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思考

2022-09-29

初中学生进入高一数学学习后由于受教材﹑教法﹑学法变化往往难以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为了让高一新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克服畏难情绪,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做好以下衔接工作:

一、优化教育管理, 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 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紧迫感, 消除松懈情绪, 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 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 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 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我们是怎样学习高一的”体会和感受, 引导学生少走弯路, 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提高认识, 激发兴趣。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 我们在高一教学中, 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 向老师“刨根问底”, 甚至提出“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见解, 对于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小小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 从学生实际出发, 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以体会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热情。

二、搞好教材教法的衔接, 优化教学环节

1、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特点, 优化备课环节。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教大的改动, 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 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是不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被大大降低了, 但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 如立方差公式, 韦达定理,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布解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 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 比如立方差公式, 射影定理等内容。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里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比如相似三角形, 十字相乘法, 三角形的四心等内容, 其次,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 比较形象, 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 语言通俗易懂, 直观性、趣味性强, 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 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 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 如高一刚开始集合, 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 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 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 知识难度加大, 且习题类型多, 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 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为此特别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 小步子”的指导思想, 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 恰当地进行铺垫, 以减缓坡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 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 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 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 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 在备课时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 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 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 更具有针对性。

2、把握好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优化上课环节,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 尊重学生实际, 实行分层教学原则。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 在教学中, 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 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 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 放慢起始进度, 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 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 先落实“死”课本, 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 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 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 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如在讲集合这节知识时, 先复习初中所熟悉的数、式、方程等知识, 对初中知识系统作新的整理, 提高到高中数学所要求的程度, 并补充某些方法技巧;在讲函数的概念之前, 可以先复习初中所学的函数定义以及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性质让学生从已有的函数知识过渡到高中的从集合观点定义的函数。

3、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 教法上注意适度铺垫。

高中数学起点高, 难度大, 这就要求高中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水平, 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出发, 通过旧知掌握新知, 将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来处理, 高中教学要紧密联系初中数学内容, 教学通过联想对比, 回顾初中知识, 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 使学习逐步深入。比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以联想回顾平面几何知识, 将可以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关于“垂直”、“平行”的概念相对比, 将“圆的性质”与“球的性质”相类比, 通过分析它们的异同, 加深学生对立体几何概念的理解。“函数”教学可以将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与高中关于“函数的定义”相对比, 使学生掌握前者重在“变量的依赖”关系, 后者则是集合的观点, 区别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与本质上的联系, 认识高中阶段函数定义的优越性与严谨性。如讲映射与函数概念时, 要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对应及函数的定义, 在讲指对数函数时要复习对数的定义指数及有关运算等, 分散难点理解掌握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

4、注重数与形的结合, 采取直观性教学原则。

高一立体几何教学难度大,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跟不上。在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不但要自制一些教具, 而且激励学生自制模型、实验器材, 自己设计演示装置,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一的函数抽象难懂, 在讲函数的性质时应尽可能借助函数的图像, 以形助数, 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图形来处理, 例如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的教学应从这些函数的图像出发探讨它们的性质, 从而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搞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习的知识, 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 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 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所在, 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搞好如下衔接:

(1) 要让学生认清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特点上的变化, 特别是语言、思维、课堂容量等方面的变化。

(2) 注意改变初中学习时的依赖心理,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高中的知识面广, 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 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 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 将会使学生失去这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 科学在不断的发展, 考试在不断的改革, 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 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 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 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3)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 作为一名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采用新型的教学学习方式。只有教的主导与学的主体有机结合、共同进步, 才能在课改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总之, 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 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下一篇:新时期下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发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