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乡村实践报告

2022-12-30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和谐乡村实践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建设和谐乡村实践报告

建设美丽乡村 助力和谐大方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大方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惠及百姓的头号民生工程来抓,通过“找基点、做规划,强组织、探路子,突重点 抓实施,解难题 除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欠发达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找基点 做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是建设的基础。大方县立足自身实际,坚持高标准要求,在有效学习领会上级相关规划、精神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系列规划,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按计实施、有序推进。一是深入学习精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为保证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能够健康有序的开展,深入学习了十八大精神、2013中央1号文件、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中共大方县委、大方县人民政府研究出台了《中共大方县委、大方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方党发„2013‟7号)文件,明确相关的建设要求,如:县财政从今年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美丽乡村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配合抓,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理论支持和政策支持。二是坚持“一村一品”,制定特色规划。充分挖掘乡镇自然环境、民俗民风等特点,编制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建设方案。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建设的的整个格调要与周边环境自然协调。在规划编制中,注重原生态保留,尽量不开山、不砍树、不改溪,维持原生态,体现依山就势,融入自然特色。如:高店乡龙场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为了达到也自然的和谐统一,堡坎、院坝都顺势而建,少了很多人为的痕迹。墙体用白色,屋顶瓦片用灰色,标语用白底蓝字。垃圾桶是用本地竹子由村民自己制造而成,因地制宜、因村而异,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整个村子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无不让前往的人陶醉忘返。三是坚持群众路线,制定“民意”计划。规划前深入群众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尊重农民在村庄规划中的主体地位。规划编制由县农办和规划局一起指导把关,由县政府统一审批,做到“有建设计划、按计划施工”。

强组织 探路子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自大方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从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健全机制等入手,切实强化工作支撑和保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共建美丽乡村的大好局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个硬化”工作安排和美丽乡村建设部署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宣传部长为指挥长,县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生态办,并明确了县生态办8名主要业务骨干为办公室工作员,负责抓好日常事务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细化,责任明确到人,32个乡镇及每个村民组也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配合抓,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两个硬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探索工作机制。在“两个硬化”工程启动之初,就成立了由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任组长,县纠风室主任任副组长,县各纪工委、各监察分局相关领导、各乡镇纪委书记为成员的民生项目监督组。成立32个民生特派组,一周一督查调度,对“两个硬化”工作的实施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和县乡各级干部抓民生工作执行力、工作作风等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并在电视台公布建材发放监督举报电话,确保水泥和砂石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在推进工程进度的同时,实行周调度、旬督查、月考核、阶段评比排名,县委宣传部、实绩考核办、督办督查局、纪工委、监察分局、生态办等组成考核组及时组织督查考核,同时加大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下发了《中共大方县委 大方县人民政府 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个硬化”工程六月份考核情况的通报》,对工程进度、建设质量好的乡镇进行通报表扬,对工程进度滞后、建设质量差的乡镇通报批评,并要求考核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在大方电视台、大方报等媒体对下一步工作公开表态发言,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

突重点 抓实施

坚持以乡村建设、村庄整治和设施完善为重点,分类梯度实施,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着力抓好“两个硬化”。自我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县32个乡镇267个行政村2787个村民组积极投入到建设中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个硬化”工程,硬化院坝的农户92310户,面积3908659.5平方米,硬化连户路的农户102587户,路长4839.98千米。截止到8月15日,院坝硬化已动工73215户,启动率为79.3%,竣工43798户,竣工面积达969418平方米,竣工率达47.4%;连户路硬化已动工3272千米,启动率为67.61%,竣工2058.8千米,竣工率达42.54%。危房改造,道路建设,水利工程等各项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倾力打造精品、特色线路。重点打造“农家乐、休闲山庄、旅游景点”三条精品线路。以羊场镇为典范,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休闲山庄;以雨冲乡,星宿乡为试点打造推出一批旅游景点。三是自我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县32个乡镇267个行政村2787个村民组积极投入到建设中来,危房改造、道路建设、水利工程、“两个硬化”等各项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乡间公路、环境卫生、庭院美化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质量都大大提高。已建成黄泥塘、六龙等一批特色示范村镇。坚持立足乡村的自然味和原真性建设的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农家旅店、农家餐馆、休闲山庄等重点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得以改善,让前来大方的游客吃得好、游得欢、住得暖,高兴而来,尽兴而归。

解难题 除阻力

面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性不高、资金不足、增收难等一系列难题,积极创新方法,强化工作举措,确保了秀美乡村建设稳步有序推进行。一是破除群众“意识不高”,工作开展难。各方加强宣传,献策出力捐款,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发动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根据自身单位优势进行宣传。电视广播与旅游局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对该项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该项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个硬化”工程建设良好氛围,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借宣传部门借助LED电子显示屏、宣传车、横幅等多种载体进行宣传,让村民知晓“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全民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二是破除资金筹集难。加强资金筹措,强化多元投入。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支持、企业捐助、社会参与、群众主体、自愿自建的原则,采取“国家补助、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方式筹措建设资金。组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开展“献爱心、助农村发展”活动,仅在3月18日全县“两会”期间,发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捐资23.45万元,单位帮扶资金137万元。有效整合“三江源”资金、财政“一事一议”资金、深圳双改资金、烟草扶贫资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3000万元资金,县财政已筹集5100万元资金投入“两个硬化”建设。按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要求组织工业、企业以物资捐助、定点帮扶等各种方式回报社会,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个硬化”工程建设,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美丽家园的大好局面。积极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在“两个硬化”过程中对于资金不足这一困难,在国家解决一部分财政资金的基础上,坚持“政府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村民筹一点”的方式,群众自筹资金达3400万元,组织投工投劳268740个,外出农民工返乡参与建设劳动力198740个。同时,老百姓抢抓这次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自发组织捐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如:集资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本来只修1.5米宽道路加宽修成3米,修建村公共厕所和小广场等,争取为本村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当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数字电视和移动通讯信号“全覆盖”,农村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得到明显改善。三是破解农村增收难。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坚持用旅游开发的理念建设秀美乡村,鼓励发展农家乐和乡村休闲旅游业,使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赚钱。

第二篇:建设和谐秀美乡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和谐秀美乡村过程中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历史命题,并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清晰地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形象。2012年,我省在总结前几年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决策部署,这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创农村建设新局面,促进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战略决策。桑田镇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加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力度,但从实际出发,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建设和谐秀美乡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主体地位作用发挥明显滞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提倡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即在政府引导作用的启动和指引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度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动手建设美好家园。但据了解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滞后,表现如下:一是对主体地位认识不清,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村民理事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二是本位思想严重,集体观念淡薄。只考虑个人利益得失,不考虑集体利益,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阻挠,只想获利,却不愿让利。三是文化素质偏低,缺乏长远眼光。受文化素质的影响,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做法理解不透,甚至有人认为新农村建设只要房前屋后硬化就行,绿化、美化、洁化及产业发展和文化服务等其他建设内容都是可有可无。

2、农村卫生环境整治面貌急需改善。近年来,通过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作的带动,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取的一定的变化,但在大多数农村中的 “ 脏、乱、差 ” 现象仍存在。表现如下:一是农民对垃圾处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重视不够。二是南丰蜜桔修剪和采收期间,桔树枝在家门口随意堆放和烂桔烂果随处倾倒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垃圾处理难度比较大。自然村无固定保洁人员、无垃圾分类处理、无固定垃圾填埋场等现象突出。

3、农村新型产业发展进程亟待提速。近年来,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挖掘特色产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上做了一些工作,涌现出因“冠日裕丰甲鱼”为主导产品和产业而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的西源村,但总体而言,农村新型产业发展进程稍慢,表现如下:一是农业生产发展相对滞后。桑田镇是南丰蜜桔的主产区之一,但在历年南丰蜜桔的擂台赛上未取得好成绩,蜜桔品质普遍不高充分说明农业生产还处于粗放型阶段。二是新型产业发展路子不宽。蜜桔种植占产业的主导地位现象明显,其他诸如特种水产、家禽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种植等新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底。三是农民增收渠道有限。农民的收入局限在蜜桔种植收入,农家乐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通过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民增收格局未形成。

4、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推进。近年来,我镇加大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树立新的文明乡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有少数人群中,出现了道德失缺、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表现如下:一是村

2 民文化娱乐活动贫乏。健身、唱歌、跳舞、读书、看报等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农闲时间,大部分农民把打牌赌博作为休闲方式。二是封建迷信等活不良社会风气有所蔓延。建祠堂、修祖坟、修寺庙等封建迷信活动开始抬头,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之风日甚。三是农村文体设施薄弱。除新建的新农村建设点修建了休闲场所,购臵了健身娱乐设施,兴建了农民书屋外,大部分村都无文体设施。

二、建设和谐秀美乡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主体地位得不到的保障原因。一是基层干部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不注意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不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代替农民包办一切,违反农民的意愿。二是基层组织能力弱化严重。从工作实际情况看,凡是基层组织战斗力强的村,新农村建设就会有所作为。反之,凡是基层组织战斗力较弱的村,新农村建设就会停滞不前。三是农村优秀人才的外流。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很多20-40岁年富力强、有文化、有见识的青壮年农民大量外流,大部分在家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尚未成年的未成年人,根本无力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2、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得不到改观的原因。一是农民环卫意识非常淡薄。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和堆放柴火的不良习惯,造成农村垃圾随处可见且公共场所往往成了垃圾堆放点。二是农村环卫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各类保洁设施、公共卫生保洁队伍、环卫资金投入等缺乏,环境卫生处于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的现象。三是农村清洁工

3 程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对在建的新农村建设点和清洁工程点能坚持做到当年环境整治清洁到位,但没能形成长效的监管体系,特别是蜜桔烂果的处理上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造成只建新村不见新貌的问题普遍存在。

3、农村新型产业发展得不到提速的原因。一是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不高。尽管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蜜桔品质提升工程的工作力度,但部分桔民品牌意识不强,科技资金投入量小,抱着宁可少赚也不愿提升蜜桔品质的态度。二是农村新型产业带动不强。我镇11个行政村中发展特种水产、家禽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种植等新型产业较少且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优势农产品规模小(如甲鱼养殖)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不尽合理。

4、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得不到推进的原因。一是思想重识不够。乡、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如抓物质文明,能立竿见影,体现政绩明显,一些农民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思想认识上不深刻,语言行为上相排斥,影响乡风文明建设。二是农村道德素质滑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以及农民内部的阶层分化日益多样化,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物质利益标准成为这种多样化的主导,成为是非善恶的主要判断标准,重利轻义等思想在农村滋生蔓延,许多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境界和文明程度却没有同步提高,有些传统美德甚至在部分农民思想意识中逐渐弱化。三是缺乏活动

4 资金。由于乡镇财政不足,对农村文体设施建设的投入有限,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无力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进行资金投入,致使乡村文化阵地萎缩,许多已经建立的文化传播阵地也被荒弃,农民群众闲暇时间除了打牌喝茶,没有更多好的去处和休闲方式。

三、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几点建议

1、强化引导,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得到保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调动农民积极性。一方面要宣传有关惠农政策,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的、内容向农民说清楚,让农民了解党的政策,增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另一方面要搞好示范教育,吸引农民主动投身到新农村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着力宣传和推广,组织广大农民参观学习,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吸引广大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二是提高主体意识,尊重农民意愿。要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体制,充分运用 “一事一议”等有效形式和载体,发挥村民代表会、议事代表会、党员代表会作用,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健全完善村干部述职、民主评议村干部、村级财务管理等制度。推进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实现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办。三是加大各类培训,提升农民素质。要通过科技下乡、送法下乡、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应对风险、适应竞争、面对挑战、参

5 与建设、加快发展的能力,培养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有道德的新型农民。

2、强化监管,确保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改观。一是分类处理,完善设施。针对我镇行政村地理位臵、现有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推行“户集、村收、镇运镇处理”的处理模式,加大各村点保洁设施的配备力度,结合农村垃圾不同构成,科学选择垃圾终端处理模式,合理布局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分类处理农村垃圾。二是集中整治,改善环境。组织开展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一方面完善整治载体,发动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做到“各拿一把扫帚、共清一堆垃圾”,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在集中整治中带好头、做好示范。另一方面突出整治重点。从农村最脏最乱最差的区域抓起,突出沿路沿河沿村庄的环境卫生整治,切实抓好的垃圾清理和秩序整治。 三是完善制度,长效保洁。一方面建立责任区包干制度。镇班子成员按照包村的责任分工,负责主抓所包行政村的保洁工作,行政村党员干部按照“分片包干”的要求,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包干到片,责任到人。另一方面建立保洁员工作制度。保洁员优先从农村低保户中产生,动态管理,乡村与保洁员签定保洁工作协议书,明确保洁员的保洁范围、保洁周期、卫生标准和工资报酬等,对保洁员实行绩效考核,做到“定人、定薪、定责”。

3、强化服务,确保农村产业发展得到提速。一是南丰蜜桔产业要做优做强。大力实施南丰蜜桔品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行“生产标准化、品质优质化、销售品牌化、加工规模

6 化”模式,组织动员桔农以高接换种为手段,按要求对低效桔园进行改造,重点推行大力推广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农药残留生物降解、留树保鲜、科学剪枝等技术,推行增施有机肥、农家肥、绿肥,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发酵技术、桔园套种绿肥技术,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镇南丰蜜桔实施标准化生产,并积极引导果商进行公司化、品牌化销售。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扶强扶大。要在总结西源村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民建立各种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村组干部、农技人员、农村经纪人发起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在积极争取上级各项扶持资金和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的同时,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成熟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合作主体按照市场分工与协作的要求,建立长期稳定共赢的利益联合体。三是农村劳动力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职业介绍服务,给予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到邻近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就业,巩固扩大跨省劳务输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4、强化载体,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推进。一是力弘扬和谐文明新风尚。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社会风尚,加强村规民约、社会公约建设,建立健全农户信用记录,推进农村社会诚信建设,进一步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使“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言行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二是深入开展和谐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

7 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争当“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农户”和“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结合和谐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文明节俭丧葬,推行惠民殡葬。三是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县县均有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图书馆和文化馆,乡乡建有综合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常态通”、“优质通”转变。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面建成城乡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第三篇: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和谐海则滩(1)工作总结

海则滩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村在县委、县政府及县环保局、乡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从三月起开始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一年来通过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不懈努力,我村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今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海则滩村位于海则滩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0公里,距古大夏国遗址白城则40公里,榆靖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海则滩境内遍布内陆湖泊、海则而得名。地貌属典型的风沙滩区,海拔1200-1350米。无霜期135天,年平均降雨量395.5毫米,但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

七、

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区内自然灾害严重。村内沙滩地土壤贫瘠,但水源丰裕,易开采。地下水埋深一般为10-45米不等,沙丘一般高5-6米,近年已得到大面积治理。

(二)社会经济条件

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248户,1188人, 劳动力855人。全村总土地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4995亩,均为水浇田,人均4.3亩,林草覆盖率为53%。大家畜200头(匹),羊子15300只,猪20000头,人均粮食产量1400公斤,人均收

1 入11500元。现有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一所,在校学生486人,学生入学率100%。村庄道路畅通,但大部分等级较低,电力充沛,电视入户率100%。近年来,通过比利时援华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再造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农业基础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种养殖业已形成规模,特别是养猪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人居环境、农业增收渠道、农民整体素质等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年来,村党委团结和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全体村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励精图治、负重奋进。以行政村规模调整为契机,以集镇品位提升为突破口,以创建中国美丽乡村为目的,确定了以做强非公有企业为重点,做好小集镇亮点,做优养殖业亮点,做美草滩海则景点四个一点。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全力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目标,着力打造和谐海则滩新行动。

二、创建工作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海则滩村在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抓创建“中国美丽乡村”契机,坚持村庄规划先行,产业发展支撑,坚持开展村庄环境整体提升,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坚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把海则滩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中国美丽乡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动群众参与

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海则滩村成立了以村党委书记刘志高为组长,村班子成员及部分骨干村民小组长参加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联系村干部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确定了创建美丽乡村工作思路及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内容涉及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改变集镇面貌、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资金筹措等各个方面,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任务职责,完成任务措施,排定工作日程和完成工作时限。村里通过召开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会议,在会上进行宣传、发动和动员,激发广大党员群众支持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组织和带领党员中心户、村民小组长到西安、杨凌参观学习,使全村上下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共建美丽乡村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建设力度、促进环境提升

按照村庄规划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海则滩村聘请专业人员编制完成了《海则滩乡海则滩村三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为充分体现生态、环保、集约高效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合理布局。在完善集镇功能上,村里投入了12万元完成了集镇道路到村组黑色油面铺设及景观大道延伸工程;投入8万元完成了集镇的雨水地下排放工程;投资45万元,,其中自筹35万元,进行村委会阵地建设;投资220万元,自筹80万元,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了14

3 万元完成了集镇道路亮化工程及村容村貌整治;在完成各自然村进户道路硬化的同时对道路沿线进行了绿化,农户进行一户一品的环境改造设计;投入了48万元拆除旧房8户,设置宣传牌5处,投资8万元,在照相台种植杨树、紫穗槐500亩,飞播种草2000亩,形成一道青山绿水映牧草的亮丽景观;在科技示范上,村里投入80多万元,进行了海则滩农业示范园的示范建设。

(三)丰富和活跃农村文化、促进素质提升

为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村里投入了45万元在完成了集办公、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场所。建成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青年文化室、多功能教育厅、图书阅览室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在进行硬件投入的同时,村里开展了健康文明棋类、篮球类比赛,邀请县有关单位送文化下乡,组织电影放映,组织秦腔演出,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村里以评选“和谐家庭”为契机,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村民的各种技能。在县文明办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与支持下,在全体村民中间开展评选“文明家庭、美丽家庭、读书人之家”的评选活动,成立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考评小组,召开动员会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加。村里经常性对村民进行“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教育,大力整治村风民风,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大加强,农民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三、主要成效

(一)强化服务功能。

一直以来海则滩村“立足村情,筑巢迎凤”利用资源优势,配合乡政府,做好引进外资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吸引诸多客商来海则滩投资兴业。

(二)培育特色产业、整合资源优势。

海则滩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利用养殖业这一产业优势。今年投资175万元,其中自筹134.5万元,进行万头生猪示范村建设;投资280万元,其中自筹100万元,进行富海万头良种猪场的扩建项目;投资18万元,其中自筹8万元,建成海则滩村生猪交易市场一处;通过发展壮大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三)强化长效管理,树立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严格落实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村容村貌的长效管理制度,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义务护绿保洁活动,积极倡导清洁能源的利用和通过舆论引导,树立典型示范活动,进一步强化群众对生态理念的教育,自觉维护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倡导和谐的邻里关系,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这得益于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许多方面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以这次创建为契机,以创建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创

5 建促提高,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以创建促提升,提升村庄环境的整体质量,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海则滩的生态环境将越来越美丽,生态经济将蓬勃发展。

靖边县海则滩乡海则滩村委 二00九年十二月

第四篇: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文章标题: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乡位于***县城南部,近年来,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三篇文章”的发展思路,乡党委、政府确立了以“核桃产业强乡,民族文化活乡,生态农业兴乡”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民富、景美、人和的文明村工程,对加快龙潭发展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设绿色生态。**在生态建设中,以“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为措施,以恢复和改善森林植被为重点,以保持水土为措施,以发展经济林为中心,建设多功能、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2002年开始实施以云南松、华山松造林5800亩;经济林造林3700亩;干果基地2300亩;绿色扶贫工程400亩;封山育林2000亩;荒山造林1000亩,退耕还林1000亩。

发展绿色核桃。核桃是**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产业,当地核桃品质好,产量高,乡、村加大核桃生态园建设,强化科技示范。白竹村、密古村、水竹坪村等农户核桃收入上万元。截止2005年全乡核桃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如今农户房前屋后,田角地埂,沟边山坡种上了核桃。

开辟绿色能源。为实现生态平衡,搞好森林保护,大力实施节能灶太阳能、沼气能源建设,2005年以白竹村为示点组织党员创新带头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个核桃园、一个沼气池、一个菜园、一个卫生厕所、一个太阳能、洗澡间、一个水窖或水池)。通过努力,白竹村已建成沼气池52个、建核桃园82个,菜园41个,卫生厕所56间,太阳能61个,村民投工投劳新修村组公路3条,很大程度上不仅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节约了资源,利用了能源,每年累计节约用电586度,每年节约柴火876m3,从而很好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六个一”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白竹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科技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今年“六个一”工程在全乡推广建设。

开发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龙潭乡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发展乌骨鸡、黑山羊为主的养殖业。二是加大投入实施黄牛冻精改良工程。三是着力发展种植树头菜、鱼腥草。四是发展野生菌、药材加工。五是着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

开拓绿色旅游。近年来,开辟了白竹山自然生态风光游,核桃林游,民族风情游,农家乐等度假旅游线。**以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为目标,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以久远流传。全乡有苗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爱好传统体育运动,特别是苗族的射弩、彝族的山歌对唱、傈僳族打跳,曾分别在“省民运会”、“大现三月街民族节”等比赛中获得过奖励。

总之,通过实施绿色工程建设,我乡步入了青山绿水、山川秀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道路。

《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来源于,欢迎阅读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第五篇: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之点滴实践

社会和谐进步,工会必不可少;学校健康发展,工会工作带头跑。工会组织是学校联系教职工的桥梁与纽带,是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和维护者,是促进学校和谐校园的主打力量。

百年老校洋川小学,1906年建校,有着辉煌光荣的历史和传统。历届工会组织,在上级教育工会关怀下,与学校党支部、教育行政密切配合,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发展,为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起了维护、参与、教育等关键作用。尤其是近几来,工会组织以学校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为创建示范学校,申报绿色学校,申请教育科研学校,促进校园和谐发展全力服务,协调了方方面面的关系,做了许许多多探究和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促进学校民主管理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管理群策群力,民主协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一间学校,如果管理不透明,教职工参与度不高,光凭少数领导说了算,这样管理是有局限的,对学校的发展很不给力。如果教职工意见太大,和谐校园建设就会是一句空话。

百年洋小戒骄戒躁,长期总结,提炼了“发扬传统,质量第

一、荣辱与共、与时俱进”的洋小意识。学校工会以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作为民主管理的落脚点,以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抓手,使学校尽添异彩。

学校工会干部10余人,素质高,爱思考,体恤民情,重视民生;主席、副主席,组织、宣传委员,女工委员,关工委、五老组织等相互协调,携手共进,多次为学校出谋划策;学校100余教职工,教代会成员30多名,占全校教职工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教代会来自6个不同年级,14个不同教研组,代表全校各个领域的心愿,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教代会在工会组织的精心安排下,多次对“学校发展规划”中硬软件设施建设进行审议,促成校园信息网络建设,学校科学实验,图书开放,远程教育等起了关键作用。此外,工会组织在教职工切身利益维护方面,也起了显著作用,就教职工最关心的绩效工资,竞争上岗,末尾淘汰,岗位竞聘,工资晋级等方案进行认真审核。例如,今年就对学校制定的《教职工目标绩效考核方案》《教职工岗位竞聘方案》审议达3次以上。工会要求学校重视一线教师,重视繁难岗位的利益,从注重学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上思考,制定了激励教职工的有效方案,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和谐学校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为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搭建了积极平台,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监督垫定了基础。另外,学校在工会监督下,坚持每周事务公开,每月财务公示,获得了到省级表彰。

二、强化学校中心工作

学校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宗旨是围绕教学,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围绕教师素质提升,围绕特色办学。我校工会组织和学校一起共同研究,提出了“自主教育”理念,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管理的主力,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和教务处同志一同研究,把“有效课堂”作为学校阶段研究主题。工会组织坚持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展开工作,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大到学校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部署。积极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每期组织教师代表,对学校教务处工作,学校各教研组工作,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各口工作所取得成绩,指出教学业务上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评估,及时的检查与监督,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起了较大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二,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工会组织党员示范岗,宣起了全校教职工学习榜样的热潮;组织党员上示范课,带动了全校教师参与

教研的热情;组织党员干部帮助家境困难学生,教育这些学生认清困难是暂时的。给这些孩子捐钱捐物,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社会的温暖,从而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克服困难,热爱学习;工会组织还发动党员干部帮助留守儿解决具体困难,进行输导等。此外,工会对学校党建每年评估一次,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党员,身先士卒,不怕困难,迎难而上。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真正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

第三,配合学校教导处抓教职工素质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工会同志深入一线听课,与广大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参与学生管理,收集一线教师建议,倾听一线教师心声,及时向学校反映一线教师遇到的困难;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课,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组织老师参加教学理论读书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近年来,协助学校开展了“人人上好课”活动,开展了语、数、综合科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师“教学技能评比大赛”“说课活动”“评课活动”等。特别是教学技能竞技方面,我校取得较理想的成绩,2010年,一青年教师获得遵义市小学《数学》技能赛课一等奖,2011年春季学期,我校另一青年获遵义市小学《品德与生活》技能赛课一等奖,今年秋季学期,我校推出的《品德与社会》课获省级一等奖。这些成绩打破了我们县近15年没获省、市一等奖的沉默。随之,我校多名教师参加市、县书法、美术、信息技术等比赛,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县科技创大赛多人获奖,参加市语、数联赛,县科“教文奖学金竞赛”“育才奖学金”等多次获团体第一名,多人次获得奖励。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彰显了我校教师风采,树立了我校教师信心,调动了我校教师工作热情,增长了我校教工专业素养,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为学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充分有效地发挥了工会的建设职能。

三、 传承师道尊严

学校工会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爱国、爱校、遵纪守法结合起来。配

合学校创办了学校校刊《诗芽》,通过学校大课间活动,地方课,班会课,阳光体育活动,少先队活动等时间,推广了《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推广了《感恩手语操》《感恩道德短剧》等感恩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顾大局、识大体,淡泊名利,增强奉献意识,不断提高了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学校凝聚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每期工会都要组织教职工述职,分组进行岗位承诺。让教职工表明工作态度,明确新学期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学期结束,工会都要组织教职工进行工作小结,考核教职工工作完成情况。通过这些活动开展,使广大教职工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讴歌教育战线模范,树立教师正气。每学年,学校工会都要开展一次《师德标兵》演讲活动,组织监督学校评优评先工作,激发教师对职业的热爱。通过教职工先进事迹的汇报活动,启迪教职工向先进学习,在教职工中在工作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

四、创新活动增强凝聚力

学校工会经常与校外多间学校联系,和兄弟学校一道开展蓝球、象棋、羽毛球等多形式的体育联谊活动;与校外兄弟学校联系组成教学沙龙,开展联合教学研讨活动。这些平台的搭建,加强了校际间学习和交流,又开阔了教职工视野。

在校内,工会利用“三八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开展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教职工紧张工作状态得到缓解,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如,今年“三八节”,工会组织了户外登山活动和拔河比赛活动,今年“教师节”工会组织了教职工联谊活动,迎国庆组织了“迎国庆教职工蓝球赛”。虽然教师不像专业队员动作娴熟,但给校园生活增加不少生机。

五、献上爱心一片,收获幸福万千

献爱心,与边远地区学校举“手拉手”“心连心”。学校工会组织全校师生,捐钱捐物。先后到黄杨、温泉等学校慰问家庭困难学生。将文具、书包、字典等学习用品,一一送到了边远地区学校困难学生手中。援助之手,力所能及的帮助,边区孩子感受到社会温暖,燃立志学习,报效祖国,报效社会的理想。我们教职工也真正体验了边区教育环境艰难,增加了珍惜工作和社会责任感,增加了“人一之,我十之”的感恩意识。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例如,汶川大地震,工会组织师生为地震中的死难者默哀,为受灾的地区捐赠钱物,大家表现得非常涌跃、诚肯。又如,在得知我县枧坝小学汪娜老师患白血病时,全校师生慷慨解囊,为汪老师赠款1万多元,虽然对汪老师巨额医药费相比是微薄的,但我们深知“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

同时,工会多次了解学校老师的家庭情况,多次出面为困难职工,生病职工排忧解难。今年9月8日,学校工会组织代表探望生病职工吴达凤,吴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硬要工会代表每人吃一个苹果,说是它能保大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又如“老人节”时,工会组织帮老教师做义工,和他们共进晚餐。让老老师真正体验到社会没忘记他们。

总之,工会组组织为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起决胜作用;为学校发展,为学校中心工作,为学校教职工利益,为建设和谐校园起保驾护航作用。

上一篇: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免费下一篇:教师节先进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