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乒乓球教学的兴趣培养

2022-09-11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 从乒乓这项运动入手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进行了分析。

1.2 观察法

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的观察进行了总结。

2 乒乓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影响

2.1 乒乓球运动的健脑作用

乒乓球运动集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 所以对于健身具有很强的功效, 同时它又是大众所青睐的有氧运动。例如:日本大田医学院把打乒乓球作为对大脑的康复疗法使用, 引导一些因车祸偏瘫的患者参加乒乓球运动, 每天打乒乓球, 以使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打乒乓球还十分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日本著名的“铃木小提琴练习法”创始人铃木叶十分喜爱乒乓球运动, 当一位厂长问他“工人在流水在线动作太慢, 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效率时”, 铃木说:“慢的是他们的脑, 而不是他们的手, 每天打1小时乒乓球, 可解决问题。”厂长于是在厂里建乒乓球房, 两个多月时间, 工人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据心理学家测试, 我国部分省市优秀少儿乒乓球运动员, 他们的智力水平、操作能力均优于普通学生, 自信心、自恃力、独立性和思维敏捷性均较强。打乒乓球能使人聪明起来。所以人们称乒乓球运动是“聪明人的运动”。

2.2 乒乓球运动的健身作用

打乒乓球能促进新陈代谢, 使人体的循环、呼吸系统的活动大大加强, 并能改善心肌供血功能, 不仅使心肌变得发达、有力, 还能使心脏容量和重量都增加。平常, 多搜集一些关于乒乓球方面的人和事讲述给他们听, 让他们觉得在以后的生活中, 乒乓球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发展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增强体制, 而且有助于培养人们顽强、机智、果断、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品德与情操, 还能产生兴奋、愉快、机敏、热情、积极乐观的感觉, 产生积极的心理, 对于众多乒乓球爱好者参与乒乓球运动是愉悦心情的一种心理上的享受。委屈、沉闷、生气在打球中得到宣泄, 起到变消极为积极的心理调节作用。

3 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对培养乒乓球兴趣的影响

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 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 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 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 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与学习乒乓球的兴趣与注意, 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3.1 动机是在教学中发挥学习积极性的核心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 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 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 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 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他们看到, 一场激烈的精彩的乒乓球比赛在进行着时, 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 即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 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 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 就会消失。譬如:一个饥饿的人吃饱了以后, 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 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例如:冬季, 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 有的学生看到天气寒冷, 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 也有一些同学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 懂得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 因此, 他们能克服天气寒冷的困难而努力上好课了。由此可见, 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 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 并且在教学中, 教师要从思想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有从间接动机转化为他们学生内心真正的喜爱。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把强身健体同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 使他们懂得身体与学习的辨证关系, 启发他们为实现“四化”而锻炼身体, 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 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

3.2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注意规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 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 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 没有自觉的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 它有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 带有强制的意思, 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不感兴趣, 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在教学中, 运用注意规律, 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 要向学生讲明练习乒乓球的意义, 每节课, 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 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 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 把学生从被动注意引导到主动注意上来。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 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 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 二者关系密切, 互为因果。我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 就会集中注意, 专心致志地去做。注意也能引起兴趣, (但有时集中了注意的事并不都能引起兴趣。) 若经常注意某一事物, 也能引起对该事物的兴趣。例如:当学生通过电视听到比赛现场穿来的阵阵喝彩时, 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当学生看到国家队员那种精彩的扣杀动作和胜利后的喜悦, 他们就会对乒乓球产生兴趣。我们若能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这些心理规律进行合理利用, 一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

4 教师在乒乓球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4.1 教师应以培养国球意识、增强对球情感来激发兴趣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就是说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主观愿望, 教师才能予以启发。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 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水平堪称世界之最, 有多少中国乒乓健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因此, 上乒乓球课, 首先要给学生介绍我国的乒乓球运动概况, 讲一些世界以及中国的乒乓球比赛情况, 同时安排学生观看一些乒乓球比赛的录像, 欣赏乒坛明星们漂亮的削球, 精妙的还击, 飞旋的弧圈, 大力的扣杀……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欣赏的境界, 使学生油然而生跃跃欲试之感, 学习兴趣也将越来越浓。这时, 学生也就具有了“愤”、“悱”的内在要求。

4.2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利用鼓励表扬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4.2.1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表扬

在学生进行评价时, 表扬比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 表扬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所以说适当的表扬优于批评, 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适当的表扬而不是批评。有效的针对学生良性行为进行表扬, 明确学生的行为值得表扬, 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表扬要真诚, 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 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 其本身而言并无价值, 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信息本身产生兴趣。同时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个体而言, 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奖励, 设置情景时其有成功的体验, 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失去兴趣。

4.2.2 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勉励和期望

多宽容, 多勉励。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得结果表明, 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 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 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用勉励, 宽容的语气告诉学生:打不好不要紧, 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学会的。”学生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 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 练习效果肯定要好。另外在教学中, 教师不断提出期望。那些在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 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胡德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的情况, 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 就实事求是的给予表扬, 并提出新的期望, 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 论过要适度,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激发起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4.3 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游戏、竞赛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3.1 在教学中利用游戏来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乒乓球的教学中, 以游戏活动, 对抗竞赛来激发兴趣,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 创设一种宽松, 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 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乒乓球的教学中, 我们有意识地将体操队形改称两人一组面对面的练习和四人一组斜对面的模仿球台练习, 最后还在球台上进行实战模拟做操。这样, 学生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 操做得有模有样, 既领会了技术要领, 又增强了实战技能。

4.3.2 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安排竞赛

乒乓球运动本身是竞技活动, 而学生又具有好胜的天性, 因此, 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对抗竞赛, 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安排的对抗, 既不能让其输得一塌糊涂, 又不能让其赢得轻轻松松。例如:在训练中队员学了一个新动作, 我们就找一些水平稍差, 能让其发挥出新方法优势的对手, 进行对抗练习。这时, 只要稍有进步, 其兴趣就将增大;从而以加倍的努力去练习。接着, 再换一些水平相当的选手进行竞赛, 使其得到巩固提高。而当队员达到一定水平出现骄傲苗头时, 就给其找一些新的对手进行竞赛 (教师或者其它地方的选手) , 使其从中找到不足, 从而激起“更上一层楼”的学习兴趣。

4.4 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从而增强他们对乒乓球的兴趣

叶圣陶曾说:“只有从儿童心底里流出的东西, 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心理学研究表明, 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 传至大脑皮层的情绪冲动, 好像在唤醒沉睡的大脑皮层, 使它们积极活动起来, 趣味性活动越强烈, 越能唤起学生的活动情绪, 他们的愿望也就越积极。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乒乓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 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 从而提高兴趣。例如:在学生初学拉弧圈时, 如果仅仅是一人供球, 一人学拉, 刚开始还有兴趣, 但要不了多久, 供球的人给不好, 拉球的人拉不上, 拉上了也还不好, 问题就出现了。这时, 采用给学生制造一些坡度的方法, 先让他们自己一个人对墙学拉地面反弹球, 然后再拉地面反弹球到对方台面上, 最后再对练, 中间结合拉弧圈慢动作的演示以及录像教学, 使学生逐步体会完整的动作要领, “对练”才有兴趣, “对拉”才能出成效。再如, 可以引进“套路”练习:兴趣来源于好奇。人们的惯式中“套路”只用于武术练习, 而且套路的含义一般是由很多个单个动作组合而成的一连串的动作。在乒乓球教学中, 借用“套路”这个新鲜的名称, 在不破坏动作技术结构的情况下,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记忆, 未尝不可。因此, 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4.5 从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分析, 应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形式来激发兴趣

从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 一个良性的循环应该是这样的:产生兴趣 (发现问题) →开始探索 (提出假设→实践证明 (验证假设) →巩固提高→提高中产生新的兴趣, 发现新的问题→又开始探索 (提出假设) ……因此, 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是教学训练的关键。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 使之成为一种诱因, 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 从而成为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内部动因,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 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例如:在教会学生攻杀半高球后, 他们就可能提出疑问:比球网低的球怎么杀?特别高的球怎么扣?等等。生学习兴趣, 提高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又如:教学生做推挡练习时, 因为内容相对比较单调、枯燥, 这时, 我或者让学生与我对练, 而我只用推挡, 或者让学生观看马林等乒坛明星这时,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 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还可激发学在比赛中巧妙灵活运用推挡技术取胜的实例, 让学生讨论了解推挡技术在实战中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出学生练习推挡技术的兴趣, 积极自觉练习并从中体会学会且灵活运用推挡技术带来的乐趣。

4.6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客观地归因, 找出成功失败的真正原因。在归因训练过程中, —方面使学生感觉得自己的努力不够, 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因素, 另一方面也应对学生努力的结果给予回馈, 告诉他们努力获得了相应的效果, 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 这样, 他们才能真正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 从而坚持努力去取得成就。

5 结语

综上所述,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集健身性、娱乐性、经济性于一体的有氧运动, 它不仅仅可以增强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增强体质, 而且有助于培养人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教师在乒乓球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善于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活安排教材, 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学生, 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以此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这也是我们全民族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基本手段。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巨大动力。本文正是着眼于“兴趣”这个问题。文章首先从乒乓球这项运动本身的特点出发, 分析乒乓球运动引起学生巨大兴趣的可能性及如何利用乒乓球本身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后, 文章又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 分析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去引起他们对乒乓球的兴趣。最后, 文章探讨了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乒乓球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乒乓球,教学,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博.乒乓球技术原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2] 刘淑芳.乒乓球的打法[M].北京:知识出版社, 1998.

[3] 唐建军.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4] 岳海鹏.乒乓球打法与战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5] 王金灿.乒乓球两种多球训练方法探讨[J].武汉体育学报, 1994, (6) .

[6] 苏丕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促进高职生课外阅读的措施研究下一篇:广西钛白粉行业污染防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