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影片《地道战》观后感

2024-06-22

爱国主义影片《地道战》观后感(共14篇)

篇1:爱国主义影片《地道战》观后感

爱国主义影片《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当电影里传来坚定、雄壮的旋律,我心中不禁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

《地道战》这部影片讲述了1942—1944年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以搞垮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大伙团结一心,同心协力,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战斗方式——挖地道。他们在平原的地下开凿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地上地下连为一体,为鬼子布下天罗地网。利用百里长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把鬼子打得片甲不留。

有一次,日寇的山田队长,带领着一队鬼子来偷袭高家庄。高传宝的父亲高老忠在放哨时,发现了这一紧急情况。为了给乡亲们报信,他冒着生命危险,火速跑到村边那棵大树下,敲响了警钟。山田来到大树下,警告他不要再敲,可是他置之不理,继续用力地敲。山田恼羞成怒,对着他的胸口连开数枪。就这样,高老忠壮烈地牺牲了。高传宝他们听到钟声和枪声后,率领着乡亲们火速转移到地道里。鬼子进村后,发现了地道,可是谁也不敢下去。这种贪生怕死的鬼子,根本不佩当一个战士。而高老忠大爷,为了拯救全村人的性命,毅然迎着敌人的枪口,为大家敲钟报信。这种视死如归,崇高无私的精神,真令人肃然起敬。

条条地道,场场战斗,时而让人紧张万分,时而让人拍手叫快。印象最深刻的是战士们用墙上的小眼儿左打一枪,右放一炮,让鬼子们摸不着头脑,在村子里东奔西跑,抱头鼠窜。神秘的地道里埋伏着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战士,他们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有最聪明的“土”办法——地道战,有最强大的后备军——老百姓。他们之所以能赢得胜利,靠的是中国正义的力量,靠的是他们机智的头脑,靠的是人民坚定的支持。

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这是一种奇迹,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创造的奇迹!

篇2:爱国主义影片《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地道战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XX年爱国影片《地道战》观后感范文

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在家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地道战》,片中那智勇双全的高传宝,一片忠诚的老钟叔,还有那个汉奸汤司令及那个穷凶及恶的日本山田队长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主要描写了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高家庄英勇的男女民兵们,从四面八方齐集村口,准备战斗。我根据地人民为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采用了很多巧妙的战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土洞和地窖挖成相同的地道。但有一次,小鬼子山田队长率领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头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响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1943年夏,高传宝利用地道的出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人民打得落花流水。日军在遭到抗日队伍的英勇反抗后对高家庄的抗日武装力量及怕有恨,想方设法要扑灭这股抗日的火焰。可他们却最终在抗日的洪流下变成一群无头苍蝇!敌军大败,原来耀武扬威的他们,现已闻风丧胆,以前狼烟四起的高家庄,现已欢呼雀跃;以前气势汹汹的鬼子,现已抱头鼠窜……我们胜利了!

看完电影后,我心中“甜,酸、苦、辣”什么滋味都有“甜”,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叔叔没有向日本鬼子低头;“苦”,想不到那时的老百姓是过着这样的苦难生活;“辣”,我十分地恨那些没有人性的日本鬼子。可是,我们勇敢的游击队员们却与鬼子英勇战斗,最后还是把他们打败了,这多么可喜呀!所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许许多多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如今,在这美好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应该懂得珍惜。当五星国旗冉冉升起时,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的前程,国家的发展而牺牲的英勇烈士,永不能忘记。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坚强的。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报答那些为国家做出了无私奉献的人们。

XX年爱国影片《地道战》观后感范文

观看了《地道战》这部影片后,我感慨万千。影片主要讲的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说起冀中平原的人民,他们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一面抗击敌人,一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不断地挖地道,使地道的规模越来越大,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说地道战是奇迹,我觉得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更是奇迹,因为是他们创造了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了敌人。地洞内什么气孔啊,孑口啊,岔道啊,无论敌人怎么使出残酷的法子,他们总是想办法克服!那独特的联络方式也叫人惊叹不已!

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与他们相比,那些汉奸,那些卖国贼是多么可耻!这些人不但背叛了祖国,同时也背叛了自己!他们是中国的败类,是中国人的耻辱!

我敬佩智慧、勇敢、勤劳的冀中人民。他们利用地道战不但坚持了生产,还粉碎了敌人毒辣的“大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XX年爱国影片《地道战》观后感范文

“地道战,嘿,地道战……”每当这首歌萦绕在我耳旁,便就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使我不由分说地抬起头,望着屏幕,久久不能释怀。心中涌出一份冲动、一丝缅怀、一抹痛恨、一缕埋藏于心底的爱国之情。日本给中国带来的伤痛我们是永远难以忘却的,也是不能忘却的。1945年8月15日,这是一个改变中国悲痛命运的日子,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了战争结束了战争的局面。

篇3:爱国主义影片《地道战》观后感

如何定位黑色电影, 重点在于黑色电影本身的“精神分裂症”本质。黑色电影不是类型, 但没一部黑色电影又是类型片。黑色电影本身也具有抽象性, 在有些时候“黑色”所起的作用就类似于“悲剧的”“喜剧的”或“情节剧的”这些术语与悲剧、喜剧、情景剧之间的关系。“黑色”成为一种抽象化的描述性语气, 态度或情绪。正如罗伯特·波菲瑞奥提出的那样:黑色电影的主题紧抓存在主义话题, 个人行动的毫无意义性;大众工业社会中的个体异化;孤独和与世隔绝, 生命和虚无之间充满问题的抉择;生命的荒谬、无意义与毫无目的, 还有社会正义的恣意横行导致个人绝望, 走向混乱、暴力和偏执。[1]黑色电影是一种风格和一些主题关注的集合, 尤其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出现的现象;它集类型、系列、模式于一身。此外, 黑色电影明确的风格化元素与主题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和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但又与这两个时期的代表影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贝壳和僧侣》有明显不同。美国黑色电影的风格和主题也预示出美国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确立的黑色风格, 即试图捕捉水门事件和伤痕累累的“越战”所引发的一个幻灭时代启示录般的情绪。

二、总体特征:存在中的表现, 隐喻里的真实

科恩兄弟是对美国著名兄弟导演乔尔·科恩 (Joel Coen) 和伊桑·科恩 (Ethan Coen) 的简称, 兄弟俩出生于美国犹他州一个犹太教家庭。他们自小就对电影产生兴趣, 尤其对当时流行的美国黑色电影痴迷不已, 但兄弟俩也对黑色电影类型化、模式化的表现手法感到厌倦, 他们想创做出独立风格和个人化的黑色电影。于是在1984年科恩兄弟推出了他们共同作为导演、编剧、制片, 制作完成的首部作品《血迷宫》。影片的情节设置很奇特, 原本电影中的人物都是一步一步有目的性的行动, 然而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人的命运却都意外脱轨。每一个细节、动作都是有意义的, 看似每个人物的选择都是合乎逻辑的, 但这些逻辑最终过滤后形成一个迷宫, 片中人物在迷宫中的时间很长, 观众还未反应过来, 整个事件的逻辑就已消失不见, 最后的结局是杀手和计划被杀的人都死在了命运的巧合和不幸当中。整个90年代科恩兄弟的作品风格都与《血迷宫》相似:首先, 都是以绝境、荒诞、超现实、神秘主义风格贯穿整部作品;其次, 在人物情节的设置上都是将一个或几个无辜的普通职业的人放置在一个原本就略为诡异的情节中, 随着情节的发展突然被卷入激烈、荒诞而又绝望的境地里, 虽然人物有自我的反抗或是逃脱, 但最终仍被不可逆的发展情节推到悬崖边上, 观众期待着“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出现, 可导演却将最后的希望掐断, 让观众在感叹同时也反思自己真实生活的境况。最后, 影片结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也是科恩兄弟作品的另一特色, 因为观众本以为按平常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影片肯定有一个明确的结局, 所以在面对多义性的结尾时一些观众就陷入了迷茫而对影片产生迷惑, 而另一些观众通过对细节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反思, 逐步了解导演的真实用意而对影片大加赞赏, 这也是科恩兄弟的作品存在两极分化的特点。在科恩兄弟的所有作品中, 涉及最多的哲学意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存在主义, 而在电影表现的手法上则较多采用了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为了将这两种主义更加自然地揉合在一起, 科恩兄弟加入大胆想象, 并以极具讽刺意味的隐喻和荒诞的表现手法让作品充满新奇、怪异和深沉的反思。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大陆, 尤其在德国和法国, 哲学有一种不同的侧重, 这种侧重在现象学运动和存在主义中表现出来。现象学将所谓事物的客观性撇在了一边;而是建议我们在人的经验范围之内更主观地探究现象。存在主义则采用了现象学的主观性方法, 并进一步探讨了人的经验的实践性问题, 例如进行选择和个人承担的问题。[2]德国表现主义是一种电影风潮;表现主义电影直接受先锋派绘画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主张摒弃客观现实强调主观现实。[3]这两种哲学主义在科恩兄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 尤其在他们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品《老无所依》中最为明显:当影片结尾即将带着巨额资金回家的中年男人路过街道时突遇街头帮派火并, 被流弹击中身亡;冷血杀手追入男人家中寻钱未果却意外受伤, 孤独地逃离现场;一心想在退休前立最后一功的老警探也是来迟一步、无功而返。结局在老警探对时代变迁的感叹中引起观众深刻的反思:人存在于世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人们该如何面对世间发生的一切?

三、《巴顿·芬克》:存在的荒谬和虚无

影片《巴顿·芬克》是科恩兄弟首次扬名国际影坛的成名作, 这部充满美国独立电影风格的电影展示的是源于欧洲深入人心的存在主义和表现主义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影片讽刺了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黑暗的大制片厂制度。《巴顿·芬克》主要表现出一个小有名气的舞台剧编剧巴顿·芬克本想创做出真正为大众写实的剧本, 但却被推荐到好莱坞的一个大制片厂为制片人编写一部B级摔跤电影的剧本, 并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陷入各种各样的荒诞事件。最重要的情节发展是巴顿本人在现实中搜肠刮肚编写剧本的经历和想象中消灭一切存在事物的疯狂意识的交织, 以及巴顿对自己存在的意义的反复思考和超越自己思想性的最终达成。

(一) 巴顿·芬克:无辜者受苦

影片对主人公巴顿·芬克的描述从最初小有名气的编剧到最后不知自己如何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编剧的过程深刻反映了存在主义的主要分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思想。片中巴顿刚开始不想去好莱坞, 因为他一心想做一个能写出真实现象的、为普通民众写实的编剧, 可以看出巴顿是想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可推荐人一再鼓动巴顿前往并以各种优厚条件劝说巴顿, 巴顿就没再推辞;但自从他入住那气氛诡异的旅馆开始, 就注定巴顿的成名之路将充满艰辛甚至险恶。之后与制片人的见面、与邻居查理的相识、和作家女秘书神秘的暧昧关系, 都构成影片的黑色风格。从刚开始空荡的旅馆大厅、举止怪异的侍应生, 到装饰奇异、不时会胀开的墙纸和四周莫名其妙发出的怪声, 再到神秘的邻居查理, 都让巴顿·芬克感到非常迷惑。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 本身就陷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想象之中, 加上制片方不断催稿, 更让巴顿头疼不已, 他只能借助于墙壁上一幅正对着自己的油画增加创作灵感:画上一位妙龄女郎背对着巴顿坐在沙滩上眺望远处的海浪和飞鸟, 这是巴顿在所有看到的事物中最正常的一个, 因此他把画作当成是自己创作灵感的来源, 想又好又快地写出稿子。但总是事与愿违;无意间巴顿巧遇当时名气最大的作家梅优, 并认识了其私人女秘书奥德瑞, 在得知梅优所谓流传于世的作品竟是奥德瑞代笔完成的真相后, 巴顿惊讶之余对奥德瑞同情不已, 与奥德瑞短暂的欢愉之后, 巴顿竟然觉得轻松了不少, 当他看到奥德瑞身上一只正在吸血的蚊子时, 伸手打死了蚊子, 没想到奥德瑞的身下却渗出大滩血迹, 离奇身亡。巴顿大叫一声, 不知所措。剧情急转直下, 无辜的巴顿不知如何是好, 隔壁的查理过来询问, 看到这样的情景也觉得不可思议, 好在查理最终安抚了巴顿并帮他处理了尸体, 但巴顿还是心有余悸。面对其后赶来调查的侦探和天天催稿的制片方, 巴顿恍惚不已;当查理递给巴顿一个盒子后巴顿再创作时思如泉涌, 很快完成了剧本, 但制片方仍不满意。恰在此时二战爆发, 制片厂又看好战争片的发展前途, 巴顿的剧本无人问津, 最后当他提着盒子漫步在沙滩时, 发现了令他向往的一幕, 巴顿心满意足, 全片结束。

在这里, 巴顿·芬克原本就是一个无辜的受苦人, 却还要遭受意想不到的打击。导演在这里给观众出了一道存在主义的命题:巴顿为什么要受苦, 巴顿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编剧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为写出真实的、为大众说话的剧本吗?还是说他徒有虚名, 在这世上存在的毫无意义呢?其实导演在这里就是将存在主义的深刻含义借巴顿的故事展现出来, 而且巴顿还是犹太籍, 犹太人是全世界最为勤劳和精明的种族之一, 但还是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不仅引起人们的思考:存在是实在的还是虚无的、有意义还是荒谬的?这一切都需要人们自己去领会, 影片结局的多义性也预示着每个观者对存在的意义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二) 查理:魔鬼般的想象

如果说巴顿·芬克是无辜受苦者的典型代表, 那么查理的形象就是表现人们存在的另一层含义:肥胖、狡黠、狂放、不受控制, 这些特点是人类存在于世的潜意识表现。当巴顿第一次见到查理时是因为查理在隔壁弄出的声响太大, 查理愤怒地想教训巴顿, 但得知巴顿是编剧后又开始羡慕巴顿的光鲜职业。此后, 查理就成了巴顿在怪异旅馆唯一的朋友, 当巴顿为摔跤片剧本苦思冥想时, 查理热心的为他讲述摔跤的场景并亲自做示范, 还时不时到巴顿的房间和巴顿炫耀自己曾经“辉煌”的事迹。后来当巴顿为奥德瑞的离奇身亡不知所措时, 查理开始释放出魔鬼般的一面:在安慰巴顿的同时利索地处理了奥德瑞的尸体, 并留给巴顿一个奇怪的盒子, 其后又在解救被扣押的巴顿时更是干净利落的干掉了追缉自己的两个侦探, 最终在燃起熊熊大火的旅馆中让巴顿离开, 自己则走进燃烧的房间。从开始的看似憨厚老实、平易近人, 到后来的无所畏惧、狂妄自大, 真性情的表露都是对人类思想另一面的展示, 却也是人类心底最想达到的一种状态。当观众看到疯狂的查理手持冲锋枪冲向扣押巴顿的两个侦探时, 他们何尝不想变成像查理那样真实而又充满破坏力。查理在影片中的意义也是萨特对存在主义的另一种解读:“通过在思想意识的行动中发现自己, 我发现了一切人的状况。我们处在一个‘主体间性’的世界中。”[2]有很多观众认为查理就是巴顿的另一种自我想象的存在。这一点非常关键, 也体现出导演的良苦用心, 也是萨特存在主义结论的银幕体现:“一切人都会有类似的非真本性―都会按照坏的信念办事, 都会逢场作戏并想用表面的东西来掩盖自己真实的人格。”[2]

四、结语

《巴顿·芬克》作为黑色幽默电影的经典之作, 在很大程度上与科恩兄弟的天才般的想象和奇妙的情节设置是分不开的, 影片的隐喻手法发挥到了极致, 尤其是那只引发“血案”的蚊子, 是影片中最为出名的一处隐喻。导演是将飞舞的蚊子比做巴顿焦躁不安的心理, 在现实中则表现了人类每时每刻都处在躁动的心态中。还有很多著名的隐喻, 如挂在墙壁上的那幅油画和巴顿提着的怪异盒子。油画其实是巴顿内心最想达到的一种创作境界, 在那样一个怪异的环境里巴顿期待着内心能有一方安静的小天地静下心来创作;而盒子里其实是为梅优代笔的奥德瑞的头颅, 暗含了创作的典范和规则。所以最后巴顿提着盒子走在沙滩上看到油画中展现的那一幕, 一切都不言而喻。特别是巴顿问起女子是否从事电影工作, 女子莞尔一笑又回过头眺望, 而这正是巴顿内心期望的。因此科恩兄弟在这部片子中想要给观众传达的就是人要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真正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摘要:在美国黑色电影及其分支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过程中, 科恩兄弟无疑是不能绕过的节点。他们创作的黑色幽默电影已经跳出了传统的好莱坞类型片的发展模式而独树一帜, 从《血迷宫》到《大地惊雷》, 科恩兄弟的作品包含存在与表现、荒诞和隐喻等哲学隐喻,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走向。本文对科恩兄弟的首部商业成名作《巴顿·芬克》进行浅要分析, 了解片中存在主义的黑色表达。

关键词:科恩兄弟,黑色幽默,存在主义,表现主义,《巴顿·芬克》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贝尔顿.美国电影美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2][美]S.E.斯通普夫, J.菲泽西方哲学史 (修订第8版) [M].匡宏, 邓晓芒, 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9.

篇4:浅析女性主义影片

关键词:女性主义;影片分析;视角;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60-01

一、引言

电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从女性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电影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对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文化努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如果说电影是一定的社会文化产物,那么它就要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矛盾和意识形态。而且电影是通过一定的视听手段来传达某种文化意识的,这种传达肯定会具有某种主观性,这种主观性被女性主义者认识为男性的视角,因为大部分导演和电影制作者的位置都被男性占有。

二、《罗拉快跑》影片分析

《罗拉快跑》为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品,这是一部令人屏息、兴奋的影片,一个女人如何拼命尽力地抢救她的爱人,爱欲生死将完全改观。罗拉为了拯救陷入困境的男友马尼,为了10万马克,不断奔跑,在失败之后,第二次,第三次重新开始,后来终于获得了成功的结局。这里,出现了男弱女强的关系。显示出女性视角。

1.罗拉第一次快跑。当罗拉接到求救电话后,立马思索着该问谁借10万马克来挽救男朋友马尼的性命,经过一系列的脑电波搜索,锁定了自己的父亲。这场景隐约暗示了罗拉是一个非自立的红发毛头小孩。跑到了父亲的办公室后,却被父亲拒绝。在这过程中,罗拉没有任何反抗,顺其自然地被父亲赶出大厦。在绝望当中,与马尼共同抢劫了超市,仓皇逃亡中被警察打死。这的确是悲哀的一面,强烈衬托出女性地位的卑微,也反应出了女性精神的劣根性,依赖型,失败性。

2.罗拉第二次快跑。第二次奔跑,罗拉选择了比第一次合适的路线,因而在时间上也有了明显的缩短。在进入父亲的办公室后,与父亲直接冲突,并用保安的枪对准了父亲,强迫他交出10万马克的现金。女儿的这一态度,把父亲吓了个魂飞魄散。这段影片的内容,与罗拉的第一次遭遇有了质的飞越,罗拉懂得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懂得了与凶残的男性面对面的对抗。但罗拉还是没有成熟,因为她依旧跑到父亲的办公室,依靠亲人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这次奔跑的结果还是失败的,马尼被卡车撞死。但这次的奔跑却跑出了女性的呐喊,跑出了女性的执着,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3.罗拉第三次快跑。罗拉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忽略了客观因素,直击父亲的办公室。由于时间掌握的原因,父亲已经离开办公室,失望的罗拉只能依靠赌博来为自己争取一丝希望。就是因为这个场景的出现,罗拉彻底抛弃了男性的救助,也彻底抛弃了自己的依赖思想。赌博中,罗拉的大声嘶吼,吼出了女性的自强,吼出了女性的自信。

三、《失恋33天》影片分析

这部电影从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女主角满足了男性观众的欲望心里。影片关于爱情的道理,观众们耳熟能详,内容也都是一些小情绪,一直围绕着婚庆公司的小职员黄小仙的“失恋”和“热恋”。如老板“大老王”知道黄小仙失恋就说了一句自己都觉得很俗的安慰话:“时间是至于失恋的良药。”张阿姨说“爱情类似于电冰箱,出了问题,就要修理。”这说的非常形象,但其实就是传统的女性伦理:包容和忍耐男人出轨。在片尾部分,街头采访镜头中,有人说道,忘记爱情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投入下一段爱情等等,这些都说不上新颖,更谈不上是影片的亮点。影片吸引观众的地方在于直言不讳地指出爱情中两性之间的冷漠与敌意,影片结果还是男性主导的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好男人”被女性争抢,就连张阿姨年轻时,在丈夫曾经“出轨”,“犯错”的情况下,虽然选择了包容,背地仍然冷嘲热讽地“报复”了“第三者”。这也是一种争抢,从女性的角度说,这是自我权利的保护,但是,电影艺术的首位并不是真实性,这样来看,商业片很难真正的表达女性主义。而这部电影深受喜爱,是因为观众和女主角之间的特殊关系。

四、《末路狂花》影片分析

这部电影非常经典,导演是美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1991年上映的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两位平凡女人的故事。

J.D和Jimmy两位男性交替出现,J.D亿请求搭车为由,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出现时Thelma请求Louise让他上车,之后与Thelma一起过夜抢走了钱。Jimmy是Louise的男友,答应借钱给Louise,后来找到Louise又一起过夜。J.D和Jimmy两位男性一个为了钱,另一个是为了占有女人。为钱所迫,Thelma持枪抢劫超市。连Louise也没想到,Thelma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这种事情不符合观众对Thelma的心理期待,可能Thelma自己都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可是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这是女性主义发出的声音,一个家庭主妇的嘶声呐喊,Thelma的丈夫从监控录像中看到这一幕也震惊不已。这一次女性权利与男性权利平等了。

车子狂野疾驰,十几辆警车后面追逐,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警察官很有同情心,他同情两个女子的处境,他尊重女性,他希望能取得一个对二位有利的局面。最后哈尔说出了一句:"多少年来,她们受尽了凌辱!"这也是影片的创作者在片中留下的一个对社会还存有希望的暗示。影片结尾是一个开放的结局。两位女主角到最后是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用这个经验唤醒了那些还饱受男权主义伤害的女性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发出呐喊!

五、结语

篇5:战争影片《新地道战》观后感

电影讲述的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为了彻底消灭日本鬼子,让老百姓过上安详的幸福生活,八路军设计方案,成功盗走了鬼子的军火,日本鬼子为了找回被盗的军火,便来到了王家庄,准备对村子进行大扫荡,得知消息的老师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节课,给他们做好思想工作,准备迎战前来扫荡的日本鬼子。麦包等几个孩子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与敌人周旋,一次又一次从敌人的魔爪下逃掉,中途还救了一位受伤的八路军叔叔,最后把鬼子引入地道里,连同军火一起炸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电影是一部动画类型的片子,同学们都很喜欢动画片,所以都看得很入神,有时被一些搞笑情节逗得哈哈大笑,有时被一些伤感的场面感动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看完电影,我感慨万千,心想:他们那时生活是多么的`贫苦,吃的只是窝窝头,可他们照样坚持学习。我记得电影有个情节是老师和孩子们在分窝窝头吃,老师叫他们先把手擦干净再吃,孩子们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麦包的妹妹又擦了一次手说:“老师,我又擦了一次手,我可以再要一个吗?”老师毫不犹豫地給了小妹妹最后一个窝窝头,对她说:“唉,你还小,多吃点吧!”啊!多么朴实的话语,我猜那时老师的肚子一定也是很饿的,但却把自己的粮食给了自己的学生,真让我感动!老师这种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一样,情愿自己挨饿的精神,让我懂得了平时老师对我们批评和严格要求,都是为我们好,老师都是爱自己的学生的,我为我以前老师批评我,而我不高兴的态度感到十分愧疚,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接受批评,认真反思。

从电影的画面中,我看到了麦包他们当时的学习环境很不好:一间小小的土坯房,破烂的门窗和陈旧的桌椅,可他们学习还那么认真。而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还有风扇、书柜等,多么优越的条件啊!但是有些同学还不想学习,甚至还逃学,真是太不应该。

篇6:爱国观后感地道战

今天,我和爸爸、哥哥一起观看了电影《地道战》。看完后,我我被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所感动,对日本鬼子的行为感到非常憎恨。电影中的老钟叔叔为了给村民报信,被日本鬼子发现了,一枪打中了,但他还是用尽全身的力气,敲响了警钟,拿出弹药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爸爸又拿出他单位“七、一”红色之旅的照片给我看,那棵老櫆树和挂钟成了历史的见证。

电影中的日本鬼子是多么的凶残,不管男女老少,都杀光、抢光、烧光,可是我们人民多么的聪明呀!不管哪里,整个村子到处都是他们挖的地道,把日本鬼子打得乱穿乱跳,终于取得了胜利。

现在的和平生活真是来之不易,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珍爱和平。

篇7:爱国电影《地道战》观后感

日本比较强,强在三个方面,一是兵的数量多,二是武器精良,三是训练正规,我们比较弱,只有民兵,枪既少也差,训练也不正规,高家庄附近都是平原,无法隐藏防守。这样我们与日本一对一打,肯定不行。我们创造了地道战,我们在暗处,敌人在明处,隐藏了我们的弱点,敌人无法找到我们,我们机动灵活,在敌人想不到的地方给敌人意外的打击。

地道也设计的比较巧妙,其出入口更是隐蔽,有的在床下面,有的在井底下,更有的在灶台里。除此之外,他们还设置了不少陷阱,让敌人纷纷落网。有时还趁敌人寻找地道入口时,钻出地道打他个出其不意。

篇8:爱国教育片地道战观后感

有一次,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面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他的死激怒了高家庄人民,他们立下了铮铮誓言,要为老钟叔报仇!我想到了司马迁的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老钟叔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的死重于泰山,人民也会永远记住他。我想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为民造福的人。

没有先进的武器,但高家庄的人民想出了挖地道的好方法。他们在平原的地下开凿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地上地下连为一体,为鬼子布下天罗地网。有几个汉奸冒充八路军武工队来到高家庄,想刺探高家庄的地道位置。开始高家庄的接待人员差点上了这些汉奸的当,后来这些汉奸露出了一点狐狸尾巴,被高传宝发现了,他很机智地把这些汉奸引到了一个地道里面,把他们制服了,真正的八路军武工队来了后,汉奸面目全部暴露。后来日本鬼子对高家庄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派了几百个鬼子扫荡高家庄。高家庄的男女老少都武装起来参加了反扫荡的斗争。整个高家庄,村里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汪洋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处都是复仇的枪口和子弹。敌军大败,原本耀武扬威的他们,现已闻风丧胆,以前狼烟四起的高家庄,现已欢呼雀跃:刚刚气势汹汹的鬼子,现已抱头鼠窜……我想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的,人民的勇气更是可歌可泣的`,难怪有人说:“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我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而深感自豪和骄傲!

篇9:爱国主义影片《地道战》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爱国电影《地道战》虽然结束了,但插曲仍在耳畔回响,画面仍在脑海跳跃。

《地道战》讲述了1942--1944年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时,冀中人民团结一心,利用地道英勇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片中我认识了智勇双全的传宝,一片忠心的老钟叔,可恶的汉奸汤司令以及穷凶极恶的日本山田队长。

有一次,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面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他的死激怒了高家庄人民,他们立下了铮铮誓言,要为老钟叔报仇!我想到了司马迁的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老钟叔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的死重于泰山,人民也会永远记住他。我想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为民造福的人。

没有先进的武器,但高家庄的人民想出了挖地道的好方法。他们在平原的地下开凿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地上地下连为一体,为鬼子布下天罗地网。有几个汉奸冒充八路军武工队来到高家庄,想刺探高家庄的地道位置。开始高家庄的接待人员差点上了这些汉奸的当,后来这些汉奸露出了一点狐狸尾巴,被高传宝发现了,他很机智地把这些汉奸引到了一个地道里面,把他们制服了,真正的八路军武工队来了后,汉奸面目全部暴露。后来日本鬼子对高家庄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派了几百个鬼子扫荡高家庄。高家庄的男女老少都武装起来参加了反扫荡的斗争。整个高家庄,村里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汪洋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处都是复仇的枪口和子弹。敌军大败,原本耀武扬威的他们,现已闻风丧胆,以前狼烟四起的高家庄,现已欢呼雀跃:刚刚气势汹汹的鬼子,现已抱头鼠窜„„我想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的,人民的勇气更是可歌可泣的,难怪有人说:“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我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而深感自豪和骄傲!

篇10:观影片地道战有感

忘不了:一条条深幽曲长的地道,七拐八弯地蜒向四方。它们,可能在你的脚下,可能在马棚里,可能在水缸下,可能在……入口总会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忘不了:地道里奋力挖掘的红军、老百姓。他们,有的是三、四岁的顽童,有的是十六、十七岁的少男少女,有的是三四十岁的妇女、壮年,有的是七、八旬的老人,有的是……全军民其参与!

忘不了:红军在地道中,如何把一千多名鬼子和五百多位伪军打得屁滚尿流、狼狈而逃。鬼子、伪军们,各个吓得哭爹喊娘,鬼子军官,山田,更是吓得连营地都不敢住了,干脆搬到炮楼上过夜。不单如此,还在炮楼里挖了一个井洞,有事没事就趴在上面听听有没有挖地道的声音,只要一有,便马上转移。

这是什么战?地道战吗?不错,这就是这就是中国著名的地道战!它发生于1942年,高家庄。这是由队长:王传宝、赵区长、武工队、区小队一起指挥的盛大“乐章”。

在这场战争中,红军、老百姓几乎是无一人伤亡,至于敌人,则是几乎击溃贻净。在这场战争里中国是赢家、是胜着。这让我想起一句歌词:“中华人民的智慧,是天上的繁星:中华人民的机智,是地上的涛水……”

如今,中国告别了贫瘠,生长出神奇。一片又一片的残垣断壁,成了一条条柏油大路、一栋栋世纪大厦、一个个天堂花园。

如今,中国告别了萎靡,生长出神奇。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的经济拉上了高峰,与美国平坐、平起。

如今,中国告别了愚昧,生长出神奇。科学的今天,飞机播种、机器作业、电子智能……昔日的平原、戈壁,走上了丰收的坦途,过上了优越的生活。

所以,每当红军击溃了一拨敌人时,同学们总会兴奋地鼓掌、叫好。我想:大家不是为了电影的精彩景象而鼓掌、兴奋,震撼大家的是事、是物,更是中华人民的智慧。

篇11: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

当涂县青山中心小学 五年级 夏永豪

指导教师 何贤珍 爱国主义电影《上甘岭》讲的是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抗击美帝侵略者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这场激烈而残酷的战斗中,疯狂的敌人用炮弹将阵地炸得面目全非,阵地表面成了深深的“土粉”,全连战士被迫进入坑道里坚持战斗。敌人为了“困”住我部队,就严密封锁了下山要道,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开裂、出血了。上级派来送水、送物的小分队队员,都倒在了敌人的枪下。

为了保存战斗力,战士们不得不下山抢水。但是,战士们在山沟里刚装好水,就被狡猾的敌人用流弹击中„„。上级领导针对连队的困难,千方百计地不断派人冒着枪林弹雨,历尽千辛才送上些许萝卜,并特意带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也和战士们一样干渴,但他却把两个苹果切成许多小片,一一送到每个战士的手中„„。多么感人,多么深厚的战友情谊啊!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仍静静地看着,心里却难以平静,志愿军战士是多么可爱的人啊!

经过一段时间与敌人的斗智斗勇和顽强不屈的坚守,我军大反攻的时机已成熟,在总攻的命令下,我坑道部队的战士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杀向敌人。就在部队快要占领高地的时刻,突然,敌人的暗堡里吐出了一道道火光,那是敌人机枪的扫射,冲锋在前的战士即刻倒下,队伍停止了前进,„„,在这紧要关头,连长的通讯员便自告奋勇地拿起炮火筒,躲过敌人的火力,匍匐到敌人的暗堡边,将炮火筒塞入了暗堡。但是,顽抗的敌人又将它推了出来,在这千钧一发时,通讯员迅速的又一次将炮火筒塞进了暗堡,用胸膛紧紧地顶住了炮火筒的一端,回首向着战士们高呼:“同志们,为了胜利,冲啊!„„”至此,我的眼睛模糊了,多么伟大的战士啊!用自己年轻的身驱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使五星红旗在阵地上高高飘扬。

篇12: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

历史人物传记片《林则徐》是新中国电影中的经典性作品,也是我国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编剧叶元和吕宕创作的剧本曾获中国作协和文化部“全国电影文学剧本评奖”活动的三等奖。导演郑君理和岑范又着力追求和表现鲜明的民族气派;并将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使得全片具有一种雄伟壮阔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民沾其惠”“夷畏其威”的封建时代政治家林则徐的银幕形象。

林则徐银幕形象的成功,当然是与表演艺术家赵丹的努力分不开的。赵丹在表演中吸取中国写意画中大落笔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境出发,全局在胸、张弛有致。

为使影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编导在人物刻划上继承了中国古典艺术传统,力求做到情景交融,从意境的营构中烘托出人物的情感。

总之,影片《林则徐》在表现林则徐这位爱国主义者在反帝禁烟的艰巨斗争的同时,又表现出他在这一点上与人民意愿相一致的立场。由于整个清王朝的腐败,所以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只能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然而,影片在叙述林则徐的失败时,也同时表现出,人民的抗英运动却正在蓬勃地展开:被谪贬的林则徐正看到三元里人民的“平英团”消灭英国侵略军的惊心动魄的斗争。从此,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可以说,影片《林则徐》正是中国人民抗击侵略斗争的形象史中的光辉一页。

篇13: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

年,在北伐战争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夺权叛变革命,发动了疯狂的“清共”行动,短短数月,近万进步同胞遭到残酷杀害,震惊全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也从胜利走向失败,刚刚看到希望的中国即将再次陷入军阀混战和独裁专制的深渊。血的教训使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内进步分子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立誓要组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生死存亡之际,勇士们临危受命。由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人在8月1日发起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东、卢德铭也于9月9日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发动了秋收起义。一幕幕动人心魄的革命历史由此展开…

《建军大业》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祭奠先烈,铭记历史的.影像丰碑。铁血铸军魂,舍己保家国!革命先烈们英勇形象深入公司每位员工的内心,为之赞叹不已,连年幼无知的小孩也热烈鼓掌:“他们都好厉害啊!”我相信他们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的精神将会激烈着我们每个人为着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无所畏惧。

篇14: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观后感

20100110436

周坤

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观后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环境的日趋舒适,许多人为拜金主义所俘虏,被外来文化所侵蚀,在安乐中忘记了我们所面临的复杂的国内及国际形势。因此,迫切需要进行一次普遍的爱国主义教育。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2012年4月15日,我们在学校相关部门组织下观看了《钱学森》、《建党伟业》和《湘江北去》等几部电影。在这几部电影中,一种浓厚的爱国主义气息贯穿其中。观看过程中以及观看之后都有很大的感触。下面就谈一谈我对《钱学森》、《建党伟业》和《湘江北去》这三部电影的感触。

首先观看的是电影《钱学森》。记叙了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在中国成立后回国的艰辛历程及回国后克服重重困难研制两弹的感人事迹。一个杰出优秀的科学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毅然决定回到物质技术等条件极其落后祖国,我想这就是我们所高歌的爱国主义吧!因此他同时是一个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但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日益先进的今天,又有多少人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呢?大家也都知道清华北大是中国最具有权威的学府,但是多数学有所成、公费出国留学的学生,却只有少数回国。有些美国人甚至称清华北大是美国的后备学校!如果每个出国留学生都能像钱学森那样去想,那样去做的话,如今的中国会不会比现在更好呢?

电影中无处不充斥着爱国主义色彩,比如说听到新中国成立时的激动情怀,蒋英在去监狱看望钱学森的时候对监狱看守的回答:难道你没看出来吗我们都是中国人!(译)!还有钱学森要离开的时候,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他: “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回答: “回到我的祖国,我可以做任何事,也许,我还可以种苹果。”再如登机的时候,一个中国的记者问钱学森: “你为什么不回台湾而选择去大陆呢?”钱学森不回答,中国记者追问,钱学森说: “据我所知你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对中国人提问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语,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电影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情节,总能给我们许多感动,让我们心潮澎湃。另外我想结合着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能了解更多关于他的生活细节,关于他研制“两弹一星”时的工作情况,更能体会到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与教育。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同时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或许我们不会成为他那样的科学家,但是我们可以成为和他一样的爱国者。我们观看的第二部影片是《湘江北去》,这里面讲述的是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他的青年战友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领略到那个时代的爱国主义。

一条江和一个国家青春的记忆。一群将改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视为己任的热血青年,一部关于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与迷茫的青春励志片。他们像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师长,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一幅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生活画面完整地展现在今人的面前。

在一个简陋的小学堂里,毛润之激动地为孩子们讲道:“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战争,就是要愈败愈战,为中国崛起而战。”电影以此为契机引入,带领我们回到青年毛泽东生活的那个时代,一同去感受那时的风雨兴衰。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场景是开片不久毛泽东等人光着膀子在雨中高歌的片段。何胡子有感而抒:“江江江,盖其有情既无情。风雨呼啸,直射湘江,闻墨四水。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从师万里外,访友入文渊!”这让我心潮澎湃,希望自己能和他们一起,来抒发心中的那份按捺不住的激动!另外,其中有一个非常细腻的场景。毛泽东等人要乘船去武汉时,他教过的27个学生来为他送行,让人感动,也让我们从这点细腻中领略到青年毛泽东的魅力。

“一个人要有自己信仰的主义,树立一种贯穿自己一生的思想,一个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可以,但牺牲自己的主义不可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杨昌济老先生当年讲授课业时所道的话语给毛泽东以激励,也让我感受到那种深邃的思想。一个学生带来了“喜讯”——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了!但是这个“胜利的”消息,却未能让毛泽东和有识之士舒展愁颜,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的局情是愈发复杂,不容人丝毫懈怠。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青年毛泽东已经具有很强的形势分析能力,这为他以后的生活与经历埋下了伏笔。

电影中有一小部分描写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湖南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润之踏上了返乡的火车,临别前,开慧赶来送了她自己写的诗句,“高谊薄去霞,温和德行嘉,所贴娇丽菊,今高独开花,月夜幽思永,楼台入暮庶,今年飞雪时,能否至吾家?”相约冬季,两个人之间的淡淡情愫悄然升起。这段对爱情的轻描淡写,也从侧面烘托出当时爱国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意欲救国救民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1919年5月4日,萧子升等人与众位北京的学子们一同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大声呐喊,为坚持主权,反抗帝国主义赤裸裸的国土侵占而呐喊,“宁肯玉碎,勿为瓦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星火正缓缓燃起,一位伟大的领袖的故事,正拉开序幕„„

最后我们观看了影片《建党伟业》。之前有一段时间每天都听说关于这部电影的事情,但是大多数人谈论的都是它那强大的明星阵容,但是始终没有机会看到。而在真正观看之后,却引发了我无限的感慨。不是它的明星阵容,而是爱国主义与卖国主义之间的强烈对比。

如果说前面两部主要以人物为主题,那么这部就是以事件为主题,因为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是主角。《建党伟业》以中国近代史为叙述主线,但影片的核心重心还是落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艰难历程。主要从三个方面记叙。一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二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军新军直到参加中共一大;三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年时间,却发生了许多风云变幻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可歌可泣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我似乎看到了希望,对未来充满期待;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他就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千古罪人;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看到一种虚伪,也为这个民族的未来感到担忧;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看到封建的桎梏,同时也感觉到民族希望的存在!影片中让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句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但是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但是中国人民是不会屈服的!四万万同胞岂是毫无血性之人!岂是不忠不义之徒!岂是坐以待毙之辈!怎么办?反抗!不顾一切的坚决反抗!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首先站起来,火烧赵家楼,在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手持血书“冤”字的请愿女生的一句“我是为中国四万万同胞喊冤啊!”让我们深思。那轰轰烈烈的场面,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雀跃,为之自豪不已。我们的内心怎么可能不掀起汹涌澎湃的波涛?我多么想和他们一起为我们的民族呐喊,为我们的国民求路!蔡锷将军的一句“奈何七尺之躯既已许国,何以许卿?”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大义!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带兵出征,为了民族事业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当青年毛泽东在对着广大劳苦工人宣讲革命的道理时,我们已经明显领略到了伟人的风采„„ 十三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可燎原;九十多年艰苦辉煌,六十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

《建党伟业》带领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用心去温润那片土地,用热血去温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捍卫我们这片土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们绝不会任由人欺凌,过去如此,现在仍是如此!

这次观影给我太多的教育,我从中受益良多。从中,我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困苦与迷茫;我领略到了一代为人的魅力与思想;我看到有志之士为理想、为救国上下求索;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在熏陶着我。我们要牢记历史,加快发展,同时要增强我们的爱国精神,培养我们的民族意识,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兴旺,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上一篇: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下一篇:乡镇机关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动员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