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第一框导学案

2022-11-03

第一篇:第十一课第一框导学案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框 济经济全球化教案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框

济经济全球化教案

刚才所播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是: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的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外国名牌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课件展示)——教师自己讲

另一方面,中国名牌也走向了世界,大家能试举几例吗? (请1位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例子——变形金刚3中的国货。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几乎处处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下面请大家浏览课本,归纳出本框的主要知识点,(约给学生1分钟) (趁机在黑板手写“经济全球化”及大括号) (引导学生写出本框知识体系)

(经济全球化:含义、主要表现、载体、影响、实质、如何应对)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

(课件展示)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走出本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和联系的趋势。

既然刚才大家提到了吉利,我们不妨进行一次情境模拟。(课件展示)

(思考一,让学生简单说出判断依据)

生产全球化:指一种产品由多个国家协作生产,实际上,除了吉利汽车外,许多国际知名产品都是通过国际分工与协作完成的,像空客飞机、苹果手机等。

思考二:为什么一辆汽车要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

分析:不同国家的优势往往各不相同,有的国家有劳动力优势、有的有原材料优势、有的有技术优势,通过国分工与协作有利于——(接课件)

随着生产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这体现了生产对交换具有决定作用。

一般来说,开展国际贸易,能够给世界各国带来或多或少的好处。

假如两个国家各有自己的优势产品,那么两国通过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进口对方的优势产品也就是自己的劣势产品,可以实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假如一个国家的产品处于全面优势地位,另一国家的产品处于全面劣势地位,两国应通过什么样的贸易方式,才能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呢?

(课件展示)分析:乙国在两样产品的生产上,均占据优势地位。进一步比较会发现,乙国在肉类生产上优势更大,甲国在粮食生产上劣势相对较小。也就是说,甲国拥有生产粮食的相对优势,乙国拥有生产肉类的相对优势。因此,甲国应主要生产粮食,乙国应主要生产肉类,然后互相交换,双方均可从中获利。

这就从理论上说明了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位叫萨拉的美国女记者在07年写了一本畅销书,名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书中记载了她所进行的经济学实验,为了测试中国产品对她生活的影响到底有多深,她动员全家一年内不买中国产品。结果从球鞋到蜡烛、从手表带到电视机、从儿童玩具到维修工具,都离不开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于是乎,她感慨到:(课件展示)

如果让我们也做一个实验,过一个没有美国制造的一年,会怎样呢?

我想,首先我们离不开微软和苹果制造的电脑操作系统,其次我们看不到好莱坞大片,吃不到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了,也喝不到可乐,还看不到NBA。。。。。。最后我们可能会感慨:“没有美国制造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失去很多乐趣。”

由此可见,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联系和发展,同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又进一步助推了资本的全球化。

1 此时,小李来到了沃尔沃所在地瑞典。(课件展示)情境二

从材料可知,吉利是一家什么公司?对,跨国公司。——含义和目的(实现最大利益) 与此同时,吉利还是今年中国十大跨国公司之一(课件展示)

前十的基本都是中字头的公司,吉利作为民营企业能排第九,同时跨国指数能排到第一,非常不容易,说明它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从该表可以看出,这些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招募员工自然涉及对技术和人力的利用,还生产不同的产品,说明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是:(课件展示)实际上,跨国公司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大家可以课下去思考。

吉利从手工敲打出的低端车起步,到坐拥三大自主品牌,并将百年豪车品牌沃尔沃纳入麾下,这就不得不提浙商风云人物——董事长李书福。小李有幸采访到了李书福先生。(课件展示)

说明吉利在全球化经营中总体上是获益的,那么,能不能说经济全球化对所有企业和国家都是福音呢?

(学生说不能)

为什么?(紧接着说)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呢?(课件展示) (学生讨论,提示今年是入世十周年)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发言,我们首先明确了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首先从积极影响来看,我们可以联系前面的知识来加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告诉我们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生产全球化说明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贸易全球化说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也同样体现了上述三点内容。

然后这三点均起到了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作用,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了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资源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使人们可以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从而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体上讲,其积极影响就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入世十年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课件展示)

第一张图:参与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贸易不断增长

第二张图:说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第三张图:促进我省经济发展

这样一来,我们从企业、国家和世界三个角度,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更加严重。(课件展示)

图片和数据说明,经济全球化没有让各国普遍受益,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自然就会出现利益分配格局的不平衡。那进一步要问,为什么是由他们主导的呢?凭什么呢?

因为,他们具有以上优势。我们来看一张曲线图,这张图告诉我们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右边是市场,利润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产业链的两端,即研发和市场,经常为发达国家所控制;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往往负责产业链底端的制造环节,只能做代工,赚些辛苦钱。这就造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课件展示)

所以,当我们看着这条微笑曲线时,恐怕还是笑不出来的,因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还比较少。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联系紧密,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波动会很快的向其他国家传导,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系,使全球经济更加不稳定,出现风险的全球化,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同学们刚才所讲的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亚洲及欧美),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09年开始的欧债危机仍在蔓延,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2 此时,小李的采访也即将结束。(课件展示)

注意,我们应该根据经济全球化的两方面影响来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任何国家无法置身事外,能否把有利条件用足,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关键在于我们自己。

根据积极影响: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根据消极影响:我们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以上是我们应对的总体策略,我们还可以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给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视时间而定)

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扩大内需

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企业: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实施名牌战略

⑤要有规则意识,有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策略。 随堂小结(针对黑板上的板书讲):

是什么:含义、主要表现、载体 为什么:影响(机遇和挑战)、实质 怎么办:如何应对

第二篇:第九课第二框导学案

子长中学高二政治必修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

主备人:白德贵

审核:备课组

课型:新授课(一课时) 班

级:

姓名:

组别:

时间:

等次: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1、知识目标:

识记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分析:(1)结合典型事例,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2)收集具体材料,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能力目标: 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纲领的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学习重难点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三)知识准备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素质和________________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____________强国。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施_______________,提高教育现代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学习内容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

(2)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为什么要建设和谐文化,怎样建设和谐文化?

(2)怎样发展?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为什么?

1、大力发展教育 (1)为什么? (2)怎样发展?

2、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创建

3、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4、对当代青年提出的要求

(五)学习效果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 ( D )A.在整个社会树立新的文明风尚

B.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

C.发展“三个面向”的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文化

D.培育“四有”公民

2、“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节目照搬国外的真人秀模式,节目同质化显示的是原创的匮乏。这说明要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必须 ( B ) A.高度重视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

B.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百花齐放

3、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C )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C.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近几年,我国把精神文明创建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打造一批文明示范村。深入推进“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法律下乡活动,完善农村文体活动服务网络,促进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发展。据此回答4—5题:

4、我们开展上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根本目的是 ( C ) A.培养“四有”公民

B.提高国民素质

C.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D.丰富群众生活

5、开展上

在( B ) A.直接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C.明确方向,推进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D.集聚财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6、当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但文化发展与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为此必须 (B )

①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②切实加强精神产品生产 ③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力度

④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文化是我们民族之根,是我们民族之魂。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大目标,必须扎好这个“根”、守好这个“魂”。这是因为 (A )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

③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④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广州市斥巨资复原南越王宫博物馆这一举动,遭到了51名专家学者的质疑。现在考古人员自己都说不清楚,它的“全貌谁都没见过,现在说要复原,这不是制造假古董骗人么?” 在今日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潮中,如果说,这种急功近利的对历史文化的“模仿风”、“复制风”的盛行带着一些主观色彩的话,那就是商业利益的冲动和功利目的。这告诉我们: ( D ) ①在文化产业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的 ②要限制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③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④要辩证地看待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

9、2009年3月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优先发展科学教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战略。当今世界,科学和教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发展,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技实力和教育质量的竞争,而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这启示我们 ( A ) ①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要把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④优先发展文化事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某村有一“风水宝地”,村民担心耕种会引来灾祸。村干部不信邪,带头承包了“风水

宝地”,不仅没有遭灾,反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针对上述情况,当地政府应该 ( B ) A.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 D.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二)非选择题

焦作一中高二某班兴趣小组利用暑假开展以“关注三农,感受农村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同学们了解到,我们焦作一带的老辈人非常爱听自己的家乡戏——怀梆,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戏的喜爱程度就像东北人喜欢“二人转”一样。老百姓多少年流传下来一句话“担蒜卖姜,也要听听老怀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怀梆戏最流行的时候。往往是刚搭起棚子,舞台下就已经被FANS们围得水泄不通。一声梆子响,一曲怀梆腔,台下的人立马就醉了。怀梆是用怀庆府方言唱的戏,这让本地人听了倍感亲切。如今怀梆被评上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恰逢焦作市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政府宣传怀梆,保护怀梆。当戏台再次搭起的时候,艺人们惊奇的发现,台下除了有一帮子以前的铁杆戏迷外,还多了不少年轻的面孔。真可谓一曲怀梆千家醉。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参考答案》:(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

(2)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发展农村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民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运筹帷幄完成知识网络体系

(六)学后反思

1、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你的收获是:

2、存在哪些问题?

3、老师在讲课中还需在哪些方面改进

第三篇: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导学案

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编写人:张瑞红审核组长: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2. 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二.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

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㈠ 自主学习

1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 ㈡ 合作探究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4联系历史填图册第6页的两幅地图中,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5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任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五.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57B.56C.55D.50

2.中共中央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什么政策

()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繁荣 3.我国第二橡胶基地是 ()A.西藏地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4.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

A.科教兴国B.西部大开发C.人才强国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5.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的山东援藏干部是 ()

A.焦裕禄B.任长霞C.孔繁森

D.王庆喜

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① 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 ② 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 ③ 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 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7、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享有独立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④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中的杰出干部是()

A 雷锋B 焦裕禄C 孔繁森D 徐虎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请回答:

⑴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⑵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有什么意义?

⑶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原则?有什么意义?

三〃连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起来: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藏族 《阿拉木汗》朝鲜族 《阿诗玛》蒙古族 《弦子舞曲》维吾尔族 《道拉基》彝族

四〃简答题

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六.课后反思:

第四篇:九年级第十一课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第十一课

在人群中挺立——(导学案)

拓展知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弘扬宣传道德楷模的精神事迹有何意义?

1、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有利于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

4、有利于树立人们正确的价值观★我们青少年如何向道德楷模学习?

1、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和人民。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在学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认真学习

2、在家里:孝敬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社会:遵守法律,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等 ★青少年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自觉接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感。2树立远大理想。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课堂营养餐】:

单选:

1、有人认为:心里有善良的想法就足够了,不需要追究细节,也可以原谅无意的过错。这种认识( ) A是正确的,因为道德准则更多地存在于人的内心 B是错误的,因为宽容是讲原则的 C是错误的,因为小事就如同道德堤坝上的蚁穴,足以导致道德堤坝的坍塌 D是正确的,因为心里的想法和愿望比实际行动更重要

2、有句话叫做“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这说明(

)

A.德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唯一条件。

B.只要有德,个人和国家都将走向辉煌 C.德是立身之本,也是国家振兴的需要。

D.只有伟人才有崇高美德

3、第二炮兵士官学院副营职参谋沈星在青州市勇救落水少年而牺牲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2012年5月17日,上万人自发走向街头,洒泪为英雄送别。学习沈星的事迹后,你最想说的是(

)

①他以瞬间义举,诠释了生命的价值的真谛

②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可以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③青年一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④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多做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实事、好事。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优良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下列古语中,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多选:

1、当我们做好事时,需要谦让和奉献,但会有很多收获,比如(

)

A培养了自己的爱心

B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C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D获得了高额的报酬

2、为了使我们心中的道德种子生根发芽,我们需要做到(

)

A以我们崇拜的道德模范为榜样,让他们的行为指引我们前进

B只以伟人、名人为目标,向他们学习

C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排除各种误解、诱惑、压力,坚持不懈地做道德高尚的人

3、美德的养成要从小抓起,要注重细节和生活中的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B.大道之成,是从涓涓细流开始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行百里者半九十

4、近日,一则网帖引发热议,帖子中称一位农民小伙子给一位母子让座时,那位母亲竟嫌小伙子坐过的座位脏,还冲孩子发火,不让孩子坐。如果你跟帖,可以发表的恰当观点是(

) A待人友善才能促进人际和谐、社会和谐 B要弘扬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中华传统美德

C善于合作,勇于竞争,才能达到双赢

D家长要用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教育未成年人

5、“君子之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诸葛亮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德是成功的基石,也是一种修养

B纯洁而高尚的

品德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

C讲道德的人可以锤炼人格和提高思想境界

D一个不讲道德的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6、 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广东儒山市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18名路人经过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只有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18名路人的行为(

) A是一种道德缺失的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B可以理解,是为了保护自己。 C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令人愤慨。

D是一种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7、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年轻女教师张丽莉,面对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奋不顾身保护了学生,自己却双腿高位截肢。她被人们誉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

) A保护学生,履行了教师的责任

B临危不惧,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C不计代价,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 D不求回报,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辨析: A有没有道德不要紧,只要不犯法就行

B高尚的道德是做人之本

材料分析:

一、 公园里郁金香开得正艳,许多游人纷纷挤进花园拍照,踩倒了许多郁金香,此时一个

六七岁模样的小女孩儿,默默地蹲在拍照的众人身后,用稚嫩的小手扶起倒在地上的郁金香,又仔细地刨来新土,重新栽种,后被人们称为“最美河南女孩”。 (1) 材料说明了什么?

(2) 你有哪些感悟?

二、2012年3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广西武鸣县太平镇上江希望小学老师滕太韶,15年里,他在一所深山小学默默坚守,“上学放学是船夫,课堂上是老师,生活中是父母”。他日复一日地划着双桨,义务接送学生上下学,把大山的孩子一拔一拔送到理想的彼岸。学生生病了,他划船、骑车,一路辗转去镇里买药;学生的衣服破了,他在课间替他们缝补„„滕大韶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只要大山里还有一个孩子,我就要一直教下去!”“苦了我一个人不要紧,可不能苦了孩子们的一辈子。”

(1)知识链接:结合“摆渡教师”滕太韶的感人事迹谈一下你对“德”的认识。

(2)榜样力量:你将如何向滕大韶学习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请你讨论:有些同学认为,滕大韶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十五载划船接送学生为他人付出了太多的艰辛,不值得。你觉得呢?

第五篇:必修3第一课第一框

必修3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 冯琳

【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计划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感受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及多样性;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认识,体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列举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准确表达看法的能力;通过对比文化现象的差别,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综合归纳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现象的观察,引发学生对文化及其影响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感受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和主动性。

【学习目标】

1.1-1 文化现象的多样性;

1.1-2 文化的内涵;

1.1-3 文化的性质与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方式及媒体】

教学方式:遵循生活逻辑,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现象。

媒体运用:投影片(PPT)。

【教材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文化”,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导入新课 词汇。你能列举出一些跟它有关的词汇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究竟什么是“文化”。 环节一:看春运,说文化

在我们的印象中,“文化”包含着非常宏大的内容,可事实上,文化现象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每年一度的“春运”就是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PPT-2“回家”)。

1.感悟文化 “春运”被戏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每年这段时间,将近20亿人次的人口流动,规模达到世界人口1/3。大家想过为什么会有“春运”呢?

除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春运”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密切相关。“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化与亲和力最典型的表现。正如搜狐网专题《过年回家,拦不

通过对“春运”现象

汇。

学生活动 列举与“文化”有关的词

通过设问引发学习兴趣,导入正题。 设计意图

(1) 回忆联想“春运”场景,分的观察和享生活体验。

(2)学生思考回答“春运”的原因。

对春节年俗的分析,让学生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体验文化的影响、感受文化的特点。 住的温暖需求》所言:见PPT-3。而这恰恰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深刻影响。 环节二:晒年俗,议文化

提问:过春节,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PPT-4“晒一晒”)

可补充:“逛厂甸”(PPT-5)。 北京厂甸以琉璃厂文化街闻名遐迩。过年时厂甸是特定的市场,除展销文物、书画、字帖、金石、珠宝、玉器等工艺品外,各种京味风味小吃,像年糕、元宵、爱窝窝、茶汤、灌肠、豆腐脑儿、炒肝等,非常丰富。最有厂甸特点的是三尺多长的大糖葫芦,几乎成了逛厂甸的标志。

在人类的遗传中,自然遗传固然重要,文化遗传更为重要。年俗就好比“文化DNA”,代代相传。

提问:通过分享年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3)回答问题:

今年春节你在哪儿过的年? 你家过春节的年俗有哪些? 你印象最深的年俗是什么?

(4)学生回答:不同区域、不同人群,文化各具特色。

环节三:溯源头,问文化

观察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更想了解这些特色和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提问:文化是如何形成的?2.文化的内涵 (PPT-6)教师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类的文化和个人的文化修养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

提问: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就紧紧围绕着“文化”这个词,谁知道它的来源呢?

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看看人们对“文化”的理解(PPT-7)。

提问:请大家分析这些说法中的共

(1)学生讨论回答: 人类:社会实践

个人:社会实践+文化教育

(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设疑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合作探究,从多角度区分文化,认识文化的内涵和分类,突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同点是什么?

教师提升观点:可见,无论中西,“文化”一词都具有与自然相对应的含义,可以说文化就是人化。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环节四:察现象,析文化

出示三组有关“文化”的词汇,请大家分析其中的差异(PPT-8)。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意指“文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意指精神文明);文化底蕴(意指知识水平或受教育程度)。

由此,教师引导学生从三个层次来讨论文化,共同归纳(PPT-9):

①大文化:相对于自然界而言人的所有创造物;

②中文化:指精神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

③小文化: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提问: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 教师指导如何下定义:关键是抓住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时明确:我们在这个模块的学习中采用的是“中文化”概念。可见:文化的概念(PPT-10)。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环节五:较中西,辩文化。

3.文化的教师出示图片,以德国与中国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别为例,对比西方与东方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中必然包含着人力的作用、人为的创造。

(3)学生讨论分析。

(4)学生思考并讨论。

(5)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文化”的类别。

以“析”的方式来比较文化, 突出行为力量 的文化差异(PPT-11)。

PPT-12至PPT-21列举了东西方在生活方式、孩子、旅游、处理问题、人际关系等十个方面的差异。

教师提问:请任选其中一个或几个角度说明你所认同的东西方差异,试着分析其中的原因所在。

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西方文化则更多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的核心思想的差异,见PPT-22。

(1)学生讨论回答:

方式差异背后的原因在于文

行为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化的差别,在于东西方文化的核心思想存在巨大差异。

从中感受不同文化对人的影响。

教师提问:这些核心思想作为文化,(2)学生回答: 它们的影响是如何发挥的?具体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结论:PPT-23。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应有具有文化自觉,识别文化的影响,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本课是《文化生活》模块的开篇。在这一课中,我们从体验丰富多彩的文课堂总结 化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回答了与文化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性质是什么?文化有什么作用?等等。让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了解文化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对文化的认识。

【形成性练习】

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答案】A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在实践中它也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文化影响着社会发展,具体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和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中。

课后活动:

回忆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一本)书或(一件)事,探寻其中的文化因素,在下节课中分享。

我们在《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 ,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据此回答2~3题。

2.这里所说的“ 文化”,就是( )

A.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D.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答案】D

3.根据上述规定,以下属于文化的有(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生产和广告营销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4.在下列活动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答案】B

【评价建议】

学生对于“文化”一词可谓“耳熟能详:饮食文化、电影文化、校园文化„„但是对于文化的内涵,却不一定真正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回归生活,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体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评价中要注意从学生的观察、表达、分析、解说等多个能力维度入手,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来,从多个层次评价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此外,可以通过开展与本科教学有关的课外活动(如调查报告、观察记录等),更全面地评定学生投入学习的热情和智慧。

【补充材料】学者眼中的“文化”

1.泰勒(英国人类学家,民族学进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理、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2.帕克和伯吉斯(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一个群体的文化是指这一群体所生活的社会遗传结构的总和,而这些社会遗传结构又因这一群体人特定的历史生活和种族特点而获得其社会意义。

3.威斯勒(美国人类学家,历史学派学者):某个社会或部落所遵循的生活方式被称作文化,它包括所有标准化的社会传统行为。部落文化是该部落的人所遵循的共同信仰和传统行为的总和。

4.斯莫尔(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文化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的人们为试图达到他们的目的而使用的技术、机械、智力和精神才能的总和;它包括人类为达到个人或社会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手段。

5.亨廷顿(美国政治学家,因“文明的冲突”观点而闻名):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人类生产或创造的,而后传给其他人特别是传给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6.萨皮尔(美国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文化可以定义为是一个社会所做、所思的事情。

2012-11-22 人教网

[打印]

上一篇:读书沙龙活动策划手册下一篇:第四章第二节氯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