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应摆在学校发展的首位

2022-09-11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教师问题也专门作了阐述, 明确要求要优化结构, 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实践证明, 学校要发展, 必须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必须把师资工作放在整个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抓紧、抓实、抓好。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好、师德修养高、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文化知识广博、业务素质精良、教育理论精通、基本功过硬、教学技能全面, 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教师队伍宠大、结构复杂、教学任务繁重等特点, 学校要切合实际, 广辟蹊径, 促使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1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缺少不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 领导本身素质的高低和素质教育意识的强弱, 直接关系到师资建设工作的开展。由于目前普遍存在着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问题, 因此可以通过开办素质教育研修班或其他形式, 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 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教育管理能力, 加强创新意识, 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龙头。在此基础上, 身为素质教育引路人的校级领导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工作, 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学校的党组织和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带领和引导广大教师切实提高师德素质。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 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当前, 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整个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

众所周知,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且是学生的模范。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师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乃至教育的成败。因此, 在提高教师素质这个问题上, 不能仅着眼于“教好书”, 更要把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 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放在突出位置。教育学生不能仅仅依靠灌输、说教, 而应当更多地靠教师身教、潜移默化。只有具有高尚人格、崇高师德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有健康个性的学生来。

我们所说的师德, 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这种爱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 是对本职工作的爱, 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其二, 是对学生的爱, 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有诲人不倦的满膛热情, 才会全身心去关心学生的成长。

因此, 学校要突出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工作,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大力宣传和表彰师德高尚的先进教师, 通过报告会、巡回演讲等形式, 弘扬先进事迹, 推广先进经验。

教师具备了师德标准, 也就满足了当好一名“灵魂工程师”的最基本要求。然而, 人才的培养光靠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不够的, 正如前面所说到的“教师不能光教好书, 也要提高师德水平”一样, 反过来说, 光有师德而没有过硬的业务水平, 也不能当好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正如园丁一样, 不仅需要辛勤的劳动品格, 同时也应具备精良的培植技术, 两者缺一不可。

3 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在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的节奏空前加快, 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更加激烈。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就必须对教师不断进行再教育, 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及业务素质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目前, 教师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中研究生等高学历教师所占比率较低;二是结构不够合理;三是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还比较缺乏;四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普遍还比较弱;五是教育创新意识不足。这些都是长期困扰师资建设的主要问题, 严重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 首先必须为教师的进修创造条件。教师的工作繁重, 收入也不高, 绝大多数教师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自费进行进修, 这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俗话说“要想马跑得快, 先要让马吃草”, 要想提高教师素质, 更好地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就应为教师提供时间上、经济上的支持和保障。

第二, 针对目前教师当中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力较弱的情况, 广泛开展各种专题培训工作。使教师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把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培训过程中, 要特别加强对实践环节的教学组织,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能力。同时,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开发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提高教学质量。要继续实行青年参加社会实践制度, 组织他们到基层生产一线直接接触生产实际。努力造就一批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 又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第三, 中青年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 可以针对具体情况, 通过学历达标、岗位职务培训、教育理论专修等等各种方法, 促进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运用其学科前沿新知识, 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创新, 成为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的知名专家、学者。

第四,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引进拔尖人才, 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同时, 可根据教育的需要, 聘请一些学有专长的人员或吸引企事业单位、现场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任教, 这样既可以解决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又能够使培养的学生与生产实际联系得更紧密。

第五, 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教学思想陈旧, 教学的形式过于划一呆板, 只是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问题, 缺乏研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现今教育发展非常快, 时代在不断进步, 每个家庭又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势必对孩子的教育格外的重视, “望子成龙”思想占居主流。如果教师不摒弃过时、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就难以跟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 就会被时代“末位淘汰”。

3.1教师的创新意识应具体体现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的创新

3.1.1改革教学方法, 适应新时期思维更新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出发点, 在教学过程中, 要克服当前存在的教师统得过多, 学生自由少;集体活动过多, 个别辅导少;重记忆, 轻思考;重模仿, 轻创新;重知识, 轻能力;重共性, 轻个性等等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弊端。要结合不同情况, 通过各种方式,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钻研问题, 提出新见解, 解决新问题。

教师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强化作业的设计性、连续性、复杂性、综合性, 倡导研究性学习;在考试方法上, 改变一统天下的闭卷考试为开卷闭卷相结合, 学期间论文报告会和课程设计相结合, 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对创造性的追求。

3.1.2改革教学手段, 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 加强教育装备、实验室、实践演练中心和图书馆等教学设施的建设, 引进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 加快教育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建设, 要充分利用电脑、投影、电视、广播等现代化科技手段, 积极研发多媒体教学软件, 推进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增强教学的直观和形象性, 使学生易于接受,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时, 要积极建设校园网, 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群, 开展网上教育乃至远程教育。要加强教育软件的开发应用, 大力普及网络课程, 建立试题库、作业题库、资料库等, 通过利用电脑进行作业、设计和测试, 使学生既能顺利完成学业, 又能进一步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 增强了实践运用能力。要依托先进的网络信息中心, 建立专家信息库、管理咨询数据库等, 从而以丰富、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 系统、先进的创业知识, 以及充满激情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创业文化为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创新的舞台。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逐渐成为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领域, 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崭新教育手段, 更是思想教育手段的一种创新。

综上所述, 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 同样也必须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观念和教学手段,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4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 人们的思维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 要有效地激励教师去提高师德水平、业务水平, 光靠讲道理, 光提倡“神圣的职业”是不够的, 是与时代精神相违背的, 大至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 小至人与人之间, 没有竞争作为动力, 就不可能有强劲的发展意识和发展势头。因此, 无论教师的职业多么神圣, 没有一套科学、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是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必须要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制度作保障。

学校人事制度涉及机构编制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重点要解决人员能进能出, 岗位能上能下, 待遇能升能降, 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等问题。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推行聘用制度, 搞活工资分配制度, 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优秀人才成长, 增强学校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而学校的发展, 关键是建设一流学科, 造就一支富有活力、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 活力需要有效的激励, 而精干高效则需要一个科学用人机制来驱动。

当今社会, 是竞争的社会, 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 没有动力就没有创新, 没有创新就难以求发展, 因此, 归根到底要有一套科学的竞争机制。过去, 平均主义分配观念严重挫伤了高水平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动力。为此, 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引进竞争机制, 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办法, 强化教师岗位意识, 激励竞争, 建立优劳优酬的新的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例如, 浙江大学在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 将教师岗位分九级进行聘任, 根据岗位发津贴, 拉开收入差距, 并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使任何有能力、水平高的教师公平参与竞争。

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里, 学校理所当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和原则, 必然要投入到校校之间、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竞争, 而竞争的最终归结还是人才的竞争, 没有一支高素质、立于不败之地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发展就会倍感吃力, 甚至难以在竞争的潮流中立稳脚跟。“有名师才有名校”, 有名校才会有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明天。

摘要:学校的发展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本文从领导重视和支持、师德建设、业务素质提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师资队伍建设对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具体作法。

关键词:学校,师资建设,重要位置

上一篇:试论高校创新型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下一篇:浅谈“互联网+”下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