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现状

2023-03-22

第一篇: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现状

现代学徒制的“宁波探索”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举行了现代学徒制工作推进会暨拜师仪式,5位宁波名厨成为该校烹饪专业的第一批师傅,10名烹饪专业的学生成为他们的首批弟子。

古林职高校长俞浩奇告诉记者:“学校2014年9月开始在烹饪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此次举行拜师仪式是对学徒制的深化。”

和古林职高一样,宁波的不少职业院校正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市教育局已将“现代学徒制推进项目”立项为宁波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10个先行先试项目之一。

学徒生在企业实习如鱼得水

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从2011年开始,在原有校企合作冠名班级的基础上,选择吉利汽车等5家企业试行现代学徒制。企业从招生阶段就参与进来,通过学校直接从初中毕业生中采取“面试+中考”的方法录用“学徒”或“学徒生”。

北仑职高校长林绿洋介绍,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当北仑职高首届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龙星物流班的“学徒”进入企业实习时,还在企业内意外地刮起了一阵“蓝色旋风”。原来,为与员工的红色安全帽有所区分,公司为实习生准备了蓝色安全帽。起初,主管布置任务时通常都找“红帽子”。久而久之,客户发现这些“蓝帽子”有礼貌、操作专业且不怕麻烦,就更愿意找他们做事。现在,蓝色安全帽已成为该企业示范岗位的标志。

2010年6月,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相关院校提前进行人才培养,宁波市职教中心是其中之一。委培期间,公司全程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确定培养标准,编写教材,给予师资支持,共建仿真实训室。

2014年5月,宁波地铁正式投入试运营,宁波职教中心首届轨道班的35名学生全部被录用。由于毕业生在岗位上表现突出,宁波轨道交通集团今年在宁波职教中心“订单班”的招生名额,从去年的80人增加到170人。

学徒制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

近日,北仑职高物流专业的教师陈方园没在学校上课,经常往企业跑。原来,该校14级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宁波国柜物流有限公司参加实训,陈方园就随学生在企业进行蹲点管理。

除了管理学生,陈方园也趁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下企业后对业务流程、操作规范都更熟悉了,尤其对仓储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执教的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2012级学生邱良峰已经和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邱良峰告诉记者:“高一高二就来企业实习过,顶岗时上手比较快。”

国柜物流副总经理叶锡其告诉记者,公司从2008年起就与北仑职高开展校企合作,2011年开始在该校试点现代学徒制。“经过3年跟踪培养,学生能缩短岗位适应期,就业稳定性和忠诚度也较高,公司招录员工时会优先考虑这些学生。”

北仑职高副校长江云说,现代学徒制要做的就是使学校教育尽量吻合企业需求。

宁波市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及实施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了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推进。北仑区每年对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奖励100万元,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基层校长为现代学徒制支招

如何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俞浩奇认为,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关键。对于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资金来源问题,俞浩奇建议,建立一个用于现代学徒制(或校企合作)的专项发展资金,参与教育合作双方的经费都从这个专项经费中开支。这样许多无法在学校内解决的经费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经费库中统一解决。

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大家所关心的。俞浩奇说,专业教师参与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监管,其自身也同时参与了企业的实习。俞浩奇建议,该实习折算成一定的培训学时,使之得到有效认可。

面对师资不足问题,林绿洋建议,适当增强教师聘任的灵活性,加强师资队伍。

江云最牵挂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去企业轮岗实训,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学校目前的做法是每天用专车接送。这样做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江云说,“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企业能否提供住宿?如果能提供住宿,学生的安全问题怎么保障?相应的管理怎么跟上?这些都是我们日后需要破解的问题。”

还有一个让江云关注的问题是企业师傅的任职资格。江云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师傅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学生如果跟着技能不过关或者不懂得如何传授技艺的师傅实习,并不能真正学到技能。“今后能否有专门的部门对企业师傅的任职资格进行鉴定,规范企业师傅队伍。”江云建议。

此外,江云建议,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岗位要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匹配,不能随意按照自身的用工需求提供实习岗位,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考虑,提高岗位匹配度。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

摘 要 本文梳理了中国近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分为近代学徒制以及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学徒制是中国最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为中国文明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一次社会的变革,都会推动学徒制的变化发展。我们要在学习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做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

关键词 近现代 学徒制 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06

2015年是中国经济增速换挡、转型升级、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年,是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开展新阶段、掀开新篇章的一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5]),加强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引导和推动,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政策解读及培训。

中国学徒制的历史悠久,从封建社会艺徒制的师徒关系逐渐演变成现代企业组织的雇佣关系,几经沉浮变迁,在新时代以新的形势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得到世界的关注。

1 中国近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

学徒制萌芽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在中国古代手工技艺、知识的传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一直没有受到正统教育的认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徒制非但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而是跟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革新。近代社会各行各业都有众多学徒群体的存在,并且学徒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1.1 近代学徒制发展的社会背景

1856年清政府在英国人的大炮中被迫打开了国门,传承了几千年封闭锁国的小农经济也趋向解体,中国的经济发展被拉入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过渡,生产方式也由家庭本位过渡到社会本位,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就需要大批量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

清政府在1866年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即中国第一所近代高等实业学堂,这是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开端。政府开始介入学徒教育,具体表现为增加设场授徒的场所和学徒数量。晚清时期,学徒制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原有的学徒制也得了改造,学徒制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政府的重视不仅表现在大力推行这一制度,而且在法律方面也得到了支持。1929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颁布《工厂法》,其中第11章(共12条)就涉及了学徒制的立法问题。同时对学徒教育的一般规定和具体培养环节都做了相关规定:对学徒的年龄、地域、文化背景等都做出了规定。这些变化也反映了传统的学徒制正在逐渐现代化。

1.2 近代学徒制的一般规定

(1)年龄、地域的规定。包括招收学徒的年龄、地域、文化素质等。首先,学徒的入学年龄比较灵活, “近代学徒年龄,小则十

二、三岁,大不过十七八岁,是为最佳学艺年龄”。①其次,招收的学徒一般为本地域的学生,一般由保荐人推荐,这样做是为了对招收学徒的家庭有所了解,避免招收品德不合格的人。最后,对学徒的个人素质有着简单的要求,一般行业没有特殊的背景要求,只要学徒勤奋好学、行为端正即可。但也有一些特殊行业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如刻字店招收会基本的读书识字的学徒,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因为不懂文字而胡乱刻画的人。②

(2)招收人数、修业年限的规定。随着行会制度的发展,招收学徒不再是师傅的私人事情,招收学徒的同时不仅仅是培养行业的继承者,还是同行的竞争者。如果招收学徒过多,可能带来市场的失衡。一方面徒弟多,则生产的产品多,会导致本行业的市场失衡,因为商品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学徒不可能一直是学徒,总会有出师的一天,到那个时候,市场上会出现过多的竞争者,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各行各业对学徒的招收人数都有着自己的规定,一般要求“一出一入”或者“二出二入”,即一个师傅一次招收一个学徒或者两个,大部分行业修业年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学徒出师以后,师傅才能招收新的学徒。”③

(3)学徒出师的规定。学徒学习期满,意味着可以出师,具备从业资格了。学徒出师之后一般会在所学的场所以较低的薪资帮工一段时间(一至二年),帮工期结束之后,由师傅推荐到同行的其他地方或者自谋出路。学徒出师不仅要考核基本业务技能,还要进行实践和道德的考核。黄鉴辉《山西票号史料》曾记录:“练习成熟再测验其做事能力与道德,如远则易欺,远使以观其志;近则易狎,近使以观其敬;烦则难理,烦使以观其能;卒则难办,卒间以观其智;急则易爽,急期以观其信;财则易贪,委财以观其仁;危则易变,告危以观其节;久则易情,班期二年以观其则;杂处易淫,派往繁华,以观其色。”④ 2 近代学徒制的特点

(1)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学徒制强调“做中学”,即学徒在实践过程中边看、边做、边学。具体的教学模式是,师傅在工作的时候,学徒在一旁观看,经过一段时间基本熟悉以后,给师傅做一下辅助工作,之后不断练习以达到熟练。民国财政部长王云五曾说过,我国旧日的工人培训的办法都是采用的学徒制,学徒们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的技能不容易遗忘,又很切实际。⑤

(2)教学模式。传统的学徒制一般由师傅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到了近代特教学模式由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教学,教学方法则转变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例如福建工艺局的学徒们每日上午在学堂内学习数学等科目,下午则在工场实际操作漆器、皮器等制作方法。这种半学习理论知识半实践的教学模式标志着学徒制由传统走向现代。

(3)教学内容。学徒除了学习本行业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外,还要接受职业道德的培训。要求学徒做人真诚、恪守信誉,张正明的《晋商兴衰史》中有记载“培养学徒要中信义、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妒、幸辛苦、戒奢华、并派往繁华商埠、以观其色”。

(4)师资组成。这一时期的学徒制在师资组成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师资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专门在课堂上讲习教理,另一部分则是专门进行技术训练的匠人。⑥其次,出现了洋教习,这是学徒教育不同于传统学徒制的另一大特征,教授学徒新式的工艺。

近代学徒制对中国整个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批民族经济发展急需的职业人才。

3 中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方面社会上有多之400万的人口待业在家,另一方面国家也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来建设新中国。

3.1 旧社会学徒制的改造时期(1949.10-1958.01)

旧社会的学徒制已经不再担负着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功能,而是沦为剥削学徒的工具,所以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政府对旧社会的学徒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造。1950年6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其中有规定如下:“第

一、动员工厂内有技术的工人树立培养下一代技术工人的义务;第二,对不同的岗位的学徒制定不同的技术培训方案并且签订师徒合同;第三,制定学徒考核办法,如定期举行考试,成绩合格的学徒,一方面提升他本社的技术等级,另一方面给予他师傅一定数额的奖金。”⑦这一文件使得我国传统的学徒制在保留和继承的基础上得以改造。据1959年统计,建国10年工建交12个相关产业部门共培训新技术工人837万人,其中90%以上是通过学徒方式培训的。⑧

3.2 传统学徒制的改革时期(1958.02-1976.10)

1958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营、个体经营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学徒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的暂行规定》,文件对学徒的学习年限、学习内容、学习期间生活待遇以及双方的义务和权利方面都有着规定:对于学习技术含量不高工种的学徒的学习年限一般是2~3年;学徒在学曾期限内, 由所在单位按月费抬生活补贴;学徒在学习期限不足以前,不得转为正式的员工;在学徒学习期限内,师傅应当履行认真教学的义务,学徒则要履行尊师重教、遵纪守法的义务;各单位同学徒以及师学徒之间, 都应该订立合同。这一文件的颁布也标志着我国学徒制的建设进入了制度化阶段。

在企业大规模的培养学徒的同时,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也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1958年1月,中央明确指出:“一切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凡是可能的,一律试办工厂或者农场,进行生产,做到自给或者半自给。学生实行半工半读。”⑨同年5月30日,刘少奇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出了《我国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讲话》。他指出,在中国除了全日制的学校制度和八小时的劳动制度以外,还应该存在一种与之平行的制度就是半工半读的学校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1958年7月,刘少奇在天津召开半工半读的座谈会,在会上他指出除了在工厂中进行半工半读以外,还可以在青年学生中举办半工半读,即工厂招收初中毕业的学生为学徒,四小时工作,四小时学习。学校工厂合一的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不难看出已经初具现代学徒制的模型。但可惜的是,半工半读在文革期间被批为资本主义形式的职业教育而遭到中断,学徒制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⑩

3.3 传统学徒制的终结时期(1976.11-1989.03)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面对技术工人的大量缺失,学徒制又被重新提上日程。1979年9月28日,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劳动总局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搞好技工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学徒制仍然是我国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同时重申50年代建设的学徒制。对学徒制做了如下规定:首先,要明确确定学徒制的学习年限,不断革新培训方法;其次,学徒工作以后在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再次,学徒在学习期限内,学习技术理论知识的时间不能低于整个学习学习时间的1/3;最后,师徒之间要签订合同,实现包教包学包会制度,保障教学质量,学徒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考核。

198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搞好青壮年职工的文化、技术补课是最近两三年内职工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z同年5月21日,原国家劳动总局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学徒制在一定时期以内仍然是培养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技术工人的重要手段,并且对招收学徒条件、学徒学习年限、学习内容、考核制度等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相应的劳动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1983年劳动部召开全国培训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全面系统的改革培训制度,从实际出发,今后企业招收的工人将从职前培训转向在职培训,将招工转向招生。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的数量不断上升,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企业也由过去的招收学徒工转变为招收中等、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为技术工人,劳动者的素质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1989年3月3日劳动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学徒培训制度改革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一方面肯定了学徒制的作用:建国以来,学徒制为新中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为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和推动社会主义进步作出了自己的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发展,而大多数的企业仍然采取传统的学徒制的培训方法,不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社会需要和技术支持,所以应该逐步改革学徒制的培养办法。这一文件的颁布标志着以企业为主体的传统学徒制走向了终结,此后的十年政府也鲜少出台与学徒制相关的政策。

3.4 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时期(1998.03-今)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增强我国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必须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国际现代化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改革学徒制再一次被提上日程。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而现代学徒制则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的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到了现代学徒制的概念: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先招工、后入学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直到今天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已经进入了全面推动的阶段。

学徒制是人类文明社会最古老的职业教育模式,将人类社会传统的技术技能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继承下来,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现代学制将学徒制与学校职业教育联合在一起。学徒制的发展历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其极大的推动力量。我们要总结前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历,做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现代性及实施条件

吕玉曼

【摘要】:目前,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分析其实施的背景以及"现代性"的具体表现,在理论和实践层次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背景: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师徒关系的变化、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和企业对"软技能"的需求;而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师徒关系的现代化、产业类型的现代化、育人模式的现代化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条件: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与选择合适的试点企业。

从2012年至2016年,教育部连续五年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提上日程,并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的颁布,更是推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目前,学术界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增强对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研究。已有文献大多从教育主体、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徒身份的双元性等表面特征去描述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1]。但通过仔细研究我们便可发现这些表面的界定难以真正建构起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应有之义,也难以将我国所提倡的特色现代学徒制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元制等有效区别开来。理论建构上的模糊性也间接导致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种种失误,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实施现代学徒制?实施背景是什么?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

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 学徒制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正规职业教育出现之前技能传承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培训形式。一般来说,传统学徒制主要包括古代学徒制、行业学徒制和工厂学徒制,而现代学徒制则是指以20世纪60年代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当代世界学徒制。在正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现代学徒制会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呢?发展现代学徒制的背景是什么呢?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期,“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等战略的提出,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始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逐步完善的制造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制造业仍面临着产品质量不高、创新性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如何从“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成为亟需解决的战略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一点便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而这些也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挑战。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要想建设制造强国,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需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机器换人时代的到来,许多标准化的工作将逐渐让位于机器,技能水平要求较低的岗位将逐渐被淘汰。但随着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新的岗位将不断被创造,而这些岗位更加需要拥有创新能力、反思能力等软实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学校职业教育尽管存在许多优势,但它也只能让学生获得基础性的技术知识,无法让学生获得精深的技术知识。技术精湛并能实现技术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徒制[2]。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可以促使学徒通过与企业师傅建立紧密的师徒关系习得特殊的技术技能知识,并通过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在某一专深领域持续钻研,并最终实现创造创新。因此,为了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的需要,现代学徒制任重而道远。

(二)师徒关系的变化

师徒关系是保障学徒制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师傅和徒弟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情感纽带,才能形成师傅乐教、徒弟乐学的局面。在传统学徒制中,尤其是古代学徒制和行业学徒制,师徒关系镶嵌在等级森严的宗法制体系中。一般来说,在确立师徒关系时都会有比较隆重的拜师仪式,学徒要向师父行叩拜大礼,这种嵌入在传统礼俗中的师徒仪式意在要求徒弟对师傅“孝敬”,这不但使师徒关系保持了宗法家长特性,而且稳定了学徒制中的身份等级序列[3]。传统学徒制中师傅的宗法家长式形象以及对该行业资源的垄断直接赋予了师傅在徒弟面前的权威性,徒弟一般对师傅的传授方式不敢有异议,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学。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这种权威式的师徒关系逐渐瓦解。在现代社会,师徒关系逐渐从师傅高高在上徒弟唯命是从的等级关系转变为师徒之间人格平等、教学相长的民主关系。师傅的权威性逐渐衰落,徒弟不再视师傅为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他们会针对师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提出质疑。另外,在现代学徒制的教育体系中,师傅不仅要承担学徒技能技艺的传授,还要肩负起对学徒人文素养的培育,教育义务成为现代学徒制中新的师徒关系的纽带[4]。

(三)知识更新速度

加快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动力。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工业方面的一般知识陈旧率现已达到30%以上,电子技术知识陈旧率已超过50%,美国国家科技局在一项调查中指出,目前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有90%是近7年以来所获得的,人类认识的化合物在1880年时只有1200多种,而到1950年则达到100万种,目前已达到400万种[5]。知识的快速更新给学校职业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般来说,学校的教材通常是经过较长时间的编辑、审阅、试点之后才在学校广泛使用,整个流程耗时较长。而知识的更新速度变快,教材上的很多知识点逐渐过时,具有滞后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难以满足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际需求。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即学徒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跟着企业师傅进行现场学习,能够直接接触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知识技能要点,克服学校学习的滞后性。

(四)企业对“软技能”的需求

“软技能”又称作非认知技能或非技术技能,它是相对于硬技能(指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常经过反复操作即可习得)而言的。目前,学术界对软技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总的来看,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软技能主要涉及人际交往能力、情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澳大利亚WoodsBagot设计公司曾经针对企业关注的员工(尤其是新员工)品质对澳大利亚500名商业决策精英进行调查。当被问及最希望大学毕业生拥有什么技能时,这些受访者列出了一些技能,排在最前面的依次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6]。可见,目前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软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当前的学校职业教育通常是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点的掌握和硬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软技能的培养;其次,有些软技能,诸如情境反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学校学习难以习得的,这些必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由企业师傅边做边指导,在做中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和学习。举例来说,在餐旅行业中,学校能够培养的仅限于一些标准化的礼仪动作和技术技能,但若是作为一名酒店前台,如何处理客人的各种要求?如何根据客人的身份、行为等推荐酒店的产品?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高超的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而这些在学校里是难以通过模拟习得的,只有通过企业师傅的现场指导才能够更好地领悟,并不断提高工作胜任力。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学徒一方面在学校跟着专业教师习得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方面在企业跟着企业师傅通过做中学掌握该工作所需的软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徒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探析

一些学者单纯的按照时间来区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未免过于武断,也难以凸显现代学徒制的特性。那么,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主要是什么?其“现代性”如何体现?

(一)师徒关系的现代化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之一表现在师徒关系中的人格平等和教学相长。 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一直是师徒技能传承的关键所在。在传统学徒制中,师傅是宗法制体系中家长式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徒弟需要在生活上侍奉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将传统的师徒关系置于等级森严的不平等机制中。而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学徒制逐渐崩溃,师徒关系也逐渐发生改变。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首先体现在解构了传统不平等的师徒关系,提倡师傅和徒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在教学上的教学相长。

首先,人格上的平等主要是师傅和徒弟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在身份上处于平等地位。师傅要将徒弟看作是与自已一样享受尊严和权利的人,不得对徒弟进行侮辱、打骂,而作为徒弟也要懂得感恩,尊重师傅的劳动成果;其次,教学相长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傅和徒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速度逐渐加快,企业师傅不再是知识技能的垄断者,因此,技能的传承过程也是师傅的再学习过程,而徒弟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跟着师傅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加深入。

(二)产业类型的现代化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之二表现在面对的产业类型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传统学徒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手工行业,规模一般较小,虽然到了行业学徒制和工厂学徒制时代,学徒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类型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手工业行业和高标准化的工厂内。而现代学徒制面向的主要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类型更加多样化,对技能的要求不止停留在传统的标准化操作,而是要求员工既要熟练掌握硬技能,又要具备胜任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软技能。工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更加注重员工在新情境中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学习反思能力,现代学徒制主张学徒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做中学,重视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徒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观察学习能力,这种培养形式能够有效地培养企业需要的软技能。

(三)育人模式的现代化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之三表现在实施过程中的“双主体”育人模式。

传统学徒制中,师傅带徒弟是基于双方意愿的私人关系,通常是通过拜师仪式、签订师徒契约即可。而现代学徒制是由政府牵头、校企紧密合作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主张学校和企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双主体”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政府多次出台文件提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主张“在有条件的企业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到“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强调职业学校和企业、教师与企业师傅的紧密合作,这种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深入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评价体制等,真正落实“双主体”联合培养。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化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之四表现在学校学习和实际工作场所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传统学徒制中,教学组织形式以单一的现场学习为主,生产是主要目的,而教育则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附属品。技能的传授主要依赖于师傅的言传身教,师傅通过完成一件成品,一边做一边指导徒弟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教学以隐性知识为主,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徒在现场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操作,经过重复的试误逐渐习得技能。而在现代学徒制中,教学组织形式不断结构化和制度化,教学也更加具有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教学场所包括职业学校和真实的工作场所。学徒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个体:一方面是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学生,一方面是享有企业各种津贴补偿的学徒。因此,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学徒一方面在学校中学习各种基础知识技能以及进入工作岗位必需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另一方面在企业中跟着企业师傅现场学习各种技术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和工作胜任力。

其二,教学内容是以统一规范的课程框架为基础的。传统学徒制中,师傅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全部根据师傅的喜好决定,教学具有较大随意性,相同行业中不同师傅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大差异性。而在现代学徒制中,教学内容是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的统一的课程框架为基础的,如德国的“职业培训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英国的“学徒制框架”及澳大利亚的“培训包”等[1]。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极大地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和学徒培养的质量。

三、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条件 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一种高度复合型的人才,这类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成分:精湛的加工技能,对整个生产系统的完整理解与精确控制能力,对相关工业软件的娴熟操作能力并能与特定领域结合起来,以及对特定产品与工艺的深入研究与创新能力[2]。由于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等的限制,仅仅依靠现有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很难胜任培养此类人才的重任,而现代学徒制注重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注重师徒之间的技能传承和技术技能的创新,更加有助于智能化时代下高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开展状况以及我国在学徒制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境,梳理了以下几点实施现代学徒制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横跨产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实施和运转离不开法律和操作层面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设计,而这在我国几乎是空白[8]。法律和制度的缺乏,使得现代学徒制在开展过程中缺少规范性和制度化,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是否参与、参与程度如何等都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学校和企业双方关于培养学徒的责任分工不明晰,这些都间接导致了学徒培养的无序化和低质量化。德国、澳大利亚等现代学徒制开展比较成功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拥有良好的法律保障和制度环境,如德国明确规定“双元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企业参与学徒制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等。

我国实施的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要想促进现代学徒制的长久发展,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为其实施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首先,政府应颁布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在法律层面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权力和责任;其次,政府应不断完善学徒的评价机制,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保障学徒在学成之后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增加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最后,政府应积极构建适于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减少“外部挖人”现象的发生,增加企业与企业之间、学徒与企业之间的承诺可信度,不断加大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的政策优惠力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中来。

(二)选择合适的试点企业

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联合培养学徒,企业的选择和参与度直接影响着学徒培养的质量。传统学徒制一般集中在手工行业,那么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机器换人的时代背景下,哪些企业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呢?

首先,从企业的规模来看,相对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适合实施现代学徒制。大型企业在资金、师资力量方面相比中小企业占有较大优势,能够保障学徒培养的质量。其次,从企业的技能类型上看,强调软技能的行业更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一些硬技能可以通过在学校反复操作习得,而诸如随机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软技能则需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注重学生软技能应用的企业,如餐饮业、旅游业等,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由企业师傅在工作岗位上向学生传授本行业所必需的软技能,进而提升学徒的工作胜任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从工作环境上看,情境性强的行业相比于标准化操作的行业更加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在情境多变的情况下,要求员工具有应急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而这仅仅依靠学校职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只有通过现代学徒制,让学徒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由企业师傅在旁指导,才能够不断培养学徒应对多样化情境的能力。

总之,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其必然的背景条件,通过分析其“现代性”有助于我们将其与传统学徒制区别开来;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等的通力合作。目前,现代学徒制在试点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境,我们应进一步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如什么是现代学徒制,它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差别在哪,如何进行外部制度环境构建,如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等,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些实质性问题,现代学徒制才能在中国获得长久发展。

第四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研制

摘 要 专业教学标准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与准绳,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在此方面的经验包括:结合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并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合理序化课程设置,精研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双主体”;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3-0026-04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历经了订单培养、共建专业到共同创办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双主体”办学模式。为主动适应《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配合吉林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联合申报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2015年底,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与细化。无论是从适应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需求方面,还是从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方面,基于校企“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标准研制都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校企对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通过对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内各岗位人才需求的深入调研和对国内同类企业的进一步了解,准确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制了适用于现代学徒制、对接长春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岗位员工素质和技能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结合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

2015年,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将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由原来的4个修订为6个,其中学院对应开设的3个专业调整为5个,新的专业目录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细化成3个,具体见表1。

(二)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为使调整后的各专业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从2015年11月开始,城市轨道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多次到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参加企业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各分公司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座谈会;专任教师企业实践与公司各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密切沟通;对已毕业学生和在校学生开展近500份的问卷调查,使各专业有效对接了相关的专业部门、岗位,明确了各自的专业目标与就业岗位。

以城市轨道控制类专业为例。在专业调研中,城市轨道控制类专业主要对接的是机电公司,根据机电公司内各部门岗位职责(具体见图1),明确各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城轨控制类专业职业领域与就业岗位见表2。在主要面向城市轨道地铁等轨道交通运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总目标下,确定各专业具体人才培养目标,见表3。

(三)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含课程设置和课程排序。课程设置以专业大类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为原则,融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工匠精神,通过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导向、职业能力培养等流程进行课程体系构建。

1.专业群平台课程

根据群内各专业通用基础能力要求,开设《电工电子基础》等7门课程作为专业群基础平台课,见表4。

2.专业群核心课程

根据群内3个专业核心能力及培养目标,将以下18门课程确定为专业群核心课,见表5。每个专业核心课程7~8门,其中《单片机技术应用》《电工作业》是3个专?I的共享核心课,其余16门课程与各专业的匹配情况如表5示。

3.学徒制课程设置

将岗位性较强的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课设置成学徒制课程,即与企业岗位直接对接或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能够完成的课程,以师傅(企业与学校)带徒弟(学生)的形式进行授课。根据专业人数、企业岗位实际等情况,群内每个专业设置4门学徒制课程,具体如表6所示。

4.专业群拓展课程

专业群拓展课程以自主学习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形式呈现,自主学习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以大学生社会实践、职业资格认证、专业竞赛活动、专题讲座、在线学习、企业学习等内容为载体,激发大学生的创意灵感,构建专业良好的应用技术研究氛围,夯实职业基础,拓展专业技能,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素质;专业选修课程基本上是以群内其他专业核心课程为主,每个专业设置2~3门,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提升学生未来的职业升迁能力。

另外,专业群通过学院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的两大系统设计,对学生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等通用素质进行培养,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得以拓展,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得以训练与熏陶。最后,结合学生对知识及事物的认知规律,按职业岗位能力递进的原则,进行课程序化,形成一年打基础、二年懂专业、三年能顶岗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兼结合,开发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具有指导性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在研制课程标准时要理清课程与课程、课程与专业、课程与岗位之间的关系。以下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制定为例。

(一)合理序化课程设置,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共设置专业课程35门(不含公共基础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28门,专业拓展课程7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包括《乘客运输工作组织》《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拓展课程包含《高速铁路运输》《铁路货运组织》《企业管理》《文学与历史文化》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延伸能力和创造能力。

?n程标准的制定遵循“标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岗位”的原则,按学徒制教学模式,将课程标准制定分成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四个层面,各层面内容见表7。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其中明确了课程的性质、定位、设计思路和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票务管理组织》课程标准的定位与设计思路:《票务管理组织》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票卡和设备结构等相关知识,能够应用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如自动检票机、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自动验票机、AFC辅助设备)完成票务作业和票务管理工作,具备特殊条件下(如大客流、列车故障、区间或站内火灾等)应急票务处理的能力。本课程参考学时为48学时,参考学分为3学分。

课程目标将设计思路进行分解,梳理出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各个知识点。

教学内容将课程目标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明确课程的工作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素质内容与教学要求,并明确每个知识点的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

教学实施应给出师资队伍的配置情况,教材编写或选用情况,教学过程如何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何运用,并计划好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二)精研岗位能力要求,完成课程纵向衔接

在考虑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兼顾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统筹规划教学内容,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纵向衔接。如贯穿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岗位技能是运营车辆和客运组织的管理,在进行课程标准制定时,要合理规划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认知规律,从岗位认知、岗位轮训、职业体验、岗位训练等各个层面来安排认识实习、客运/行车岗位实务、客流分析、顶岗实习的教学内容,做到核心岗位技能不重复、职业素养多次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课程对照情况具体见表8。

(三)按照岗位工作目标,做好课程实施计划

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内容与技能要求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只有将技能工作岗位内容与技能要求分解展开,融入素质教育,合理规划出教学内容,安排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才能完成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

《客运岗位实务》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也是现代学徒制的企业课程,课程教学内容见表9。经过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调,该专业学生可以在运营线路的各车站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学生将被分配到运营线的各个车站,每名学生由1名师傅指导在各工作岗位轮训,进行专项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对比,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专业教学标准是一个专业的核心教学文件,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有利于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有利于双元导师的分工协作,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志伟.高职商科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10-14.

[2]杨宇,曹智梅.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一制四化”式中高职衔接模式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3(6):68-69.

[3]米秀杰.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家,2012(6):11-13.

[4]赵有生,王军,张庆玲,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72-74.

[5]田秀萍,孙秀春.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要点及解决思路[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3):1-4.

Abstract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 namely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s the core and criterion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s the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curriculum system and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experience from Urban Rail Transit Majors of Changc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s to optimize specialty structure according to industry development, set up training objective of specialty based on job requirements and build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i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reasonably order curriculum setting, fine study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establish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curriculum system; curriculum standard; "double body";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uthor Fang Zhenl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angc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chun 130033); Xu Yuhui, lecturer of Changc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第五篇:高职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实践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外现代学徒制典型国家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其主要特征和对我国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启示。结合三亚理工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从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情况。[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要、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然而,在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实践中,由于缺乏以政府为主导的制度保障,多方参与利益均衡的运行机制,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融通制度等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措施,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是发展现代学徒制,非常适合改善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学者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是见仁见智,虽然在普遍性阐述上有一些共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徒制有差异,具体专业的操作也不一样,如何在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

现代学徒制是西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导模式,代表国家有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士等。许多学者对这些国家实施的现代学徒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学者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这些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德国

德国以《职业教育法》确定了双元制的法律地位,对企业培训进行了明确规范。职业学校的教学要遵守各州制定的学校法规。政府的公共财政和企业的双元经费投入,保障职业教育的实施。以职业性为首要原则,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完成学徒制的学徒可以获得行业颁发的全国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2、英国

1993年制定了现代学徒计划,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并把学徒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结合起来。英国通过现代学徒制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政府的主导下,逐步形成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为支撑的“三元制”。在完成学徒制后,学徒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技术证书和关键技能资格证书。

3、法国

政府在现代学徒制改革中起主导作用,改革的重点是经费制度,通过税收制度和拨款政策激励企业提供学徒制岗位,将学徒制与全日制教育完全等值。法国对学徒制的质量保障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对学徒评估培训中心的评估,对教学方法的评估,对学习成果认证过程的质量保证。

4、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实施“新学徒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学徒培训项目根据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框架下“培训包”来设立,根据职业和行业要求进行培训,“培训包”规定职业标准和能力标准具有高度统一性,培训证书具有通用性。

5、瑞士

政府鼓励发展现代学徒制下的职业教育,实行二元制培训,师傅取得政府颁发的技能证书才能上岗,学徒取得技能证书才能成为技术工人。行业协会承担校企合作的沟通任务,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合格的师傅。

二、国外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启示

现代学徒制虽然在西方各国的具体实施各不相同,但是都具有一些典型的特征。第一,现代学徒制被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许多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从制度上规范学徒制的实施,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构。第二,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充分保障了职业教育与学徒制培训的经费。第三,为推进以企业为主的工学结合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重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及学生多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建设。第四,统一规范的教育培训标准来控制现代学徒制的教育与培训质量。第

五、现代学徒制与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相融通。目前从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来看,还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模式,政府应尽快从法律法规、财政支持上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各地区的教育部门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明确实施各方的职责。其次,改变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制度流于形式的现状,其核心就是缺乏运行保障机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第三,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高职院校从教育思想观念,到人才培养方法、手段的改革。真正体现了职业院校的高等性和企业职业性的融合,这也回归了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改变高职教育是学科型教育模式的压缩这一尴尬现状。第四,大力推进“双证融通”,学徒完成后可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的内容和措施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2011年实行了1.5+1.5教学模式改革,2013年开始校企合作育人的实践教学改革,2014年与三亚亚龙湾五号度假别墅酒店合作成立“五号别墅精英班”,在酒店管理专业几年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经验,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

酒店专业教学团队与三亚校外合作的十多家五星级酒店在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对于“酒店员工最重要的素质”这一问题,酒店人力总监给出的回答几乎一致,位于前三位的是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礼仪及受挫能力。而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主要侧重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不是用人单位最看中的,职业技能只能说明学生会干什么,通过实践可以提高,而职业态度却不是短期能培训出来的,学生的职业态度决定着对行业的热爱和职业的稳定性。由此可见,职业素养应该是酒店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学徒制就是将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中,学校负责酒店基本理论知识和单项技能的训练,酒店负责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传授,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不仅学习综合职业能力,而且职业素养在耳濡目染的环境里逐步养成。这种在酒店职业场所的工作和学校学习场所的学习,“工”和“学”交替的教育模式需要酒店专业教学团队在职业教育理念上的转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模式重新设计,多元评价体系的探索和完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构建等等方面不断探索,通过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真正实现了体现高职教育本质的高等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探索

学院与三亚亚龙湾五号度假别墅酒店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酒店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特点,实施“工学交替”的合作培养、共同育人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采取1+0.5+0.5+1的教学模式,一共是6个学期,每个学期培养计划明确。首个1是第一学年学生在学校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相关的专业平台课程,每学期由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组成;第一个0.5是第三学期学徒实习,学生到酒店跟师傅学习工作过程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第二个0.5是第四学期,学生返回学校学习专业拓展课程,由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组成;最后1是第

五、第六学期学生在酒店的顶岗实习,即准员工制,在此期间学生需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需要学校的教育制度和企业的资源深入融合,学生和学徒身份在工学交替中相互交换,通过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合作育人的新机制,如校企定期的沟通机制,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横向科研课题的开发,企业文化走进校园等等,校企合作的机制向纵深发展,可以使企业更积极投入对学徒即自己员工的培养,企业最大的收益就是员工的留任。

2、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

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必要的酒店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内容主要通过课程体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来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摆脱学科体系以知识系统性为主线的束缚,增加适应企业需求和学徒制教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应与酒店服务流程,岗位工作流程相结合。学院酒店专业教学团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首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调研,校企共同确定酒店前厅、餐饮、客房、康乐、营销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由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的课程达到学习一门课程,能完成一件事情。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三部分组成。实践体系由学徒制实训和准员工实习两部分构成,分别在第

三、

五、六学期在企业由师傅实施。校企双方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实施的标准,真正形成融合学生认知学习和职业成长规律的人文通识知识、专业知识,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学徒实训、准员工顶岗实训的递进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专兼结合师资队伍的建设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酒店专业教学团队由学校酒店专业的骨干教师—“教学导师”和酒店一线工作的主管和经理—学徒师傅”组成,实行双导师制的教学组织模式。学校的“教学导师”承担学生系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并跟踪学生在企业的培训、学徒、顶岗实习的表现,学徒师傅负责学徒在企业的培训和工作指导。由于专兼教师各有所长,高职教师擅长专业知识,酒店师傅擅长操作层面。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使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改变,高职教师需要学习酒店工作过程的知识,努力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兼职教师需要提高执教的能力。双方可以通过业务培训、教学研讨、共同实施课程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实现专兼教师的共同提高,使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4、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的探索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跨越了职业和教育的两种教育类型,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使职业教育不仅跨越职业和教育两个领域,还使教学空间跨越了学校和企业,工作现场和课堂教学的领域。现行的以学校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显然不适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教学团队定期的校企座谈会制度,通过学校班主任和酒店班主任对接,教学导师和企业师傅对接,工学合理衔接,共同实施企业课程管理,校企共同参与教学管理模式等方法,构建以目标为主和以可持续工作能力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充分体现酒店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建立学生动态评价机制,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也纳入动态考核机制,实施学习过程性评价。座谈会制度可以使校企双方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沟通、反馈,加强学习过程的质量控制。从现行的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来看,关键和难点就是实践环节中学徒制的设计,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师傅如何带徒弟?怎样调动师傅们的积极性?学徒期间发展性学习评价的设计和质量控制等等问题,需要教学团队认真思考,校企双方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育,2011,(31).

[2]关晶.法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13,(4).

[3]杨敏.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4]鲁婉玉,王洪斌.中国特色的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3,(1).

[5]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6]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7]何宇媚.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

上一篇:消防安全桌面演练方案下一篇:消防安全生产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