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书院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10

一、引言

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要坚持立德树人,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高校应当紧跟国家整体发展步伐, 强化党建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 主动出击引导校园整体的文化意识形态。高校的学生党员以及预备党员是将会组成新时代党员的后辈力量, 利用书院制下党建工作的带头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来吸引更多的学生群众靠近组织, 感受到新时期党组织的魅力, 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是高校党建工作研究的重点方向。

二、书院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背景

如今, 很多大学都开始仿照早年间就已实行书院制的港澳高校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 将学生在划分院系的基础上, 进行书院的划分, 通过不同的书院来进行人格及思想方面的专门培养。书院以学生的宿舍区域分成不同的园地, 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这种分类模式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作开展环境, 以不同书院区域为据点, 展开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大部分高校的党建工作都开始向这种形式转型, 以支部书记为带头人, 将学生党员干部纳入党建工作队伍中来, 以书院或宿舍区域为一个中心点, 将组织的思想意识传递下去。工作的重点内容就是进行思想作风教育和制度建设。从实际效果看来, 这种工作方式非常合理有效, 但应避免形成组织内部的层级关系, 使管理当中的工具价值超越价值本身, 忽视对于人格和品德的渗透和影响, 本末倒置走向形式主义。

三、书院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方式

(一) 主旨思想

书院制下, 党建工作具有提升学生党员的素养, 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锤炼, 提升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进一步弘扬书院文化和书院理念等方面的作用。以学生党员及预备党员为中心, 将规范党员行为提升党员思想为基础, 将这种思想和行为力量以书院为中心向外扩散, 形成榜样力量和群体效应, 进而带动高校整体的思想进步。在书院制下, 很多曾经由于院系不同而没有交集的学生党员, 能够以书院为据点, 根据党委的安排在课余时间开展不同类型的党建活动, 使党员学生能够和其他的党员及学生群体具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强化其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影响作用, 使书院建设和党建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共同发展, 为更多学生的思想升华效力。各大高校具有众多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 这些后备力量的继续教育与培养工作总是得不到充分的重视, 很多学生在入党前非常积极, 为了在群体当中凸显出来, 各项行为都严格要求自己, 希望能够通过坚实的努力得到组织的认可, 进入到党员队伍中来。但是, 其被纳入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后, 很多人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精神松懈, 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认可, 出现了思想上的懈怠现象。这是因为, 很多高校的入党过程虎头蛇尾, 前期的要求较为严格, 后期开始以时间为节点进行学生行为的考量, 不再严格要求学生。应当建立起长效的教育机制, 让学生能能够在此过程当中形成行为习惯和思想动力。以党章为标杆, 结合书院实际,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明确学生党员的义务和职责, 规范党支部和党员的监督考察。通过制度层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形成特有的党建文化, 进而塑造特色书院品牌, 培养和造就一支信仰坚定、素质过硬、品质高尚、作风优良、具有极强竞争力和强大发展后劲的大学生党员队伍。

(二) 工作实践

在书院制下的党建工作是以宿舍区为据点进行展开的, 其面对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党员, 也涵盖着整个学生群体, 党建工作和书院教育工作合二为一、相辅相成, 培养各阶段服务对象, 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制定了相应的要求, 在日常工作当中以党员为中心进行思想和行为的辐射。

四、书院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成效

(一) 使书院成为入党培养对象的理论学习平台, 为党员发展的规范化提供条件

各大书院的党委纷纷成立学生的党建办公室, 以学生党员为代表, 将组织内部的预备党员及积极分子组织起来, 形成专门的学习和交流小组, 组织开展红色活动, 通过书籍、报纸和新媒体进行党性的培养和党内知识理论的学习。每个书院都有专门的展示园地, 将具有良好的学习风貌和学习成果的作品展示出来, 让书院内的其他同学也能感受这一份精神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要进入到党员队伍中来, 学生整体入党的积极性较强, 但是党员发展计划已经开始锁紧, 高校在发展党员时应进行全过程的跟踪考察, 加大教育培养力度, 控制党员的数量与质量。

(二) 同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随着书院制的改革, 院系学生转变成书院学生, 班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院系专业, 在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下, 从各个书院的党组织开始向外释放正能量, 让学生群体能够感受到党组织的精神面貌, 赢得学生的信赖、关注和支持。学生党员来自于学生群体, 和其他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之间的关系更近, 加上年龄经历相仿, 具有对周边同学的引领作用, 在学生党建工作当中具有凝聚性力量, 吸引更多的同学向党组织靠拢。

五、结语

在书院制下,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始重视思想层面的引导和品格方面的教育, 将重点放在育人上, 将党建工作作为育人的一部分, 使党建工作在高校当中以全新的身份和方法获得新生, 有助于高校内部的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党建工作的带领下获得收益。

摘要: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较为复杂, 是党建工作当中的重难点内容。书院制是意在均衡教育目标的管理制度, 对于高校的党建工作而言, 能够在不影响高校的教学培养工作的同时, 利用对高校学生党性和党知的培养, 发挥思政力量进行思想和行为的引领, 以党建工作敦促学风, 以育人视角看待党建。

关键词:高校学生,书院制,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 方家胜.书院制下创新开展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模式探索——以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为例[J].亚太教育, 2016 (08) :22.

[2] 李好逑.书院制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分析[J].才智, 2017 (20) :96.

[3] 何婉文.书院制团建的长效机制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17 (04) :123.

上一篇:巴州雷暴的统计特征分析下一篇:兴趣与初中《科学》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