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德育渗透案例

2022-07-26

第一篇:英语德育渗透案例

英语学科德育教育渗透案例

在教学单词kitchen,living room,bathroom,bedroom时,我设计了这样的Fun Time活动。 T: Do you know him? He is Mr. Forgetful.(课件呈现一个小男孩)And this is his busy morning.(课件呈现这个小男孩早晨忙乱地收拾学习用品的情景)Can you help him? Mr. Forgetful:(课件Mr. Forgetful的声音)Where is my bag? S1: (学生仔细观察并帮助Mr. Forgetful寻找物品)It’s in the bathroom. Mr. Forgetful: Where is my Chinese book ? S2:It’s in the kitchen. Mr. Forgetful: Where is my …?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不仅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帮助了Mr. Forgetful。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观察Mr. Forgetful所犯的错误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提醒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明白这样的道理:课堂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不是由教师“说”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巧妙地引导和启发下“悟”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地接受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徐长梅

2011年12月20日

第二篇:小学英语渗透德育教学案例

刘明

案例背景: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由于课时紧,内容庞杂等原因,我们的老师很容易忽视德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教育部在新课程设计中,强调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新教材依据“学会求知”的基本精神,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容入到语言材料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自然科学、社会文化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案例正是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在一年级英语“Colours"这一课中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旗、国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过程:

“ Colours”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掌握七个颜色单词:red、yellow、blue、green、orange、purple、pink.在进行完新知识的教授后,学生基本上能够准确地认读这几个单词,并且能反映出单词的中文意思。然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这几个颜色单词的掌握,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眼界,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学习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因为这节课学习的是颜色单词,我家里正好有各个国家的国旗图,这些国旗颜色很鲜艳,很丰富。我想:如果利用这些国旗设计一些活动,

既能巩固学到的颜色单词,又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国旗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我图片出示各个国家的国旗,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国旗的图案和颜色,然后提问:what colour is it?然后引导学生用所学单词和举行回答。当出示中国国旗时,先告诉学生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旗,我们是中国人,这是中国国旗,再让学生认真观察国旗的颜色和图案,告诉学生:There are five yellow stars in it. It is yellow and red.它的名字叫五星红旗。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会举行升旗仪式,都会把这面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蓝天,国旗代表一个国家,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国旗,在升旗仪式上要庄严、肃穆。立正站好。不能嬉笑打闹。告诉学生在任何地方看到国旗都应该立正、敬礼。 简单介绍国旗的知识,如:国旗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一颗大的星星代表什么,五颗小星星代表什么。告诉学生,国家的象征不仅有国旗,还有国歌、国徽。放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出示国徽,让学生初步了解。让学生知道热爱国旗、国歌、国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让学生拿处事先准备好的彩笔和纸,学画国旗。

案例评析: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基于这一理念,在课中精心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如说说日常用品的颜色、找找教室里的颜色,看国旗,画国旗等一系列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合作过程中来学习语言,感受用英语交流的乐趣和愉悦感,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可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我在教学完红、黄、蓝、绿、橙、粉、紫七种颜色后,我巧妙地利用认识国旗,画国旗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他们对色彩的敏

感度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促进了英语和美术课的整合。同时,通过看国旗,画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国旗、国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实现了英语和思想品德课的有机结合。

第三篇: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随着时代的日益变化,在当今社会中人性化的对待方式也层出不穷,我们教师也在不断变化着,以前的教育模式就是“死“学书本,而教师也就是单纯的 “教”书。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最广的语言之一,它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在发现了德育因素后要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的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长辈百般呵护,有求必应。自私心态较为严重,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和尊重别人。而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和提醒他们,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学生与音乐老师在课堂上起了冲突,他是一个很固执的孩子,当我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之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如何去表达自己的不礼貌,此时正巧是教师节,所以我就引导他动手制作了一张贺卡,画些画,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 I am sorry!”等话语,并帮他偷偷地把贺卡放到了音乐老师的桌子上,音乐老师看到贺卡之后自然就原谅他了!同时我也教育学生可以在母亲节、父亲节时自己只做贺卡,更可写上:“I love you, Mum/Dad. You are the bestmother/ father in the world! ”就那么一句短短的祝福语,能使人心旷神怡,何乐而不为呢?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要比汉语来的更委婉,更有含义! 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让他们懂得尊敬师长和关心别人。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教师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言行,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品行素质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师形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第四篇:德育渗透案例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案例

北站小学

尹倩倩

20

15、9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很像肥沃泥土中的沙土与水的关系,不可分离。在利用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时,最重要的是结合课文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

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无论是小说的情中有理,还是议论文的理中有情,都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教学案例】

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株紫丁香》。这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而且特别将这篇课文安排在教师节当天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课文第三小节有这么一段“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你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我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记不记得老师什么时候是‘疲倦’的呢?

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星期四的下午,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美术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下午你上了四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课了,“老师,我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老师,我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也是为我好。”„„

【案例思考】

通过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感受老师的爱,回报老师的爱”的教育还是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

说实在的,绝大部分的老师每一天都是用最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学生必须有的礼貌。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要由衷地感谢老师。这也是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一项内容之一。但是,我们的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却难以感受得到老师的辛勤付出。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首经典小诗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想想我们的老师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于“深”处。

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因为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

就如,本课中就可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疲倦”,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从而培养学生要感受、感谢老师的爱的思想情感。另外,还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就可以寻找课文主人公雄日的闪光点,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使学生受到品德的感染。再如,课文《蓝色的树叶》,通过记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色铅笔的故事,表现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学中可以仅仅扣住“团结互助”这样一条情感主线,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深”挖掘,从一切可以探寻的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立足“实”处。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总是以书本为中心,学校的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目标极为“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有人称之为两张皮现象:学生在尊师爱师的报告会上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可会后依然“涛声依旧”;班会上高谈阔论的学生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课外却总是惹事生非,令老师头疼„„很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谈不上发自内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的爱。

如果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中不能联系学生实际,那么这德育就是无效的的德育,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的作用。

记得在一次口语交际课《我的希望漂流瓶》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话,学生大都说父母管束太严,管束太多还把自己当小孩子。其实自己已经长大,能自己管好自己了。听了学生们的肺腑之言,我也挺激动。“对,是该让父母放手了!我们要让自己的行动让父母看到我们的成长。”孩子们一呼百应,大家大谈了自己的打算,真是一片雄心壮志。

我也为自己成功的德育而沾沾自喜。可是不到一星期,我发现有一位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孩子顶嘴连连,说是再也不让她了解学习情况了。这样的德育就是一种高估学生的能力而引起的负面的德育。

三、攻在“恒”处。

其实,我们的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往往是长时间的,因此也就有了“抗药性”。对待这些学生,急功近利,妄图立竿见影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那么,做好“拉锯战”“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就非常必要了。在这“持久战”中,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其实大部分都是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机会,毕竟我们语文课堂还是占据着小学教学的主阵地的位置,教师完全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阵地,运用教育智慧,与学生展开真诚的交流,使一些“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真正得到一定的感染。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紫丁馨香,沁心无痕”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仍采用上节课乘车的情境,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进“1”的方法。教材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大家共同从实际计算中总结出计算方法,淡化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上一节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即对位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进位加法的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式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通过创设的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探讨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新知识。

(2)通过提供的实物,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突破进位加的难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

(1)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2)通过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新方法、新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小棒、课件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了同学们乘车去活动的情景图,让学生知道在出外活动时要有秩序,上下车要排队,注意安全,做个文明的好孩子,培养守秩序的美好品德。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又动口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观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直观认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策略】

1、 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研究身边的人与事学到知识。呈现出的材料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为学生主动探索,深入理解,并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2、 在主体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体验和发展。本节课是上节课的延伸,所以本节课教师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适时点拔引导。

3、 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本节课通过让摆小棒这一直观做法,将较难理解的进位简单化,明了化,突出了重点为,突破了难点。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的确,只有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也才能收到恴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一)复习旧知识,巩固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1、笔算下面各题 25+42= 36+21= 24+35=

2、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看来上节课大家学得不错,如果每辆车准乘70人,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知识与上节课知识串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与连续性。在情境中巩固旧知识,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36+35 (1)尝试计算

师: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尝试) (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么算的?从哪位加起呢?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应怎样写呢?十位又怎么样加呢?

2、引导学生摆小棒解决难点。

设计意图:进位加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弱,直观思维强,所以教师采用直观教具、学具的方法,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单根相加满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以此直观地说明进位加法中当个位满十时好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小组长合作

师:摆过之后,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根据上面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样算?学生回答,师板书竖式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1)、从哪一位开始计算?为什么? (2)、个位6加5得11怎么办?

设计意图:让学生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要小组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3)、请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同桌互说。

(教师介绍“进1”时“1”的写法: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的右下角写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十。)

3、 小结算法:

(1)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反复说过程,为后面的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做好铺垫。 (2)例3和上节课学的两道计算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举止,对做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注意评价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4、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师: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

教学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概括出法则。并能懂得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笔算。

5、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再现课本情境图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出外活动时要有秩序,上下车要排队,注意安全,做个文明的好孩子。培养守秩序的美好品德。

教学意图:在数学课上适当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注意从平时的行为做好,养成好习惯。

三、实践应用

1、第11页的“做一做”

2、练习二第

3、4题。

3、列竖式计算 36+35= 47+44= 29+36= 教学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教学反思】

1、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精神较分散,通过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知识,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教学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 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会计算进位加法的笔算计算方法。

3、 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我抓住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加深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个位上的6加5 怎样处理时,就采用了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学习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得到很好的体验学习过程。

第五篇:德育渗透案例--时政

德育渗透案例 ----从时政做德育教育

温宿二中 张鹏

关于德育教育,政治课有着天然的优势。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知识课,又是德育课。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有育人的责任,但是不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实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应认真分析教材,既弄清教材的认识价值,又把握时事政治的德育价值,以此作为“支撑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时事政治中的德育内容和切入口,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下面介绍几个在平时的实践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在讲“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正值新疆乃至全国上下都在宣传新疆小伙阿里木事迹。政治课上我干脆先放了大段关于阿里木的事迹报道,然后让学生讨论“阿里木为什么这么做?”“阿里木这样做傻吗?”,可以想象学生给出的大多数都是肯定的回答,但我就是要接着追问“为什么”,结合学生的预习,所谓的价值就是一个主体对于其他主体的有用性。阿里木的价值也就体现“总结”出来了,阿里木作为个案,“人的价值”也就推导出来了。阿里木作为新疆人是大家的骄傲,顺势引导学生我们除了要了解他的所作所为、体会他的所作所为,还要像他看起。最后我布置了一篇题目为“我的价值是什么?”自由题目。效果甚好。

当前是信息时代,学生对当前的社会现象捕捉是非常广泛的,其中不乏一些负面的社会新闻,但是作为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见景生情、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从施教氛围来说,教育者应力戒生硬严肃的面孔,尽可能营造出和谐的育人情境,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崇高思想品德的洗礼,十八大前后很多“贪官污吏”落马,一次在讲到监督政府的题目的时候,就提到了大家那叫一个高兴,索性我跟着大家一起批。在和学生“同仇敌忾”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人言语中表现出了对国家的不信任,我顺势从当前国情、市场经济出发解释纷纷落马的“贪官污吏”是政府在自我清理,前一段类似新闻少不代表就少,现在多了恰恰说明政府在加强自我监督,敢于承认和面对矛盾,是好事而不是在掩耳盗铃。后来也是布置了一道题目:网络问政的意义?学生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在钓鱼岛问题上,作为高中生总是有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甚至“有理有据”。为了给学生讲清这一点我也多方收集资料,借用了几个著名的评论文章。学生在多方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后,该有的结论也就形成了。对待敏感时政新闻政治老师的做法是主动分析,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如果书本是正面的德育引导,那时政更是鲜活的佐证。我们必须要做到学科自信和理论自信,因为我们心中首先就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上一篇:英语教师必读书目下一篇:医院洪灾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