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2024-04-10

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精选8篇)

篇1: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省、宁波市医改工作要求,始终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五项重点工作。截至20xx年底,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两项医疗保障覆盖面达到98%以上;市、镇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全覆盖并逐步向村级延伸;近年来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20xx年全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下降到127.4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60‰,无孕产妇死亡,居民期望寿命提高到79.90岁;卫生资源实现较快增长,每千人口床位数从20xx年的2.60张上升到20xx年的3.28张,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从20xx年的5.88人、2.39人、1.84人上升到20xx年的7.08人、2.75人、2.47人;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从20xx年的540.14万人上升到20xx年的770.8万人,住院床日从20xx年的70.68万床日上升到20xx年的88.46万床日,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切实抓好医改组织实施工作

(一)加强对医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编委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职责。同时,成立了市医改办,设在市发展改革局,统筹组织实施全市的医改工作。市委、市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慈党〔20xx〕4号)以及《慈溪市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慈政办发〔20xx〕21号)、《慈溪市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慈政发〔20xx〕50号)等20多个配套文件,组织召开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市医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对全市医改阶段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讨论研究医改重点难点问题,精心组织医改各项工作。

(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责。市医改办每年制定印发医改主要工作安排,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制定了《慈溪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核定有关医疗收费标准;卫生部门做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加强医疗卫生单位运行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人社部门做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乡村医生养老保险调整、卫生人才引进等工作;财政部门落实各项财政补助政策;编委办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定岗定编工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药品供应和零售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药品质量和正常供应。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统一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

(三)加大财政保障力度。20xx年-20xx年,全市财政对医疗卫生总投入达到25.14亿元(除去医保和基建,总投入13.05亿元),其中20xx年总投入4.93亿元(除去医保和基建,总投入2.16亿元)。对基本建设、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实施、离退休人员、学科建设等方面予以合理投入,如20xx—20xx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累计补助20xx2万元;20xx年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专项经费标准从原来的`20元提高到25元,20xx年又提高到50元,20xx年全市公共卫生工作专项经费总额达到7312万元。20xx年,市级财政对医疗卫生预算安排5.19亿元(除去医保和基建,总投入3.76亿元)。

二、积极稳妥推进医改五项重点工作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一是扩大覆盖面。20xx年—20xx年城乡居民医保累计参保317.42万人次,参保率达到96.39%(20xx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居民医保单独运行,20xx年并轨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20xx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75.50万人,参保率97.68%,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截至3月底达到34.25万人。二是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水平从20xx年的120元提高到20xx年的510元,个人筹资额度提高到每人150元,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每人360元。20xx年—20xx年共筹集资金12.48亿元。实施住院有效费用补偿制度,统筹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75%以上。统筹年度内个人补偿封顶线为15万元,连续参合群众为16万元。实行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比例达到40%,个人门诊补偿封顶线提高到元。20xx年—20xx年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共补偿1283.92万人次,补偿总金额11.22亿元(含20xx年基金亏损604.67万元),四年间统筹区域内住院有效费用补偿率平均为65.19%,其中20xx年达到72.97%。三是加强医保服务和基金管理。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就诊“一卡通”全覆盖,并实现三个“即时结报”,即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与宁波市的9家主要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联网实时结报,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即时结报。继续加强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预警制度,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20xx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实际支出人均565元)。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健全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实行“费用总量控制、均次住院和门诊费用限额”等控制措施。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推进。按照省统一部署,我市作为浙江省基本药物制度首批实施县市,自20xx年2月25日起,在全市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全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参加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按规定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并将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甲类药品补偿范围。实施当年全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医疗机构药品销售价总体平均比上一年下降42%,住院均次费用下降14.21%、住院均次药品费用下降35.19%、门诊均次费用下降15.99%、门诊均次药品费用下降25.56%,明显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同时,积极实施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制度,在崇寿镇进行了试点,目前共有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20xx年6月28日起, 8家市级公立医院启动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所有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按“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要求,全市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家,服务站337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规范化率分别达到95.2%和82.5%,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创成宁波市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32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率达到97.0%。20xx年至20xx年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累计补助3054万元。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性定编工作。20xx年,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编制1550人,编外用工641人,20xx年根据各中心实际情况适当进行了调整。积极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四年来共定向培训农村社区医生19人,全科医生培训491人,并每年对390余名乡村医生组织注册培训。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共有工作人员3368人,其中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1323人,执业护士789人,乡村医生250人,其他卫技人员1006人。20xx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对新毕业的临床专业医生进行为期三年的规范化培训,目前全市共有223名毕业生参加培训。今年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若干意见》,由市政府设立“医学助学金”,鼓励报考重点医学院校,定向培养专科护理人员和农村社区医生,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提供医学类紧缺人才招聘考试交通食宿补贴,对考试录用人员发放引进人才奖励以及提供住房保障。三是逐步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全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自20xx年10月起实施绩效工资制度,逐步建立分级管理、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结果与单位财政经费补助、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挂钩;医疗卫生单位内部逐步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市级医疗单位实行总额核定,参照执行。

(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不断深化。一是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真落实三大类1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近四年来每年达到95%以上。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作,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人数累计达到118.6万人,体检率67.5%;20xx年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人数达到14.25万人,体检率为80.2%,学生及儿童体检率均达到95%以上。全市共建常住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11.06万份,其中户籍人口建档率达到93.0%,常住人口建档率达到75.9%。加强慢性病社区管理工作,共为9.36万名高血压病人、2.32万名糖尿病人、5300余名精神病人建立了动态管理档案,定期开展随访服务,20xx年还实行了特殊病种家庭医生制服务新模式,对3600余名恶性肿瘤病人进行签约服务。落实免疫规划工作,20xx-20xx年全市儿童免疫规划接种(包括流动人口)达到180.7万人次。二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xx年—20xx年全市农村育龄妇女叶酸补服人数达到14509人,20xx年服用率达到136.78%,依从率80.24%,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下降到3/万(20xx年为5/万) ;完成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8903人,20xx年补助率达到99.79%;“两癌”筛查工作扎实开展,完成宫颈癌筛查7719人、乳腺癌筛查5401人。同时,实施妇女健康提升工程,20xx年—20xx年累计检查已婚育龄妇女37.09万人,其中20xx年检查9.99万人,查出各类疾病27286例,确诊宫颈癌9例,乳腺癌10例。20xx年-20xx年为2500余名贫困白内障病人实行免费复明手术。

(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从20xx年6月28日起,通过“一减一调一补”(“一减”是指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一调”是指增设一般诊疗费项目,调整治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床位费收费标准;“一补”是指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合理安排对公立医院投入),在8家市级公立医院启动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xx年8家市级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435.62万人次,比20xx年增加4.89%;住院床日74.51万床,比20xx年增加11.87%;收入15.55亿元,比20xx年增加23.99%;支出16.00亿元,比20xx年增加27.69%;收支结余-4513.30万元,增加亏损4548.49万元。20xx年12月份全市8家公立医院门诊均次药费比上半年下降7.79%,住院均次药费下降22.40%,门诊均次收费和住院均次费用略有上升,分别为2.63%和2.64%,遏制了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趋势。同时通过大力提升市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级医院的龙头和纽带作用、切实加强市级公立医院的综合管理、不断深化市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改善市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等五项综合改革,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更趋科学,医德医风建设有效推进,医院诊疗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反响平稳。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市深化医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政府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亟需研究解决相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偏低。20xx年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为510元,20xx年筹资标准仍为510元,但因动用了前几年基金结余,计划列支人均635元。与宁波大市内其他县区相比,我市筹资水平低于宁波大市平均水平(20xx年宁波平均565元/人,20xx年宁波平均640元/人)。由于筹资水平偏低,我市的有关补偿比例设定也相对偏低。

(二)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出现亏损。据统计,20xx年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结余34.22万元,其中有9家出现亏损,亏损总额达到1274.3万元。8家市级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后除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外,其余6家医疗机构均出现亏损,亏损总金额达到5015.35万元,其中市第六人民医院(原红十字医院)亏损总额达到1982.68余万元。市级医院亏损的原因有六个方面,一是随着床位的增加工作人员有所增加,其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223人,新增支出约2000万元;二是退休人员生活费等有关补助发放,增加支出2400万元;三是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导致新增计提627万元。四是医疗机构房屋设备维护费用和物业费用增加1710万元,基本建设贷款利息支出476万元。五是由于实施药品零差价,而医疗服务收费调价不足以弥补药品收入的减少。六是水电等运行成本过高。一方面新建和改扩建医疗机构水电费等消费增加,另一方面目前医疗机构水费结算价格大多为6.55元/吨,电费0.908元/度,与公立学校收费标准计价两项相差一年多支出1080万元。

(三)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制度尚未全面推开。目前我市共有33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20家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均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率仅为5.9%,明显低于今年省卫生厅提出的60%以上的要求,在宁波大市内处于最低水平。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绝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所在村(社区、居委)举办,属村集体所有,不属于政府办医疗机构,实行“村所有、中心指导”的工作模式;二是按照上级编委办有关规定,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暂未核编;三是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低下、硬件配备不符合标准,要全面推广基本药物制度条件尚不成熟;四是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财政压力过大。据测算,如果按崇寿镇试点方案(每站每年补助23.5万元),在全市321家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推广,财政每年需安排经费7450万元,压力较大。

(四)基本药物目录与绩效工资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市基本药品目录包括307种卫生部确定的基本药物目录、150种省增补目录及100种由本市确定的过渡期药品目录共557种,但仍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特别是一些儿科和慢性病常用药品,未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给群众造成不便。同时,绩效工资制度设计与医疗行业绩效考核不甚相符,影响了绩效工资的实施效果。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总额为74827元,市级医疗机构视其性质及业务开展情况,核定为74827至91298元不等,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比例规定为50%,不能有效拉开医务人员收入距离。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到20xx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围绕这一目标,我市要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20xx年全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统筹区域内有效费用住院补偿率达到75%。进一步完善21类大病保障和救助试点工作,救治定点医院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到80%,并试行大病保险。全面开展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同时,根据《慈溪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行动计划及20xx年主要工作任务》(慈党〔20xx〕23号),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障人均筹资水平争取达到1000元。

(二)深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后的县域药品目录遴选工作,开展市级公立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指导和督查工作。重点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跟踪调研工作,完善相关补偿政策。有序推进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争取在“十二五”期末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达到全覆盖。

(三)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围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目标,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等为手段,调整医疗业务结构,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努力缩短住院床日,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助政策。积极稳妥地实施市级医疗单位绩效工资,探索绩效工资的总量增长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建立分层分级考核和按岗定酬、按绩取酬等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调研,合理确定编制总量,推进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和基层卫生机构编制核定工作。通过实施智慧健康工程,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指导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市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积极推进宁波市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作。二是巩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运行机制。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健全以工作成果为导向、服务数量为基础、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三是提升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继续推进以全科医生培养为重点的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深化大医院牵手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市公共卫生指导员团队作用,增强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力争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的60%以上。四是推进慈林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扩建工程的建设进度。积极扶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五)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认真落实三大类1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项目综合达标率达到95%以上。继续抓好农村两癌筛查、叶酸补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是扎实抓好新一轮(20xx-20xx年)参合群众健康体检,通过加大宣传、优化服务、体检和医疗信息互通等措施,提高应检对象的主动参与程度,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80%以上,学生及儿童达到90%以上,体检总人数达到30万人,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以上。三是完善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以老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人群,全面推行签约服务,完善特殊病种家庭医生制服务。

篇2: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闽委发〔2015〕3号)的要求,稳步推进医改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以列入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医改试点各项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效。

(一)医改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一是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深化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医改办设在发展改革部门,大多由发改委主任兼任医改办主任。二是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主任的市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要负责对公立医院资产、财务、人事、薪酬、绩效、管理目标、改革投入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和监督,强化政府的办医责任。三是注重总体设计。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到医改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参观培训,同时分批在全市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摸清掌握全市情况。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庄稼汉、市长林宝金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医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今年6月18日,经省医改办同意,印发了《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南委【2015】10号),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的医改目标任务、措施办法作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规划。四是深入宣传指导。由分管副市长率队分赴10个县(市、区)对我市医改政策进行解读。闽北日报、电视台开设专版、专栏,宣传医改政策,解读各项政策措施。五是狠抓督查落实。建立市、县医改工作挂钩联系制度。各部门分工包县,定期开展督查和指导。六是认真抓好试点。我市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在抓好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结合每个县(市、区)的基础情况,突出重点,确定了各县市区的试点项目,点上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在市第一医院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建瓯探索建立公立医院院长公开选拔制度和医保(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在XX市开展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机制的改革;在建阳开展促进社会资本办医和基层发展特色专科;在邵武探索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在延平探索建立市、区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试点,在政和探索建立县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联体试点;在松溪探索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机制试点等等。

(二)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朝着“医院收入不降低、医保(新农合)可承受、财政可持续、群众负担有所减轻”的目标迈进,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一定程度优化,初步实现了从“以药养医”逐步向“以技养医”的机制转换。

1、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全面落实。在全省,除先期试点的XX市外,我市2014年12月29日零时起,在全省率先启动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市、县二级33家公立医院同时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改革,拉开了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序幕。各公立医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和院内制剂),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后减少的收入,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财政补偿和医院分担等三个方面进行补偿。县级公立医院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82%,财政补偿15%,医院分担3%;市级公立医院通过价格调整补偿85%,财政补偿10%,医院分担5%。10个县(市、区)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后财政共补助资金共需约2378万元,年可减轻患者负担2300多万元。通过几个月来医院运行数据分析,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有明显变化,医疗费用结构正逐步由药品主导向技术和服务主导转变,医务性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比重由改革前的22.05%上升到26.13%;药占比下降明显,医院药品费降幅为11.07%,其中住院费用中的药占比下降幅度较大,体现医疗技术水平的手术内项目开展较多,技术劳务性费用有较大幅度提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回归。

2、制订院长选拔任用考核制度。根据省上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办法》、《XX市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细则》,11月13日,市医改领导小组在建阳区召集建阳、邵武、建瓯、浦城等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及医院的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将于近期印发。XX市制定了《XX市立医院院长公开招聘工作方案》,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出XX市立医院院长,在院长选拔任用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制订了公立医院控费办法。为全面推进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整医院收支结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制定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实施办法》,将各项控费标准分解为22项指标,考核各公立医院控费运行情况,即将印发实施。

4、医院收入稳中有升。市级公立医院上半年总收入约5.0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88亿元增加0.14亿元增长2.87%。药品收入1.7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03亿元减少收入0.24亿元,下降11.82%;县级公立医院上半年医药总收入9.7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9.54亿元增加0.25亿元,增长2.62%。药品收入3.6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95亿元减少收入0.3亿元,下降7.6%,从监测分析显示,市、县级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得到调整优化,药占比下降幅度明显,耗材占比略有下降,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稳步上升。市级医院平均药占比为35.73%,较2014年的41.77%下降6.04个百分点;市级医院平均耗材占比为11.59%,较2014年的11.72%下降0.13个百分点;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26.80%,较2014年的23.26%上升3.54个百分点。县级医院平均药占比为36.50%,较2014年的41.50%下降5个百分点;县级医院平均耗材占比为8.37%,较2014年的8.55%下降0.18个百分点;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26.13%,较2014年的22.05%上升4.08个百分点。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得到提升

1、乡镇卫生院二次改革陆续推进。邵武、建瓯两市认真落实 “一归口、三下放”政策,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激动基层活力。乡镇卫生院人员招聘、使用、考核、调配和交流由卫生局统一管理并将人事权、经营权、分配权下放基层医疗机构;XX市建立“两创一立”创新财政管理模式,提出在财政补贴不变的基础上,对乡镇卫生院人员保障经费进行“绩效考评供给制”,等等。

2、分级诊疗制度开始起步。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基层首诊,由于绝大多数地方不具备强制推行基层首诊的条件,我市加强顶层设计,通过规划调整、医保支付、财政投入、人事薪酬、职称评聘、差别价格、绩效考核等综合措施,促进医疗资源流向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一是建立市、县、乡三级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我市各县级医院已下派50名医生及选派40名特岗医生帮扶50所乡镇卫生院,XX市第一医院作为三级医院派出12名医师帮扶2所县级医院,XX市人民医院作为三级中医医院派出8名中医师帮扶2所县级中医医院,完成省上下达的帮扶任务。二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在全面实施社区全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将推行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事项写入《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并确定今年将积极推进各县(市、区)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据统计,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全科医生团队94支。优先与65岁以上老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5.99万户家庭(19.68万人)签订了服务协议;78所乡镇卫生院、878所村卫生所,成立服务团队481支,与服务对象签订了服务协议达12.53万户家庭,签约人数达44.12万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上意见制定下发适合我市实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方案》。

(四)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1、建立横向纵向医联体。结合南平实际,以市第一医院为龙头,整合市第二医院、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和闽北卫校等市级公立医院、单位,建立武夷总医院;林宝金市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武夷总医院改革有关工作。武夷山以市立医院为主体,将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纳入一体化,组建武夷山公立总医院;XX市、XX县、XX县也分别组建了市级医疗机构的横向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采取“大手牵小手”方式,通过医院托管、项目帮扶等一系列措施,在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基层帮扶。如XX县医院委托XX市第一医院管理。市第一医院派出了多名管理和业务骨干帮扶XX县医院,提高了XX县医院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培训了医疗卫生队伍,新建了重点科室,开展了新技术,为提升XX县医院的综合实力打下了基础。XX县正在积极推进托管工作。许多县级医院也与乡镇卫生院开展联手、托管等活动。

2、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在紧紧抓住国家、省上对卫生加大投入及新医改契机的同时,筹集3000多万元用于全市信息化建设,2014年建成了XX市第一朵“云”——“健康云”。2014年年初,XX市区域卫生云计算服务平台(即“健康云”平台)建成并通过专家组验收。我市13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使用XX市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医疗服务、妇幼卫生和公共卫生三大模块)。XX市投入500余万元,XX县投入720万元,建阳区投入160万元对医院网络的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光泽、松溪、政和、顺昌4家县级综合医院完成院内平台建设转入相关科室实施,XX市立医院、XX县医院正着手实施电子病历前软硬件环境准备工作。

3、全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总数从2010年末的10083张增加到2014年末的15536张,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从2010年末的3.16张增加到2014年末为5.93张,已经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全市总诊疗人次1203.21万人次、住院48.67万人次,比2010年分别增加285.36万人次、12.83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7%、7.95%。由于床位增加,医院病床使用率维持在80%左右,2014年出院者平均住院费用5432.23元,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120.8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6394元和109.45元,次均费用绝对值水平多年保持在全省最低和次低水平,“看病难、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五)医保、医药配套改革不断深化

1、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已制定了实施“一体化”的《意见》送审稿,将在近期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尽快出台,实现“五统一”,即统一参保登记,统一缴费标准,统一药品目录、统一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结算办法,同时结合XX市实际,城乡居民先统一执行新农合“三目录”,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今年,我市城乡居民全面实行大病保险制度。

2、改革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首先是全面推进总额控制,深化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以总额控制为基础的复合式付费方式改革。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实行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考核结果与基金支付挂钩办法,不断提升管理绩效。其次是不断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优先选择临床路径明确、诊疗技术成熟、治愈率高且费用稳定的常见病、多发病种作为付费病种,2015年全市将选择不少于20个病种进行单病种付费结算试点,并不断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探索开展按疾病诊断关联性分组(drgs)付费方式。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结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南人综〔2015〕86号),严格控制统筹基金支出增长幅度。第三是建立和完善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协商谈判机制,对定点医疗机构核定医保经费实行“结余奖励、超支分担”,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促进医疗机构管理机制转变。第四是加强对医保支付的集合监管,加强对医保支付的智能化集合监管,以规范医保支付平台。

3、推动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招标方式改革。按省级药品采购目录和基准代表品的限价,以“阳光操作、公开竞价”为原则,由市药品招标采购领导小组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购的方式进行议价和竞价采购。采取先评商务标、后评经济技术标的“双信封”评审方法。严格执行中标药品“一品一厂家”的规定。遴选优质生产厂家的常用低价药品,直接挂网由医疗机构自行采购。企业配送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在本辖区的药品配送企业中遴选7家配送非基本药物,提高药品配送的集中度和配送到位率,降低配送成本。

(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利用闽北卫生学校的教学资源,定向培养三年制农村医学中专班,充实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所医疗卫生队伍,目前,共召收学员四批,共计254人,2015年毕业84人。延平、浦城、顺昌、松溪乡村医生毕业后定向村卫生室工作。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乡村医生。促进乡村医生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推动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确定XX市为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和退出机制试点。XX市制订了《XX市乡村医生养老制度实施方案》。

2、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加强全科医师培训的组织领导,将全科医学各项培训任务指标分解下发各县(市、区),并督促各地抓好宣传发动和报名工作。全市共培训全科医师560人,其中全科医师岗位335人,并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合格证;全科医师骨干培训91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93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8人,全科医师提高班33人。为推动在岗乡村医生免费开展培训和拓展培训,统一组织专家学者到各县(市)开展“基层慢病管理公益巡讲”活动,目前,已深入松溪、浦城、武夷山三个县(市),受训基层医务人员达400余人,有效地提高基层慢病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省上定向培养本土化本科临床医学人才政策,做好规划,用足名额,妥善解决定向委培生学费问题;加大定向委培生招生宣传,鼓励引导有意愿到县级医院工作的考生报考定向委培生。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市第一医院、九二医院、XX市立医院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制定《XX市公立医院紧缺急需人引进中长期(2015—2020)指导目录》、《XX市卫生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延平、建阳、浦城、松溪等县(市)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纳入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简化招聘程序,按县(市)、乡不同层次专业的不同需求适当放宽学历条件;对紧缺急需人才,由公立医院、卫计部门和人社部门一同现场招聘,直接入编。市本级利用国家下拨的试点医改补助资金2000万元,建立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安排用于引进和培养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的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对具有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双证持有者,实行月津贴补助;对聘用的省内高层次人才发放津补贴,享受与省外引进人才相同的待遇政策。预计今年全市可招收各类医学人才200余人。

(七)社会资本办医有新进展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非基本医疗项目合作,扩充优质医疗资源,重点鼓励兴办医养中心、医疗旅游、健康园区等健康产业及符合区域规划的特色专科医院。上半年,全市医院总床位数15536张,社会办医床位数1049张,占全市医院总床位数的6.7%。各县(市、区)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壮大,促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建阳区作为发展民营医院的试点.今年先后引进社会资本1.4亿元创办了美亚健康慈铭体检中心、康复中心等民营医疗机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破除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障碍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尚未突破现有政策框架。目前各地公立医院改革大多停留在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上,对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和减少过度医疗效果不明显,部分改革的内生动力还没有形成。

(二)医保、新农合基金支付压力大。我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供养比”逐年降低,目前,我市城镇职工医保在职和退休人员的比例为1.4:1(全省最低),近几年,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当年收支均为赤字;部分县(市)新农合基金当年出险。随着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调整后医疗服务价格难以完全纳入医保、新农合报销。

(三)医技人才十分紧缺。随着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人才的问题日渐突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各级医院卫生人员紧缺,人才招聘、引进困难。由于业务拓展和业务量的增加,人员的增补远不及床位数增加所要配置的人力资源数。二是医学人才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医院人才流失严重。三是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农村卫技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从总体上看,城区医疗单位的卫技人员技术水平比农村基层卫技人员要高;农村乡镇卫生院低学历、低职称的人员相对较多。虽然近几年有不少培训,但因人员紧张难以安排参训,加之培训提高需要过程,导致农村基层卫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相对缓慢。乡村医生年龄老化,服务水平偏低。

(四)县域就诊率提高难。当前,大医院名医效应以及群众固有的“就高不就低”就医习惯仍然长期存在,群众更倾向于三级医院就诊。因此,即使公立医院改革能给就医群众带来实惠,但是对群众的吸引力依然不足,要达到“实现90%左右就诊率在县域内解决”的改革目标,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随着全市公立医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的完成,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已转入第二阶段,即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下一阶段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控制公立医院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尽快出台相关控费政策。二是扎实推进医疗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核心作用;三是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对部分价格偏高或者价格倒挂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调整;四是加快推进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和落实试点工作任务分工,为下一阶段全面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推进医保管理体制、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做好第九批药品机制招标采购工作。

篇3: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一是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人数稳定在高位, 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提高筹资标准, 各级政府的补助水平达到每人每年120元, 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水平。提高补偿比例, 力争使政策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左右, 较2009年再提高5个百分点。巩固门诊统筹工作, 认真总结经验和模式, 保持管理体制稳定。

二是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巩固和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严格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管理, 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鼓励各地落实补偿政策, 积极探索村级卫生室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工作。会同有关部门, 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政策, 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 减轻群众负担。

三是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好本年度服务体系建设任务, 抓好基层人员培训和提高工作, 完善对口支援协作机制。对各地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补偿政策和财务管理措施进行检查。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积极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运行机制。研究提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指导意见, 开展绩效考核工作。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面落实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做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督导, 对各地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改善提高。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全面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落实绩效工资制度。

五是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着力加强医疗管理。要把落实《医改意见》与推进试点工作结合起来, 突出关键内容;加强对试点城市调研督导, 加强培训, 提高能力。开展试点工作和效果的中期评估。根据各地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 组织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 促进各地相互借鉴学习。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探索建立电子病历, 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医疗管理, 改善服务。

六是努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重大事件处置工作。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等工作;积极推进疫苗接种, 防止疫情蔓延;加强医疗救治, 倡导中西医并重, 努力提高治疗效果。强化健康教育和促进, 及时发现处置疫情, 引导社会舆论, 维护社会稳定。重点抓好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应对工作。依法加强卫生应急工作, 尽快制订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省级、地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 探索建立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完善国家和省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 强化队伍建设, 规范应急演练, 启动国家级紧急医疗救援基地确认和能力评估工作;全力做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卫生保障工作。

七是大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积极落实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完善配套规章制度, 做好综合协调和信息发布工作;加大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力度, 做好组织协调, 查处重大事故, 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制定规划, 组织实施乳品安全标准, 制修订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 完善网络, 建立覆盖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提高监测能力;加强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工作, 加快起草《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

八是积极做好卫生监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 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 进一步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扩大职业健康监护覆盖面, 强化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 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以尘肺病防治为重点, 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好放射防护工作, 开展核电站周围人群健康监测工作, 加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监管工作;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有重点地开展环境污染健康影响监测, 完善评价和处置规范;进一步加大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力度, 探索建立动态监测平台, 提高打击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九是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落实国务院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控、应急处置以及医疗救治和治未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和政策倾斜, 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完善服务体系, 适应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 加快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加大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力度, 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 努力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探索建立和完善融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 推进中医药科学普及和文化建设。

十是认真做好重大规划工作。做好回顾总结, 实事求是地分析“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绩,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和不足, 为做好今后卫生工作奠定基础。对目前尚未完成的任务, 要特别加大工作力度, 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科学编制“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充分利用各方智力资源, 发挥团队协作优势, 科学研判未来卫生工作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以及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改善健康和促进健康公平入手, 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 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卫生工作重点、策略和政策保障, 做好规划工作。既要尽力而为, 又要量力而行, 不能制定脱离实际的目标和指标;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成果体现在国家和地方卫生发展规划中,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中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 在编制“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和专项卫生规划中充分应用前期研究成果。

十一是加快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做好总体设计, 按照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实用高效的原则, 对医药卫生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尽快制定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加强信息标准化研究, 完善数据标准和通讯标准体系, 促进信息互认共享;抓好平台建设和连点成面工作, 重点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逐步将传染病报告、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疗服务、新农合、妇幼卫生、社区卫生、采供血等方面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 连点成面, 促进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整体建设, 防止和减少“信息孤岛”的问题;加强卫生信息的分析研究和利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监管, 注重发挥信息化在改善监管绩效中的作用, 增强卫生工作的透明度, 提高监管效率。

篇4: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我省今年将重点解决筹资机制不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监管尚需加强、支付方式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进一步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根据《安排》,2014年河南将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320元;个人缴费同步新增2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待遇水平。

同时,我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将扩大到所有省辖市,规范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并做好儿童白血病等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向大病保险过渡工作。

篇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市4月26日医改工作大会后,我县高度重视,县长会后立即主持召开全县医改工作会,具体安排部署各项医改工作。我局按市县医改要求,积极行动,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系统医改工作,及时召开了全系统医改工作大会,拉出了“XX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具体安排及任务分解表”,配备专门力量,抓好具体工作,确保了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2011年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29.0545万人,参合率98.49%。制订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方案,下半年将全面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已明确乡级新农合经办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由县经办机构直接管理。

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出台了《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制订了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人事管理具体办法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医改精神,制定完善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及统一配送办法,并按照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工作流程和制订的时 1

间表,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库存药品清理和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招标工作,全县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已全部按规定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5月31日开始实行了基本药物和增补药品零差率销售,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政府指导价,并将零差率销售前后的药品价格张榜公布。

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5月15日前,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核编定岗,并通过招考和民主推荐方式,公开选聘了乡镇卫生院院长。落实安置了分流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工作正在实施。

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目前我县总投资XXX万元的卫生院门诊楼项目已完工,不久将投入使用。县卫生局、县保健站、疾控中心、监督所“四位一体”工程主体也已完工,7月份可投入使用。全县8所乡镇卫生院2010年经过省市考核验收,全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截止4月底,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立8.1万人份;建档率25%,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9万份,健康教育服务人次4.8万人;3岁以下儿童建册管理11236人;孕产妇建册管理2413人;老年人保健管理8822人;预防接种率98%;传染率疫情报告率100%;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

邢台县、临城等兄弟县市多次派人参观取经,市督导组给予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高度评价,称“XX模式”值得全省推广,并被列为邢台市试点县。今年,我县将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争创省市先进。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目前,我县正在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激励有约束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和多元化办医的竞争机制,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存在问题

农村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低、待遇低、服务能力差,增加了一体化管理工作难度。需政府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工资补助等政策,提高农村医技人员素质,增强基层医疗单位的吸引力。

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医改办公室,具体负责医改工作。建立了医改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实行局班子成员分包乡镇责任制,全面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广大医务人员是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值得社会尊敬和信赖的队伍。医改当中,具体措施的实施,我们问计于医务人员,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同时创造更好的职业环境,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医务人员更受尊重,进一步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工作指导。及时了解上级医改政策,积极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实行典型引路,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医改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医改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宣传医改的成效和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使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

篇6: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素有“晋西门户、秦晋要冲”之称。全县总面积998平方公里,辖4镇9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3.8万。

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1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20所,村卫生室288所,社会办医疗机构37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有编制床位张(含民营医院),实有开放床位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张。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共有职工793人,其中公共卫生工作人员174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519人,注册执业医师219人,执业护士157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49人。全县医疗卫生覆盖率达100%,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健全。

一、工作进展

按照省、市医改工作“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我县紧紧围绕医改五项重点,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证覆盖面。2011年,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09%,基本-1-

实现城乡医疗覆盖全县人民的目标。二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新农合人均筹资额度从2006年的元逐年提高到2010年的元、2011年的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元。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农合累计有万人次享受到门诊住院补偿,补偿金额达万元。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从2006年的元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万元。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2010年,城镇医疗救助支出 万元,救助人次;农村医疗救助支出433万元,救助35012人次。我县还实行了合医办和民政局联手救助制度,凡参加新农合的住院病人,合医办报销后,民政局再给予二次救助报销,确保了农民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

(二)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我县被确定为山西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一是从2010年3月开始,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基本药物全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按照省、市安排部署,2010年7月,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也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使群众用药更加安全实惠。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工作。县政府按照药品销售额的25%予以补偿,按季度及时发放,保证了各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三)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不断夯实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投资万元,对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投资250万元,新建了288所村卫生室,圆满完成了村卫生室覆盖任务;投入资金万余元,分批配置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设备。二是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中短期轮训和骨干进修等活动,不断提高县、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认真实行“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和巡回医疗等卫生支农制度,今年上半年共选派名县、乡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选派了名管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了省、市卫生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对名乡、村卫生人员开展了适宜技术培训。2009年从医学类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了59名大学生村医,给予了全额事业单位人员待遇。2010年,又招聘了10名大学生村医,每人每月1000元,比省里规定的多了200元。

(四)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农村居民建档完成49100人,建档率为37%。二是开展健康教育。在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设置了健康宣传栏并及时更新,制作了健康教育光碟、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公众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等活动。三是认真开展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老年人保健工作。全县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孕产妇保健系

统管理率、65岁以上乡村老年人管理率等指标均达到省市要求。四是做好慢性病人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认真实施免疫规划和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为名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接种率达%。为名农村孕产妇补服叶酸。全面完成座农村卫生户厕改造任务。

(五)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一是投资8000万元,新建了占地45亩、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县人民医院,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二是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009年改扩建了东关镇卫生院,为县城居民提供了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三是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探索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提升住院医师的服务能力,选派骨干医师参加全科医师培训;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推行处方点评制度,有效控制治疗费用。

二、存在问题

一是卫生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虽然近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我县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农村卫生工作基础仍然薄弱,房屋、设备、人才、技术还不配套,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较低。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仍不健全。艾滋病、结核病、不明原因猝死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三是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优势资源相对向上集中,农村公共资源不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2011年的部分医改任务(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数、慢性病管理人数)过大,难以完成。

三、下步工作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将按照“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吃透医改精神、明确医改任务、理清医改思路,进一步加强调研,科学合理制定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在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全省统一集中招标网上采购和统一配送的基础上,引导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逐步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二)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注重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段炼,加强县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20个乡镇卫生院、288个村卫生室建设及配置所需的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三)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四)巩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工作按计划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完善医疗保健和卫生预防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篇7: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项惠及全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去年4月国务院召开深化医改工作会议以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医改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社会各界反映良好。下面,就我市医改工作的进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全力抓好医改组织实施工作

国家医改方案出台之后,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学习、深入调研,全面部署各项准备工作。总体上看,我市医改工作起步早、措施实、推进快、亮点多。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为深入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年6月我市专门成立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医改办,设在市发改委,统筹组织实施全市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在认真学习上级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前后历经半年时间,制定出台了我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锡委发〔2009〕80号)。《实施意见》提出了全市医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明确了我市医改“两步走” 战略。2009年12月10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市医改工作进入了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2010年3月15日,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一年多来,市医改领导小组已先后召开10次全体成员会议,对全市医改阶段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讨论研究医改重点难点问题,精心组织医改各项工作。

2.建立工作机制。市医改领导小组坚持实行重点工作督查制度,徐稢常务副市长、华博雅副市长先后多次率相关部门深入各市(县)区、镇村开展督查调研,了解掌握工作实情,督促检查重点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统一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各市(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机制,构建了市和各市(县)区协作互动的工作网络。

3.制定配套文件。为落实医改各项配套措施,市医改领导小组研究确定需要制定26个配套文件,并提出了具体的文件目录和时间要求。到目前为止,已出台了《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暂行办法》、《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实施意见》、《无锡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20个配套文件,另有6个文件正在抓紧制定,争取尽快出台。

4.加大保障力度。为切实保障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市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不断加大。2009年,全市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总投入20.9亿元,较2008年增长64.6%(其中,市级财政投入9.68亿元,约占全市投入近1/2,同比增长167%)。2010年,全市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预算安排23.1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6亿元)。在2010年度总投入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方面预算安排10亿元,截止9月底已累计安排资金7.9亿元,资金实际到位率79%。

二、稳步推进医改五项重点工作

根据国家和省的总体部署,当前深化医改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五项重点工作,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工作要求,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重点改革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1.积极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各级疾控、妇幼保健机构均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组,全面推进9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进程。目前,各项目内容完成良好,进展顺利。其中,我市妇女儿童“九免一补”工作经验得到了省卫生厅的高度评价,并向卫生部推荐我市的做法。2010年,各地按照常住人口不低于人均20元的标准预算安排资金1.09亿元,已经到位资金6344万元,资金总体到位率58%,其中新区已经全部到位,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宜兴市资金到位率超过75%,其余地区资金到位率超过50%;市级财政预算资金2358万元,已按照时序进度下拨1020万元,资金到位率43%。

2.着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每个街道(镇)设1所政府举办的独立建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居委(行政村)或3000—5000服务人口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满足10—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标准,积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除宜兴市外,全市各地均已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其中城区已基本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并通过验收。结合体系建设,全市7个县区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核定工作,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管理,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建设、内涵管理奠定了基础。除宜兴市外,各地对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卫生行政部门考核服务机构、服务机构考核工作人员的分类、分层绩效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核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助经费、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绩效工资及其他各项奖惩挂钩,以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按照规范化标准,在人员管理、机构标识、药品购销、财务核算、服务项目、信息平台、制度建设、考核标准等八个方面实行“八统一”标准管理。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1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市)7个、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

3.切实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009年,我市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将高等院校大学生纳入我市居民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截止目前,全市医疗保障覆盖人数达450万余人,医保参保率达97%以上。2009年底,已完成经办机构整合,将原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职责、市统筹医疗费用结算中心职责、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职责,整合划入新组建的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2010年,已制定出台了《无锡市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意见》、《无锡市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无锡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无锡市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等文件,基本完成了《关于完善市区职工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的意见》的起草工作;2011年起,将按新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行全面并轨,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医疗救助三个层面的保障制度实行“五统一”:即政策制度统一、基金管理统一、待遇水平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办流程服务标准统一,力争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8%以上。

4.扎实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1月1日起,我市分三个阶段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至7月20日,顺利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实施任务,除宜兴市以外,全市8个市(县)区的6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并执行相应的报销政策。根据工作计划,宜兴市将于2010年底前在5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全面实施到位。结合具体实施情况和群众用药需求,我市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政策扶助,对基本药物目录进行了增补。目前,我市社区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为649种(其中,国家307种,省增补292种,市增补50种),品规达到3253种(其中,市增补品规76种)。所有药物通过“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与监管平台”实行集中采购(市增补品规由指定二级以上医院代行采购),并实行一对一固定配供、零差率销售。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有非基本药物一律停止使用,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彻底截断了非基本药物的使用渠道。经统计,基本药物药品样本价格平均降幅达到36.94%;今年1—9月,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门急诊298.54万人次,同比增长11.46%;均次门诊费用60.12元,同比下降15.7%;完成住院31497人次,较2009年同期减少19%;均次住院费用1845元,较2009年同期下降6.9%。

5.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按照“保公益、强基础、提水平、可持续、显特色”的要求,我市重点围绕优化规划、整合资源、激活机制、改进服务、提升水平等方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思路,并努力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创出新经验。在卫生部、省卫生厅的关心和指导下,目前,相关部门已完成了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意见的起草工作。10月19日,市政府召开了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座谈会,征求相关部门、医院院长和一线医务工作者代表的意见,下一步将继续修改完善该意见,争取尽早出台并组织实施。

我市医改工作自启动以来,始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鼓励和支持。今年1月20日,罗志军省长就加快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程来锡调研,对无锡的改革举措和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在2月8日召开的全省基本药物制度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上,毛小平市长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罗志军省长在讲话中多次表扬了无锡的工作;5月27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东进一行来锡调研,再次肯定了我市医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三、正确把握医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我市深化医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亟需研究解决相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均等化实施有待进一步推进。目前,我市仍有28个民营社区卫生服务站尚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中,滨湖区12个、南长区16个)。按照省里关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与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实行双轨制的要求,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第十次成员会议研究明确,凡是自愿退出社区卫生服务的民营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统一转型为门诊部,并由社保部门保留其医保定点资格;凡是愿意继续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民营社区卫生站,则必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政府购买服务。目前,该项工作仍在推进之中。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配套不完善、部分地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未到位、精神卫生疾病预防工作难度大、宜兴市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存在较大缺口等问题,需要各地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落实具体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3.民营医院发展扶持政策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民营医院在用地上规定为商业用地,税费上须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日常用电、水、气都是按商用缴费,与公立医院无法公平竞争。我市将加强相关政策研究,合理制定有利于民营医院发展的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促进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4.公共卫生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绩效工资制度有待进一步实施到位。近日,我省已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但具体标准尚未明确。我市将结合上级要求,把握政策规定,细化实施方案,完善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确保公共卫生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加大医改工作的推进力度

当前,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已经从医改的方向、原则转移到改革的进展和成效上来。随着医改工作进入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市政府将进一步强化领导、强化措施、强化要求,全力以赴保证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1.层层落实责任。要根据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2010年度医改工作责任书和我市医改工作实际,细化分解工作指标,按照分层抓落实的原则,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目标责任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各地各部门,推动具体工作任务的逐项落实。

2.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医改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医改办要切实加强能力建设,真正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执行上级政策不变形,确保正确改革方向不偏离,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

3.加强督查考核。要切实把督查考核作为推动医改工作 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逐级督查、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等制度,确保责任到地区、到部门,并有效加强对改革进展和效果的考核评价,使各项改革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4.总结推广经验。要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方案,探索有效的形式和办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构建科学的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推进我市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篇8: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会议指出,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发布以来,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一是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亿, 覆盖95%以上的城乡居民。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三是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 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始启动。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等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全面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 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体制机制创新稳步展开。

会议指出, 当前医改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特别是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把改革持续推向深入。“十二五”期间, 要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 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 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 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到2015年,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 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5万名以上全科医生。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补偿机制改革, 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规范诊疗行为,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2015年要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 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会议要求在重点突破以上三项改革的同时, 统筹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2015年达到40元以上。加快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 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 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不断完善政策, 积累改革经验。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行业、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上一篇:送灵师,送灵师韩愈,送灵师的意思,送灵师赏析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