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典型经验案例

2022-10-23

第一篇:产业扶贫典型经验案例

xx乡扶贫产业典型经验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乡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依托境内山杏资源优势,

认真谋划实施×产业基地项目,创新经营模式,将全乡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体系,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实现主导产业培育、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举多赢。

一是盘活资源找出路。

×乡位于×旗东部,全境为丘陵山区。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通过采取项目扶持、易地搬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目前已实现脱贫×户×人,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

人,尚有未脱贫×户×人,面对坡地多、平地少,干旱少雨,农牧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困境,该乡党委政府将产业培育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开动脑筋,创新思路,针对大部分贫困户在自身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限制,不适于搞过于复杂和市场风险较大的产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土地要求不高、种植技术简单、抗旱耐寒、市场销路好等优点,在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深入调研考察和充分论证的基础

上,充分挖掘盘活现有的近×万亩山杏资源潜能,通过围封嫁接培育×的方式,建设×万亩×生产加工基地,将×产业打造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新引擎”。201

×年在×乡钱龙沟村成功地完成了*亩×围封嫁接的基础上,201×年,积极向旗申请扶贫砍块资金×万元,实施了×万亩×高标准的嫁接围封,使全乡×嫁接围封面积达到了×万亩。×产业覆盖了全乡×个行政村中的×个行政村,覆盖了全乡贫困人口的×。

二是创新模式全带动。

为确保扶贫砍块资金发挥效益、贫困户真正受益,

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思路,创新“产业+脱贫+

集体经济+生态建设“的经营模式,实现主导产业与脱贫攻坚的互促互动、深度融合。201×年,全乡×万亩

×现已全部流转到专业生产经营×产业的益林种植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将原有林地农民和贫困户均以×

林地入股至合作社,我们采取“利润共享、收益保底”

的分配方式。“利润共享”就是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的所有投入、管护、营销,贫困户和农民坐享收益,

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测算出亩产量和亩收益,按合作社公司占

2/3,贫困户和农民占

1/3

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从嫁接第

3

年后开始坐果进行收益分配。

据测算,第

3-4

年亩可产干杏*斤,按现有市场价格×

元/斤,亩收入可达×元以上,按贫困户和农民占

1/3

比例,贫困户每人

5

亩地计算即年可获收入×元。第*

年最低可亩产干杏*余斤,贫困户每人

5

亩地即可获收入×元以上。8

年以后进入壮果期,亩收入至少×元以上,贫困户

5

亩地年可获收入×元以上。×的生长

期为

50

年,贫困户和农民可获得长期长久长效收益

三是强化领导保实施。

×乡将×产业列为全乡的主导产业,举全乡之力深入推进。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坚定信心,多次组织召开乡党政班子(扩大)会议、村两委班子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和贫困户代表大会等不同层面的会议,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座谈研究。201×年

3

月份,

组织乡村两级干部*余人赴*等地就×产业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就×产业发展模式、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站所办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产业谋划、资金争取、项目摆布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办公室,负责产业规划、项目实施等具体工作。为确保×产业科学管理、规范经营,支持各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产业领导组织和×产业合作社,将经营户和贫困户全部纳入

合作社。合作社与经营户和贫困户分别签定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等相关事项进行了明确约定。经营户和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同时,结合上级政策和乡情实际,制定印发了《×乡×产业发展可行性报告》

《×乡×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产业顺利实施提供了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四是长效共赢产业兴。

该乡将×产业培育壮大与脱贫攻坚、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持续培育发展,依托退耕还林等农牧业产业项目,全乡山杏有林面积将达到×万亩,占全乡总面积的

1/5,力争×培育面积达到×万亩,将×乡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之乡”。通过产业发展壮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条,

进行转化增值。利用×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的优势,

杏肉可加工杏干、杏脯、罐头、果丹皮、活性炭等产品,杏仁可加工杏仁饮品、杏仁粉、干果炒货等,下一步,谋划实施×深加工等产业项目,进行×产品研发和深加工。预计全乡×产值及附加值年可在

1

亿元以上,将×产业打造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同时,×林围封后,全乡生态环境将更加优化,植被覆盖率和涵养水

源能力将明显提升。利用丰富的山杏资源,在杏花盛开的季节,可举办杏花节等活动,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乡的知名度,从而实现主导产业、脱贫攻坚、村集体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同步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长效共赢。

第二篇:【典型案例】毕节市“四抓四做”推动产业扶贫显实效

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关键。近年来,毕节市以破除党委政府主导性过强、互动性不足等堵点,龙头企业需要平衡企业利润和农户利益关系等难点,合作组织社规模小、管理粗、资金缺、人才少等盲点,贫困农户依赖思想和重眼前利益过重等痛点为抓手,探索“四抓四做”产业扶贫新机制,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全市1个县17个贫困乡镇实现省级“减贫摘帽”,284个贫困村按国定标准出列,减少贫困人口23.02万人;2017年,力争实现产业脱贫4.8万户18.5万人。

一、党委政府“抓决策,做强服务”。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作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提供服务的主体作用,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做好决策,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引导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合作社建设,为贫困农户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一是选准产业。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提出重点发展打造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商品蔬菜、山地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中药材、高山生态茶等“六大农业板块经济区”,一批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种(养)基地,一批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批发专业市场,一批农产品名优品牌正加快形成,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搭建平台。一方面,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园区承载基地、基地发展产业、产业带动农户。到2016年底,累计投入152.67亿元,发展市、县、乡级农业园区128个,覆盖贫困村312个,覆盖贫困人口5.05万户18万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近20%。另一方面,首期投资7000万元建成全省首个农业大数据基地,有效推进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措施在产前预测指导、产中过程管理、产后分析营销中的应用,确保农产品种得好、卖得好、管得好、服务好。所辖农业大数据中心成功入选农业部全国 “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及国家发改委农业大数据综合应用服务中心支撑单位。三是政策支持。在整合涉农资金捆绑使用的同时,市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申请农业部资金1000万元,撬动支农放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制定《农业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等举措,采取以奖代补、优先争取和安排项目等方式扶持产业发展。特别是创新建立了苗木超市,整合特困群众大病医疗底垫周转资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贷款担保资金、风险兜底资金,制定产业套餐目录的“一市五金多套餐”产业扶贫模式,极大地满足群众不同发展愿望。

二、龙头企业“抓产品,做活市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为生产加工和市场经营的主体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依托自身市场优势,联结贫困农户与市场,指导合作社和农户进行生产,促进农业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推进农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一是突出主业。围绕“六大特色农业”,制定一个特色产业引进和培育一个以上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思路,推动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目前,1个国家级、85个省级、近220个市级龙头企业涉足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市场销售以及观光休闲等行业,企业资产总额达77.52亿元,年销售收入41.55亿元,辐射带动农户58.21万户,户均增收1672元。二是做响品牌。实施“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战略,挂牌成立“毕节市品牌创建推广中心”和“毕节市农产品市场营销中心”,创建了“乌蒙山宝·毕节珍好”,成为全省第一个农业区域公共品牌,评选出优质农特产品生产企业79家113个产品。特别是争取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15个,省著名商标44个、名牌产品7个,提升了毕节“品牌农业”形象。三是拓宽市场。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开设市外直销店、市内品牌连锁专营店,建立毕节与对口城市各大交易市场稳定的供应机制等形式,拓宽销售市场。同时,以淘宝、京东等电商为平台开设电子商务商铺,在网上开设电子交易平台,与毕节邮政局建立物流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网上宣传交易、网下销售配送”新模式,推动“农货出山”。

三、合作组织“抓联动,做优结构”。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贫困农户之间联合、互助的主体作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与市场有效地组织起来,壮大规模、规范管理,完善分配机制,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打造“多类型”。引导合作社从传统马铃薯、蔬菜、茶叶、经果林、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类型,向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深加工、种养结合、林下经济、劳务经济、农机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文化娱乐、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类型扩展,全市农民合作社涵盖各产业及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各个环节。二是发展“联合社”。鼓励各合作社在生产上联合、产业间互补、区域内合作,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目前,有63个合作社组成11个联合社,注册资金3.97亿元,成为当前合作社抱团发展、共闯市场的一种新趋势。三是促进“全覆盖”。坚持贫困村“一村一社”的发展思路,以合作社的“大手”牵贫困户的“小手”,解决贫困群众单靠自身努力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实现抱团脱贫致富。目前,全市969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965个建立在贫困村,平均1个贫困村达到2个合作社,90%以上的合作社成员是农民,其中,贫困户成员占20%。

四、贫困农户“抓参与,做好股东”。充分发挥贫困农户作为实现自身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通过推动贫困农户主动、积极参与产业扶贫,促进资源换租金、务工挣酬金、入股分红金,真正“输血”变“造血”,实现稳定脱贫。一是提高“技能水平”。每年开展3—5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不定期组织到东部沿海地区考察学习,拓展视野及拓宽思路;由各县(区)农牧局、培训机构等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劳动生产技能水平。2015-2016共培训生产经营型、社会服务型、专业技能型农民达3264人。二是注重“群众参与”。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贫困户、村支书+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村委会+农户(贫困户)等机制,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房屋财产、技术、劳动力、闲散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变为合作社股东。黔西县杨勇专业合作社所在村和周边6个村共531户2000余人将182.07公顷承包地全部入股合作社,群众参与经营,获取酬金、租金、股金。三是突出“利益分成”。制定《毕节市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工作方案》,对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积极参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获取利益分成的合作社纳入市级财政奖补范围。同时,明确以资产、资金等入股的群众利益分成比例,特别是探索建立“股本金提取还贷+利益分成”模式,最大限度保障以“特惠贷”等入股的贫困户利益;对以政府投入建设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厂房等固定资产作为股份,明确贫困户、非贫困户和村集体的利益分成比例。赫章县平山乡由扶贫或其他项目资金补助建设大棚,农户培训合格后,以零租金返包大棚,由公司统一提供苗木、肥料、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效益由农户、公司和村支部分别按照50%、30%、20%比例进行分成,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群众三方共赢。供稿:毕节市委改革办编辑:贾秀元

第三篇: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

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2篇)

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2篇)

是专业的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如果下面的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或者写作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

(篇一)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联系笔架山办事处**村。市人大办“三万”扶贫工作组严格按照市里确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的要求,扎实开展了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精准扶贫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实效。

一、基本情况

该村集体经济基础差,村负债高达XXX万元,无经济收入来源,被市政府确定为后进村,给予帮扶。近几年来,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老百姓还是采用传统性的种植模式,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油菜、小麦与棉花,效益低下,收入甚微,只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全村因病、因灾、智障、缺劳力的贫困户较多,脱贫任务十分繁重。自**年10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市人大办工作队、办事处机关联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开展入户走访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最终确定XXX户精准扶贫户、XXX人扶贫对象,力争在三年内让这些人如期脱贫。

二、加大措施,千方百计开展帮扶活动

1、理清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亿丰农业有限公司租赁该村土地大棚种植西兰花,效益很好。为确保贫困户和全村如期脱贫,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仔细研究,集思广益,立足全村现有条件,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决定依托亿丰大棚疏莱种植的成功经验,帮助部分农户发展种植西兰花,以产业发展增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目前,该村集体流转土地400亩,开展西兰花产业的种植。市人大办扶贫工作组联系的4户特困群众与亿丰公司签订的产业扶贫协议,种植西兰花15亩,并聘请有管理经验的农技员,开展技术指导,力争通过3至5年发展,使全村集体经济有显著改善,让部分特困群众通过产业致富。

2、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开展帮扶。今年,全村将按照产业发展扶持一批,开展家禽养植脱贫一批的措施,落实惠民政策脱贫一批的总体思路,针对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措施。对不能通过产业发展脱贫的贫困户拟采取三种帮扶措施:一是对有子女上学的贫困户,通过助学扶智办法

帮助脱贫。二是对房屋为危房的贫困户,通过落实相关政策完成危房改造,确保居住安全。三是对因病、因灾、智障、缺劳力的贫困户,通过落实低保、医疗救助政策和进行帮扶措施兜底脱贫。目前,根据实际情况和扶贫户意愿,一是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危房改造资金,易地搬迁1户3人,为村组的危房户群众解决安居问题。二是帮助部分贫困户开展家禽养殖。该村9组贫困户沈云安妻子早年去世,儿子又患有小儿麻痹症,父子俩相依为命,沈云安靠早出晚归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每年收入仅4XX元左右,生活十分艰难。为了帮其早日摆脱贫困,市人大工作组帮其已购置土鸡苗300多只,进行饲养,并积极帮助联系防疫与相关技术人员、解决资金困难等问题,到目前为止,该户可产生经济效益达2万多元。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市人大办工作组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不断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了对该村民生扶持力度,着力消除该村贫困落后现状,帮助当地农民发展致富产业,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一是争取市水利部门安全饮水改造资金7万多元,用于该村3、4组自来水管网改建,彻底解决群众安全饮水的难题。二是今年3月,争取市住建部门6万多元资金安装通村公路照明路灯50盏。三是筹措资金2万多元,对2、3、4组排涝沟渠进行疏洗。四是绿化美化该村村容村貌,对2、3组通组公路进行通道绿化,种植5cm的桂花树450株,出资XX.X万。五是积极争取交通部门桥梁维修资金XXX万元,正着手修建1-3组交界道路与排灌桥梁。六是着手修建1组断头路90米。七是解决2组电力增容与线路改造800米,约出资XXX万元左右。同时结合实际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大力促进了全民就业创业等工作。

三、加强管理,强化保障措施

1、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村能否实现脱贫目标,村支部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市人大办工作组帮助该村进一步完善支村两委工作制度、议事制度,健全农民自主投工投劳等机制,逐步形成村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建设好村部,完善农民夜校、农家书屋、活动室、卫生室、篮球场、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设施,在村部设置党(村)务公开宣传栏。三是完善组织网络管理。按照“党建+”工作理念,将党建融入到村民理事会、经济组织合作社等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培养后备力量。通过岗位锻炼,着力从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从产业带头人、种养大户和经济能人中发展党员。五是培育良好风尚。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劳动致富、环境优美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倡导文明道德新风尚。

2、加强农户信息管理。建好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3、强化扶贫资金监管。一是增强扶贫合力。充分整合各有关部门的资金项目,加大对村及贫困户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政务公开。对每一笔扶贫资金的使用,都要做到政策、资金、项目三公开。三是建立后期帮扶跟进机制,防止部分群众因病因灾返贫。

市人大“三万”扶贫工作及**村委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市委的工作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把市委交办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篇二)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农户平衡发展,是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到去年底江苏已全面消除年人均纯收入2XX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今年江苏将扶贫标准提高到4XX元,决定通过4年努力,使全省XXX万左右的低收入人口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并将此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另确定1XXX个经济薄弱村,要求到**年,全面实现有群众拥护的“双强班子”、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高产高效的农业设施、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健康向上的文明村风、村容整洁的居住环境的新“八有”目标。

为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深化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工作格局,深化完善“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区“五位一体”的工作措施,深化完善“五方挂钩”和“五个一”帮扶机制。“四个五”,是江苏坚持了多年行之有效的做法,实践证明,这有力地推动了资源要素向经济薄弱地区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流动,极大地提高了经济薄弱地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实行“五方挂钩”帮扶,引导党政机关的政策资源、国有企业的产业资源、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苏南市县的发展资源向苏北地区流动。江苏实行省级机关、部省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校、苏南县(市、区)与苏北经济薄弱县“五方挂钩”对接帮扶,已经坚持20年。近五年来,共抽调4批4700多名优秀干部驻县到村扶贫。

二、实行“五位一体”推进,大力增强经济薄弱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多年来,江苏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人才、项目和财政向苏北转移,推进南北共建开发区。“四项转移”和共建开发区五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有力地推动了苏北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苏北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比重已达XX%左右。

三、实行“五个一”抓村,推动扶贫开发重心下移,加快形成工作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有效机制。“五个一”抓村是指“一个扶贫指导员驻村”、“一个科技特派员挂钩”、“一个工商企业帮扶”、“一个发达镇村结对”和“一个主导产业带动”。

四、实行“五级联动”发力,调动基层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全省上下共同推进的生动局面。采取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奖补政策,无论是重点县还是非重点县,按照一定标准脱贫一个奖补一个,奖补资金由县安排用于扶贫开发。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江苏省扶贫开发措施实现了由零散政策和单纯给钱给物向逐步形成政策保障体系和促进自我发展的转变,扶贫开发力量实现了由以党政机关为主向全社会合力帮扶的转变,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农村扶贫开发之路。

(篇三)

近三年以来,**乡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乡苏区振兴发展的头等大事真正落到了实处,采取产业大户带产业小户、产业强户带产业弱户等办法,推动产业扶贫,以结对帮扶,精准到户为核心,扎实有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具体先进典型事迹如下:

**乡**村是国家贫困村,**村委会的**自然村现有农户XXX户,人口XXX人,过去均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全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经济来源,贫困比例相对较高。

农户**就是**小组的一家贫困户,一家4口人,因缺乏技术和支柱产业导致家庭贫困,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粮食作物,劳动力不足也使得他家中无外出务工人员,**年底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XX元。居住在一间60平米左右宽的砖木房里,家中并无其他家用电器,更别说买得起车。

后来,在**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精准到户的扶贫开发政策下,对**家的养殖蜜蜂产业进行扶持。该户目前的蜜蜂养殖规模近60箱,每箱蜜蜂的蜂蜜年产量约50斤,每斤蜂蜜的单价约XX元,除去每箱蜜蜂的成本XX元,年产值大约XX.X万元。就单单养殖蜂蜜这一项就已经让他脱贫致富了,到**年底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家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家用电器也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私家车也买了。

目前,**村的养蜂规模发展迅速,全村养殖蜜蜂近600箱。**还成立了养殖蜜蜂协会1个,带领农户20多户,60多人进行养蜂致富。这20多户有的已经脱贫致富了,有的正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像这样能扶持的产业我乡还有油茶、黄花梨。我们相信在**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的产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精准扶贫政策下涌现的典型事迹也会越来越多。

(篇四)

**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国扶贫困县。全县辖9乡6镇X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X万,其中农业人口XX.X万。全县现有贫困村XXX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XXX户XX.X万人,贫困面为XX%。

今年以来,**县按照省市扶贫工作要求,紧盯“**年底稳定脱贫XXX个、4XXX户17XXX人,20**年贫困面下降到XX.X%,全县基本实现脱贫”这一目标,聚焦“六个精准”,创新“五种模式”,即:通过政策将鳏寡孤独的特困户“养”起来,通过合作组织将有技能的劳动者“联”起来,通过流转将外出务工的家庭闲置土地“活”起来,通过综合施策将多种贫困原因叠加的贫困户“扶”起来,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任务来抓,主要工作体现在“六个确保”中:

第一,科学识别扶贫对象,确保贫困信息准确。为确保扶贫对象精准,严格按照工作组入户调查核算、村民大会进行民主评选、乡村两级审核公示、县级审核公告“四步程序”,规范科学识别贫困户。同时,动员县乡村组“四级干部”对易地搬迁、惠农政策、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10方面信息进行详细采集,通过反复审核建立起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和电子网格化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户识别准确科学、基础信息真实可靠。

第二,逐村对接项目需求,确保目标任务具体。为有效解决贫困,坚持“三措并举”靠实贫困村需求:一是先后4次对今年计划脱贫的XXX个贫困村进行了脱贫指标贫困监测,**县达到减贫验收标准的有4个村,80分以下70分以上的有XXX个村;2XXX个预脱贫户达到减贫验收标准的有**户,实现比重XX.X%。二是针对监测结果,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召集乡村组干部逐村召开意见反馈会、谈心谈话会,对照任务指标面对面确定了13类XXX个项目,具体到村到户。三是制定了《**年XXX个整体脱贫村减贫任务交办落实实施方案》,将项目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规定了完成时限,靠实了责任主体。截至目前,全县共争取各方面支持投入扶贫开发资金XX.X亿元,占年初计划的XX.X%。

第三,综合施策兴办实事,确保扶贫措施到位。为有效发挥行业扶贫的支撑作用,综合各部门项目资源,制定了“1+20”精准扶贫配套方案,坚持“三个到位”将项目资金打捆向贫困村户集中:一是富民产业培育到户。按照“农户自主发展、大户承包经营、合作组织共营、企业农户协议、双联干部帮扶”等五种模式,全县**年以来共培育苗林XX.X万亩(其中今年栽植XX.X万亩,建成万亩示范点5个),草畜、玉米、瓜菜等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实现贫困山区家家有苗林、户户有产业。二是基础设施延伸到组。今年新修通村公路20条270公里,年底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同时,新修通组道路15条58.6公里,新打小电井1259处,新修梯田XX.X万亩,改造自然村农电网XXX个,实施危房改造1XXX户,易地搬迁XXX户,有效解决了贫困村群众的出行、吃水、用电、住房等困难。三是公共服务配套到村。大力实施村级惠民工程,改造贫困村薄弱学校27所,开工建设幼儿园5所,改扩建贫困村卫生室7个,实施乡镇“温暖工程”建设项目2个。

第四,整合运用金融手段,确保资金支撑有力。为用好金融助推扶贫利好政策,坚持“三方合力”破解资金难题:一是建立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全县XXX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实施精准扶贫贷款工程。目前已为贫困户发放贷款1亿元,预计到**年底能为7XXX户贫困户发放贷款XX.X亿元。二是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今年新增村级互助资金协会XXX个,全县村级互助资金试点达到XXX个,资金总规模达到1XX.X万元,共扶持借款农户发展增收项目3大类28项,累计发放借款**笔1XX.X万元。三是加大扶贫项目贷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5XXX万元,用于6个精准扶贫核心村建设,着力促进贫困乡村向美丽乡村、旅游乡村、富裕乡村蜕变,为全县树立标杆、探索路子。

第五,帮扶干部住进农户,确保群众脱贫摘帽。为从根本上解决县乡干部帮扶漂浮、脱贫脱节这一顽疾,大力开展“干部住进贫困户、贴近贫困、感受贫困、解决贫困”主题实践活动,让干部从“四个方面”亲力亲为帮助群众脱贫:一是住进贫困户,当好“勤务员”。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和双联干部直接住进贫困户,贫困村驻村队员每年住户220天以上,非贫困村驻村队员和其他双联干部每年住户60天以上,由“走读”转变为“常住”。截至目前,省市县乡各级单位共选派村第一书记XXX名、大学生村官XXX名、大学生干部XXX名,乡镇包村干部XXX名,共XXX人,各驻村工作队成员累计驻村天数XX.X万天,配合乡村及联村单位宣传政策598场次,开展调研253次,征求办理群众意见建议1000多条,指导开展村组织建设活动23次,为民解决急事难事452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28起,落实联村项目XXX个,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确保了双联扶贫工作长流水、不断线。二是贴近贫困,成为群众贴心人。让住户干部全天候了解帮联户最盼、最需、最急的意见和建议,并以现代发展理念向农户讲解党的政策、三农知识予以“输血”,使脱贫对象坚定了“摘穷帽”的决心和信心。三是感受贫困,与贫困群众同甘苦。住户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与联系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贫困,真正了解贫困原因,因户施策,合理调度,引领发展。四是解决贫困,加快群众脱贫进程。住进贫困户的干部着力在培育致富产业、改善生活环境、转变致富观念等方面上下功夫、做文章,按照“缺什么、帮什么”的原则,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持续增加农户收入。

第六,创新机制强化领导,确保扶贫保障有效。为强化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织保障,健全“五项机制”聚焦精准扶贫:一是例会调度机制。每月召开一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推进会,总结进度,分析差距,谋划部署;二是人员保障机制。各乡镇组建了扶贫工作站(挂靠经济发展办公室),由一名科级干部负责,抽调5名工作人员,专抓精准扶贫工作;三是督查促进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成专项督查组,每半月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一次督查;四是奖励重用机制。高度重视《全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办法》的结果运用,把扶贫工作实绩作为全县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五是惩戒问责机制。对没有按期完成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任务或考核结果为一般以下的单位,将区分情况与党政正职和班子成员诫勉谈话

(篇五)

****精准扶贫“四看法”

1.背景

**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下辖XXX个镇、XXX个乡、1个民族乡,面积6295平方公里,人口约XX.X万;其中彝、回、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X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较上一年增长XX%;XXX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XX.X亿元,较上一年增长XX%;完成财政总收入XX.X亿元,较上一年增长XX.X%;**县是国务院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落后,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扶贫攻坚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年以来,**的扶贫工作不断精准,脱贫效果持续显现。逐步探索出了“四看”的新路子。四年来,**贫困人口减少XX.X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XX元,较上一年增加

282

元,增长

XX.X%。

2.做法

(1)**县

用“四看”的方式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切实解决了“扶谁的贫”的问题。**县通过“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定制计划、填写表册、数据录入、网络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开展“四看”工作。四看法总共四个一类指标,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总分100分。(见附件一)“一看房”,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

。分值20分,其中:住房条件5分、人均住房面积5分、出行条件4分、饮水条件2分、用电条件2分、生产条件2分。“二看粮”,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分值30分,其中:人均经营耕地面积8分、种植结构8分、人均占有粮食6分、人均家庭养殖收益8分。

“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劳动技能掌握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分值30分,其中: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数8分、健康状况8分、劳动力素质8分、人均务工收入6分。“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通过看农户在校生现状等,估算其发展潜力和教育支出。

分值20分,其中:教育负债12分、教育回报8分。

“四看法”根据上述四项指标,对申请贫困的农户进行综合评分,确定贫困程度,总分在60分以下的为贫困户,对应人均纯收入在2XX元以下(2010年不变价)。结合对贫困户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分户施策,确保帮扶精准。年终同样用“四看”工作法对脱贫成效进行评估,综合评分总分在

60分以上的农户为已经脱贫,其中60—80分的为容易返贫的农户,需进一步跟踪巩固,80分以上的为稳定脱贫,

退出扶贫程序。“四看法”在贫困对象的识别过程中,既坚持了“入户调查、登记、核定,村、镇两级公示”等程序,也有力推进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有序开展。**年五星村采用该方法较快地认定出全村1XXX户5XXX名贫困对象,结果没有一户村民反映不公平。

(3)坚持“一对一”查穷根,建立机制拔穷根,努力切实解决“扶哪方面贫”和“谁去扶贫”的问题。按照一户一政策一干部的“三个一”工作要求,采取一名干部对应一户贫困户的方式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以致贫原因精准分析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

(4)坚持“滴灌扶贫”的方式,努力做到项目资金投入精准,切实解决“如何真扶贫”的问题。摒弃投向广而散的资金投入方式,将扶贫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统一调配、归口管理,努力改“漫灌”为“滴灌”。一是改变资金分配方式,实施“一乡一特”、“一乡一品”产品培育工程,采取直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二是明确资金支持重点,将各级扶贫资金集中投放在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方面。三

坚持资金打卡到户。打卡到户的方式让扶贫对象明白地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扶持以及多少扶持,做到扶贫对象“手上有卡,卡中有钱,千里有项目”,确保扶贫资金落到贫困户身上。

3.经验

(1)精准性是精准扶贫的要求。**年以前,**县的贫困人口数量是根据统计数据算出来的,这种粗放、分散的方式不能满足当前扶贫开发要求。**年后,**县从摸清底数入手,对贫困户建档立卡,精确识别贫困户,通过动态机制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人口。因此,确保识别精准是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

(2)针对性是精准扶贫的思路。**县“四看”的方式识别贫困户,“六个到村到户”实现扶贫方式精准,“一对一”查穷根分析致贫原因,建立机制拔穷根保障精准扶贫深入开展。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一锅煮”式的传统扶贫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指向不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在精准识别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基本思路。

(3)有效性是精准扶贫的方向。**县将产业扶贫作为保证扶贫开发有效性的关键,以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产业,使帮扶工作的效果是可持续的,遏制了返贫现象的发生。

(篇六)

**市**县**乡**村位于**市**县南部山区,距**市公里处,下辖

个自然村,全村现有户,

人,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XX元,实现了全村脱贫。**村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抓手,以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以发展

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养殖和枸杞、钙果种植及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为辅助,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使全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名列全乡的前袤。

**村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2009年被市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设施农业建设先进村”。**村脱贫致富的主要做法如下:

紧抓机遇求发展,扶贫攻坚惠民生

扶贫攻坚,事关民生社稷,意义深远。**村由于地处贫困山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产

1

生活困难,人畜饮水基本靠水窖储藏的天然有效降水,全村无一条硬化路,农村住房XX%都为土坯房,只有少量砖瓦房。贫困人口占全村总户数的XX%左右。

近年来,**村在**市委、政府,**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机遇,村两委班子将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第一发展要务,结合

本村发展条件差和农民居住条件落后的现状,确立了发展村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新思路,依据全村实际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即解决温饱、尽快脱贫、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紧抓扶贫机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步伐,有效改善了全村居住环境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村村两委班子为了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带头放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每天早出晚归,跑资金、跑项目;先后争取了一事一议项目、市场建设项目、**村加油站建设项目、千亩枸杞种植项目、250亩欧梨种植项目、自来水入户工程等一系列普惠于民的项目、政策,为**村脱贫致富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调整产业促发展,脱贫致富得民心

**村地处贫困山区,环境、生态条件十分恶劣,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让这里的群众不能实现脱贫致富梦。村两委班子积极与**乡党委、政府及农牧、林业等部门协调,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以

产业为主导产业,种养殖相互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解决全村干旱缺水导致

收益低的问题,村两委积极与上级水利部门协调,申报项目,争取资金XXX万元,修建XXX万方蓄水池1个;通过动员鼓励全村能人,积极筹集资金630余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20公里,新打及配套机井63眼,使全村45920亩耕地得到正常进行有效补灌。

**村坚持以为扶贫开发增收产业,为了解决办法贫困户

脱贫,村两委积极为弱势群体向市扶贫办、及上级部门争取扶贫双到资金,帮助贷款,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使贫困户收入不断提高,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经过几年发展**村农户压砂地规模快速增长,总面积达到XX.X万余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XX元。比2000年翻10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扶贫标准,全村达到整体脱贫,部分群众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

针对**村群众历史由来发展养羊的习惯,为了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村两委班子确定把发展养羊作为全村第二经济产业,并积极与市农牧、科技等部门联系,为群众进行养殖技术指导,逐步扩大了全村养羊规模。目前,**村羊只存栏数达到5200只,创造年经济收入XX.X万元,充分利用羊粪作为无污染有机肥料,不但起到品质品牌保护,而且还做到了优势产业互补,使全村解决了生产模式单一的局面。

**年,**村两委班子面对现有农业产业老化的问题,积极探索后续产业发展新路子,先后引进了枸杞种植、和钙果种植试验。为充分调动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村枣瓜间作2900余(来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亩,建成了百亩枸杞种植示范园区,钙果种植250余亩。目前,探索老砂地后续产业发展是村两委的主要任务。

改善设施促发展,村队旧容换新颜

**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分散居住的村庄环境,加上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条件严重滞后等影响,不但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而且还制约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更严重影响**村农民脱

贫致富步伐加快。为改变全村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村两委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村民居住条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硬化红圈、三合新农村巷道4800米、埋设供排水管道1万米,新修生产道路2万余米;为了村庄环境面貌,修建垃圾池XXX个,配置垃圾箱XXX个;沿公路两侧栽植刺槐17000多株;对XXX户进行了改厨、改厕、改能;在新农村建设刚开始时,群众不理解,参与建设热情不高,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共同商讨方案,走家窜户搞宣传,说服群众,村两委带头

“拆土坯房、改厨、改卫”,让群众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调动了村民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由“要我建”变为“我要建”,村民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个,XX%以上的村民住上新砖房。

目前,全村XX%以上的农户用上自来水,柏油路贯通5个自然村,客运班车天天发,大大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初步实现了村庄巷道硬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改造后的新农村,有了干净整洁的厨房,有了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通过争取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扶持,大部分群众安装上了太阳能,清洁能源和淋浴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针对群众农闲季节无文娱项目的情况,**村为了加强全村文化阵地建设,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3万余元,建成“农家书屋”1座,藏书2000余册,图书品种涉及文学、科普、儿童读物等多个种类,为村民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受到了村民的欢迎。为了活跃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村两委专门为各队购买音箱设备,由村干部带头在全村范围内跳起了广场舞。

互助资金解民困,集体经济增效益

资金短缺是制约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瓶颈。为解决群众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村积极向上级争取互助资金项目、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项目。2009年以来,**村争取国拨村级互助资金XXX万元,通过农户入股XX.X万元,每年向贫困农户投放互助资金XX.X万元。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村级互助资金项目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农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大力扶持了贫困群众的产业种植自己不足问题,受到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群众亲切地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增收致富的好帮手”。自**年以来,**村共争取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0余万元,充分解决了群众生产资金困难的问题。

**村通过实施分配开发战略,从而摘掉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帮助扶持全村贫困户及早脱贫致富,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村两委反复讨论研究,千方百计想办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贫资金有效整合,投资XXX万元新发展村级集体压砂地315.8亩。经过几年运作,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也使得村级集体每年收入XX.X万元,让**村走出了“空壳村”行列

(篇七)

**村是省级重点精准扶贫村,地处蓼水河畔,全村XXX个村民小组,XXX户,1XXX人,水田面积1250亩,山林面积3300亩。全村共有党员XXX名,其中流动党员XXX名。通过精准识别,全村共有贫困户XXX户,XXX人,并且对每户都进行了建档立卡。过去村里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全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经济来源,贫困比例相对较高。

党建带动扶贫。为了充分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村党支部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党员明主生活会,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讨论发展党员和村里重大问题;每个季度召开党员大会,向全体党员报告支部工作情况,通过远程教育红星视频定期组织党员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中央政策法规,学习党章党纪,做合格党员。坚持定期走访党员、群众,上门听取他们的心声和建议,原村干部谢实石也多次为扶贫工作献计献策。坚持党员联系贫困户,为了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采取“先富带后富、能者带弱者”的方式,每个党员联系1-3户贫困户,对全村XXX户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本村共产党员谢定忠是养牛专业户,他主动带领3户贫困户,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发展养牛产业。坚持抓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村党支部建立了流动党员台账,对流动党员的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并定期与之联系。

产业助力脱贫。产业是强镇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是落实精准扶贫和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关键措施。**年,**村因地制宜在全村推广油菜种植400亩,并且免费发放种子给贫困户,另外对贫困户制定奖励措施,每亩奖励XX元。平均每人增收1XX元。**村原先有农户种植油茶,可是不成规模化,村党支部号召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村油茶产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壮大了油茶种植规模,**年低改油茶250亩,新造油茶150亩,人均增收XX元。大力发展养殖业,制定养殖规划,养殖规模和奖励措施,对全村XXX户有养殖经验和技术的农户实行扶持,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实行资金奖励。另外在贫困户中推广精品水果种植,有机蔬菜种植,优质粳米种植,特色产业成片,做到了“一户一业,一户一策”。**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3元,同比增长XX.X%。

基础设施改善扶贫。**年,在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投资XXX万元,修建了村级活动中心,保障了党员学习活动场所,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修建高标准水渠1500米,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投资XXX万元,在村主干道上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

**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镇党委政府将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出路,以产业带扶贫,扩就业,促增收,鼓励贫困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同时着重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集中安置一批,分散安置一批。积极引进瓦屋镇纳金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种植野山椒,并签订收购合同,保障农户权益。在此基础上,积极与**籍在外工作、创业的人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回来支持家乡建设,回馈家乡。

(篇八)

****精准扶贫“六大工程”

1.背景

**省**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316和212国道、在建的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临渭段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X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X.X万人。

2.做法

根据国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发布《**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为契入点,强力推进试验区扶贫攻坚工作。**县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六个精准”的要求,瞄准扶贫对象,实施“六大工程”,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1)优先夯基础,实施了基础改善工程。以水、电、路、房为重点,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破解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大力实施农网改造,改造面达XX%,动力电覆盖面达到XX.X%;坚持建管护并重,实施道路项目135条478.3公里,XXX个乡镇全部通油路,通村道路硬化率达XX.X%;与易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建成集中安置点XXX个2XXX户,改造农村危房7XXX户,占应改造危房25XXX户的XX%。同时,坚持“城镇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支持会川镇、莲峰镇率先发展,打造五竹、路园、**等旅游特色城镇,建成元古堆、绽坡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县城镇化率达到XX.X%,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突出抓增收,实施产业增收工程。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攻坚核心任务,积极推动产业扶贫。马铃薯种薯产业以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研发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型农民,建成脱毒瓶苗组培温室XX.X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温室666座。中医药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为目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共建种植基地和人才实训基地,大力推进中药材GAP基地、中药材加工企业和市场、仓储、质检体系建设,种植面积稳定在XXX万亩。畜草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为目标,突出扩群增量这一重点,发展养殖企业(小区)510家、家庭养殖场1XXX个、规模养殖户XX.X万户,引进建设年屠宰加工XXX万头只的畜禽屠宰加工厂2个。发展工业经济,助推产业扶贫,投资2亿多元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的**县工业集中区。

(3)着眼惠民生,实施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幼儿园XXX个,XXX个行政村小学开办了学前班,全县乡镇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幼儿入园率达到XX.X%,投资XX.X亿多元实施了县医院、县二院、中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村卫生室XXX个、村文化室XXX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XXX个,分别占行政村的XX%、XX.X%、XX.X%,全县新农合覆盖面、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乡低保覆盖面分别达到XX.X%、XX.X%和XX.X%、XX.X%。

(4)着力解难题,实施金融支农工程。坚持把解决融资难问题作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组建了盛鼎、中惠等信用担保公司8家,引进工商银行、**银行在我县设立了支行,争取农发行土地储备贷款6XXX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XX.X亿元、六期世行贷款2XXX万元,探索“互助增信”扶贫互助资金运行新模式,投入财政资金2XX.X万元发展村级扶贫互助社XXX个,发展金融便民服务网点XXX个。

(5)围绕强技能,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对贫困户进行全覆盖培训,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年培训劳动力XX.X万人次,其中劳动力技能培训4XXX人、“两后生”2XXX人,技能鉴定4XXX人,组织劳务输转XX.X万人以上,劳务收入达到XX.X亿元以上,“每户发放1本培训资料,每个劳动力培训1次”的“三个一”培训目标,安排财政扶贫资金XXX万元,组织人社、农牧、劳动等方面的技术人员。

(6)注重拓渠道,实施电商旅游扶贫工程。坚持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创新举措,制定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和奖励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列支XXX万元扶持电商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渭**景区被列入全省20大核心景区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评定。发展“市级农家乐示范户”XXX户,开发特色旅游商品30多种,年吸引游客XXX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XX.X亿元。

3.经验

(1)发扬“三苦”精神,是扶贫开发核心动力。大力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国扶办、省、市、县四级领导相继建立联系点,亲自苦抓扶贫典型,探索扶贫开发可行之路;各部门抽调大批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广大贫困户苦干实干,千方百计寻找脱贫致富门路,艰苦努力。

(2)突出政府推动,健全体制机制,是搞好扶贫开发根本保证。**年围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建立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有效投入整合机制。创新开展“三送三问三提高两密切一推动”实践活动,以“五联村”、“六联户”为载体,为开展“双联”行动先期积累了经验。

(3)注重社会参与,借助内联外引,是扶贫开发重要力量。积极落实中国民生银行、天津市和省市县直机关双联单位帮扶物资资金,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蹲点驻村,组织、动员省市县双联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与国际马铃薯中心、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共建研发机构、种植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探索东部带西部、企业带农村、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等多种对口帮扶机制。

(4)坚持开发扶贫,转变发展方式,是搞好扶贫开发的治本之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走出了一条“双推双带”(推进科技扶贫带动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增)的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以“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协会运作、农户参与、投羊还羔”为模式,采取“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建圈、分户饲养”和“统一规划、集中建圈、大户带养、入股分红”等形式,探索走出了一条肉羊产业“联户养殖、滚动发展”新路子,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篇九)

十堰,肩负着近XXX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双重使命。近年来,特别是**扶贫座谈会后,十堰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既富口袋、也富生态、更富脑袋,全力以赴加快贫困山区绿色转型、全面奔小康步伐。

“十X五”以来,十堰累计减少贫困人口XX.X万人,其中去年减少XX.X万人。

内修人文:物质不足精神补

干部修党性,提振精神区位。举办“流动党校”,开展专项整治、“电视问政”,掀起“作风风暴”,在决战贫困中实现“清廉为官、事业有为”,办成了一批改变和优化十堰发展格局的大事要事。

群众修美德,激发脱贫斗志。精准扶贫与道德扶贫、文化扶贫有机结合,自强自立、穷则思变、富而思进、崇德向善在十堰大地蔚然成风。全市星级文明户创建面XX%。

社会修正气,凝聚扶贫合力。通过深入推进法治十堰、平安十堰、诚信十堰建设,打造阳光政府、效能政府,推行“三官巡村”,开展助困、助业、助稳等活动,把党委政府、干部群众、市场主体融合到扶贫攻坚“统一战线”之中。

外修生态:绿色转型天地宽

植绿兴绿,种下“绿色银行”。“十X五”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XX.X万亩、封山育林XX.X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XX%提高到XX.X%,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三项指标全省第一,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等,绿色已经成为十堰的底色和主色。

治污控污,建好“生态家园”。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等制度,自筹资金XXX亿元推进城区五条河流治理,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关闭转产规上企业,永久性减少税收XXX亿元。

转型升级,收获“金山银山”。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以产业转型助推全面小康。目前,全市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达到XXX万亩,汽车产能达到XXX万辆,旅游业年接待游客3XXX万人次。

精准发力:决战贫困奔小康

“四双”帮扶“结对子”。全市1236支工作队、1068家企业、XX.X万名党员干部驻村包户,实现了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目前,规划精准帮扶项目XX.X万个,到位资金XX.X亿元。

搬迁挪出“穷窝子”。紧密结合竹房城镇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十X五”以来,全市已搬迁贫困户XX.X万余户,退耕还林XX.X万亩。

助学拔掉“穷根子”。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大幅提高贫困家庭“两后生”补助标准,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金融扶贫“闯路子”。探索构建“政银保”金融扶贫模式,有效破解贫困户“贷不到”、“还不起”,银行“不愿贷”、“不敢贷”等难题。去年以来,撬动银行小额贴息贷款XXX亿多元,7000多农户、600多家合作社、150多家龙头企业受益。

强化保障“兜底子”。加强医疗救助扶持,将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将无力脱贫的贫困户纳入低保、五保,确保政策兜底精准到户。

(篇十)

云南会泽精准扶贫“一大战略、六大工程”

1.背景

会泽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三省八县交界处,会下辖XXX个乡(镇、街道)、XXX个村委会(社区)、XX.X万人,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农业人口X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X%。会泽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尚有贫困人口X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X%,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山区占XX.X%。

2.做法

(1)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3个“1/3”目标,即劳动力中1/3从事农业,1/3县内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另外1/3跨出县门务工经商。对此,我们切实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转移输出30余万人到县外务工经商,年创收入达XXX亿元以上;通过教育扶贫,让更多特别是年轻一代走出去,使他们依靠知识和能力,真正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出路,彻底“挖掉穷根”。

(2)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

“十X五”以来,一方面着力打通“主动脉”,另一方面,不断疏通“毛细血管”,硬化通行政村公路728公里,修通自然村道路295公里,硬化村内道路XX.X万平方米,全县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二是大干农田水利建设。建成一批骨干水源点工程,新增蓄水1XXX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XX.X万农业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田灌溉面积XX.X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XX.X万亩。三是大干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网改造33XXX户,架设10千伏线路651.94千米,安装变压器672台,实现了户户通电的目标。四是大干安居房建设。累计新建安居房XX.X万户XXX万平方米,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3)实施产业富民工程。一是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先后对铅锌、建材、能源等传统工业进行转型升级改造,驰宏XXX万吨铅锌冶炼项目顺利投产。同时,积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坚持巩固壮大马铃薯、蔬菜、水产等传统产业。二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物、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产业,风电水电和绿色食品加工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日趋凸显,核桃、玛卡、软籽石榴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荣获“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辣椒之乡”称号,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经果林种植基地。

(4)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治贫要先治愚。会泽的贫困,本质上是人的素质和生存竞争能力上的贫困。“十X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XX.X亿元,新建中小学10所,维修改造354所,新增校舍面积XX.X万平方米,排除危房XX.X万平方米

,“农村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生XX.X万人。二是通过狠抓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夯实自我发展根基。近年来累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XX.X万人次,开展贫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XXX万人次,实施“雨露计划”2XXX人。

(5)实施生态保护及美丽家园建设工程。保护好生态,是贫困地区永续发展的本钱。一狠抓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重点对者海工业片区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关闭企业30余家,对建材、铅锌等行业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二狠抓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广运用太阳能、沼气池、节能灶等新型能源,另一方面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干热河谷区、石漠化荒漠化区造林绿化XX.X万亩,种植核桃XXX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XX.X%。三是大力开展美丽家园建设。

(6)实施城镇化带动工程。结合整乡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的实施,通过“山上问题山下解决,农村问题城镇解决,分散问题集中解决”方式,不断探索高寒贫困山区的城镇化路子和城乡统筹良方。待补镇按照“规划牵引(建设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镇)、双轮驱动(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同时驱动)、三方共建(财政资金、市场融资、群众筹资)、四环联动(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人口向小集镇集中)、五基并举(基础设施改善、基础产业培育、基本素质提升、基本保障构建、基本队伍建设)”的思路,带来了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农民素质、城乡面貌、干群关系的重大变化。

(7)实施保障体系构建工程。保障体系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支撑。全面统筹推进文化、卫生、养老等民生事业,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率达XX%,新农合参合率达XX%。二是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扶贫开发组织保障。

3.经验

一是合力攻坚,干部群众大发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主动、全民参与、合力攻坚的思路,有力促进了会泽扶贫开发工作的纵深推进。二是立足实际,扶贫机制大创新。建立健全了项目规划、一事一议、项目督查、激励约束、项目监理、资金监管等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三是整合资源,扶贫资金大投入,最大限度聚集扶贫要素,集中投入使用,提高扶贫资金的综合效益。四夯实基础,培育特色大产业。按照长中短相结合的思路,加大产业培育力度,长远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中期重点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近期重点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种植业和劳务产业,初步形成以马铃薯、生猪、经济林果、蔬菜等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五是强化培训,群众素质大提升。以就业培训中心,网络远程教育、“两校进村”等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六是改善民生,社会保障大强化。通过开展教育扶贫,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补助救助力度,有效防止因就学导致新的贫困出现;开展卫生扶贫,加强乡村卫生院(室)建设,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解决了困难群众“生活难”问题。

(篇十一)

正宁县结合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按照“四因四缺”(因病、因学、因婚、因灾,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缺主导产业)的办法,逐村逐户调查摸底、核实情况,精准识别五保户、保障户和扶贫户,分别建立县、乡、村、户四级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针对不同贫困类型,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确保各类贫困人口同步脱贫。一是对五保人口全部实行财政供养。以解决不愁吃、不愁穿和有房住为重点,根据五保人员个人意愿和供养机构服务半径,新(改扩)建和维修敬老院、五保家园、福利院、社会福利中心XXX个,集中和分散供养XXX人,年人均供养水平达到4XX元以上;对因女儿出嫁、儿子招赘或外出务工长期不归等原因,成为事实上无依无靠的“准五保户”,但又享受不了“五保”政策,更无能力自建住房的特殊群众,政府全额援建互助老人幸福院和公租房,优先解决安居问题,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对低保人口实行政府兜底。在近年农村低保逐步“扩面提标”的基础上,将重新调查识别的身残智障、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一、二类低保,全部由政府兜底保障,年人均补助金额分别提高到3XX元、28**元,高于脱贫标准。同时,建立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对接机制,通过双向动态调整低保和扶贫对象,使三、四类低保覆盖所有贫困户,基本做到应保尽保,通过“输血”和“造血”良性互动,使其实现政策性减贫增收。三是对扶贫人口实行定向帮扶。对7XXX户、XX.X万贫困人口实行“三级”分类(微贫“一级”、较贫“二级”、贫困

“三级”)动态管理和帮扶,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搭配、增减平衡、重点倾斜、精准帮扶”的原则,重点向XXX个省定贫困村倾斜,重新调整帮扶力量,建立“642”(县级以上领导帮联6户,科级干部帮联4户,一般干部帮联2户)帮扶制度,帮联干部根据自身所能和群众所需,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发展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开展技术培训、培育致富产业,带动XX.X万贫困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实现了稳定脱贫。四是对突发变故致贫人口实行“梯级救助”。针对近年来因大病、大灾以及车祸等突发变故导致极度贫困不断增多的实际,探索建立了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按全县社会救助结余资金XX%的比例正在筹建政府救助基金,计划在乡镇和县民政部门设立账户,对通过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之后,仍然极度贫困的特困家庭进行梯级专项救助(救助金额2XX元以下的,由乡镇调查确认后直接予以救助;2XX元-5XX元以内的,由县民政局调查核实后予以救助;5XX元以上的,由相关专业机构评估认定,并通过政府会议研究予以及时、公开救助),帮助其摆脱生活窘境,避免矛盾积压和上行。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XX.X万元,兑付大病医疗救助基金XX.X万元,1XXX户6XXX人得到及时救助。

(篇十二)

“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显成效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县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贫困人口劳动力状况等工作实际,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摸索出了一条“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精选优势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

**县目前有XXX万人口,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8万以上。这些人中,有不少通过多年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在全县上下开展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攻坚战中,我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县委、政府的大力号召、鼓励和支持下,纷纷返回家乡合资创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当下扶贫好政策,积极实施产业发展或创办合作社,助力家乡脱贫。在选择扶贫产业时,这些有想法、有干劲的“能人”紧紧围绕市场行情,选择市场前景好的生态种养殖及旅游行业作为优势产业来成立专业合作社。这其中的代表之一就是**县**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成立于**年5月,占地面积260亩,现已完成总投资XXX万元,规划未来投资5XXX万元建设成为集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文旅”示范基地。“我们在**做这个水产养殖三十多年了,现在我们回到家乡发展这个种苗场,目的就是把种苗推向整个**,甚至推向省、州,带动家乡的一些贫困户脱贫”

合作社负责人之一吴启平激动的告诉笔者。

二、立足精准扶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成立专业合作社,围绕“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脱贫致富思路,“能人”们凭借“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和后发赶超。例如:

**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由退伍军人吴启平和田维江合资修建,带着退伍军人的干劲,立足“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合作社”引领,“辐射”带动农户XXX户,其中贫困户就有XXX户。具体做法有三种:一是承包出租方式:合作社直接承包农户田地,按照XX元/亩/年来计算,这一价格比市场价直接高出XX元/亩/年,农户反响强烈,纷纷出租自家田地,获取租金。二是入股方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量化为相应股份,年底收益时按股分成;同时,通过扶贫资金量化到贫困户,再把资金入股合作社方式,将量化入股扶贫资金收益的XX%用于分红。**年,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方式,已投入扶贫资金40余万元,年底实现分红4万元,XXX户贫困户户均分红700余元。三是“利润化分成”模式:按照入股社员数量,直接采取分成模式,第一年XX元/户,第二年XX元/户,以后根据经营状况逐年递增。

通过不断发展,目前,该基地建设有办公室一栋、猪舍2500平方米、鱼塘12口40余亩、育苗孵化池4个。工作人员XXX名,含高级水产工程师、牲畜医生、饲养员、技术员等。

**生态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投产,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鼓励,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吴启平和田维江等人也是信心满满,他们表示,在当前脱贫攻坚大好形势及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将积极打开市场销售渠道,增加生产量,争取在**年商品猪养殖出栏数达3000余头,产值达到XXX万元。完成1XXX万元总投资建设鱼苗孵化基地,产育苗2XXX万尾,产值达到XXX万。在基地发展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到合作社就业,带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三、挖潜力

找良方

扶贫模式“闪金光”

“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扶贫成效显著,也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各单位各部门在参与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和驻村帮扶工作时,坚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脱贫的重要“纽带”。目前,全县已成立17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覆盖农户9XXX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XXX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主要发展蔬菜、中药材、特色养殖、精品水果、旅游等“十大特色产业”,年总产值达到XX.X亿元。“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十三)**市“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典型经验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工商联、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千企帮千村”

精准扶贫行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率先进入小康”的奋斗目标,**市工商联针对**无“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实际,动员广大非公企业积极投身“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并确定了相对贫困的**市新城镇新城村9组为重点帮扶对象。

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技术、帮资金等多种途径,帮助相对贫困村寻找致富门路,开发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基本实现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自然增长的基础上再增收1XX元。

一、基本情况

新城镇新城村9组,新城镇新城村的一个村民小组,由部分移民与本组少数居民组建而成,共有村民XXX户,XXX人。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为主导产业,新城9组大部分土地是后期改良的土地,耕地土壤层仅有半米深,土壤层以下全是戈壁沙石,水份容易流失,保暖性差,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更不适合当地经济作物——洋葱的种植。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户家庭底子相对薄弱,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人均年收入在XX.X万元左右,农户的整体经济收入落后于其他村组。

二、主要做法

没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并不意味着帮扶工作要弱化,而是要通过新的方式、新的措施,进一步提升相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人均收入,使**市率先实现小康这一奋斗目标。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工商联非常重视帮扶工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帮扶措施,制订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工商联选派正科级干部陈军斌同志,到新城镇新城村担任扶贫队长,对重点帮扶对象——新城9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二是建立组织机构。市工商联制定了“帮扶行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工商联党组书记担任组长,成员由帮扶的企业家组成,会议定期研究解决有关帮扶问题。三是全面调查研究。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多次深入新城村9组开展调查研究,并带领机关人员逐户上门了解情况,做到底数清、目标准。

(二)认真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一是摸清贫困村基本情况。新城村9组移民较多,农业基础相对薄弱,贫困户较多,我们将最困难的3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二是完成村企结对。坚持“就地就近、综合平衡、全市统筹”的原则,按照大企业帮扶全村、中小企业帮扶贫困户的原则,采取由下而上的办法完成村企结对。三是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新城9组农业生产特点和实际,以及贫困户的现实情况,帮扶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的措施和方法。

(三)广泛宣传动员,营造社会氛围。为充分调动参扶企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我们开设宣传专栏,联合**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广泛宣传参扶企业的好做法和进展情况。对帮扶工作中的典型事例,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宣传,在全市范围内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主要成效

帮扶行动开展以来,参扶企业通过各种帮扶方式,积极在帮扶村、组实施帮扶项目、技术、开拓市场,帮助农户增加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提高了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企业通过为贫困村投入资金、引进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户的收入。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手段,提高了贫困村人口的综合素质。这一系列帮扶行动,帮助农户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市川渝商会是新城9组对口帮扶企业,商会指导新城9组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效农业。为3家农户修建了新型温室大棚,并与超市签订长期供货合同,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每座温室大棚当年赢利3万余元;指导4家农户到外地承包土地进行种植洋葱,使种植户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商会先后投资3万余元用于改造温室大棚、为贫困户购买部分农药、化肥。并将剩余劳动力引进企业,让村民在农忙季节干活,农闲季节进城打工,增加农户的收入。

二是进一步拓展了帮扶的格局和方式。打破常规资金帮扶的传统,创新新的帮扶模式,将帮扶工作输血变为造血,进一步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是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导致部分农户贫困根源。面对这一问题,**市工商联及时联系当地种业公司,与新城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以每亩土地1XX元每年的承包费,将农户土地承包给种业公司。既解决了种业公司土地需求问题,也解决了部分农户土地闲置而没有收入的困难。开拓了扶贫工作的新格局。

三是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贫困村通过企业的帮扶,贫困农户在收入的增加、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企业在帮扶活动中通过开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获得利益,同时也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实现了自身发展。通过帮扶行动,我们促成了**市东方宾馆与新城9组养鸡场签订了供需合同;促成了西部天地超市与新城8组种植户签订供货合同;促成了酒泉种业有限公司与新城镇大部分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既解决了企业的需求,也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四、存在问题

我们在帮扶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还不平衡,相对贫困村与企业之间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二是帮扶的思想认识有错位。从帮扶措施上看,企业重视简单的捐赠,而轻视综合帮扶;从干部群众的意愿上看,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产业发展;从帮扶理念上看,企业注重物质扶贫,而忽视精神扶贫。三是帮扶模式还比较单一。目前企业帮扶的方法仅仅局限于利用自身的资源,独立地开展帮扶工作,没有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没有实现帮扶效果的最大化。四是激励政策还不完善。对帮扶企业的激励政策还不到位,企业参与帮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第四篇:扶贫开发典型案例

潜山县扶贫开发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14-04-20 17:18:46

来源:潜山扶贫办

阅读次数:944

特色产业舞龙头,对症扶贫阔步走

徐建平

一、案例背景

潜山县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万亩,宜林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9.2万亩。县域地形地貌复杂,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9.2%,中部的丘陵区占全县面积的23.9%,东南部为圩畈区,地势平坦,河湖穿插,耕地集中,占全县总面积的16.9%。全县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村为158个。2004年年末总人口5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万人,占总人口91.4%。由于我县山区面积较大,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数量较大。2004年全县人均收入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3.75万人,人均收入668-924元的低收入人口6.38万人。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且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扶贫开发成本高。该县人均收入924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10.13万人,且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深山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居住分散,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短时间内还很难摆脱贫困,改善这部分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其温饱问题需要付出的扶贫开发成本较大。山区多是以保持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经济效益较低。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如茶叶、蚕桑、板栗、瓜蒌等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影响因素大,缺乏促进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主导产品。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山区人均纯收入仅为1200元左右,除绝对贫困人口外,尚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温饱线徘徊,生活条件和质量较差。脱离贫困的群众也只是一种低层次、低标准、低水平解决温饱,基础不牢,稍遇自然灾害极易返贫,需要继续扶持进行巩固。

近年来,潜山县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情况,在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探索实施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六大产业对症扶贫模式”,即根据当地不同的资源禀赋,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根据不同地势的土质地貌,实行不同的产业扶贫,扶贫项目和资金向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户重点倾斜。这种扶贫模式的特点在于突出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使不同环境、不同特点的贫困户合理地享受到政府和社会给予的扶贫资源,从而使脱贫致富步伐更坚实、更协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打造特色经济板块。该县整合县扶贫、发改、农委、交运、水利等相关部门资源和力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对扶持项目进行论证,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做规划、选产业、定项目,对六大特色产业提出包含基地建设、质量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开拓等内容的总体要求,制订新的发展规划,并按年度分解各阶段性目标,指导全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素质。并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实施,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各项目科学合理有序推进。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坚持实行“一个产业、一名县级牵头领导、一个主抓部门、一套班子、一块资金”的“五个一”捆绑推进机制,围绕茶叶、瓜蒌、蚕桑、食用菌、油茶、畜禽等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做文章,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二是扶贫项目跟着特色产业走。该县2009年成立了茶叶、瓜蒌、油茶、食用菌、畜禽、蚕桑六大特色产业指挥部,强化具体措施,安排千万元资金,扶持产业基地规模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在项目村修公路、改水渠、建塘堰,发展茶园、桑园和畜禽等特色种养业,使项目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生产发展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新天地。先后在158个重点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累计投入5763万元,占县扶贫资金总额的70%,平均每个村综合投入52万元。累计新建乡村道路21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640公里,新建平板桥18痤,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2座,建自来水塔108座,铺设引水管道720千米,解决18万人饮水困难,干渠整修安装U型槽37千米,恢复水毁农田护岸67千米,修建当家塘251口,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低产茶园3700亩,发展茶园2600亩,新建厂房1890平方米,添置机械设备87套。

三是为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成效,该县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定期考核、民主监管为一体的长效机制,推动扶贫开发健康有序发展。各大产业指挥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有力推进措施,加大督查验收力度;各乡镇加大政策宣传引导,细化分解发展目标,将工作任务落实到村组、农户,并突出各自的特色,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初具规模,有力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抓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化和标准化。在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大户带动作用,走“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之路,实施连片开发、规模化发展,至目前,全县已有50亩以上规模化基地4处,5亩以上生产大户20余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积极探索发展规律,注重规避风险,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把握季节、气候特征,因地制宜,适地适种。

五是抓龙头企业发展,注重品牌建设。全县六大产业已有龙头企业 4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15家。按照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植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特色农业中的带动作用。注重加强能人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培育,抓好与扶贫有联系、能带动群众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在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至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产值由2009年的21.9亿元发展到33亿元,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700多人,带动6000余户2.5万人脱贫致富。

典型案例一:合作社撑起“茶叶楼”。

“黄柏到塔畈,九十九道弯”一曲民谣唱出了80年代塔畈人的艰辛。而位于塔畈中心地的彭河,更是可想而知。由于是三分水田七分山的地形,这里的农民粮食不能自给。常常是“守着青柴当米钱”。如今,一提及自家盖起的小洋楼,倪天喜便要提及一个人和他的合作社——江成生和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40多岁了,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干点苦力活。”倪天喜一家四口人,因为他和妻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庄家人,生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江总让我负责收购鲜茶草”今年,近收鲜茶草这一项收入,倪天喜一家收入在9万元。“如今,我是手中有茶,心里不慌。”倪天喜憨憨的说道。江成生,安徽省劳模,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他却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与茶农的订单,源于“看见锄头挖茶树心在痛”。

濒临长江的潜山县彭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里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6.3度,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故山高雾绕,风光秀丽。其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均适宜茶叶生长。所产名茶,更是自唐代以来一直被列为贡茶。但是由于地处深山,这里的茶产业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主要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茶树叶子能包盐,茶树杆子能撑船”说的就是当年的茶叶质量。在当地,茶叶大部分是老百姓饭后用来说天聊地的饮料。2004年的一个秋日午后,江成生正准备到自家茶地干活,看见一位老大爷用锄头挖茶树,江成生便问他“干嘛要砍茶树呢?种着不挺好的吗?”“又不能当饭吃,还不如挖掉种点小麦实惠!”看着好好的茶树要无端受灭门之灾,江成生很是心疼。“你把茶树留着,等茶叶长出来了我来收购”“你空口讲话以后不算数咋办?”江成生说“那我们签合同”也就是这场偶然,让江成生和他的同行慢慢走上了一种新的模式。2008年,由潜山县彭河幸福茶场牵头,联合塔畈乡炳峰、观音洞、广西园等18家初制茶场、茶叶经纪人和1058户茶农自愿组成的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推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三位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采用订单农业方式,与广大茶农签订合同,公司对茶农进行二次返利,极大提高了农户发展茶叶的积极性。 目前,加入该合作社的户数已达1200户。加入合作社的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达到4000元。近期,该合作社已申报省级龙头企业。

茶曲悠悠唱发展。为引导茶叶发展,潜山县政府每年安排茶业发展专项资金120万,其中60万用于扶持茶叶基地建设、30万用于培育发展龙头企业、10万元用于茶叶技术培训和指导,对当年成片新发展茶园10亩、50亩、100亩以上,经验收合格,每亩以奖代补200元、300元、400元。奖补点燃了茶农的激情,至2012年,潜山县茶园面积增加到10.06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增加到3.08万亩,全县130余家茶场通过更新改造,加工水平明显提高。取得QS认证的茶叶公司、茶厂22家,通过统一标准收购,统一工艺加工,名优茶质量稳中有升,茶叶销售均价达123.8元/公斤,最高价4400元/公斤,茶叶生产比较效益明显,成为茶农增收的亮点。

典型案例二:龙头企业引领养鸡户致富。

余井镇天圣村地区原先农户也有养鸡的传统,只是没有形成规模,处于家庭副业状态,再加上没有龙头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带动,畜禽产品的销路没有保证。作为“安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潜山县天胜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着“服务农民、富裕农民”的宗旨,坚持做到“四到户”服务,为广大养鸡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所谓“四到户”,即一是对养殖户实行送苗鸭和饲料到户。统一引进良种,该品种品系纯正,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深受加工厂和广大消费者欢迎。二是技术服务到户。将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经验一家一户地传授到农民家中,确保养殖成功。三是防疫治病到户。将自己专门聘请的18名中高级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服务、巡回咨询,及时到户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突出性技术问题,同时每月为社员讲授新知识,为养殖户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四是收购到户,挨家挨户上门收购。现金结算到户,销售由合作社安排。组织并指导周边村民科学养鸡、水产养殖和苗木种植。这种以公司为龙头,采取“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方式,不断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克服了一家一户小规模、低投入、低产出的小农经济局限性和对土地等资源过分依赖性。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目前,随着专业合作社影响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强,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104户增加到200户,另外辐射带动了本地及周边乡镇养鸭户500余户。从合作社成立至今,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紧密型合作方式,短短三四年时间,帮助120多户困难家庭摆脱了贫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为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指挥部产业技术指导组成员深入乡村,按照省畜禽养殖技术规范的要求,引导养殖户、养殖小区按照标准化进行建设和改造,帮助建立并完善养殖档案,提高生产者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中泰六和养殖有限公司、天胜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安庆市市级规模养殖示范场,为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起了带头示范作用。

至2012年,潜山县出栏生猪20.92万头,出栏家禽332万只,出栏肉牛0.41万头,禽蛋产量8420吨,肉类总产22620吨。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5%、8.85%、2%、4.1%、4.5%。畜禽生产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畜牧合作组织22家,入会会员1200多人。潜山县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天柱鸭业有限公司分别新申报了市、省级龙头企业。

丘陵,油茶挂果累累。截止目前,全县已新建50亩以上成片油茶基地6.5万亩,已兑现奖补资金近1600万元。该县注重良种繁育和推广,加快繁育推广省认定的 “皖潜1号”和“皖潜2号” 油茶新品种, 确保高品质油茶基地建设。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基地。全县油茶基地达万亩以上乡镇3个,千亩以上村10个,全县涌现油茶基地建设大户220余户,其中有千亩以上承包大户7个,已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15个, 2012年全县共完成油茶新造林11000亩,完成县级技术培训200人次,发放培训材料2000册。

圩区,瓜蒌架下话丰收。瓜蒌俗称野葫芦,潜山一带民间早有将瓜蒌籽炒制招待客人的习俗,但真正作为食品摆上桌面还是近十多年的事情。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县农民李德祥等大胆提出了瓜蒌籽的食用性研究,在科研部门的支持下,该县对瓜蒌开发利用进行科技攻关,初步掌握了育种、栽培方法,这一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从而开辟了瓜蒌产业的新天地。为发展瓜蒌种植,促进山乡致富,该县拿出百万元财政资金扶持种植大户,并相继建立了10多个瓜蒌示范片。农业科技部门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大力开展种苗繁育,推广换垄轮作、间作,土壤消毒技术,推广高密度栽培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该县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新路子,不断打造瓜蒌产业链。各瓜蒌公司以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与瓜蒌农户签订生产合同,与超市签订购销协议,形成产学研、产加销一条龙。全县现有标准化生产基地近5万亩。瓜蒌产业农民经纪人百余人,农民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痘姆新农生态农业合作社以瓜蒌种植为主,社员有200人,2011年被评为安庆市示范合作社。有2家企业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证书。天柱山牌、传文牌瓜蒌籽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近年来该县与南京野生植物利用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培育出的“瓜蒌新品种“皖蒌6号”获县政府科技一等奖、获安徽省科技三等奖, 2012年潜山县施行的瓜蒌种植保险,为保护农民利益筑起了一道防火墙。至目前,有半数种植户投保。

食用菌打开致富门。潜山县将食用菌产业列入重点扶持的农业特色产业,在各项激励政策推动下,目前,全县新增食用菌生产农户150户,新发展食用菌面积800亩(其中竹荪230亩)。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近600户,食用菌种植面积达600余亩。预计全年食用菌产值2600万元,菇农纯收入1200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

该县对新发展食用菌基地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对种植香菇5亩以上的给予重点扶持,种植竹荪50亩以上给予每亩100元补助。对通过绿色认证或QS认证的龙头企业也给予适当奖励。目前,全县规模化基地18个,食用菌公司4家,合作社10家。各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完善产供销服务体系,建立保鲜库收购。如水吼天宜菌业公司向农户提供菌棒和生产技术,并负责以保护价回收,有效规避了种植户的市场风险。 为提高食用菌种植效益,该县不断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经过近几年试验,利用竹屑、稻壳生产竹荪,利用废弃桑枝生产香菇,在夏季生产反季节香菇等技术已成熟,今年,各地积极应用新技术,实现节本增效。槎水镇建立了5个废弃桑枝发展反季节香菇生产基地,仅万全村就发展反季节香菇27万棒。全县建立竹荪生产基地4个,新发展竹荪200余亩,亩产137斤。

三、主要成效

一是扶持对象得实惠。“对症式扶贫模式”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使其思想上由“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上来,项目的成功率和实施后的效益明显提高。这种“极贫重扶”的扶贫思路,真正让贫困人口成为扶贫主体,得到了贫困群众的称赞和拥护。

二是项目扶持结硕果。“对症式扶贫模式”使那些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对象得到了实质性扶持,真正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不同标准的扶持政策,减少了贫困户实施项目的自筹资金量,贫困户既能够把项目建成,又能够把项目建好,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到2012年,全县已实施差别式扶贫项目的贫困村90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400多万元,扶贫到户项目涉及生产发展、“一建三改”、 “雨露计划”、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资助等5个大类,子项目165个,受益农户2110户,其中绝对贫困户和低收入户1300户,约占全县登记建档贫困户的三分之一,80%以上的农户建立了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家庭生活环境得到改善,逐步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三是干群关系更和谐。以前部分贫困户因多种原因没有得到项目扶持,在心理上很不平衡,对村干部和得到项目的农户有强烈的抵触和怨恨情绪,村干部威信较低。“对症式扶贫”使多数贫困户得到了国家扶贫项目,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真心实意地进行传、帮、教、带,为贫困农户解决生产发展中缺资金、技术、信息、劳力等困难,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观。“对症式扶贫”进一步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化解了诸多农村社会矛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党群干群关系更为融洽。

四、主要启示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能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搞规模经济。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扶贫政策对农户的“平均化”扶持,既让不同程度的贫困对象合理享受到国家给予的扶贫资源,破解了“扶贫到户”难题,又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实现了低碳扶贫和可持续扶贫的结合,创新了扶贫政策对贫困对象的“瞄准”机制,有效避免了“脱靶”现象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生动实践。

启示之一:政府引导是“中流砥柱”。

产业扶贫,实现了可持续扶贫。潜山县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自立,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必要扶持下,更加注重"授人以渔",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施连片开发,构建产业支撑。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的要求,编制特色优势产业连片开发规划,坚持"一村一品"和"一村多品"的布局实施连片开发项目,推进当家扶贫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提高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体系,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构建产业支撑。扶贫部门在扶贫开发中不可能包打天下,联合各部门集中打造扶贫工作的新平台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三年来,通过县委、县政府的组织、协调,扶贫部门主动与涉农部门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做好扶贫村的项目建设。在扶贫村联合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化项目,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主要渠道。

启示之二:资金整合是关键。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多方力量,组织多方资金,集中向扶贫村投入,实现扶贫开发的社会化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盘子中统筹规划,按照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在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覆盖贫困农户。潜山县把水利部门的人畜饮水项目、农委的农业开发项目、发改委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通局的农村道路建设项目集中向扶贫村投放,形成了多部门项目资金整合、捆绑使用的新格局,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三年来,全县各部门共投入各种项目资金 万元,使扶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

启示之三:龙头带动是载体。

如何破解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怎样种,怎样养,如何卖,如何卖个好价钱”应该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家一户的农民真正实现与日趋成熟的大市场对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用利益连接,把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民、扶贫资金有机结合起来,使龙头企业成为项目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促进扶贫工作市场化。近年来,潜山县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先后扶持了近40家龙头企业.通过扶贫龙头企业与农户直接签定种养和收购合同,组织农产品进入市场,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实现了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保证了农民的利益。

启示之四:合作社组织是桥梁。

为贫困农民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是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逐步组建产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思路,潜山县先后建立了80家合作社。目前,全县贫困村已有近30000贫困农户成为各协会会员。这些协会定期组织农民进行参观培训、经验交流和外出考察学习,不但提高了项目的组织化程度,还有效破解了农户缺技术、缺信息的难题。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完善,潜山县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让农户与合作社组织实现利益联结,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目前,该县每一个产业链都有几家合作社带动,成功地总结出六大特色产业链式扶贫新模式,并均已初具规模。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作用,使贫困农户变“单打独斗”成为“抱团发展”。(本文荣获2013年安庆市扶贫系统优秀扶贫案例评选 一等奖)

第五篇:精准扶贫典型帮扶案例[精选]

典型帮扶案例

XX学校 XX老师

一年级有个学生叫XX学生,她聪明,但是不上进,与同龄孩子相比,多了些羞涩与内向;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外公外婆带着他;患有过敏性鼻炎,一到季节变换或者感冒时,鼻子就呼呼地难受,是学校家庭条件比较特殊的几个孩子之一。经过几次家访,我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很多。

一看到我,XX学生惊讶中带着难掩的喜悦,她极小声地和我打了一声招呼:“老师好!”之后,她的爷爷问,老师今天怎么来了。我说,今天特意过来看看你。其实,我是因为他特殊的家庭条件才去家访的,因为她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呵护,没有较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我没有和孩子以及家长说破,我怕自己说破以后会增加她的哀伤与害怕,增加他的失落与孤独。因为我曾注意到,在班的孩子谈及爸爸妈妈时,她总是闷着头的。

为了这些和XX学生一样的孩子,我跟几个帮扶的学生说,如果愿意可以把我当成你们的朋友。以后,不管你有什么思想顾虑,只要你找我,我都会像朋友一样和你聊天、帮助你。

外公问孩子在学校里表现怎么样。我想该怎么回答呢?其实,这个孩子在学校表现不是很好,上课时注意力有点不集中,下课后不喜欢与同学说话,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喜欢玩手机。多么想与家长一吐为快,好好地倾诉一下,可是,理智告诉我不能。我发现,XX学生正悄悄地走向房间。我把平时观察到的孩子做过的正确向上的事、身上的闪光点以及取得的进步一一举例告诉家长。家长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想,这笑容就是他们教育孩子的信心啊。接着,我委婉地指出缺点,对他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时候,他外公脸上的表情又凝重了,但是我分明从那份凝重里面看到了美好的憧憬。

家访的时候,我没有“告状”,没有诉苦,而是用显微镜与放大镜找出了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与家长都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在“望子成龙”的目标下,家长的心态各色各样,有的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盲目乐观;有的又要求极为严格,专门记着孩子的缺点,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评价,既要让他们看到其优点长处,又要提出其缺点短处,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既有信心又有努力方向。

“我骂过,打过,但是只能维持那么几天,不到一个礼拜,她又犯老毛病了;奖励的方法也用过,回家认真读书奖励一颗小星星,满十颗带她买好吃的,考试满 90 分,奖 1 块钱,期末考好了,奖5块钱;没用啊,说了她还回嘴,她似乎总有她的道理的,我们真的是头疼。”这是她外公对我的诉苦。

听到家长跟我说没办法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他肯定没有动心思,没有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但是,外公的话句句都透露着他的无奈,也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不应该以点带面先入为主,直接抱怨家长不负责任,他们是真的“江郎才尽”无可奈何啊。从此,我开始利用各种途径跟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跟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情况,指导家长教育孩子,把一部分评价孩子的权利交给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也纳入评价范围,这样一来,家长们的抱怨少了,孩子们也似乎更懂事了。

学校有一个叫张仁的学生,住在丰北河,特别偏僻;一个叫冯隆艳的学生,有残疾。 第二次去家访的时候,正值国庆节,我带给孩子们月饼和一些日用品。最近天气慢慢变冷了,冯隆艳本来身体就不好,我给她送去棉衣时,孩子可开心了。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的心情也顿时好多了。

每一次扶贫家访都是教师和家长、学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我们能真切地感受他们的生活,读懂孩子的心,挖掘其潜能,调动其积极性,缩短家校之间的心理距离。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为此我愿意做得更多一些。

上一篇:创先争优活动阶段总结下一篇:餐饮经理年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