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题人大监督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七题人大监督范文

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数据信息提供规范,人大纵向监督(征求意见稿)》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 XX/ XXXXX—XXXX

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数据信息提供规范

人大纵向监督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发 布

DBXX/ XXXXX—XXXX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基本原则 ..........................................................................1 4 基本要求 ..........................................................................1 5 数据信息类型 ......................................................................2 6 基本内容 ..........................................................................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的接收、分配使用 ................................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接收、分配使用 .............................1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决算 ...........................................23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24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新增债券安排使用情况 ...........................................25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31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38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人大预算系统纵向监督联合调研情况 ...............................39 附录 I(资料性附录)

本级人大联网监督成果 ...........................................40

DBXX/ XXXXX—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人大预算委员会、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预算联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DBXX/ XXXXX—XXXX 1 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数据信息提供规范 人大纵向监督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面向上级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系统在线提供预决算及预算调整备案信息和预算联动监督信息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以及数据信息提供范围、内容、格式、频率及时间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各级地方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系统面向下级人大常委会进行的预决算数据信息采集和实时查询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2.1 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系统 各级人大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决算编制、执行等实施在线审查监督的平台。

2.2 人大纵向监督 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运用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系统,支持、配合上级人大对财政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和接受对本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实施情况的再监督。

3 基本原则 各级人大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支持、配合上级人大监督时提供的数据信息内容应遵循以下原则:

——真实性; ——完整性; ——及时性; ——安全性。

4 基本要求 4.1 实现上级人大对本级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系统的实时查询要求,即下级人大的预算联网审查监督系统应向上级人大充分开放数据信息查询权限。

4.2 各级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系统上线运行后,应当及时向上级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推送所要求的相关联网监督数据信息。

注:本标准附录中所有样表均为参考性样表,各级人大常委会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自行调整设计。

5 数据信息类型

DBXX/ XXXXX—XXXX 2 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向上级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审查监督系统提供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资料性数据信息 ——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出台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 ——预算审查监督相关工作动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执法检查方案、报告及相关资料; ——民生实事项目清单、监督实施情况。

b) 联动监督数据信息 ——转移支付跟踪监督; ——地方政府债务监督; ——预算绩效评价监督; ——审计整改纵向跟踪监督; ——联合调研; ——本级人大联网监督成果。

c) 备案数据信息 预算、决算、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及草案数据。

6 基本内容 6.1 资料性数据信息 资料性数据提供及报送要求见表1。

表1 资料性数据提供要求 序号 项目 要素 适用范围 报送频率 报送时间 参考样表 省 市 县 1 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出台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 决议决定文件

√ √

适时 法定时限 — 2 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出台的相关文件 工作动态

√ √

适时 材料形成后 10 日内 — 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 √

按年 材料形成后 10 日内 — 3 执法检查相关信息 方案、报告

√ √

适时 工作完成后 10 日内 — 4 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实施情况 项目计划、实施结果报告

√ √

按年 材料形成后 10 日内 —

6.2 联动监督数据信息 6.2.1 转移支付跟踪监督 上级转移支付跟踪监督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见表2。

DBXX/ XXXXX—XXXX 3 表2 上级转移支付跟踪监督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 序号 项目 要素 适用范围 报送频率 报送时间 参考样表 省 市 县 1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 接收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情况 文号、专项转移支付名称、下达数、登记时间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A 表 A.1 2 接收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转下达进度 文号、专项转移支付名称、预算数、下达数、下达进度%、登记时间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A 表 A.2 3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转下达明细 收文文号、专项转移支付名称、功能科目、下达文号、单位、预算金额、登记(下达)时间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A 表 A.3 4 本级财政专项分配下达统计情况 专项资金编号、专项资金名称、功能科目名称、功能科目编码、下达金额(分配到本级部门、向下级转移支付)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A 表 A.4 5 财政专项资金向地区下达明细 分配文件文号、文件标题、发文部门、发文时间、下达地区、地区编码、下达金额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A 表 A.5 6 本级财政专项资金向本级部门下达明细 分配文件文号、文件标题、发文部门、发文时间、下达部门、部门编码、下达金额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A 表 A.6 7 本级专项转移支付下达进度 专项转移支付名称、预算数、下达数、下达进度%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A 表 A.7

DBXX/ XXXXX—XXXX 4 8 本级专项转移支付下达明细 专项转移支付名称、功能科目、下达文号、下达单位、预算金额、登记(下达)时间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A 表 A.8 9 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 接收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情况 文号、上级一般性 转 移 支 付 名称、预算数、下达数、登记时间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B 表 B.1 10 接收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进度 文号、上级一般性 转 移 支 付 名称、预算数、下达 数 、下 达 进度%、登记时间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B 表 B.2 11 接收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转下达明细 收文文号、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名称、功能科目、下达文号、单位、预算金额、登记(下达)时间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B 表 B.3 12 本级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情况 文号、本级一般性 转 移 支 付 名称、预算数、下达数、登记时间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B 表 B.4 13 本级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进度 本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名称、预算数、下达数、下达进度%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B 表 B.5 14 本级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明细 本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名称、功能科目、下达文号、下达单位、预算金额、登记(下达)时间等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B 表 B.6 15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决算 地区、预算分配额度、实际下达额度、实际执行金额、预算执行率、结转金额、√ √ 年报 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财政决算后20 日内 参见附录 C 表 C.1

DBXX/ XXXXX—XXXX 5 结余金额、本级调整使用金额、上级财政收回金额等 16 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 专项资金名称、评价得分、评价建议

√ √ 年报 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财政决算后20 日内 参见附录 D 表 D.1 6.2.2 地方政府债务监督 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见表3。

表3 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 序号 项目 要素 适用范围 报送频率 报送时间 参考样表 省 市 县 1 省(市、县)本级新增债券资金项目 地区、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债券类别、安排资金

次报 法定时间 参见附录 E 表 E.1 2 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分地区安排情况 地区、合计、新增债券(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小计)、政府外债等

√ √ 次报 法定时间 参见附录 E 表 E.2 3 新增债券项目明细情况 上级地区、地区名称、项目名称、债券类型、债券期限、资金投向、发行金额等

√ √ 次报 法定时间 参见附录 E 表 E.3 4 或有债务转化政府债务分地区情况 地区、债务单位、债务名称、债务类 型 ( 担 保 / 救助)、债权人、清理甄别年底债务余额、截至目前债务余额、拟转化为政府债务金额等

√ √ 按年 与上一年财政预算草案报送要求一致 参见附录 E 表 E.4 5 外债明细情况 地区、债务单位、债务编码、债务名称、债务类别、债权人、债务余额(原币)、债务余额(人民币)、√ √ 年报 次年 1 月 31 日前 参见附录 E 表 E.5

DBXX/ XXXXX—XXXX 6 签订日期、币种、举 借 金 额 ( 原币)、举借金额(人民币)、债权类型、债权人全称、利率类型、汇率等 6 债券明细情况 债券代码、债券名称、债券简称、发行日期、债券期限、债券金额、债券兑付日期、起息日、票面利率、发行方式、债券类型、其中:新增债券、其中:再融资债券、转贷下级金额、转贷本级金额、剩余转贷/可支出金额、已支出金额、已偿还本金、已偿还利息、发行手续费费率%、登 记 托 管 费 费率%、兑付费费率%、发行手续费、登记托管费、年度等

√ √ 年报 次年 1 月 31 日前 参见附录 E 表 E.6 6.2.3 预算绩效评价监督 预算绩效评价监督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见表4。

表4 预算绩效评价监督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 序号 项目 要素 适用范围 报送频率 报送时间 参考样表 省 市 县 1 本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自评情况 项目名称、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年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等

√ √ 年报 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财政决算后20 日内 参见附录 F 表 F.1

DBXX/ XXXXX—XXXX 7 2 专项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自评情况 项目名称、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年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等

√ √ 年报 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财政决算后20 日内 参见附录 F 表 F.2 3 本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问题和建议汇总 部门名称、评价得分、评价年度、部门概况、存在问题、建议措施、共性问题等

√ √ 年报 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财政决算后20 日内 参见附录 F 表 F.3 4 本级政策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问题和建议 项目名称、主管部门、评价得分、政 策 或 项 目 概况、存在问题、建议措施、共性问题等

√ √ 年报 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财政决算后20 日内 参见附录 F 表 F.4 6.2.4 审计整改纵向跟踪监督 审计整改纵向跟踪监督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见表5。

表5 审计整改纵向跟踪监督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 序号 项目 要素 适用范围 报送频率 报送时间 参考样表 省 市 县 1 审计整改纵向跟踪监督 问题、涉及市县、涉 及 部 门 ( 单位)、整改状态、未完成整改原因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G 表 G.1 6.2.5 联合调研 联合调研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见表6。

表6 联合调研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 序号 项目 要素 适用范围 报送频率 报送时间 参考样表 省 市 县 1 联合调研 预算审查、课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情况

√ √ 次报 按上级人大要求 参见附录 H 表 H.1 6.2.6 本级人大联网监督成果 本级人大联网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见表7。

DBXX/ XXXXX—XXXX 8 表7 本级人大联网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 序号 项目 要素 适用范围 报送频率 报送时间 参考样表 省 市 县 1 本级人大联网监督成果 联网监督发现问题清单、涉及市县、涉及部门(单位)、整改状态、未完成整改原因

√ √ 季报 下一季度首月15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参见附录 I 表 I.1 6.3 备案数据信息 报上级人大备案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见表8。

表8 备案数据信息报送内容及要求 序号 项目 要素 适用范围 报送频率 报送时间 参考样表 省 市 县 1 预算备案 预算草案套表、财政报告、审查报告、决议(决定)

√ √ 次报 法定时间 以同级政府报人大常委会的草案为准 2 预算调整备案 预算调整草案套表、财政报告、审查报告、决议(决定)

√ √ 次报 法定时间 以同级政府报人大常委会的草案为准 3 决算备案 决算草案套表、财政报告、审查报告、决议(决定)

√ √ 次报 法定时间 以同级政府报人大常委会的草案为准

DBXX/ XXXXX—XXXX 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的接收、分配使用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的接收、分配使用相关表格见表A.1~表A.8。

表A.1 接收上级专项转移情况表

指标管理处室

文号

专项转移支付名称

下达数

登记时间

注:上级下达下级包含中央下达我省、省下达市州等情况。

DBXX/ XXXXX—XXXX 10

表A.2 XXXX 年 XX 月 XX 接收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转下达进度表 指标管理处室

文号

X XX 专项转移支付名称

预算数

下达数

下达进度% %

登记时间

DBXX/ XXXXX—XXXX 11 表A.3 XXXX 年 XX 月 XX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下达明细 收文文号

X XX 专项转移支付名称

指标管理处室

功能科目

下达文号

单位

预算金额

登记(下达)时间

DBXX/ XXXXX—XXXX 12

表A.4 省(市、县)本级财政专项分配下达统计表 填报时间:

单位:万元 专项资金编号

专项资金名称

功能科目名称

功能科目编码

下达金额

备注

分配到本级部门

向下级转移支付

DBXX/ XXXXX—XXXX 13

表A.5 XXXX 年省(市、县)级 XX 财政专项资金向 XX 地区下达明细表 (XX季度)

单位:万元 分配文件文号

文件标题

发文部门

发文时间

下达地区

地区编码

下达金额

备注

合计

DBXX/ XXXXX—XXXX 14 表A.6 XXXX 年省(市、县)级 XX 财政专项资金向本级部门下达明细表(XX 季度)

单位:万元 分配文件文号

文件标题

发文部门

发文时间

下达部门

部门编码

下达金额

备注

合计

DBXX/ XXXXX—XXXX 15 表A.7 XXXX 年 XX 月省(市)本级专项转移支付下达进度 指标管理处室

专项转移支付名称

预算数

下达数

下达进度% %

DBXX/ XXXXX—XXXX 16 表A.8 XXXX 年 XX 月省(市)本级专项转移支付下达明细 X XX 级专项转移支付名称

指标管理处室

功能科目

下达文号

下达单位

预算金额

登记(下达)时间

DBXX/ XXXXX—XXXX 17 A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接收、分配使用 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接收、分配使用相关表格见表B.1~表B.6。

表B.1 XXXX 年 XX 月 XX 省(市、县)接收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情况表 指标管理处室

文号

上级 一般性转移支付名称

预算数

下达数

登记时间

注:(1)参照省人大财政大平台系统中实时查询到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下达进度”设计。

(2)该表是统计接受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情况,此处“预算数”建议为资金下达文件中的“预算数”。

DBXX/ XXXXX—XXXX 18

表B.2 XXXX 年 XX 月 XX 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进度表 指标管理处室

文号

上级 一般性 转移支付名称

预算数

下达数

下达进度% %

登记时间

注:(1)参照省人大财政大平台系统中实时查询到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下达进度”设计。

(2)该表是计算下达进度,此处“预算数”建议为各类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年初预算数或者调整预算数。

(3)此处“下达数”建议为各类一般性转移支付累计下达数。

DBXX/ XXXXX—XXXX 19

表B.3 XXXX 年 XX 月 XX 省(市、县)接收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转下达明细表 收文文号

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名称

指标管理处室

功能科目

下达文号

单位

预算金额

登记(下达)时间

注:参照省人大财政大平台系统中实时查询到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下达明细”设计。

DBXX/ XXXXX—XXXX 20

表B.4 XXXX 年 XX 月 XX 省(市、县)级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情况表 指标管理处室

文号

本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名称

预算数

下达数

登记时间

注:(1)参照省人大财政大平台系统中实时查询到的“省级专项转移支付下达进度”设计。

(2)该表是统计本级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情况,此处“预算数”建议为资金下达文件中的“预算数”。

DBXX/ XXXXX—XXXX 21

表B.5 XXXX 年 XX 月 XX 省(市、县)级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进度表 指标管理处室

本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名称

预算数

下达数

下达进度% %

注:(1)参照省人大财政大平台系统中实时查询到的“省级专项转移支付下达进度”设计。

(2)该表是计算下达进度,此处“预算数”建议为各类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年初预算数或者调整预算数。

(3)此处“下达数”建议为各类一般性转移支付累计下达数。

DBXX/ XXXXX—XXXX 22

表B.6 XXXX 年 XX 月 XX 省(市、县)级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明细表 本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名称

指标管理处室

功能科目

下达文号

下达单位

预算金额

登记(下达)时间

注:参照省人大财政大平台系统中实时查询到的“省级专项转移支付下达明细”设计。

DBXX/ XXXXX—XXXX 23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决算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决算相关表格见表C.1。

表C.1 XXXX 年省(市、县)本级 XX 专项资金分地区决算表 D

单位:万元 地区

预算分配额度

实际下达额度

实际执行金额

预算执行率(% % )

结转金额

结余金额

本级调整使用金额

上级财政收回金额

备注

省本级

成都市

绵阳市

DBXX/ XXXXX—XXXX 24 B

E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相关表格见表D.1。

表F.1 ××××年省(市、县)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表

序号

专项资金名称

评价得分

评价建议

DBXX/ XXXXX—XXXX 25 C

F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新增债券安排使用情况 新增债券安排使用情况相关表格见表E.1~表E.6。

表E.1 省(市、县)本级新增债券资金项目表 序号

地区

项目单 位

项目名称

债券类别

安排资金

DBXX/ XXXXX—XXXX 26 表E.2 省(市、县)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分地区安排情况表 报送时间:

单位:亿元 地区

合计

新增债券

非债券形式债务

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批决议时间

一般债券

专项债券

小计

全 全 XX

X XX 本级

...

DBXX/ XXXXX—XXXX 27 表E.3 省(市、县)新增债券项目明细表 报送时间:

单位:万元 上级地区

地区名称

项目名称

债券类型

债券期限

资金投向

发行金额

DBXX/ XXXXX—XXXX 28 表E.4 XXXX 年省(市、县)或有债务转化政府债务分地区明细表 填报时间:

单位:万元 地区

债务单位

债务名称

债务类型

( ( 担保/ / 救助) )

债权人

清理甄别 X XXXX 年底债务余额

截至目前债务余额

拟转化为政府债务金额

DBXX/ XXXXX—XXXX 29

表E.5 全省(市、县)外债明细表

单位:元 序号

地区

债务单位

债务编码

债务名称

债务类别

债权人

债务余额(原币)

债务余额(人民币)

签订日期

币种

举借金额(原币)

举借金额(人民币)

债权类型

债权人

全称

利率类型

汇率

DBXX/ XXXXX—XXXX 30

表E.6 全省(市、县)债券明细表 单位:元 序号

债券代码

债券名称

债券简称

发行日期

债券期限

债券金额

债券兑付日期

起息日

票面利率

发行方式

债券类型

其中:新增债券

其中:再融资债券

转贷下级金额

转贷本级金额

剩余转贷/ /可支出金额

已支出金额

已偿还本金

已偿还利息

发行手续费费率% %

登记托管费费率% %

兑付费费率% %

发行手续费

登记托管费

年度

备注

DBXX/ XXXXX—XXXX 31

DBXX/ XXXXX—XXXX 32 D

G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相关表格见表F.1~表F.6。

表F.1 省(市、县)本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自评表 (

年度)

项目名称

预算单位

预算 执行 情况 (万元)

预算数:

执行数:

其中:财政拨款

其中:财政拨款

其他资金

其他资金

年度 目标 完成 情况 预期目标 实际完成目标

DBXX/ XXXXX—XXXX 33 年度 绩效 指标 完成 情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预期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实际完成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项目完成指标 数量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质量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时效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成本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

项目效果指标 经济效益 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DBXX/ XXXXX—XXXX 34 社会效益 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生态效益 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可持续影响 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

满意度 指标 满意度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

DBXX/ XXXXX—XXXX 35 表F.2 省(市、县)级专项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自评表 (

年度)

项目名称

预算单位

预算执行 情况 (万元)

预算数:

执行数:

其中:财政拨款

其中:财政拨款

其他资金

其他资金

年度目标 完成情况 预期目标 实际完成目标

年度 绩效 指标 完成 情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预期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实际完成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项目完成指标 数量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质量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时效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成本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

项目效果指标 经济效益 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DBXX/ XXXXX—XXXX 36 ……

社会效益 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生态效益 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可持续影响 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

满意度 指标 满意度指标 指标 1:

指标 2:

……

……

DBXX/ XXXXX—XXXX 37 表F.3 省(市、县)本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问题和建议汇总表

序号

部门名称

评价得分

评价年度

部门概况

存在问题

建议措施

共性问题

DBXX/ XXXXX—XXXX 38 表F.4 省(市、县)本级政策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问题和建议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管部门

评价得分

评价项目实施年度

政策或项目概况

存在问题

建议措施

预算调整建议

共性问题

DBXX/ XXXXX—XXXX 39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统计表见表G.1。

表G.1 XXXX 年 X-X 月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单位:万元 序号

具体问题

涉及金额

涉及市县

涉及主管部门

地方人大

跟踪整改情况

整改状态

□ 已完成

□ 未完成

未完成原因

已完成

结果应用

注:可附上相应的跟踪监督报告、审议意见。

DBXX/ XXXXX—XXXX 40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人大预算系统纵向监督联合调研情况 人大预算系统纵向监督联合调研情况相关表格见表H.1。

表H.1 XXXX 年 XX 月人大预算系统纵向监督联合调研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填报日期:

工作项目内容

基本情况

存在问题及困难

有关工作意见及建议

工作打算

其它需要反映的问题

例:预算审查

联合监督

课题调研

执法检查

DBXX/ XXXXX—XXXX 41 附 录 I (资料性附录)

本级人大联网监督成果 人大联网监督发现问题清单、整改反馈结果相关表格见表I.1。

表I.1 XXXX 年 X-X 月人大联网监督发现问题及整改反馈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单位:万元 序号

联网监督发现的具体问题

涉及金额

涉及市县

涉及主管部门

地方人大

跟踪整改情况

整改状态

□ 已完成

□ 未完成

未完成原因

已完成

结果应用

G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人大监督作用

袁纯清:加强人大监督 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2010-09-15 13:38:00 来源:黄河新闻网

[提要] 袁纯清指出,我省出台监督法实施办法,对各级人大开展监督工作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健全了机制,完善了程序,规范了行为。袁纯清要求,贯彻实施监督法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贯彻实施《山西省实施<监督法>办法》电视电话会议 袁纯清出席并讲话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田国青)14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就我省贯彻实施《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监督法>办法》进行部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强调,要以全面贯彻我省实施办法为新的起点,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推进法治山西建设进程,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申联彬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小鹏和省法检两长左世忠、王建明分别做表态发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安和、靳善忠、郭海亮、王雅安出席会议。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监督法>办法》由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5月27日通过,10月1日施行。

袁纯清指出,我省出台监督法实施办法,对各级人大开展监督工作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健全了机制,完善了程序,规范了行为。尤其是作为一部地方性法规,对监督法进行细化和延伸,既遵循了监督法德规定,又体现我省的实际,涉取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开展监督工作的督法进行了细化和延伸,既遵循了监督法的规定,又体现了我省的实际,汲取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开展监督工作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贯彻实施监督法实施办法,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大作用,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规范有效地开展工作,

有利于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实施监督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自觉性。

袁纯清要求,贯彻实施监督法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切实加强对转型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监督,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鞭策和督促,更好地推进工作。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群众、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的意见,加强对“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监督。要切实加强对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的监督,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要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推动全省经济尽快步入绿色发展、清洁发展的轨道。要切实加强对改善民生问题的监督,促进涉及民生问题的监督,促进涉及民生问题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力。同时,各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坚持重大事项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和专项工作报告制度,积极协助和配合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和视察工作,做好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工作,通过接受监督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

袁纯清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既是开展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也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最根本的政治保证。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始终坚持人大监督工作的正确方向。各级人大常委会要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履行监督职责,依法保障和促进党委重大决策的落实;要坚持重大问题和重大决定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对监督工作计划和重要监督活动,及时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确保人大监督工作在党的领导下顺利健康开展,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关系,及时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在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开展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宣传部门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营造实施监督法律法规的良好舆论氛围。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支持人大开展监督工作。

申联彬主持会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监督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重要意义,按照袁纯清同志的讲话要求,把事关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社会

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各种方式,坚持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不断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开展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把握监督工作的内在规律,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程序、规范监督行为,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努力增强监督实效,为促进我省的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小鹏在表态发言时说,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坚持把依法行政放在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实施监督法实施办法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扎实做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左世忠在表态发言时说,人民法院作为落实监督法和实施办法的主体,要按照监督法和实施办法的要求,更好地接受人大的监督。全省法院不仅要充分认识、深刻领会监督法实施办法的重要意义,还要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工作措施,内化为自觉行动,把接受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王建明在表态发言时说,全省检察机关要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监督法实施办法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不断拓展检察机关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途径,紧紧依靠人大的监督支持,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来源:黄河新闻网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扎实履行人大监督职能

时间:2009-08-24 来源:理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熊德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自1981年5月理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理县县委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深入开展基层人大各项工作,为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理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严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把人大工作置于县委的领导之下,通过积极主动工作,使县委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县人民意愿。对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安排、重要工作及人事任免事项,首先召开人大党组会研究,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及时向县委请示汇报,征得同意后按法定程序实施。特别是年初对常委会、主任会的议题安排,先召开党组会、主任会研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报县委研究同意再组织实施;对人代会的召开时间、会议议程和会议的主要材料,主动报县委统筹安排,再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对人大常委会的重要会议和活动,主动邀请县委领导加强指导;对人大机关各项重要工作的进展情况,定期向县委汇报,取得县委的重视和支持。县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为人大工作的开展出思路、提要求。“一府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团结和谐、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推进了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住全局重大事项,依法行使好决定权。理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始终把党委不同时期的任务作为工作目标,把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围绕事关我县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了决议、决定,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多年来,理县按期举行县人代会、县人大常委会会议,除搞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财政预算执行、资金收支审计等议题审查外,重点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城镇建设、新村扶贫、水电开发、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旅游、交通、环保、公有住房制度改革、职工医疗保险和五年普法等影响全局利益的重大问题、群众普遍关注和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问题,作为大事来抓、重要事项来议,并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了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坚持了党委、人大、政府工作根本目标的一致性,保障和促进了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法律教育监督,推进民主法制进程。理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全力保障宪法和国家法律在我县行政区域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一是坚持把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认真审议通过五年依

法治县规划,深入开展五年普法教育,狠抓了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并适时深入各司法机关,掌握了解普法决议贯彻执行等情况,规范了选聘人民监督员程序,认真组织开展了人大代表视察法院庭审工作,促进了司法公正。二是突出抓好各个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根据工作要点安排,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关于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例等工作情况报告,广泛开展了法律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利用开展对宪法和法律的宣传、教育、培训、咨询、考试等多种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加快了依法治县步伐,有效地促进了“平安理县”建设。三是积极组织并配合州人大常委会对各执法部门和县人民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几十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解决了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督促和支持执法部门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促进了依法行政,并形成较高质量的执法调研检查报告,为州人大立法、审议和县域经济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依法行使工作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全面、统筹、协调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履行好监督工作职责。20多年来,理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把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汇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通过开展工作调研、议题审议、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等活动,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收支审计、产业结构调整、春耕备耕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规划、民营经济发展、土地资本转变、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人才资本经营、中小学教育、广播电视、劳动社会保障、职工医疗保险、文化体育建设、农村通信工程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然保护区和景区建设、救灾物资收发情况、农村自建过渡房和活动板房的搭建及分配使用等工作情况报告。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书面交“一府两院”进行办理,并通过主任会议或常委会议听取落实情况汇报,做到了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适时组织人大代表对水电流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社会治安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开展视察活动,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正确把握用人导向,依法行使好任免权。理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不断完善选举和任免办法,规范干部任免程序,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党管干部的原则,认真行使任免权,充分尊重人大代表和组成人员的民主权利,依法选举或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较好地实现了党委人事安排意图。结合工作实践,研究制定了《理县人大常委会任免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对任免范围、任免程序、表决方式、辞职撤职和监督考核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在全州范围内率先实行了人大任命干部的法律考试和向宪法宣誓制度。同时,结合工作评议,把对人和对事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人大任命干部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任命人员事后监督不断加强,为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六、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理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积极组织开展代表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一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对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认真组织代表学习宪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并坚持将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公报》印发至全体县人大代表,积极为代表履行职务提供方便。二是坚持和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走访代表制度,坚持邀请2至3名人大代表列席“一府两院”召开的座谈会和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保障代表知情理政,提高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三是适时组织部分省、州、县人大代表开展调查、视察、检查活动和外出专题考察学习,使人大代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代表履职能力。四是采取面对面答复办理结果的方式,督促抓好对县人代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办理工作,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办理质量、办结率和代表满意率均得到逐年提高。五是适时组织召开乡镇人大工作业务培训会,就乡镇人大工作业务开展专题讲座。及时协调乡镇人大与乡镇党委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积极争取县委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改善乡镇人大的办公条件。现场指导乡镇人大开好例会和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指导完善会议、学习、考察、调查、评议、联系选民、代表建议办理等各项制度,实现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乡镇人大工作水平的提高。

七、坚持监督参与并举,服务全县工作大局。一是积极主动参与县委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服从和服务全县工作大局,发挥人大工作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理县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积极参与县里的市政基础设施、民营经济发展、矿业秩序整治、水电资源开发、库区移民安置、桃坪羌寨新区建设、大沟丘地移民新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社会稳定、汶马公路测设及建设协调等多项中心工作,经常深入建设一线,尽职尽责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做到了监督参与并举,在监督中参与,在参与中监督,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全力抓好人大信访工作。按照县委群众工作的要求,县人大成立了人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信访工作人员,落实了信访工作经费,认真做好来信来访登记、宣传解释和转办工作。县人大党组成员和常委会领导认真落实工作日

值班接访制度,热情接待和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解决了群众反映和关注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常委会把监督社会治安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监督力度。针对凸现的草山药山矛盾纠纷,砂场违规、无证、越界开采引发矛盾冲突等问题,常委会在加强工作调研基础上,召开主任会议作了专题研究。并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由常委会领导分别蹲片驻点,协同配合县委、县政府积极稳妥处理,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维护了群众利益,避免了矛盾激化和重大事故的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全力参与抗灾及恢复重建。“5.12”地震发生以来,县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充分发挥人大职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工作支持和法制保障。特别是在恢复重建阶段,县人大常委会能积极为恢复重建出谋划策,提前介入政府在恢复重建的规划编制、重点项目建设、重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等工作中,保证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依法、有序、有效进行。同时,积极参与重建,尤其是以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熊德良任市政和公益事业建设推进组组长期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究方法,市政和公益事业建设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3月5日全县县城规划区内灾后重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会议后,在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熊德良带领的县城规划区内灾后重建征地拆迁安置领导小组全体工作人员,不分昼夜、不分时间地坚持抗战在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第一线,科学拟定工作计划,印发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标语,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和解释工作,按照《理县县城规划区灾后重建土地征收补偿办法》和《理县县城规划区内灾后重建城镇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组织工作组人员与农户签订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协议,并按照协议要求,及时兑现各种补偿资金,做到了依法办事、取信于民、诚信于民,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树立了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八、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履职能力不断提高。常委会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大事来抓,努力把人大常委会真正建设成为依法办事的权力机关,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关,亲民务实的代表机关。一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努力构建学习型机关;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和效率为重点,教育机关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合作共事、和谐相处,努力构建和谐型机关;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从节约机关用电、用水、用车等方面作起,努力构建节约型机关。同时,常委会领导关心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自觉

性和责任感。二是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促进机关各项工作。常委会党组注重发挥机关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目标管理等长效激励机制,深入扎实开展了领导班子“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在“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中,主动在杂谷脑镇瓦斯村设立了一个帮扶联系点,鼓励帮扶户因地制宜发展土鸡养殖,为其增收致富寻找到了一条好路子,切实将惠民帮扶措施落到了实处。同时,不断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工作。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抓好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努力维护机关、社会和谐稳定。在总结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基层人大工作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了议事规则、组成人员守则、监督管理办法、委室职责和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制度。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要求,切实加强了机关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了机关的职能作用,在为“三会”服务、后勤保障、老干部工作、招商引资、驻村工作等多项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受到了全县上下和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四是加大工作宣传力度,营造民主法制氛围。常委会非常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为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常委会制定了《理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关于加强人大工作宣传报道暂行办法》,在继续努力办好常委会会议《公报》和《知识窗》的同时,不断加强与省、州人大刊物和各级新闻单位的联系,及时报道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各级人大代表的先进事迹,宣传我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扩大了社会宣传面,形成了关心支持人大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注重考察学习,加强了同兄弟县人大常委会的联系,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推动工作。

(作者为理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重大事项要建立公示制度 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2005-03-24 16:32:31 南方都市报

南方网讯 “今年人大将建立跟踪监督制度,要求‘一府两院’按照反馈办理情况,并进行跟踪落实。”、“凡提请常委会任命的领导干部,都必须发表任前演说,作出承

诺„„”昨日(3月23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照辉在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称,今年将继续发挥人大权力机关的作用。 总结

去年人大共任命89干部

昨日(3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照辉介绍,去年东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检查5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汇报11次,进行工作评议两项。

同时,去年常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将督办信访案件作为监督“一府两院”

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年来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547件,办结1531件,办结率为97%,其中重点督办的案件54件,办结率为90%,并且由常委会的领导亲自督办,促使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解决。

另据介绍,去年市人大根据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作出了《关于批准东莞市2004年财政预算收支变更的决定》,将增加的财力全部投入市属重点工程建设。

去年一年,人大常委会任命了89人,其中人大系列2人,政府系列46人,两级法院检察院共41人,其中共有42名“一府两院”的主要组成人员,为“一府两院”的正常运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展望

将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

据傅照辉称,今年东莞市人大,将建立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对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关系本市经济社会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同时,建立跟踪监督制度,要求“一府两院”按时反馈办理情况,并对此进行跟踪落实,确保取得监督实效。

同时还将实行领导干部任前演说制度,凡提请常委会任命的领导干部,都必须在常委会上发表任前演说。

另据了解,今年人大还将检查“一府两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情况,并且督促市府及有关部门依法抓好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第三篇:人大与司法监督

陈 霖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为期一天的全州人大主任联席会议已经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以强化、深化、优化司法监督为主题,以交流、对话、讨论司法监督方法为载体,以中外政治理论的学习与思考、中外司法实践的认识与把握、人大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良好而又健康关系的探索与构建为任务。13个县市人大常委会对这次会议认识到位、准备充分,都作了很好的现场发言或书面发言。州级公、检、法、司系统对这次会议自觉响应,积极配合,主要领导参会并作了认真发言。州委、州委政法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杨副书记、和书记亲自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一切一切,使这次会议开成了一次规格高、有水平、有质量的会议,让与会同志对司法监督的意义、内涵、方式有了更多了解,为未来我州各级人大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加强联系与沟通、协同与合作、支持与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借这个机会,我要代表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向杨副书记、和书记、宋副书记、王院长、王检察长、余副局长、向局长以及13个县市的主任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想在各位领导、同志们精彩讲话的基础之上,简要地总结、概括、阐述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何要讨论司法监督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州各级人大常委会既承担着多重工作责任,也有很多不能忽视的薄弱环节,但这次会议为何选择“加强司法监督”题目来进行讨论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这样几点因素。

原因之一:是解决现存严峻问题的需要。多年以来,我州各级人大机关在司法监督工作上,存在着很多不足的问题。择要而言,主要是三个问题。

(一)不会监督。表现是:我州各级人大机关的很多同志们,包括我本人在内,缺乏对司法工作实施监督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对司法理论与实践一知半解;对各司法单位的职责与职权一知半解;对司法监督的内涵与方式一知半解„„个个都与司法行家的境界相去甚远,无论是在制定工作要点、确立季度工作重心之时,还是在人代会、常委会期间,都提不出有针对性、有见地、有品位的意见、建议。

(二)不愿监督。表现是:我州各级人大机关的很多同志们,包括我本人在内,缺少对司法工作实施监督的健康心态,我们都有在人大系统工作不能不干事、但不能多干事的思想误区;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两台事不如干一台事的思想误区;都有司法机关是相对独立的专政机关、不要去引发歧义的思想误区„„个个都与司法机关的领导接触不多、交情不深,处于若即若离状态。

(三)不善监督。表现是:我州各级人大机关的很多同志们,包括我本人在内,缺少善抓大事、善抓关键的良好素质,我们对司法系统的亮点、热点、难点不清不楚;对司法司系统的大事、好事、难事不清不楚;对司法系统的改革趋向、发展趋向、进步趋向不清不楚„„个个都不知从何处去监督、从何处找切入点,陷入一片茫然境地。

无疑,这些问题是严峻的。因为,它是人大系统的同志们知识、能力有缺陷的象征;是人大系统的同志们总体工作素质有缺陷的象征;是人大系统的同志们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有缺陷的象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解决好这些现存问题。而边学习、边交流、边对话、边讨论、边工作,就是解决好这些现存问题的重要办法之一。

原因之二:是应和四面八方呼唤的需要。凝神倾听,“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乃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一种强烈呼唤。

(一)党委在呼唤。表现是:党中央的领导、省委的领导、州委的领导,在很多会议上,在很多场合里,都在异口同声地强调:司法公正关乎社会和谐、关乎党的利益、关乎国家利益、关乎人民利益,必须强化和改进方方面面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包括强化和改进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

(二)人民在呼唤。表现是:人大代表尖锐批评,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重要职权,但迄今为此,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却只满足于监督政府,而对“两院”仍然漠不关心、束之高搁„„这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种失职,必须迅速扭转这种不正常局面。

(三)司法界在呼唤。表现是: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之一,既要为政府提供优质服务,又要为“两院”提供优质服务,而不能厚此薄彼,不关注“两院”、不为“两院”说话、不帮助“两院”解决困难与问题。„„

无疑,这些呼唤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是党的利益所在、人民的利益所在、司法界的利益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应和好四面八方的呼唤,而我们汇聚一堂,共商加强司法监督工作,就是应和这些呼唤的一种实际行动。

原因之三:是推进红河法治建设的需要。显而易见,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有利于我州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

(一)有利于人大机关提高法律素养。表现是:在交流、对话、讨论司法监督工作的过程当中,人大机关的同志们必然要学习、领会有关司法理论;必然要了解、把握有关司法程序;必然要认识、接触司法单位的行家里手;进而就必然增添司法知识、司法技能、司法理念。

(二)有利于司法机关从严要求自身。表现是:在交流、对话、讨论司法监督工作的过程当中,司法机关的同志们必然进一步了解人大对司法监的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必然进一步尊重人大对司法系统的监督;必然进一步约束好自身的权力。

(三)有利于两大机关构建良好关系。表现是:在交流、对话、讨论司法监督工作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人大机关的同志们,还是司法机关的同志们,都必然会对我国国家权力组织结构产生更清晰的认识;对立法权、司法权产生更清晰的认识;对两大机构良好关系产生更清晰的认识。

二、什么是司法监督

总体来说,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的监督,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对“两院”及其他司法单位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具体来说,就是要开展以下一些监督工作„„

一是要听取、审议和批准“两院”工作报告。即在每年的人代会上,听取、审议和批准“两院”工作报告,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二是要听取审议和批准“两院”专题报告。即在主任会上、常委会上,听取、审议、批准“两院”专题报告,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三是要任免、评议、帮助两院重要干部。即在宪法、法律大框架内,做好两院重要干部的任免工作、评议工作、帮助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四是要交办、督办和催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即在人代会闭会之后,认真交办、督办和催办人大代表向两院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五是要询问、质询和调查一些重要案件。即对老百姓反映强烈或社会反映强烈或司法界意见分歧或党委领导交办的一些案件,积极运用询问、质询、调查等手段,来进行协调、监督司法活动。

六是要检查、视察和调研司法领域工作。即选择一些重要司法环节、重要司法单位进行检查、视察、调研活动,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七是要了解、反映和解决司法困难问题。即要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一套领导机关的优势,履行为司法系统提供优质服务的职责,主动了解司法系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向党委、政府作出反映,甚至督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困难与问题。

三、怎样进行司法监督

实践证明,人大机关对司法机关工作的监督,要做到正向而非反向、积极而非消极、帮助而非添乱,并非一台易事。因此,我们极有必要在关系的理顺、机制的形成、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狠下功夫。

(一)要努力构建人大机关与司法机关间的良好关系

无论是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方面来说,还是从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方面来讲,人大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塑造一种良好的关系都极其重要。因此,我们双方要共同努力,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加强相互协同与合作,加强相互支持与服务,以构建一种良好的双边关系。

(二)要努力建立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的一些科学机制

伴随着民主政治的前进脚步,我国各行各业的治理工作都必须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人大工作、司法工作也不能例外,我们要共同做好司法监督工作,就必须建立一些科学机制,诸如联席会议制度、司法监督制度、司法调研制度等等。

(三)要努力学习司法领域的知识和人大制度的知识

就人大系统讲,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司法领域的知识,起码做半个司法专家;就司法系统讲,必须努力学习掌握人大制度的有关知识,起码做半个政治专家。倘能做到这两点,人大机关与司法机关就会更好地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为地区的司法公正、政治公正、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关于人大监督七

人大监督七题

近年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加强人大监督,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案例,从法理上对这些现实问题作出阐释和回应,已显得十分迫切。

(一)人大监督没有“一把手”

人大监督权的主体,是指人大监督权力的承担者,谁有权去行使人大的监督职权。

有人提出,委员长会议(或主任会议)、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不可以行使监督权,成为监督权的主体。我认为,它们可以部分地行使监督权,从事某些监督工作(如提出有关监督议案、质询案和罢免案等),但不能说它们具有监督权,是监督权的主体。完整意义的监督权只能由代表大会和常委会行使,只有它们才能作出真正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决定和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

代议机构的职权只能由代议机构集体行使而不能由个人或者领导人行使,把人大常委会主任看成人大的“一把手”是不对的。

(二)人大监督的操作标准

人大是否应实施监督和如何进行监督,有一些基本操作标准,就是被监督者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合法性标准即:人大对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合法实施监督,以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违法作为条件,包括职权上的违法和程序上的违法。监督对象从事了法律禁止做的事,行使了法律没有明确赋予它行使的职权,没有履行法律规定它应履行的职权或应承担的义务以及行使了法定属于其他国家机关职权范围内的权力,都可以启动人大监督程序。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程序同法律实体权力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若某国

家机关或国家机关领导人虽然有某项职权,但没有依法行使,同样会对法制造成破坏,对社会和公民权利形成威胁甚至侵害。监督对象行使职权程序的合法性,是实施监督的重要标准。

有时,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权力行使并没有达到违反法律的程度,但显失公正和合理性,有悖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人大也应实施监督的补充标准很有必要。例如司法机关在判案时,两人犯了同样的罪行,某甲情节更严重,只因是领导干部作了轻判,而某乙情节较轻,只因是平民百姓反而作了重判,虽然判决都在法定量刑幅度内,这显然不公正。

(三)宪法监督尤为迫切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包括地方各级人大的首要职责,就是监督和保证宪法的实施。根据当前中国依法治国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建立宪法监督机构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也是各方对监督法的期望。如何建立我国的宪法监督机构?就我国政治体制的结构情况看,目前只能采取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内设专门机构监督宪法的过渡性办法,今后有条件再向设独立的宪法监督机构的目标前进。

设立一个能独立行使宪法监督职权的专门机构-宪法监督委员会。它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不隶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成员不超过10人为宜,主要是由深资历的法律官员和杰出的政治、法律专家组成。其职权大体可为: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决议、决定,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所作的司法解释,是否违宪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发现违宪的法律、法规,可以建议有关制定机关在一定期限内自行修改或收回,逾期不行动者,向全国人大提出撤销法律、行政法规的议案,由全国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时,才能作出改变或撤消的决定。对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及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有违宪争议的,可由宪法监督委员会进行判断并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若其他规范性文件违宪,可由宪法监督委员会直接作出决定。该委员会对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司法机关的行政司法行为,以及对他们所做出的行政解释和司法判决是否违宪,可直接作出裁决,并有权责令违宪机关与宪法保持一致。否则,有权暂停其执行,提交全国人大作出最后决定。对有违宪行为的国家

机关领导人,宪法监督委员会有权提请有罢免权的机关予以罢免。对国家机关有关宪法和基本法律上的权限争议,宪法监督委员会可作出判决。该委员会还有权受理公民提出的侵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控告,并可作出裁决。

(四)监督司法要依法、创新

人大在实施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时,能不能涉及具体案件,要涉及时应如何进行?这是人大监督时常常提出的问题。毫无疑问,人大对司法的监督并不是坐而论道能解决的,因此,涉及具体案件是必要的,而且只有通过对具体案件的涉及,才能实现对司法的有效监督。在实施对司法案件的监督中要把握两个界限:一是人大不能在案件诉讼过程中进行任何的干涉和施加任何影响;二是人大在司法机关对案件作出处理后进行监督时,只能运用法律规定的间接手段达到目的。

强调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不应直接处理司法案件,可能会引起有些同志担心,认为这样做司法机关违法乱纪造成的错案难以纠正。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依据法律,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产生错案的司法机关,可依次采用下列监督方式:听取工作报告、建议有关机关复查、人大代表或常委会委员提起质询、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罢免或撤职。现在对司法监督的困难,问题主要并不是人大缺乏监督司法的手段,而是人大因种种原因不能充分运用这些手段。

从长远建立一种规范的制度的角度说,人大要对司法实施有效的监督,靠现行法律给人大提供的监督机制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由于人大法定的权力都是由代表大会和常委会行使,如果让代表大会和常委会来讨论一个具体案件,会成为一个笑话。所以,即使人大有对司法的监督权,也不能由它本身来行使,应该授权一个专门机构来行使。

英国和瑞典是世界上少有的议会能监督司法的国家,英国的贵族院有一个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实际上是最高上诉审判机构,类似最高法院,由它接受各种案件,它是议会职能的一部分。在瑞典则由议会选举

监察专员,行使对法官和行政官员的监督,其中包括受理公民案件的申诉。中国人大要行使对司法的监督权可考虑引进瑞典的这种司法专员制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进行。

(五)运用辞职的监督属性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由它选举、决定、任命和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组成人员,最有效的监督制裁手段就是罢免和撤职。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辞职,是对人大负责的表现,也是一种监督关系的反映。在国外,有一种法定辞职的情况。由法律规定,什么情况下政府或政府成员、国家元首必须辞职。政府辞职的,一般都是责任制政府。总统辞职的,一般以弹劾制为后盾。我国应完善有关法律,对法定辞职作出规定,如可规定:“一府两院”及其政府的部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工作报告,不被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通过时,有关人员应当辞职。还可规定,代表或委员对提出的质询案回答不满意时,有关人员也应提出辞职。

(六)防止监督背离法理

行政化和司法化倾向。监督权是一种从旁察看的纠错机制。由于一些地方人大的同志长期在党委、政府部门工作养成的工作作风,习惯于“发指示”、“管事情”,热衷于直接掺合行政和司法机关的事。比如有的地方人大搞执法责任制时,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与“一府两院”领导人和行政部门负责人签订执法责任状,让“一府两院”对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负责。这些做法有悖人大监督的特性。“标新立异”倾向。有的地方人大搞所谓的“一体两翼监督制”这种花哨的东西;有的地方人大在法庭审判中设“人大监审团”等,让人大代表参与法庭审判等等。对各级人大来说,现在最需要的是敢于依法监督的勇气,以及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而不是“创新”的能力。有的地方人大往往对这些摆到人大桌面上的违法行为不去深究,而主动去找一些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去管。这种倾向发展下去会使人大逐步失去它作为民主代议机关的性质。

“好高骛远”倾向。人大工作者常常有一种抱怨,说人大监督法律不完善、手段不够。应该说现行宪法赋予人大的权力是足够的、适当的。比如宪法已赋予人大有罢免和撤职的权力,可几乎从来没有行使过,却还是有人要求给人大常委会弹劾权。这就好象一个原始的战士,有枪他不会开,有炮他不会打,他说还需要一根鸟铳。这种寄希望于监督法的依赖心理,总想通过国家的立法一蹴而就地解决监督问题;总觉得人大集体行使职权不够劲,老想法律给他一种个人的、能直接处理问题的权力。当前,只要把听取工作报告、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罢免等权力充分行使起来,人大监督工作有广阔的天地。

(七)人大监督程序化

随着我国政治生态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在过去的政治思维和这种思维设计下的人大制度的某些方面已经开始不适应建设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制度的需要。

制度设计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出在我们长期以来把人大当作表决机器对待,潜意识中认为人大的选举或表决都会顺利地通过一切议案,不会出现反对、更不会出现否决或通不过的情况。所以,很多制度设计上没有考虑否决了或通不过怎么办。

如两年前广东省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提出了质询案,对质询的具体操作和后果处理出现了质疑。前一些时间有的地方出现等额选举中候选人落选可不可再做候选人不知所措。像2001年3月出现的沈阳市人代会中,法院的工作报告没有被通过,也出现了无所适从。而按照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设计,工作报告没有通过表明人大对其工作不满意,法院没有对人大负起责任,领导应主动辞职,否则,人大应当行使罢免权。工作报告没有被通过显然不应理解为代表对工作报告的文字不满意,不是通过修改工作报告的文字后再行报告一次就可以的。

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法律制度设计上的“单向思维”、“不设法律后果”的做法,一定要将每一项权力程序化,并预设可能出现的法律后果。否则,沈阳市人大工作报告不被通过而引起的尴尬将会越来越多。 你好哦啊,

第五篇:审计监督接受人大监督之浅见[定稿]

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是经济形式的监督,人大监督是法律形式的监督;审计监督偏重于定量分析,人大监督偏重于定性分析;人大监督比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更高,是最高层次的监督。单从经济监督这一层面上讲,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具有一脉相承、辩证统一且不可替代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促使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措施的不断加强与完善,促进国民经济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有序发展。

审计监督是人大监督财政预决算的重要工具

(一)监督法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监督法第三章十五至二十一条中专门规定了“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并从三个方面予以严格规定:一是规定了决算草案审查和批准的时间;二是规定了决算草案科目编制要求;三是严格控制预算调整。从而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着力点放在经济监督上,为审计工作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审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监督法为审计工作确定了重点内容。各级人大其及常委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预算收支平衡情况;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政府基金情况;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等,这些为预算执行审计确定了重点内容。按照这些要求,2008年我们在抓2007年县级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除对县财政局、地税局具体组织的县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外,还延伸审计了县民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国土局等21个单位,通过深入审计,我们发现一些单位还存在管理不规范和政策执行不到位、财政收入上缴不实、税费征收成本大等问题。实践证明,审计工作只有人大监督工作相统一,才能达到审计工作报告为人大决策服务效果。

(三)监督法为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人大其及常委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并提出三个方面要求:一是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意见,人民政府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二是人大常委会做出的决议,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三是县人民政府进行通报和向社会公布。这些规定与审计法相衔接,充分体现了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而审计机关又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从而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范文网】

审计监督在人大监督之下不断完善发展

近几年来,我局在依法实施审计监督中,积极主动邀请县人大其及常委会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使审计工作得到了县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审计结论落实率逐年提高,审计质量全面提升。可以说,正因为有县人大常委会及各级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有人大监督这一有力武器,我县的审计监督才有今天的发展成就。

其一,扩大监督范围,充实监督内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大对审计工作的监督仅仅只限于听取财政预决算审计情况报告,对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代表们的意见也不能很好的落实。针对这种情况,我局主动上门,要求县人大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即审计实施过程中,主动汇报实施方案及工作进展情况,听取人大财经委的意见,并按程序及时修订审计方案。审计工作报告形成后,再次上门征求委员们的意见,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便于委员们在每年的人大会上向人大代表们做出宣传和解释。这一做法已持续多年,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审计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过去审计机关向人大报告审计工作时心里没底、甚至难以通过的被动局面;二是增强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保证了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扩大了社会影响;三是为人大代表支持审计工作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密切了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关系。

其二,扩大监督影响,提高监督层次。对于人大监督审计工作,以前社会上都有这样的认识:人大只监督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没有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县人大进一步提高监督层次,明确要求审计部门对当前社会反映强 4万元,提出审计合理化建议368条,移送案件3件,审计结论落实率达到100%。

实现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有机对接任重道远

《地方组织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这种双重管理体制,既不利于审计部门独立有效地行使审计监督权,也不能确保审计机关主动地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审查批准预算、监督预算执行、评议监督干部等工作过程中及时地提供有关具体资料,从而影响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的质量。可以预见,随着国家转移支付的力度逐年加大,审计监督也将越来越重要,审计监督必须实现与人大监督的有机结合,这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一)应理顺审计管理体制。建议全国人大修订《地方组织法》或作出决定,将现属政府的各级审计机关隶属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作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直接向人大常委会负责。在管理体制没有到位前,可以考虑在人大常委会增设审计监督工作委员会,组织或委托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以此强化和提升审计监督。

(二)切实落实人大监督权。一是建议人大成立专门的预算审查机构,集中一批精通预算和审计的专家学者,加强调查研究,直接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把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和审批落到实处。二是在制度上构建对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的问责监督机制。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人大对一把手的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质询和年度信任评议表决,对其过错、过失实施追究。定期质询由常委会负责,以构成对一把手的经常性监督;年度信任表决由人大代表对政府进行一年一度的评议并进行信任表决,一旦产生不信任表决,“一把手”应当立即辞职。只有这样,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其他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问责、评议和信任表决。

(三)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对接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政府及审计部门除按审计法的规定向人大及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外,还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项目审计结果的报告制度及审计项目计划的协调沟通机制,以利于人大及常委会更好、更及时发挥监督职能。二是建立预算编制审计制度。规定财政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在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前,必须经过审计部门审计,或审计部门提前介入预算草案的编制。三是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于审计机关开展的预算编制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应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从而把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增强审计监督的实效。

上一篇:轻松搞定简报范文下一篇:青水中学创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