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德育渗透案例

2023-04-15

第一篇:小学英语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英语渗透德育教学案例

刘明

案例背景: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由于课时紧,内容庞杂等原因,我们的老师很容易忽视德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教育部在新课程设计中,强调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新教材依据“学会求知”的基本精神,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容入到语言材料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自然科学、社会文化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案例正是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在一年级英语“Colours"这一课中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旗、国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过程:

“ Colours”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掌握七个颜色单词:red、yellow、blue、green、orange、purple、pink.在进行完新知识的教授后,学生基本上能够准确地认读这几个单词,并且能反映出单词的中文意思。然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这几个颜色单词的掌握,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眼界,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学习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因为这节课学习的是颜色单词,我家里正好有各个国家的国旗图,这些国旗颜色很鲜艳,很丰富。我想:如果利用这些国旗设计一些活动,

既能巩固学到的颜色单词,又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国旗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我图片出示各个国家的国旗,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国旗的图案和颜色,然后提问:what colour is it?然后引导学生用所学单词和举行回答。当出示中国国旗时,先告诉学生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旗,我们是中国人,这是中国国旗,再让学生认真观察国旗的颜色和图案,告诉学生:There are five yellow stars in it. It is yellow and red.它的名字叫五星红旗。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会举行升旗仪式,都会把这面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蓝天,国旗代表一个国家,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国旗,在升旗仪式上要庄严、肃穆。立正站好。不能嬉笑打闹。告诉学生在任何地方看到国旗都应该立正、敬礼。 简单介绍国旗的知识,如:国旗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一颗大的星星代表什么,五颗小星星代表什么。告诉学生,国家的象征不仅有国旗,还有国歌、国徽。放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出示国徽,让学生初步了解。让学生知道热爱国旗、国歌、国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让学生拿处事先准备好的彩笔和纸,学画国旗。

案例评析: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基于这一理念,在课中精心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如说说日常用品的颜色、找找教室里的颜色,看国旗,画国旗等一系列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合作过程中来学习语言,感受用英语交流的乐趣和愉悦感,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可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我在教学完红、黄、蓝、绿、橙、粉、紫七种颜色后,我巧妙地利用认识国旗,画国旗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他们对色彩的敏

感度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促进了英语和美术课的整合。同时,通过看国旗,画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国旗、国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实现了英语和思想品德课的有机结合。

第二篇:英语学科德育教育渗透案例

在教学jobs一课时,对于学生瞧不起farmer职业的思想,我是这样引导的: T:Why don’t you like farmers? S1: They are very tired and dirty. T:Yes, they are very tired, because they have to work every day. 我边说边用简笔画描绘出一幅农民的画像: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大汗淋漓地在田间劳作;同时,我还板书单词sweat。 T:But they are very happy during the harvest time. 我边说边画出秋天一位农民收获庄稼的情景,并板书单词sweet。然后在单词sweat和sweet前分别添加一个单词,便组成了一句谚语:No sweat, no sweet.

在这个案例中,我对学生的偏差思想没有用“We shouldn’t look down upon farmers. Their work is very important. We can’t live without farmers. ”等生硬的话语进行说教,而是巧妙地利用形象的图画,配以简练和寓意深刻的谚语,向学生渗透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

徐长梅

2011年6月20日

第三篇:七年级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的素质高低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过程;又是他们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初一英语教科书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渗透了德育因素,为此,在教学中我要挖掘这些德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在思想上也能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教育

要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应在研究教材上下工夫,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把教材本身固有的思想性挖掘出来。

七年级英语教学是中学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教我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使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切忌长篇大论。

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我要善于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实践表明:通过教学,学生比刚入学时文明了,爱说一些礼貌用语了,同时对英语显得特别感兴趣了。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机渗透

“文道统一,文以载道”是实现当前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有机渗透。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热爱祖国的情感首当其位,这种情意应自然地体现在教学之中。

例如教材中“Where are you from ?”我要课堂中放一段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录相,雄伟的音乐,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极大的鼓舞。我要不失时机地引出“This is our country , China .”要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大大的“China”,并引领学生有感情的读:“I’m from China ,I love China , I’m Chinese .”爱国情感油然而发。此外,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相互关心,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等社会公德心。

三、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进行有意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一些看似平常却又蕴涵教机的事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契机,选择好英语教学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有意的教育,使德育在课堂上得到切实的渗透。教材中 “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 .”“My uncle is a boss .”气氛挺活跃的。教学时,教育学生“My father is a worker , my mother is a cleaner , I love them so .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谁是最可爱的人。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你处处留心,事事用心,你就能够掌握它。

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生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第四篇: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随着时代的日益变化,在当今社会中人性化的对待方式也层出不穷,我们教师也在不断变化着,以前的教育模式就是“死“学书本,而教师也就是单纯的 “教”书。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最广的语言之一,它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在发现了德育因素后要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的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长辈百般呵护,有求必应。自私心态较为严重,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和尊重别人。而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和提醒他们,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学生与音乐老师在课堂上起了冲突,他是一个很固执的孩子,当我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之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如何去表达自己的不礼貌,此时正巧是教师节,所以我就引导他动手制作了一张贺卡,画些画,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 I am sorry!”等话语,并帮他偷偷地把贺卡放到了音乐老师的桌子上,音乐老师看到贺卡之后自然就原谅他了!同时我也教育学生可以在母亲节、父亲节时自己只做贺卡,更可写上:“I love you, Mum/Dad. You are the bestmother/ father in the world! ”就那么一句短短的祝福语,能使人心旷神怡,何乐而不为呢?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要比汉语来的更委婉,更有含义! 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让他们懂得尊敬师长和关心别人。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教师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言行,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品行素质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师形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如今是一个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它给人们带来了精彩,也因为其中的一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计算机病毒肆虐,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等等。面对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定型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少的思考和困惑。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果说学生们仅仅是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没有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那么空有知识的人也只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悲剧人物。而当今的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单一的传授知识不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把德育渗透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本文就如何巧设开篇,导入新课时渗透德育;借助背景,进行德育渗透;在探求分析中,灵活渗透德育;利用课外辅导与实践活动进行渗透德育等四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巧设开篇,导入新课时渗透德育

新课的导入是渗透德育的极好时机。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好的开篇,虽然只有一两分钟甚至几句话,却能一下子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来。

案例1:在教授《指法练习综合训练》一课时,导入的片段:

师:我们学校的广播站将要招几名优秀的少儿打字员,同学们想不想一显身手啊?

生:想。

师:那来看看要求(出示幻灯片),我们来读一读。

生:……,除了要参加规定的打字比赛外,还要求同学们能够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懂礼貌。

师:有信心参加吗?

生:有……

通过“校广播站招收打字员”为切入口,让学生们感受到此次打字训练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并在无形之中进行了德育渗透:要成为一名小小的少儿打字员首先必须具备怎样的思想素质,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让学生们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打字员,除了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然后在设置的知识问答、英文单词录入比赛、自由录入等三关游戏中,进行现场过关斩将,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知识问答时,除了指法检测外,还可以问问学生:你是如何做到吃苦耐劳的呢等等,教师可以趁机加以思想渗透。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掌握了指法技能,又使学生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让学生寓快乐于学习之中,寓德育于学习之中,何乐而不为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巧设开篇中导语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好一个导语,因势利导,那么上课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巧设开篇之中除了导语的精心设计之外还可以通过情感链条上突如其来的一段空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求知欲。当然,设置悬念力求恰到好处。

案例2:在讲授《幻灯片制作》一课时,导入的片段:

师:看了这些风景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吗?(出示温州的有名景点──江心寺的十景幻灯片导入)

生:太美了,这是哪里呢?

师:大家猜猜看,它就在我们生活的附近……

生:是不是江心寺呢?

师:是的,刚才大家欣赏的就是江心寺有名的十大风景:瓯江月色、海淀朝霞、春城烟雨……它不仅胜迹多奇,历史悠久,而且素有“江天佛国”之美称……

生:太棒了,真是我们温州人的骄傲啊……

江心寺──这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游览景点,也是我们每一个温州人熟悉的胜地。通过对这些景点的回顾,激起了学生们身为温州人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怀。同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这样一张一张图片按顺序地播放,你们知道它是怎样制作完成的呢?能不能把我们温州其他景点的图片也制作成这样?或者能不能把我们自己校园里的图片也来制作一下呢?一连串的问题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恨不得马上翻开书看个究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邀请学生随教师一起走进幻灯片的制作现场,来学习幻灯片的制作。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去接受知识的启迪,无疑是身心愉悦的,而在开篇初选择大部分学生都熟悉的江心寺为切入点,除了让学生在感情上有个亲切的感觉,能够在接受后面的新知识过程中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更能促进学生热爱家乡,通过自己的知识来赞美家乡,得到学以致用。

二、借助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中渗透德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在上机的训练中。因此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地添加一些背景,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内容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案例:在讲授《自选图形的图片填充》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在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背景下欣赏图文并茂的古诗词。首先出示了一张《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长方形图,配上缓缓流淌而出的诗词朗诵,让学生们感受到这首诗带来的意境: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师:看了这张图片,听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突出的感受吗?

生:作者写得太美了。

师:是写得太美了吗?

生:西湖的风景太美了,作者又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师:对,是西湖风景美,作者又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了。而我们啊,还可以用信息技术从更多的角度来展现它的美呢!

出示几张《饮湖上初晴后雨》不同造型的图,有椭圆形、太阳形、水波形等等。

生:哇,太棒了。

师:诗人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你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呢?

生: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试试看。

……

这里,所提出的5个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美──风景美──语言美──用信息技术知识展现美──热爱祖国”的思想迅速升华的过程,体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中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和谐美。通过一张图的不同造型之间进行比较,区别它们的差异,并引导学生尝试去探究,从而引出自选图形的图片填充功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的而非苦恼的事。”的确,在这样一个诗意盎然的背景下,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感空间翱翔,学生在头脑中已经构成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形成一种内化的情感力量,撞击学生的心弦,诱发他们深厚的情感体验,在不知不觉将德育渗透于快乐学习中。

三、在探求分析中,灵活渗透德育

现代教学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的确,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要改变以往强调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来获取新知识。同样,德育教育也一样,也应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在探究学习之中。

案例:在讲授画图软件的《奇妙的剪贴板》一课时,其中一个片段:

出示一幅金鱼缸的图片。

师:养着金鱼的鱼缸底很脏了,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还小金鱼们一个清新而又自由自在的空间呢?

生:把垃圾清理掉。

师:好主意!可是怎么清理呢?

生先尝试探究……

得出结论:

生1:用橡皮擦擦掉垃圾。

生2:用颜色填充掉垃圾。

师:还有没有你认为更巧妙的办法呢?

生3:画一个新的金鱼缸,把小金鱼们复制粘贴过来……

师:非常棒,经过同学们的辛苦劳动,小金鱼们又游得格外的欢畅了。希望同学们在家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

我们的新教材无论是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式,都潜藏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这些内涵。挖掘出这些内涵后,能否让这些融入学生的思想,就需要教师作精心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清理鱼缸的任务,在层层的探究和引导之下,学生们各显身手找出了清理的方法。通过比较和使用得出了复制和粘贴的巧妙之处,让学生在学习中劳动,在劳动之中快乐。通过这一感悟、体验,热爱劳动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通过教师的语言点拨和渗透,热爱劳动的精神在学生心中又得到了内化和升华。从而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陶冶,美化了情怀,达成了德育教育。

课堂上,教师的启发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并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启”而达到“发”,有所收获。但也有一些学生依赖性过强,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和同学,为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的求助次数的策略,激励他们先独立探索尝试,再合作交流。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

四、利用课外辅导与实践活动进行渗透德育

课外辅导如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等,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它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应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和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

在信息技术兴趣小组里,因为对象都是一些爱好电脑的学生,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实际、实在、实效。鼓励学生定期举办《小小电脑手抄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每天进行“精神充电”,记下“成长的足迹”。而教师在传授电脑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评价,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志向,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直接动力,并定期举行展览,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技术创办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实践活动中举办一些有关“少儿电脑”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讲座及知识竞赛,通过教育与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如上机时不能随意删除别人的文件等等,来完善与补充信息道德教育。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与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求知、成长的动力。在实践中,我们也逐步看到点点滴滴的德育渗透在学生身上产生了可喜的变化,上机练习的时候更加遵守机房的规则了,在学校里遇到老师更有礼貌了,对待老师交待的任务更有责任心了……,这一切变化发生在学生的身上,喜在老师的眼里。相信在老师们的悉心努力下,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长期精心的培养,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渗透,定会绽开灿烂的德育之花!愿能在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谱写出信息技术教学崭新的一页!

上一篇:小学英语口语大赛方案下一篇:学校综合治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