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2023-03-07

1 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重要性分析

社会实践在高校培养人才中具有着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高校的教学任务主要就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高校教学的目标和功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教授大学生特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还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各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使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会议强调, “大学教学要注重社会实践, 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推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 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 社会实践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对推动大学生融入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品格培养、增长才能等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 同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2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一些大学生没有充分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大多都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 导致实践与理论发生脱节, 有的还会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进行对立,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缺乏求取真知、积极进取、强身固本的精神, 当遇到挫折时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信心;同时,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人生规划不足, 缺乏对社会实践的准备和思考, 使得人生目标不是很明确。另一方面, 高校领导对社会实践的重视力度低下, 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缺乏经费的投入和动员工作;而且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缺乏长远规划和全局意识, 没有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在校外很难形成具有一定稳定规模的实践基地;或者管理者比较满足现状, 管理模式单一, 缺乏优势特色, 没有将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充分的结合起来, 严重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

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得到的启示

3.1 注重社会实践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人们发展和生存的主要方式。目前, 人们普遍认识到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但往往容易忽略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和实在性。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角度来看, 马克思并没有将人的实践当做是外在认识, 而是将其作为人们认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认为, 实践性原则是唯物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所以坚持客观性也要必须坚持实践性。所以, 这为困难环境中坚持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重视社会实践的“双向性”

实践是属于一种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双向性活动。马克思强调:“动物只是根据自身所属的需要和种的尺度进行建造, 但是人却能够根据任意一种尺度进行各种生产活动, 并可以将内在的尺度应用到对象之中”。他所说的“种的尺度”主要就是指客体的本质和规律, 而“内在的尺度”主要就是指主体的目的和需求。由此可知, 只有符合主体需要和客体规律的实践才是适应人类本性的实践, 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主张的实践。这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突破瓶颈, 对推动大学生实践的科学性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结束语

随着教育体制机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 对高校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高校在教授大学生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还要通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 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 高校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从中得到重要启示, 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性,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事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越来越重视高校的教学质量, 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相应的提出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 潘俊英.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正确导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2:129-131.

[2] 彭忠益, 王俊杰, 许欢.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途径——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审视[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02:15-19.

上一篇: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下一篇:外科护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