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数学课堂的思考与教学策略

2022-10-12

自2011年以来, 我校高举新课程改革大旗,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学校先后派出部分教师外出学习, 为我们带回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以及昌乐二中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 阆中市教科局就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五项理念———课堂既要立足常态, 又要追求常新, 更要突破常规;课堂不是教师教得精彩, 而是要学生学得精彩;课堂不是形成一个个句号, 而是激发一个个问号;课堂不是束缚学生心智的枷锁, 而是放飞学生理想的乐园;课堂要靠教师的无为, 成就学生的有为。学校根据上述三所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市教科局的高效课堂理念, 积极探索, 通过近两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学习实践和探索,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初建成效:初步构建了“一二一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推行导学案, 实施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思路下, 形成了“异质分组、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模式, 而且已成为全校教师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模式。在数学教学中, 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氛围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进而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心理渴望。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一位教师在一次校内公开课上, 上课的老师居然迟到了, 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在“他为什么迟到了?”的疑惑中等待了一分钟, 上课的老师匆忙走进教室后开始上课了。开场白是这样的:对不起, 我迟到了, 大家一定想知道我迟到的原因吧, 那是因为从家里来学校的途中, 发现所骑的摩托车没有汽油了, 于是就到路边的加油站加油了, 在加油过程中笔者发现显示器上一些数量很有趣 (边讲边画显示器的草图) , 如5.80元/升一动不动, 而两个小窗格的数字却不停地跳动着, 这两个数表示什么呢? (生答:一个是油量, 一个是金额) , 为什么这两个量要一起跳动呢? (生答:因为进油时, 油量会发生变化, 油量变化了, 金额就跟着改变了)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11章第1节函数的概念”, 单价5.80元坍在加油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 我们把它叫做“常量”, 油量和金额会发生变化, 所以把它们叫做“变量”, 又因为油量先发生变化, 金额才跟着变化, 所以油量叫做“自变量”, 金额叫做“因变量”, “因变量”也叫做“自变量的函数”, 所以, 金额就是油量的函数.如果所加的油量设为z升, 要付的金额为y元, 那么y与x的关系如何表示? (生答:y=5.80x) 这个式子叫做函数关系式, 其中z是自变量, y是因变量, y是z的函数我的摩托车油箱最多能装10升汽油, 那么自变量z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生答:0≤z≤10) …。“函数”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引入、如何讲解历来困扰着我们数学老师, 而这样的一节课所创设的引入问题给予我们太多的启示和感悟。在传统教学中, 对“函数”概念的引入都是采用“直接告诉式”的, 让学生死记硬背函数的定义, 这个定义冗长、抽象, 学生难于理解, 而这节课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巧妙设置“迟到”———“加油”———“函数”的导入过程, 引入入胜。

2 巧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 提供高效数学课堂平台

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走进数学课堂, 它整合了其他多种信息技术手段, 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操作性, 架设了一个多方参与的互动交流平台, 光感强、视听结合、可静可动、操作方便, 调动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它为教师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实效开辟了新的途径。可以这样说, 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 不仅为现代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纷呈。

3 使用优质导学案引领, 助推高效数学课堂的手段

“导学案”教学法是新课改理念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教学效益。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导学案教学主要基于“导、学、议、练、结”五个环节,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课堂学习平台所采取的一个教学手段。“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而设计的, 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 对教材作二度创作后编写的, 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它包括学习目标、预习任务、课堂学习的主要环节 (包括随堂作业) 、课后知识整理的“骨架” (留空白让学生总结梳理) 以及课后作业等几个部分。它既支持了学生的预习, 又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同时又是学生复习的资料。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作为高效数学课堂方式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以小组为单位,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的新课改理念。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 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 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 进行旁观、指导、帮助或纠正, 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 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 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总之, 数学课堂教学,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获得高效的数学课堂。

上一篇:儿童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早期处理下一篇:浅谈中小型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