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游建设新农村

2022-11-17

第一篇:发展乡村游建设新农村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促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许多地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石榴红村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但是,由于受自身资源等条件的限制,该村目前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他地区可以借鉴石榴红村的一些成功经验,如政府引导、建设资金筹集的“四结合”模式等,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关键词:新农村;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可持续发展

本着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自己家园的原则,武汉市从2005年5月20日起正式启动了“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该计划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计划从全市2087个村中挑选110个作为试点。该计划把试点村从建设类型上分为三种:一是拆村新建型;二是整治提高型;三是旧湾改造型。石榴红村在该计划中被列为整治提高型,即对原有的房屋、道路、绿化等进行改造整治,使其达到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的要求。

一、现状、措施与效果及成功经验 1.现状

石榴红村位于武汉慈惠街道办事处最西部,南临汉江,北连107国道和汉渝铁路,西与新沟农场接壤;该村占地面积200亩,民房73栋,公房1栋,建筑面积10540平方米;居民总户数73户,共210人,是一个以培育和种植绿色蔬菜为主的农业自然村。从黄鹤楼出发到该村只有约20公里的路程,离武汉市区距离适中,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2.措施与效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该村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并成为“新农村建设湖北省示范村”。石榴红村已经整体改造成徽派建筑,并按照星级宾馆的要求将村民原来的住房统一改造成了旅馆,同时,请高校一些相关专家对村民进行了关于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还通过建立“厨嫂协会”提高了农民的厨艺水平。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石榴红村各个方面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1)村容村貌。石榴红村住房原为普通农村房屋,已经破旧不堪,政府按照徽派建筑的模式及“先中间后两边”的原则,先对该村中间20户左右的旧房进行改造,再对两边50余户旧房进行改造。目前,该村已基本全部改造成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特色鲜明,古朴和谐。

(3)村民收入。石榴红村从2005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开始接待游客,7天接待游客人数达3500多人次,旅游收入达4万元,户均创纯收入1200多元,其中,纯收入最高的一家达3000元;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6万人次。该村的年人均收入已达7000元以上。 (4)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在统一改造的过程中,村内增添了医务室,并配备了专业的医务人员,每户都享受了合作医疗,低收入者和五保户人员也全部享受了社会保障。 3.成功经验

石榴红村的成功不仅在于抓住了“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和新农村建设这两大历史机遇,还在于实事求是地利用、分析和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和条件。总结起来,石榴红村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积极引导。为了石榴红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结合成都红砂村、上海前卫村等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功的村的发展情况以及石榴红村自身的条件积极地向村民宣传乡村旅游方面的知识及现实和长远的利益。

(2)建设资金筹集模式。石榴红村在建设资金上按照街队出大头、农户出小头、市区投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四结合”模式进行筹集。目前,整个石榴红村建设投入资金已达600多万元,其中,街、队、农户出资298万元,引进外来资金320万元。 (3)结合自身优势,突出特色。石榴红村是一个以培育和种植绿色蔬菜为主的农业自然村,本身无先天的可供旅游开发的旅游资源,同时,该村人均地较少(不足1亩)且建设资金缺乏,受这些条件的限制该村发展一直比较落后。但是,该村又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及绿色蔬菜的优势,而且该村村民居住集中,政府利用这些条件进行了适当的政策支持和适中的资金投入,使石榴红村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 (4)村委会始终坚持。在石榴红村改造之初,大多数村民是反对的,村委会在这时候一家一户地进行了耐心的疏导,通过让村里老党员先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方式引导村民,其他农户在看到开展“农家乐”的农户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之后,纷纷加入到改造的行列。

二、目前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进行了走访,发现该村的农户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即单纯开展“农家乐”的农户、既开展“农家乐”又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和单纯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农户,其中,开展“农家乐”的农户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农户,这充分证明了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目前石榴红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问题主要有: 1.根本性问题: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项目的开发问题

“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具有审美、愉悦价值和旅游功能,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所有自然要素(自然存在)和人文要素(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石榴红村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缺乏可供旅游的自然资源,目前,只有统一改造后的徽派建筑,景点少而单一,而石榴红村一大优势和特色——绿色蔬菜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旅游服务项目是指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及休闲娱乐等,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石榴红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休闲娱乐项目不足和场所的闲置浪费,例如发展之初投资兴建的休闲娱乐场所“亲江乐园”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2.关键性问题

(1)缺少“品牌”效益。石榴红村目前最大的特色是统一的徽派建筑,没有发挥该村绿色蔬菜的优势、没有突出“农”字,缺乏自己的“品牌”。据调查,很多游客反映该村许多“农家菜”没有“农家味”。

(2)对政府和旅游时间的依赖性过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是石榴红村发展的保证,但是,长期下去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来石榴红村的游客主要集中在“五一”和“十一”长假期间,平时游客较少。 3.次要性问题

(1)交通问题。目前,石榴红村有一趟公交车与外界联系,单线一天4趟,没有到达武汉中心市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旅游资源和服务项目开发完善之后将逐渐凸显出来。

(1)农民利益的协调问题。在发展初期,为了实现公平,村委会存在对开展“农家乐”的农户平均分配客源的问题,重视了公平却忽视了效率。但是,随着农民市场意识的提高,效率问题将逐渐凸显出来。

三、相关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各地区都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陆益龙,王成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比较——凤阳县小岗村和赵庄的经验[J].江淮论坛,2007,(4). [4]张俊卫,党淑英.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7,(9). [5]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6]佟玉权.品牌化营销——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走势[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1).

第二篇:发展乡村旅游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游是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依托周围的自然风光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城市居民来吃住、休闲、观光的旅游形式。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变化,乡村游这种新的旅游经济形式突现奇效,“农家乐”就是乡村游的一种具体形式。通过对我市五个“农家乐”示范点的调查研究,现以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的发展过程为例,试谈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游的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泾河源镇冶家村地处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老龙潭的门户,是游客进入泾河源旅游区的必经之地,发展“农家乐”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该村是纯回族村,全村283户1306人。2005年7月份,冶家村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袭击,村民住房损失惨重。泾源县委、政府利用危房改造的机遇对冶家村进行统一规划,拟建一处回族民俗村。2006年,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管委会和市旅游局根据需要,审时度势,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把农村工作的帮扶对象从原州区张易镇石嘴村调整到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并且专门派出两名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帮助泾源县各级政府打造“农家乐”服务项目。

- 1立“冶家村生态建设与民俗旅游协会”,制定《“农家乐”旅游接待管理办法》,通过协会的运作方式对旅游服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指导。

在市旅游局的大力争取下,市发改委、财政、旅游、城建等部门共同筹资50余万元,实施了“农家乐”服务区的道路硬化、自来水引流工程;市旅游局出资3万余元为部分经营农户配备了床、电视、桌椅等必备的接待服务设施;组织区内外各旅行社、固原电视台、《周末旅行家》、《宁夏日报》、《中国旅游报》等新闻媒体实地考察体验,发布专题报道,进行前期的宣传推介。使“农家乐”旅游服务在起步阶段就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路子,并使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实现了“开门红”。

一、乡村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 ——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体现科学发展观。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速城乡统筹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了“中国乡村游”主题年活动,2007年又进一步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新的内涵,给我市发展乡村游带来良好的契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以旅促农、城乡互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格局正在形成,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创造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益。冶家村“农家乐”示范点农户参与服务人员80余人,可接待180多人住宿,供400

- 3依托六盘山林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业;一部分人开始改进原来的养殖设施,兴建日光牛棚,发展圈舍养殖;一部分非“农家乐”经营户也主动投入到山野菜、野果的采摘销售、民间手工艺品的开发等领域;一部分劳动力富余的农民外出打工。这样,改变了以往穷守大农业的困境,农业收入方式在不断改变,农民收入途径在不断增加,正在走向农业产业化、农村市场化的道路。

二、以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合理定位,遵循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旅游经济规律来发展乡村旅游,避免新农村式的农家乐遍地开花。我市最早发展“农家乐”是在彭阳县任山河村,但这里所依托的任山河烈士陵园每年所接待的游客数量有限,虽然起步已有三年多时间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泾源县冶家村“农家乐”取得经济效益以后,今年相继又在泾河源镇金光村,乡水镇大庄村、沙南村,新民乡张台村建设“农家乐”服务点,隆德县在杨家店村建设了“民俗文化村”,泾源县乡水镇大庄村已有10户农民从五月份开始营业。从目前存在的这些服务点来看,都是把“农家乐”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载体,但稍加分析就能发现:冶家村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依托了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一强大的旅游资源优势,而且这里也正是游客食宿的空当区;杨家店除了具有像冶家村那样的区位优势外,它还处于312国道线上,地理优势更加明显,而且那里规划的经营户并不过多,只有13

- 56儿”、口弦等音乐舞蹈艺术,剪纸、刺绣、根雕、泥塑等民间工艺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长廊,是吸引异国异域游客的特色旅游资源。因此,文化、旅游部门应把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作为一项工程来抓,使之成为一个特色旅游产品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其对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远远高于单纯的农业生产。而目前泾源县冶家村农家乐的经营人员,基本上95%以上是由农民直接转化而来,只有极少数人以前从事第三产业。虽然对他们进行过几次岗前培训,但总体上还是文化素质不高且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此外,由于地域的差异,这里的农民长期以来形成了散漫、不受约束的习惯,不容易接受别人的理念。因此,这一现象的转变还是一个长期过程。

——“农家乐”作为新型的农村经济形式需要各级政府的不断引导。冶家村从规划建设到稳步经营都离不开市、县、乡、村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目前虽已把发展“农家乐”与实现小康社会成功结合,但农民自身的发展局限性始终存在。要真正实现在旅游服务业带动下的畜牧养殖业、特色种植业三种产业并驾齐驱、互相促进,共同构筑农民稳定增收的既定目标,仍然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应继续把冶家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增加投入,全面培育,稳步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见好就收”。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而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动力,只有把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才能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真正意义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固原市旅游局

第三篇: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的着力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国内唯一一家定位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专业机构,有超过10年的规划设计经验。山合水易对城乡统筹模式、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古村古镇开发、民俗旅游设计、乡土建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聚集了大量的专业资源。

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旅游高度趋同化。强势文化对欠发达地区的影响开始主要是经济上的影响,这就使得经济影响向社会层面延伸。二是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决策者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就要建住宿、娱乐、接待设施,这些建筑很难与当地的环境协调,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三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可能使得目的地居民成为边缘人。目前乡村旅游,一般是分散的农户或者乡村一级组织承担了旅游者的接待,村民为旅游企业打工,却不能分享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四是乡村旅游的发展不能解决结构需求,满足农民的旅游需求。乡村居民有参加旅游经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有旅游的需求。让农民从旅游中获得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

发展乡村旅游,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认识到包容的旅游市场结构是终极目标,发展乡村旅游要强调和谐、共容。对乡村旅游发展,政府要加强引导,从产业政策、资金、人才培训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扶持探索方向与模式。二要有长期发展的目标,明确大企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剂。企业要营利,但也不要杀鸡取卵,要重视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保护,要与当地融合,吸引当地居民成为乡村旅游的骨干,让村民利益得到保护。三要加强规划,把乡村旅游发展提到发展战略高度。要打造产业链条,进行综合布局,要整合效益。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不宜大搞旅游,要做景观的保护。四要反哺乡村居民。

现在乡村居民的旅游动机一般不是很强,在他们有了大量可支配收入的时候,就需要旅游企业反哺,开发一些低成本的旅游项目,让农民增加眼界,也可让农民知道如何接待游客。

“加强规划”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着力点,旅游发展,规划先行。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可以为您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第四篇:浅谈发展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产业,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扩大农村的开放度,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因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俱佳的产业形式,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加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城乡之间的差距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村镇经济上。新农村建设重点是经济发展,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分散性,周期长,对气候条件依赖性强,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收益极不稳定,而且农业附加值低,其比较利益低于其他产业,特别是在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地方,农业收入更受到局限。因此单靠农业很难保证农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非农就业机会,有利于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劳动就业的一条好途径。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而旅游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在农村地区,旅游业是最大的第三产业,其关联度很高,旅游开发具有整体效应。通过有效的空间布局,能够获取聚集效应与外部经济,对

一、

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从而优化经济结构,带动整个村庄、整个区县,甚至整个市的经济发展,达到区域共同富裕的目标。乡村旅游开发可以带动相关的道路交通、旅馆、餐饮、娱乐以及手工艺品加工业的发展,产生投资的乘数效应。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业的投资乘数为4.3,这意味着每增加1元的投资,就能产生4.3元的收益。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增加农村经济总量,缩小城乡差距,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农村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维护这一要素是乡村旅游长盛不衰的根本。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应立足于农村资源优势,并以开发和保护农村资源环境为前提。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极为有限,发展农村经济受到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开展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立足于原有环境基础,实行低强度开发,能够使农业资源直接就地转化为旅游资源,节省了转移成本,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资源的双重增值和循环利用效果。乡村旅游搞得越好的地方,乡村旅游地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强,因而,会相应地制定出台一些关于整治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以及措施,以此引导人们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消费理念,培养人们加强生态保

护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有利于加快建设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三、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兼顾。乡村旅游在将非农生产方式带到农村的同时,也将现代文明的成果普及到农村地区,促进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首先,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乡村旅游产业,归根结底是服务产业,是文化产业。没有以游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不易获得市场的认可,更难获得经济的收益。因此,发展农村旅游,要培养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因为相对于传统农业,旅游业对劳动者的技术和文化水平要求较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促使农民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村教育发展,从而带动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其次,有助于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发展农村旅游,大量的外来文化和先进思想带入农村,可以迅速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使农民接受先进思想,实现思想转变。使农村居民接受更多先进的科学、民主、文化知识,为实现农村移风易俗,抛弃陈规陋习,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风尚,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促进农村管理民主化。发展乡村旅游也为农民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机制。

再者,有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最终是要走上城镇化的道路。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环境,从而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农村社会全面现代化。从新农村建设的起始阶段,我们就必须着眼农村城镇化。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而且乡村旅游必然会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乡之间的汇融,起到加速农村市场的发育和拓展的作用,有利于农村产业聚集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五篇: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范文)

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

通过了解乡村旅游的发展,依靠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分析平水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对该村的积极影响和益处,以及成都消费市场的需求,本文认为应该支持像该村这样的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并在现有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上适当提升发展档次,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升级转化。

一、乡村旅游

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现代人为了逃离工业城市的污染和快速的生活节奏发展了乡村旅游。交通的便利带来了乡村可进入性的大大改善,使欧洲、美国、加拿大成为最早的乡村旅游地区。目前在法国、奥地利、西班牙、德国等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有的甚至可以与传统的海滨度假平分秋色。相比较发展成熟的国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晚速度快。在发展过程中侧重点主要是观光游览、短暂休闲娱乐活动等。以名俗村、农家乐、采摘园等为主要形式。乡村旅游(郭焕成,2004)是指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政策支持)

国家于2005年提出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要求,县建设局以“依托土地综合整治,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依靠市场化运作,打造幸福美丽新村”为总体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集成政策,整合资源,奋力推进赵家镇平水桥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也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由成都市规划局投资160余万元在该村建设的新农村综合体和文化健身广场现已全面竣工。该综合体占地 500平方米,作为集聚民、惠民、便民、利民、富民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配套建设的占地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小区标志景观、休闲台、健身设施、绿化文化健身广场等更是为“美丽新村”的幸福村民提供饭后茶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益处

(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而发展乡村旅游业将极大消耗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多元化,有利于稳定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二)改变农村风貌。由于发展旅游的现实要求,乡村必将迎来新的风貌,新的气象。环境卫生将得到改善和监督,满足市场需求的景观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乡土气息的村舍房屋将得到修缮和保护。

(三)旅游扶贫。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补偿,或是经营产品,提供服务等都可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成片闲置,而造成的土地浪费,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引进项目,合理规划利用,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优势。赵家镇平水桥村位于距成都市区40多公里的郊外,恰处成德南高速路旁,高速路口位于该村,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双流第二飞机场(在建)都较近。村内源于沱江的唐家桥河流灌溉全村,形成典型的“炊烟人家,河畔乡村”。

(二)交通便利。已经通车的成德南高速公路横穿赵家,并在平水桥村设有出口,从成都市区驱车前往该村经仅需要30分钟左右。规划中的金赵路、福兴大道、中金快速通道等道路均将通过该村,到时南部、巴中、汉中、西安乃至祖国各地的宾朋到成都都将路过该地,可以说,今后的该村就是入蓉的重要驿站,其形象就是“成都映象”。发达的交通环境,必将使该地成为重要交通枢纽,成都通往川东北的桥头堡。

(三)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该村保留最原始的乡村风貌的同时,实现了统一规划和创建,乡村风貌基础条件好。现有池塘10余处,夏日里蛙声一片,池内生态物种保留良好,仅部分被开发用于养殖。贯穿整个乡村的标准沥青路也是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该村也未引进任何有害有污染项目和企业,保障了乡村的最美生态。

(四)丰富的农产品。食用菌产业园区在全镇的规模达1亿多袋,该村也成为辐射地带;该村和相邻两个村经土地流转10000亩,发展了优质果蔬产业示范带,提供了新鲜,有机的果蔬;依托于“磨子”的乡村风景台,所制造的豆类农产品等可以为发展超市农业和阳台农业提供丰富的资源。

(五)项目优势。该村引进的房地产项目,将在改变乡村风貌的同时,适当开发度假产品,为广大游客提供长期居住或者“第二居所”,由此可带来乡村旅游产品的升级转化,解决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瓶颈,改变乡村旅游短暂,简单,乏味的局面。

五、发展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

从国际经验来看,未来乡村旅游的主流趋势,应该是休闲度假和康体娱乐,第二住宅、分时农业、节事等将会成为乡村度假的主要吸引物(吴必虎,2007)。成都作为“农家乐”的发源地,加之成都人的休闲娱乐精神,成都市“农家乐”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随着成都市场主流趋势的变化,该地的发展机遇也大大的增加。如此强有力的市场需求将为平水桥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强有劲的助推力。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下,在现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上,升级转化发展更成熟的乡村旅游,可为平水桥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乡村建设带来新风貌,同时也未乡村旅游的发展翻开新的篇章。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上一篇:翻转课堂与微课程设计下一篇: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