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我国养老模式的特征探究

2022-09-11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已经处于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内老龄化现象亦将愈发严重。养老关乎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子女应尽的责任。虽然“赡养老人在西方并不成为子女必须负担的义务,而在中国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1]。如何处理好日益庞大的老龄群体养老问题俨然成为国家、社会、以及个人所谈论并着手解决的焦点问题。

长期以来,家庭养老是被老年人所普遍接受的养老方式[2],家庭承担了大部分老人养老的任务,但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养老机构在运用自身功能,服务于有刚性养老需求的老年人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到现阶段,在社会各方努力参与下,社会资本、人才智慧、政策导向等方面的紧密结合下,产生出了多种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仍然是主要养老模式,但这种模式在新形势下将更趋多元化,出现分而不离的新的家庭养老模式[3]。目前新出现的养老模式都是适应于一定现实需要而产生且具有多个特征。

一、鲜明的行业性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可以说是实用性、应用性。我国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像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一样,离不开实际(现实的养老基本情况)、离不了检验(时间和人们的选择),应当明白养老模式就是为了更多的老年人可以接受养老照顾等服务产生的,是基于养老行业的本质业务而提出的。

在不同老年人对自身养老提出不一样的要求时自然地就形成养老服务刚性需求,而更加便捷地解决这一需要、满足需求就在于形成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当然,一种养老模式在一地试行后,如成效显著则将大范围进行推广,以应用在长期解决养老难题的过程中,继续完成其历史使命。

二、形式上的多样性

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出现都是有着一定条件和要求的,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对其有特定要求和标准,而大量的对养老有刚性需求的老人的现实情况对养老模式产生和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因为一种养老模式是适应于、适用于一群特定老人。正因为这些不同的条件和要求所以产生和形成不同的养老模式以及相同养老模式中不同适应环境。现当下,贴近老年人实际生活和需求的养老模式多种多样,出现一种养老模式,为了适应于不同环境的需要就会适当地改变模式内容和改造其所围绕的周边环境。从一种养老模式为适应不同需求而产生变化的角度看也体现了其多样性的特征。所以其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多种模式上,而且能在具体的一种模式下不同形式中表现出来。

三、完备的系统性

养老模式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工程”,即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在产生的时候就应是为解决特定的的养老难题而出现的。要去解决问题,那就需要该模式有强劲的效力,才能针对性地运用各个子系统去处理好各环节中的每一个问题。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当然养老模式也必然是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形成和完善的。如:浙江台州出现的“集中居住”养老模式,也是社会的参与,体现出“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逐步发展农村的社会养老,加大农村的社会养老比重”[4]这一倾向。这一互助性养老举措解决了农村老人的众多问题,也广泛地受到好评并为其他地区所借鉴。

四、特殊性

养老模式具有特殊性的特点,在传统的家庭养老中有完整的家庭支持体系,而到现阶段,由于社会中各因素的影响,逐渐出现家庭分离现象,老年人在自己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弱化趋势。而这一切都是需要养老模式去主动适应和调节的,不一定要模仿老年人在传统家庭养老下的赡养状态,可以自主探寻、创造出适合新形势下老年人自立、自主辅以必要外部支持下的养老生活状态。

五、相对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养老模式的相对稳定性纵向体现在从时间上的模式传承中,其模式具体内容和部分适用条件的相对保留、更新。在这一过程中,时间上的跨越也突显了养老模式的连续性,不简单地只是在某一个短暂时间段的“发光发热”,而应是在自产生之日起连续贯穿于养老服务的具体实践当中,直到适应于该模式的问题妥善解决。问题得到解决,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其中养老模式有合理的成分将创新地改造利用继续运用到新的养老难题中,反之不符合的将会剔除。对于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应是从横纵两条主线进行认识,相对稳定性为横主指内容,连续性为纵主指时间上的存续。但是两者有所交叉,稳定性离不开连续性,连续性依赖稳定性。养老模式的产生和更新、发展,必然紧密结合了该时代下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养老需求,并结合各人群自身特点分析结果推出该模式下的创新内容和独特构型。目前,在全国各地有许多地方都在试点、实行新型的养老模式,以缓解和改善当地的养老压力和养老问题。目前应该没有出现一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铺开并为人所接纳和认可的养老模式,当然问题依然需要解决,就自然地会有专门为解决养老难题而生的养老模式、为老年群体而服务、为国家社会而分担。首先,养老模式的产生、发展、更新应当且必须以人为本,将人本思想贯彻到养老模式的各个环节、流程、服务板块中去,因为养老模式是作为解决养老问题重要方式而出现的。养老说到底还是一项来源于且落脚于“人”的事业,适当地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并以相对应的方式去满足是其内在要求;其次,养老模式要兼具流程性、规范性、先进性的特点。在建设和服务流程上,要体现完整的流程要求,各处置环节要紧密联系,发挥最有效、快捷的功能作用,避免流程环节的不规范和缺失的情况出现。当然规范养老模式是必不可忽视的方面,重要的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从事养老服务事业、选择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与内容、组织开展养老服务经营行为。细分到员工的身上,当以提升个人素质为规范服务行为的基础。在先进性方面,应明确在21新世纪,科技在生活中扮演了中演的角色,人工智能也逐渐流行于千家万户,而在提升养老品质服务方面必定需要考虑先进设备;再者,根据养老模式推广和应用要求必然考虑其可操作性、适用范围。一种模式的产生的同时兼具了可操作性和适用的标准与范围,只是在具体的可操作程度和适用范围上有所不确定性。反之要在这一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那就需要在其创立和产生的过程中采取措施加以考虑。最后,任何一种模式都有一个过程,而它最大功效的发挥在于中期阶段,延长和扩展该阶段是构建、运行该模式的内在要求,而在养老模式中重点加强其持续性发展和生态型运行应是一种良好的解决办法。养老模式是解决养老难题的一种具有实践内容特征的现实理论路径,而运用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所需服务就成为理论下的实践活动,自然也就转变成为一种方法、途径。养老模式的出现还需要在广大的养老服务实际中寻求突破口,并不断通过实践、构想、试行、验证成功、推广实施这一流程,发展更新养老模式,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进步,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稳步提升,为政府分忧,为人民谋福利。

摘要:养老已逐渐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而养老机构在提供养老市场化服务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与之相对应的养老模式则是其支持之源,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机构内的服务组合有着指导性作用。因此可知养老模式产生和发挥的效用是直接着落在养老机构上,深层次地影响着老年人养老服务。特浅析养老模式特征,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收集、整理,以求能够对养老模式有更深入认识,实现养老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效用,推动创新实用的养老模式产生、发展、完善、更新,在具体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强大效用。

关键词:养老模式,特征,集中养老,环境,系统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52-55.

[2] 董沛,崔艳青,陈春会等.我国城市养老方式综述[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02):66-69.

[3] 王明英.居民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基于社会支持特征视角[J].海南金融,2015,(11):19-23.

[4] 陈芳,方长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出路: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4,(01):99-106.

上一篇:基于AHP模型的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评价体系探究下一篇:打造“高效能语文课堂”的策略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