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

2022-08-17

第一篇: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

关于交通设施建设与保护环境的探讨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9级视觉传达1班

姓名:唐靓

论文关键词:交通 建设 环保 科技

论文摘要:如何协调好道路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护自然环境、协调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公路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环保现状,就公路设计、施工和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要求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引言:

随着国家日益强大,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渐渐加强,道路不仅要绿化美化,还要承担防止水土流失,满足视线引导、缓冲、强调目标、标志等作用,它需要一整套高科技技术,公路建设工程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方面。公路工程的路堤、路堑边坡等,将受到水土流失的威胁。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由征服、掠夺自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但是要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共生关系呢?

1 生态公路的主要意义

生态公路是在公路的设计、建设中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公路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里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的带状公路交通生态系统和区域交通生态系统,实现在现有条件下的最大生态化。近年来,公路大规模发展导致生态负效应,是自然化境不堪重负,如生物多样性减少、廊道效应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主要因为公路建设中,大量的挖填,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环境;施工的影响导致了环境污染;失控的废弃土,造成了人为的地质病害;对地形的过多切割和阻碍,改变了水文的平衡状态;大量的开垦土地,大规模的修建交通或工业设施,导致可用的土地越来越少,其他的废土变的沙漠化,最严重的是,由于植被和地表土的损失,自然植被的恢复十分困难。公路环境问题的根源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的重视不够,对公路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估计不足。因此,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使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人类意识到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着自己的生存时,又想继续发展经济,可是越是如此,其中的矛盾就越大。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索取与征服。在公路建设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是向社会作出承诺,更重要的是对后代子孙的高度负责。如何协调好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保护自然环境、协调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2 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要求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综合考虑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和其他许多社会经济因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从而获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交通运输管理者们所必须研究的课题。 公路的外在形式是公路的网络结构、线形等技术指标,而其内涵是公路环境总体对人类运输活动的服务和支持,把环境与公路割裂开来考虑是不全面的。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拆迁道路在规划和确定方案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和电力电讯、村镇居民点、厂矿企业等设施的拆迁,从而减少对现有社会环境的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工程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并针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气候、形、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排水与防护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道路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水土流失,保护植被。注重道路美化、绿化在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营造防噪性卫生防护林,搞绿化美化工程,既能美化路容、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减噪、吸收汽车尾气及粉尘,净化空气,减轻汽车尾气和噪声对沿线环境的污染,特别是营造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结构林带,防噪减污效果更佳。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公路规划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应以费用最小、会代价最小为目的,采取“最佳可能性方案、中级可能性方案,初级可能性方案”多层次的设计,力求在宏观目标上与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相符合,在环境标准上与居民生活要求相一致,在财政的保证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实施的序列上与公路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相联系。科学的路、桥设计,精良的施工,快捷、通畅的路网,可以缓解交通压力,降低污染程度。

3 道路的生态建设

道路建设与运输会给周围地区造成多方面的生态学影响和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建设“生态道路”,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效益相统一,要充分考虑地质地貌条件、水文条件、气候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要求。道路选址时要尽量避开滑坡、泥石流、悬崖、多年冻土、岩溶等不利的地质地段,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道路宽度、曲度、密度及空间结构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规划,

宜,不应造成大的生态破坏。道路干线应避免直接穿过城市,应规划建设外环公路或近郊公路。并应与医院、学校、风景旅游地等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干扰。路面最好使用哪种防止噪音和风尘的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生活的不利影响。经济科技都高发展的社会,我们还应该大量的采纳和讨教国外的一些环保经验,并结合自身的条件加以改善和保护。比如美国的智能化公路,我国可以采纳其中的原理,加以改造,造福人类。在那些沙丘或者废土上,还可以种植草方格,使之可以让泥土互相拉扯,

进一部的流逝。道路建设要与周围环境相和谐,要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防护林、绿地建设,道路行道树、防护林宜选择一些抗性强和吸收净化能力强的常绿树种,以便终年发挥作用。树木的高度和密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密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路旁沟渠建设也十分重要,还应该制止污水的大量排放和废弃物的投弃,这样好以保持必要的水流畅通。另外,加强道路的配套设施建设,如交通标志、通讯线路、垃圾桶等的建设,完善道路功能。加强道路的生态管理和环境保护,要使修路、用路、养路相结合。改善道路条件,健全交通法规,减少不必要的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并把《交通安全法》加以普及,使人们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还要大力宣传环保知识,遵守交通法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行为有没有破坏坏境,以此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地社在道路社会在. 要因地制防止水土过高和过使人们在

4控制交通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必然刺激人们对私人汽车的消费愿望,利用一系列的政府行为和政策手段调控交通需求和实现平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车辆配额系统是通过限制车辆年增率和增加机车拥有人的负担,有效控制长期范围内车辆数量的增加,促使人们选择公交系统。并大力提倡绿色,健康的交通方式。新的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与挑战交通系统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主体规划的框架之下,交通系统发展的基本目标应以建立整合、高效、经济的道路交通网络,并使之持续满足国家、人民的需要。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利用现有交通资源和保证公共交通的通畅。大力倡导生态系统交通,支持中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情况下,在交通设施密集的地方设置绿化带,隔离噪音,防风固沙。总而言之,车辆配额系统增加用户购车的固定成本,道路收费系统则增加使用车辆和道路的动态成本。通过两者的结合,有效地进行了对交通需求长期和短期、静态和动态的调控,有力保证了以公交系统为导向的交通发展战略的实施。

5 自我环保意识要加强

如今自然环境日益恶化,除了归于道路交通建设外,我们自己的日常行为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如今中国的大中城市,随着人流量、车辆的骤增,交通堵塞、拥挤现象愈来愈严重,而城市的地理条件也决定了不可能通过扩充面积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让我们想一想,人类过度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已经给地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 让我们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灾难中负有怎样不可推卸的责任。当脆弱的生态难以维系,人类的消费将如何持续;当地球患了绝症,人类又能生存多久?绿色生活是新世纪的信息,它引导着企业界去发展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绿色生活是新世纪的要求,它鼓励政治家去承担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绿色生活是新世纪的时尚,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与素养,也标志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

环保是一个鲜活和经久不变的话题,然而交通设施的修建也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在其中做好好的权衡,就必须树立好的环保意识和好的道德素质修养。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爱国的人们,让我们首先爱护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

第二篇: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介绍

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环境科学与技术系创建于2006年,目前是教育部批准的唯一地球环境科学专业,为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建设专业。 仅仅七年时间,地球环境科学专业已经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院士3名,教授1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名,国外引进人才2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实验技术人员1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8名。已招收硕士研究生32名。

本学科授予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研究方向有区域与全球环境变化与气溶胶、宇宙成因核素和同位素环境示踪,区域气候、环境系统的数值模拟,地温等全球变化要素监测、趋势预测与适应关键技术,水资源和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环境修复技术等。拥有国家大型科学仪器平台“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及“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研究中心”。

近五年来,承担包括国家973子项目、863计划、国家基础性专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和横向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本。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的成立,将大大促进地球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第三篇:关于印发《改善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的通知

(2000)建城公字第5号

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城建、公用局)、 环保局:

中国环境与国际发展合作委员会环境与交通专家工作组 在对国内外十多个城市交通与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改善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 题的建议书》。该建议书对我国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分析较 准确,所提出的观点鲜明、政策与措施建议针对性较强。现 将该建议书印发给你们,供研究制定城市交通与环境发展政策、规划和措施时参考。

附件:改善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

二○○○年一月十四日

抄送:各省、自治区、建委(建设厅)、环保局

改善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与交通工作组对北 京、上海、重庆、广州、大连、深圳、贵阳与香港特别行政 区的城市交通与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召开了“城市交通与 环境研讨会”,随后又对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柏林、 捷克的布拉格和瑞士的苏黎世等十一个欧洲城市的交通进行 了考察。在上述国内外城市交通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 析研究,并且征求了北京、广州、武汉、沈阳、南京、太原、 合肥、昆明、宁波、烟台、中山等城市的意见,提出了《改 善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

1、城市交通与环境发展的目标 城市交通发展应当符合国家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支 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同时 也应有利于城市环境状况的改善。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 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 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交通发展目标 必须与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目标相一致。

2、问题 我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城市交通与环 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央、省级政府和城市政府采取整体的、 综合的、积极的行动。 (1) 空间资源的低效配置。公共交通发展不充分,导 致交通结构不合理,道路、停车场等土地和空间资源低效配 置。道路与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滞后于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发展, 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严重不足。 (2) 时间资源浪费。交通拥挤已使城市机动车行驶速 度急剧下降,并直接导致公共交通服服水平下降,客流减少。 不合理的交通结构产生巨大的时间成本。 (3) 空气污染。一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 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危害人体健康。 交通污染治理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4) 噪声污染。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噪声污染不断加 剧,全国80%以上大城市交通干线噪声超标(大于70分贝), 严重影响了居民休息和教育、文化活动。 (5) 资源消耗。城市交通,特别是个人机动化交通消 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其它不可再生资源。 (6) 交通事故。部分交通参与者法制观念淡薄,交通 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城市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 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上述主要问题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 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

3、战略性政策建议 城市交通发展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在 中央政府制定的法规、宏观政策、产业和技术政策的指导下, 城市政府应起主要的作用。 (1) 加强机构间的协作。在城市政府直接领导下,建 立由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管理、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等多 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以制定和实施整体的城市交通政策。 (2) 加强规划工作。在城市总体规划下,编制城市公 共交通的专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 施。制定、完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 市交通中的优先和主导地位。 (3) 加强城市交通法规建设。重视和加强城市交通法 律、法规的立法、执法和监督工作;尽早制定并实施城市公 共交通法规。 (4) 重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加强科学研究,为政府 出台有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改进运输工具,推动机动车 污染控制,改善燃料品质,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5) 重视应用交通价格手段。城市交通人格政策应当 支持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税费收入应当有助于方便大多数 人及改善环境的交通方式,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财政扶持。 (6) 重视交通与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交通与环 境意识,鼓励居民使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善的交通方式,并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4、行动措施建议 (1) 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和相应的产业、技术、经 济、投资、财税政策。在同一城市实施统一规划、统一主管 部门,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财税、经济和技术政策,统 一执法尺度,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的方针。同时还应在道路使 用、信号灯控制等方面,为公共交通提供优先。从优化城市 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着眼,进一步加快城市道路建设的步伐, 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人均占有道路面积,建设过境道路。当 前,还应采用有效措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兴建城市停车场 等静态交通设施,尽快缓解“停车难”问题。 (2) 重视对自行车与行人交通的保护。在鼓励自行车 交通向效率高的公共交通转移的同时,完善自行车专用道, 引导自行车交通合理使用,并加强自行车交通管理。 (3)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电气化交通。电动轨道 交通, 运量大,无污染。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在做 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础上,要做好发展轨道交通的前期 准备工作,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可逐步发展城市轨道 交通,大城市可以修建无轨电车,对既有的无轨电车、有轨 电车设施要进行更新改造,条例成熟的城市还可利用现有铁 路,开行近郊列车。 (4) 引导个人机动化交通方式合理使用。要提高大城 市中心地区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采取经济手段,鼓励使用 公共交通;严格控制高污染机动车的拥有与使用,限制其行 驶时间、区域。 (5) 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开发 合理化,尽量减少交通需求。大城市应该保持合理的区域功 能,大力发展卫星城市;加强就业岗位配置与配套公共设施 建设,以利于缩短客运距离,避免交通流聚集,并大力发展 公共交通。 (6) 加强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城市间交通)的协调 发展。城市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枢纽和节点,必须注重城 市交通系统与对外交通系统在空间布局和运行时间上的协调, 以发挥多种交通方式联合运输的优势。 (7) 加强对交通污染的控制。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判 定城市交通政策和工程建设的先决条件之一;积极推进交通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技术。 (8)大力推行在用车的检查/维护(I/M)制度,保持 车辆处于正常技术状态。国家应采取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尾 气排放超标车型进入市场,鼓励在用车淘汰与更新,按国家 标准报废老、旧机动车;制定在用车尾气治理计划,争取在 2-3年内使运行车车尾气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控制和减轻交通噪声污染。 (9)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要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 平,推广新技术应用;合理组织交通流;做好路口渠化,改 善路口行车条件,提高既有道路网络的通行能力。 (10)进一步提高燃油质量,推广使用无铅汽油,有条 件的城市一部分机动车可推行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燃料,抓 好在用公共汽车、出租汽车改装为燃气汽车的工作。建议国 家尽早实施燃油税,并适当提高汽油税额(特别是低质燃料), 将其中一部分税费用于发展公共交通。

5、城市交通与环境改善综合试点项目 建议深圳、大连、昆明、青岛四个城市作为交通与环境 综合试点城市,由建设部城建司、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控司 和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与交通工作组与城市政 府联合开展试点工作,以推广和检验本建议书提出的各项政 策与措施。

第四篇: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2012年1月13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环保规划》)。《环保规划》作为《交通运输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设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目标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先导,以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契机,包含了行业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完善、行业环保科技支撑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内容,体现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指导“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环保规划》编制过程 

2009年8月,交通运输部在贵阳召开了全国交通运输发展前期工作会议,翁孟勇副部长对全行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9月11日,翁孟勇副部长主持召开了部“十二五”规划编制第一次专题工作会议,“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按照总体部署和各司局工作任务,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体系由一个行业发展规划和20个专项规划(专题)组成,《环保规划》是其中20个专项规划之一,由综合规划司牵头负责。

《环保规划》具体编制过程如下:

»2009年9月:开始规划的编制;

»2009年10月:编制完成规划思路,并通过专家审查;

»2009年11月:根据规划思路全面开展调研和规划研究;

»2010年1月:综合规划司下发了《关于编报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及有关材料的通知》(交规划发[2010]69号),要求各地上报“十二五”发展思路和项目计划,到4月份各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思路和建议都完成上报;

»2010年4月:完成规划初稿,并邀请环境保护部和交通运输部的相关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

»2010年7月:完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在全行业征求意见;

»2010年9月:根据行业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完成了规划送审讨论稿,并将规划

主要内容纳入了《交通运输 “十二五”发展规划》中;

»2012年1月:《环保规划》在反复修改完善后全行业印发。

 《环保规划》的总体内容框架

《环保规划》是交通运输行业首次编制的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标志着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述了“十一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环保的主要成绩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分析了我国交通环保发展的形式和要求;第三章明确了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主要发展重点;第四章确定了“十二五”期间交通环保重点实施的七项重大任务;第五章提出保障规划目标实现的措施和建议。

 交通环保目前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在污染控制、生态保护与建设、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及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适应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有力支持了行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交通运输规划领域,环保理念在规划阶段得到体现,港口、公路等交通规划中都设置了专门的环保篇章;规划环评和环保专项规划逐步开展,部分省份组织开展了公路水路交通环保专项规划编制。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环保“三同时”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行业污染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生态保护力度日益加强,逐步探索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理念;自然资源利用集约化趋势明显,路网建设等级不断提升,码头建设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日趋规范,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环评和竣工环保验收通过率都基本达到100%。

在客货运输领域,污染治理成效初显,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污染应急防范能力明显增强,水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也有大幅度提升。

在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能力方面,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逐步建立了行业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初步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行业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初步建立;行业环保统计全面启动;行业环境监测工作逐步开展,至2009年全国共建成18个行业环境监测站。

在行业环保科技支撑方面,环保科研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建设了一批行业环保实验室;

在公路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集约利用、节能减排、船舶污染防治及溢油应急处置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 “十二五”期交通环保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环保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行业环保监督和执行力度不强;二是行业环保监管手段缺乏,环境监测、环保统计、环境监理等方面都较为薄弱;三是行业环保科研的基础性研究不足,资源循环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修复等新兴领域研究开展较少;四是行业污染总体治理能力不足,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果的监管尚需加强;五是行业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总体水平依然薄弱,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待提高;六是废弃物再利用程度总体较低,行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着力体现“转型发展、快速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主题,全面进入结构优化、网络衔接和运输一体化的集约发展新阶段。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运输需求增长的同时,还面临逐步加大的资源环境刚性约束,需要进一步集约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具体挑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国家环境污染治理将从当前的污染物总量控制转向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改善并重,对污染排放的控制将更为严格,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治理面临着国家的更高要求。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要求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高等级公路建设向中西部地区和建设条件较为恶劣的山区推进,天然河流的大规模航道建设和梯级开发,新兴港区的建设等,都需要特别关注生态保护问题。

第三,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加,要求加快低碳交通体系建设, 把低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交通建设和运输的各个环节中,尽快建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体系。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规模迅速扩大,要求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第五,行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要求完善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全面强化行业环境保护管理,提高环境保护管理在行业中的覆盖广度和执行力度。

 “十二五”期交通环保发展的核心思想

“十二五”期交通环保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建设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目标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先导,以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加强行业环境污染防治,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行业环境保护监管水平,不断完善行业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 “十二五”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交通环保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交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到“十二五”末,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11%,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16%;化学需氧量(COD)、总悬浮颗粒物(TSP)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十一五”末降低20%。

二是交通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取得实质性突破,行业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三是交通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建成覆盖全国沿海和主要内河水域的船舶溢油及危化品泄漏应急设备物资储备体系。

四是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基本健全。

五是交通环保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 “十二五”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发展重点

根据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了六大发展重点:

一是进一步控制污染。采用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并重的手段,进一步控制交通运输污染。二是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与修复并重”理念,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实施重大工程生态修复措施。

三是注重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四是加强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建设。重点针对公路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泄漏、水上溢油等污染事故,加强预警监控、应急组织指挥、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五是完善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制订和完善交通环保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进一步

理顺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逐步试点开展重大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保后评估等。

六是提升行业环保科技支撑能力。组织交通运输环保基础前沿性课题研究以及重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示范,加大环保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改善行业环保科研的条件等。

 “十二五”期交通环保的七项主要任务

为实现“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保发展目标,重点推进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规划中提出七项主要任务。

一是行业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对行业现有环保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系统梳理,重点对不适应新形势环保要求的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并研究制订一批当前公路水路交通环保发展迫切需要的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交通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

二是行业环保监管体系建设。重点集中在行业环境监测网络和统计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行业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将研究提出交通环境监测网络的总体布局,建设交通运输部环境数据中心和省级交通运输环境监测中心站,试点推广船舶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行业环保统计平台建设将建设部省两级交通运输环保统计信息平台,建立标准统一的行业环保统计数据库和网络传输系统,开发统计数据分析系统。

三是行业环保科研体系建设。重点开展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新能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资助环境政策和管理、环境空间信息、低碳交通、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基础研究等领域的实验室建设,推进科研人才培养,在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修复、新能源利用等领域造就一批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四是行业低碳技术应用和推广。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补贴,积极推广低碳理念与技术,重点在公交车新能源改造、公路服务设施升级改造、港口节能改造、公路隧道清洁能源利用、公路温拌沥青技术等方面开展试点和推广工程。

五是公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重点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型公路工程推广、公路生态修复试点、施工期公路污染治理、公路服务区污染治理、营运期公路噪声治理等。

六是水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重点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型港口工程示范、港口生态修复试点、内河航道生态修复试点、施工期港口航道污染治理、营运期港口污水处理与回用设

施建设、内河船舶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理设施建设、港口散货粉尘治理。

七是废弃物循环利用。开展交通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期的弃渣、疏浚土、建筑垃圾、废旧沥青和废水循环利用以及营运期养护材料、服务区污水和垃圾等的循环利用。

 “十二五”期交通环保的资金支持

目前,部党组已经决定在“十二五”车购税中安排资金用于环境保护试点专项建设,以支持“十二五”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发展和建设。此外,交通运输部也将进一步研究和制订有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各级部门积极筹集和落实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建设资金,加大交通环保科研资金投入,确保交通环保设施运行维护资金和环保管理工作经费。

第五篇:创优交通运输环境专项整治方案

晋雅超检发【2014】18号

雅安公路超限检测站关于下发

《规范公路执法行为创优交通运输环境

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班组:

为进一步规范我站公路治超执法行为,创优交通运输环境,切实加强我站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严查公路“三乱”案件,打造快捷、畅通、高效的交通运输环境。按照省交通运输厅文件精神要求,制定《规范公路执法行为创优交通运输环境专项整治方案》。现将《规范公路执法行为创优交通运输环境专项整治方案》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规范公路执法行为创优交通运输环境专项整治方案》

晋中公路分局 雅安公路超限检测站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雅安公路超限检测站办公室 2014年3月20日 印发

雅安公路超限检测站

规范公路执法行为创优交通运输环境

专项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我站公路治超执法行为,创优交通运输环境,切实加强我站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严查公路“三乱”案件,打造快捷、畅通、高效的交通运输环境。按照省交通运输厅文件精神要求,制定本站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继续在深化治理、巩固成果、防止反弹上下功夫,认真落实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责任制,严格规范治超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查处公路“三乱”问题,建立治理公路“三乱”监督网络和查处公路“三乱”问题快速反应机制,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和公路权益的突出问题。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二、工作目标

治理公路“三乱”成果得到巩固,绿色通道进一步畅通,快速反应机制发挥作用,投诉案件及时办结,治超人员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巩固我站公路无“三乱”成果。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保证本次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结合我站治超工作实际,特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

组 长:翟栋义(站 长)

副组长:胡茂林(副站长) 王卫平(副站长)

成 员:王庆春 赵利刚 郭峻岭 马鸿强 任贤富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超限站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庆春同志兼任。

四、整治重点:

1.班组或个人不按规定程序实施超限检测; 2. 班组或个人不按规定对超限检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致使检测数据误差过大;

3.承运人对检测数据提出异议时,态度蛮横,不予协调解决。

4、治超过程中对超限车辆只罚款、不卸载及不治超的失职行为;

5、徇私枉法,擅自放行违法违规车辆;

6、执法人员无证上岗、着装不规范;

7、擅自设立收费罚款项目或自制票据或收费、罚款不开票;

8、利用职务便利,刁难、勒卡承运人,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以及谋取其他利益的。

9、不按规定标准收费罚款,罚缴款不分离;

10、双向拦查或其他拦查行为造成交通堵塞;

11、执法班组或个人违规超越职权、超越范围上路稽查的。

12、执法过程中态度冷、横、硬以及吃、拿、卡、要;

13、对不按交通运输部有关规定认定为非法改装的车辆乱罚款;

14、违反绿色通道政策;

15、未向社会公示举报电话;

16、接到群众举报投诉,未及时调查处理;

17、对上级批转调查案件,不认真调查处理,弄虚作假。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自查自纠(一月份)。

各班组要以此专项整治为契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整顿执法队伍,加强作风纪律,开展专题教育,举—反三,对照自身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在治超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分析深层次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逐条逐项进行整改。

(二)加强整改,狠抓落实(二月份)。

各班组要按照整治重点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对查出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各班组要通过自查自 5

纠活动,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完善制度,加强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三)总结提高,建章立制(三月份)。

各班组对集中治理专项行动要进行认真总结,既要总结工作中的成效和经验,又要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此同时,对在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得失要进行认真梳理,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优化交通运输环境的长效工作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严格贯彻执行《公路法》、《道路运输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山西省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治超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执政理念与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和文明执法。

(二)严格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规范》、《路政文明执法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依照合法的主体、法定的依据、规范的程序和职权开展执法工作,严禁不作为和乱作为。要建立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问责制,加强对执法过程的监督。

(三)继续保持治理公路“三乱”的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认真受理人民群众和媒体反映的相关 6

问题,及时查处反馈。对查实的问题,严格按规定追究当事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上一篇:集团新闻发言人制度下一篇: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