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观后感个人小结

2022-10-29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道战观后感个人小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地道战观后感个人小结

地道战观后感

篇一:地道战观后感

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历史上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奇迹,我们华北平原上就有一项不得不说的壮举,是什么呢?对了,它就是“地道战”!后来,这一历史被拍成了电影,就是家喻户晓的影片《地道战》。

说起“地道战”,我可以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1942年到1944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寇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地道战》就是描写那个时期我们英勇抗日的故事。根据地人民为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粉碎日寇“大扫荡”的阴谋,采用了不少巧妙的战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抗日军民在广阔的大平原,挖了不计其数、各式各样的地道,就像影片歌中唱的“埋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虽然日寇装备精良、武器先进、给养充足,但是,我们抗日军民凭着小米加步枪仍能屡次打败敌人。这胜利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军民团结,同仇敌忾,把侵略者打得魂飞胆丧、落花流水。

冀中人民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

有人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才是奇迹!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自己的家园!

我们青少年要向英雄学习,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要始终拥有一颗爱国之心。生活在和平时代,虽然不能面对面地去打击敌人,但我们要树立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加倍努力学习,汲取更广博的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量。这,也是一种爱国!我们,也可以成为英雄!

篇二:地道战观后感

我今天下午看了一场电影,感到很开心但是有一点遗憾。为什么呢?如果想知道,就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地道战》这部电影讲述了,1942 年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地区人们发明了一种作战方式,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那就是——地道战。

我们都知道打仗不仅要打,还要藏。可是冀中地区是平原,没有山可躲,也没有水可藏,这可怎么办呀?嘿嘿!这可难不倒我们聪明的民兵们,他们根据家家户户都有的地窖和水井想出了挖地道这个好办法。地道刚刚挖好,敌人就来进攻了,狡猾的敌人为了不让被发现,选择了在夜深人静时悄悄进攻。不过这刚好被来查岗的老村长发现了,他立刻跑到钟下敲响大钟。但是还没敲几下就被敌人用抢夺去了生命。我们敬爱的老村长啊,他牺牲了自己顾全了大家。村民们听到钟声后都纷纷躲到自家的地道里。不过地道口很快就被敌人发现了,他们往里面放火,因为地道没有防火设备,乡亲们很快就被熏得受不了了。幸亏区长及时赶到,用了我们的土办法——麻雀战术……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撤兵了。原来我们这些土办法也挺有用的。

乡亲们总结了这次教训,把地道重新改造了。现在的地道防水、防火、防毒、防钻、防挖,家家通。把临街房子全搭上了梯子,还做了很多射击口,就等着敌人来进攻了。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大家为了给老村长报仇,都努力做到最好。敌人也尽全力找地道口,终于找到了3 个,(这3 个口可不是我们粗心大意忘了隐藏而是故意留的)他们就拼命往里放水,不过水是宝贵的不能让它们流到地道里害人,要让它们流回原处。敌人焉儿了,我们胜利了。

这地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为此感到开心和自豪。不过遗憾的是老村长没能看见,他如果看见了,一定比我更开心、更自豪。

篇三: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的故事。日本鬼子进村时进行疯狂的扫荡,老百姓对他们非常曾恨,恨之入骨。民兵和村民们躲进了井里和地道里。日军没办法,只好把房子给烧了。为了使日军再来扫荡时减少我方人员伤亡,村民们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当日军再来扫荡时,村民和民兵就及时躲进地道里,同敌人进行游击战。鬼子又是用烟呛,又是用水淹,又是用土埋,却难以奏效。在强大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日军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回望过去的峥嵘岁月,高家庄地道战的确是战争史中的奇迹,而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更是奇迹!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的强大的敌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每当看到八路军战士受伤时,我的心就像被刀绞一样。

我的收获是,人们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第二篇:《地道战》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部电影,叫【地道战】。影片以村长受伤开头 ,在村长留下“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的话后牺牲了。

地道战发生在1942年,是抗战的第五个年头。在日军疯狂地施行烧杀抢掠的恶行后,高家庄的民兵队长高传宝带领民兵们勇敢作战,在人少枪少的情况下,展开了一场场机智的地下战争。他们利用家家都有地洞的有利条件,把各家简单的地洞改造成了家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把全村的地洞连成一片。

一天深夜,大家都还在挖地道,高老伯说出去看看,查查岗。他穿行在安静的村庄,突然,发现一群日军趁着夜色,悄悄地进 村了。原来狡猾的敌人来偷袭高家庄。他心急如焚,为了乡亲们的安全,他不顾个人安危,立即朝着村中心的大钟跑去,当他解下钟绳,正要敲响时,一道光射来,原来是日军发现并包围了过来。他不顾一切,毅然拉下钟绳。急促的钟声响起,吓得敌人慌了手脚,鬼子队长凶恶朝他开了枪,枪击中了高老伯,他晃了晃身体,忍着剧痛,继续敲打着古钟,急促而响亮的钟声响彻了整个高家庄。敌人向他扑来,他临危不乱,猛地掏出手榴弹,拉下导火索,奋力扔向敌人。一声巨响,手榴弹在人群中炸开,而高老伯也倒了下去。为了全村人的安全,高老伯光荣的牺牲了。

群众们听到钟声全部转移到了地道里。剩下的鬼子找遍全村,就是没有找到一个人,鬼子队长嚎叫:“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到他们”,没来得及隐蔽的地道口被鬼子兵发现了,鬼子们用烟熏,用水灌,想把村民赶出地道。高传宝带领村民从另一个洞口突围,在危急时刻,区长赵平原带领着区小队赶来增援,他们利用地道的优势,打得敌人抱头鼠窜,狼狈地逃回了据点。

高传宝回家后,认真的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重新修建地道,把地道改成了防水· 防火· 防毒· 防挖;打了好藏,藏了好的天罗地网式地道。一天,赵区长来到高家庄,看了他们新修的地道,大加赞赏。说:“首长决定,要派武工队来支援高家庄。” 村民们听了这个消息,都很高兴,都盼着武工队早点来,过了几天,村口来了几个骑自行车的人,告诉村民说他们是武工队的,

却被聪明的高传宝识破,原来这些人是日军派来的特务,想着混进村里弄清地道,准备消灭高家庄的。最后,真正的武工队来了,带领着村民和民兵,借助地道,开展了一场有利地形下的歼灭战,把来犯的敌人都消灭了。

看完影片后,我觉得毛主席说的“革命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群众中。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只要把广大的人民群众发展起来,组织起来,就能战胜任何敌人,就能创造任何奇迹。” 我们学习中也是要坚持,只要不怕困难,多动脑,勤于思考,不怕辛苦,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第三篇:《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经典故事。

一开篇,黑白画面和嘹亮的红歌,深深地吸引了我。黑白电影,它充满了浓郁年代感,不仅这样,其骨子里还流淌着革命的本质,传达出一种当时的人们朴实自然的品质却又隐藏着一种强大的张力给予你无限的力量。黑白之间,透露着闪亮的精神,是现在缺少的一种淳朴的韧劲;嘹亮红歌,唱响的是那一代的风貌,将我们引领进那段岁月,感受那段岁月人们经历的过往,或沧桑,或澎湃,或凄凉,或美好。但,那一段剪影却让我们看到了彼时中国革命的朝气蓬勃,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与团结。

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光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这精妙的地道战让鬼子进来了,一个也出不去。

地道战的抗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了英勇无畏、顽强拼搏、机智努力的大国精神。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高老忠,虽然他在整部电影中出现的时间很短,可他的大义凛然,无惧生死深深的震撼了我。在夜晚独自一人去散步的高老忠意外发现了来偷袭高家庄的日军,他奋力奔跑,只为了摇响警钟,告诉村民日军来了,快躲进地道。即使被日军发现,即使知道自己会死,他也那么毫不犹豫地,用力地去敲响警钟。身中数枪的高老忠依旧没忘向日军掷去一枚炸弹,死得何其悲壮,何其令人动容。

后来,高老庄来了自称是武工队的几个人,不过,细心敏锐的高传宝看出了倪端,索性将计就计,将汉奸带入了地道,来个措手不及。当真正的武工队来后,他们带领高老庄的人民歼灭黑风口的敌人。

在影片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有让人臭骂的汉奸汤司令,有顽强拼搏的冀中百姓,还有那个令人恨之入骨、穷凶极恶的日本山田队长。我想之所以有如此的感触,是因为“地道战”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片中人们对革命的无私奉献,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可敬,对高尚情节的追求,对那些勤劳而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的崇敬爱戴之情。

与其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还不如说冀中平原上的那些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伟大人们才是奇迹,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捍卫了中国的领土,是他们在名族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看了《地道战》我更加深信,没有什么困难能打垮中国,团结的中国人民一定可以取得胜利。

作者:李子琪 指导教师:徐风娟 学校:青山镇中心小学 年级:五年级

联系方式:15229148961 地址:商洛市商南县青山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观后感

随着嘹亮的歌声,红色电影《地道战》结束了。而其中的一些人物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机智勇敢的高传宝,令我无比的佩服;视死如归的老钟叔,令我无比尊敬;令人唾弃的汉奸汤司令、那个令人恨之入骨而又凶恶极至的日本山田队长,都令我极其厌恶。

这个电影主要讲述了:1942年,日军侵华的战火烧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称臣只有死路一条,奋起反抗才是最终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动员起来共抗日军了,高家庄更是调集了大量民兵。为了对抗日军的飞机大炮,当地人民利用地貌开凿出了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地道,与各户人家相连,西边连着西家,东边连着东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这些巧妙的地道,率领民兵与日军展开迂回作战。其中,汤丙会的人冒充武工团,想摸清民兵地道情况,但高传宝看出了破绽,利用地道与他们周旋,到真正的武工团来时将他们一举歼灭。虽然曾因队伍里的败类汤丙会的出卖而吃了不少苦头,但是智勇双全的高传宝最终率领队伍利用地道围剿了日军,清理了汤丙会,并活抓了日军领队山田。地道战的胜利奏响了冀中反日的最强音。

我印象最深的片段就是老钟叔在发现敌人后,冒着被敌人人发现的危险一路小跑,来到了那棵挂着钟的大树下敲响了那口钟。在敌人发现他时,老中枢非但没有跑,反而更加用力的敲响了钟。敌人的子弹射向了他,他倒下了,但他挣扎着想起来,他想继续敲钟,让其他同志们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要迅速撤离。他被敌人们捆绑起来。看这里时,我心里在想:这钟声不只意味着危险的来临,还意味着同志们报仇的开始。在钟叔死后,民兵们就发誓:为老钟叔报仇!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高传宝。因为他机智聪明、智勇双全,是一个称职又负责的好队长。在改进地道时,高传宝充分发挥他的才智,让地道既防水有防毒,设计的陷阱还可以杀死敌人,垒砌的墙上还有供射击的洞,让敌人无处可逃,可谓天衣无缝。当敌人向地道里又放水又放毒气,想至村民和民兵于死地时,高传宝设计的排水道和掩口派上了用场,没有他们伤到他们一分一毫。在日军假冒武工团时,其他人都以为他们一行就是武工团,被他们的行头和介绍信上的大印所迷惑,只有高传宝一人对他们有所怀疑,最终识破了他们的诡计。高传宝把他们带到设好陷阱的地道里不声不响的解决了一些人的性命。并在真正的武工队到来时将他们一举歼灭。

《地道战》歌颂赞美了中国人民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也让我们铭记住了卖国贼的可耻,知道了:卖国贼都没有好下场!

第五篇:地道战观后感

观《地道战》有感 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回首90年,弹

指一挥间,90年的风风雨雨,锻造了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90年的丰功伟绩,中国的百姓点点滴滴地都铭记于心。 为了纪念观看了,红色电影《地道战》。

1942年,无恶不作的日寇对冀中平原进行了大扫荡,实施了“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他们企图用这种残酷的手段把抗日军民吓倒。但铁骨铮铮的中华儿女却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来对付敌人,地道战便是其中的一种。

冀中平原高家庄的村民在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挖成了由几家相通的地道,用来与敌人周旋和藏身。一次,日寇趁着天黑,偷袭了高家庄,党支部书记高老忠鸣钟示警,不幸牺牲,地道也被损坏,伤亡惨重。高家庄村民吸取教训,将只能存身的地道,改成防水、防毒、防挖、防弹,还能用于攻击敌人的多功能地道,在高传宝的带领下利用经过整改的地道击毙了伪军特务。还和武工队一起将黑风洞据点的敌人一举歼灭了。

影片中,智勇双全的刘传宝,知错就改的牛娃,勤劳勇敢的妇女连成员,还有武工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灵活运用地道的优势,将拥有着现代化武器的日寇,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看了这部片子,让我感悟颇深。战争时期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苦,炮火使许多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吃不饱,穿不暖,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使我想到现在正处于战火中的利比亚人民多么需要世界人民的帮助,和平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是多么的幸运。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那是用无数先烈和战士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曾经落后的中国被别人看不起,受到别国的侵略和奴役,这也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作为一名学生,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为建设现代化中国出力,使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盛。 我们不会忘记,1997年7月1日凌晨,五星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我们不会忘记,1998年抗洪时,那些奋不顾身,跳入急流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滔滔洪水的党员和战士;我们不会忘记,2001年7月13日,当北京申奥成功的一刻;我们也不会忘记,当杨利伟和神舟飞船平安归来的那一刻,这一切将深深地烙在我们心中。这是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

如今,党在我心中,已从儿时的朦胧,到如今的真切;从为了民族的觉醒,到今天为了国家的富强。如今的党,已是融入我灵魂的一种精神、一种动力。它已成为我毕生不变的信念。

上一篇:道德与法治三年级部编下一篇:党的组织生活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