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2024-06-21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通用9篇)

篇1: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1、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2、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素材

3、校本课程任课教师一览表

4、校外课程资源利用学生实践活动剪影

5、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

6、家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7、家长会资料

8、民间艺人进校活动

篇2: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根据《课程教学计划》与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校外资源开发利用计划,以保证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原则,以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理师休制健全机制、加强建设、加快发展,逐步完善校外教育工作管理体制,整合学校校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校外活动场所网络,逐步建立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使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健康成长。

二、开发的意义: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 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既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又要求发展和保护并重。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校外课程资源。

但是,在国内,校外课程资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校外课程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校外课程资源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校外课程资源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校外课程资源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所以,不管是对校外课程资源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校外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实践。

三、活动基地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1、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在开发形式上可以考虑采取学校和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做法,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也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与图书馆的网络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还可以考虑请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介绍图书情报检索方面的常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

2、博物馆。我国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积累非常深厚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二源。全国各地的各种博物馆就是这种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在开发的形式选择上,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博物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博物馆与学校相应的课程如历史与社会等结合起来,或者通过网络和光盘等形式传播博物馆资源。

3、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4、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今后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构建社区学校共建的平台,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建设。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与社区、家庭开展如“文艺巡演进社区”,“法律科技进社区”,“精神文明进社区”等互动活动,指导学生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烈士陵园。利用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生活。

四、工作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保证此项工作为落到实处,学校成立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校外课程资源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请进来,走出去,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让他们获取名校、名师、专家等的先进理念,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能力,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形成多元的价值观。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涵养新文化,创设新路径,拓展办学优势,丰富办学内涵,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二)大胆探索,搞好校外教育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外工作计划,保证校外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安全,有效地搞好各项校外活动。不断完善相关档案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学校校外教育的新路子。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校外教育有序进行。

根据校外活动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一是学生校外活动应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二是根据《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禁止教师个人私自组织学生外出参加校外活动。

五、开发利用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1月一2011年3月):准备阶段

健全组织,学习理论。成立“开发校外气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研究组。成员自觉学省市素质教育规定等,领悟校外的核心理念和主要观点,明确开展的目的及价値。

2、第二阶段(2011年3月一2011年7月):制定计划阶段明确分工,各负责人要根据分工,及时制定学期的各项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其他研究组成员根据分工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3、第三阶段(2011年9月一2012年1月):实施组织,规范研究。根据每学期的具体活动计划,扎扎突突地幵展教育研究,形成突金、管理、研究、思考、再实验一体化的良性运行机制。课对实验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调整计划,保证研究有效有序进行。

六、校外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长:**、**、**、**

项目分工负责:

(1)教室读书、**:***

(2)学生活劫、日記:**

(3)社区学校家庭资源平台幵友利用:**

(4)网絡信息资源幵友利用:**

篇3: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对于课程资源,其广义的理解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地理课程资源是指形成地理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地理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新课标指出:“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长期以来,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惯性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要么还没有认识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付诸于行动,抑或虽有行动,却只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视野集中于校内,校外丰富的课程资源被排除在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面开发利用地理校外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颁行前,我国长期采用高度统一且唯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内容都较为单一,许多课程资源尤其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带有鲜明时代烙印和地方特色的校外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开发,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与此同时,在教师的思维中,这样的观念也日益根深蒂固:“国家专家编教材,一线教师教教材。”老教师:教材、教参、地图;新教师:教材、教参、地图和多媒体课件,往往就是教学、课程资源的全部;校内课堂几乎就是教学的唯一形式和场所。长此以往,单一、枯燥、乏味、无趣等就成了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标签,学生消极、厌恶、逃避,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新课程标准赋予了地方、学校、教师“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权力。地理学科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尤需关注的是,对于这样一门广泛渗透于我们生存的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角落的学科来说,只有积极开发、挖掘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延展地理教学的新天地,才能让地理教学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才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感悟生命的真善美,发展生存的知识技能。对于教师来说,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亦会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校内课程资源所提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是符合新课标理念,对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实现有所助益、可被开发利用的存在于校外的资源都有可能成为校外课程资源。“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区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等。”(新课标语)

早在数十年前,大教育家杜威、陶行知就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道理,可是通览今天的基础教育,我们却发现,所谓的学校教育,基本就是教室教育、校内教育的一统天下。伴随着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的锐减,学生学习兴趣的递减也就不足为奇了。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自然、社会的新天地,通过开设现场教学,及参观访问、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去领略自然的美,感悟生活的魅力,品味应用地理知识,验证地理知识,发现地理奥妙的快乐,重新唤回学生对地理科学探索学习的兴趣,并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基于校外课程资源所实施的高中地理教学,不应像有些地理教学专家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补充和延伸,更不是一线地理教师出于一时教学激情或心血来潮偶一为之的产物,而是需要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的真正符合地理新课标理念和培养人才要求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需要我们从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方面面克服诸多困难,进行不断地研究摸索、科学完善以使之系统化、常规化。

摘要:基于校外课程资源所实施的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真正符合地理新课标理念和培养人才要求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需要教师从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方面面克服诸多困难,进行不断地研究摸索、科学完善以使之系统化、常规化。

篇4: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关键词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欠缺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8-02

美术教育作为一项文化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资源短缺问题的影响,在国内美术教育的发展缓慢,校外美术课程资源严重贫乏,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美术教育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校外美术资源少,只有少数地区建设有美术博物馆和艺术工作室,这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美术教育的期望,校外美术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一、我国校外美术课程资源面临的问题

1.美术教育的观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和家长都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意义,他们普遍将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文化知识上,让学生无法接触到美术知识,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也造成校外美术资源的发展缓慢。美术教育也持续在一个落后的观念下进行发展,很多学习美术教育的学生也认为美术学习是副业,应该主动配合文化教育的进行,很多城市和地区有条件建立起一个好的美术馆,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美术馆建立之后,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人们的关注,也不能吸引学生进行美术资源的利用,发而成为“鸡肋”,这种情况下,校外美术资源的开发就更加困难。许多人都认可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美术教育的开展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美术教育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没有直接影响,所以很多学校放弃美术教育,美术资源建设和开发也就更加困难。

2.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低,课程开发落后

很多学校开设了美术教育,美术课程,但是开设这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课程并没有进行,或者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美术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机械地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忽略美术资源对学生学习的重大作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教师对美术资源的不正确认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状态。美术教育中,教师会经常给学生欣赏和赏析大师作品的作业,但是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去寻找其他的校外美术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意义,教师美术教学观念的错误会直接影响学生查询课外资源的积极性,这也会对校外美术资源的开发造成一定的难度。

3.学生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学习美术的意义

很多学生是接受传统教育的,家长和教师也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他们对美术教育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学生并不会对美术的课程资源进行利用,这是造成校外美术资源开发困难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贫富差距和接受观念不同,学生对美术教育和美术资源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偏差,很多观念里认为美术课外资源,美术馆是奢侈品,并不积极主动的接受这种资源。

二、解决当前校外美术课程资源贫乏的措施

1.改变观念,促进各科资源均衡发展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社会对美术资源不重视,传统授课观念影响美术学科资源发展。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改变教学观念,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这样才能让美术课程资源有更好的发展平台。转变观念是指,将美术教育和美术课程资源的建设放在和其他学科同样重要的位置上,重视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建设,让学校和学生都能够进入美术馆进行观赏和学习,让更多的地区重视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观念还能让更多的地区建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2.差异性开发美术课程资源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经常过碰到资金不足或者其他的一些问题,因此为了促进全面的校外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应该推行差异性的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利用当地的特色进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这样既能够节省资金投入,还能进一步宣传当地的特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还能有更多的认同感。利用当地已有资源进行美术资源的开发,能够节省资源,还能够对当地有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是解决校外美术资源开发的一个捷径。

3.对校外美术资源开发进行引导,促进课程资源建设

校外美术资源的种类繁多,既有大型的美术场馆,也有很多私人的工作室等等,这些资源良莠不齐,有更好的开发校外的美术课程资源,应该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建设,让更多优秀的课外资源得到重视,促进校外美术资源能够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建设,应该从建立起一定的标准做起,让更多人关注美术资源的开发。

新课改要求下,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开发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综合素质培养的摇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能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美的气息,改变教师和学校传统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勋.从专业化角度谈美术教师的教学过程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0(08)

[2]朱婷.农村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3)

[3]任志义.质疑美术教学中对新课标的曲解现象[J].成功(教育).2008(05)

篇5: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非常感谢您的真诚合作!

1.您对“生物课程资源”概念的熟悉程度是: A比较熟悉 B经常听说但不熟悉 C听说过 D没听说过

2.您认为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必要性程度是多少? A较大 B一般 C较小 D没有必要

3.您认为您工作中可开发和利用的生物课程资源多吗? A比较多 B一般 C比较少 D几乎没有

4.您对开发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所持的态度是: A会利用现有或己知的就行,自己不参与开发

B如果十分必要,可以偶尔参与开发,尽量利用现有资源 C适当参与开发积极利用课程资源

D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5.您认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相比,哪个更重要些? A校内 B校外 C都重要 D没有可比性 6.您所在的学校位于

A城市 B农村 C城乡结合部 D山区

7.根据教学情况,您会带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吗? A经常这样做 B很少这样做

C自己从来不主动这样做 D学校不允许

8.根据教学情况,您会带学生去科技馆学习体验吗? A经常这样做 B很少这样做

C自己从来不主动这样做 D学校不允许

9.根据教学情况,您会带领学生去植物园、野生动物园参观学习吗?

A经常这样做 B很少这样做 C自己从来不主动这样做 D学校不允许

10.您所在的学校附近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校外生物课程资源? A图书馆 B科技馆 C博物馆 D植物园或动物园

11.您所在的学校附近有哪些乡土资源可以利用? A果园 B养殖场 C农场 D山川河流

12.根据教学情况,您会带学生去做社会调查或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吗?

A经常这样做 B很少这样做

C自己从来不主动这样做 D学校不允许

13.您认为网络课程资源重要么? A非常重要 B一般重要 C可有可无

D根据需要确定其重要性

14.您的学生是如何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 A每天上网查询 B根据需要上网查询 C让家长帮助上网 D不会上网

15.您对于网络上的教学资源

A经常上网查阅教学资源,并主动上传或下载教学资源 B有需要的时候才上网查阅 C学校条件有限,无法上网 D不会上网

16.您对校外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意义是怎么理解的? 17.您平时注意开发和利用了哪些校外生物课程资源? 18.您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不方便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19.对于校外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您还有哪些新的认识?哪些意见和建议?

篇6: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青龙满族自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佟志良

青龙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部,隶属于秦皇岛市,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局立足于本县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制订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构想和“学生动起来,教育活起来,学校靓起来”的发展目标,从实现课堂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转变的关键出发,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整个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全县唯一一个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我们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办好适合城乡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专业培训项目的同时,努力挖掘教育资源、拓宽教育途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从另一个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地农村巩固了“两基”成果,走出了一条“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各领风骚,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然而,由于我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致使财政收入有限,学校经费紧缺,艺术教育条件与国家标准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学校教育艺术教学和艺术活动开展的需要,加之众多农村兼职艺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相对较差,使得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之需,更不能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要求。2006年我县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以后,使农村边远地区的师生享受到了与先进地区相近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使农村中小学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在开齐艺术课程上有了较大的可能。

一、利用远程教育拓宽农村艺术教育的内容

农村艺术教育因受地域特点、环境条件和教师配置的限制,不可能成为专业性的教育。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在确定农村艺术教育的方法时,就提出了“以校外教育带动学校教育”的思路,利用远教设备,走有农村特色的艺术教育新路子。

1、利用远教设备的音频视频播放及存贮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课的兴趣。

《艺术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在艺术课程的实施中,必须促进学生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基本艺术能力的发展。各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师资、教学条件、社会资源、民族特色等实际情况在教学实施中有所侧重。艺术教学必须体现鲜明的人文特色。艺术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创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艺术教材的基础上,利用远教设备开发乡土教材,并把它们纳入了教学计划。一是搜集整理适合青少年学生学习的特色艺术种类,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我们通过英特网下载具有特色的资料,成立了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科技等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艺术学习内容。我们将光盘播放设备引进了本中心。我们还针对部分边远山区内电视覆盖率偏低的实际,开展了“送爱国主义影片进校园”活动,先后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科教影片230场次,收益青少年观众达12800余人次。我们还利用“国庆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的契机,开展了“改革开放30年读书教育活动”,并将这些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内容,制成光盘,借助远教设备的存贮、摄像和音视频播放功能,实时形象的引进了校园艺术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内容。

2、结合自然环境,利用远教设备把生活中的艺术元素搬进课堂,提高学生的艺术情趣。

与城市相比,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更具浓郁的艺术元素,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有祖山风景区,素有“小黄山”之称,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天女木兰”,兼有古奚国文化遗址,人文和自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面对这些众多的资源,我们结合区域内的自然优势,利用远教设备的音视频播放及存贮功能加深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教学处”指导学生在远足、野营过程中,把家乡美丽的自然景物、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故事传说等通过写生、摄影、采集标本、撰写游记等方法保留下来,回到中心后制成演示文稿供其它同学交流和欣赏;“科技兴趣小组”把师生精心制作的标本分类摆放,建立了“标本展室”,并将本中心的标本信息加入到校园网上,贴到“博客”上让大家互相交

流和学习;“文学兴趣小组”把生活中的内容写成具有警醒和教育作用的儿歌、童谣等谱上曲,以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为背景制成DV,既可以在艺术课上让同学们欣赏学习,也可以在平时练习和传唱,从而把远教设备的促进作用引入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每一个角落。

3、创造性的利用远教设备、改变教学方法,开展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我们利用远教设备改变艺术教学方法,让艺术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农村生活注入艺术活力。我县在艺术教育方案中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支持下,通过播放和演奏艺术节目宣传社会形势,创设健康的农村艺术氛围;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为边远乡村播放我们下载制作的艺术内容或艺术演出;利用“三八节”、“五一”、“六一”、“国庆”、“新年”等节日,精心准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这些节目和演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不仅有评剧、京剧,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武术表演,还有学生制作的小工艺品等,这些都是农村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深得农村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欢迎。我们这些生活化的方式开展艺术教育,使得学生的艺术才能得到了锻炼,身心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也向家长汇报了学生艺术教育方面的成绩,还让家长了解了校外教育场所内的艺术教育情况,也使得我们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宣传艺术教育和精神文明的窗口。

二、利用远教设备开展农村艺术教育的具体做法

1、加强农村艺术教育的领导管理

加强对本中心艺术教育的领导,把远教项目对艺术教育的促进作用落到实处,确立了以本中心为组织单位,以下设辅导站、教学片和各乡镇中小学支撑的三级农村艺术教育管理体系;规定了开展艺术活动的内容、方式、目标和评估办法,并对教师参开展艺术活动时使用使用远教设备和利用远教资源加有明确规定,远教项目要为艺术教育不限时间和场地的、全方位的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保证艺术教师都能利用和享受远教资源。加强远教设备管理,为开展艺术活动和进行艺术教学奠定物质基础;进行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本中心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完善本中心艺术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本中心艺术教育的管理水平,确保艺术教育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开展艺术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整合多种农村艺术教育资源

我们在充分利用各种有关艺术教育设备和教学音像、图书等资源的基础上,还充分挖掘本中心的自然资源,结合农村的地理优势,利用远教设备的音视频播放及存贮功能把学生喜爱的自然美景搬进课堂,存进了学区艺术教育资源库;我们利用远教设备开发乡土教材,建成独具特色的农村乡土艺术教材库;我们还利用远教设备建成了电子备课室,既可以让艺术教师在网上查阅艺术资料,并且电子备课室里丰富的艺术资料便于教师备课和师生查阅浏览;我们还利用多功能教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教师培训和学生提供了艺术学习的场所和空间;我们根据艺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和教学实际情况,针对艺术教师的不同需要,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配发的资源、从其它地区交流得来的资源、卫星下载资源、因特网下载资源等进行资源整合,刻录成光盘供艺术教师学习和应用。

3、强化农村艺术教育的业务指导

我们组建了“艺术教育业务小组”,实施了“下设辅导站”策略,每月安排艺术骨干教师走进校园培训各辅导站艺术骨干教师,然后由各辅导站的艺术骨干教师利用远教设备组织本校的艺术教育校本培训,从而实现“以点到面,层层辐射”的全员培训,促进艺术教育信息在县域内中小学校的快速传递,使得地处边远山区的青少年学生与县城内的青少年学生享受到了平等的校外教育资源,加快了艺术教育的普及进程。

篇7: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社区和家庭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2012.2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新课程标也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如何发挥家庭优势和地区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课改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开发和利用家庭的课程资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因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生活范围、认知水平的不同,开发家庭的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感到:家庭有,在家庭。

1.在交谈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放学后回到家里,总会与家长有一些对话交流。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着交际训练,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能否“完整讲述”,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表达是否有“自信心”,这些都要提醒家长注意,如有不当,家长要立即给孩子指出来,这样,就可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2.在收集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在家里可以看到电视、电脑,也可在家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农具和农副产品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认知渠道。

3.在关爱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家庭教育还体现在案情教育上。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尊敬长辈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实践活动。

4.在生产活动中开发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不同之处还在于学生能够经常参与家庭和社会生产活动,在劳动中能学习到不同的劳动技巧,也可以把平时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上,对促进学生的能

力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二、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

社会是人类的大家庭,关心社会是人类关心的一大主题,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维护社会,开发、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

1.深入村镇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农村,孩子们除了学校之外,还可看到房屋墙壁上的广告,可以看到《村规民约》《计划生育公开栏》,还可以看到春节过后各农户的对联,这些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增加知识。

2.参加社会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利用各种节日、参加农村特有的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提高素养。清明节,教师带领学生给烈士扫墓,观看烈士生平事迹展,瞻仰烈士遗物。

3.参加社会生产,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篇8: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一、何为校外课程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之必然性

语文课程资源是这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崭新课题,所谓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利于实现语文课程的目标、形成语文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那么语文校外课程资源自然是指超出学校的课程资源了,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分布广阔,可供语文教学等使用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之丰富的。

为什么说校外课程资源丰富呢?这是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范畴,作为中学教学的最主要课程之一,它可以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语文校外课程资源自然也就包括了很广泛的范畴了。如从课程素材来看,他就可以大致分为自然性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人文性资源三大块。所谓的自然性资源不用我做具体的解释大家也都很清楚,它大概包括了哪些东西,语文课文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的;说到社会性资源,它是指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劳动。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是语文课程的大课堂,语文课本中反映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课文占的比例最大;人文性资源是指存在于世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属性,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开发人文性资源。

当然从课程的条件性资源来看,校外资源还包括很多其他的东西,如校外图书馆,科技馆,以及网络资源,等等。

通过上面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大致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从古至今校内课程资源都占着主导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只是辅助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验建议中就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充分发掘并且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有效地实现新课程该科目标,已经成为广大致力于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研究者必须面对的共同任务。

以前的教学工作重点主要都是放在课内课程资源的利用而比较忽视了课外课程资源的利用,这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育的新形势了,因此开发利用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二、语文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新变化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一般而言包括老师和学生,而在传统的观念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主体绝对是语文老师,课程由语文老师主导,学生听老师的吩咐,基本上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老师在唱主角,而学生只是在应试的逼迫下被动地接受着。虽然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课改的举行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它仍旧是很大的问题,这种主体观念在今天依旧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契机下,我们必须真正彻底地改变这种状态,使学生成为和老师一样重要的主体,甚至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学生的作用很有可能会超过老师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老师不可能二十四小时地看着学生、陪着学生学习,校外课程资源的扩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在这样的趋势下,学生就成为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生利用这些资源直接服务于语文学习的目的、兴趣和相关的学习任务。学生和老师成为同样重要的主体,都是具有能动性的最重要的语文课程教育资源。老师应该对校外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不拘一格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积极丰富其语文教学。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都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利用校外资源优势,共同开发,创造丰富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为新课程改革添加新的活力。

三、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校外课程资源

语文校外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它能够有效地补充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但是对于语文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因为它不仅仅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对开发利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管这个过程多么艰难,我们作为中学语文教学者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尽一份微薄之力。经过分析和浅显的实践,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是充分利用中华文化资源以及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断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文化奇迹。中华文化灿烂辉煌,而汉语言则是对这五千年文明的最好总结。因此校外课程资源的扩展一定不能够脱离中华民族这个大背景。当然世界其他的国家也同样创造非常绚烂的文明,它们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特别是美国今天的教育制度是很值得中国学习的。用古今中外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优秀历史文化来补充语文课程教学,可以极大地充实我们的语文课程,汉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语言,也正是因为它不断发展才使得他越发地显得博大精深。

其次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大变革所带来的资源变化了。语文教学要求贴近社会生活,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上,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等,世界成了一个整体。要想更深层次地把握语文教学的精髓,就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变化,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当今的国际社会是个多彩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轮番上演着好戏,世界不断地以新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眼前,由于这个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因此新的局势,新的情形都是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利用的。语文其实就是文科的总和教学,它不仅仅包括文化,广义的语文教学还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在内,所以这些新的社会大变革所带来的形势变化都成为语文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些社会动态及时地补充到语文教学中来,无疑会使得古老的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再次就是充分利用媒体广播等大众传播所带来的资源变化。所谓的媒体资源包括了很多种类的东西,比如书报、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等。这些大众工具有着极强的文化传播能力,它也与教育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随着因特网等的普及,大众传播媒介在教育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电脑普及,普通人家都能够用上电脑,而因特网强大的信息处理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只要输入所需的条件,所需的东西立刻就能出现在眼前,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极大地扩展了教育的校外课程资源。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可以查找自己所需的语文知识,扩大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和内容,所有学生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情况下使用电脑来学习,这是先进的方式,也是便利的方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同样也为老师的语文知识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机会,这对语文的进一步学习甚至对所有学习都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促进。作为老师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大众传播媒介来丰富自己的所学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这样我们也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学生,促进语文教学的进步。

最后还有一些其它的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比如家庭教育资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讲故事给我们的孩子听等,事实上他们已经开始接触最简单的语文知识了。当然还有我们居住的环境,比如社区,这些地方也有很多语文资源,我们经常可以在社区的草地上看到一些或幽默或委婉却有用的标语等,这同样是校外语文教育资源的一种。学校可以和家长或附近的社区等联合起来,一起为丰富我们的语文校外课程资源而努力。从孩子小时就创造一个学习语文的和谐环境,使得语文教学过程的实施变得更加丰富美妙,也使得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对语文学习更有兴趣。

四、语文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之我见

语文历来就是教学的重点,从很小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开始咿咿呀呀地讲着故事,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对学生们进行系统的语文教学,从简单的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再到复杂的文章,我们的学生一步一步随着语文的教学而进步着。语文对于我们的作用很重要,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实行的应试教育,“死读书”“读死书”,直到现在很多人的观念仍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读教材,读课本,而不是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去汲取我们所需的知识,语文不仅仅是存在于教材中,它还应该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作为学校,很有必要积极扩展开发语文的校外课程资源,及时给语文补充新鲜的校外课程资源,丰富语文的教学体系。虽然说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并且对老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是时代的一个大形势,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应该积极地配合着新课改的进行,努力改进语文的教学。老师和同学一起积极发挥主动性,在新课改的契机下,积极应用可以使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补充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过程更加精彩,形式更加多样!

摘要:在新课改的契机下, 老师和学生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以及如何妥善地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来补充知识, 使教学和学习能从校内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 以获得教学和学习的双赢, 这就是本文所要研讨的内容。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课程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高万祥与人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陈玉秋.语文课程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9: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38-01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校外课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并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以自身的具体形象,生动鲜明以及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等这些特点,给予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信息刺激,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兴趣,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的心情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

从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目的来看,要改变以往只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模式的倾向,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课堂的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发现问题,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特别是改革后新教材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对校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初中历史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

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等方面,将给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课堂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得知识信息已不再局限于教科书的本身;教育教学环境也从学校课堂的狭窄范围内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并且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选择,更加强调社会实践。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超越以往那种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学习和经验真正的进入教学过程中,让教学“活”起来。

二、初中历史学科综合性特点

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不仅仅在于它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信息的综合,还在于它对其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综合;不仅仅是对历史发展历程和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知某个事物或着现象角度的综合。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科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有关于社会的知识,七年级下册中也有一定部分内容并不是历史知识。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拓宽视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更新教学组织方式;教师平时也要多关注时事,积累一定的社会知识经验,对于社会现实问题有较敏锐的观察和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初中历史课程实践性特点

初中历史的新课程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力图通过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去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运用人文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其将来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一定的良好基础。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因此人是离不开社会生活而生存的。如果教师每天只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来不去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等社会丰富课程资源,根本不重视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那就是读死书、读死书,那样如果让学生出校门后可能麦子、韭菜都分不清楚。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校外丰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

当然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一定每次都会获得非常好的的效果,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有的时候,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不可控的因素,这不仅仅会影响我们课程资源的开发进程和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在这个开发的过程中开发出一些不良甚至是垃圾的资源内容,这将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也不利于完成教学计划。为了在开发过程中尽可能地使校外课程资源内容的开发和利用为教育目所服务,在初中历史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内容,在开发和利用时根据需要选择校外课程资源。

2、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校外课程资源,在数量上要适当,不能一味地准求数量而忽视质量,课程资源要配合教学内容,充分的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功效。

3、校外课程资源一定要容易操作,高效、省时,可行性必须要高。

4、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校外课程资源的宝贵程度因教育的地理环境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校外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将直接引起教育模式、观念、手段和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学生的主体性将会大大地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将会有全新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初三年级回忆的作文精选650字下一篇:爱心浇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