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开发潜力

2022-06-26

第一篇:地热资源开发潜力

[国土资源部]大力开发地热资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地热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地热能具有清洁、环保、就地取用等优势。开发利用地热特别是浅层地热资源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形势,实现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地热资源较早的国家之一,开发利用地热历史悠久。国土资源部门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相继开展了全国温泉、重点地区的地热勘查,积极推进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按目前的开发利用水平估算,全国每年可开发利用的地下热水资源总量约68.45亿立方米,其所含热量为9.72×1017焦耳,折合3284.8万吨标准煤的发热量。截至2005年,我国每年实际直接利用地热资源量为44570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应用广泛,主要是取暖、洗浴疗养、种养殖及烘干等直接利用地热资源。其中地热供暖占18%,医疗洗浴与娱乐健身占65.2%,种植与养殖占9.1%,其它占7.7%。为了加强地热资源的规划管理,引导和促进地热资源的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部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高全国地热资源研究程度。开展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划,初步摸清现阶段全国地热资源可开发利用的“家底”。进一步勘查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地区,圈定地热开发有利地段。对其中资源条件好,又有市场需求的中心城镇、油区边缘,结合开发进行资源勘查,建立开发示范区。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先进技术与方法的引进和攻关,重点支持地热调查、勘查评价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地热的梯级利用和综合利用、回灌、监测、地源热泵等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研制和推广应用。开展地热水回灌试验研究,建立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

三是加强地热资源特别是浅层地热资源的规划工作。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和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国地热资源规划,特别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对全国主要地热田、地热异常带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方式、规模、布局等进行统一规划。

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协助地方政府从各地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鼓励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扎实有效地推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南宫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于南宫地热利用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宫地热利用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组 员:

李庆庆 范怡然 李 京 苑亚欣 李雯霏 孙 怡 杨宵宵 戚雪洁 杨 倩 杨 露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们了解到许多国家在对地热能的利用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可见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与极大意义。目前地热能在全球很多地区的应用相当广泛,开发技术也在日益完善。南宫地热是怎样开发的,是否运用先进的技术,是否合理的运用,成为了我们心中的谜团,为此我们决定对南宫地热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中我们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和调查问卷法.通过这些方法是我们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地热方面的知识的研究方案。

通过我们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份详细的地热资源利用调查报告,并亲自动手设计制作展览了一份相关内容的科普小报。

关 键 词: 地热资源 利用 发展 利用原理 开发

前 言: 发达国家在对地热能的利用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利用地热进行供暖,既缓减能源压力,同时将很大程度地减少由燃油和煤炭供暖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北京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逐年增长, 目前地热和产井已增至100多眼, 开发单位上百家, 设备取水能力已

超过6000m3/h, 年开采地热水总量已达1000′104m3,主要用于采暖、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温室种植、水产养殖、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北京地热资源具有可持续利用的巨大潜力。对于地热能的利用,包括将低温地热资源用于浴池和空间供热以及用于温室、热力泵和某些热处理过程的供热,同时还可以利用干燥的过热蒸汽和高温水进行发电,利用中等温度水通过双流体循环发电设备发电等,目前这些地热能的开发应用技术已经逐步成熟,而且对从干燥的岩石中和从地热增压资源及岩浆资源中提取地热能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地热能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地热能的勘探和提取技术还有待改进。我们将对南宫地热资源的利用与发展进行全方位研究。

正 文: 调查内容:

研究内容:发达国家在地热能的利用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利用地热进行供暖,既缓减能源压力,同时将很大程度地减少由燃油和煤炭供暖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北京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逐年增长, 目前地热和产井已增至100多眼, 开发单位上百家, 设备取水能力已超过6000m3/h, 年开采地热水总量已达1000′104m3,主要用于采暖、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温室种植、水产养殖、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北京地热资源具有可持续利用

的巨大潜力。对于地热能的利用,包括将低温地热资源用于浴池和空间供热以及用于温室、热力泵和某些热处理过程的供热,同时还可以利用干燥的过热蒸汽和高温水进行发电,利用中等温度水通过双流体循环发电设备发电等,目前这些地热能的开发应用技术已经逐步成熟,而且对从干燥的岩石中和从地热增压资源及岩浆资源中提取地热能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地热能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地热能的勘探和提取技术还有待改进。我们=对南宫地热资源的利用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重点研究问题:地热回灌。在地热资源开发初期,由于人们认识不够,开采手段不完善,一般未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致使地热田过量开采,热储水位下降迅速,地热资源严重浪费。为有效控制水位下降,保护地热资源,在世界先进国家如美国、新西兰、冰岛已研究出一系列新的地热开发利用方法,其中回灌开采已成为地热开发管理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并得到广泛应用,获得良好效果。我们通过采集资料,实地访问参观对南宫地热的回灌情况有了深入地研究。

2温泉水处理。

(1)处理目的:利用地热水一般应依据水质条件及用途作相应的处理, 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 延长使用寿命。

(2)处理方法:地热水除理方法视水质和用途而定, 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包括: 过滤法--用于清除地热水中的沉淀物; 氧气隔离法--严格控制地热利用系统中地热水与空气的接触, 不使氧进入热水系统, 达到防腐目的; 涂防腐涂料法--对接触地热水的设备喷涂防腐涂料, 达到防腐目的; 利用特种材料如不锈钢、陶瓷、塑料等不易腐蚀的材料制成的设备。 处理实例: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寿命。例如,计算机控制可以代替人力优化管理,除铁、除硫化氢等技术可以改善水质,如地热研究所在南宫做的地热井水处理实例。 3热泵工程关键点:工程场地勘察——场地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量、水温、水质)技术可行性分析——冷热指标确定、冷热负荷计算、主机设备选型、水源水量计算,取水回灌设备——设备下入位置. 4当地居民对南宫地热资源的了解与认识程度。包括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我们希望通过对南宫地区地热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观光农业的来源、发展与前景。同时,对身边的南宫地区观光农业深入了解。在调查的进过程中,普及观光农业知识,宣传地热资源,让人们更加了解观光农业,在调查后的分析数据中,对南宫地区地热资源现存的优势和缺点进行分析,以此促进其发展。同时,通

过小组问卷调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组织与实践能力,锻炼对事物的判断研究能力,使综合素质与能力得以提高。

调查方法: 1.文献法:了解地热资源利用的相关背景,为实地考察深入研究打下基础。上网搜索时提取权威信息,为保证研究的正确性,需对所搜资料信息进行筛查,保证有科学依据。作出ppt与调查报告。 责任人:范怡然、李京、孙怡、杨宵宵

2.实地考察:根据文献法发现的问题,小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可以采访水世界,地热博览园的工作人员,更深入地具体地了解利用情况。

责任人:戚雪洁、杨倩、杨露

3.调查问卷:向当地居民发放问卷,相关意见可以以图表方式呈现。最后进行组员报告,提取有效结论,纳入总结论中。

责任人:李庆庆 范怡然 李 京 苑亚欣 李雯霏

孙 怡 杨宵宵 戚雪洁 杨 倩 杨 露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关于南宫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我们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你是否知道地热资源?55.3%的人知道。可见,如今地热资源已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完全不知道地热资源的占了少数.

2、对地热资源的开采有什么看法?70.20%的人认为应该支持地热资源的开采,对人类有贡献。可见,大多数的人都支持里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并且承认了地热资源对人类的贡献.

3、是否关注地热的发展,是否对地热资源的来发怀有期待?63.83%的人期待地热的持续发展,并且希望能给南宫的居民们造福。

4、是否知道地热资源的工作原理?结果是,只有25.53%的人知道原理。可见,人们对于地热资源开发的原理大多数都只是略知一二。

5、对于南宫地热资源的水温感觉如何?48.94%觉得有些低,所以这方面应该多与工作人员协调。

6、是否能接受南宫地热资源的价位?42.50% 可以接受,31.90% 有些贵。其实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多方面考虑,现如今,地热资源贫乏,而且开采集术又费时耗力。价格基本是根据这个定的,所以有多方面来考虑可能就不会觉得贵了。

7、认为地热资源的利用能否帮助已经靠此致富的南宫地区经济继续发展?很多人认为,地热的开采与利用虽能问南宫人创造财富,但不能一直维持南宫认的生活.

8、认为选择回灌井的原则是什么?多数人同意同层回灌和一层回灌相结合。

9、认为回灌技术的原因是什么?多数人选择“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利用率”。可见,大多数人都对南宫的地热资源充满了希望。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多种数据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许多人都不了解地热资源的利用与发展潜力,甚至对于地热完全不知道,说明地热的普及性不大.地热是一种新型的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我们周围对于地热的宣传与知识的普及不多,导致我们对地热的了解不多.我们建议,当地的组织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加以对地热资源宣传与知识的普及. 我们认为,对于地热资源的利用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得以突出,如:教育功能,可以变成附近中小学的实践基地;科普功能,可以经常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一些相关的科普展览。

第三篇:我国地热水资源开发其环境问题与评价方法

目录

摘要 ........................................... 1 1.1 地热水资源的概念 ........................... 1 1.3我国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2 2 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 3 2. 1 地面沉降 ................................ 3 2. 2 热污染 .................................. 3 2. 3 地温的变化。 ............................ 4 2. 4 大气污染 ................................ 52. 5 化学污染 ................................ 5 2. 6 诱发地震 ................................ 6 2. 7 地热水资源衰减 .......................... 6 3 地热水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 6 4 地热水资源评价方法以及数值模拟 ............... 7 参考文献 ....................................... 7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急迫,特别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成为当今能源界的宠儿。对地热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缓解当今社会能源紧张状况、开展循环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看是清洁的能源,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也可能导致环境的恶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急切的需要我们对于地热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新的手段,新的理论被成功的应用到这个领域,使我们合理的运用自然界这一宝贵资源成为可能。 1.1 地热水资源的概念

地热水是指具有较高温度(温度高于25 ℃的) 的地下水,也可以理解为“把热由地下带到地表的作为介质的(温) 热水(汽) ”。因而地热水有人工和自然两种来源:通过人工向地下注入凉水,经过地下的地热加温而获得较高的温度,然后由地下采出的热水即为人工地热水;由地下直接溢出、或者经过人工构筑物由地下采出的蕴藏在地下含水空间的具有较高温度的地下水即为自然地热水,通常所说的地热水及本文所指地热水是后者。

1. 2全球地热异常及我国地热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

在我国,地热水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在可供开采利用的深度范围内,既有广泛分布的中低温地热水,又有能够直接发电的高温地热水

1

(汽) 。目前已发现并不同程度地开发的水温在25 ℃以上的地热水点近3000 处,遍及30 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中天然出露及人工揭露热水点(俗称温泉) 最多的省份有西藏、云南、台湾、广东和福建,其温泉数量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是辽宁、山东和山西、湖南、湖北、河北、四川等省,每省温泉数都在50 处以上。据国土资源部门初步估算,全国地热水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 亿m3 ,所含地热量为9. 73 ×1017 J ,折合每年3. 284 ×107 t 标准煤的发电量。我国主要沉积盆地距地表2000 m 内储藏的地热能约为7. 36 ×1021 J ,相当于2500 亿t 标准煤的热量。

1.3我国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地热水开发利用事业方兴未艾,利用方式多样化。目前主要应用于洗浴,占到了地热水开采量的半数以上;其次是应用于工业发电、取暖(面积近800万m2 ) 、水产养殖(面积近300 万m2 ) 、浴疗(1 600 多处) 、农业和医药等。据预测西藏南部潜在地热能有109 W ,云南有570 万W ,四川有170 万W ,台湾大约有100 万W。

至2005 年底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直接利用地热水资源为13. 756 m3 / s ,年利用地热能1. 077 9 ×1010KWh ,居世界第一位,且地热水开采利用量以每年近12 %的速度增长。全国已实现地热水供热800 万m2 ,在天津地区单个地热水供暖小区面积已达80 万~100万m2.。

然而我国在地热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乱开滥采,随意排放,浪费资源,开发及利用的科技水平,经济、社会和环

2

境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在少数的示范点、示范区才刚可以达到国际1990 年代的水平。

2 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地热资源是作为清洁能源予以界定的,因为利用它不需要燃烧传统的化石燃料,不排放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物质。然而,由于地热水资源的具有地下水属性,因此如果不加以科学管理,其开发和利用必然会给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 1 地面沉降

引发地面沉降的原因有很多,从地质因素看,发生地面沉降大致有3 种原因: ①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在重力的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②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凹陷而发生沉降; ③地震导致地面沉降。随着地热水资源的开采量逐渐增加,抽取地下热水引起水位下降,导致松散层压密,加剧了地面沉降的发生,天津市根据市区沉降测量表明,开采300 m 深度以下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约占总沉降量的35 %~50 %。

2. 2 热污染

热污染是指温度较高的地热尾水在排放过程中,会向周围环境释放一定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或水体的温度升高,改变生态环境,从而影响环境和生物生长。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地热井开发利用程度较

3

低,多以单一利用为主,没有形成梯级的多次利用,尾水的温度仍然较高,特别是利用地热供暖后的尾水,如果没有采取地热回灌或是相应的处理措施,尾水的温度甚至能达到40 ℃,如天津和河北雄县等地。这些尾水排放后将会促使局部空气和水体的温度升高,改变生态平衡,影响附近生物的生长。

2. 3 地温的变化。 2. 3. 1 热储地温变化

长期大规模开采地热水,会使得热储层地温场变化,影响热水温度。尤其是对那些渗透性强、地热水贮存量及开采量大的地热储层,经过长期的地热水的开采以后,必然导致热储及其周边的地温的变化,影响地热水的持续开发。

2. 3. 2 地表地温升高

在地热水与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的区域,长期大规模开采地热水,会相应地降低浅层地下水的位。从而导致浅部失水、包气带增厚,而使土壤层及其附近地温升高地温随深度的增加会逐渐升高。当降雨渗入地下并形成径流时,地下水对近地表或浅层地层起降温冷却作用,形成近地表地层低温区或低温带,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和水的导热性及热容量有关地温升高会使越冬类昆虫的繁殖能力提高,虫害增加,而为了治愈虫害,相应的农药施用量也增加,从而连带造成农药的污染;近地表地温升高后,土壤的干燥过程也会加快,这就使土壤中

4

的微生物失去生存的环境,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菌类是要靠较高的湿度才能繁殖和生存并进行生化作用的,因此地温升高也会使土壤的有机肥料含量降低, 从而降低土壤的肥力。

2. 4 大气污染

在抽取地下热水的过程中,随着接近地表时压力的降低,热水中含有的一些气体和悬浮物就会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影响周围的环境。这其中主要是H2 S、CO2 。H2 S 气体对人体危害较大,浓度低时能麻痹人的嗅觉神经,浓度高时可使人窒息而死亡。CO2 也有一定的窒息作用,最主要的是其对气候的温室效应。

2. 5 化学污染

化学污染主要包括盐类污染和有害元素的污染。

2. 5. 1 盐类污染

水中溶解的矿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升高,因此地热水中一般会含有较高的总固体含量、氟化物以及氯化物等,这些高盐度的地热水如果在利用后,尾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被利用作灌溉用水,就会使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透气性,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 5. 2 有害元素的污染

地下热水在与周围岩体的长期作用下,溶解了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有些热水中的含量会超过饮用水标准或是其他的一

5

些标准,这些水不仅不能饮用,如果进行灌溉和养殖,对粮作物及鱼类也有害,即使排入河流和其他水体中,对水体也将造成污染,还会由于水体、鱼类、粮作物中有毒物质的长期富集并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

2. 6 诱发地震

地热水是地球壳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缓冲地基岩石板块应力的作用,并承受和分散地表压力。在山脉地区和城市高层建筑密集区域,地表压力尤为巨大,因此该区域的地下热水资源受破坏程度,将直接威胁到此类地带的地理稳定性。地下热水在被人类强行钻透深部岩层采集抽吸后,因自然降水难以进入地下热水库存,不能被循环补充。当地热水体被过量开采后,不可避免地产生岩层内及岩层下的水体空缺,导致大地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这将诱发地震。

2. 7 地热水资源衰减

地热水补给源远,循环周期长,经C14 测年分析,平原区多数地热水年龄在10 000 年以上,因此地热水资源不是一种可大量再生的资源。对其大量开采,必将引起地热水资源的衰减。

3 地热水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正是基于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广大专业人士提出了很多的建议主要是:1) 加强勘查评价工作,摸清家底。2) 加强管理,严格审批制度,杜绝乱采滥采,从而实施科学适量开采。3) 提高利

6

用效率,减少浪费。4) 对地热水勘查与开发中的技术难点和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如加强回灌技术研究和地热水尾水处理研究。5) 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学习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加快前进步伐,取得更大效益。

4 地热水资源评价方法以及数值模拟

目前在地热水资源论证评价中使用的方法有传统的储量体积法,自然放热量推算法、水热均衡法以及类比法和水文地质学计算法,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数值模拟计算地热水资源也显示出优越性。例如对天津静海团泊风景区地下热水资源评价的数值模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编者能力有限,时间仓促,评价方法只能提及,请见谅)

参考文献

1. 高宗军 地热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2009 2. 朱家玲 天津静海团泊风景区地下热水资源评价的数值模拟 1996 金丽燕 关于地热水水量计算的探讨 2010

第四篇:南通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潜力

一.导语

目的:了解南通旅游业的情况,以实现其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

对象:南通市的经典旅游胜地

时间:2012年10月13日——2012年10月28日

地点:狼山,濠河沿岸风景,文峰公园

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抽样调查

二.旅游资源介绍

南通市滨江临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由长江北岸古沙嘴不断发育、合并若干沙洲而成,属长江下游冲击平原,与上海、苏南隔江相望。约6000多年前,长江从上游夹带大量泥沙不断沉积在江口,南通由此成为陆地,并逐渐延伸扩展,现海安县最早,如皋市其次,南通市区和附近地带古称胡逗洲。独特的地理环境,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南通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2003年南通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省有关部门的验收,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风土民情资源

2003年末,南通市总人口777.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2.70万人,非农业人口234.92万人;共有38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以苗族人口居多。隋以前,南通已是沙洲,人烟稀少,先民“俗尚淳朴,好节约”。至唐,洲上多“流人”,煮盐为业,谦和相处,“性轻扬而尚鬼好祀”。宋时,产盐业发达,移民迁入,商贾往来,“民俗朴厚而不争,好学而文实”,“风土与扬州并盛,号小扬州。”明朝,南通城市繁荣,经济发达,“风土庞厚,民俗淳雅,甲诸维扬。”史志中始有婚丧喜庆的岁时节令记载。如正月初一要“种田”,立春要“烧春”和“打春”,元宵要“放哨火”,端阳吃“和菜”、重阳登狼山、除夕“打囤子”等。清代,蓝印花布、捺印花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料,民间有戏盆景、听僮子戏、放鹞子、做冷蒸、吃脆饼等习俗。

2、江海自然资源

南通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濠河静静地环抱着老城区的中心,在她的两岸,有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师范学校等等,现代化城市景致与历史文化建筑巧妙结合,衬托出南通市浓郁的文化底蕴。以此形成了南通濠河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市区长江之畔,有全国佛教八小名山狼山以及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沿江拱形排列组成的狼山风景名胜区。在海安县,有青墩遗址和新四军七战七捷纪念馆,海安县被称为中华花鼓龙舞之乡。在如皋市,有苏北名园水绘园、绿园、定惠寺等旅游景点。在如东县,有海边滩涂的“海上迪斯科——踩文蛤”和“空中交响乐——放风筝之旅”等特色旅游项目。在通州市,有戏剧古镇石港镇和生态休闲农庄。在海门市,有海上奇礁砺蚜山和中国最大的家纺城——叠石桥。在启东市,有中国四大渔港之一吕四渔港,有万里长江入海口——圆陀角,远看水天一色,近看江水海水泾渭分明,自然风光尤为独特。

3、历史人文资源

南通市历代人文荟萃,明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文学家在南通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和轶闻逸事。三国名臣吕岱、明代名医陈实功、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历史名人均为南通籍人士。特别是100多年前的清末状元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城市建设,以南通城区为主体,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

局,把世界近代城市物质、精神文明的诸多要素包容其中,被誉为“中国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从世界范围看,“一城三镇”格局的近代南通城,比近代城市规划先驱者英国霍华德“田园城市”理念的提出还早。2002年7月,两院院士、我国规划建设界的泰斗、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在通实地考察后,向海内外学术界提出了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命题。

4、旅游经济运行状况

国际旅游方面: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达8.43万人次(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排第7位),比2002年增长8.1%,占全省接待总量的3.8%,其中,旅游饭店接待入境旅游者7.53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8.7%,占全省总量的3.6%。从洲际市场看,去年,亚洲、美洲、欧洲、大洋州客源市场均有增长。亚洲增长11.8%,占市场份额的五成多;美洲增长16.5%,占市场份额的近三成;欧洲增长35.2%,占市场份额的一成;大洋洲增长111.6%,占市场份额的2%。从客源国看,日本是南通市第一大客源国,游客数量比上年增长12%,占全市入境接待总量的四成多;美国居第二位,增长12.5%,占总量的近三成;其余三大客源国分别是:韩国、德国、英国。随着入境接待人数及能力的提高,2003年旅游外汇收入7972.38万美元(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排第5位),比2002年增长15.8%,占全省总量的7.0%。

国内旅游方面: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南通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14.97万人次(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排第8位),比2002年增长14.4%,占全省总量的4.5%。据2002年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1088名来通的国内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占9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旅游者来通平均逗留时间为1.67天,略高于全省1.60天的平均水平。在被调查的过夜国内旅游者中,过一夜的占41.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过2夜的占28.0%,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过3夜的占9.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1.6个百分点;过4夜及以上的占7.4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2002年国内旅游者在通人均花费为840元,低于全省890元的平均水平,其中,过夜旅游者人均花费938元,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一日游游客的人均花费212元,比全省383元的平均水平低171元。2002年南通市前三位大客源市场分别是: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他们的市场份额占总量的50%、13.7%和7.3%。另外,2003年国内旅游收入40.24亿元(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排第9位),比2002年增长14.4%,占全省总量的4.1%

5、旅游资源经营状况

旅游景区(点)是发展旅游业的最基本条件,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2003年底,全市共有旅游景区(点)50多处,其中,南通濠河风景区、狼山风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区(点)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分别是:南通博物苑、水绘园、张謇墓;省级文化保护区1处,为南通濠河历史文化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1个,为南通狼山森林公园;去年新开放旅游区2处,分别是江海风情园、开沙岛旅游区。

全市主要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情况,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市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744.48万人次,年接待量50万人次以上的景区(点)有:濠河风景区共接待游客265.50万人次,接待量居全省第二位;狼山风景区104.60万人次;南通博物苑50.70万人次。2003年末,全市19个主要旅游景区(点)从业人数393人,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4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6%,实现营业收入2298.03万元,增长13.6%,年门票收入1818.43万元,增长33.9%,上交税金16.42万元,19个主要旅游景区(点)年末共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883.83万元。

6、对外接待能力状况

旅游接待能力反映了一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旅行社、宾馆饭店接待量、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底南通市共有旅行社58家,占全省总量的5.7%,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占全省总量的4.2%;国内旅行社5

5家,占全省总量的5.8%;5家旅行社荣获“江苏省诚信旅行社”称号,占全省总量的8.7%。2003年全市3家国际旅行社外联海外旅游者284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329人次。2003年全市旅行社共组团国内游客15.9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2.68万人次。2003年,全市各类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上缴税金46.30万元,年末净资产2328.25万元,固定资产537.50万元。

三.旅游业现状

据《2002年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旅游者对南通市自然山水和文物古迹的感兴趣程度分别达42.74%和30.15%,是所有旅游资源中比例最高的,但仍低于全省同类指标47.73%和51.69%的平均水平,以上两项指标值在全省13个城市中分别排第5位和第8位。旅游者对其他列明的旅游资源感兴趣程度依次是:民俗风情18.01%(江苏省为22.29%)、饮食烹饪14.34%(江苏省为21.07%)、海滩14.15%(江苏省为4.85%)、文化艺术13.69%(江苏省为16.59%)、城市风光12.96%(江苏省为26.61%)、节庆活动11.49%(江苏省为8.89%)、旅游购物8.82%(江苏省为14.91%),另外有18.38%(江苏省为9.05%)的旅游者对其他未列名的资源感兴趣。总的来看,旅游者对南通市的旅游资源的感兴趣程度各有侧重,山水风光对旅游者的吸引最大,海滩和节庆活动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游客对南通市旅游资源感兴趣程度不太高,各项抽样调查指标值均未超过50%。

四.南通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以上调查表明,目前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不太具备竞争优势和特色,难以引起游客的注目。客观上分析,南通市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较旅游资源较为贫乏。江苏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颇为丰富。据《2003年江苏省旅游业年度报告》显示,截止年底,江苏省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0处(南通市无),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南通市有3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个(南通市无),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7个(南通市无),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2座(南通市未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19个(南通市有省级2个)。可见,南通市既没有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且拥有的省级旅游资源也甚少,自然、人文、古迹、遗址等资源为数不多,知名度低,不具魅力,对游人的吸引力不强。目前,正在建设和待开发的项目较少,而且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现有的旅游线路单

一、项目不够丰富,部分景点缺乏综合性、吃、住、行、游、娱乐等配套设施,难以形成较高质量的旅游产业体系。

南通在长三角都币圈乃至在全国都享有独特的施滞资源优势,目前南通施滞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成绩也比较显著。怛南通的施滞资源不太具备竞争优势和特色,难以引起滞客的注目。主要有以下问题:

1旅游资源零散分割

南通市现有的景区景点形式功能单,缺少亮点,缺乏特色,具有足够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较少,狼山和淳河风景区也只是区域性的旅游产品,旅游景点分散,目前还不能在全国性范围内形成较大影响。南通的旅游产品如何包装,怎样有机整合,打造成为币场知名度高、受游客欢迎的产品,仍然是篇亟待探化的大文章。

2旅游产品比较单

南通的旅游产品比较单,特别是适合现代旅游要求的休闲度假产品比较缺乏,尤其是体验型、参与型的项目缺乏。如市区濠河及周边环境虽然得到了成功整治以及如东海上迪斯科也有了定的影响力,怛综合性的水上旅游文章还提有做足、做透、做好。提有做优、做强已有的景观,随着新城区的推进,狼山不再是远方的山,而是城市的绿肺和景观的中心,却没

能成为个休闲的五山、景观的五山。濠河比起过去已经很美,但还有很大的扩展休闲功能的空间,却未能将两个AAAA级景区联系起来,所以旅游产品的结构转型和升级是关键的一步。

3旅游要素不够配套

不少景点、景区与交通、食宿不相配套,给游客带来不便。例如苏州千人团来到文化广场或体育广场,找不到吃饭喝水的店铺;外地到南通的游客多以一日游为主,过夜比例偏低,消费带动作用不强;南通的民间文化产品和旅游特色商品也有很多,但至今没有上规模,更不能有效整合。

4宣传促销自缺乏力度

目前南通币旅游业的币场化水平仍然较低,旅游的投入机制、管理机制、促销机制等自未健全。在这方面,仍然是依赖政府主导战略,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吸引社会和外来力量投资旅游业。自于受到经费和旅游产品等因素的制约,旅游市场促销自然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旅游整体形象策划等方面仍有待创新。南通作为近代第城,与省内的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完全可以齐名,然而有关部门在这方面持续性宣传力度不够,如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第一城”的自来和底蕴。

5整体包装不够明显

以南通市区为例,不少古迹可以开发利用,有的彼此相距较近,极易形成个旅游观光带,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看到条便捷完整、具有个性的旅游线路。而在名胜风景区(点)人口处、也较少看见这些名胜的方向箭头及有关简介,这在历史文化名城中是不多见的。因为缺乏这种整体包装及方向感,游人常常有身在“福地”不知福的感觉。

五.开发建议

当前,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抢抓并用好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南通旅游业既快又好的发展。就是要在大旅游、在长三角区域的全盘中去研究南通旅游业要担当的角色,关键是寻找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抓住优势和“闪光点”去开发建设、去优化整合。我认为,发展南通特色旅游业的主要途径是:

1、统一科学规划,推动全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统一科学规划就是要站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高度,建立战略性规划体系,以提升南通市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为导向,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第一,要继续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政府主导制定南通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分工、优先项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整合全市的旅游资源,营造一个优良的旅游发展大环境,为南通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有关部门应尽快对全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摸底、系统研究和科学评价,并就其在发展方向、市场定位、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详细规划。在详细规划过程中,应本着统一规划的原则、突出特色的原则、市场经济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南通旅游总规划的指导下,彻底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地域概念的限制,统筹安排各县(市)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南通市区和六县(市)都有一些值得开发的景区(点)资源,但要防止景区(点)的重复建设、项目雷同,同时,协调好全市以及各县(市)区旅游发展的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战略优化调整,形成既有地方特色,又相互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最大限度地整合全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有序发展,使南通市旅游产业形成规模效益。这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立足长三角,从战略的高度选准市场目标

未来南通被定义为综合性的特大城市和上海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北上海)。显然,南通

市的定位就是建成旅游强市。以长远的眼光谋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南通市历史渊源、交通枢纽、地大物博、江海风貌等旅游资源独特的优势,将南通建设成为上海市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南通市旅游产品的策划与开发、旅游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都应围绕这一市场定位来进行,作到远近互补、长短结合,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资源效能。为此,整合南通市特有的旅游资源及开发旅游产品要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要针对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和现代都市人健康生活的新理念,由以资源为导向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发具有南通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包括:文化艺术旅游、体育运动旅游、绿色农业旅游、长寿健身旅游、港口经济旅游、自助休闲旅游等,并借助南通丰富的美食文化、民俗文化,以“看江海风貌、赏田园风光、尝江鲜海鲜”为个性主题,吸引游客来南通休闲观光旅游,逐步把南通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名副其实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型城市,既上海的“后花园”,迎合当今游客休闲度假旅游的新趋势。

3、加强区域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旅游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趋势,互动合作是其主要模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就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层面的交流与协商,就区域旅游合作达成共识,并组织专门的职能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对区域旅游的发展进行研讨和决策。从目前现状看,长三角区域旅游业比较发达,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南京、无锡的旅游产业也较为成熟,我们要抢抓区域旅游发展给南通旅游带来的商机,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加强与上海、苏南旅游企业的合作与联合。第一,要成立区域旅游联合推广机构。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联合推广长三角旅游城市形象,建立长三角旅游信息平台,统一编制区域旅游完成手册等宣传资料,共同营销。第二,开展捆绑式宣传促销。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以联合推介会等形式,开展捆绑式宣传促销活动,在长三角城市各自旅游网站的首页上实现相互链接,并设立城市间协作板块,主动与上海、苏南旅行社、旅游公司合作,抓住旅行社、旅游公司就等于抓住一方市场。第三,加强旅游管理方面的合作交流。上海、苏南发展旅游业的历史比较悠久,旅游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管理水平比较高,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南通应充分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引进其旅游业管理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在旅游业的宏观、微观层面上,提高南通旅游经济整体运行质量。最终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客源共享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大旅游的发展新格局。

4、充分利用资源,精心打造“近代第一城”品牌

针对南通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旅游建设资金的筹集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本着对现有景点的改造和新景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旅游部门主要职能的同时,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旅游大开发的合力。可以通过拍卖、转让景点的开发权、经营权,鼓励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入南通市旅游开发,特别要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集团参与南通市旅游建设,努力培育发展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在打造旅游产品品牌方面,必须从市情出发,积极应对和参与长三角的合作与发展,重点在品牌策划、特色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鲜明个性。首先要充分挖掘南通民族文化,强化特色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南通有独特的张謇文化以及其他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都是极富有新意的旅游产品,体现了南通的旅游形象。要在大力开发、整合、包装南通独有的张謇文化,民间艺术资源上做足文章。如充分利用“近代第一城”文化理念,大力打造南通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形象;大力整合好海安花鼓、通派风筝、通派盆景、蓝印花布、彩锦绣、扎染、红木雕刻等饮誉国内外的民间艺术文化精品。将张謇文化、民间艺术的精髓有机地融入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中,尽快拿出一批象征“中国近代第一城”精品特色游线,只有充分挖掘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并使之与自然景光融合,丰富光赏内容,才能给游客留下长久的、深刻的印象,体现南通的持久魅力。其次要继

续大力发展商务旅游,把旅游作为展示南通市工农业产品的一个平台,继续办好经贸洽谈会等节庆活动,吸引更多客商来通旅游观光、投资置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南通旅游城市的品味和市场竞争力,并最终实现与上海的有效对接。

5、重视环境保护,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关系

坚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原则,旅游胜地是游客追求的休闲度假的“天堂”,应该是内涵丰富、风景美丽、环境舒适之地。要使南通市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旅游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破坏了生态环境,失去的不仅是游客,更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旅游资源除人造景点外,一般具有不可再生性,自然风光、古迹等资源一旦被破坏,不复存在,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制定旅游规划、开发与建设旅游项目、包装与整合旅游资源时,需要认真进行环境效应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还应加强对市民的经常性教育,提高市民对城市旅游形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只有科学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护城市和景点的生态环境,并让这些宝贵的资源世代相传,南通才能真正成为一座以人为本、最适合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

第五篇: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问题与建议

能源信息产品提供商

EnergyInformationProvider

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 王鸿雁 张葵叶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对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压力、实现非化石能源目标、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热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需要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以促进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能源地热能地热资源可再生能源

一、 地热能及其开发利用的特点

(一)地热资源再生速度慢

地热资源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热流体的循环要经历加热、运移、富集等过程,最后储藏在含水层中,但由于埋藏深,补给途径远,这个循环周期少则几十年,多则成千上万年。与冷水循环相比,其形成、补给和径流情况要复杂得多,周期也长得多。虽然与化石能源相比,地热能的再生速度要快得多,但如果过量开采,超过了补给速度,也会造成地热资源的枯竭。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热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热产业更不是一个适合迅速做大的产业。据统计,每年地热的新再生量只有200多亿吨油当量,远低于太阳能的130万亿吨油当量、风能的1400亿吨油当量、生物质能的600亿吨油当量。1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地热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热能的累积存量上。

(二)具有潜在的环境问题

地热能虽然是较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但地热水成分复杂,且属于地质构造的一部分,如果管理和保护不善,对地热资源的开采也同样会带来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地面沉降。如果长期抽取地下热水而不回灌会引起水位下降,导致地层进一步的压密,从而加剧地面沉降的发生。根据天津市对市区的沉降测量表明,开采300m深度以下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约占总沉降量的35%—50%。2在人口居住区会造成住宅楼和其他建筑物基础的坍塌,而在非人口居住区会对地表水径流系统

造成负面影响。长期地热流体开采而不回灌,将导致地面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2、热污染。所谓热污染是指在缺乏梯级利用的情况下,尾水的温度本身较高,如果没有采取地热回灌或是相应的处理措施,就更会促使局部空气和水体的温度升高。2温度较高的地热尾水在排放过程中,会向周围环境释放一定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或水体的温度升高,不仅加快水汽循环,还会使水中缺氧,从而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发育、繁殖等。

3、化学污染。由于地热水含盐量较高,而且不同程度的含有铀和钍等放射性元素,在抽取地下热水的过程中,随着接近地表时压力的降低,热水中含有的一些气体和悬浮物就会排放到土壤和大气中,会侵蚀土地、破坏植被,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也给大气带来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4、诱发地震。地热异常区多处于现代火山、近代岩浆活动地区或近代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这意味着地热资源开发一般发生在自然断裂通道和活断层上,即地热资源开发大部分在区域地震活动性强的地区内进行,如果开发不慎,也有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性。

5、地温变化。地温随地层深度的增加会逐渐升高,但在浅层地表范围内,地下水对地温起着控制作用,尤其在近地表土壤层内更是如此。过度开采会使地温升高,从而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三)对常规能源和经济形势等因素十分敏感

作为新型能源的一种,地热的开发利用容易受到来自常规能源、国家能源战略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能源,其开发利用容易受到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的影响。同时由于地热资源勘查水平不足,资源量预测具有不确定性,使国家在地热开发的发展方向摇摆不定。此外,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也增加了地热发展的不稳定的外部环境。

(四)对技术和装备要求较高,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

由于地下水矿化度较高、腐蚀性强,因此对相关设备尤其是对地下部分的埋管和抽水系统的设计、技术、材料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例如在地热发电方面,饱和蒸汽中水分冲击汽轮机,会造成部件的部分损坏,地热资源中的成分也会使汽轮机叶片结垢,从而降低地热发电效率,以及地热流体对各金属表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影响设备寿命等。这决定了地热资源的开发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

(五)分布与输送问题

输送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地热资源开发的直接产物地热水和地热蒸汽无法远距离输送,只能就近利用:二是地热电站规模一般都不大且利用系数低(小于0.1),如果长距离输电,会增加输电成本,经济上不可行。

但我国地热资源在地域分布非常不均衡,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就近利用的需要较小,远距离输电不经济。低温地热资源虽然分布区域广泛,但却存在初期投资大、成本高昂、后期设备维护困难等问题。

二、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存在浪费资源等问题

我国地热资源真正的科学开发利用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梯级利用的方式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也没有形成大规模集约化、产业化开发。除个别城市外,大部分地区处于粗放式、低效率利用阶段。这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企业规模较小,工艺流程和管理水平落后,技术水平低,盲目追求高额利润,不按规定开采地热资源,也不采取综合利用措施,致使地热产品布局、利用方式不合理,使地热资源仅停留在洗浴、游泳、养殖等少数项目上,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例如采取直供、直排供暖方式的地热井,其热能利用率仅为20%—30%。全国现有地热回灌井261眼,仅占开采井的14.5%,回灌量仅为开采量的5%,很多地区出现水位下降,温度降低,甚至造成地面沉降等问题。3如果能够提高热交换率或应用梯级利用技术则会解决上述问题。

(二)基础勘查评价落后,缺少统一规划

我国在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方面规划不足,主要体现在我国缺乏开展大规模的统

一、系统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和一个统一的勘察评价体系。全国地热资源勘察评价程度低,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展大比例尺的地热资源勘察,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基本未开展正规的地热勘探。从而导致地方上进一步的规划难以制定,即使是已制定了开发利用规划的地区,规划也难以得到较好地落实,从而造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盲目和无序,使整个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综合经济效益低下,极大地影响到地热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三)对地热资源特点及开发的意义认识不足

一是开发商对地热资源的特点缺乏认识,带来开采的盲目性,从而导致地热

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二是对地热资源的应用范围认识短浅,如有观念认为地热量太少或认为中低温地热资源不能用来发电,导致中低位地热发电进展缓慢。三是对地热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意义认识不足,也导致一些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难以把地热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环境改善较好地结合,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地热发展模式。

(四)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地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起步较晚,近年来对地热的开发也重视不够,虽然《可再生能源法》中涉及相关地热开发,但是篇幅很少、概括简略,配套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等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除了部分省区市外,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

(五)政出多门,监管效率低下

虽然《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规定地热是单一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热资源的特殊属性等,地热水的水资源属性和矿产资源属性仍然没有在法律中得到完全的确认,致使水利、国土资源等多个行政部门管理地热资源,管理体制和执法主体不够明确,行政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复,不仅导致部门之间的工作难以协调,也扰乱了对地热资源的管理秩序,威胁到矿产资源规划的权威,甚至破坏了矿产资源,严重影响了地热资源勘察与开发利用的正常发展。

(六)长期缺少国家重视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较为重视,出台了各种鼓励政策推动其发展,但对于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却重视不够。地热的开发利用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需要国家通过制定统一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技术引进和研发、建设示范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推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2013年1月,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展现出国家对地热开发的重新重视。但能否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还要看指导意见中的相关任务和措施是否能得到较好落实。

三、 对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基础勘查评价工作,制定统一规划

尽快启动大范围的资源调查,在总体上对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储量的实际情况

进行勘查的基础上,进行全国地热资源评价和区划,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重点部署,查明重点地热区(田)的地热分布和热储层埋藏规律及其特征,确定我国不同类型的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重点地域。制定科学的短、中、长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为各地区按照其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和扶持政策提供基础依据,从而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利用资源,杜绝盲目、无序的地热资源开发,实现地热能的科学有效利用。

(二)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统一地热的矿产资源属性,不断完善地热资源勘查的探矿权和开发的矿业权管理办法,理清地热行政管理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及监管和惩罚措施。国家政府需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专门的地热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以及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和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资质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共同发力,加强对地热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着力推进地热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保证地热资源开发合理有序进行。特别应加强对地热企业回灌、热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的监督,要建立全国性的地下热水资源监测系统,防止个别企业滥采地热水造成地质灾害。

(三)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在《可再生能源法》框架下,借鉴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展中的扶持方式,早日制定出地热开发的优惠配套扶持政策,解决地热能产业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降低地热开发成本,促进地热产业快速发展。例如多在采矿权、水资源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充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同时,实现各方的共赢。

(四)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

地热资源再生速度缓慢,需要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由于地热不同温度具有不同用途,应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实施精细化管理,按不同温度开展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按照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地热水在农、林、牧、渔业等多方面的广泛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浪费,提高地热利用率,还能促进其他行业发展。

(五)加快推进地热开发利用技术发展

国家应加大力度支持开展地热能供热制冷、发电和综合利用等示范项目,包括中低温、高温和干热岩发电示范工程,从而带动技术发展。根据目前探明的地热资源量来看,我国近期能够经济有效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大部分属于中低温,我国

在中低温发电方面已有一定进展,推进中低温发电技术发展对于我国能源发展在目前看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应支持和鼓励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加大油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利用大部分油田区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加快油田区地热发电站项目建设。还应鼓励具有石油勘探开发经验的企业开发地热资源,加快把石油勘探开发有关的深钻、测井、注水等技术,应用到地热工程中去,特别是干热岩发电,可利用已有技术和设备,缩短研发时间。

1闫强等.全球地热资源述评[J].可再生能源,2009,27(6)

2詹麒.国内外地热开发利用现状浅析[J].理论与实践,2009,(7)

3詹麒,崔宇.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J].企业改革与发展,2010,(8)

上一篇: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下一篇:电气设备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