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渗透德育教学教案

2024-06-27

小学渗透德育教学教案(通用9篇)

篇1:小学渗透德育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象形文字,是人类祖先通过描募实物形状而发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读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本课教材以“学生与文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时,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时,应提供学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本单元综合运用点、线、面、色来进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表意能力。

【学情分析】

教材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的比较欣赏导入,激发小学生猜想、比较的同时,也初步感知古文字的字形是来源于实物的描摹,小学生从探究玛雅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的意思开始,激发兴趣,体会各国不同的古文化,更由于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小学生可以描描画画,并用丰富的色彩使之变成有趣味的画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感知象形文字。

⑵了解象形文字描摹实物的特点。

⑶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

2、过程与方法

⑴在“慧眼识字”活动中,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实物的特点。

⑵在欣赏讨论中,了解文字与画面结合的描摹实物的特点,感受人类想象,创造的.能力。

⑶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对象形文字产生兴趣。

⑵体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丰富形象思维能力。

⑶培养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感知象形文字及国画的表现手法。

⑵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2、难点:

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成画面。

【教学方法】

游戏法,启发式,谈话法,探究体验比较法,展示法。

【课前准备】

1、教具:

象形文字的课件,象形文字的示范画,板书卡片,做画工具:墨汁、毛笔、调色盒、国画颜料、毛边纸,水桶。

2、学具:

收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准备创造象形文字的美术工具:纸碟、墨汁、毛笔、调色盒、国画颜料、毛边纸,水桶。

3、环境布置:

准备象形文字的直观感受作品——岩画,布置环境营造文化情景氛围;将学生作品展示板放在美术室,摆好六人为一组的课桌。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本课教材以“学生与文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时,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时,应提供学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本单元综合运用点、线、面、色来进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表意能力。

【教学策略】

突出美术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1. 欣赏课文中的“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并进行比较,猜一猜,

哪些是画?哪些是文字?它们像什么?它们想说什么?

2. 说一说,象形文字是怎样演变成今天的文字的?(从意象——简化)的过程

3. 想一想,小朋友是怎样根据象形文字的形状进行想象的?

4. 猜一猜,小朋友的画想说一个什么故事?小朋友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

5. 说一说,你见过用象形文字装饰的物象吗?

突出美术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把象形文字变成什么?

1. 选择一个或多个象形文字进行有序或无序的重复书写,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2. 选择一个象形文字,并将其放大,加粗笔画,进行装饰;

3. 创造一个象形文字并进行变化,创作成与字义相关的形象。评价。

1. 想象力丰富。

2. 图形与字义相符。

3. 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猜一猜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有个新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他就是“乌龟爷爷”。你

看,他还带了一份礼物,注意观察,就藏在里面,看谁发现了?

⒉出示岩画

①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今天“乌龟爷爷”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有趣的象形文字。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出现文字,为了记录事情,就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

②小结:这个用图画方法来记事是很有趣的,可是时间一长,人们觉得这个记录方法并不方便,于是人们创造了又像画又像字的符号,后来我们把这个符号叫做象形文字。

1、学生进行猜图游戏活动。

2、学生看岩画,了解象形文字的来历。

出示课件

1、激发学生对象形文字产生兴趣。

2、学生理解象形文字的产生以及岩画和文字的关系。

二、思辨探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欣赏感悟:

1、了解各国象形文字

同学们,在古时候,象形文字的运用很广泛,你们知道除了中国,其它国家有象形文字吗?老师知道课前有很多同学找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2、“慧眼识字”的游戏

①象形文字有什么特点呢?

②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被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现的象形文字吧!谁来说?

③这些象形文字和我们现在的文字一样吗?为什么?

④小结:原来象形文字有描摹实物的特点。

3、揭示课题

①今天让我们一起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象形文字的联想”。

②出示课题——板书

4、现场示范

教师边讲边示范。

观察比较:

⒈刚才,老师用几个象形文字组合的完成一幅画。下面欣赏另外几幅画,它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联想?

小结:原来是用了重复和排列的方法。

⒉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的象形文字,谁来说说你打算怎么样通过联想把象形文字变成一幅画?

⒊同学们,你们都有很好的想法,老师这里有两幅画,哪一幅的构图好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注意,画面要饱满。

1、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

2、小组分享交流。

3、学生进行慧眼识字的游戏,并大胆讲述对象形文字特点的看法。

4、学生观看,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意象美。

5、学生参与讨论。

6、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7、个别回答,教师有针对性指导。

8、学生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

展示出现的象形文字

出示板书

出示课题

教师用中国画示范

出示范画

出示课件

让学生了解各国的象形文字。

三、自我构建

(一)课堂作业

造型表现:

⒈出示作业要求。

将象形文字联想成一幅画:构图饱满、富有创意。

⒉学生创作活动。

⒊各小组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展板上。 学生在参与尝试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二)欣赏评价

欣赏评价:

⒈同学们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为什么?

—学生发言。

1、欣赏各小组展示的作品,交流感受。

2、学生充分评议。

出示展板

通过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分享学习的快乐。

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总结提炼:

⒈在生活中,象形文字还可以美化我们身边哪些物品?

⒉老师也找了一些用象形文字美化的生活用品,请欣赏。

⒊老师还找了一幅画,谁来猜?

—这是奥运会的会徽,这个文字象是一个“人”字,又象是一个“京”,他似画非画,似字非字,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所在!

⒋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得真棒!这些象形文字都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我们要向他们那样,用自己的双手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

学生分小组,联系生活举例回答。

出示课件

1、学生感知象形文字与生活中的关系。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人文艺术的熏陶。

3、激发学生将美术兴趣内化为成功的动力。

【板书设计】

象形文字的联想

象形文字的特点 描摹实物

【教学反思】

1、采用游戏激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象形文字的兴趣,从而掌握象形文字的特点。

2、通过演示趣味性冲击力极强的视觉形象课件,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3、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欣赏用中国画,表现象形文字的意象美。

4、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象形文字。

5、学生探讨作业的表现方法。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画面。

 

篇2:小学渗透德育教学教案

缪贤忠

一、探讨例题,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了不起。老师家这几天装修房子,要刷新墙体。刷新墙体的工人工资是平方米来计算的,请你们帮我算一算。(课件出示例4)

例4: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先让学生思考,再动手计算。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大家为我解决了难题,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组合图形,我们计算面积时,根据“图形位移,面积不变”的道理,用辅助线把它进行割、补、拼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再计算出该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方便多了,这些方法中有的简单,有的繁琐,如果没有要求多种方法的,我们尽量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对于例题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新课开始的拼组基础,每个学生对求它的面积会有一定的思考,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四人小组一起来分一分、算一算,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能充分利用刚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孩子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个助人为乐的学生,好吗?

现在你能帮工人叔叔算算这 个指示路牌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

1、开放式练习,把枯燥无味的面积计算,溶入到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前边的练习后进生可能出现错误,有失败感。自己选择习题,可能选到自己会做的,从而能体会一些成功。对于优生,可能不满足前边练习的深度,自主选择较深的题目,能拓展新知。】

五、课堂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束语:同学们在这节课表现非常出色!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们分割或添补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要注意根据已知条件分或补,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以板书来表现,学生通过试做汇报、交流观察。体现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将思维过程充分的暴露出来,体现了算法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空间;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检测

1、同学们,我们学校少先大队准备给每个班做一面“中队旗”,不知道该用多少布,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我们已经知道“中队旗”也是一个组合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用布的面积。我们比一比谁的方法更新颖、更快捷!

篇3: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

一、营造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景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如在教《圆》时,我向学生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在古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激发爱国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用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如在教“圆周长”一课时,我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一径三”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大约是这个圆直径的3倍。又如在教乘法口诀时,我告诉学生乘法口诀的历史很悠久,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了,使学生知道我国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人民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我告诉学生,他们是祖国的希望,还有许多科学的奥秘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揭开,鼓励他们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我还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三、挖掘教材德育

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里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我们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我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如在教“应用题”时,我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出示我县建设的一些数据和资料,编出例题与习题。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家乡的繁荣而努力学习。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赋予了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四、培养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数学知识学习的训练,学生能养成认真审题,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验,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借助不同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五、注重事物对比

注重事物对比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不能仅以教材为基础,还要适当配合学校的德育活动,使之相得益彰。在练习中我经常出一些把我国以前和现在进行比较的题,通过对比法让学生有所感触,如:教材中上世纪80年代一座年产钢600万吨的钢铁厂,需要25000个工人。我补充新资料:90年代生产同样的产量,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只需4000人,使学生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主多年来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还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而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目标里常有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我们不仅在数学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能联系到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我让学生问问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在哪一天,现在离自己父母的生日还有多少时间,进而提问到了父母生日这天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德育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

篇4:小学科学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在《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亦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可见,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在我们小学的科学教学应该渗透德育,使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一、结合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互助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科学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更能集思广益,迸发思维的火花;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比如:在教学《用纸造一座桥》一课时,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二、结合科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所谓意志,就是指人们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能够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对困难做出正确的意志努力,它包括:自觉、坚定、恒心、果断、自制、毅力等,而这些品质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在我们的科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这方面的资源,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在教学“种子的发芽”的活动、四上“观测天气”的活动中,一开始学生们兴趣盎然,但这种兴趣最终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我采用了全程关注的方法,给每个小组分发了观察记录表,每隔两天进行批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关注他们;此外,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我把观察活动分成几个阶段,在观察活动搞一段落时,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最后,在全校的范围内把他们的观察成果进行展示和评奖,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磨练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自觉、坚定、恒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实证意识。如在教学三下《指南针》这节课中,讨论如何使用指南针时,别的小组都认为指南针中有绿点一头指向北方是北极,其中一个组却提出了有绿点的一头指向南方是南极。当时我让这个组把指南针拿到实物投影仪上来给大家演示,结果确实是这样。我表扬了这个组敢于质疑的精神,并用磁铁进行了实验,经过验证和讨论,学生们都认为可能是工厂的工人把绿点搞错方向了。当全班的掌声响起来时,这组的学生高兴得快蹦起来了。本来一句话就可以带过的意外,我们足足用了五六分钟,但在这个过程中,全班的学生他们都感受到:该是怎样就是怎样,用事实说话!

四、在科学活动的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纸》、《指南针》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造纸术、指南针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使学生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又如,在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时,有一个组在介绍我国“嫦娥一号”探月事件时,我又出示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时的视频片段和介绍“嫦娥一号”整个工作流程的视频资料进行补充和介绍,让学生了解了我们祖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篇5:小学渗透德育教学教案

《规则有什么用》教学案例

史春玲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教案 《规则有什么用》教学案例 德育渗透目标:

《规则有什么作用》是人教课标版思品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该组内容主要围绕规则

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为安全和学习的保障来编排的。针对三年级儿童的特点,侧重从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入手,让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认识规则的意义,领

会规则的重要性,树立规则的意识,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初步体验规则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规则。

2感受和了解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熟悉学校规则,并能对制订这些规则的意义进行评价、认识。

4、结合活动制定规则,体验规则在活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学生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活动中的规则意识不强,有的就连课堂纪律也不能很好的遵守,没有排队打饭的意识,只有靠学校的强化管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制度管理来规范学生的

行为,但效果不够好,效益是短期的。通过学习《规则在哪里》这一课的基础上学生 已经对规则有了初步的认识,体会到了规则处处都在,同时对规则的作用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和评论,进一步的体会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

领会规则的作用,进一步树立规则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的遵守各种规则,让 各项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媒体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规则在哪里这一课,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规则呢?他 又在哪里呢?

2、请看游戏:丢手绢(课件展示)1出示课件。

2观看后,说一说游戏中的规则是什么? 3让学生说说活动的规则有没有作用?

3、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规则的作用 二.新授

(一)想一想:当要举行一项活动,或做其它的事情时,如果没有规则行吗?(学生讨论)

(二)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交作业(不定规则)

活动二:让学生上交作业(老师宣布交作业时的规则)

其规则是:每组最后一个同学传递给前一位同学,依次传递,直到传递到第一排的同学为止,最后交给老师,中途不离开座位。

(三)比一比,说一说。

1.以上两组活动,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好? 2.你对两次活动的感受分别是什么?

(四)议一议

规则有什么作用,没有规则能行吗?

(作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序,不乱,能确保安全,保护公共财产等)

(五)课件展示教材48页的插图 1.说说图(一、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说说那两个同学的想法有没有道理?

3.假如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言)4.看看图(三、四)

说说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对还是不对? 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三.全课总结:

1、让学生谈谈有规则和没有规则的体会。

2、强调规则的重要作用:(没有规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很乱,也很危险,什么事都不会成功,所以规则对我们十分重要)四.作业布置:

1、说说你的父母为了你的学习,你的安全给你定了哪些规则? 2、试着给教材49页的规则分类

五、拓展延伸

调查校园中有哪些规则和规则对我们有哪些作用,并把调查结果写下来。

教学设计

《我生活的社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的调查活动和实际生活体会,了解城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知道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体验社区里的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3、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4、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社区,并且能够主动的保护社区的设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知道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教学用具:

1、教学课件

2、收集有关社区知识的资料。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观察生活的社区有哪些公用设施,新增添了哪些设施?、教学课件:自制光盘

教学设计:

我生活的社区 城市社区的生活

了解社区的变化

农村社区的生活

热爱自己的社区

为社区提合理化建议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两个同学。大家想认识他们吗?

二、新授。

1、课件演示。学生认识、了解小男孩的生活区域。(城市社区的生活)

2、课件演示。学生认识、了解小男孩的生活区域。(农村社区的生活)

3、小组讨论:

A、看看、说说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自又有什么特点。

B、我们生活的社区里的人们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

C、我们生活的社区属于什么类型。

4、小组汇报、展示结果。

5、教师评价,补充相关资料

6、画一画社区的场景。(选自己熟悉的、喜欢的社区一角、一个景点画下来)

7、介绍自己的作品以及在这儿发生的趣事。

8、在课下老师布置了,观察你所生活的社区有哪些公用设施,新增添了哪些设施?请大家来汇报调查结果。

9、(1)、汇报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哪些公用设施?说说它们的作用。

(2)、讨论:我们的学校有哪些公用设施?还需要增加什么公用设施?

三、认识一些公用设施。

1、小组合作:看图片讨论这些公用设施名称和作用。

2、辨析讨论:应怎样爱护公用设施?

3、说说有哪些不爱护公用设施的行为?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四、课外延伸:

1、小组合作:从“写标语,做公益广告,画宣传画„„”等方面出点子来倡议大家爱护公用设施。

2、说说你看到的社区的变迁、变化。

五、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社区就是我们的家,近年来,党和政府为社区办了许多实事,无论何时你走进社区,都会时时感到屡屡温暖涌进我们每个人的心房,让我们感到春的温暖。

六、作业。(社区小考察)

七、板书设计:

第三课 我生活的社区 社区里的生活

社区的公共设施

社区是我的家、我爱社区 社区的变迁

德育渗透课例

《我生活的社区》教案

篇6:小学渗透德育教学教案

挫折教育

目标要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正确认识挫折,勇于挑战困难,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2.知识与能力:

(1)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2)通过活动,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感受挫折,掌握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一些方法。3.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交流等,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合作技能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德育渗透目标: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渗透目标: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挫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扳手劲比赛。

2、请胜利的同学做一个表情动作,请失败的同学也做一个表达你此刻心情的表情。

3、小结:伤心、难过、遗憾、失落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挫折”这个话题。

二、认识挫折

1、在刚才的暖身活动中,我们有部分同学已感受到了失败,这就是挫折,在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请你把学习中、生活中、人际交往等方面中遭遇的挫折用笔写下来。

2、倾心交流:(小组讨论)

你遭受过哪个方面的挫折?遭遇挫折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3、学生代表发言。

过渡:同学们,你别小看这些挫折,如果没有解决,藏在心里,那就会越积越多,直接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我们怎样战胜挫折呢?请听故事《两只小兔》(课件出示)

三、战胜挫折

1、故事天地。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想对其中的哪一只小兔说什么呢?请学生发言。

小结:在故事里,我们要像那只逃生的小兔一样,勇敢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多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解决困难的办法,并在挫折中振作起来。

2、心灵撞击

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人勇敢面对挫折,在挫折中奋起这样的事例吗?师举例:张海迪

过渡:向张海迪等许多人都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你们呢?

3、同组交流:说说自己遭遇了挫折后,你采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4、学生代表发言。

5、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抗挫名言。

篇7: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梨园小学 刘晓芬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十里铺小学 张丽娜 王桂霞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

具。”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

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

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 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

篇8: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一、做学生的好榜样, 以身垂范

没有纯洁的爱的泉源, 就没有纯洁的爱的溪流。要使学生品德高尚, 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尽管我们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的因素是多层面、全方位的。然而, 教师是小学生崇拜的人物, 儿童又惯于模仿。有数据统计有29%的少年儿童表示“目前最要好的朋友是老师”。因此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个人的范例能对学生产生悄悄的、微妙的、强有力的影响, 并具有旷日持久的魅力。

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 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 教师的仪表和言行、课堂上的板书设计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朴素大方的穿着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师不需要太浓妆艳抹和衣着怪异超前的打扮, 因为这样会造成学生盲目地追求时髦, 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把课上得有声有色的, 学生不仅学习愉快, 在心里会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 体会到教师对待教学的责任, “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 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 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 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二、充分挖掘教材, 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1. 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做人的核心, 这对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认真研究和挖掘教材, 再结合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将它们适当加以拓宽、加深。例如, 教学例题“绿化祖国采集树种, 三年级有4个班, 每班采集20千克, 四年级有3个班, 每班采集2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树种多少千克?”我就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使他们做到爱护校园内外、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 积极参加植树护林活动。又如, 在教学“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时, 结合教材内容, 设计我国解放初和九九年工农业生产的数据, 以及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的资料, 通过对比, 自然渗透, 使学生爱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在教学圆周率时, 向学生介绍这一数据是我国南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第一个推算出来的, 也是世界上最早确定的七位数的圆周率数据。教师简短的几句话,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 渗透了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 利用插图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课本中的插图, 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 编者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利用插图的形式, 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中的插图, 有很多具有相当生动、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比如当学生看到“少先队员帮助军属老奶奶干活”这幅画, 不仅认识了“7”这个数, 而且主动提出“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 向雷锋叔叔学习, 多做好事”;当看到“同学们进行航模表演”这幅图, 学习了认数“8”后, 老师说:“大哥哥大姐姐们爱科学、学科学, 做的模型飞机飞得高飞得远, 你们从现在起, 也要好好学习, 长大才能为祖国做贡献。”;当看到“同学们唱歌跳舞”这幅图, 学习认数“10”时, 正是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 告诉他们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对学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师抓住时机, 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三、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和谐的师生关系、愉悦的课堂氛围、真诚的互相欣赏、轻松的合作交流, 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 我注重营造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 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也会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 总之, 课堂上我们都能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度过快乐的40分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小学生的心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适时适度地采用多样化的, 评价方式和鼓励性语言让学生更大胆, 更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老师应该创设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给学生多一点的欣赏和表扬, 少给学生束缚和要求, 使学生在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上找到自信, 收获成功, 体验快乐。

篇9:浅谈小学德育教学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97-01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学科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学实践中如何去渗透。教师们感到,语文教学本身就有“文道结合”的教学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似乎很难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因此,掌握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经过改革后的现如今小学数学课本中出现了许多关于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老师们应该认真对其进行研读,再向同学们进行只是传递的时候也一定要注重同学们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争取创建一个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教课方法,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有机结合,自然渗透。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

1.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

2.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二)陶冶情操,潜移默化。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因而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辩证思维,提供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含有的哲学因素,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三)示范导行,感染习惯。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整齐,书写规范,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要求中年级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

二、融德育教育于数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强化德育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宜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转化法。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二)比较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数学中,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三)迁移法。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德育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兰.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 老区建设,2009,10:63-64.

[2]王佳.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学周刊,2013,04:183.

[3]张静. 浅谈小学体育与德育渗透[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1:16-17.

上一篇:一个包裹的旅行作文600字下一篇:社会法制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