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意见和建议

2023-02-16

第一篇:十二五规划意见和建议

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 共 xx 市 委

关于制定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讨 论 稿) 2010年12月10日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我市深入贯彻实施省委“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牡丹江市“超千破百”、“双调双转”发展战略,提前五年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实现全面振兴崛起的攻坚期、冲刺期。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于抓住用好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导向,坚定不移地走超常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之路

编制“十二五”规划,必须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牡丹江市委的要求,审时度势,周密谋划,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和目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海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总量倍增、位次前移、殷实和谐”的总体目标和“一年起步、三年跨越、五年步入振兴崛起之路”的阶段性目标,坚持“速度改变xx,项目振兴xx,民本立足xx,作风成就xx林”,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成为我市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环境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干部群众精神最为提振的时期。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十一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33%,年均增长17.2%,较“十五”平均增速高7.5个百分点,实现四年翻一番;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3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63%,年均增长33.4%,较“十五”平均增速高16.7个百分点,实现两年翻一番、五年近两番;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8亿元,年均增长33%,较“十五”平均增速高30.6个百分点,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亿元,累计完成221亿元,年均增长50.8%,较“十五”平均增速高13.7个百分点,实现四年翻两番;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25亿美元,年均增长39.1%,较“十五”平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实现五年翻两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0.2亿元,年均增长37.6%,较“十五”平均增速高5.4个百分点,实现五年翻两番。综合实力在全省“十强县”排名连年进位,2009年位居全省第5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着力“稳

一、优

二、提三”,三次产业结构预计调整到21:46:33。特色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猴头菇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甜叶菊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西洋参生产基地,被评为“中国猴头菇之乡”。坚持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连续开展 “项目建设年”,工业总量、规模、效益同步大幅提升,构建起以木材精深加工、清洁能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园区实现提档升级。按照项目承载区和海林新城区的定位,累计投入10.4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园区形象。建成了“四横十纵”的道路框架,实现12平方公里“全配套”,入区企业达到65户,总投资68亿元。园区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1100万元增长到2.3亿元。被评为“全国十大诚信开发区”,列为全省财源建设示范点,2010年6月晋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1 —

——城市形象日新月异。确定了牡丹江城市副中心和中等城市规模定位,实施“五城同创”,推进城市、园区“双升级”,加快建设北方生态文明城。五年投入资金70亿元,拆迁城市棚户区78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总量的67%;建设了海烟路、人民广场、雪原公园、互通区广场等精品市政工程;建成了全省县级首家污水处理厂和高标准垃圾处理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省级卫生标兵城、省级文明城和省级园林城。

——新农村建设推进有力。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确定了整乡推进、集群式发展战略。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市财政累计投入6000万元,撬动各类投资7.1亿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99%、自来水入户率达91%、通村公路硬质化率达100%。新农村集群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全省泥草房改造先进市、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市。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教育强市”战略,优化了教育资源、结构,完善了教育布局,提升了基础教育水平,高考升学率始终名列牡丹江地区同类学校之首。引进了牡丹江大学实训基地,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突破。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报销比例和综合补偿比例居全省前列。科技、文化、体育、计生、民族宗教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群众生活加速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5726元和9278元,年均增长19.8%和18.4%。持续开展“利民实事”工程,四年投入6.4亿元,办理实事83件,涉及住房、道路、社保、就业、就医等多个方面,人民群众受益受惠。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动态“应保尽保”。农村公路、村级浴池建设在牡丹江地区率先达到“全覆盖”。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2平方米和18平方米。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发生新变化,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有新变化,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综合研判发展形势,我市发展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总体讲机遇大于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为我市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开辟多元化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契机;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不断深化,为我市打造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核心区创造了新的机遇。从国内环境看,后危机时代带来的产业要素重组和布局调整,为我市发挥资源、空间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我市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从省内环境看,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确定重点发展“十大优势产业”,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打造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强力实施沿边开放战略,深入推进“双调双转”等,都为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主要是:省内各地发展势头强劲,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持续进位争先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缺乏重大项目支撑,财源结构不够合理,主导产业亟待升级;城乡建设任务繁重,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公用设施建设压力较大,与北方生态文明城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镇化质量不高、特色不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一体化任重道远;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的还不够好、不够快,建设和谐海林还需要付出更多辛苦和努力。

二、明确“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全面开创追赶跨越领跑争先新局面 (3)指导思想

— 2 —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项目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领跑龙江十强,进军全国百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和生态立市“三大战略”,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城市建设、旅游产业“三个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化“五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海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加快建成活力宜居和谐幸福的北方生态文明城,实现海林全面振兴崛起宏伟目标。

(4)发展原则

——坚持追赶跨越,科学发展。把转型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有机统一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市农村发展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与稳定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有机统一。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和政策扶持等办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措施,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增长,实现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提高政府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繁荣林海雪原特色文化,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加和谐幸福。

(5)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达到234亿元,努力实现四年翻一番;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突破35亿元,努力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三年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67亿元,实现四年翻一番,综合实力争取进入全国“百强县”。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科学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18:48:34。

——城乡环境得到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新城区形成项目聚集区、中央商务区、高尚住宅区,城市框架拓展到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万。农村社区化初具规模,小城镇吸纳能力明显增强,城乡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国际交流合作更加紧密,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进出口加工业、经贸产业、旅游会展业、现代物流业协同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24580万美元。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新步伐。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11年。企业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障覆盖面达到100%和95%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达到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8%以上,新农合覆盖面实现100%,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乡住房、用水、

— 3 —

交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环境等方面条件明显改善,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生态文明得到新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幅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80立方米,中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接近国家先进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77050公顷和6963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4.3%。

——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

三、科学安排“十二五”时期工作任务,以重点工作的大突破带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发展重点,全力改善民生,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一)加快开发区“扩区提档”,构筑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6)完善园区规划。按照“设施配套完善、承载功能强大、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的标准和“西向拓展、北跨高速”的总体要求,坚持长远眼光、战略思维,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整体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二期开发区面积放大到30平方公里,三期放大到50平方公里。坚持“一区多园”理念,强化园区功能定位、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政策导向,规划台商工业园、生物产业园、中小企业园、对俄出口产品加工园区、物流园区、大学城等功能分区,加快构筑“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基地。

(7)提升配套功能。按照低碳生态型和循环创新型工业园区和海林新城区的定位,加快园区功能配套建设,重点推进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全覆盖”。加快引进科技型、人才型、智力型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辟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带动商服、教育、医疗和现代服务业等功能设施加快发展,实现新老城区全面融合。

(8)打造产业集群。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增强产业集聚功能,使园区成为项目建设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抬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把单位土地面积贡献率、环境容量、财政贡献“三关”,大力发展循环发展型、低碳生态型、绿色环保型产业,构建以生物制药、电子科技、新型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优势产业群,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上最具活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产业园区之一。

(二)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建设北方生态文明城

坚持牡丹江城市副中心定位和城市升级战略不动摇,按照“三优”文明城标准,推进“五城同创”,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活力宜居和谐幸福的新海林。

(9)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主动融入、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思路,加速“同城化”进程,主动与牡丹江在城市、经济、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强力推进“三供两治”工程,提升城镇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等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彻底改变分散供热局面。市区5年内基本完成热网和天然气入户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重点建设保障性住房,扩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供给,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10)加快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推进市乡村三级公路网升级改造,加大路网密度,实现市区与乡镇和重点旅游景区由二级以上公路相连接,乡镇之间由三级以上公路相连接,建成以市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的城乡公路网络体系。

(11)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以“百镇示范工程”为契机,按照“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发展小城镇、推进社区化”的思路,加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放大小城镇在城乡一体化中的“节点”作用。海林镇着力发展新型工业、繁荣现代服务业,做大城关镇经济,融入市区发展,打造“丹江第一镇”;横道镇以旅游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中国北

— 4 —

方影视基地和全省旅游名镇;柴河镇、长汀镇借助“局镇”共建载体,实施“抓城强工带农”战略,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路,建设工农互补、多元融合、地企共建型示范乡镇;山市镇依托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重点做大商贸流通,建设“商贸大镇”;新安镇抓住“兴旅强农”两个重点,大力发展民族旅游、现代农业,高标准集群式建设新农村,加快建设民族风情旅游小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二道镇、三道镇依托莲花湖生态优势,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开发资源,发展“菌牧渔游”环湖经济,打造环湖生态休闲旅游名镇和食用菌产业强镇。

(12)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修订完善城市专项详规,切实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以创建国家园林城、环保模范城、文明城和卫生城为载体,深入推进“三优”文明城工程,力争到2015年所有乡镇都达到“三优”文明城的标准。加大市政管理机制创新和市场化管理力度,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加强市政工程、绿化亮化、小区环境和道路交通环境管理力度,全面改善优化城市发展环境。

(13)推进场(局)县合作共建。探索打破所有制、部门和地域界限,在规划、投入、税收、教育、管理、医疗、户籍等方面制定实施统一政策,推进道路、电力、通讯等跨区域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建立以利益为联结的共建机制,积极推进共建由产业联动向小城镇建设、支柱产业培育、清洁能源开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纵深领域发展。

(三)战略性开发旅游业,加快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坚持把旅游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一圈两镇三区”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强三产服务业对市域经济的支撑作用。

(14)构建海林都市旅游圈。依托便捷的交通、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高品位的文化氛围,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旅游资源,开辟工业园区游、城市风光游、宗教观光游、民俗风情游、红色经典游和生态休闲游等特色线路,把市区建设成为以休闲娱乐度假为主的旅游区,带动全市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依托牡海宁“同城化”战略,密切区域协作,开拓旅游市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共享,促进区域旅游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15)加大xxxx、xx农场旅游名镇建设力度。坚持“整体规划,战略开发,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将xx镇建成为具有“六大景区”、“五大功能”和欧陆风情浓郁、北方民俗特色鲜明的中国北方影视基地。加快xx农场旅游名镇建设,凸显现代农业、生态优势,深入探索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模式,实现“镇”与“景”协调发展。

(16)优化“三大景区”开发。威虎山旅游景区。依托林海雪原红色旅游、百年历史文化名镇、影视拍摄基地等优势,加快形成以xx镇为核心的名镇旅游区,以威虎山主峰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区,以滑雪度假区为重点的冰雪旅游区的“一体两翼”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中国雪乡旅游景区。突出“冰雪休闲、森林生态、水域漂流”三大生态旅游特色,加快推进冬季赏雪、戏雪、滑雪,夏季漂流、登山、避暑和四季会议、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开发,打造全国知名的原生态休闲度假区。莲花湖旅游景区。依托山地、水体、森林资源,突出滨水休闲、森林生态特色,开发森林旅游、康体运动和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打造滨水休闲游基地。

(四)加快统筹城乡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新农村、新产业、新社区、新生活、新农民”为目标,牢牢抓住城乡一体化这个关键,统筹抓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力争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17)发展高效富民产业。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坚持将食用菌作为促农增收的第一主导产业,推进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打造中国食用菌强市。坚持走生态路、打特色牌,推进肉牛、蔬菜、“药菊烟”等高效种养殖业加快发展。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鼓励农民向劳务经济、旅游经济等二三产业转移,构建多元化增收格局。

(18)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以“一区四带”为牵动,统筹城乡建设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加快促进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科技服务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以农村“社区化”

— 5 —

为重点,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吸纳、强村带动、产业联结等村屯撤并模式,加快在适宜村屯建立农村社区,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区、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19)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城镇化等试点工作。系统推进城乡户籍制度、就业制度、财税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体制、规划管理体制、小城镇发展模式等方面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完善建立向上争取、财政投入、政策扶持、自身筹集、招商引资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五)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工业强市”战略为牵动,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低碳、绿色、高效的发展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做强机械制造产业。把握我国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培育发展石油机械、木工机械、农业机械,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引导企业逐步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建设牡丹江区域最大的农用机械生产基地和汽车零部件、整车生产基地,打造亚洲最大的石油钻具生产基地。

(21)壮大生物制药产业。完善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重点医药产业项目,积极推进生物农业、生物制药等技术产业化,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发展,打造 “中国北药之乡”和全省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基地。

(22)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抢抓国家扶持清洁能源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做大做强水电开发,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资源,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打造全国清洁能源基地。

(23)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立足硬质材料和建筑材料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复合硬质材料、塑料异型材等新型建筑材料,加快引进特种功能材料、高分子和纳米等新技术材料,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塑钢型材生产加工基地、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基地。

(六)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消费拉动能力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发展方向,按照“扩大总量、提升比重、优化结构、提高水平、拓展领域、增加就业”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牡丹江服务业转移首选地。

(24)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物流园区为核心,深化与沿海港口合作,密切与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战略对接,建立“口岸+基地+港口”的运营模式,打造具有内陆港功能的物流园区,建设物流一体化示范基地。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加强物流基地信息平台建设,壮大信息产业链,打造海林信息产业密集区,吸引和培养现代物流人才,逐步形成物流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25)快速提升商贸服务产业。鼓励和支持经营业态创新,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完善商业流通服务,优化商业网点布局,鼓励商业网点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化集聚、多元化消费”的集商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26)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立足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以发展影视、动漫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动漫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影剧院、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培育扶持地域文化产业,引进文化创意企业,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全力打造幸福城市

统筹经济发展、人的发展和绿色发展,注重发展质量与惠及群众相结合,坚持“民生财政、民生预算”,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强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城市。

(27)扩大城乡群众就业。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通过做好扶持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大

— 6 —

小额担保贷款等措施,完善创业政策制度,健全创业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好困难群体、农民工群体等就业问题,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全民创业政策,实现以创业带就业。

(2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对失地农民在社会保障上给予倾斜,将符合条件的人群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范围。扩大“五险”覆盖面,推进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深入推进扶贫解困工程,大力发展社会救济、优抚、捐助和福利事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优抚、低保对象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29)提高群众健康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功能健全、布局与结构合理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行农村卫生“三网四化五到位”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

(30)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教育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整合,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加快建设高中城,辟建大学园,推进幼儿教育优质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品牌化、职业教育特色化、高等教育产业化、成人教育普及化、城乡教育一体化,逐步建立开放式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教育水平保持在牡丹江地区各县市领先地位,争创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先进市(县)。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全民健身环境,提升市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

(31)抓好人口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优生优育”基础工程建设,切实加强人口“早期”教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引导市民形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以家庭为主导、社会为依托、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建设,为居民提供多样化和人性化服务。

(32)创建“平安海林”。切实发挥市、镇、村三级调委会作用,实行分组负责、归口督查的工作机制,强化矛盾排查,构建“大调处”工作格局。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制度,强化隐患整改,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建立多层次的治安防控网络,加大“严打”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八)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根据自然环境承载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

(33)发展低碳经济。围绕发展“碳汇经济”,制定出台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积极发展低耗高效工业、生态绿色农业、生态林地经济和生态旅游业,加快建立以低碳环保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管理体系。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公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

(34)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保持耕地面积总体平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挖掘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确保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以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和保障水资源供给为重点,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体系。推进黑土水土流失治理,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保护体系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强农村水利改革,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35)加强环境保护。保护绿水青山,推动低碳增长、绿色发展。推进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区空气状况。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海浪河、莲花湖饮用水源地保护。防止环境噪声污染,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护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 7 —

(九)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活跃度

(36)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紧紧把握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发展机遇,坚持对内与对外开放并重,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大型民营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积极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在稳步扩大外需的同时,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37)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宽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资本重组和资产整合,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

(38)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适应自身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市乡财政管理体制,重新界定市与乡镇的税收级次,科学确定基数,合理划分税源,完善财税收入增量分享办法,建立共享收入增收激励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强财源建设,立足资源优势,稳固发展基础财源;依托产业基础,重点推进骨干财源;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兴财源。制定更加优惠的配套政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结算经济,吸引各类知名企业和分支机构设立区域性总部,合并财务报表,吸纳其关联公司在我市纳税。

(39)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改革。推进公益类和生产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促进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

四、强化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0)充分发挥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十二五”时期,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在全市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增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科学发展本领、综合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基层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支持市人大进一步发挥监督保障作用,支持市政协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健全重大问题决策前与各界协商的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42)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和廉政建设。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治市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司法权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的社会风气。切实增强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政府专门机构和社会监督,保证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和申诉权。严格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维护法律尊严。

— 8 —

(43)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重点,以社区和乡镇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推进市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规划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推动文化艺术创新,着力打造一批代表海林形象、突出“林海雪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保护工作。加强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推进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开展好对外文化合作。

(4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市委号召,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要坚定信念、提振精神、抢抓机遇、勇挑重担,带领全市人民坚决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完成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前五年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海林全面振兴崛起而努力奋斗!

— 9 —

第二篇:黄冈“十二五”规划建议

2010年12月28日,湖北黄冈市委就制定黄冈“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议,部分建议如下:

按照“对接大武汉、连通大长江、贯通大别山、构建大交通”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15分钟快车道”、“90分钟交通圈”,加速推进高速公路网、快速干线交通网、农村公路网、低碳水运网、综合交通运输网等五大网络建设。重点加强麻瑞、麻竹及延伸段、黄鄂及延伸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和黄冈江北一级公路建设,推进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武汉新港江北铁路、京九客运专线、京九武九连接线、随麻安铁路、黄冈至安庆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过江通道和现代港口码头建设,积极推进黄冈机场项目。

客观地讲,黄冈的交通规划对岳西构成重大影响,不能不认真分析一下。要点包括:

1、黄冈至安庆城 际铁路

点评:这是最重要的影响。2010年11月10日黄冈市交通局长刘新华在黄冈市人民广播电台现场接受听众就黄冈铁路、公路交通规划等的咨询,并给予了第一手的答复,其中明确说到:黄冈到安庆的铁路将从罗田、英山去安徽。据此,这条铁路的走向将是:武汉—黄冈(已在建),黄冈—罗田—英山—安庆。由于是城际铁路,可以开行动车组的,按照350高铁标准修建,这对于岳西来说,无疑是特大利好。

2、随麻安铁路

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在对外交通网络建设上,积极争取国家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总体定位,全力争取大别山随麻安(随州—麻城—安庆)铁路、麻城—江西瑞昌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大力支持麻竹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

点评:随州—麻城—罗田—英山—岳西—潜山—安庆铁路,呼吁了很久,以前只是在麻城、罗田、英山等县(市)级政府规划中提及,终于被黄冈(地级市)写进了规划,无疑是一个重要进展,岳西县、安庆市政府也应该在十二五规划中呼应一下!

3、黄鄂及延伸段

黄(冈)鄂(州)接武汉高速已经开工,其延伸段向东北在罗田接武英高速,对岳武高速来说,可以在罗田经过黄冈、鄂州直达武汉长江南岸(武昌)。

点评:该高速的兴建,将更加强化岳武高速的重要地位,因为湖北已经将岳武高速上升到湖北(武汉)通向华东出口的核心地位,成为湖北向东的大通道!

4、麻(城)瑞(昌)高速

麻瑞高速:麻城至江西瑞昌,接麻竹高速公路,经罗田、浠水、蕲春、武穴,通过拟建的武穴长江大桥,接瑞昌杭瑞高速公路。

点评:这条高速对岳武高速来说,同样可以强化其核心地位,因为岳武高速到达罗田后,1)向北可以到麻城,接大广高速(大庆—北京—广州)直达北京;接麻竹高速到西安、成都等地;以后,岳西到北京,可以走岳武到罗田,经麻瑞到麻城,然后从麻城经大广高速直达;2)向南可以在武穴过长江,直达江西。

5、黄冈机场项目

黄冈已经在积极开展黄冈鄂东(蕲春)民用机场建设选点和前期工作。

点评:建成后,虽然不太近,但也是一种选择。以后,岳西可以在200公里以内选择:安庆天柱山机场(100公里)、合肥新桥机场(150公里)、武汉天河机场(180公里)、黄冈鄂东机场(150公里)。

6、实施“一区两带”战略,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

黄冈提出: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在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探索新路子。

点评:如何试验,值得关注!!

7、大力推进大别山旅游经济带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规划引领与规范建设相结合、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统筹推进景区景点等核心吸引物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核心吸引力,全力打造“大别山”旅游品牌。完善景点景区路网体系,加强大别山旅游公路主线、完善大别山旅游公路支线等重点工程建设,改造提升景区连接干线公路等级。推进景点景区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大别山腹地城镇带建设相得益彰,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点评:这对岳西也非常适合,完全可以借鉴!!

强烈建议岳西县、安庆市有关规划编制人员,认真阅读一下黄冈的“十二五”规划,以便衔接和呼应。

第三篇:1、城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报告(征求意见稿)

怀远县城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提请城关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2010年12月18日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怀远县城关镇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扩大内需重大机遇,大力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战胜多重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全镇经济发展跨上新平台,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基础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谱写了城关镇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把中央和省市县精神与我镇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探索具有城关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持续改善发展条件,强化基础承载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强力推进工业强镇和自主创新,着力提升经济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大力实施外向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把改善民生作

为发展之本,创造性提出并实施民生工程,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不懈地优化政治生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凝聚加快发展合力,营造加速崛起氛围。

“十二五”时期,我镇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将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未来五年是城关镇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适应时代新要求,把握发展新趋势,肩负起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双重使命。紧紧抓住和用好当前主要战略机遇期,准确把握基本镇情,科学判断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凝聚发挥全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饱满的激情,扎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努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二、“十二五”目标编制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把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一个核心,两手抓”的总体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全民创业工作,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促进和谐城关建设。狠抓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深化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开展城市大建设,推动产业大发展。

三、今后五年发展目标

确定“一三五四” 跨越式发展重点:

即:市内争一流,全省争上游。抓住三个机遇:

1、抓住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及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

2、抓住省建立沿淮经济带及自主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机遇;

3、抓住县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机遇。推进五大建设:

1、规划建设涡南新区,延伸健康路,打通荆山隧道,扩大城区规模,加快建设自然山水城市,

2、发挥交通优势等有利条件,加快建设新型综合物流基地。

3、加快皖北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4、发挥独特优势,加快建设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5、加快建立皖北商贸基地,在老城区大力发展商贸业,打造商贸重地。实现四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区发展规模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引进镇外资金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41700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7.5‰;城镇登记失业率、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指标控制在县下达的目标以内。全面推进城西新区开发建设、老城区改造、淮河河滩地移民迁建、城西加工区转型升级、世行及日元环境整治、百汇财富城等重点项目。

以上预期目标,是在全面分析宏观形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总体上说是积极可行的,通过努力也是能够实现的。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推进今后五年工作,需要我们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保持来之不易的好势头。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变化,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二是保持行之有效的好政策。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强化政策执行落实,放大现有政策效应,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政策,做到面对新变化就有新的应对措施,面对新需要就有新

的政策支持。三是保持争先进位的好状态。找准定位,拉升标杆,瞄准目标,在攀高比强中推进城关镇加速发展,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力争位次市内争第一,全省争上游。四是保持上下齐心的好格局。坚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多沟通、不争执,多理解、不抱怨,多实干、不折腾,继续把全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动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五是保持真抓实干的好作风。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承担风险,全身心地埋头苦干,把所有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全部本领用到促发展上。

四、今后五年各项工作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 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经济,进一步提升乡镇经济实力。

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重点产业培育。抢抓机遇,因势而动,主动承接相关产业转移,不断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壮大粮食暨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形成综合加工100万吨粮食的能力,全力做好城西粮食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区(食品产业园)二期项目工作。扶持白酒、高档石榴酒、石榴多酚、以石榴为原料的化妆品等新产品,提升粮食和农副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附加值,使园区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平台建设。进一步研究产业发展平台的功能定位,加快经济开发区二期6平方公里区域“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布局,保障自来水、电力供应,提高污水处理、排放能力,为一批新企业入驻创造条件。引导

粮食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高标准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争创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尽快完成二期规划、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园区向西发展,以石羊坝为南界限,以307省道北300米为北界限,老东庙乡政府为东界限,向西推进8公里至牛王村,土地面积18平方公里,为加工区规模进一步扩张预留继续向西发展的空间。

将加工区二期区域划分为仓储物流区、市场商贸区、粮油食品加工区、其他轻工加工区、小企业创业孵化区等五个大功能区,在五大功能区中,再根据产业划分子功能分区。

1、仓储物流区:已建成的起步区为粮食初加工和仓储基础,在淮河与茨淮新河交汇处已开建年吞吐量70—100万吨安澜码头的基础上、规划在涡河城关段再建设一个货运码头。

2、市场商贸区:计划沿二桥南接线路西建设一批汽车4S店、汽配商店、汽车维修公司,形成汽贸交易市场;在环城西路路西50米内,沿环城西路走向,建设粮油食品批发交易市场。

3、粮油食品加工区:将该区根据产品特点和环保影响,划分为休闲食品加工区、酿造饮料加工区、肉制品加工区、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区。

4、其他轻工加工区:主要发展食品包装生产、食品检测、食品科技研发中心、食品机械、玩具、文体用品、工艺美术及旅游产品业、家具、照明、日化产业和服装鞋帽业。

5、以城西农民工创业园为中心的小企业创业孵化区:主要承载农民工回乡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项目等小规模投资,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初始创业实验基地。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城西加工区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财政贡献较大、生态环境优美、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怀远周边有较强辐射作用,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农产品产业集群示范区。

(二)高度重视财税金融,强化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做好财税工作。

积极培植财源,切实增加财税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更加突出重点,发挥财政对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作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社保费征缴,规范税费收入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预算,进一步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整合现有存量资产,规范资金运营管理,提高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本规模和信用等级,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防范政府投融资风险。着力提升信贷服务水平。协调驻城关境内的各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继续落实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各项政策,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三)坚定不移的抓好“三农” 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切实推进农业增效。根据我镇村居的实际情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重点发展粮食、畜禽、水产、蔬菜、特色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农村服务业等七大产业。

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城郊观光农业,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品种特色化、种养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在新城区何巷社区、刘郢等地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等高效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优质品率,实现农业园区化,坚持以工促农,实施产业开发,以城西加工区(食品科技产业园)为基地,加快发展农业龙

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发挥石榴、大青豆、蔬菜等农业生产协会作用,壮大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加快石榴和西芹两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积极申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抓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保障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推广大中型农机具标准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切实推动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工程,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富裕农民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富裕农民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完善劳务输出体系。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治本措施来抓,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四)坚定不移地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

坚持高起点规划城镇。认真做好《怀远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深入挖掘怀远县深厚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科学布局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东向发展,承接辐射,主动加快与蚌埠的同城化进程。按照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拉开框架、提升品位的思路,高标准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以荆、涂二山为依托,涡、淮两河为纽带,荆涂淮河大桥等五桥为脉络,新老城区为一体,具有“双山双水绕双城”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到2015年,县城总面积扩展到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40万人。按照自然山水分隔的空间布局和山水旅游城市的功能定位,抓好新老城区、荆山南侧、城

西新区控制性详规编制修订完善,做好公共设施规划、淮河迎水面滩(湿)地规划、荆山内外环路及山南滨河景观带规划、棚户区改造规划等编制实施工作。抓紧启动新区建设项目,完成滨河景观、城市环卫、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达到单体美观、整体协调、凸显特色的效果。完成村庄建设规划。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工作,建立和完善规划刚性机制,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坚持高标准建设城镇。积极呼应大蚌埠都市区建设,按照“改老建新、产城互动、整体提升”思路,实施“西扩、南延、北拓、东联”县城空间布局战略,加速建设与产业布局相协调的六大功能区,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把县城建设成工业、商贸、旅游为主导的综合性县城。加快旧城改造进程,立足“生态、文化、和谐、精彩”原则,做活“水、山、文、绿”四字文章,改造并完善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居住空间条件和居住环境,打造居住、商贸、服务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拓展新城区,快速拉开框架,全面提升新城区人口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城西新区,依托加工贸易、物流、商贸业,建成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设山南滨河区,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居住区。开发涂山风景区,加快核心景区建设,依托荆山、涂山景区,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进行开发建设。加快构建新的投融资管理体制,形成完善的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机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城市建设大发展。

深入开展“城市大建设”活动,强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序实施重点工程:①继续加快老城区改造。实施健康路西延工程,完善配套设施;改造庙山路,进一步畅通禹王路、健康路;完成荆山体育文化广场建设。②加快城市环境整治。落实世行项目配套资金,完成城西道路及雨水管道

工程;完成涡河左右堤景观整治,开工建设投资5900万元的城西垃圾填埋场项目,抓紧城区污水管网、排水管网工程建设,争取李嘴子排涝站拆除重建和三桥南头下水道改造工程立项动工,彻底解决县城东部排水问题,分批治理城区其他低洼区域排水不畅顽症,不断提高怀城防控内涝标准;继续实施小街小巷整治和公厕改造,每年新建小街小巷5-8条,完成“旱改水”公厕3-5座;美化、绿化城区桥头、角园,改造禹王路等老城区老式路灯设备,完善新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路灯布局,进一步亮化新老城区,加快改善城区环境;③推进“百汇财富城”、“东方红三期”等小区开发。加快移民迁建二期住房、廉租住房、城西安置房、老城区拆迁安置房、经济实用型住房建设,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坚持高水平管理城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实现市区卫生保洁全覆盖。加快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由平面整治向立体整治推进、由主干道路向小街巷推进、由硬化净化向美化亮化推进,力争市容市貌实现较大改观。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摸式。加大防违拆违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新增违法建筑。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与奖惩机制。继续深入开展以提高居民素质,提升市容环境水平为重点的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提高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

(五)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繁荣活跃。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促进消费、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为主的三产群体。积极提升商贸流通业。支持连锁、超市、代理、专卖等现代经营方式快速发展,大力培育节日消费和夜间消费市场,积极引进华润苏果超市落户城关,建设20000平方米以

上的大卖场,因势利导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提升我县居民消费档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规划、建设城区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改造、规范城乡便民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引导和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把城西加工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粮食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物流园区。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充分利用我镇境内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淮河“黄金水道”通江达海的水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上运输业,加快淮河、涡河岸线建设,着力打造高等级水上运输通道,加快建设投资1.2亿元的安澜码头项目,确保2011年上半年竣工交付使用。积极引进新的骨干航运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末水运业年创财政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

积极推进休闲旅游业。深入挖掘我镇深厚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以大禹文化、淮河文化为主线,深度整合花鼓灯、石榴等旅游资源,加强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不断提高城关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切实抓好旅游总体规划实施,加快涂山风景区核心区等景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完成禹王宫改造和白乳泉景区改造升级工程,积极推介“榴花观赏”、“采摘石榴”等休闲旅游活动,继续做好禾泉农庄等农家乐旅游。加快推进吃、住、行等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六)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认真研究和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寻求项目与政策的对接点,真正把政策变为项目和现实生产力。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围绕国家实施支柱产业振兴规划,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项目;围绕改善基础设施,谋划一批水利、交通以及生态环 10

境建设项目;围绕改善民生,谋划一批群众急需的社会事业项目,满足滚动发展需要。

紧抓项目引进不放松。突出产业招商,集中推介我镇优势资源、重点产业,不断补全产业链;加强企业招商,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以商招商和大企业招商;强化专业招商,成立粮食暨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招商工作组,充实、强化招商引资力量,提高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提高干部招商水平,做到领导带头走出去招商,发挥示范作用。加强招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部门的信息沟通,促进跟踪洽谈项目。

(七)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树立和增强“大城关”意识,整合老城区、涡北新城区、涂山风景区、经济开发区的人才和土地、水利等自然资源,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实现财政税收、水陆交通运输、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和无害化处理等资源共享。加强沟通协调,统一对外形象宣传,形成整体合力,不断增强竞争力,携手构建“大城关”格局,为促进我县县域经济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贡献。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激发、释放全民创业的动力和活力,落实税费优惠,改善信贷服务,严禁不合法收费,使城关镇成为民间资本的热土、民营经济的乐园。

深化各项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步伐,全面推进社区卫生保障制度工作,建立居民健康卫生档案,增强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切实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促进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实行

全员聘用、合同管理;逐步完善公开招聘制度,制定公开招聘的具体办法。建立和完善社区建设工作改革,继续推进社区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制度。积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最低工资制度,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加快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努力增加劳动者经济收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社区社务公开,全面建立健全“阳光政府”、实施阳光行动工程。

(八) 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群众生活新改善。

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完善和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有新的上升。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程,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优惠政策。加快建成城西农民工创业孵化园,使创业园达到占地12亩,投资300万元,新建厂房3000平方米,入园企业12个以上,带动就业200 人以上的目标。加强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城关居民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健全功能完善、便民高效的就业服务网络,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动态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推进“村改居”工作,巩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工作。继续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稳定、多元的民生工程筹资机制。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向基层和困难群众倾斜。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加快五保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争取政策、资金建设城关镇敬老院。完善城

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保障水平。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推进政策性保障住房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规划建设涡北新区和城西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五年内完成全镇所有通村(居)公路建设,进一步解决群众出行不便问题。继续完善督促检查、考核奖惩机制,探索建立科学的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制度。

(九) 坚定不移地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和谐城关新进展。

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措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农家书屋”工程、社区文化场地、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大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快人口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巩固争创省计生示范城关镇成果,全力提升人口素质。认真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工作,重视和推动档案、史志、气象、妇女、未成年人保护、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抓好信访工作,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力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加强防汛抗旱、城市防洪和救灾减灾工作,落实荆山周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

应急平台建设和力量整合,坚持日常值班和应急值守制度,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

(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组织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力度,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遵循经济规律,高起点确立发展目标,高水平谋划发展举措,努力做到观念上先人一步、体制上优人一筹、发展上快人一拍。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继续开展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等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坚持学习为先,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依法行政的能力。

坚持求真务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

敢于负责、狠抓落实,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坚持团结奋进,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重视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着力解决我镇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经济基础薄弱、办公用房紧缺、活动场所、社区工作人员年龄老化、待遇偏低,留不住优秀人才等突出问题。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积极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创新社区党员管理和活动方式,关心下岗和特困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全面提高社区工作水平,不断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

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健全对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纪律保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加强效能建设,转变机关作风,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机关工作人员要到基层指导、帮助工作,在工作一线接受锻炼,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各项事业的强大力量。

新的五年规划即将开始实施,新的奋斗目标等待我们去实现。我们决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县委、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再创佳绩,全 15

面完成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为推进城关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综述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据悉已经开启,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近日透露了“十二五”规划的5条思路,其中,结构调整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富民任务

须明确提出“富民”任务

做为统领未来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应明确提出“富民”的目标和任务。

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解决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诸多因素,但在编制规划的时候,总有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具体到“十二五”规划,之所以应将“富民”做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中国刚刚隆重庆祝了60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

第三,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便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

上述三点决定了“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这当然不是说,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30年来百姓的生活没有提高,而是指相对于GDP的增长,作为整体的民众的富裕程度没有GDP增长快。何况,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另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而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诉人们,民富虽然不必然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即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也只能是外强中干。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有必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制定一个长期的提

1 高福利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

“富民”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事实上,改革以来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内。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结就在于蛋糕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普通群众,而是政府及其与公权力有关联的利益群体,以及资本利益集团和垄断国企的经理层与员工等。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抽走国民收入的大头,并随心所欲地支配财富而不受监督,资本之所以能够压制众多的劳动力,原因又在于政府的权力过大。

中国传统上本就是一个大政府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心中都存在一个大政府观念。所以,要在政府权力过大的情形下改变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须将之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否则,仅仅视之为一个经济问题,解决起来很难。

另一方面,尽管“富民”问题在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但毕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官方看来,“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诸种结构构成的结构难题。结构问题在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十二五”规划还是把它列为必须优先解决的头等大事,这说明,结构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造成的危害不能再延续下去。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高层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要解决起来相当困难,否则,它也不会积累到今天这个程度。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不当干预造成的。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该增长方式的特点是,以追求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

在这样一种增长方式下,经济越是高速发展,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获利就越大。原因很简单,政府掌握着切蛋糕的刀,他当然会把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而利益一旦累积,要改变起来就非常难。这也是调整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喊了多少年却一直进展不大的根源。不但如此,当遇到外部的危机时,就像本次金融危机一样,为了保增长,还会进一步强化结构失衡和政府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导。 政府变革

以外部力量促进政府变革

所以,要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各种结构调整,关键在于变革政府的治理方式。政府若不放弃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导权,不将自身对经济运行的干预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要转变发展方式只能是一句空话。

但在政府成为市场最大获利群体的情况下,要政府放弃自身利益,主动改革,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就需要靠非政府的外部力量去促使政府变革。外部的力量可以通过立法等手段对行政权力进行修正性、补充性的约束和重新界定,或者以严格的程序防止行政权力的过度使用,或者通过加强社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从而迫使政府做到:

(一)转变和缩减政府的行政职能,限制行政权力;

(二)规范行政行为,控制行政权;

(三)加强社会自治,将一部分行政权转化为社会的权力,使公民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以此建立起政府的公共治理结构。

应该说,在目前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博弈成为基本现实的背景下,依靠包括经济主体的市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促进政府变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已越来越大。总之,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须使政府形成一个稳定和完善的权力运作机制和框架。当政府用一种比较规范的方式来行使公权力时,经济主体自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然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而无须政府劳神费力。就此而言,“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取决于政府变革的程度。 建议公布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4] 对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综合处石象斌认为,粗放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建议将经济转型作为主线,以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新特征。对国家提出的“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专家们认为,这将有利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城市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刚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如今,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脱节的问题。”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农村人口直接进入“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直接导致一线城市人口密度过大,而二三线城市人口密度不足、发展较为缓慢。

“城市发展要一步一步来,此次《建议》提出的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王珏林表示,目前大量的中小城市存在着人口密度不足的问题,而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以及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出发,这一现状亟须改变。

“这从最近的楼市宏观调控政策中也可窥见一斑。”张大伟分析,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主要着力点是房价上涨较快的一线城市而非二三线城市。“可以预见,在‘十二五’规划指导下,二三线城市将迎来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机会。”[5] 推进物联网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昨日出席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时表示,

[3]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他介绍说,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围绕物联网的技术、标准、应用示范等内容做相关的推进工作。

报告建议,为推进中国物联网健康发展,在发展策略层面,国家应统筹规划,加快构建产业链。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快融合,重点加强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制造、运营、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等环节的产业链构建、整合和优化,尽快形成完整、贯通的产业链。相关省、市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差异化优势,有所侧重地发展物联网产业,并与本地原有的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产业的协同放大效应。[6] 水电未冷落

如果要达到中国已经定下的减排目标,以及极富进取心的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积极发展水电和核电成为最便捷的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就提出,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关于“十二五”期间中国水电的布局,曾参与“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王民浩透露,“十二五”期间新开工水电将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预计建设投产的都是装机容量较大的水电项目;从我国常规水电发展布局来看,我国水电投产规模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和黄河上游,其他中型水电和小水电分布较为分散。

王民浩表示,由于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如金沙江的溪洛渡、向家坝等“十二五”期间投产的水电项目基本上都已经开工建设,按照他的估计,均可以在“十二五”期间顺利投产。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主要目标

居民收入 较快增加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会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

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解读:勾画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

“这是一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我们党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4 的行动纲领。目标清晰,催人奋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过去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民生工程

收入分配 合理调整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会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全会对中国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解读: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收入增长

“所谓发展不是简单地看GDP。在转型发展中,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收入增长、是福利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一五”期间,无论是经历经济的“寒暑”,还是直面灾难的冲击,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的五年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50多次会议,其中许多议题涉及经济、民生问题。人们可以展望,在未来的几年中,民生将得到着力保障和改善,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全面改革

政治体制 稳妥改革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全会指出,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会提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让人们对中国深入推进改革有了更多期盼。

全会公报指出,要“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解读:相当积极和值得期待的信号

“这是一个相当积极和值得期待的信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谈及公报中提出的“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时说,未来五年,中国将通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来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

5 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全会提出“一揽子”改革方案,预示着在未来几年,中国社会各领域改革将得到协调全面推进。

科学发展

公平正义 以人为本

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解读:发展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

中央党校副研究员郑权说,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

五个坚持

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这样的新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全会用“五个坚持”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明确部署。

围绕“五个坚持”,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解读:有助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

“五个坚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了明确的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

6 人指出。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说。

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有理由相信,中国必将迎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新局面。

经济增长

三架马车 协调拉动

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展望“十二五”,中国经济总量将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而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抓住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社会各界充满期待。

解读:更加强调消费重要性

“这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关建中博士说,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认为,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内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说明收入分配机制中还有问题尚待解决。”关建中说,只有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解读。 原文要点一

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解读要点:

可通过国企利益分配来实现

7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税前收入,即要涨薪。诚然,在这方面政策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工薪主要是由市场决定。

另一点,规划建议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要调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率决定系统。

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范为告诉本报记者,我国GDP总量已居于全球第二,十二五规划将标志着我国从制造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化。

第二,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第四,提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回升速度。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可能意味着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会有实质性改革。此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滑,而国家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比则大幅上涨。

数据显示,近些年居民的消费率(消费/可支配收入)一直在70%~72%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居民的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降低到了40%左右,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由过去的70%降到了现在的60%左右。而与此同时,政府收入的占比却从10%涨到24%左右,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比重也大幅上升。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来实现,建议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的分红,然后进行再分配。 原文要点二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 解读要点:

人民币利率决定将逐步市场化

人大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内容,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正式提出,意味着在未来5年里, 8 这些工作是必须做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存款保险制度,估计在未来5年内会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方面,也会尽早推进。

赵锡军表示,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市场化。未来5年,估计在这些方面会不断加快步伐。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由于国家提出2020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估计未来5年会在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有较大进展。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陆军表示,十二五规划简洁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估计会在未来5年内建立。

彭程表示,目前我们的存贷利率差太大,资本市场将居民的存款转入银行,银行再以较低的价格转向企业,从而得以压缩资本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是要改变利率的形成体系,最终走向市场化,从而缩小存贷利差。其中存款利率最迫切需要上涨,以扭转当前长期的负利率状况,贷款利率也要小幅上涨。 原文要点三

开征环保税 研究房地产税改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解读要点:

财税收支依据将更明朗

一位税务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到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财政改革方向。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税收依据与监管的问题会更加明朗化。

彭程称,地方政府收入要多元化,房地产持有税迟早都要实施。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成功,中国税源的重点要逐步从企业税收转向消费税。比如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6%,太低了。 原文要点四 抑制投机需求

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要点:

9 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的,还原房屋的民生功能。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对此,易居中国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表示,“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提到抑制投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的投资可能不会遭到政府的严厉打压,现在有两三套房的,一套自住,其他的放租作长期投资,这种情况政策可能会有所放松”。

另外,“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

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因此,未来五年税收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杨红旭称。 原文要点五 进口和出口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

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同时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 解读要点: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对本报记者表示,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关注“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这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构想, 下一步国际贸易结构将向这个方向积极转变。 李钢称,对外贸易投资结构变换也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据了解,商务部方面将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国别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有关国家商签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将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指导性文件。今后,落实安排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扩大对东盟、上合组织、非洲等地区优惠信贷支持规模。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

范为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倚重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

第五篇:十二五规划建议大全

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五个坚持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中新网10月27日电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今日公布。《建议》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议》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对此,《建议》以五个方面“坚持”提出了基本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上一篇:少儿美术老师实习报告下一篇:身份证查询住房公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