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阿拉伯语数词词义模糊性及其内涵

2022-09-10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自然模糊现象, 即语言的模糊性。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有表现力, 在现实生活中, 常常是根本无法用准确语言表达所想的东西。”[1]模糊语言学作为语言学分支, 主要研究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句型的模糊性, 模糊性指事物类属和形态的不清晰性、不确定性, 又指主体对客体事物不确定的认知。

数词具有精确性, 亦具模糊性。数字是一种数学符号, 表示精确的实数, 不具模糊性;数词是语言学范畴的内容, 表示数量, 含有数的含义, 也具有社会属性和文化内涵, 因而具有模糊性。现将阿拉伯语汉语数词的模糊性对比如下。

1 汉阿基数词模糊性

汉语数词为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等, 常用数词仅限于兆以前的数目。这些词语本为数学符号, 但作为承载社会文化内涵的语言符号具有极大模糊性。一的文化内涵远高于其他数词,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人们认为一更能体现多、极、全的意思, 具有最大的模糊性。阿拉伯语中的数词为“” (零)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百) 、“” (千) 、“” (百万) 、“” (十亿) 、“” (万亿) 等, 它不及汉语数词丰富, 没有万、十万、千万、亿、兆的概念, 为三进位制, 和英语的进位法则一致, 如表达万, 就用十个千;表达十万, 用一百个千, 以此类推。阿语数词具有阴阳性特点, 数词和被数词构成与汉语不同, 分为形容词结构和正偏组合, 汉语的数量表达则是由数词加量词加被数词构成;阿语中没有量词的概念, 数词根据其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有主宾属格之分, 产生形态变化, 汉语无形态变化。这些词从形态上讲是清晰的, 但从语言含义上讲具有模糊性, 如“” (一千零一夜) , 一千和一并不只表示1001夜, 而表示多;又如“” (谁害怕死亡就会一天死一千次) , 这一表达中, 一千形容多;此外, 阿语中的一除了表示确切数目还泛指某一类事物, 如:“”意为一滴一滴地就多了, 代指积少成多;“”意为来自同一泥土, 实指一丘之貉, 此处一代指全、都;“”这个表达将百、千的复数形式组合使用, 通过词语形态的变化来表“示成千上万的含义;”“” (十鸟在树不如一鸟在手) , 此处十并不精确表示十只鸟, 而具有模糊性, 泛指很多鸟。

2 汉阿概数词模糊性对比

汉语概数词有大约、多、来、许、左右、几、一半、双、一些等, 它们或用于基数词后, 后加量词, 如十多个、二十来个;或用于基数词后, 如三十左右、十几、一把、一半;或加在数词前, 如几十;或和量词搭配使用, 如几个、一些个;或两个概数词组和使用, 如些许、几双等。这些概数词都具有不清晰不精确性, 到底是几十?一半是多少?几许是多少?阿语亦如此, 其概数词有“” (大约、左右) 、“” (一半) 、“” (一些) 、“” (一些、几个) 、“” (所有的, 全部) 、“” (多少) 、“” (表示比拟, 多少) 、“” (若干) 、“” (几) 。在这些词中“” (一半) 、“” (一些) 、“” (一些、几个) 、“” (所有的, 全部) 、“” (几) 都和被数词的复数形式构成整偏组和, 表示一个模糊的概念和数字, “” (大约、左右) 则和一个数词词组构成正偏组合。“” (多少) 作疑问词用时, 提问多少, 作陈述语时则表示对某个事物数量之多之大的感叹, 或表达强烈的程度, 表示多么;“一般为两个连用, 写作“”, 表示多”少, 若干, 也可表示等等, 如此这般, 具有更广泛更模糊的性质。“” (几) 这个词多与十、百、千连用, 结构为十、百或千加此词, 如“” (二十几个) 、“” (一百零几本书) 、“” (一千零几个人) , 其模糊性具有特定范围, 限定在十以内。

3 从汉语阿拉伯语数词模糊性对比看民族文化内涵差异

不同民族因其社会文化环境赋予数词特殊含义。汉语中一、千、万、九、十被视为终极数目, 代指整个、全部、都、极、多, 如九洲、一统天下、千里迢迢、十全十美、九五之尊等, 把八、六从的的发音引申为发、顺, 将其看作财富、福瑞吉祥的象征, 如六六大顺, 八宝粥等。人们亦不喜用七、四, 尤其是七、四连用, 只因汉语里七和气、弃同音, 四和死同音, 有不吉利之嫌。再者, 人们普遍不喜欢三, 赋予其贬义, 如三心二意, 将数词赋予比喻性含义。双数却备受青睐, 婚宴、喜筵均在双日举办。阿拉伯人则喜用七, 它不单是个数学符号, 而是一个模糊的语言概念, 代表吉祥和数量多。阿拉伯人认为猫有七个灵魂, 古兰经中也也提到:“为主道而施舍财产的人犹如一粒谷种, 发出七穗”, “在埃及, 婚礼后或小孩出生后第七天都要举办喜筵, 以示庆祝, 这个喜筵有专门的称呼此词是阿拉伯语数词中七的派生词”。[2]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 (星期五) 被称为礼拜日, 又名主麻日;且伊斯兰教斋月为“” (九月) , 穆斯林将在这个月封斋。此外, 先知穆罕默德于伊历7月27日夜晚登霄, 阿拉伯人便将这一晚称为登霄夜, 认为此日是命运之夜。

汉语、阿拉伯语博大精深含意丰富, 对其数词的模糊性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阿拉伯语及其使用, 了解中阿不通的文化习俗和社会风情, 加深跨民族、跨国界深层次交流。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汉语阿拉伯语基数词、概数词词义的模糊性和其文化内涵, 通过对比二者了解其语法现象及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数词被赋予的特殊含义。

关键词:汉语阿拉伯语基数词,概数词,模糊性,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基础语法〉.阿拉伯语基础语法 (第2册)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2] 陈中耀.阿拉伯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工民建施工质量应用多方位管理的作用分析下一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