行)>补充规定》(党办发„2014‟17号),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对市属105家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逐项进行梳理,初步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等类别,为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稳步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促进市光明中学国家试点、市中医院自治区试点工作,已组建了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了法人治理机制,为全市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累了经验。改革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一县两区146家事业单位开展调查,已经完成了大武口区26家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岗位设置工作,其他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较快。围绕审批事项(项目)平均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实现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四减少”和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两提高”的改革目标,部门联动,多策并举,精简、合并、优化行政审批。一是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查。印发了《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233项。制定了《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党发„2014‟11号)等十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采用取消、下放、合并和调整管理方式等措施,积极推动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和优化。二是减少项目前置审批备案程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初步拟定了我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力争年内正式颁布实施。初步制定了《企业投资审批流程优化方案》,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正在细化《优化前置手续办理流程及时限表》。在网门户网站开设了“在线政务大厅”平台,完成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行政审批督查督办平台等软件功能,6月底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平台、智慧政务网上办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开始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的审批事项在网上直接受理办理。三是积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初步拟定《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初稿),清单初步列出了限制类14种205项、淘汰类14种228项、落后产品9种114项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和领域,逐步将投资由“严进宽管”审批制转变为“宽进严管”备案制。四是减少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了《市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与收费标准,对两个辖区和市属108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1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审核,重新申报和发放行政收费许可证,注销了15项商品价格和收费管理文件,保留了144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项目,在39项临时性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取消收费项目20项,将19项“自愿有偿”项目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五是进一步降低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对全市73家中介服务组织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逐一进行审核,重新核发了《服务价格备案登记证》,严格落实自治区减免标准,对建设项目前期咨询费、工程监理、勘察设计、环境影响咨询等12项收费项目全部降低了收费标准,对监理、招标服务类和测绘、检验、评估咨询服务类等42项属于市场竞争和协商确定收费价格的项目予以保留,工业企业涉及的共同性项目评估报告以开发区及园区为单位统一编制。

(三)经济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经济转型升级机制。围绕国家老工业城市转型示范区建设,编制了《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配套方案,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已启动,《惠农区西河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2年)》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编制了《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及《市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三个专项方案,《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委托专业机构启动调研和编制工作,《关于支持陆港经济区发展若干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厅局。围绕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落实《市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2015年重点实施29个试验区重点项目,上半年已开工建设21个,完成投资10.8亿元。制定和印发了《市重大项目推进管理办法》,促进项目引进、储备、推进、建设、考评奖惩科学化。

2.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3‟1号)和《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和事权下放的意见》,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下放事权为重点,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惠农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了开发区工作机构,调整核定了人员编制,下放干部人事、项目审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9大类24项市级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明确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市、惠农区之间的关系,基本理顺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

3.大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印发了《关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党发﹝2014﹞13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党办发﹝2014﹞38号)两个指导性文件,完成市保安公司、童龙公司、沙湖机场公司等7户企业的清产核资及财务审计工作,完成了沙湖机场、童龙公司等企业股权划转,做好了九柱集团生活垃圾填埋厂财产清查、资产清单、产权划转等准备工作及市环保研究所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工作。探索建立市属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修订了《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办法》。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础天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基础,初步拟定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改组)方案。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了广西柳州化工与市环星海湖开发公司产权转让《方案》。

4.多策并举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市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单位绩效自评”制度,公开201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报告及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民生支出预算,市直66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二是改进行政成本控制方式。强化以“三公经费”为重点的行政成本支出监管,修订了《市本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暂行)》,制定了《市本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进一步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加强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11项指标。1—5月份,全市党政机关行政运行支出同比下降38.99%,其中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日常办公费分别同比下降70.34%、42.99%、25.97%、38.17%。三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制定了《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方案》和指导目录。四是建立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出台了《市本级财政资金存放银行业金融考核办法》、《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有效利用自治区财政厅间歇性资金4.5亿元。

5. 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平罗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率、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和农民房屋确权登记率均达到100%,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颁证率分别达到97.2%和96%,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惠农区红果子镇等9个自治区试点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在全区全面推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颁证率分别达到86%、83%。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及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国家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深入,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规模生产经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交易、农民土地和房屋产权自愿退出转让三项机制,探索开展了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和以地养老、以权养老两项试点,已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4100多笔,发放贷款1.6亿元;办理各类农村产权交易650多笔,交易金额5700万元;退出转让宅基地和房屋农户720户,退出转让耕地3600多亩。惠农区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成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投入试运行,现呈报自治区金融办待批,正探索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和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机构;与银行对接采取担保加确权合同抵押的方式提高贷款额度,发放农业贷款160余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对23个试点村集体“三资”及债权、债务等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制定并修订完善了《平罗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暂行办法》,积极探索农民对集体“三资”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继承权机制。惠农区对38个村集体“三资”进行了清产核资,实行村级“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加强对集体“三资”处置行为的监督。

(四)社会事业改革

1.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党发„2012‟28号)和《市实施“两名三提高”工程方案》,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以县区为主每年按10%比例实行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市、县(区)两级政府制定每年10%自治区、市级骨干教师到偏远落后学校支教。健全教师职称评聘分离机制,研究制定了《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实施方案》,探索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制定了《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试行)》,细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申报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审核评估细则》,扶持发展以学前和普通高中教育为重点的民办教育。探索新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办法,提高了新建公办幼儿园经费补助标准。整合宁夏煤炭工业学校、西北煤机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组建联合学院。

2.改革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类别、等级及其数量的设置和调整办法,初步起草了《市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激励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工作,初步拿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名额分配方案,待市政府研究审核后步实施。

3.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属医院已打破编制界限,全部实现同工同酬;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探索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推动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在市中医医院2013年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员岗位竞聘方案》、《外聘职工收入分配方案》及奖惩办法等制度性规定。将平罗县定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4.健全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一是开展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成硬件设备安装及门户网站建设,形成“同人同城同库同网”,基本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数据集中、服务下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就业服务全程自动化、网络化和一点登陆全市查询。二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着手成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年度服务机构诚信状况评估,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三是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出台《市大学生创业园区优惠政策和服务实施意见》、《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创业孵化园优惠政策,完成了26个项目的征集、评审和入驻。四是实施职业培训示范创建工程。制定了《市鉴定中心建设方案》,成立了筹备工作协调工作小组,统筹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立鉴定资源共享、鉴定信息互通的联系协调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订单、培训机构让利、个人适度缴费”的培训机制。

5.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大病保险救助制度。出台了《关于市基本医疗保险新增门诊大病有关规定的通知》,增加了4个城乡居民门诊大病病种,提高了城乡居民在基层卫生院住院报销和肾透析等20种门诊大病报销比例,已累计兑现赔付1129人次,赔付金额724.8万元,共有821户家庭受益。二是改进医保监控机制。制定了《医保基金控费管理若干规定》和《市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人头包干结算标准》,完善协议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制度、协议管理制度、住院病历二级审核制度、医保用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监控制度、医保医师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制度、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制度等八项制度,促进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履约、自觉控费。三是完善就医转院和跨地区就医结算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与银川市9家医疗机构连通了医保结算系统,解决了7000多名在银川居住的籍离退休人员就医即时结算难题,方便了市参保患者区内就医。四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草了《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筛选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26个,利用农村闲置村部、学校,新建、改建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争取民政部批准建设市失能失智护理院项目,市永峰养老院一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五是做好低保提标扩面。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统一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城镇居民低保提高到3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最初的每年420元调整到1930元。六是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建管机制。制定了《市保障性住房租售并举管理办法》、《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管理办法》、市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具体事项正在实施。七是完善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政策。立足于扩大住房公积金政策惠及面,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30万元调整到50万元,最高贷款年限由25年调整到30年,大病提取住房公积金范围由9种扩大到15种,实行父母与子女间联动使用住房公积金归还个人住房贷款,对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30%(含)以上的低收入家庭可凭证明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将机关事业单位支付工资、且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三个月以上的职工纳入缴存范围。

(五)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清理社区创建达标、考核评比,梳理各部门组织或批准的创评活动共有26项,其中保留24项,撤销2项。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社会组织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一律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实行由市、县区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对社会组织的分支机构不再进行登记审批,异地商会、非公募基金会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市、县区民政局。

2.健全完善依法治理机制。一是在党政机关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制定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规则,建立完善了法律顾问定期服务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顾问律师工作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政府法律顾问团的职责定位,进一步规范法律顾问行为。二是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三是健全完善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机制。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加强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涉法涉诉信访接访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政府法律顾问服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值班律师受理分流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联调联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联合接访。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将市、县(区)信访任务较重的职能部门接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建立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3.改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了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学习与社区服务两项档案制度,制定了《市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手机管理办法》,先后为4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配备了定位手机,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漏管。改进农民工资支付方式,严格执行“月支付、季结算”制度,在13家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直接支付工作,办理农民工工资卡3000余张。完善劳动监察与行政司法的联动机制,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五)文化体制改革

1.整合组建新闻传媒集团。整合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网络信息中心3家市属新闻单位,对现有人员、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清产核资,组建了新闻传媒集团,目前三家单位已实行集中办公。建立重大新闻宣传报道媒体联动制度,在网首页建立《日报》电子版,网取消时政新闻采写,时政记者岗位转型,时政新闻统一采用日报稿件,实现一稿多用,促进报网融合。在网设立网络广播电台专栏,实现网上收听广播电台。

2.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组织实施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活动,选调基层优秀文艺节目进城市、进社区、进企业,扩大城乡文化交流演出。建立文化辅导员下派制度,下派的36名文化辅导员协助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建文化活动团体,引导居民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按照“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将加强“流动文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加大投入、增强服务、组织落实,在服务供给、人才培训等方面努力实现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欣赏、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同时,享受“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的便利和“流动文化服务”愉悦身心的快乐,实现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文化活动、免费开放、流动服务、电影下乡、信息共享等工作有序组织实施。

3.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制定了《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了建设市图书馆数字化系统改造一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化馆电子阅览室、大武口区文图两馆达标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建设、47个社区193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文化设施配置及挂牌工程等7项重点建设项目,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五)党的建设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组织工作机制。制定了《市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出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制定了2014——2018年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干部培训体系。认真落实《市处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新任职副处级干部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管理办法》的制度,建立全市处、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库。建立干部“干事档案”核查公示和组织部门“双向约谈、深入走访”制度,形成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查机制和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在大武口区开展“智慧党建”试点工作,在惠农区开展机关干部到社区报到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制度,成立了市大学生村官促进会。改进干部培训机制,落实《市选派非公有制企业指导员暂行办法》(党办发„2013‟89号),进一步健全完善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机制。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党发„2013‟42号),推进市县党校改革,撤销大武口区委党校和惠农区委党校,原工作人员和编制由各县区消化,干部培训工作由市委党校承担;平罗县委党校挂市委党校分校牌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2.健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公开述廉制度,制定出台了《市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委会公开述廉制度(试行)》,在全区率先启动了领导干部在纪委全委会上公开述廉工作。调整市反腐败案件查办协调领导小组成员,修订完善了工作规则,建立了重要信访举报情况、重大案件线索分级移送、处分问责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各执纪执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了工作合力。加大对县区和部门纪委(纪检组)查办案件的指导和考核,重要案件坚持下查一级,防止压案不查、瞒案不报和查案不力等现象,先后严肃查处了三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3. 健全完善人大、政协工作制度。市人大围绕健全完善人大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使代表依法履行职权,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制定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建议督办办法》。市政协制定了政协领导直接联系委员工作制度、政协委员联络服务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围绕建立党政府和政协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制度,制定了《市政协2015年度协商计划》,确定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8个协商课题,在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积极促进常委会协商、主席会协商、字正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多层次广泛协商,目前已完成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技改资金、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等课题调研,以咨政形式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协商。

二、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等待中央、自治区出台改革决策政策和报批事项。中央、自治区相继召开了2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了一些重大改革事项,但目前相关文件和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我市各县区、各部门担心“抢跑”与中央、自治区改革要求不相符,同时也期望参照中央、自治区改革“蓝本”制定相关规划、政策;一些改革《方案》、《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部门,但一直未下批复,影响改革事项的实施。

(二)部分改革事项研究不够深入、《方案》不够完善。目前,对一些本市能自主改革的事项,相关部门已草拟了《方案》或《意见》,但由于政策依据不够充分、改革措施可行性不强等因素,有的一直在反复修改,有的未能提交会议研究,影响改革进度。

(三)部分单位对承担的改革事项重视不够、推动乏力。一些单位没有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工作创新等方面研究思考改革,把抓好常规工作当做推进改革,抓不住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事项,市委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若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没有有效落实。

(四)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深化改革事项多、任务重,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人力、精力有限,对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的改革事项不完全熟悉,推进改革主要依靠承担改革任务的责任单位。对于跨部门的改革事项,相关单位还缺乏深入沟通,分工负责、协力推进机制还不到位。部分单位牵头责任意识不强,协调配合单位不主动,使改革事项各部门、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各环节之间的进度不平衡,缺乏整体推进的协调性。

三、下半年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一)强化领导小组决策职能。组织召开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第三次会议,进一步完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议事机制,健全深化改革事项会议研究、资料备案、信息报送、督查考核等制度,强化深化改革的决策研究和指导落实职能。

(二)开展重点改革事项研究。领导小组各成员、个专项小组及各责任单位要及时研究国家、自治区深化改革决策和政策,围绕全市重大改革事项,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深化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三)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制定《市2015年深化改革任务和推进计划》,指导各专项组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抓好各领域改革工作。各专项小组要强化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职责,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进相互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动2104年71项重点任务,梳理确定重点改革事项和试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四) 加强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建立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促进各县区、各部门切实抓好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市改革办每月对深化改革工作进行统计汇总,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和通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加强与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及各专项小组办公室协调,联合开展改革专项工作督查,推动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五)扩大深化改革政策宣传。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积极宣传改革政策,宣传改革成功经验和典型,发布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改革进展情况,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加强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的协调,及时全市掌握各类改革动态,积极编写《改革动态》,关注改革热点,发掘改革亮点,反映改革成效,总结改革经验,激发和引导全市各领域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与自治区改革办的协调,争取在自治区改革相关平台上更多反映市深化改革的动态、做法和成效。

第五篇:全面深化改革情况汇报

(篇一)

县委改革办:

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我中心对照《中共**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工作要点》(和改组通[**]1号)和《**县**年度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方案》(和改组通[**]2号),对**年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做了认真总结,并对下半年工作做了详细安排,现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服务功能,推动实体大厅建设

1.我县政务服务中心为更好的服务群众办事,于近期对进驻大厅各单位的各类事项进行了认真梳理,更新了办事指南,列出详细清单,并制作了大厅导视台、办事指南,详细介绍了楼层分布图,办公室、窗口布局等信息,同时为群众提供了详尽的事项名称、办理时限、办理条件、办理要件等信息。

2.进驻大厅的各部门均设置了业务咨询电话,为群众及时解答相关问题,能够做到工作时间内实时有人接听。为了方便进驻单位沟通衔接,县政务服务中心还制作了“中心通讯录”。

3.为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准确解答群众咨询问题,中心制定并完善了《**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汇编》,明确了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各项制度,突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纪律,明确了窗口工作人员职责,规范了窗口的办事程序及工作人员行为,完善了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评体系。

4.由于我县政务服务中心进驻部门不多,业务办理未达到长时间排队办理的情况,所以未配备叫号机,遇人多时采取发纸条叫号的办法解决群众拥挤问题。同时,通过led显示屏、触摸屏、公示栏,使服务标识、指示标识清晰明显,为群众提供便利。

5.中心设置了综合服务咨询台,保障大厅正常秩序。由工作人员热情解答群众办事前的相关疑问,避免排队时间的浪费。服务窗口由于办理事项的不同会出现季节性、阶段性的忙闲不均,但工作人员都能做到业务熟练、服务态度端正。

6.加强规范化管理,一方面采取视频巡查和定时不定时到各窗口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实现对窗口人员的有效监督;

另一方面严格考勤管理,实行上下班指纹考勤制度,将考勤结果作为个人年度考核和“服务示范窗口”、“服务标兵”评比的重要依据,并将年度考评结果抄送窗口所在单位,有效杜绝了作风散漫、迟到早退及空岗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求窗口工作人员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统一着装,文明用语,提高服务水平。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一是制定方案。拟定了“**县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我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二是加强调研培训。为有效推进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县相关负责同志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特别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工作人员,赴巴彦淖尔市调研,学习借鉴其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中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同时我中心接通了政务服务外网,对国土局、卫计局、水务局、文体局、农牧业局审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政务服务云平台操作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及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垫定了坚实基础。中心将利用政务服务外网系统,按要求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数据联通,开始实现政务大厅网上办事、网上公开、网上监察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目标

下半年的总体目标是县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清理优化完成,接入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县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公开,政务服务实现县各部门、有条件的乡镇联动和多部门联动,初步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二)主要任务

1.全面梳理规范公开服务事项。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规范权公共服务事项,编制公共服务事项目录。

2.推进政务信息共享。按照“智慧呼和浩特”的具体安排,待全市人口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建成以及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完成后,我县按要求积极进行对接并纳入,逐步推进政务信息共享。

3.构建权威便捷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管理体系。一是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按要求接入集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网上办事、业务办理、中介服务、电子监管和数据共用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市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县乡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利用统一的政务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平台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等方面延伸,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样便捷的办事渠道,推动公共服务创新供给。二是推进“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4.加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明确中心职能职责,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快实体政务大厅功能升级,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事项进驻,进一步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探索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部门原有窗口人员转入后台专职从事审批,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为群众提供项目齐全、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实体政务大厅管理机构要强化对单位进驻、事项办理、流程优化、网上运行、驻场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推进政务服务阳光规范运行。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镇和有条件的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基本覆盖。重点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扶贫脱贫等领域,充分利用共享的网上政务服务资源,推行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无缝对接,推动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受理窗口下移,建立“基层窗口受理、材料网上流转、主管部门审批、基层窗口反馈”的办事模式,让群众在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就近办事,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篇二)

今年以来,**街道根据区委改革办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理解把握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完善制度、督促检查,努力将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现将一年来深化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所做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工作

深化对改革工作的认识,健全改革工作机制。**街道确定了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机制、创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项目,并实行街道领导牵头推进的改革总体思路。改革工作实行制度化管理,及时调整了领导小组成员,无论是组长、副组长,还是成员,只明确到岗位职务,不明确到具体人,以便于不管人员如何变动,谁到这个岗位,谁就履行相应的职责,避免因人员变动而不得不经常调整领导小组成员。

(二)认真做好改革日常工作。

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改革工作。今年,街道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会议4次研究改革工作,3月16日召开街道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议,学习了《四川省第十九次改革会议》精神,系统研究了街道**年的改革工作。5月10日又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第二次会议,会上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0月24日召开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联席会议,专题学习了《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条例》,就**年后两个月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11月21日,街道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时要求整改的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会议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晓军会议主持,会议还就一年来街道改革工作进行了总结。

(三)扎实推进系列改革举措

一是深化联动工作制度,完善以“政府主导、村(社区)联动、现场督导、各尽其职、限时办结”为宗旨的联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联动工作制度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服务和推进作用,提高办事处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通过与区级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多方努力,积极争取,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投资4000多万元,加快两个居民小区电力设施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先后对轻管所小区、**村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极大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惠及1000多户居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三是推进环境保护治理体制改革。扎实开展“河长制”工作,长期坚持巡河制度,开展“五条沟、长滩河”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四是创新党建制度改革。一是通过摸底做实事党建“两学一做”台账、优化组织设置、“一支一策”等有效措施,加强了党支部党建工作。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拟定考核工作实施办法,对支部书记及支委进行业务培训。三是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建立巡察工作制度。五是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改革。加强服务,狠抓项目跟踪落实。我们将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制度,采取“围墙内的事企业管,围墙外的事我们办”的方法,紧紧抓住每次机遇,紧扣每个环节,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每个投资意向都能签订投资合同,每个投资合同都能落实资金到位,客商每笔资金都能用在企业实处,实实在在地把企业引进来、办起来,让企业稳得下,发展好。组建专门工作班子,确定一名干部为联建责任人,实行“一事一议一结”服务,做到特事特办,努力做到优质服务“零距离”。克服过去的等招商,看招商,慢招商。今年共引进两个企业,引进资金**多万元,招商引资力度超过以往。

二、**年改革工作要点

街道办**年的主要构想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改革工作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在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事业上统筹发力,建设幸福最美的**。

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提高产业发展有效供给。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以全力服务城乡新发展为方向,加强项目协调,坚持一线工作法,靠前作战,加强项目统筹,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

二是以精细社区管理为方向,根据区创建“文明单位”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门前三包”、城乡结合区域等cuos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坚持斗齐短板,对于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等较差的工作,强化意志、增添措施、迎头赶上。坚持环境卫生常态化开展,加强小区建设和管理精细化工作力度,形成街道—社区—辖区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多方联动的共建合力,完善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建设美丽**。

三是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提高民生事业有效供给。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健全群众工作机制,以细化网格服务为突破,加强对信访热点问题的预警和排查。妥善处理由征拆引发、项目引起、环境影响等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问题。全面加强基层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构建社会联动、多方主导的综合治理新模式。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局面。

四是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精简会议,少发文件和简报,严格加强办公用品的采购、登记、领用制度,减少费用开支。

(篇三)

按照市委、政府工作部署,**年住建系统积极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实现“规定动作圆满办结、交办任务认真完成、自主改革成绩突出”。

一、完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年度任务

在有力的领导组织带领下,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市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审议稿)》已上报市政府,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将下发执行。**年,经过市政府已经先行调整海拉尔区规划执法权限,将市中心城区规划执法工作重心下移,将规划执法监察和沿街建筑门脸装修、广告牌匾监管职能一并委托海拉尔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并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作为其中一项,确定了改革试点地区及内容。至此,**年实现了以中心城区和推进集中行政处罚工作的旗市为重点,全面完成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切实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二、认真做好立法草案调研起草工作

作为国家下放地市级立法权限第一年,住建委按照市人大、市政府工作安排,经过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聘请法律顾问协助,完成了《**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起草工作。于**年10月21日经**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年12月1日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自**年3月1日起施行。

三、主动下放权力精简行政审批

自**年3月,我委全面下放了工程建设管理权限,将建设工程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核发和房屋建设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下放至各旗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局;

同时,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也由各旗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局负责收取和信息录入工作,两项主动深化改革做法,在全区率先垂范,极大地方便了工程建设管理。

(篇四)

**年以来,县农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决策部署,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推进全县农业转身,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强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一是落实和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激活各项权能,加快推进确权成果在农业补贴、征地补偿、抵押担保、土地流转、互换并地、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应用。正在建设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应用平台,以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覆盖;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目前在杨桥镇宁大村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家,入股土地996亩,入股农户168户,试点工作正按照方案有序推进。二是积极支持适度规模经营。今年以来,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82家,家庭农场299家;

全县累计成立农民合作社3082家,培育家庭农场3338家;

积极组织国家、省级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申报认定,评选了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截至目前,全县现已流转土地107.58万亩,土地流转率达63.6%。三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开展,出台了《临泉县开展设立涉农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配合金融部门加快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成功争取到省担保公司在我县设立第一个县级办事处,上半年已为63家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贷款2025万元。

(二)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一是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成效显著。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环节已基本完成,仅集体资源清理出原村组干部“划田代资”土地、五保户宅基地、五保户土地29264.9亩,建设用地15060.19亩,自留地、滩地、荒地16570.67亩,沟渠、河塘、水面等面积104436.8亩,森林资源面积1695.61亩,清理出的集体经营性资产可为全县村级集体增收1700万元以上。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出台了《中共临泉县县委、临泉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以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副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初步选择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试点村。三是开展消除集体经济收益“空壳村”集中攻坚行动。加快推进空壳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挖掘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为发展集体经济奠定基础。创新财政支农项目方式,配合财政部门将财政投资新型经营主体项目转化为村集体股权投资,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三)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一是深入实施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创建。认真落实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绿色增效、品牌建设、主体培育、科技推广、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着力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突出抓好5个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主体、10个绿色增产模式示范点创建。二是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施肥模式,提高化肥利用率,开展蔬菜、中药材等高效作物有机肥、农家肥、土杂肥替代化肥试点,减少化肥施用量。加大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力度,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新型药械等植保新技术新装备,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在专用品牌小麦基地开展飞防作业示范。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5%,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8%。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紧紧抓住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契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

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农业综合执法内容;

加强了对乡镇农产品检测人员培训,全面开展检测工作,目前已抽样检测蔬菜2618个样品,检测合格2602个样品,合格率99.4%,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积极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和农资市场执法检查,检查市场98个次,立案1起,罚款1.5万元。四是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化利用。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在邢塘、杨桥、谭棚、高塘4个乡镇(街道)开展了**年午季小麦秸秆田间机械化收集试点工作,**年午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56.30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6%。成功组织参加了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五是积极培育农业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今年新认证“三品一标”3个,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业品牌宣传推介,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支持品牌农产品进超市和开展电商行销,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四)开展大灾保险试点工作,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为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好地服务“三农”,我县不断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启动特色农产品保险,相继推出了钢架(竹木)大棚蔬菜、露天蔬菜,以及果树等保险办法,同时还拿出了临泉县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方案,以此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给现代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结构性改革。一是制定出台了《中共临泉县委临泉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即县委1号文件)。二是实施了品牌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项目,在全县建立25万亩小麦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项目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品种,为加快绿色增产技术推广,探索构建生态粮食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粮食生产由数量向提质增效转变。三是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开展了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瓜果、水生蔬菜、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不同程度增加,蔬菜面积21万亩、瓜果面积4.2万亩、花生面积3.9万亩、中药材面积3.7万亩,产业不断提档升级。建立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3个。大力发展适合临泉的特色经果林,木本油料林,建设薄壳山核桃基地,已栽植1万亩。四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全县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70家,县级龙头企业74家;

上半年,新增省市级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目前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21家。四是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围绕“强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拓业态、促升级”,着力打造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创新链和主体链“五链一体”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8家,加工产值达到40.2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五是实施休闲农业加快发展工程。上半年,全县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新增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0余家,申报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六是实施农业服务业发展工程。下发了《关于印发临泉县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办〔**〕39号),加大对网络销售农产品企业的扶持力度;

加快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促进经营主体和电商企业合作,上半年全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1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持续上升。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工资增长和土地流转租金价格的上涨,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刚性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幅高于价格增幅,日益成为制约农业竞争力的严峻挑战。二是农业供给侧粗放型生产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原字号农产品多、“大路货多”,名特优农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缺乏技术支撑、附加值低、市场影响力低。三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的步伐较慢。当前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机械化、信息化、品牌化和订单化大生产的需要。但在土地流转、结构转型过程中,受群众经济基础、文化素质、认知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推进改革的步伐较慢。

三、下步工作打算

**年下半年,我委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深化农村改革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宜粮则粮、宜经则经,扩大优质大豆、薯类、杂粮等作物生产,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经果林、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出台《临泉县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办法》,通过强有力的示范引导、财政奖补和协调服务,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二)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培育和扶持发展粮油加工、牛羊肉加工、脱水蔬菜加工、中药材加工和食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

积极发展一村一品;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精心打造现代绿色农业。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继续按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扎实推动农业绿色、生态、健康发展。

(四)积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成果,有序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探索“一户一块田”改革试点工作。**年10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召开农村产权制度动员会,在全县每个乡镇(街道)选择1个村开展试点。继续开展“劝耕贷”工作,全面了解融资需求,做好相关协调、对接服务,将我县“劝耕贷”工作做大做强。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承包权质押贷款工作,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

(篇五)

县委改革办:

现将我局**年上半年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简政放权方面

认真贯彻全省作风建设大会精神,聚焦“怕慢假庸散”作风突出问题,在全系统开展“中梗阻”专项治理工作,向群众反映强烈的效能不高、服务不优现象和行为“宣战”,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使财政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优化办事流程,业务办理“只跑一次”。对内设股室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运行流程进一步梳理,优化再造,按照“减程序、减环节、减材料”的要求,对原先重复提供多次的审报材料合并处理,累计精减5类9份材料;

乡镇的项目资金拨款程序减少了2个环节。对外将权力事项制作为“服务清单”全面公开,逐一明确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责任主体、程序、时限,实行一股受理,一站办结,让服务对象最多跑一次财政局。

二是规范办事程序,主要领导“不见一面”。为减轻乡镇工作压力,提升办事深度,按照自愿委托、无偿代办、全程服务、高效合法原则,凡在全县各乡镇(中心)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由乡财所全程代办财政相关审批事项。同时,规范办事程序,彻底消除衙门作风、“老爷作派”,明确所有业务一律由单位经办人员办理,谢绝单位领导亲自办理。

三是提高办事效率,资金拨付“最多三天”。通过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压缩工作时限。做到承诺办理时间少于法定时限,法律法规未设定办理时限的少于现有办理时限。目前,公开的13个事项中有9个事项可以实现即时办结;

资金清算期限压减2天,由原来每月最后5个工作日缩短为每月最后3个工作日;

资金拨款从原来实际执行超过7个工作日减少到3个工作日内。对经批准的紧急资金支付事项,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立即办理。

二、财税体制改革工作

1、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改革。印发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按照权重比例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极大激发了乡镇发展活力,促进了乡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完善税收征管机制。进一步研究厘清国税、地税及其他部门的税费征管职责划分,着力解决国税、地税征管职责交叉以及部分税费征管职责不清等问题。

3、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将一般债务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偿债资金按照《预算法》要求规范管理。

4、做好部门预算公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要求,以县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我县政府预算和97个需进行部门预算公开的单位以**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为主要公开平台,均已在人大预算批复20日内在**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进行了公开,公开率达100%,并保持长期公开的状态.

上一篇: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下一篇:社会教育平时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