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婚姻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基督徒婚姻范文

给基督徒恋爱婚姻的建议

美国“渴慕神”事工的约翰.派博牧师给面对性欲的未婚者10样兵器。男性比女性更直接面对这诱惑,其中大部分是针对男性的。这10样兵器像10个忠告,包括“当行和不当行”两方面;但它们都旨在积极地帮助保守单身者的心,顺服上帝,而不是犯罪。

(1)、不可经常通过手淫寻求性满足。手淫是指刺激性器官获得性高潮。手淫并不能长期解决性压力,反而会导致不良的习惯、产生内疚感,它同上帝创造的性相矛盾。上帝赋予的身体和欲望是为了夫妻间的性联合,手淫同这个创造相矛盾。但是可能最糟糕的是:手淫不可避免地让我们的头脑产生脱离现实的性幻想。我们将变得像法利赛人一样:外表冠冕堂皇,但是内在肮脏无比。

(2)、不可通过触摸或被他人触摸来获取性满足,即便你在性行为发生之前就停止。大家都明白亲密的抚摸是性行为的前奏和准备,因此它也只能属于它该属于的地方,即婚姻。如果没有标志出婚姻关系的永恒承诺时,爱抚就成为同他人之间的手淫;为了个人的身体刺激,别人的身体成为了手淫的器具。

上帝以特殊的方式创造了我们,除非有忠心的承诺,我们不可能通过身体的触摸来表达个人的和心灵之爱。我们心中那时不言而喻的想法是:你可以抚摸我,因为你已经答应永远不离弃我;你可以拥有我,因为你就是我。我们是这样被造的,所以当我们把最珍贵的礼物给予别人时,我们渴望永恒的关系,而这些都属于婚姻关系中。

(3)、避免不必要的性刺激。你不需要多想就能明白,城市里面有很多X级别的电影院和成人书店可以让一个人整天处在亢奋中。这些肮脏的地方是很大的诱惑。但是真正的考验是越来越多含有性暗示的信息正在通过正规途径逼近你--限制级电影、时髦杂志、报纸、电视、药店里的小册子、摇滚音乐歌词。

性刺激充斥了现今的社会,但是我们可以拒绝寻求它们。很多时候,当我们见到这些刺激时,我们可以避开它们。这可以很好地检测我们是受捆绑的还是自由的--我们是否可以对身体里面奴役我们,使我们继续观看色情图片或是沉浸在淫念中的力量说“不”呢?

(4)、当刺激来临、欲望高涨时,请自觉地转向基督。真盼望你能早些明白这个道理。驾车时,如果路边有些广告招牌或大门前的广告让你想入非非,你就对这个欲望宣告,“耶稣,你是我的主我的神,我最大的愿望是认识你、爱你和顺服你,因此这个欲望也是属于你的。我把这个欲望从你的竞争者手中夺过,净化它,转交于你。谢谢你把我从罪的捆绑中释放出来。”如果我们真的盼望蒙上帝悦纳,掌管我们的上帝就会帮助我们,将欲望的对像改变过来,这种改变是非常明显的。

(5)、请你祈求上帝给予你持续增长的力量,可以超越其他一切事物,不断追求去认识他、爱他和顺服他。他曾经读到一篇名为《新的渴望,爆炸性的力量》( "The Expulsive Power of a New Affection")的讲道。讲道里谈到,最好的克服不良欲望的方法就是获得一个新的渴望。借着祷告我们可以呼求上帝神圣的帮助,使我们对神产生新的渴望。

(6)、借着上帝的话语洗净我们的头脑。《约翰福音》17:17耶稣祷告说,“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没有什么比定期默想上帝话语对更新我们的思想并让我们按圣经的教导评价事物更有效了。《以弗所书》6:17没有用圣灵的宝剑武装自己的人会因为他或她的肉体而输掉战争。

(7)、让自己忙碌起来,当有时间放松娱乐时,选择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可敬的、可称赞的事(腓4:8),无所事事会带来很多麻烦。当我们忙于有意义的事务时,性诱惑很难在我们身上占得一席之地。如果你需要呼吸一些新鲜空气,请到公园里去走走,而不是去一些诱惑你的地方。

(8)、不要太长时间独处,经常同其他的基督徒在一起。不可停止聚会,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同可信任的朋友交流你的挣扎,彼此代祷,彼此相顾。

(9)、常常为他人的永生考虑,特别是异性。如果我们想到别人可能会很快因为不信而在地狱里受永恒的折磨,那么我们就不容易对一个人产生幻想;如果知道一个人会在基督里成为我们永远的姐妹或弟兄,那么我们也就不容易对他(她)有一些赤裸裸的想象。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5章16节说,“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我们应从神永生的角度看待每一个人。

(10)、我们应决心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其它的一切都要加给我们,包括我们的性需求。或许你将有一个配偶,或许因上帝的恩典和自由你将清心满足地单身。这取决于上帝。我们的责任是追求他的国度,或者换一个角度说:我们身体的所有激情都要用来荣耀上帝,这必须保守自己不被喜乐之外的任何东西掌控,单单做上帝的仆人。

第二篇: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

摘要:基督教婚姻观念对西方世界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独身和结婚的态度上,基督教认为应该结婚,但是在后期也不反对独身;基督教早期将婚姻视为圣事;基督教曾认为婚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淫乱;基督教推动了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同时在婚姻的缔结、婚姻的接触、生育制度、性观念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婚姻观念影响

一、基督教婚姻思想及形成

婚姻是一种制度,是一种为社会观念所接受,为法律所认可的两性结合。在西欧,基督教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建立在教义基础上的宗教法构成另一种独立的法律系统。基督教最初只是犹太教一个支派,它继承了犹太教的一神论及创世神话等观点,并接受犹太教的圣经作为《旧约全书》,后来才形成自己的圣经《新约全书》。基督教正式形成后,早期教父们又进一步发展、充实基督教的思想。而到了中世纪,产生了大量的教皇教令、规则书和宗教法规,它们构建了基督教会的基本思想。其中婚姻思想是基督教宗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基督教早期的发展对其世俗婚姻的规定和限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拥有丰富的婚姻伦理资源,但如何真正应用并实践这些原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圣经中的婚姻伦理并无系统可言,将基督教婚姻伦理的基本精神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一男一女的原则。贾诗勒指出:“《圣经》所说的婚姻,是生物学上所说的男性和生物学上的女性之结合,这一点从起初开始就已经明显了。”上帝造人时是“造男造女”,先“用地上的尘土”造成男人,再“取下他的一条肋骨”造成女人,其中的男女是上帝为设立婚姻制度而造的,他们承担了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所以基督教认为,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必须是一男一女,坚决反对同性恋,因为只有男女结合,才可能实现上帝所定的“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的旨意。在一男一女的婚姻中,基督教对性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性正是实现“生养众多”的途径。不过,性又不仅仅是为了生养,它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就是满足人本性的需要。婚姻虽然涉及性权利,却不限于性,婚姻是一个伴侣的关系。这联合的范围,远比性广,包括了社会和属灵方面的联合。

2、一夫一妻的原则

上帝造人时,造了一个亚当,也造了一个夏娃。他没有从亚当的身上取下两根造女人,

6是在向人说明,他所喜悦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的,禁止一夫多妻。这个在创世之初就已经明确的制度,在上帝对人的教导中也不断出现,如《申命记》17章7节明文规定:“不可为自己多立妃嫔。”耶稣在世时也坚持教导一夫妻制的原则,每当他讲到婚姻或描述婚姻时,其总是坚持一夫一妻。他说:二人(不是三人、四人)成为一体。常有人以为,《圣经》是支持一夫多妻制的,这是对《圣经》最大的误解。《圣经》中的确记载了许多一夫多妻的事情,如亚伯拉罕、雅各、大卫、所罗门等都是一夫多妻的。但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原则,《圣经》所记载的,并不一定是《圣经》所造成的。相反,《圣经》正是以这样的事情警戒人们不要重蹈覆辙。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则不仅禁止人在名义上多妻,或者说在法律意义上多妻,它也禁止人以任何的形式多妻,即在配偶之外同第三者保持实质上的夫妻关系(尽管不存在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任何在配偶之外的男女关系,都被视为奸淫,是十诫所明确禁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督教婚姻伦理是反对重婚、婚外情、包二奶等行为的。

3、一生一世的原则

婚姻伦理中的一生一世的原则,是在说明婚姻是具有持久性的,它要延续一生,人不得随意中止婚姻关系。对此,耶稣有一个立场鲜明的教导——“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在耶稣的这个教导中,他是强烈反对离婚的。何以如此?因为在基督的心目中,婚姻是神圣而伟大的。就婚姻的源头而言,它是上帝亲自为人设立的;而就当事双方而言,它又是双方之间的一份契约,在这份契约中,上帝又是这份契约的见证人和中介人。玛拉基的话说明了这种关系:“耶和华在你和你幼年所娶的妻中间作见证。她虽是你的配偶,又是你盟约的妻,你却以诡诈待她。”婚姻的这种神圣性向我们昭示了婚姻的严肃性,人不可随意中止由上帝所配合的婚姻,抛弃由上帝所赐的配偶。这种关系一直要持续到其中一方的死亡之时。

不过,我们一定要记得,耶稣讲这些话的中心是要求人们尊重婚姻,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婚姻。他说话的目的并不是说离婚就是不可赦免的罪,他在同一段话中,也向人们说出了可以离婚的一个理由,就是对方犯了奸淫的罪。不过,耶稣并不是以此鼓励受伤害的一方离婚,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可以以爱原谅对方,努力修补这种关系。“离婚并不是第一个选择,而是‘最后的’抉择。”总之,“上帝恨离婚,但上帝一样爱那些离过婚的人,按照上帝的话语,离婚也不是不可原谅的罪,但按‘怎么种,怎么收’的原则离婚总是带来很多的痛苦。”

4、一心一意的原则

保罗在《以弗所书》中谈到了夫妻相处的基本原则,即是互相忠诚,彼此相爱,所以将这一原则称为一心一意的原则。婚姻伦理中的一心一意最基本的要求是男女双方分别忠诚于对方,不存二心。这个原则要求人们不仅不能在身体上背叛配偶, 同时也不能在心理上背9叛。耶稣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5:27)其中所说的正是不能在心理上背叛配偶的道理。从深的层次讲,就是二人完全相爱,两人融为一体,彰显上帝的爱。关启文指出:“婚姻的意义不单是个人需要或社会习俗的满足,而是在婚姻的关系中学习和彰显神圣的爱。”

二、基督教的婚姻观对结婚制度的影响

(一)基督教对婚姻缔结形式的规定

对婚姻的缔结《旧约全书》明确规定了禁婚范围。男子不能与以下女子结婚:父亲、伯叔、弟兄、儿子之妻;父母、妻子的姐妹(外)孙女、继女、继(外)孙女。这只禁止两代以内的血亲婚配和姻亲婚配,并没有禁止表亲婚配和堂亲婚配。这是基督教婚姻的禁婚条件或者说是消极条件。除此之外,婚姻要得到父母的同意,婚姻要征得父母同意的思想在伊拉斯谟那里就已经产生了。在对话录《求爱者和少女》少女拒绝当场答应求婚,因为一答应婚姻就会确定下来,但她认为经过父母同意的婚姻会更幸福,而且在古代婚姻都是要经父母同意,所以她要求求爱者去取得双方父母的同意。这一对话录就是当时婚姻缔结形式的反应。

不过基督教婚姻也随着宗教改革思想的冲击而在婚姻缔结形式上有一定的变化。加尔文宗教改革派的结婚缔结条件在1561年《日内瓦结婚、离婚法令》中有所体现,该法令说:“初婚且父亲健在的年青人,在他们达到法定年龄(男子24岁、女子20岁)之前,不能自行订立婚约。如果他们过了法定年龄,要求父亲同意他们的婚事而被拒绝,那么他们可以不经同意就结婚。……如果子女未经父母同意就结婚但已达到允许的年龄,其婚姻应被承认;父亲必须像他同意此婚事一样提供嫁妆或财礼,或者同意相关的法律条款。”同样地,我们也看到,在基督教婚姻的缔结形式方面,也随着宗教改革而有所松动,其结果是结婚显得更加自由,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

(二)基督教对西方社会婚礼制度的规定

结婚的礼仪问题《圣经》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据说耶稣非常重视这个礼节,并曾在加利利迦拿赴婚姻的筵席时,因为婚姻筵席酒用尽了,耶稣在那里还行了第一个“水变酒”的神迹,可见婚姻的尊贵。使徒圣保罗也曾说婚姻是为人人所尊贵的,断不可苟且轻忽,必须诚敬端庄,节制行事。

宗教改革以前的基督教婚礼较为复杂,这是因为婚姻被认为是七大圣事之一,受到教会的掌控。虽然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世俗的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已经不受基督教教会的严格控制,但是在婚礼上,一般还是按照基督教的婚礼程序进行的。在中国,即使不信基督教的人们,也热衷于在办西式婚礼,这种西式婚礼,其实就是基督教婚姻的仪式,只不过稍有变化,例如,主持婚礼的不一定是牧师了,而是一般的司仪。

从当今基督教婚礼的程序中,我们可以一窥基督教婚礼的宗教性质。基督教婚礼的详细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婚礼行列,新郎新娘进入礼堂。通常先由招待引导新娘的母亲进入会场,并由招待通知牧师婚礼已经可以开始进行了。当新郎新娘及男女傧相进入会场后,可以面向会众也可以面向圣坛。另外,在比较小的教会,有时候会安排双方家属坐在诗班的位子,这时候,新郎新娘最好选择面对圣坛。一般而言,大多数的新郎娘选择面对圣坛。

其次,婚礼的宣召及祷告。由牧师宣告婚礼开始,宣告完毕,祷告祈求上帝赐福今日的婚礼。在这个婚礼中,新郎新娘愿意在神、在人面前表明他们愿意共结连理的心愿。婚礼的祷词如下:“让我们低头祷告,全能永在的上帝,在我们的行动存活都在乎你。求你赐下清洁的心、正直的灵,不让私欲拦阻我们认识你的旨意,也不让软弱拦阻我们顺从你的旨意,如此,我们才能借着耶稣基督,在你的光中看见光明,在你里面得着真正的自由。求你此时此刻与我们同在,按照你信实赐福我们今日的聚集,从今时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再次,点燃蜡烛。蜡烛与蜡烛台是由新人准备的。三根蜡烛,通常是白色的,也可以选择别的颜色。三根蜡烛摆在这一对新人面前。中间那根蜡烛称为“婚姻之烛”或“合一之烛”,这根蜡烛比旁边两根“家庭之烛”大些。如果,蜡烛是在婚礼开始时才带进来的,那么要先摆好中间的蜡烛,只有带旁边的两根家庭之烛进来。

最后,诵读经文和婚约问答。诵读经文是指读几段圣经的篇章,婚约问答是婚礼中几个关键程序之一,通常这样的问答也被视为是婚姻誓约或承诺的一部份。这一幕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

基督教的婚礼一般均按照上述程序进行,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一般稍作改动,以符合当地的风俗和文化。从基督教的婚礼程序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婚礼的宗教色彩、宗教气息较为浓厚。而我国的传统婚礼则几乎没有宗教色彩,那是因为我国传统婚礼的程序在西周就已经初步成型,那是我国人民还没有信仰宗教。

三、基督教的婚姻观对离婚制度的影响

基督教从来没有说夫妻不准离婚,相反地,一些先知还表达过可以离婚后再次结婚的观点。在“摩西十戒”中,摩西从来没有提及不许离婚的戒条,相反摩西还明确允许离婚和寡妇再嫁。摩西说:“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妇人离开夫家以后,可以去嫁别人。” 这倒和我国古代的休妻制度类似,同样反映了男人的主导性。

奇怪的是,基督教的一些先知也说过与摩西所言相反的话,例如先知玛拉基说“休妻的事和以强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厌恶的。” 《新约•马可福音》也说:“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开。”这说明古代希伯来人思想观念的变化。由于这两位先知的影响,造成了在基督教世界中,离婚是可以的,但是一般人都不会随便离婚,离婚还是会受到观念上的限制。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人们对婚姻的认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认为婚姻的目的不是为了固定性关系,也不是为了生育,而是为了心情的愉悦和生活的幸福。婚姻目的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离婚条件的变化,马丁•路德在教会规定的离婚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另外两个:一方拒绝履行婚姻义务(指夫妻性生活);双方因其他原因不能相处,但这种情况的离婚双方不能与他人再婚,只能两人和好复婚。不过相比而言,马丁路德的思想还是较为保守的,在离婚观念上,更为激进的马丁•巴克认为,当夫妻之间相互的爱消失,夫妻之间也不再有交流时,严格意义上的婚姻已不存在。约翰•弥尔顿主张一时不幸福的夫妻不仅应该离婚,而且离婚对于他们还是一项道德义务。因为继续不幸的婚姻违背了婚姻自身的目的;还可能由于不幸的人在别处寻找安慰而导致通奸;还可能使人丧失对上帝的信仰。

基督教婚姻观念虽然在历史上存在束缚人性的一面,但是它对婚姻的重视,对责任的强调,使其至今仍然发挥着生命力。当牧师在婚礼上询问“……你愿意娶新娘作为你的妻子吗?与她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无论是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裕、美貌或失色、顺利或失意,你都愿意爱她、安慰她、尊敬她、保护她,并愿意在你一生之中对她永远忠心不变?”此刻,不仅仅是相爱的双方,而是所有在场的人士,都会感觉到无比的神圣。本文对基督教婚姻观念做了全方位的诠释,并且从基督教婚姻观念对婚姻制度的影响这一角度,将基督教婚姻观念对婚姻的缔结、离婚制度、性观念、生育制度等进行了剖析,认为基督教婚姻观念虽然在历史上存在束缚人性的一面,但是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基督教婚姻观念中的一些核心价值,依然发挥着作用,并且影响到了当代的婚姻立法和婚姻制度。

参考文献:

1.谢炳国,基督教的婚姻观及其礼仪《中国宗教》2004年

2.宋佳红,论近代早期基督教婚姻观念的变化《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一期 3.王光海,基督教婚姻观与社会和谐《中国宗教》2008年第6期 4景晶,中世纪基督教的婚姻圣事论《新西部》2009年第7期 5教养,基督教会对世俗婚姻的规定及其限制《法制与社会》2006年

第三篇:论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

[ 陈淼] 摘要:基督教婚姻观念对西方世界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独身和结婚的态度上,基督教认为应该结婚,但是在后期也不反对独身;基督教早期将婚姻视为圣事;基督教曾认为婚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淫乱;基督教推动了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同时在婚姻的缔结、婚姻的接触、生育制度、性观念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婚姻观念;婚姻制度;影响

一、导言

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已经随着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以中国为例,虽然中国人的宗教性不是很强,但是基督教的教堂还是随处可见,信众甚多。基督教对世界的影响一言难尽,广泛地影响到了政治、伦理、婚姻等诸多领域。基督教对人们的婚姻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蕴含的宗教精神,对婚姻的缔结、婚姻仪式、婚姻生活、性观念、生育制度等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就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展开一些论述,从中发现基督教与西方婚姻制度的密切联系。

二、基督教对婚姻的立场

基督教首先影响到的是人的观念,即从思想的角度进一步影响到人的行为。基督教是一神教,强调上帝是宇宙中唯一的神,其他所谓的神都是虚假的,不足为信。这就要求人们对上帝保持虔诚,并且通过教会这一组织以及圣经这一经典、唱经这一形式,来维持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基督教对婚姻的立场主要包括婚姻的态度、婚姻的目的以及一夫一妻制观念,本文在此针对基督教对婚姻的立场展开阐述,从观念的角度,对基督教婚姻思想展开深入的剖析。

(一)对“保持独身”和“结婚”的态度

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伊甸园是礼堂,上帝是主礼人,亚当与夏娃结为一夫一妻,这正是基督教婚姻的根据。因此婚姻的含义不仅是指男女双方结合成为合法的夫妻,更是一件崇高和神圣的事情。” 因此,基督教认为婚姻是必须要缔结的,缔结婚姻本身也是对上帝的虔诚,《创世纪》2:24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保罗在新约中也说:“你们与其受身体欲望的煎熬,还不如结婚为妙。”所以,在基督教观念看来,上帝造出了人,就是需要人离开父母,与妻子合为一体。这样的观念是必要的,虽然与婚姻相伴随着会产生很多义务,例如,抚养子女的义务、扶养对方的义务等等,但是这些义务对于维系社会的发展,传承社会的文明是必要的,这样的观念可以避免人们大量地单身,造成社会人口结构的失衡。因此,从社会效果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观念与我们中国的“不孝有

三、无后为大”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一些热衷于宗教事业的人们,为了一心为主传播福音,拯救世人,一直痛苦于到底是结婚还是不结婚。这是因为,一方面,基督教是希望人们结婚的,但是另一方面基督教也没有反对独身,这些传教士为了传教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事实上也无法照顾到家庭和伴侣,因此很多人都选择了独身。直至今日,我们还会看到很多教士是独身的。圣保罗宗徒见了这种情况,知道了这些传教士的苦闷,于是劝慰他们,传播福音和缔结家庭其实并不矛盾。这一劝诫也就成了传教士结婚的理由和依据。不过,圣保罗宗徒同时也指出:“如果你有足够的神恩,不结婚更好。”因此,也有一些传教士保持独身,认为自己为了上帝的事业奉献了一切,认为守独身并不是一个牺牲,乃是神的恩赐。 可见,基督教的经典教义是要求人们结婚的,这一点显然与佛教存在区别。佛教的修行者和尚是不结婚的,认为结婚就是淫乱,和尚不应该近女色,否则会破坏修行。显然,佛教修行者的这一理念只能在小范围内存在,因为这在根本上是反人性的。基督教的教义相对就比较宽容,原则上人们应该结婚,这是上帝的旨意,但是如果选择独身,问题似乎也不大。

(二)对“结婚圣事论”的态度

基督教的圣事一共有七件,分别是:圣洗、坚振、圣体、忏悔、婚配、圣秩、傅油,婚姻也名列其中。基督教将婚配列为圣事之一,赋予其宗教内涵,使其成为宗教礼仪的一部分,这体现了基督教对婚姻的控制。“婚姻也因此成为教会事务,基督教会作为世俗社会婚姻唯一法律裁决机构的地位开始确立。婚姻的缔结、婚姻的解除和整个婚姻生活都要受控于教会。” 结婚圣事论就是说,婚姻是神圣的,一切与婚姻有关的生活内容,都必须与基督教的教义相吻合,使其具备圣事的外表和内在,例如婚姻的缔结、婚姻的目的等,都必须符合基督教的教义,所以,结婚圣事论在早期是受到推广和承认的,即使在今天,这样的观念依然存在。 不过,世界上任何宗教的教义都处在不断地被诠释的过程中,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概莫能外。在人们诠释教义的过程中,都会形成新老教派,一般一者比较激进,一者比较保守,如新教之于天主教,什叶派之于逊尼派,等等。基督教在历史发展中也处在不断的变革和运动中,中世纪晚期还出现了宗教改革,婚姻的世俗化和现代化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在1525年的时候,结婚甚至成了人们献身宗教改革的标志,在《教会的巴比伦之囚6∶1》(1520年)中,马丁•路德强烈驳斥教会视婚姻为圣事的观点,他说:“将婚姻作为圣事不仅毫无《圣经》上的依据,而且正是这种赞扬婚姻的教义把婚姻变成了一场闹剧。” 那时候的新教观念反对教会的婚姻圣事论、反对教会为婚姻缔结所规定的形式和所设置的重重障碍,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婚姻的世俗化进程,使婚姻的控制权从教会转移到人们自己手中,其结果是婚姻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同时也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夫妻感情得到认可,婚姻不再只是帮助人类繁衍的简单工具,不再是对上帝效忠的形式,也不再只是人类解决性欲的解药,婚姻还成了人们幸福的精神乐园。

由此可见,结婚圣事论从一个不可撼动的理论,最后在宗教改革的冲击下为人们所抛弃,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宗教本身发生了变化,人们赋予了宗教新的含义。

(三)对结婚目的的探讨

婚姻的目的在基督教婚姻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基督教认为,上帝设立婚姻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使人得伴侣;

2、养育下一代;

3、培育敬虔的后裔;

4、防止淫乱;

5、使身心得满足。其中,教会认为婚姻主要有两大目的:防恶和生育。根据《旧约全书》,婚姻是由神创立的,在原罪以前就存在,原因是神觉得“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基督教认为,神创立婚姻的目的是要女人帮助男人,但没有清楚地说明到底是什么样的帮助。保罗认为“男不近女倒好。但要免淫乱的事,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 由此基督教强烈地表现出了将婚姻当作防止淫乱的工具。这是因为,基督教认为如果人在两性方面淫乱的话,就难以确保其对上帝的忠诚。

前文指出过,基督教观念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虽然《圣经》千百年来没有变,但是圣经的教义在历史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就犹如法律条文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被法官不断解释一样。在宗教改革时期,婚姻用来防恶的观念依旧存在,婚姻仍然被认为是防止淫乱的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已经明显体现出了对夫妻情感的重视。宗教改革的先行者马丁路德在论述婚姻的益处时,谈到婚姻生活给人带来的喜悦、爱和乐趣,同时马丁路德也承认婚姻生育和防恶的目的。可见,那时候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处在了一个变革时期,传统的基督教婚姻目的观已经逐渐受到了挑战和动摇,婚姻中的情感、幸福、愉快等因素受到了重视,以至于人们逐渐发现婚姻真正的核心是爱,婚姻是一种情感关系,而不是性关系。这一理念的出现,反映了人的意识在觉醒。

(四)基督教对西方 “一夫一妻”制的推动作用 一夫一妻制是人类文明社会中的重要的婚姻形式,是指一个丈夫和一个妻子婚配,反对一个丈夫和多个女子婚配,当然也反对一个女子和多个男子婚配。 基督教婚姻观的核心是:,基督教的婚姻观主要是:(1)以一夫一妻为正当;(2)根据上帝意旨的配合;(3)无故离婚,等于犯淫;(4)夫妻是二人合一的爱情;(5)丈夫是妻子的保护者和指导者。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督教只承认一夫一妻的婚姻,除此之外会被认为是淫乱,这在中世纪的时候会受到严酷的惩罚。基督教的这些精神可以说是对古罗马时期淫乱社会风气的纠正。

基督教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及其观念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有关,在圣经中,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园中,他们之间的婚配就是一夫一妻制。这一点可以和中国比较,我国古代实行的在名义上也是一夫一妻制,但是事实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基督教世界中则不允许有妾的存在,一些不甚笃信基督教的人们只能通过寻找情人的方式,来解决婚姻中的苦闷与不满足。

因此,基督教对一夫一妻制的推动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夫一妻制是在基督教的推动下,才在世界范围内真正建立的。

三、基督教的婚姻观对结婚和离婚制度的影响 基督教的婚姻观是一种内在的观念,但是基督教的婚姻观极大地影响了婚姻的形式,对婚姻的缔结的形式、婚礼的规定、离婚制度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阐述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有必要继续从这些方面展开探讨。

(一)基督教对婚姻缔结形式的规定

对婚姻的缔结《旧约全书》明确规定了禁婚范围。男子不能与以下女子结婚:父亲、伯叔、弟兄、儿子之妻;父母、妻子的姐妹(外)孙女、继女、继(外)孙女。 这只禁止两代以内的血亲婚配和姻亲婚配,并没有禁止表亲婚配和堂亲婚配。这是基督教婚姻的禁婚条件或者说是消极条件。除此之外,婚姻要得到父母的同意,婚姻要征得父母同意的思想在伊拉斯谟那里就已经产生了。在对话录《求爱者和少女》少女拒绝当场答应求婚,因为一答应婚姻就会确定下来,但她认为经过父母同意的婚姻会更幸福,而且在古代婚姻都是要经父母同意,所以她要求求爱者去取得双方父母的同意。 这一对话录就是当时婚姻缔结形式的反应。 不过基督教婚姻也随着宗教改革思想的冲击而在婚姻缔结形式上有一定的变化。加尔文宗教改革派的结婚缔结条件在1561年《日内瓦结婚、离婚法令》中有所体现,该法令说:“初婚且父亲健在的年青人,在他们达到法定年龄(男子24岁、女子20岁)之前,不能自行订立婚约。如果他们过了法定年龄,要求父亲同意他们的婚事而被拒绝,那么他们可以不经同意就结婚。……如果子女未经父母同意就结婚但已达到允许的年龄,其婚姻应被承认;父亲必须像他同意此婚事一样提供嫁妆或财礼,或者同意相关的法律条款。”同样地,我们也看到,在基督教婚姻的缔结形式方面,也随着宗教改革而有所松动,其结果是结婚显得更加自由,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

(二)基督教对西方社会婚礼制度的规定

结婚的礼仪问题《圣经》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据说耶稣非常重视这个礼节,并曾在加利利迦拿赴婚姻的筵席时,因为婚姻筵席酒用尽了,耶稣在那里还行了第一个“水变酒”的神迹,可见婚姻的尊贵。使徒圣保罗也曾说婚姻是为人人所尊贵的,断不可苟且轻忽,必须诚敬端庄,节制行事。

宗教改革以前的基督教婚礼较为复杂,这是因为婚姻被认为是七大圣事之一,受到教会的掌控。虽然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世俗的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已经不受基督教教会的严格控制,但是在婚礼上,一般还是按照基督教的婚礼程序进行的。在中国,即使不信基督教的人们,也热衷于在办西式婚礼,这种西式婚礼,其实就是基督教婚姻的仪式,只不过稍有变化,例如,主持婚礼的不一定是牧师了,而是一般的司仪。 从当今基督教婚礼的程序中,我们可以一窥基督教婚礼的宗教性质。基督教婚礼的详细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婚礼行列,新郎新娘进入礼堂。通常先由招待引导新娘的母亲进入会场,并由招待通知牧师婚礼已经可以开始进行了。当新郎新娘及男女傧相进入会场后,可以面向会众也可以面向圣坛。另外,在比较小的教会,有时候会安排双方家属坐在诗班的位子,这时候,新郎新娘最好选择面对圣坛。一般而言,大多数的新郎娘选择面对圣坛。 其次,婚礼的宣召及祷告。由牧师宣告婚礼开始,宣告完毕,祷告祈求上帝赐福今日的婚礼。在这个婚礼中,新郎新娘愿意在神、在人面前表明他们愿意共结连理的心愿。婚礼的祷词如下:“让我们低头祷告,全能永在的上帝,在我们的行动存活都在乎你。求你赐下清洁的心、正直的灵,不让私欲拦阻我们认识你的旨意,也不让软弱拦阻我们顺从你的旨意,如此,我们才能借着耶稣基督,在你的光中看见光明,在你里面得着真正的自由。求你此时此刻与我们同在,按照你信实赐福我们今日的聚集,从今时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再次,点燃蜡烛。蜡烛与蜡烛台是由新人准备的。三根蜡烛,通常是白色的,也可以选择别的颜色。三根蜡烛摆在这一对新人面前。中间那根蜡烛称为“婚姻之烛”或“合一之烛”,这根蜡烛比旁边两根“家庭之烛”大些。如果,蜡烛是在婚礼开始时才带进来的,那么要先摆好中间的蜡烛,只有带旁边的两根家庭之烛进来。

最后,诵读经文和婚约问答。诵读经文是指读几段圣经的篇章,婚约问答是婚礼中几个关键程序之一,通常这样的问答也被视为是婚姻誓约或承诺的一部份。这一幕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

基督教的婚礼一般均按照上述程序进行,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一般稍作改动,以符合当地的风俗和文化。从基督教的婚礼程序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婚礼的宗教色彩、宗教气息较为浓厚。而我国的传统婚礼则几乎没有宗教色彩,那是因为我国传统婚礼的程序在西周就已经初步成型,那是我国人民还没有信仰宗教。

(三)基督教的婚姻观对离婚制度的影响

基督教从来没有说夫妻不准离婚,相反地,一些先知还表达过可以离婚后再次结婚的观点。在“摩西十戒”中,摩西从来没有提及不许离婚的戒条,相反摩西还明确允许离婚和寡妇再嫁。摩西说:“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妇人离开夫家以后,可以去嫁别人。” 这倒和我国古代的休妻制度类似,同样反映了男人的主导性。

奇怪的是,基督教的一些先知也说过与摩西所言相反的话,例如先知玛拉基说“休妻的事和以强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厌恶的。” 《新约•马可福音》也说:“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开。”这说明古代希伯来人思想观念的变化。由于这两位先知的影响,造成了在基督教世界中,离婚是可以的,但是一般人都不会随便离婚,离婚还是会受到观念上的限制。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人们对婚姻的认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认为婚姻的目的不是为了固定性关系,也不是为了生育,而是为了心情的愉悦和生活的幸福。婚姻目的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离婚条件的变化,马丁•路德在教会规定的离婚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另外两个: 一方拒绝履行婚姻义务(指夫妻性生活);双方因其他原因不能相处,但这种情况的离婚双方不能与他人再婚,只能两人和好复婚。不过相比而言,马丁路德的思想还是较为保守的,在离婚观念上,更为激进的马丁•巴克认为,当夫妻之间相互的爱消失,夫妻之间也不再有交流时,严格意义上的婚姻已不存在。约翰•弥尔顿主张一时不幸福的夫妻不仅应该离婚,而且离婚对于他们还是一项道德义务。因为继续不幸的婚姻违背了婚姻自身的目的;还可能由于不幸的人在别处寻找安慰而导致通奸;还可能使人丧失对上帝的信仰。 当今的西方世界对于离婚的条件是相当宽松的,不过也深受基督教离婚观念的影响。例如,英国的离婚制度主要规定在1973年《婚姻诉讼法》(the Matrimonial Causes Act,MCA1973),该法对离婚理由的规定有5个,分别是:通奸且无法忍受、某些行为(这些行为导致对方无法与其生活)、遗弃、分居两年且同意、分居达五年之久。 可见,当今西方世界对于离婚的态度还是比较宽容的,首先只要双方同意即可离婚,而不问理由;其次,只要符合法定情形,也可以离婚。

四、基督教的婚姻观对性和生育制度的影响

基督教的婚姻观对性和生育制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继续对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一些阐述,以进一步发掘基督教的婚姻家庭观念。

(一)基督教对性观念的影响

性在基督教中被认为是生育的途径,并且性关系因该被局限在婚姻范围内,超越婚姻范围的性关系就是一种淫乱,是可耻的。不过事实上,这一理念对那些王公贵族的影响有限,因为欧洲中世纪的人们特别是在文艺复兴前后,人们以拥有情人为荣。

基督教中的性观念还表现在强烈地反对婚前性行为,基督教的经文如撒下十三12-

15、箴五1-

19、林前六13-20、弗五1-11都反对婚前性行为,认为婚前及婚外的性关系均属污秽、不洁、不该的罪;罗十三

14、林前六

13、加五

16、西三

17、提前四

12、提后二

22、雅一

15、约壹二还特别指出,已婚、单身的男女在性关系方面都要小心谨慎,应保持纯真圣洁。这些经文都体现了基督教在性方面的保守。不过时至今日,社会生活的世俗化使人们的性观念也极为开放,“性解放”运动就是从西方世界中产生的。不过,基督教保守的性观念在今天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二)基督教对生育制度的影响

早期的基督教将生育视为婚姻的目的之一。禁欲主义者认为,既然原罪因性而产生,那么为减轻罪过,性欲就必须被生殖的目的所平衡,因此不以生殖为目的的婚内性行为是有罪的。况且孩子是上帝无价的赠予,不育是可怕的,避孕行为将使夫妻时时处于诱惑之中,而非处于婚姻的圣洁关系中。 因此,基督教在早期是反对节育的,这一观念在长时间内未受动摇,其背后的社会原因是欧洲曾经长期处于贫穷落后中,人口增长缓慢,社会的发展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

这种反对节育的观念衍生了反对堕胎的观念和理论,因此有关堕胎的问题时至今日还是西方世界的敏感话题,甚至一些政界要人也不得不对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对于堕胎,早期基督教坚决反对。《十二使徒教导手册》宣称:“不要杀人,不要堕胎,不要杀婴。”圣奥古斯丁更把堕胎形容为“残忍的贪欲”。到了4世纪,禁止堕胎正式出现在教会法规中,世俗法也逐渐引入这条规定。 在当代,基督教仍然是反堕胎的,认为堕胎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甚至等同于一种杀人行为,但是与此同时,人们的权利观念也逐渐兴起,人们认为生育是自己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因此堕胎在基督教世界里是存在的,不过当然没有中国那么普遍。

五、基督教与现代婚姻发展趋势的关系 当今世界的文化是多元的,但是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这是因为发端于欧洲中世纪末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催生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将新的思想和理念,洒遍了全球。在婚姻家庭领域,虽然各国、各地区的传统色彩较为浓厚,但是多少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就西方国家而言,基督教思想对现代婚姻的发展趋势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中,就这一内容展开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基督教传统观念中的现代因子

传统的基督教将婚姻视为圣事,并且要求教会插手人们的婚姻,这对人们来说是一种束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了质疑。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们对这些教义进行了重新的诠释,赋予其崭新的内涵。本文认为,宗教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固然与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不余遗力地宣传有关,同时也和人对自我的追求有关,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基督教本身存在可改造性,或者说它本身就含有现代因子。就婚姻家庭观念来说,基督教倡导不要淫乱、要对双方负责、互相关爱等等,这些价值观念不管哪个文明社会,都会认可的,没有哪个文明的民族对淫乱保持赞许态度的。西方在20世纪中期经历的所谓的“性解放”运动,在后来受到了否定,人们反思这一荒唐的运动,一些妇女认为应该回到家庭去。

因此,基督教的传统观念中本身就包含一些现代的因子,这对人们强化婚姻道德,维系婚姻和家庭,保持社会的稳定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虽然现在的教会已经不能控制整个社会,其活动范围相当有限,但是基督教婚姻的形式特别是其外在的程序,依然在西方国家存在,这不仅仅出于一种宗教情感的需要,更体现了人们对基督教中某些核心价值的认同。

(二)基督教婚姻观念对现代婚姻的积极意义 基督教的婚姻观念较为保守,虽然基督教的婚姻观念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限制了人的本性,压抑了人的欲望,但是基督教婚姻观念中的一些核心价值,仍然对家庭的稳定、社会的维系,产生积极的意义,这主要反映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基督教重视婚姻,反对草率。基督教很重视婚姻,以至于曾经将婚姻作为圣事,虽然婚姻已经不再被认为是圣事,但是婚姻的神圣性却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们所承认。基督教对婚姻的重视要求人们认真对待婚姻,不要草率结婚,这和现在流行的所谓的“闪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重视婚姻,不要草率成婚这一理念对年轻人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基督教重视家庭,强调责任。基督教重视家庭关系,强调个体在家庭中的责任,基督教的经典说:“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 “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 可见,基督教将家庭放置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强调人们应该重视家庭、照顾家庭,而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快乐,这一点对于我们任何人都具有借鉴作用。

(三)基督教婚姻观念对现代婚姻制度影响

上文对基督教婚姻观念做了详细的介绍,在当今社会,宗教的权威已经大不如前,人们生活在一个理性的时代,但是宗教依然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纵观西方各国的婚姻家庭法制度,虽然有关结婚、离婚、生育等制度理性的成分要大于宗教的成分,但是宗教的色彩依然浓重。例如,西方各国虽然承认法律婚,但是也认可仪式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基督教婚姻观念中重视婚姻家庭,强调家庭责任的理念,同样构成了婚姻法的道德伦理基础,而且这些理念甚至已经融入了人们的公共道德之中。因此,完全可以认为,现代婚姻制度是在基督教婚姻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且在基督教婚姻观念的变革下,逐步发展的。有理由相信,现代婚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基督教婚姻观念的一些核心部分,将与婚姻法制度相伴随,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它的作用。 结语:

基督教婚姻观念虽然在历史上存在束缚人性的一面,但是它对婚姻的重视,对责任的强调,使其至今仍然发挥着生命力。当牧师在婚礼上询问“……你愿意娶新娘作为你的妻子吗?与她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无论是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裕、美貌或失色、顺利或失意,你都愿意爱她、安慰她、尊敬她、保护她,并愿意在你一生之中对她永远忠心不变?”此刻,不仅仅是相爱的双方,而是所有在场的人士,都会感觉到无比的神圣。本文对基督教婚姻观念做了全方位的诠释,并且从基督教婚姻观念对婚姻制度的影响这一角度,将基督教婚姻观念对婚姻的缔结、离婚制度、性观念、生育制度等进行了剖析,认为基督教婚姻观念虽然在历史上存在束缚人性的一面,但是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基督教婚姻观念中的一些核心价值,依然发挥着作用,并且影响到了当代的婚姻立法和婚姻制度。

参考文献: 专著:

[1] 李雅娟,王德才.基督教常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89-120. [2]林榕年、叶秋华.外国法制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杨大文.婚姻家庭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特洛依茨著,吴安迪译.基基督教的婚姻哲学[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张文显.法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雷立柏.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01-119.

[7]桑德罗•斯奇巴尼著,费安玲译.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149. 期刊:

[1] 谢炳国.基督教的婚姻观及其礼仪[J].中国宗教.2004,1:25-27.

[2] 宋佳红.论近代早期基督教婚姻观念的变化[J].历史教学问题.2004,1:63-66. [3] 王中美.英国离婚法律制度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13-116.

[4] 李宁.浅析基督教婚姻伦理制度及其现代发展[J].茂名学院学报.2007,10:46-49. [5] 刘文明.基督教对罗马帝国婚姻立法的影响[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6:54-56. [6] 强晓如.析基督教对欧美婚姻的影响[J].河北法学,2000,5:133-135. 经文:

[1] 《创世纪》2: 18 [2] 《哥林多前书》7: 1-2 [3] 《利末记》18:1-18 [4] 《申命记》24:1-2 [5] 《玛拉基书》2:16 [6] 《提前》5:8 [7] 《提前》3:5 网络资料 [1] Martin Luther. The Babylonian Captivity of the Church.[EB/OL] http:// [4] John Milton, The Doctrine and Discipline of Divorce, [EB/OL]http://www.dartmouth.edu/~milton/reading_room/ddd/book_1/

第四篇:写给即将步入婚姻的弟兄姐妹(情感天地 王建明讲道集 基督教讲章)

写给即将步入婚姻的弟兄姐妹

----王建明(2010年青年团契)

针对青年信徒的需要,再写青年人成功恋爱十项提醒,盼能对青年信徒有帮助:

提醒一:除了你真心爱她婚。

提醒二:不可迷信感觉,要先由友情而发展成爱情。

提醒三:不可妄称这是神的旨意。提醒四:当记住对方的生日或喜好。提醒五:当尊重父母的意见。提醒六:不可没有共同的信仰、理想和爱好。提醒七:不可不祈求神的带领。提醒八:不可未婚先有性行为。提醒九:不可隐瞒欺骗对方。提醒十:不可贪财或有所贪图。(他),否则不要轻率结

提醒一:除了你真心爱她(他),否则不要轻率结婚。

爱情是建立在真情之上,没有真爱就不可能有甜情。如果谈恋爱是出于父母或其他方面的压力,出于迫不得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

如果恋爱双方一旦发现彼此间没有真正爱情,就应当停止,不可勉强结婚,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一个监狱,使人生活痛苦。我们不要怕失恋,而要怕失足——一失足成千古恨。失恋是痛苦的,但失恋未必完全是坏事,它使人反省什么是真爱,什么是假爱,失恋可能是假爱尽早结束的表现,应当庆幸,而不需要太痛苦。但是人一旦失足掉入错误的婚姻中,无论如何均是不好的、痛苦的。因此,我们在婚前要做出谨慎、正确、勇敢的选择。

提醒二:不可迷信感觉,要先由友情而发展成爱情。

人的爱情有两种,一种是一触即发的一见钟情式。这种爱情很美,但成功率并不太高。另一种是“马拉松式”的爱情,要经过很长的认识才有爱情。这种方式有时使人等得很痛苦,胃口吊得很痛,但是一旦成功,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个人还没有对你有好感,你强求,这只能把她吓跑。试想一个人还在沉睡,你无聊地把人惊醒,对方会有何感受? “等他(她)自己情愿”,就是要从友情发展成爱情。教会的青年弟兄姊妹可以先做团友,在教会青年团契的生活里彼此认识,自然发展。强扭的瓜不甜,不自然发展的爱情也不甜。

提醒三:不可妄称这是神的旨意。

经常有一些热心的老弟兄、老姊妹对某两个青年弟兄姊妹说:你们相爱,是神的旨意。有时弟兄急于求成,也说:这是神的旨意。我要说,不要随便说:“这是神的旨意”。是不是神的旨意,恋爱双方自己最清楚神的旨意不会只给一方有感动,必定双方都受感动。神的旨意不会使人单相思。

我反对人毫无感情基础就以“这是神的旨意”为由而结婚,这是害人害己。神既是爱,就不会使人过着没有爱的婚姻生活。我也不同意“以后慢慢培养感情”,一旦培养不出感情怎么办呢?也反对“为基督的缘故”为由与他(她)结婚,因为“为基督的缘故”也可以与其他人结婚呀,为什么一定要与他(她)结婚呢?在爱情的问题上,一切借口均是行不通的。

提醒四:当记住对方的生日或喜好。

成功恋爱,一定要懂得取悦对方(当然是真诚的,毫无欺骗成份)。尤其是女子比较重感受、重情意。基督徒也是人,所以也有这方面的心理,我们不宜忽视。

有些女子很看重自己的生日,要人记得她。如果她正在谈恋爱,男朋友记住她的生日,给她送来生日礼物,她一定高兴得金口常开。男女有别,各有所好,人若能知其所好,取其欢心,这将有助恋爱成功,也会使爱情浪漫多姿。其他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如能做一个有心人,加以留意或纪念,均有利于感情的发展。

提醒五:当尊重父母的意见。

父母对子女的婚姻大事都是关心爱护的,有时做得过头,他们会包办婚姻或反对子女自由恋爱。无论如何,这均是关心的表现,不过方法不对而已。作为子女,对于婚姻大事要尊重父母(但不是盲目听从),作为父母应当开明处事,也当尊重子女的决定,切莫好心却干出错事。

今日,许多青年人都有自己对人生、对爱情的真实感受,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自立自强的生活能力,因此,作为父母应当对自己的孩子充分信任和必要提醒。而作为子女,若父母短时间内无法接受或做出决定,应当给予时间,以致于能相互谅解,取得共识,千万不要乱来或强硬顶撞。

提醒六:不可没有共同的信仰、理想和爱好。

毫无疑问,共同的信仰、理想和爱好是爱情恒久的重要因素。圣经也有相关教导(林后6∶14)。如果两个人同乘一条船出海,他们却无共同目的地,他们行到半途,一人发现他的目的地在东海,一个发现他的目的地在南海,他们又坚持非去不可,那么,他们会怎么办呢?要么就是在船上吵架,要么另找一条船,之后分道扬镳。没有共同信仰、理想和爱好的人,也可能会这样。除非一方会长期迁就另一方。

提醒七:不可不祈求神的带领。

祈求神不是求签问卜,而是看神在我们人身上有什么计划,我的计划和神在她(他)身上的计划是否可以配合,神会不会把我们放在一起,成为和谐的一对,就像筷子和汤匙,可以一同去享用人生的筵席。 对每一对青年男女,一定要让神介入到你们的爱情和人生中。婚姻是人生大事,所以要求神来掌管这件事。

提醒八:不可未婚先有性行为。

由于青年人血气方刚,加上社会的风俗影响,所以未婚就发生性行为在今日很普遍。其实,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有害行为,一旦发生,只能导致双方都受伤害,尤其女方。

在惧怕的环境下产生性行为,是不会满足的,而且一旦发生,均有一种惧怕心理,这种惧怕心理有时还会影响婚后的生活,造成婚姻生活中的障碍。而对于未婚先孕者,最大的伤害就是女方,不但身心受伤害,家庭也蒙羞。

未婚就发生性行为是不好的,但不幸的是世界上不好的事经常发生,所以,我还要说,如果一旦发生此事故,当事人必须负起责任,换句话说,只要女方同意,男方就应责无旁贷地要与其结婚,给她一个幸福的婚姻生活。当然,这必须是在男方还没有家室的情况下。

提醒九:不可隐瞒欺骗对方。

爱情是建立在诚实互信的基础上,最能令对方感动的是真情和坦白,最能令对方伤心的是欺骗和虚伪,任何有欺瞒成分的爱情,总是危险的。

对于已婚人士,绝对不能欺骗人,再去谈恋爱,这是欺弄别人。对离过婚或已有子女而再谈恋爱者不能欺瞒对方有此情况;对患有精神病,或重大疾病的人,也不能隐瞒。任何有损爱情的隐瞒行为,均是不道德的,基督徒绝对不能赞同。

提醒十:不可贪财或有所贪图。

圣经说:“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歌8∶7)人需要爱情和面包,但为贪财而牺牲真爱,或以钱财换取爱情,均是不好的,最终还是没有真爱。一个人不能为了钱、或出国、或前途或其他需要而出卖自己的人格和爱情。有所贪图的爱情是难以长久维持的。

人若有真爱,平淡的生活也会很满足。就像《雅歌》所述,人若有真爱,能够同出共入,成双成对,即使沾上田间的污泥,宿在乡间的陋屋也会自得其乐;能够一起去“看看葡萄发芽开花”或“石榴放蕊”,够满足的了(歌6∶11)。

我们应该凡事依靠主,凡事祷告,求神带领我们成为合神心意的家庭,不可自作主张,愿神祝福每一位基督徒,当仰望我们的主,神知道一切,把你的一生交给主掌管,神知道我们的人生道路。阿门

第五篇:基督徒灯谜

1夫妻相(四字基督教用语) 2还在狂写不已(圣经篇目) 3众(四字神学名词)

4公平行善多多有益(圣经地名) 5说好早上见(圣经地名)

6礼拜之福白白赐(中国历史名人) 7猴年见证主耶稣(离合字)

8似可称父兄,当地一富翁,经炼守纯正,加倍得神宠(圣经人名) 9今日无一人进门(圣经人名二) 10浪子皈依基督教(《神雕》人名一) 11以总理之名签字(圣经人名)

12日出之地传讲耶稣(三字体育名词) 13少年老成(圣经民族)

14首先把那恶心除(圣经人名)

15广发信函征女僧(圣经地名,去履格) 16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成语首字6划) 17拾金不昧在途中(教会历史人名) 18芳草地前有个她(圣经地名 19骊歌之首(圣经人名)

20雅各见天梯,醒来祈主佑(成语) 21你我须先写(圣经篇目)

22山重有土矣,无水可以汲,有言能忘我,苦役终脱离(圣经篇目) 23基督此行布满凄凉(圣经地名) 24他拿去了 (打一圣经人物) 25盼望年底快点来到 (打一圣经地名) 26不适合抛头露面 (打一圣经人物) 27父亲的二哥 (打一圣经人物) 28全力守护 (打一圣经人物) 29中国儿童(圣经人名)

30赤橙黄绿青蓝紫(圣经人名) 31双数不取(圣经人名)

32雅各身边是拉结(圣经地名) 33人口普查(圣经篇目) 34耶稣显身赶污灵(成语)

35上帝律法已言明,令人遵行有权威,刻在心版切勿忘,顺服得福不可违36病入膏肓不可救(二字圣经物品)

37“草必枯干,花必凋残,惟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成语) 38老马识途(卷帘格,圣经篇目) 39我队拔河为何输?(圣经人名)

40“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成语) 41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圣经地名) 42夫(六字圣经经节一句)

(圣经篇目) 1爱人如己2犹大书3三位一体4义大利5约旦6周恩来7申示神8约伯9含,闪10耶律燕11押沙龙12东道主13犹大人14挪亚15帖撒罗尼迦16死去活来17路德18伊甸19马可20梦寐以求21彼得后书22出埃及记23耶路撒冷24彼得25希腊26该隐27亚伯28大卫29夏娃30以色列31拿单32旁非利亚33民数记34神出鬼没35申命记36没药37经久不息38路得记39彼拉多40盗亦有道41居比路42二人成为一体

上一篇:简报第五期范文下一篇:家访分享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