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与病人的英文对话

2023-05-02

第一篇:医生与病人的英文对话

口腔医生与病人沟通的主要方式

1.与病人沟通的前提和注意事项

首先,口腔医生必须加强人文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的修养,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合作交流的技巧,还需要自信、真诚、耐心、理解、同情,与病人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协作和共同参与的医患关系。医生要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重要的是必须取得病人的信任。首先医生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让病人感到这是一个富有自信、精力充沛的医生。病人进入口腔诊室后,先请病人坐在牙椅上,调整好牙椅的高低,不要使自己“高高在上”。一般与病人相距约40cm左右,除非老人和儿童,距离太近就影响了对方的活动空间,使对方感到不自在。接着进行礼貌性问候和自我介绍,一般时间大约三分钟,就是有些口腔医院提倡的“诊前三分钟”制度。说话轻声细语,真诚缓慢,多一些关心、征求口吻,加深病人对医生的好感。不要有傲慢的口吻,不要拉长声调,杜绝命令、训斥的口气。与病人或家属交谈时,切忌眼睛漂移不定、看别人、打电话或看报纸,看上去心不在焉的样子。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眼睛一般应看着对方的眼睛,让病人感到你在专注与他的谈话,在认真地为他服务,取得病人对你的信任感。

2.与病人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是口腔医生与患者沟通最常见、最主要的方式,与患者语言沟通的主导权掌握在医生手中。有统计资料表明:在医患纠纷中有35%是由于医务人员说话不当造成的。不讲文明的生冷话、不着边际的外行话、不顾后果的刺激话、不负责任的议论话、不留余地的绝对话、不分场合的玩笑话常常是引起医患纠纷的导火索。通常将语言性沟通分为三种类型、五种形式:

主动型语言:传统式医患关系所表现的语言。在医患交往中,口腔医生完全把自己置于主动地位,要求病人绝对服从安排,其特点是医生的语言具有绝对的权威。病人是请求医生给予诊治,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沟通方式淡化了病人的地位,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理念的变化,尽量少用,仅可用于全依赖型病人,如幼儿等。

指导型语言:在这种语言沟通类型中,医生和病人同处于主动位置,口腔医生仍具有权威性。其特点是医生从病人的口腔健康利益出发,对病人讲明病情,要求病人在服从医生的安排下予以合作,配合治疗。病人虽说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必须以执行医生的意志为前提。

共同参与型语言:在这种沟通方式中,医生与病人有着相等的权利与地位,医患之间相互作用,彼此依存,医患双方都有治疗好口腔疾病的共同愿望和积极性。医生注意发挥病人的积极性,病人不仅主动配合,而且有一定的自我口腔保健能力。其特点是病人和口腔医生共同参与诊治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对于提高可选择性的口腔诊疗效果十分有利。

但是无论使用何种类型或形式的语言沟通,作为医生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说话态度要诚恳,彬彬有理,落落大方。对病人要有同情关切之心,尊重病人的人格、隐私和知情权,使病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第二,避免医生单方面唱主角,使双方交谈变成“一言堂”,病人没有机会表达,引起反感。第三,应尽量使用通俗性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口腔医学术语,让病人能够听懂。第四,病人说话时,一定要集中精力认真倾听,不能思想不集中,更不能突然中断谈话或无缘无故离开病人,使病人产生疑虑和误解。第五,语言简练、清楚、准确、幽默。第六,对于医疗活动中的局限性、相对性和不可避免的瑕疵,要及时向患方解释说明清楚,取得理解和支持。第七,对于医疗活动中的不当和差错,要及时向患方道歉,以取得患方的谅解。第八,对于个别病人过激、失态、非礼的言行,不要针锋相对,火上浇油。要冷静理智,既义正严辞,又外柔内刚。

3.与病人之间的非语言沟通

口腔医学中有许多形态学的问题,沟通过程中病人常常很难理解医生的述说,尤其是关于口腔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等,此时医生可以利用一些形态学资料和视觉工具帮助病人理解,还可以作为资料保存。常用的形态学资料和视觉工具主要包括画图和照片、图书画册、幻灯录像、口腔模型、X线片、计算机图像、口腔内窥镜等。特别是口腔内窥镜的临床应用,它是一种特殊构造的摄像镜头,可以伸入口腔,在自备光源的照射下摄取牙齿和口腔软组织的细节,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清晰的放大图像。在口腔内窥镜的帮助下,口腔医生能更好地发现和观察牙齿和口腔软组织的病变,并能让患者直观、全面了解到自己口腔病变的详细情况,特别对一些隐蔽的、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的病变更有意义。利用这些形态学资料和视觉工具向口腔病人及其家属解说治疗方案,治疗步骤,预测治疗效果,使患者更加直观详细地了解自己口腔疾病目前的状况、治疗的方法、步骤、难点、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或并发症,使病人对自身口腔疾病的诊治有更充分的了解,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配合口腔疾病的诊治。

肢体语言在与病人进行非语言性沟通的环节中常常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与病人友好地点点头,招招手,表示礼貌;和蔼可亲的目光注视着病人,表示关心;倾听病人说话时略微弯点腰,点点头,表示认真;病人述说牙痛等症状时,可发出“嗯”、“噢”、“呀”的声音,表示同情。这些看起来是一些简单的小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如果做好了,使病人产生一种亲人和朋友般的感觉,为进行良好的沟通奠定了基础。

在与病人进行非语言沟通的环节中,要特别强调门诊病历、处方、检查报告等医疗文件的规范书写和记录保存。门诊病历必须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主诉、现病史、检查、临床诊断或临床印象、治疗建议和治疗处理、医生本人签名等,特别是口腔临床检查和治疗处理应实事求是地详细描述记录,字迹清楚,语句规范易懂,意思表达明确,例如牙位、松动度等。处方也应规范书写,清楚注明药名、剂量、用法和医生本人的签名。因为这些医疗文件往往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的,更不得随意涂改、替换和销毁,以免引起后患,导致医患纠纷或医疗事故。

4.让病人参与制定治疗计划并选择治疗方案

人人皆患者,人人皆医者。当医患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之后,患者就成了医生最好的助手。通过病人的主诉和医生的各种检查,医生对病情有了全面的了解,会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评价,然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制定治疗计划。在医患之间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的基础上,病人对自己口腔疾病目前的状况、治疗的方法、步骤、难点、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或并发症有了充分的了解,应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医生在与病人的讨论中,对一些估计较难处理的问题应该着重加以说明,并介绍整个治疗程序完成治疗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病人所提出的过高期望,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解释,不要急于承诺和应允。特别在同一种情况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治疗选择,例如义齿修复,此时医生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客观如实地介绍活动义齿、金属冠、烤瓷冠、全瓷冠、种植牙等各种修复方法的利弊,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通常的做法,让病人自己权衡以后做出最后的选择。有时病人对一些复杂的情况一时拿不定主意,可以让病人回去考虑或与家人朋友商量,也可以找别的医生咨询,考虑成熟后再与医生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以便他们在日后的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

5.如何与已发生医患纠纷的患方沟通

每个医疗机构都应建立专门机构,或有专人负责处理、协调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在处理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与患方沟通的问题。此时医患沟通应把握住以下几条原则,力争使矛盾和损失降到最底水平。第一,避免激化矛盾,当事医生不要单独直接与患方沟通,应由科室、医务科或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等专门机构和人员与患方沟通。第二,耐心倾听完患方的倾诉和要求,以同情患者的心情,虽然口腔疾病大多数都不影响患者生命,很少造成伤残,但是也应设身处事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勇于承认医方的不足或失误,尽早取得患方的谅解。第三,缓和矛盾,先治疗口腔疾病,再解决矛盾。第四,坚持事实求是,以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和程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文件为准绳,不包庇、袒护医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合理合法地处理好医患矛盾。第五,千万不得采取拖延战术,在充分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尽早尽快沟通解决为好。

6.与少年儿童口腔疾病患者的沟通

少年儿童时期是口腔疾病多发的阶段,尤其是牙体牙髓疾病和牙颌畸形。少年儿童因为年龄较小,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行为和责任,就诊时常由家长陪同,所以与少年儿童口腔疾病患者的沟通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掌握一般医患沟通的原则和方法,还应掌握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少年儿童在接受口腔疾病治疗时的心理状态,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医生-患儿-家长这一特殊的沟通关系,帮助患儿消除恐惧和不安,配合医生的各种治疗。

(1)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心理特征:3岁以下:不能理解医生的意图;本能地对医院、诊室、医生、医疗器械以及医疗用语有恐惧和不安;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3-6岁:开始理解医生的意图;语言发育迅速,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意图;对医院、诊室、医生、医疗器械以及医疗用语和动作仍然有恐惧和不安;通过沟通可以消除紧张和不安。6-12岁:基本理解医生的意图;自我防卫能力较强,沟通要以说服为主;具有竞争意识并喜欢自我表现,应以表扬和鼓励使其配合治疗,忌威胁和强迫。12岁以上:完全理解医生的意图;情绪易不安,进入反抗期;身体发育迅速,意志较脆弱;虚荣心强,对语言和行为敏感,尤其少女更明显。

(2)治疗少年儿童病人及沟通时的要点:①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努力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紧张情绪。候诊室内应布置有符合少儿特点的小桌椅、玩具、图书、游乐器材、宣传画,少儿熟悉的歌曲和背景音乐,使小病人有一种自然温馨的感觉。治疗时避免在患儿面前摆放注射针、牙钳、探针等器械和带血的棉块,避免发出刺耳的器械碰撞声。尽量缩短治疗时间,治疗儿童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尽可能做到无痛或微痛治疗。②正确处理好医生-患儿-家长的三角关系。一般来说在给成人进行口腔治疗时医生与患者构成一对一的关系,而在治疗少儿患者时则构成了医生-患儿-陪同家长特殊的三角关系。就诊的患儿对陪同的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的言行对患儿有很强的暗示作用,能否正确地利用这种依赖性和暗示作用,对顺利成功治疗少儿口腔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治疗少儿口腔疾病时,只有取得陪同家长的同意和合作,才能进行治疗。这就要求医生首先通过家长了解或证实患儿的病情,更重要的是明白家长的要求和希望,详细说明治疗的作用、必要性、步骤、效果,消除他们的顾虑,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提供患儿的正确情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当然,医生与患儿的关系是这个三角中最重要的关系。医生应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与患儿沟通交流,发现和消除患儿的恐惧和不安,建立相互关心和信赖,让患儿感到医生是可信赖可贴近的,这是顺利成功治疗少儿口腔疾病的关键。③与患儿语言沟通时的特点。与患儿说话时应面带笑容,可与患儿握握手、摸摸头、拍拍肩,多使用表扬和称赞的语言,可以称呼患儿的小名或爱称,耐心回答患儿提出的问题,并与他们谈论少儿喜欢的话题,如患儿的特长、优点、少儿故事。对患儿的提问和回答问题应尽量让他们讲完,要尊重患儿的独立人格,对其病情和治疗方法、步骤、效果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卡通画、照片、模型等加以说明,讲解时应配合示范动作,如张嘴、咀嚼。不应对患儿撒谎,或故意用指责、深奥、蔑视、讥笑的语言,也不能训斥、讥笑家长,即使对哭闹不合作的患儿也必须怀着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与家长共同做好与患儿的沟通。

第二篇:“医生”老师与“病人”学生

————— 医治后进生的一点心得

摘要:本文阐释了后进生是在学习成绩、纪律、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不能令人满意的学生。并从老师、学生、家长、家庭环境等方面对后进生“后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又对其作出了相应的措施,再对措施的实施进行了说明。本文还体现出治疗后进生,先要让老师端正自己,分析原因后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用心疗养。

关键词:后进生 分析 治疗

“后进生”,原来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而现在的“后进生”又有不同的指向,主要指的是学习成绩在班级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对于后来的指向,不同层次的班级后进生的层次也不同。一个优秀班级里的后进生可能就是一个差班里的优秀生。我个人不认同第二种“后进生”的指向,它完全丧失了“后进生”的含义,是一种只顾学生成绩的看法。我认为,后进生应当属前者所说的在学习成绩、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不能令人满意的学生。

其实大部分的后进生都是容易分心的孩子。他们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易走神,容易忘记作业,和其他同学距离较远,从而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他们受到的批评越多就越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一直处于这种恶性循环的环境中,于是他们就一直充当着后进生的“职务”。想要改变他们,就必须要切断这个恶性循环,要切断这个恶性循环,必须先摆正自己对后进生的观念,不要以“后进生”的眼光看后进生,还给后进生本来的尊严。

一、 开膛破肚,寻找病因

不同的后进生都有自己“后进”的原因,我们不能用同一个策略对待不同的后进生。这就如医生治病,要先查出病人患的是什么病,再对症下药。盲目开药反而会使病人病情加重,甚至可能使病人变的无可救药。而老师治的正是学生的心理病。想要了解“病因”,必须“开膛破肚”。

例一:我曾经就带过一个后进生,他生活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中,母亲整天忙着上班,根本没时间去顾他的学习。学生一回家没人管着,以至经常忘记写作业。在班级里,他的脾气也比较暴躁,经常和同学闹矛盾。为此我找过他

1母亲好几次,他母亲为此也哭过好几次。接触好几次后才知道他的家庭情况,我对以前批评他的事感到很后悔,甚至有些话还深深伤害过他。之后,我找了大量单亲家庭孩子心里问题的案例,对自己的这个学生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这孩子之所以“后进”,是因为:

1、他的成绩得不到别人的关注,以至对学习失去兴趣。

2、有根深蒂固的自尊问题,在任何事情上争强好胜,导致与同学的关系不融洽。

3、为了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用了不适当的方法,如上课爱插嘴,最后却使老师讨厌他。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的恶性循环,使他一直脱不下这个“后进生”的头衔。

例二:还有一位后进生是民工子弟的孩子。这学生脾气暴躁,喜欢骂人,上课爱捣乱,经常与人打架,作业不做,字迹潦草,身上衣服又旧又脏„„是个从头到尾都不会让人喜欢的孩子。很多时候我都打算放弃他,而有些任课老师已经放弃了他。直至一次体育课上,有两个老师在打乒乓球,而他却在一旁积极的捡球,而且还捡的非常开心。我心中一动:这孩子可能还有希望,至少他还有让人不讨厌的时候。于是,我开始有动力对他进行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暗访,我对他作出如下的分析:

1、父母经常上夜班,他在家里无人管教。导致作业潦草,学习涣散。

2、父母对他有暴力倾向,经常动手打他。导致他在学校也有样学样,经常毫不讲理的动手打人。

3、几乎没得到过老师们的表扬,经常被老师当众批评或惩罚。对他的自尊心伤害很大,从而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融洽。这种不融洽又使他经常犯错,父母知道后又是对他责打,越打越厌学,越厌学越犯错,使他也一直陷于这种恶性循环当中。

二、 对症开方,配置良药

找到后进生“后进”的病因之后,就要开始开方配药了。很多专家或者老师已经研究出了很多治疗这类学生的“良方”。但这些良方不一定就适宜每一个这样的“患病者”。因此,我们要彻底摸清学生的脾气之后,参考前人的“良方”,按照自己“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适量更改。

在对后进生用药之前,我要着重推荐一个“药引”——不要把后进生看作是“后进生”。我把它叫作药引,当然就是治病的前提。后进生大多都存在着多多少少的自尊问题,他们的成绩低下,很少受到别人的肯定与表扬,再加上他们的不合群都在影响着他们的自尊心。所以我们要治疗他们,必须先尊重他们,还他们原有的尊严。如何还他们的尊严呢,我有以下几个处药引:

1、不当众批评或

惩罚,在课后私下与其交流,尽量不使其当众出丑,让他知道老师对他的面子是很在乎的。

2、犯错时,第一句话永远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和老师说说吗?给其自我辩解的机会,让他知道老师是公平的,不听片面之词,对他是有耐心的。

3、犯错后,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不要马上判死刑,让他知道老师对他是宽容的。

4、别人有机会做的,也照样给他机会,让他知道老师对他是没有偏心的。这“药引”说是开给学生,其实也是开给老师的。很多老师对后进生束手无策,经常把自己弄的闷闷不乐,甚至咬牙切齿。同样也让后进生觉得老师非常恐怖,让其更加远离老师。殊不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只有老师先端正自己,后进生才敢去靠近你。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别把后进生看作是“后进生”。药引过后开始开处方。对于例一单亲家庭的后进生我开了如下的处方:

1、一个星期找他谈话一到二次,谈话内容包括其学习、生活等,让他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切记谈话时间不易过长,而且要有话可谈。我们不妨先来看马克吐温的一个故事。年轻时的马克·吐温有一次到教堂去听牧师的演讲,牧师关于捐款的演讲很有鼓动性,马克·吐温十分激动,暗暗对自己说,我一定多捐一点钱。但过了好长一会儿,牧师还在不厌其烦地啰嗦,马克·吐温不耐烦了,他决定少捐一点。又过了一会儿,牧师依然滔滔不绝,这时马克·吐温生气了,“我一个子也不给!”牧师冗长的演说终于结束了,马克·吐温走过捐钱的桌子旁,他不仅没有捐钱,而且从盘子里偷偷拿了2元钱,以表示他的不满和愤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谈话要有所准备,要精,要短。

2、在作业与考试方面不要一味地责怪,要有耐心地教,即使不能马上弄懂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还没有放弃,也让他对自己树立信心。

3、把一些为班级做奉献或为班级争光的事情让他做,并及时进行宣传和表扬,让他肯定自己的能力,也让别人肯定他的能力,要让他感觉到自己和班级是一体的,并不孤独。对例二“暴力家庭”的后进生也开了如下处方:

1、多与其家长联系,多报喜,少报忧,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改变观点。

2、与家长约定,在没有弄清楚缘由之前,不出手打孩子,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要做孩子的模范。

3、每次批评他要给他受批评的理由,让他正视自己的错误。

4、对他做的好事要给予肯定,并对其进行宣传和表扬,让他知道自己是“行”的。在这个学生身上我发现他挺喜欢与老师亲近的,只是不敢。所以我对他又多加一条:做老师的小助手,让他有

机会“从良”。

三、 坚持观察,继续疗养

对后进生的帮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疗养”。短则一两个月能见初效,长则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很多老师因为短期见不到效果就心灰意冷,不知不觉地就失去了信心。主要还是忍受不了那长期的“烦恼”。这里我要推荐《金刚经》上一段话:“你工作很忙,但你享受那个忙,那个忙会忙得很有滋味;反之你工作很忙,但你讨厌那个忙。你知道吗?是你的那个讨厌、排斥、拒绝造成你的痛苦,而不是那个工作真的造成你的痛苦。所以你无路可逃,你什么都烦,你在家也烦,工作也烦,连走路都烦,吃饭都很烦;那死了就不会烦了吗?死了当然也一样烦,因为让你烦的是你的态度,而不是那个客体。”“烦”真正来自于自己的态度,只有端正了自己的态度,才有快乐的开始。其实帮助后进生的过程是一个越来越轻松的过程,因为他们会越来越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个例子中的后进生在我的坚持下慢慢脱离“后进”,我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习惯,越来越轻松。

一个学期过去后,例一的后进生本门考试分数已经稳定60分左右,本门作业几乎每次上交,经常看到他参加学生们的群体活动而没出现状况。例二的后进生本门考试分数50——70不稳,作业几乎每次上交,但作业做得还是不好,参加了体育的田径。两个学期后,例一的后进生本门考试分数已稳定及格,偶尔能考到八十几分,作业几乎每次都有做,当上了科学小组长。例二的后进生本门考试分数60——80不稳,没出现过不及格,作业本里开始出现优和良,很少出现与人打架的事件,有错也能及时承认并甘心受罚。三个学期了,我几乎已经忘记了他们是后进生,两人考试分数每次都能高过平均分,作业本很少出现“良”以下。例二的后进生有时还能考到前五,而且特别听我的话。

四、“病人”出院,自我反思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说是我比较成功的案例。从中我有所获得:后进生的“后进”不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教师要从自身、孩子家人、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探索。每个后进生孩子都想学好,都想被人表扬,只是缺少了一个能够引领他们走正确道路的人。当然,作为一个引路人首先就是要摆正自己,让孩子敢跟着你走,也愿意跟着你走。就像我上面说的:不把后进生看作是“后进生”。然后要看孩子穿的是什么鞋,他适合走什么样的路。我们要彻底分析孩子“后进”

的原因,尽量不走曲路。最后就是教师的耐心引领,选好了路,我们就要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地走。这路是不能一下子就看到终点的,可能长也可能短。我们不能急,也不能埋怨孩子走得慢,要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你要想“再牵着孩子走一会,他就会自己走了”。

带领后进生是一个心灵的探索,也是一个耐心的考验。只有我们享受这个探索,才有动力接受考验。我总是提醒自己:不是事情使你烦恼,而是你烦恼这件事。让我们摆正心态,爱上后进生,给后进生找到出路。

参考文献: 【1】 Jeffrey Bernstein 著.十天搞定分心的孩子【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朱国中 著.老师你能少点唠叨吗?.班主任之友.2009年第九期

第三篇:全科医生培训系列文章之“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的非语言沟通”

[文章]全科医生培训系列文章之“如何

与病人进行有效的非语言沟通” 来源:北京吴春容全科医学研究中心作者:吴春容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语言起7%的作用,语气起38%的作用,身体语言起55%的作用,也即语言沟通起7%的作用,非语言沟通起93%的作用。而在与病人交往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却更注重语言沟通的作用,忽视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在一次病人访谈时,很多病人反映,有一位医生动不动就骂人,当调查员向这位医生反映情况时,这位医生感到很委屈,后来,调查员暗访这位医生的服务行为,发现这位医生说话的口气一直像在骂人,而说的话并没有什么问题,其实这位医生已经养成了一种不良的非语言沟通习惯,而他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同样的几句话,让不同的人说出来就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非语言沟通的魅力。

一、语气

语气包括了语音、语调、语速、语质。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语气,音量不能太大,让病人听清楚为准,高声说话让人觉得不稳重、不细心;语调不能太高、太尖,不能刺激病人,同时让病人觉得你不够稳重;语速不能太快,让病人听明白;语质要厚重,容易让病人产生信任感。

二、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有两类:一类是有意识的身体动作,它直接反映个人的意图;另一类是无意识的身体动作,它间接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身体语言根据其意义可分成四种类型:

1.代表思想的身体语言——象征性身势,可以用相应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站在公路旁举起右手,意思是说:你能让我搭车吗?一个人对你翘起大拇指,意思是说:你真了不起。

2.说明性身体语言,常与言语伴随使用。例如,说话时把手往下猛力一砍,表示强调、重要性、坚决或决定;说:“怎么办?”时,来回走动,表示焦虑不安。

3.表露感情的身体语言。人的身体姿势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态度,例如,张开双臂表示欢迎;有力地握手表示热情、欢迎、感激;医生皱一皱眉头,病人就会预料自己的病情可能很糟糕。

4.调整性身体语言。一般包括点头及眼部动作,例如,医生从略微前倾的姿势转向挺直前身、略微抬头的姿势,表明交流已临近结束;医生猛然抬起头来,表示突然发现了什么或明白了什么。

常见的身体语言

1.双臂合抱。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显示权威的身体语言。双手在胸前交叉,抱住双臂,形成了一道到阻挡威胁的有力屏障,表明医生不愿与病人交往,相互之间不平等,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会让病人感觉不舒服。

2.双手展开、摊开。这是一种表示真实、诚恳、忠诚及服从的态度,心理学家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坦率与真诚,最有效的、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观察其手掌姿势是否摊开。当人们愿意表示完全坦率或真诚时,就向人们摊开双手说,没什么好隐瞒的。与病人交谈时,不时伸出自己的摊开的双手,就能够显示自己诚实可靠。有趣的是,大多数人发现摊开双手不仅不容易说谎,而且还有助于制止对方说谎,并且鼓励对方坦诚相待。

3.身体前倾。这是一种对人尊重的态度,也是一种谦虚的表示。医生在与病人沟通时通常使用这种身体语言。

4.十指交叉。这是心理不安的手势,表明在掩饰内心矛盾和消极态度。一般来说,做出十指交叉时,放在膝盖上是极度的不安,而在腹部的十指交叉的情绪稍微缓和,放在胸部的十指交叉似乎代表着一种高深莫测的情绪。但在交谈中出现了这样的姿势,通常反应出对方的难以解决的困难和不安,需要我们给予帮助,使交叉的双手打开。

三、仪表的作用

仪表主要是指医生的穿着打扮,医生应该有医生的仪表,应该让人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医生穿白大褂,就意味着严肃、认真、神圣。医生要认真梳理头发,穿干净、整洁的衬衣和白大褂,男医生最好能打领带,走路要坚定、轻快,坐姿要挺直。女医生最好不要浓妆艳抹,穿金戴银,过于妖艳。

四、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晴雨表”,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德惠斯戴尔(1970年)说:“仅人的脸,就能做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面部表情也表现在脸色上,脸色绯红,可能表示害羞;脸色铁青,可能表示愤怒。人们高兴时可能“满脸堆笑”、“喜上眉梢”;人们憎恨时可能“咬牙切齿”、“怒目圆睁”;人们对人或事表示轻蔑时可能会“嗤之以鼻”。医生的表情应该是和蔼可亲的,如果病人比较轻松,医生也可以微笑;如果病人很痛苦,医生的表情应该是凝重、严肃、同情的,要有共鸣。

五、 眼睛——心灵的窗户

人接受的信息有75%是来自于视觉,眼睛被认为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可以通过眼睛来传达感情。医生应该与病人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用眼睛来传达关怀,而且要注意以下问题:目光正视,代表庄重;目光斜视,代表轻蔑;仰视

代表思索;俯视代表羞涩;闭目,代表思考或不耐烦;目光游离,代表不感兴趣;眼光闪闪发光,表明精神焕发,是个有精力的人,对交谈内容很感兴趣;目光呆滞黯然,说明这是个没有斗志而索然无趣的人;目光飘忽不定,表示这是个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抑或紧张不安的人;目光忽明忽暗,说明听得不耐烦了;目光迥然,表明这是个有胆有识的正直的人;频繁交换视线,说明积极、主动、心胸坦荡。眼珠转动迟缓,表示感觉迟钝,感情起伏少,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目光闪动不定,表示对事情缺乏深思的能力,浮躁容易冲动,不轻易相信他人;忙着眨眼,表示感受性强、神经质;眼睛上吊,表示性格消极;眼睛下垂,表示个性冷淡、非常任性的人,喜欢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眼珠转动快,表示敏锐,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但有点情绪化;眼球向左上方运动,回忆以前见过的事情;眼球向右上方运动,想象以前见过的事物;眼球向左下方运定,心灵自言自语;眼球向右下方运动,感觉自己的身体;眼球左或右平视,弄懂听到语言的意义。

六、眉毛——表示心情的变化

心情改变,眉毛的形状也会跟着改变,从而传达不同的信息。高兴或骄傲时,眉毛上扬;皱眉可能代表惊奇、怀疑、否定、疑惑、不解、愤怒和恐惧;眉毛打结,表示问题严重或难以理解;双眉上扬——表示非常欣喜或极度惊讶;单眉上扬——表示不理解,又疑问;眉毛迅速上下活动——说明内心愉快,内心赞同或表示亲切;眉毛倒竖、眉角不拉——说明对方极端的愤怒或异常的气恼;眉毛完全抬高——难以置信;眉毛半抬高——大吃一惊;眉毛正常位置——不作评论;眉毛半放低位——大惑不解;眉毛全部下降——怒不可遏;眉头紧锁——内心忧郁或犹豫不决的人;眉梢上扬——喜形于色的人;眉心抒展——心情舒畅、坦然、愉快。

七、嘴不出声也会“说话”

不要认为医生没有张嘴说话,就不会传递信息,其实照样会传递信息。嘴唇闭拢,表示和谐、宁静、端庄自然;嘴唇半开,表示疑问、奇怪、有点惊讶,如果全开,表示惊骇;嘴角向上,表示善意、礼貌、喜悦;嘴角向下,表示痛苦悲伤、无可奈何;嘴唇撅着,表示生气、不满意;嘴唇紧绷,表示愤怒、对抗或决心已定。

八、头部动作

摇头的本质是否定,把头猛地转向一侧,然后恢复原来的位置,表示非常强烈的“不”。头部向一侧半转半倾,是一个友善的动作,表达彼此熟悉而融洽的关系。将头低下基本的意义是屈服、认错、害羞,是没有攻击性的动作。头部猛地上扬,然后很快的恢复正常的姿势,通常是吃惊的反应。颈部将头部从注视的方向移开,是一种自我保护和防范的动作,表明受到了威胁或感到不安。突然把头低下,隐藏起脸部,表示谦卑或害羞。将头部抬起,表示有话要说,是一种参与、合作的表示。头部后仰,其情绪化包括“从沾沾自喜、桀骜不驯、到自认优越而存心威胁”,基本上,这种姿态是挑衅而不是温顺。

九、手是人的第二张脸

人体中,手部的活动非常丰富,能够充分的表达人的众多的思想、态度,因此人们经常用“心灵手巧”来形容人的聪明,可见人的手与心灵是紧密相连的。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手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理解患者的态度:用手搔头,表示尴尬、为难、不好意思;用手托住额头,表示害羞、困惑、为难;双手相搓,说明对方陷入为难急躁状态之中;双手叉腰,说明对方的挑战、示威或感到自豪;双手摊开,表示真诚、坦然或无可奈何;说话时玩弄身边的小东西,表明其内心紧张不安;交谈中用手做小幅度的动作,表明其对你的提议不感兴趣、不耐烦或持有反对态度;面临某一选择而处于犹豫不决或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时,一些人会不知不觉地用手搔脖子,一些人则会用手搔后脑勺;当人们对某件事情充满渴望和期待的心理时,常常会情不自禁的摩拳擦掌;两手相对呈尖塔,这是信心十足的表现。

十、脚

医生和病人的脚也会传递信息。两脚相对交叠,表明克制自己,寻求安全感;如果对方踮起脚尖,这是一种愿意接受和合组的积极姿势;两只脚交叉,悬空的一只脚在抖动,这是一种紧张、不安的表现;用手或用笔在桌子上敲出单调的节奏,同时用脚跟随节奏在地面上拍打出应和,这种节奏不会停止,那么这就表明对方对你的谈话已经十分的厌倦了,想尽早结束;两脚分开,轻叩地面,有时是悠闲的表现,有时是缺乏关注谈话内容的表现,有时是烦躁,想尽快结束谈话的表现;站立时,喜欢左脚在前,左手习惯放在裤子口袋里的人,是比较安静,为人敦厚笃实的人。医生的脚应该是安静的,不要制造杂音,不要频繁变换位置,更不要晃动。

十一、坐姿

医生应该采取自信型的坐姿,挺直上身,稍前倾,两膝、两腿跟紧紧的并拢,或两膝盖并在一起的,小腿随着脚跟分开成一个“八”字样,两手自然放在桌面上,左手伸展手掌,平放在桌面上,右手拿笔,准备记录,头微倾,眼睛注视病人。

十二、距离

距离表示关系得亲近程度,有三种距离,一是社会性交往距离,往往是初次见面,一般保持1.5米的距离比较合适;二是熟悉的距离,一般保持1米左右;三是亲密的距离,一般保持在0.5米以内。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也会因为关系的改善而靠近,非常熟悉的病人喜欢与医生靠得很近说俏俏话。

十三、气味

应该去除药味、消毒水味以及其他令人不舒服的气味,医生身上不应该有让病人不能接受的气味。在环境中增加一些令人轻松、愉快的气味,以便改善双方的心情。

第四篇:病人家属给医生的感谢信

患者:张富明病人家属:张艳阳

请原谅我的这封感谢信来的这么晚,由于最近家里面发生很多事情(不光我父亲一个人生病),而且单位的工作也比较繁忙,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表达我的由衷感谢之情。

我父亲由于一直患有酒精肝,然后恶化成肝硬化已经有3年,近期在我们地方医院检查出脾大,血小板极低,蛋白低等一系列检查出的问题,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最要命的也是当时候最急需转院治疗的是静脉曲张的很厉害,随时有大出血的生命危险。按当时拍的片子,原本应该头发丝粗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已经是主静脉血管好几倍大,和手指头大小粗细。

入住地方医院的时候,我父亲行走起来十分困难,双下肢无力且时常水肿,且伴有一定程度老年痴呆的症状。这也是住院检查的主要原因,原来也去过一些大型医院的专家门诊,基本上确诊为肝性脑病,只是开了一些保肝、护肝、缓解骨密度(好像是)的药。根据将近半个月的检查结果,地方医院的大夫建议我们给我父亲转院做脾切除的手术,(后来李睿大夫告诉我们脾大是由于肝硬化造成的脾功能亢进),片子中的脾脏的确比正常的大2-3倍。实话实说,那时候我对“介入治疗”了解的并不多,地方医院建议我们做脾摘除手术,可我们怎么也不敢想,我父亲60岁,身体状态很不好,血小板还低,开腹摘脾的话谁也不敢保证能不能下手术台。

佑安医院是一家治疗肝病的专科医院,来这里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肝癌患者,我父亲的肝硬化在这里应该算的上是小病,可是李睿大夫仍然对我父亲的病认真负责。手术前,悉心询问我父亲的病症,认真查看之前的检查结果,由于我父亲稍微有点糊涂,大夫说完了他也复述不清,所以总是我又去询问一次病情,而每次李大夫都不厌其烦的再告诉我一遍,甚至还在每次手术前后都拿着片子向我讲解手术的进程和效果,这不仅是一名好大夫对自己手术水平充满信心的表现,也是一个好大夫对自己的患者100%负责的态度,更是一种让我们病人家属从了解病情、了解手术效果,到信任大夫,放心治疗的转变过程。

2011年的国庆前后,经过李睿大夫为我父亲前后手术过2次,每次都是进行的脾栓塞手术。单从血小板、蛋白、血氨的检查结果来说,可以用变魔术来形容,全部恢复了正常范围。而且通过手术前后的2次片子肉眼观察,脾脏栓塞的效果明显,基本上变小了将近一倍,已经按李睿大夫讲解,放的栓子是弹簧的,所以并没有一下子让脾脏的部分坏死,所以是慢慢表小的,但效果已经如此显著。最关键的是,原来我父亲住院的时候是坐着轮椅进的病房,而手术成功后基本上能著拐杖缓慢走动,虽然很吃力,还没有达到能够自理的状况,但这种康复师显而易见的,给我父亲和我们家都带来了福音。不光如此,原本比主静脉还粗的毛细血管已经变小了,因为时间还短所以还没有恢复正常,但已经比主变成了主静脉直径的一半,一下子就减轻了随时都可能发生大出血的生命危险。在此,我再一次代表我及我们家感谢李睿大夫的高超医术和医德,希望他能给更多的病患家庭带来福音,愿好人一生平安。

每次手术后,李睿大夫都要去病房探望手术后的病人,亲自检查伤口,并询问病人感受,这不仅让病人能够安心,也带给我们病人家属很多安慰。记得第一次手术进行了2个多小时,李睿大夫穿着很重的手术服走出来的时候已经全身湿透,第一句话就是“手术很成功”,苦等的我们一下子就轻松了,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不论是言语和行动都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意,而李睿大夫只说了一句,“给我口水喝就行了”。

可能有的人说,做为一个病人家属怎么对病情和诊治知道的如此详细。我先声明一下,我是学动物医学毕业的,虽然和人的医学有一定区别,但对于这些常识的理解算是相对容易。再加上有一位尽职尽责的好大夫,每次都跟我详细解释我父亲的病情,才能使我了解的这么多。这不仅对于当时的诊治和我们病人家属的配合有好处,还对出院的康复治疗和恢复静养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希望您能看到这封迟到的感谢信,现在我父亲身体状态很好,原来身上暗淡的黑色已经逐渐褪去、脸色红润,虽然行走还需要著拐杖,但我相信按照李睿大夫推荐的理疗方法是能逐渐恢复的。

第五篇:痊愈病人致医院医生的感谢信

尊敬的医院全体护人员:

我也许只是你们众多患者中普通的一位,但是我真的很感谢这些天来医院 对我全心全意的治疗和呵护,可以说是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你们医院看 病就诊的这段短暂的日子里,我切身体会到了医院“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 一切”的服务理念。你们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给我温暖的感觉,让我感到人间的 春风。

面对男性疾病给我带来常年的伤害、痛苦、自卑、无奈以及带给家庭担, 我一度有过轻生的想法。但是,是你们一次次的鼓励和努力,让我燃起了重新 生活的信心,也让我鼓起勇气继续面对生活。记得医院有位美丽的白衣天使时 常对我讲:“疾病不会毁灭一个人,放弃希望才是人生不可治愈的疾病。”这 句话我依然记忆犹新,倍感感动。

正是在医院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坚持不懈的鼓励下,我终于有找到了自己的 曾经的归属和方向,通过短短的一周时间的治疗和医生、护士的帮助开导,我 对之前的想法做了认真反思和反省,我决定重新面对这一切,积极配合医护人 员的治疗。我人生的改变,与医院的负责、认真、执着是密不可分的。

经历了病魔的折磨,经历了“起死回生”的感悟。现在的我暗暗庆幸,如 果没有疾病的折磨,我就可能无缘认识你们这些优秀、可爱的人,不可能认识 到过去的自己是多么卑微和渺小。

在此,我要对你们——某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衷心的道一句“谢谢!”

2016年10月19日

匿名患者

上一篇:雅思写作高分句型解析下一篇:影视主题公园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