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博客教学新模式初探

2022-12-21

教育引领时代发展, 而时代的发展也在影响着教育, 因互联网的普及, 教研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网络交流正在快速的走进教师的教学中。我在沧州市高考交流会上提出利用B B S加强同行间的教学和教研的交流方式, 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认可, 并在浙江超级论坛为我市申请了《沧州市历史教学论坛》, 大家通过论坛进行了更方便、更直接的交流和探讨,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交流的问题很难整理成系统的、完整的教学教研成果。我就又尝试一种继B B S之后全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博客”是Web和blog的音译简称, 而当博客与教研联姻后, 便以其特有的魅力改变了传统的定点、定时、定人的教研方式, 代之以全新的方式。

只要有网络的地方, 就可以用博客开展教研, 只要你有心, 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 而不需要考虑地点、时间的限制, 更打破了传统教研因地域原因只能限于一校的情况, 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其中来。

我校曾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一位教师第二天就要参加说课比赛, 题目已确定下来了, 但在一晚上的时间内要准备到最好, 有些困难。怎么办?这位教师马上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帖求助, 短短的两个小时内, 所收到的精彩回帖让这位教师收获颇丰。而这是传统教研所做不到的。

当然通过Q Q群、U C群等也可以做到这点, 但与之相比, 博客教研更多了一分灵活。登录Q Q或U C后, 所能看到的新群消息, 只能是几分钟前的。但博客中的主帖则是挂在上面的, 甚至在经历了教研讨论很长一段时间后, 如果对某个观点有了新的看法, 仍可以通过回帖的形式加以重新讨论。

如我在博客中于2006年10月发的“关于2 0 0 7年高考热点问题的看法”, 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 老师的热心回复还在不断的增加着, 而且越来观点越深刻, 效果非常好。

博客与Q Q、U C等相比, 虽少了份语聊的亲切, 但多了一份宁静, 无需为一条条信息而烦, 也多了一份专注, 不必在群与群之间来回奔波, 在宁静与专注中, 借助于文字的“争吵”, 在思维的碰撞中可以让我们做得更好!

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方式, 博客教研同样需要注意其有效性, 如何做到博客教研的有效性呢?我们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1 天时, 不仅包括网络的普及, 也包括博客教研要选对时间

第一种是将活动的时间、事项提前公布, 以便使想参与的人员能在思考的基础上有所准备, 对于小学来说, 选在周五的晚上进行博客教研就要比其他时间的活动效果更好, 因为周六、周日休息, 周五晚上可以讨论得更加尽兴, 即使时间太晚, 周六、周日仍可以继续回帖。

历史的高考复习方法一直是大家的讨论热点, 高考题目存在知识的灵活运用问题, 但知识的累积无疑是提取和应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如何提高记忆效率就成为高考复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就组织了一次高考方法指导的讨论教研。

在周五晚上教研时, 教师们就表现出极大的参与度, 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1) 及时复习法。记忆的遗忘规律说明, 学习后的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 最初一段时间忘得很快, 以后就逐渐变慢。 (2) 多通道记忆。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说的就是要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 协同记忆。 (3) 重点记忆法。从知识体系来讲, 把握重点是把握全局的关键, 从记忆过程讲, 重点记忆有利于把握整体格局, 但重点记忆必须以全面复习为前提。等等。

第二种是选好平日的发帖时间。因博客所具有的全天候、灵活性, 如果自己想到了什么, 都可以及时地发到博客中。对于发帖的时间, 我一般会选择在上午上完两节课后、下午一上课、晚上8点左右这三个时段, 因为通过我的观察, 这三个时段是教师们上网最多的时候, 自己发的帖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多教师的回应。

2 地利, 即博客要选对地方

几年的时间, 我在新浪、雅虎、网易、博客网等建过自己的博客, 而这些网站所面向的群体是多样的, 自己的帖子经常会被种种低俗无聊的回复所恶意充斥着。最终我选择了“新思考·成长博客”, 原因是浏览“成长博客”的网民以教育工作者居多, 所拥有的博客也均是教育类的。在这里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 并得到他人的参与, 并且这种参与是一种理性的参与, 能够真正地用心参与, 更可以参与他人的博客中, 在分享他人的酸甜苦辣中, 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

孩子的成长, 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而家校合力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但如何做好家校携手呢?对此, 各地的博客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做法。

沧州王天月:以家长委员会带动家长, 以榜样引领人;以教师带动家长, 以真诚感动人;以学生带动家长, 以亲情感化人;以家长带动家长, 以理服人;以活动带动家长, 以成就打动人。

淮北张明生:建立家校联系, 关键在细节。首先, 反馈信息要及时;其次, 提出要求要适时;再次, 语言表达要得体。

衡水郭新蕊:和家长“签协议”。

北京张金星:2 4小时反馈制度;电话访谈制度;“请您参加”系列活动制度;家长委员会;学校月报等形式。

……

看到这些新颖有效的做法, 又怎能没有收获呢?天时、地利做到了, 而最重要的则是“人和”, 即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如何才能做到呢?“酒香也怕巷子深”, 要想真正地做好博客教研, 就离不开参与者, 而参与者的多少往往关系着博客教研的效果, 尤其是在初期, 这就需要做好宣传。

首先要让自己的博客有一个简洁为美的页面, 尽量少用大图, 以提高访问速度, 并积极参与他人的博客。参与多了, 自己的影响面也就大了, 再借助于互建链接等形式, 从而使自己的博客让更多的人知道。其次, 要有自己的思维并保持更新。千篇一律、人云亦云、静止不动的博客只能骗新来的, 绝不会有“回头客”, 博客教研亦是如此, 要能对自己教育教学中所敏锐捕捉到的事例, 谈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并保持更新。这里的更新不仅仅是发布新的帖子, 也包括对参与人发的回帖作出回应, 每周至少一次, 当真正地体验到博客教研的魅力后, 一天几次都会是一件乐事。

摘要: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了方便, 也给我们的教学增加了新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和途径, 我利用网络进行了网络教研的一些尝试, 打破了地域教研的限制, 同时博客教研要注意天时、地利和人和, 选择好教研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博客,网络教研,多媒体

参考文献

[1] 金陵.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形”与“神”[J].信息技术教育, 2005 (5) .

[2] 冯伯虎, 李艺.课例反思研究:信息技术教师行动研究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9) .

[3] 刘昌浩.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博客群中的播客们.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 (22) :6~7.

[4] 钟和军.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中国电化教育, 2004 (09) :45~48.

上一篇:深入探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及因素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