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一体化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货币一体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蒙代尔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此后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发展了此理论,这就为统一货币区的在现实中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欧元区建立后更是掀起了对构建货币一体化区域的讨论热潮。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性货币联盟的出现无疑将有助于世界稳定经济。

第一篇:货币一体化论文范文

论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

一、货币一体化趋势的国际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二战后,欧洲国家的世界地位大幅度下降,随着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欧洲各国越来越希望在政治、经济上联合起来,以达到与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相抗衡的目的。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洲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近几十年来,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关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货币一体化的问题也引起很多关注。欧元的成功和美元化的发展、以及1999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亚洲各国意识到进一步深层次货币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亚洲货币一体化已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要素流动性的分析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高度一体化的条件下,资本能够在各成员国间自由流动,是实现货币一体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亚洲各国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较低,目前资本自由流动这个条件基本不存在。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都认识到了过早开放金融与资本项目的害处,加强了资本管制,以防范国际游资的冲击。

(二)政治、政策一致性分析

货币联盟各国的政策目标相似性越高,在对付经济冲击时,各国政策协调越容易,货币合作越容易成功。但各國不同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就业状况可能导致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从而使各成员国之间难以维持其固定汇率。衡量各国政策目标是否一致的重要指标有通胀率、失业率、赤字占GDP比率和国债占GDP比率等。1996年底,欧盟各国通过《稳定与增长公约》明确规定了成员国必须符合预算赤字占GDP低于3%,国债占GDP低于60%的标准。与欧元区相比,东亚在这些指标上,丝毫不比欧盟国家逊色,表明东亚各国有可能进一步合作,协调彼此的宏观经济目标。

三、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展望与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情况可以看出,亚洲货币合作将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也许要经过多年的发展,亚洲经济一体化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妨碍亚洲货币一体化的种种障碍才能得以消除,到那时才能真正实现亚洲货币合作。

目前从亚洲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亚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可以分如下三步来建设。

(一)建立一个有效的地区金融监督机制和区域危机解救机构

首先,必须建立有效的地区金融监督机制。金融监督的实施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而且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产生预警。这种地区性的金融监督机制与成员国国内监督机制不同,它不具备管理职能,主要作用是及时准确地分析信息,防治金融风险。然后,必须建立危机解救机构,使得万一金融危机发生,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保证区域内经济运转的安全。

(二)建立起稳定的亚洲汇率协调机制和亚洲地区贸易结算体系

亚洲目前状况来看,单一货币区在短期内也很难成为现实。因此对于亚洲汇率制度的选择只能是钉住货币篮子制度:采取从独立钉住货币篮子制度向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过渡,再走向次区域共同钉住货币篮子制度,在次区域钉住共同货币篮子制度确立后,应逐步建立次区域内的固定汇率制,然后,才能构建亚洲地区统一的汇率机制。

(三)通过各次区域的扩展融合,实现亚洲货币合作

货币区的范围或规模越小,其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就越强,货币一体化的成本也就越低,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最优货币区。因此,在建立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先在次区域进行局部的货币一体化尝试.就目前的情况看,东亚地区基本上存在着三个“经济平台”,即东盟(ASEAN),由中国大陆、台湾和港澳组成的“大中华经济圈”,以及日、韩等。因此,亚洲区域的货币合作应分步走,先在亚洲建立几个次区域货币合作区,依据各个次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合作意愿,在比较发达的次区域范围内先发行平行货币,等其他区域条件成熟时依次跟进。

参考文献:

[1]何美贤.对亚洲货币一体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经济金融观察.2006(7).

[2]周泓洋.亚洲货币一体化的预言与现实.中国企业年报.2010(1).

[3]闫屹,李明源.论当前货币一体化的趋势-兼论东盟货币一体化.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2).

[4]俞国平,王聪.货币一体化组织特征、内涵与最新发展趋势.理论研究南方金融.2009(8).

[5]孙岩.货币一体化理论综述.黑龙江金融.2010.

[6]姜波克.国际金融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胡志才.浅论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

作者:李美玲

第二篇:亚洲货币一体化探析

摘 要:蒙代尔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此后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发展了此理论,这就为统一货币区的在现实中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欧元区建立后更是掀起了对构建货币一体化区域的讨论热潮。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性货币联盟的出现无疑将有助于世界稳定经济。而正在崛起的亚洲,为了保证其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应借鉴欧元区的成功例子,加强各国见经济合作,创立亚元区并最终实现亚洲统一货币——亚元。主要分析了创立亚洲统一货币这一构想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亚洲货币一体化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货币一体化;亚元;欧元;亚元区构建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性货币应运而生。而20世纪50、60年代诞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则是其最早的理论基础。现在全球有三个区域性单一货币: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欧元外,还有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统一使用的中非法郎,以及西非经济货币联盟统一使用的西非法郎。除了上述三个区域性质单一货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的美元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势力,在世界各地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国家。

1 最优货币区理论概述

最优货币区理论最早出现在蒙代尔的论文“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中。蒙代尔认为:“最优货币区”内汇率的“最优”体现在有能力稳定区内就业和价格水平,而要实现这种“最优”首先就要允许要素自由流动。除蒙代尔以外,后来的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最优货币区理论。例如凯南、麦金农和伊格拉姆就分别从产品多样化标准、经济开放度标准和金融一体化标准进行了阐述。而弗莱明与哈伯勒则主要关注政策一体化和通货膨胀方面。以及后来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加入了OCA的成本和收益综合分析的相关理论。

以上这些理论侧重点都不同,可以说是为统一货币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今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同时也出于对金融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再加上欧元区的建立,大家对建立亚元区的讨论也愈加热烈起来。

2 亚元区构想

2001年蒙代尔提出了建立亚元区的设想:在不取消亚洲各国货币的情况下,发行亚元。但必须保证亚元同各国货币间实行固定汇率。到底建立亚元区是否可行,许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2.1 建立亚元区的优势分析

周好文等认为东亚各国大多是强势政府主导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点与西欧各国是很大的不同。这种强势政府体制在促进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建设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一旦他们认识到建立亚元区巨大的潜在利益,他们就会迅速的走在一起进行磋商和谈判,然后解决问题。如“10+3”与清迈协议等就说明了东亚各国政府在金融合作领域的巨大优势。

郭英等对建立亚元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经济依赖度和经济开放度较高,则说明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潜在利益很大。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差很大,但经济增长速度都较快;限制劳动力流动因素多,但调整速度比欧洲快。所以虽然目前亚洲还不满足建立完全意义上货币联盟的条件,但是各方面都很接近于欧洲20世纪70年代的标准。

小川英治运用一般购买力评价模型对东亚创建统一货币篮进行了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韩国和东盟五国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货币区。如果得以实现,那么在该区内统一货币篮将比美元更具竞争力。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亚元区有其现实基础和意义,所以亚元并非只是一个憧憬。

2.2 建立亚元区的劣势分析

吕宏程、赵瑞娟等提出建立亚元区的不成熟因素:第一,未实现最适度标准。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货币区理论的趋同性条件并不满足。第二,区域内各国矛盾。历史矛盾(如东亚各国与日本二战的矛盾),领土纷争问题和朝核问题等。第三,其他发达国家的因素。如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出于维持其霸权地位的考虑,不愿看到亚洲紧密联合,继而消极应对甚至可能干扰亚元区的建立。第四,中心国难以确定等。现阶段中国、日本都是中心国的候选国,各国出于利益考虑,必然存在较大分歧。

祝丹涛认为“最优货币区”(OCA)即当前指导货币同盟实践的流行经典理论还存在诸多不足。提出建立货币同盟,要慎用OCA标准,以防止机械化和简单化倾向。

鉴于此亚洲建立统一货币区的还存在诸多困难,亚元区不是短时间能够成功的。

3 对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展望——构建亚元区的模式及可能步骤

借鉴欧元诞生的历程与经验,并根据东亚地区的实际情况,亚元构建至少应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1)构建亚洲共同市场。在10+3机制下,在13国自由贸易区率先实现各国之间的零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即建立一个劳动力、资本和商品自由流动的共同市场。

(2)统一结算工具。由所有成员国货币合成“一篮子货币”,并将其作为共同市场内部记账与结算的通用核算工具。“一篮子货币”产生和使用不仅能让成员国熟悉并接受“统一”货币的概念,其也是未来亚元的雏形。

(3)构建亚洲货币体系。作为创设亚元最关键的一环,亚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必须两头并进:一是实行严格的汇率联合浮动机制,并保证汇率的稳定。二是建立“亚洲货币单位”以取代”一篮子货币”。其过程中逐步集中成员国的外汇储备,并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作为成员国间的划拨结算中心。

(4)形成亚盟,发行亚元。以上三步均顺利完成后,就能在以经济联盟逐步促成政治联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亚盟,发行亚元实现统一货币。

欧盟的创立和欧元区的形成也是一波三折的。此前英国一直拒绝加入欧洲货币体系,其间经过了十七年的讨价还价,英国才勉强同意加入欧洲货币体系。到现在为止,原欧盟十五国成员中的丹麦、瑞典和英国仍不愿进入欧元区,虽然他们完全满足了加入欧元区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预计,亚元区的构建也必将是一个复杂、艰巨并且漫长的过程。但亚元区一旦建成后,亚盟就将以“一个声音”说话。在国际社会中,一体化后的亚盟及亚元将与欧盟及欧元、美国及美元形成均衡的三足鼎立之势。

4 结语

最优货币区理论为统一货币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欧元区的建立则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证明及发展。对于建立亚元区有些学者持乐观态度,有些持审慎态度,甚至还有些持悲观态度。笔者认为,从长远看建立亚元区符合区内各国家的利益,能够促进区内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建立亚元区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还有很多不成熟因素的存在,这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建立亚元区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同时也出于自身长远利益的考虑,亚洲国家和地区应该积极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金融国际化作为经济全球化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货币区域一体化又是金融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和必然产物。无论是从亚洲想要摆脱美元的束缚,寻求独立的经济地位;还是从亚洲经济发展本身的情况来看,亚元最终走上世界舞台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不可逆转的一种趋势。尽管在一定时期内我们还将面临许多困难,但只要亚洲各国政府能保持足够的耐心,进行开诚布公的谈判和协商,加强理解和信任,摈弃前嫌,携手合作,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亚元的推出就一定会有开花结果的一天。即使短时间内不能实现统一货币区的建立,亚洲各国之间也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让战乱、灾难远离亚洲,让繁荣、兴旺常驻亚洲。

参考文献

[1]郭英,郑龙.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1).

[2]吕宏程.试论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前景[J].金融与经济,2005,(4).

[3]小川英治,杜辉.创建东亚统一货币篮的可能性[J].国际金融研究,2004,(6).

[4]赵瑞娟,张晓璐,文雅.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当前东亚货币合作的难点[J].社会科学,2005,(1).

[5]祝丹涛.最优货币区批判性评析[J].世界经济,2005,(1).

[6]周好文,贤成毅.东亚货币合作:一个简单的制度分析框架[J].南开经济研究,2004,(1).

[7]汪文卿,黄中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亚洲货币一体化[J].商业时代,2010,(13).

[8]黄励岗,陈溪华.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前景分析[J].南方经济,2003,(11).

[9]李鑫.关于亚洲货币合作的探讨[J].理论导刊,2002,(7).

[10]李扬.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中国的机遇[J].新金融,2008,(7).

作者:唐祺

第三篇:东亚货币一体化合作基础研究

[摘 要] 随着欧元成功实施和拉美国际美元化呼声的提高,东亚货币合作问题一时间成为学术界竞相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东亚货币一体化的障碍。

[关键词] 东亚 货币一体化 可行性

在欧元得以成功实施后,世界的目光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东亚,东亚货币合作问题一时间成为学术界竞相研究的热点。

一、研究回顾

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国外学者多从货币合作的经济条件进行论证。Junichi Goto(1994,2001)研究了东亚地区一体化和货币合作的经济先决条件。Hazel Yuen(2000)采用动态方法,对东亚地区是否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进行研究。戴金平、熊性美(2001)通过对与欧盟的对比,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阶段确定与形态选择。杨胜刚、黄文青(2002)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进行了研究。张蕴岭(2001)对东亚合作的驱动力、进程、前景、长远目标和可能障碍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阐述。余永定等(2002)则根据最新资料对亚洲金融合作的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二、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

最优货币区理论指出,一个经济区域是否能形成货币一体化可以依照经济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致性、要素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目标的相似性五个标准来判断。

1.要素自由流动

Mundell(1961)提出应该把要素的自由流动作为形成最优货币区的首要标准。他认为要素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区域更适于建立最优货币区。我们以劳动力要素流动限制为例对东亚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发现东亚地区各国和地区所遵循的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公约各有不同,并且各国和地区劳工标准存在明显差异。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自由之家”指数明显过低,这导致了东亚国家和地区之间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存在很大障碍。

2.经济高度开放性

Mckinnon(1963)则主张把高度开放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重要判据。东亚国家和地区中,经济开放度差异过大,必然加大建立统一货币区的难度。同时,东亚地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并不发达,很多还处于讨论和研究阶段,可见区内贸易与投资合作程度依然较低。

3.金融一体化程度

这一标准是1973年由詹姆斯·伊格拉姆(James Ingram)提出的。除香港和新加坡以外,东亚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非常低。同时,东亚各国对资本流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资本项目还远未开放,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加强了。

4.政策目标的一致性

爱德华·托尔(Edward Tower)和托马斯·威莱特(Thomas Willett)在1970年提出应以政策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的确定标准。东亚各国中,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国内净储蓄率差异都较大,这反应了各国政府政策目标的较大差异,可见,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建立还存在政策协调的难题,这也加大了东亚货币一体化的难度。

5.经济发展水平

有些学者认为,相对较为接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货币区域一体化的形成。而东亚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却很大。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是日本、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均在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大陆和印度尼西亚的人均收入还不足1000美元,可见差距之大。这显然对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建立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东亚各国和地区在各项指标上存在较大差距,就目前来说,短期内建立货币联盟还有较大困难。结合东亚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形成大致应有三个层次:一是建立区域内的危机解救机构,例如东亚货币基金EAMF(East Asia Monetary Fund);二是建立起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MR的东亚汇率联动机制EAERM(East Asia Rate Mechanism);三是最终过渡到东亚单一货币区EACA(East Asia Currency Area)。总之,虽然现阶段建立起完善的单一货币区的条件还不具备,但是可以循序渐进的构建区域货币体系,通过区域层次的货币合作,确保稳定的外部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最终实现货币合作的目标。

在东亚货币合作中,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大国,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应对积极参加东亚货币合作并发挥领头作用。中国具备了参加并领导东亚货币合作的能力。中国参与领导东亚货币合作将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资本项目的开放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参与领导东亚货币合作,使人民币成为东亚支付货币,是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一极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蕴岭:东亚合作及其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3.(11)

[2]余永定 何 帆 李 清: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国际金融研究,2002.(2)

[3]李 晓 丁一兵: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构建:必要性、可行性与路径选择.国际经济研究,2003(4)

作者:谭蓉娟

上一篇:信息化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财政学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