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3-02-19

在技术院校学生中, 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十分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比较轻视文化课, 特别是语文课的学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不扎实, 学生学习自觉性普遍比较差;另一方面, 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气氛沉闷, 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 传统接受式学习方式, 已不能满足目前在校学生的基本要求, 所以我们要尽快实施并创设出一系列新颖的、科学合理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着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 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1 多媒体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 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 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此外, 教师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亦应有不俗的修养。

2 多媒体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1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规教学当然也可以利用学科、教师本身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 如果利用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 语文教学将激起学生无与伦比的兴趣。教学时, 当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 听到有声有色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 由于绝大多师生没见过景泰蓝工艺品, 在常规教学中老师只能空讲, 学生则很难产生情趣。如果应用三维动画片, 景泰蓝及其制作的六道工序将直观地活现在学生眼前。又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 应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过去的耻辱, 今天的现状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 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利用多媒体画龙点睛突出重难点

语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的距离, 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化抽象为现实、变静态为动态, 从而化枯燥为生动, 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 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扰, 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风景谈》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着力描绘了六幅“风景画”, 画面不仅有风景, 还有主宰风景的人。从题目看是写“风景”, 但作者着力刻画的是景中的人, 创造并主宰风景的人。这既是教学的重点, 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 文章写于抗战中的重庆, 现在的学生对那时的社会背景很陌生, 这也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录像片段以突出教学重点。六幅风景, 六个录像片断:骆驼方阵的铃声使单调平板的沙漠庄严妩媚, 归耕农人的歌声赋予黄毛癞头式的高原以生机, 劳动者的笑声给野火夕阳相映的河畔带来了活力, 荒山石洞中读书的情景传达出雨中的浪漫, 简陋茶社里的谈笑充溢着生活的情趣, 清晨的喇叭声唤醒了北国的黎明。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 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 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3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 有了感情, 才能以情动人。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 我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 让学生在《月光曲》的情境中, 欣赏、品味, 激发学习的欲望。

2.4 利用多媒体体味文章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 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 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 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 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 智力因而枯竭, 学习成为负担。而多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 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 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眼”, 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诗, 引导学生理解上阕“湘江秋景图”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争、击、翔、竞”等动词的精妙, 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空中飞鹰矫健有力的搏击的雄姿, 水中鱼儿从容轻快的潜水的自如, 寒秋中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景,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让学生细细地品味到诗的语言美, 而且很快领悟到了这几个动词的神韵。实践证明, 在古诗教学中, 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作用,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 将学生带入诗所描绘的境界中, 能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2.5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习作的乐趣

在作文教学中, 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 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 好半天也开不了头, 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 无话可说。所以在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了兴趣, 产生了写作欲望, 才能用心作文,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母亲节”前, 让学生写关于母亲的文章, 我让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 观看影片中的部分片断, 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情, 写作欲望被激发, 纷纷拿起笔, 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 适时选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 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 丰富了写作素材, 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3 结语

总之, 多媒体技术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借助这一手段, 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 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 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特别是技术院校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技术院校

上一篇:企业加强纳税筹划研究下一篇:市场营销中SWOT营销策略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