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改革试点材料

2022-08-30

第一篇:小城镇改革试点材料

西和县长道镇申报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材料

一、基本情况

长道镇地处西汉水上游,县城北部,为先秦文化发祥地之一,距县城25公里,东接天水,西邻礼县,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是北片三乡镇和礼县永兴、祁山两乡镇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西和县的北大门,也是西和县与周边地区从事贸易往来的重要窗口。镇辖19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5428户,26418人;其中农业人口26076人,非农业人口342人,总劳动力19593人。全镇总耕地面积43781.7亩,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平均气温9.1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90天,属陇南温带湿润区。镇域内有普通高中1所,普通中学2所,农村小学14所,在校学生5964人,教师263人,私立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115人。乡镇卫生院2所,有医护人员32人。派出所、工商所、电管站、林业站等单位齐全。

近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项目强镇、特色富镇、 1

商贸活镇”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为长道镇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途径。目前,我镇小城镇建设也处在一个新起点上,小城镇建设需要实现新跨越,迈出大步伐。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市县会议也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小城镇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我镇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受二三产业集聚和城市经济辐射、产业扩散的双重作用,小城镇正处于产业集群发育、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地位提升的关键时期;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镇小城镇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我镇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长道镇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

长道镇被列为全省的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国家扶贫投入力度的加大,为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镇内发展基础日益稳固,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发展前景日益广阔。

1、明显的区位优势

长道镇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仅25公里,地势平缓,交通便利,是我县的北大门。省道S219线贯穿境内,是通往武

都、天水、兰州等周边地区的主要通道,距天水市仅70公里。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辐射带动和“十天”高速公路的即将开工建设,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与周边市县在重点产业发展上加强互动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给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2、悠久的历史文化

长道镇历史悠久,境内古代文化遗存遍布各地,长道镇宁家庄有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一处,三国古城遗址一处。据文献记载和考证,宁家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与秦安县大地湾文化遗址属同一时期,表明早在七千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了。这些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我镇建设旅游胜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3、优越的自然环境

西汉水、漾水河贯穿长道镇境内,这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日照充足,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区域内的土壤、水质、大气经检验均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要求,且区域内无大型污染企业,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鲜明的产业特色

长道镇政府遵循镇党委提出的“特色产业和劳务富民”的思路,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苹果栽植、笤帚加工、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建成了以大东梁为中心,辐射周边14个村,总面积达3万亩的苹果产业基地,成立了2个苹果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一

家集生产、加工、储存、包装一条龙的金盛果品营销加工厂,辐射带动发展种植营销大户80多户,推动了全镇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阳光产业。同时立足杨山流域有利的自然环境,建成了总面积达5000亩的核桃种植基地以及大力发展了土鸡养殖、温室蔬菜大棚、笤帚加工等产业。其中笤帚加工业涉及宁家、川口等7个村,年加工笤帚600万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输出年平均7900人,创收3160多万元,促进我镇经济多元化发展,有效增加了我镇农民收入。

5、坚强的领导团队

县委、县政府考虑到长道镇的特殊地位,本着搭强班子的原则,从全县选年轻又富有改革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到我镇担任党政主要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勇于开拓创新,工作有思路、有办法。我镇通过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全镇党员和村组干部大会,从上到下统一了申报的思想认识,对申报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热情高涨,纷纷表态对申报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并勇于承担试点镇的各项义务和责任。

6、优良的社会服务

小城镇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便民服务的理念,注重了管理服务机制的规范和完善,在城镇建设管理服务上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路子。我镇还大力推进村民自治,积极创新信访维稳工作机制,社会和谐稳定。

三、发展现状

1、我镇紧紧把握历史文化、资源区位特点,正确处理当前与

长远、健康与发展、城镇与农村的关系,按照全力打造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发展思路,保证小城镇建设的超前性和科学性,我们已委托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长道镇以“西团为中心,南接水泉、东连龙

八、西靠永兴”的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长道镇现有布局、地形和城镇的功能、性质,规划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为“两轴、两心、两带、三片区”。“两轴”指沿东一路形成的南北向发展轴和沿北三路形成的东西向发展轴;“两心”指永兴行政中心和长道镇行政中心;“两带”指漾水河与西汉水形成的绿色景观带;“三片区”指围绕永兴乡、长道镇政府所在地,西一路、北三路、长道街和东三路围合而成的镇区公共服务区,以及围绕综合服务区的东西南北居住片区和长道镇南部工业区。

2、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定位、高速度开发”的标准,对“两纵四横”规划区域内的布局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努力做到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3、目前已建成东、西、南、北街宽18米的主街道,共涉及206户,现已建成141户。完成长道街与礼县永兴交界处街道硬化2100平方米,排水沟600米。县扶贫办投资100万元,解决了该村683户人畜饮水。

4、现正在施工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农贸市场的扩建改造;排水渠工程3000米;新建村委会、社区综合办公大楼一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一处,总面积1200平方米;新修

文化舞台一座,总面积600平方米;新建公共厕所三处;小巷道硬化113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105盏。

四、存在的问题

长道镇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注下,虽然在镇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镇区基础设施变化较大,但就总体而言,目前在小城镇整体建设方面还面临较大的困难。

1、建设资金短缺。目前我镇小城镇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灾后重建补助资金、民间集资、县财政适当补助和部门配套资金,没有小城镇建设的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才能加快发展速度。但是受资金短缺的影响,整体发展速度缓慢。

2、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供水、供电、道路、绿化、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标准偏低,严重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3、支柱产业发展增长缓慢。目前我镇苹果、核桃等经济林果业虽已初具规模,但发展受益迟缓,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大做强。

4、产业结构单一,就业门路狭窄,缺少对镇外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5、小城镇建设管理难度大。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难以从根本上治理,以路为市经营现象依然严重,脏、乱、差问题还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五、今后发展改革的方向

1、发展改革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依照“大胆实践、超前规划、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优化集镇功能,激活第三产业,突出区域优势,壮大特色产业,搭建经济平台,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目标。以兴镇富民、建设示范城镇为主题,突出发展“三大优势”, 一是具有历史悠久的商贸流通优势;二是长道镇西团村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文化发达的明显区位优势;三是以苹果生产为主的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实施“科技兴镇、产业强镇和生态立镇”三大战略 ,着力做大粮食、果蔬两大产业基地,稳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人文化、和谐化”五大进程。按照综合改革示范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坚持遵循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各种资源合理开发,把我镇建成政府精干高效、企业制度规范、市场竞争有序、保障机制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城乡一体化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现代化工贸城镇。

2、发展改革目标:

以支柱产业和现代农业为产业主体,带动旅游及商贸服务业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创业新城镇、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就的窗口、陇南市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生态优美、配套齐全、保障一体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到2015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达到:全镇工农业总值达到5.2亿元,年均递增10%;劳务收入力争突破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年增长率10%;

城镇人口5000人,城镇劳动人口就业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年吸纳劳动力1000人以上;万人刑事犯罪率控制在5人以内;城镇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年均递增5%;绿化覆盖率为81%;道路硬化率为90%;城镇化水平50%。

3、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制定阶段性的实施目标,选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二是产业支撑,特色带动。以培育壮大小城镇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为重点,坚持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做特第一产业,吸引、集聚和促进

二、三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

三是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营造生态优良、清洁舒适、风貌各异的宜居城镇。

四是功能齐备,生活便利。以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为基本要求,构建集行政、工业、教育、医疗、金融、商业、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与中心城市连接便利的新型城镇。以高效、便捷为目标,完善市场建设,规范生产、生活秩序,营造优雅、祥和的生活消费氛围。

五是统筹发展、保障一体。以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为重心,加强统筹协调,适度整合项目资金,合理配置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努力实现投资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加快建立住房、医疗、就业、就学、养老、生活保障等制度,确保保障有效、保障到位。

4、改革试点内容

(1)科学规划绘蓝图。重点结合镇区内绿化系统的“点”、“线”、“面”布局,引入田野的清新,实现居住区内居住环境的良性循环,把镇区建设为拥有稳定生态系统的田园式城镇,着力构筑一个现代化园林式文明城镇的雏型。同时围绕全镇总体规划,在规划部门的指导下,分别制定各中心村和村庄的建设规划,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扩大城镇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城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2)壮大产业强支撑。致力做强、做大以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科学提出的“南椒北果”发展思路,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举措,高起点、跨大步、最大化发展苹果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按照产业做精、层次做高、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的要求,一是在已初步形成30000亩规模的大东梁苹果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向周边区域辐射,不断扩大苹果产业基地;二是立足杨山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在确保5000亩核桃示范园管理基础上,不断扩大核桃种植面积,在2015年争取达到10000亩;三是在已基本形成生产、供销、贮藏、加

工、包装等环节相互衔接的生产流通服务体系基础上,促进苹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生产标准化、产业经营化、开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交流经验、传递技术、开拓市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让协会不断壮大和经营管理日趋规范,真正形成服务功能齐全,竞争力强,带动面广,发展潜力大的林果业生产流通服务体系。

(3)经营城镇提效益。长道镇小城镇建设规划面积2万平方米,按常住人口1.6万人进行规划建设,用地布局为“五个区”即综合服务行政中心区、休闲娱乐区、居住区、商贸交流区和工业区。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已完成。首先启动小城镇内的主干道路和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其次是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管理。社区新村的基础设施和有关的社会事业建设由政府负责,主要包括水电路讯、广场、幼儿园、卫生室、体育设施、环卫保洁、老年活动室、农民教育室等,并建立健全计生、党建、基层民主等方面的管理,让农民享受可呼吸农村新鲜空气的市民待遇。

(4)创新机制增活力。积极在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体制、乡村治理、社会事业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建立起与国家小城镇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小城镇的发展注入活力。

(5)注重生态创宜居。深入开展 “家园整理”活动,进一步巩固已有的农村卫生整治效果;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做好生态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鼓励发展清洁养殖;推广户用沼气池及农村改水改厕,进一步完善卫生日常保洁制度,建立“户集、村收、镇处理”的城乡一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模式。统筹协调好住宅小区、商贸街区、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设置工业生产环境功能区和居民生活环境功能区。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努力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魅力新长道。

2011年12月10日

第二篇: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

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

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 (2011年9月)

一、基本概况

柳林镇是千年古镇,西凤酒乡,位于凤翔县城西8公里处,是中国四大名酒—西凤酒原产地、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凤翔县四大古镇之一。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途经柳林镇,品西凤美酒后留下了“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的千古名句。

全镇现辖36个行政村,6.9万口人,1.86万户,国土面积20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万亩。其中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2.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3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2010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40.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7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全省关中百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30个重点示范镇之一。

柳林镇以“建设重点示范镇、打造文明新柳林”为目标,充分挖掘区域优势,群策群力发展酿酒业,全力以赴助长“酒”经济。依托西凤驰名品牌的强势带动,成功引进了柳林酒业有限公司、凤凰神泉酒业有限公司、双凤酒业有限公司等白酒生产骨干企业,产销两旺,发展势头强劲。西凤酒业的发

展,极大带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企业累计吸纳当地剩余劳力2700多人,使近5000人由农民变成了工人。同时,酿酒副产品——酒糟为当地养殖业发展提供了饲料源泉,带动了当地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

柳林农业经济特色鲜明,索落树等村的设施蔬菜、汉封五指岭等村的地膜辣椒、胥家头等村的苹果、六冢等村的奶畜养殖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四大主导产业。亭子头村被誉为“陕西红萝卜第一村”,桂花牌蔬菜远近闻名。

柳林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104省道西(西安)千(千阳)线穿镇而过。宝平高速、西千公路均在柳林地区交汇,宝平高速凤翔出口距柳林镇区仅2.5公里,规划建设的合凤高速、大凤高速均在柳林交汇,为柳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优势。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我镇坚持以“建设重点示范镇,打造文明新柳林”为目标,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拉大框架、扩张产业、统筹发展”的思路,不断改善原镇区基础设施条件,全力提升城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柳林面貌显著改善,城镇承载力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镇发展规划。先后投资210万元,邀请陕西省中西部发展规划研究院、长安大学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完成了柳林酒业

园区建设规划,柳林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区建设详细性规划,明确了未来5-10年的发展目标、城市建设性质和规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为全面加快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奠定了基础;二是全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累计投资52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镇区“四街一路”(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步行街、文化路)的拓宽改造以及亮化、绿化等工程;新建了柳林大道、西凤东路、西大街饮凤桥、镇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工程;实施了天燃气管道铺设、“三路三桥” (双凤南路、柳林西路、神泉东路、干河桥、神泉桥、双凤桥)等城镇项目。止目前,累计完成排水管网8854米,铺设彩砖14822平方米,安装路灯181盏,栽植柳树千余棵,新建精品绿篱带7500平方米,镇区面貌显著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不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采用市场化管理模式,成立了环卫保洁公司,统一安装了果皮箱,新建了公厕,健全了管理机制,实行了分段包干制度,促使城镇管理逐步向精细化和人性化迈进,镇容镇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四是努力推动园区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支持总投资22.6亿元一期投资8亿元的西凤酒二期扩技改项目工程建设,协助西凤加快完成项目区内道路、排水、管道铺设等基础性工程建设,促进其早日实现百亿产值目标。同时,依托白酒龙头生产企业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引进柳林酒业等三大白酒民营生产企业,形成了以陕西西凤酒集

体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与各民营企业既独立发展又相互合作的特色酒业经济链。2010年白酒生产能力超过7万吨,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并通过白酒产业的进一步扩张,带动了周边三产服务业迅速发展,镇区近三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00余户,新增从业人员700余人,安置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

三、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发展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省、市、县党代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重点示范镇,打造文明新柳林”的总体目标,突出“项目、环境、民生”三大主题,以加快重点示范镇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全镇老百姓幸福指数为目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逐步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产业化集中,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党的建设,奋力将柳林打造成文明、和谐、生态、宜居、创业型现代化小城镇,成为凤翔县城副中心。

(一)坚持把富民惠民作为第一追求,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创业、稳粮、扩菜、强畜、做劳务”的思路,全力抓好农民增收工作。一要做强主导产业促增收,加大索洛树、亭子头等村设施蔬菜、五指岭地膜辣椒、尧典等村干杂果为重点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二要做强

劳务经济促增收,努力完成年劳务输出2万人以上,劳务年收入2亿元以上的目标任务;三要强化政策保障促增收,抓好项目到村帮扶等工作落实;四要创新经营体制促增收,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流转,推进土地连片规模经营,启动整村搬迁引导农民进镇居住工作,合理引导更多的农民走向城镇、走向新生活。通过实施多渠道增收工程,确保实现农民收入逐年持续大幅增长。同时,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升“三带三进”示范村建设水平,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村庄调整和撤点并村工作,配套完善镇村基础配套设施,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中心村,打造文明生态家园。

(二)坚持把统筹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将站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抢抓省委、省政府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一要突出规划引领,严格执行规划,实现理性发展,有序发展,时段发展,从而避免盲目,克服浮躁,防止急功近利;二要突出基础先行。全面推进产业化和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投资2.6亿元完成柳林西路、神泉桥等14个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3.4亿元完成镇区天然气、中心幼儿园、中心广场等8个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全力推进旧镇区环境整治和改造提升,实施西大街沿街建筑的整体开发与改造工程,树立全新的城镇形象。三要突破新区发展,计划投资701亿元实施新区保障性住房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共26万平方米住房

建设,加大对列入首批整村搬迁的彭祖塬等8个行政村政策宣传力度,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对全镇36个行政村进行村庄布局调整,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化美化、社会服务等统筹规划建设,拟建设15个中心村,实现人口集聚、土地集约、服务集中,实现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

(三)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向上争国投、向外抓招商、向内搞盘活的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优秀人才,精心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确保今后每年争取国投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招商引资不少于5亿元,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产业项目方面,要继续大力支持西凤酒二期扩技改项目建设;放活、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大对柳林酒业、神泉酒业、双凤酒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三佳彩印、盛瑞达工贸等企业尽快达产达效,积极引进一批集酿酒、包装、仓储、物流等为主的项目,做强做大白酒产业,解决进城农民就业,增加园区的综合收入。力争到2016年,西凤集团白酒产能达到1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基本实现百亿西凤目标。同时,全力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大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的争取工作,千方百计解决大槐社、南六冢、干河、孔家庄、宋村等村部分群众吃水困难问题;实施窦家庄、东吴头、西沟、洛城等15个村级阵地和村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全面完成各中心村庄主干街道的硬化、绿化、美化等工程。

(四)坚持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前提,强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重点示范镇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和谐稳定是基本前提。今后我们将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加强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建设,建设科技站、广播电视站、文体中心、疾控中心等服务机构,推动社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促进全民素质提升;完善36个村级文体设施建设,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认真开展大下访活动,对信访积案由领导和干部包案,限定时限,有效处理,确保无上访、缠访事件出现;确保“两率一度”大提升。

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1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0.3亿元,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32亿元,年均增长15%。

——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促进白酒工业迅速发展,基本实现“百亿西凤”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特色生态农业和以酒文化、佛教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人口达到5万人左右,镇区居住人口3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年均增长13%。

——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全面覆盖;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以上,城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6㎡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镇村布局基本合理,工业、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四、试点方案

(一)推行财政制度改革。抢抓本次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大好机遇,推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出台具体的财政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向上级争取成立相对的独立柳林镇财政机构,对柳林镇镇域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资金,实行独立核算试点,形成自我发展财政保障长效机制。同时鼓励西风集团等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城镇建设,统一规划,整体开发。

(二)搭建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积极与有实力的企业共同搭建融资平台,通过多种融资形式筹措资金用于镇区各方面建设资金。

(三)强化行政管理职能。结合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建议市、县政府采取委托、授权等多种形式,下放与城镇职责任务相适应的财政、税收等管理权限,将县级行政部门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土地管理职能赋予乡镇,充实完善其管理职责。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突出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职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注重城镇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工作,加大相互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力度,形成相互协作机制,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最大限度的缩短项目审批时间,保障项目能够及时开工建设。同时做好各项政策的有效衔接,统筹考虑城镇建设过程中乡镇机构改革、农民进城、保障性住房建设、扶贫和避灾搬迁等工作,通盘运用相关政策,积极整合各类资金,综合考虑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环境整治等发展需求,同步建设,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四)加强土地综合利用开发。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有效保障城镇建设用地。实行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供应”,严格土地一级市场。用足用活 “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农村社区化,居住集中化来实现镇域住宅地面积的减少,使空余出来的土地用于复垦作为

耕地,从而平衡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除满足进镇农民安置及各种保障性住房建设外,剩余指标通过“招、拍、挂”等市场化运作,进行商业开发利用,土地收益除居民安置和有关费用外其余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五)合理引导农民进镇。认真落实国家现行城镇户口改革相关政策,按照镇域总体规划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动撤村并点工作,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中心村,推行现有村庄布局调整,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合理引导居住在山区和沟坡险段地区的群众,逐步实施城镇集中。同时,对于在城镇区务工经商人员和有条件进镇落户人员,动员其在城镇区落户,从而有效增加镇区人口,实现人口扩张,带动镇区经济发展。

制定全民创业方案,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机制、政策推动的模式,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用足、用活、用好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创业政策,积极推进镇域有条件农村居民进镇集中居住,集中安置农民住房、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进镇农民涉及的房屋产权契税、天然气、供暖、人防工程等方面享受经济适用房的有关政策。放宽城镇落户条件,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逐步实现同户籍同待遇。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落实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措施,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推动城乡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有序接轨。对于以前在沿海就业的内地农民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外面的眼界、技术优势及一定的创业经营能力,带动进镇群众的就业创业。充分运用保障性住房的有关政策,建设适量经适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加快人口集聚。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住宅,尤其是开发一批中高档次的商品住宅,吸引外来人口进镇创业发展。

对于在镇区兴办企业、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小额贴息贷款保障,解决其创业前期资金瓶颈问题,以就业求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六)健全领导机构,强力推进我镇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发展农村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振兴和繁荣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镇党委、镇政府将把柳林小城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成立专门机构,落实工作人员队伍,具体组织实施。组织带领近7万柳林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按照城镇化发展目标要求和柳林酒业城镇的突出特点,以本次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修订完善镇区规划,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真正发挥城镇化功能。努力把柳林建成富裕、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创业的关中文明镇,奋力向西北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享誉全国的白酒名城和凤翔县城副中心迈进。

第三篇: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工作汇报

一、周家的基本情况

周家位于哈市平房区、双城、阿城、五常三县一区的重心位置,是双城东部中心镇。全镇幅员100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1个社区,4个居民委,共有人口3.3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2万人,耕地面积7638公顷。周家交通便利,镇内有火车站、汽车站和市场货物托运站,哈吉铁路、202国道、双周公路在镇内交叉通过。[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2005年地方生产总值6.4亿元,财政收入5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8元。

周家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星火小城镇首批创建镇和哈市级小康示范镇。今年又被定为哈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东跃村被定为哈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二、周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一是经济结构趋于城市化。周家

一、

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为12:50:38,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88%,接近于城市经济结构;周家镇区人口占总人口的37%,并且人口的从业结构也具有城市特点。

二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周家的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1992年之前,周家属于农业经济时代;从1992年建立大市场到2004年,属于商业经济时代;1992年建大市场,滚动投资已达7000万,占地7万平方米,门市摊位2420余个,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达10亿,其中对俄达2亿元。从2004年到现在,周家将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围绕大市场兴建的加工业户达2000多家。由于小城镇功能的完善,来周家落户的企业越来越多,周家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仅2006年上半年,我们以哈五路西侧、双周路南北两侧为平台共引进工业企业8家,总投资3.5亿元,预计3年内产值可达8亿元,税金3000万元。

三是受城市经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特殊的区位,使城市经济文化对周家影响渗透力日益增强。每天有1—2千人到哈市打工经商,平房区工业改制后,有很多企业要到周家发展,使周家居民的思想观念受到大都市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较解放,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

三、周家镇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是新农村宣传和基础调查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在采用书写标语、口号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的基础上,创新宣传载体,编印了《周家信息资讯》,集中宣传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及周家在经济、建设、文化、供求等方面的信息。《信息资讯》发放到各村村民代表和企事业单位,目前《信息资讯》已经发行了两期,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对各村的产业发展、资产资源、基础设施、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以及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

二是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各村确立了立村主导产业,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奶牛存栏数稳步增长,上半年已经达到 头;绿色食品生产进入到实施阶段,已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下一步将规范生产流程;旅游经济的资源调查已经完成,下在进行调研和制定开发规划;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生机勃勃,上半年,在原有的七个专业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东辉村的南瓜协会。

三是村级民主建设步入正轨。为加强村级民主建设,镇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两委”班子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村级工作民主公开管理的规定》,制定了《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村民会议议事规则》、《村规民约》等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施行了村级领导干部承诺制,引入班子成员储备机制,实施报告、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上有督促,下有监督,中间有竞争的工作格局,有效的调动了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展开。今年计划镇区内修筑5条水泥街巷路、1条通村水泥路、4条通村屯砂石路,目前镇区内的5条水泥路已基本完工,通村水泥路和砂石路正在施工中,各村承诺建设的村屯路和街巷路及文化活动室也开始进行筹资和施工设计。

五是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举行了由周家镇政府组织,由万隆一中、二中、韩甸中学、周家二中参加的教学联谊活动,教师们进行了篮球赛、排球赛,学生们进行了多个学科的竞赛,促进了东西部乡镇教育教学的交流。由镇政府组织协调,由哈尔滨市志航模具有限公司主办,在双城市举行的第一届“志航杯”篮球邀请赛,促进了周家与周边市县的联系。

四、下一步打算

(一)建设开发区。由于周家经济结构接近于城市经济构成,根据我们的总体发展规划,计划到2010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翻,财政收入翻两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加速发展工业经济,建设开发区,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我们在哈五路西侧、双周的两侧规划了占地约15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开发区分哈南机械工业园区和轻纺加工园区,先期启动5平方公里。从2004年到现在,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工业企业十余家,全部进驻开发区。下一步我们将每年投资不少于200万元,完善开发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镇内轻纺加工企业迁到轻纺加工园区,拓展发展空间,巩固前店后厂的格局。

(二)改造小城镇。目前镇区面积为4平方公里,占整个行政区总面积的4%,人口1.2万人,占总人口的37%,每天的流动人口1500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镇区内不断增容,目前的格局已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我们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扩大镇区面积,将周家窝棚、房家窝棚、前五家屯、后三家子、铁道东等临近周家镇区的五个自然屯划入镇区,由社区管理;将东海两个自然屯,东跃村三个自然屯划入开发区,接受镇区管理。届时镇区面积将扩大到8平方公里,占行政区面积的8%;人口达到2万人,占总人口的61%。对西大街和北大街进行高标准改造,建成省内一流文化品牌商业街。加大对镇内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文体娱乐场馆(中心)和一处休闲广场,增加城镇载体功能。逐步硬化街巷路,到2010年实现镇内街巷路全部硬化,香化、绿化。初步实现环境优美、人居和谐、功能完备

(三)建设新农村。一是调整各村产业结构布局,整合农业资源,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构建绿色循环农业,使农产品工业化、系列化、品牌化,进入城市高档次食品消费市场。目前,我们已经注册了自己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下一步要进行标准化生产,规范生产、销售行为,开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促进奶牛饲养、蛋鸡饲养、南瓜种植等立村主导产业的升级。发展招商引资,建立劳动力转移的管理服务体系,使劳动力转移合理、高效,探索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

二是完善基层民主体制建设,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我们要在镇村干部管理体制、村屯建设维护体制、《村规民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实践,创新体制,制定与时俱进的抓落实、抓管理的工作体制。要激活已建立起来的村级民主监督管理体制。建立推动机制,让整个体制运转起来,从而实现政府与村民意志的一致性,确保群众热情不削弱,保证环境整治不反弹,建设得以维护,实现管理民主。

三是规划先行,稳步实施,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掌握新农村建设常规和动态情况,制定和完善更科学、更切合实际的发展建设规划。并以规划为基础,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实施。尤其在建设规划上,不急功近利,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确保质量和效果。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创造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开展跨区域的文化交流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先进的文化向农村渗透,形成文明、和谐村风。根除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等社会毒瘤,摒弃生活陋习,从而实现建设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文明向上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下半年我们将开展与周边市县的联谊活动,利用七

一、十一举办两次大型广场文艺演出,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营造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

第四篇:总报告: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总结

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总结:总报告

2013年04月22日 15:01来源:城市中国网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的服务于城镇化工作的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已进行了近十年,在国家发改委领导和各司局的大力支持下,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试点城镇围绕我国城镇化特别是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特大镇行政体制改革、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中央制定有关城镇化的政策,推动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试验、研究、咨询和示范作用。本网推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经验总结系列报道,以期为全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总结之一:总报告

党的十八大明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李克强同志也多次强调,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城镇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

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的服务于城镇化工作的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已进行了近十年,在国家发改委领导和各司局的大力支持下,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试点城镇围绕我国城镇化特别是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特大镇行政体制改革、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中央制定有关城镇化的政策,推动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试验、研究、咨询和示范作用。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国家行政学院2012年秋季开学典礼暨省部级领导干部和市长“推进城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国家发改委一直将城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抓,抓了几批试点,总结了一些经验,为我国城镇化进行了研究和政策储备。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总结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高度重视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牵头组织开展了第三批试点工作,将中小城市纳入试点范围,并多次就试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徐宪平副主任指出,要认真做好试点工作,出一批可推广的城镇化试点成果。

一、从小城镇试点到中小城市试点的基本情况

2004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公布并确定了两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从2011年开始的第三批试点的范围从小城镇扩大到了中小城市,第三批试点确定了64个中小城市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三批试点共确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试点单位711家,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

试点的内容包括:农民工市民化,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旧改造”与土地管理制度,城镇投融资体制,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城镇规划体制与三规合一试点,绿色低碳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改革探索和试验。

二、试点为城镇化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咨询

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为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城镇化的各项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咨询,试点城镇的探索实践及其经验推广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

1、推动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是推进城镇化的核心任务。近年来,在全国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不大的情况下,部分试点城镇围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居住登记、积分落户、农民带地进城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为解决人口城镇化问题积累了一定经验。试点镇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积极探索“农民带地进城”的户籍制度改革,以“权利两地共享、义务两地共担”方式建立了居民“双向”管理服务制度。试点城市新疆库尔勒市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13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就业、医疗、子女上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利。试点城镇江西省双林镇实施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将28058名农业户口和1710名非农业户口一次性转为居民户口,并实行按居住地划分的人口统计制度。试点城镇吉林省九台市卡伦镇规定本镇农民在镇内取得城镇户口,在农村的一切权利义务不变。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公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放开地级市户籍,试点城镇的改革和探索推动了此项政策的出台。

2、进行了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试点。2006年,试点城镇土地整治经验得到国土部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国土部同意在有条件的发展改革试点镇进行增减挂钩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国几个较为成功的模式,如天津华明镇的“宅基地换房”、浙江嘉兴姚庄镇的“两分两换”等都出自试点的实践和探索。由于试点的成功及其示范效应,试点成果进入国土部挂钩政策实施工作手册,部分成果已经转化为相关政策。近年来,部分试点城镇还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一是探索进城农民的宅基地退出机制,广东佛山市北滘镇试点的宅基地固化和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有偿变性的做法有益于解决城市近郊农村宅基地的退出问题。二是对失地农民的补偿考虑其长远生计和社会保障,试点城市河南省新乡市将农民自愿拆迁复垦后节约的土地更多地用于村集体自身产业发展。三是城市用地空间逐步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试点城市广东韶关市对城镇内部的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进行了“三旧改造”,将该市14000多亩低效废弃用地整理复垦成为优质高效的

耕地资源,以此置换建设用地。四是多种主体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如试点城市广州市番禺区的华创动漫产业园,由民营企业家租用农民土地,开发工业园转租给中小企业,农民不仅可长期就业,还可获得土地租金,保障了农民长期分享城镇化的土地收益。

3、开展了完善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试点探索。完善进城农民工的管理服务是试点的重要内容。2008年,利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在全国大城市郊区,选择了11家试点城镇实施农民工社区融入计划。例如: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通过加强出租屋管理,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完善对农民工公共服务,建立了“以屋管人”的工作机制;浙江诸暨市店口镇将“外来流动人口”统一为“外来建设者”,实施聘请输出地干部管理外来人口的互动式亲情管理。

4、进行了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2007年,扩权强镇,培育小城市的政策研讨和经验交流会在浙江绍兴市召开,会议总结推广了绍兴等地扩权强镇的经验,直接推动安徽、吉林、山东、上海、甘肃等省市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小城镇扩权。如浙江省选择了27个强镇,作为培育小城市试点,每年给予10亿元的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并由设区市政府出台试点镇领导职级高配、行政区划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政策予以支持。苏州市吴江区在对试点城镇汾湖镇实行“扩权强镇”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梳理并下放了124项与镇级政府管理相关的权限。

5、进行了城镇规划的创新和探索。在试点过程中,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2005年以来,部分试点城镇进行“三规合一”、“三规融合”的改革探索,统一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突出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导向性作用。通过“三规合一”试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难以“落地”、空间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不够透彻等问题。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等试点镇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外来人口全部纳入公共服务。

6、推进了绿色生态智慧城镇建设。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在建设绿色、低碳、生态、智慧城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试点城镇广州市大岗镇在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同时,大力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千方百计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全镇有镇级公园11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30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9.5%。试点城市江西省鹰潭市以智慧城市为抓手,推进“数字鹰潭”平台建设和社区电超市建设,实现百万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缴费、购票、购物等便捷服务。试点城镇江苏省阳山镇按规划“搬迁”,选择性“整治”,针对性“包装”,推动改善村庄环境面貌,达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效果。

三、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经验和做法

自2005年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开展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试点工作得到了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委领导和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试点工作按委党组和分管领导的部署和要求,围绕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试点城镇不断改革创新,试点取得的经验也得到了有效的总结推广,在更大范围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

1、委内各司通力合作,共同推动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得到了发改委各相关司局的全方位支持。正是在全委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才有可能为城镇化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有益的咨询。

2、联系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中央编办、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部委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给予了支持,并对如何开展试点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2006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与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部分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开展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为部分试点城镇提供了增减挂钩周转指标,项目区涉及十几个省区市。

3、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试点工作。各地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许多省市发改委整合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支持试点镇发展。浙江、吉林、甘肃、陕西、安徽、福建、上海等省市,在发展好全国试点镇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小城镇作为省级试点镇,予以重点支持。吉林省出台了支持小城镇发展的十强镇政策,在财政、规划、土地、项目、管理权限等方面给予支持。北京市在市政府的引导下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支持重点小城镇发展。

4、召开现场会,进行经验交流。云浮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对试点城市云浮市以云安县为先行先试示范点,率先实施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乡镇政府职能,改革政绩考核体系,引导乡镇转变发展观的经验进行深入研讨和总结推广,这对推动各地相关改革探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智慧城市与社会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总结了部分地方政府运用微博等新媒体形式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对城市运用先进技术,改善管理和服务,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2012年8月和12月,以都市圈中小城市发展和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的专题论坛在河北崇礼县举行,积极联络和动员企业、媒体、政府等各方力量关注和参与试点城镇建设。

5、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2012年5月3日,国家发改委筹备召开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李克强同志亲自到会发表重要讲话,并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签署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在发改委徐宪平副主任和规划司、外事司的推动下,中欧双方同意成立伙伴关系联合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秘书处,并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这将对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试点的深入开展产生积极影响。我委还将与世界经济论坛在中国共同选择城

镇化发展试点城市,利用全球500强企业和国际专家的智慧,支持中国试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6、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思路。到目前为止,我委有关单位已经为试点城市和小城镇制订和编制了上百个发展规划,通过发展思路的调整,指导试点在实现集约发展,低碳排放等方面进行实践。2011年10月,“以发展规划引导促进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经验交流暨研讨会”在山东临沂召开,研讨会对社会管理创新,小城市培育等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试点经验。

7、深入开展调研,总结推广经验。我委在试点城市和小城镇大量开展调查研究、评估和追踪中央城镇化政策落实情况。近几年来,170多篇有关城镇化和试点城镇的调研报告刊发于《城乡动态》、《试点通讯》供领导和试点城镇负责人参阅。每年都有多篇调研报告被发改委《通讯》等摘发,其中多篇调研报告得到国务院领导和委领导的批示。

8、以会代训,拓宽试点思路。分地区召开试点城镇工作座谈会,进行分类指导,2012年召开了五个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工作座谈会。部分试点城市及小城镇介绍了各自做法,提出了当前城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五个座谈会共汇编并印发了地方典型经验介绍80份,供各地在发展改革实践中参考。

9、联络各类媒体,加强试点宣传。以传播城市、小城镇以及城镇化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中国网”已发展成为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领域的大型门户网站。以服务城市和小城镇为宗旨的《城市舆情》也通过适时跟踪监测试点城镇舆情动态,及时以专刊形式向试点城镇提供舆情信息,给予试点城镇舆情处置建议。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十分关注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有益的探索和经验,仅2013年以来,新华社内参部就组织开展了对八个省市试点城镇经验的调研,央视也多次深入全国各地试点城市和小城镇进行实地采访报道。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展改革试点处

第五篇: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的通知

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

日期: 2012年03月1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北京市农委: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1]2085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各地发展改革委推荐了一批具有一定发展潜力、能代表该地区城镇发展水平、改革创新意识强、对承担试点任务积极性高、勇于探索和实验、不同类型的城市和小城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将天津市东丽区等64个市(区)和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等369个镇列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试点城镇要在当地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深入贯砌“十二五”规划《纲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发展规划创新,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健全政府管理体制,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加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探索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为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科学制定城镇化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示范。

各地发展改革委、有关主管部门及试点城镇的上级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根据《通知》中有关试点内容的要求,积极指导和帮助试点城镇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和试点方案,指导试点城镇积极探索,及时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地级市的试点方案报上级政府、发展改革委和我委备案,县级市、市辖区及小城镇的试点方案应在上级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省级发展改革委和我委备案。各地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对试点城镇给予积极支持,资金、政策和重大项目在同等条件下要向试点城镇倾斜;要在年终对本省(区、市)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综合性报告,重点内容包括采取的改革创新措施和成效、可供借鉴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开展工作的对策措施建议,连同各试点城镇的经验总结一并报我委。各试点城镇要确定试点工作主要负责人和日常工作联络人,并将名单和联系方式报我委。

我委将通过调查研究、政策咨询、规划指导、组织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城镇改革发展经验,帮助解决试点城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使试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我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负责具体的指导工作。

附件: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二○一二年三月八日

附件:

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

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区)

天津市:东丽区、津南区

河北省:张家口市、迁安市、高碑店市、武安市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辽宁省:海城市、开原市、营口市老边区

吉林省:白山市、公主岭市、延吉市、磐石市、梅河口市、珲春市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黑河市、绥芬河市、哈尔滨市道外区、双城市、北安市

江苏省:金坛市、高邮市、东台市

安徽省:铜陵市

福建省:邵武市

江西省:鹰潭市、共青城市、吉安市吉州区

山东省:高密市、肥城市

河南省:新乡市、南阳市、禹州市

湖北省:鄂州市、潜江市、武汉市汉南区

湖南省:浏阳市、洪江市、沅江市

广东省:韶关市、云浮市、广州市番禺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崇左市江洲区

四川省:绵竹市、华蓥市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六盘水市钟山区、安顺市西秀区

云南省:楚雄市、保山市隆阳区、大理市

陕西省:安康市、西安市阎良区、华阴市

青海省:德令哈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

大连市:瓦房店市

青岛市:平度市、胶州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家渠市

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房山区长沟镇、房山区琉璃河镇、大兴区庞各庄镇、延庆县康庄镇、顺义区李遂镇、平谷区金海湖镇、密云县穆家峪镇、门头沟区斋堂镇、怀柔区桥梓镇

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北辰区小淀镇、西青区大寺镇、滨海新区茶淀镇、津南区八里台镇、蓟县渔阳镇

河北省:晋州市晋州镇、深泽县铁杆镇、唐山市丰润区沙流河镇、唐山市丰南区小集镇、迁西县洒河桥镇、昌黎县荒佃庄镇、青龙县马圈子镇、永清县韩村镇、香河县安平镇、定州市李亲顾镇、涞水县石亭镇、徐水县安肃镇、平乡县河古庙镇、涉县井店镇、磁县观台镇、泊头市交河镇、蔚县蔚州镇、衡水市桃城区赵家圈镇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阳曲镇、五台县台怀镇、灵丘县武灵镇、繁峙县砂河镇、平遥县洪善镇、沁县定昌镇、平定县娘子关镇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

辽宁省:新民市张家屯镇、辽阳县兴隆镇、抚顺县石文镇、黑山县八道壕镇、凤城市通远堡镇、葫芦岛市南票区高桥镇、海城市腾鳌镇、阜新市细河区四合镇、盖州市九寨镇、开原市八宝镇、盘山县高升镇、大洼县东风镇、彰武县彰武镇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镇、德惠市米沙子镇、农安县合隆镇、四平市辽河垦区管理局孤家子镇、双辽市双山镇、长白县长白镇、靖宇县靖宇镇、通榆县兴隆山镇、图们市石岘镇、汪清县汪清镇、敦化市大石头镇、辉南县金川镇、通化县快大茂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农镇、哈尔滨市道里太平镇、哈尔滨市香坊区成高子镇、五常市牛家满族镇、抚远县抓吉镇、同江市同江镇、密山市知一镇、虎林市虎头镇、林口县莲花镇、肇东市五站镇、望奎县望奎镇、海伦市海北镇、龙江县龙兴镇、富裕县富路镇、塔河县塔河镇、逊克县奇克镇、林甸县四季青镇、黑龙江农垦总局五大连池农场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金山区枫泾镇、青浦区练塘镇、闵行区浦江镇、宝山区罗店镇

江苏省:南市市江宁区江宁街道、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吴江市汾湖镇、张家港市凤凰镇、无锡市锡山区鸿山街道、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溧阳市天目湖镇、丹阳市皇塘镇、姜堰市姜堰镇、大丰市西团镇、阜宁县阜城镇、赣榆县柘汪镇、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扬州市广陵区杭集镇、江都市邵伯镇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桐庐县分水镇、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嘉善县

姚庄镇、海盐县武原街道、瑞安市塘下镇、乐清市柳市镇、德清县新市镇、绍兴县钱清镇、东阳市横店镇、义乌市苏溪镇、温岭市泽国镇、永嘉县桥头镇、长兴县泗安镇、缙云县壶镇镇、青田县温溪镇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肥东县长临河镇、潜山县黄铺镇、宿松县汇口镇、桐城市范岗镇、枞阳县老洲镇、怀远县龙亢镇、东至县大渡口镇、定远县炉桥镇、舒城县杭埠镇、寿县炎刘镇、霍邱县姚李镇、含山县清溪镇、绩溪县临涣镇、阜阳市颍州区程集镇、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

福建省:闽侯县青口镇、尤溪县城关镇、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福安市赛岐镇、安溪县龙门镇、龙海市角美镇、建阳市水吉镇、永定县高陂镇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南昌县向塘镇、分宜县双林镇、乐安县鳌溪镇、

赣县储潭镇、赣县五云镇、瑞昌市码头镇、彭泽县马当镇、浮梁县湘湖镇、上栗县上栗镇、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莲花县路口镇、广丰县洋口镇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桓台县马桥镇、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利津县陈庄镇、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蓬莱市北沟镇、陵县边临镇、武城县鲁权屯镇、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文登市界石镇、荣成市成山镇、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莒县城阳街道、郯城县李庄镇、冠县柳林镇、郓城县随官屯镇

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民权县北关镇、柘城县胡裹镇、巩义市回郭镇、滑县留固镇、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镇、浚县王庄镇、社旗县赊店镇、嵩县田湖镇、安阳县铜冶镇、项城市高寺镇、长垣县恼里镇、新乡县七里营镇、长葛市后河镇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道、潜江市熊口镇、仙桃市彭场镇、沙洋县后港镇、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巴东县野三关镇、竹山县宝丰镇、谷城县石花镇、嘉鱼县潘家湾镇、宜都市枝城镇、黄梅县小池镇、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天门市皂市镇、大冶市保安镇、随县唐县镇

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株洲市天元区三门镇、湘潭县石潭镇、衡南县云集镇、衡东县新塘镇、衡阳县金兰镇、嘉禾县龙潭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沅陵县官庄镇、平江县长寿镇、隆回县桃洪镇、汉寿县西湖镇、慈利县零阳镇、祁阳县黎家坪镇、辰溪县火马冲镇、涟源市白马镇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韶关市浈江区新韶镇、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连平县忠信镇、紫金县紫城镇、博罗县园洲镇、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中山市三角镇、中山市阜沙镇、中山市南头镇、恩平市恩城街道、云安县六都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浦北县寨圩镇、苍梧县石桥镇、田阳县头塘镇、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镇、河池市金城江区河池镇、合浦县白沙镇、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兴安县兴安镇

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儋州市白马井镇、东方市八所镇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沙坪坝区青木关镇、黔江区濯水镇、铜梁县安居镇、垫江区澄溪镇、丰都县三元镇、大渡口区跳蹬镇、南川区水江镇、合川区三汇镇、大足区邮亭镇、巫溪县上磺镇、永川区何埂镇、江津区白沙镇、北碚区静观镇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新津县花源镇、仁寿县汪洋镇、仁寿县兴盛镇、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梓潼县许州镇、威远县连界镇、宜宾县观音镇、大竹县庙坝镇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开阳县双流镇、清镇市卫城镇、水城县滥坝镇、务川县浞水镇、平坝县夏云镇、毕节市海子镇、金沙县沙土镇、德江县青龙镇、贞丰县珉谷镇、龙里县龙山镇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陆良县三岔河镇、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玉溪市红塔区研和街道、蒙自市文澜镇、水富县向家坝镇、墨江县联珠镇、耿马县孟定镇、景洪市嘎洒镇、泸水县六库镇、永胜县程海镇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华县柳枝镇、富平县庄里镇、佳县王家砭镇、神木县神木镇、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三原县西阳镇、扶风县法门镇、凤翔县柳林镇、城固县崔家山镇、西乡县堰口镇、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华亭县东华镇、庆城县驿马镇、天水市麦积区中滩镇、古浪县大靖镇、玉门市花海镇

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共和县恰卜恰镇、化隆县群科镇、平安县三合镇、民和县川口镇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平罗县崇岗镇、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青铜峡市陈袁滩镇、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焉耆县七个星镇、沙湾县金沟河镇、托里县铁厂沟镇、温泉县哈日布呼镇、新源县那拉提镇、富蕴县可可托海镇、昌吉市大西渠镇、库车县齐满镇、和田县巴格其镇、哈密布五堡镇

大连市:金州区大魏家街道、长海县獐子岛镇、庄河市大郑镇、瓦房店市谢屯镇

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鄞州区集士港镇、余姚市陆埠镇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翔安区新圩镇

青岛市:平度市南村镇、莱西市姜山镇、胶南市王台镇、胶州市马店镇

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九团吾瓦镇、农四师六十六团金梁子镇

上一篇:新产品发布策划方案下一篇:校长在家长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