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哲学知识

2023-01-09

政治新教材在阐明理论的同时, 很注重结合实际,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生活不断向前发展, 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东西在产生, 这就要求老师在掌握大量新鲜素材的同时, 结合课文中的哲学原理, 使每节课不仅条理清晰而且内容翔实, 言之有物。让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懂得,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有哲理, 让我们用理性的头脑观察一切, 会悟出孕藏在大千世界背后的许多深刻的道理。

新课改特别强调启发和对学生的感悟, 反对灌输。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哲学, 在生活中运用哲学。笔者认为有以下方法值得借鉴:

一、让学生从成语故事中感悟哲学知识

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 又是方法论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 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哲学教给他们的正是如何做人, 如何用科学的方法看待生活, 正确认识、分析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哲学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创新的智慧。把人们比较喜闻乐见、通俗易懂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语引入政治课教学中, 使抽象的空洞的哲理变得具体化、通俗化, 使学生在学习中较轻松愉快地接受和理解知识。我们可以运用学生学过并且很熟悉的成语故事如“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塞翁失马”、“刻舟求剑”、“郑人买履”、“邯郸学步”、“拔苗助长”等, 让学生分析: (1) 这些成语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 (2) 这些哲学道理给我们生活怎样的启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通过学生讨论思考, 他们会明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同时学生也会得到一些诸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因循守旧, 要尊重客观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这样的启示。

二、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 感悟哲学、收获哲学知识

就政治学科而言,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相联系, 通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真正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哲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实践中认识的升华, 它植根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身边富有哲理的事例的思考, 可以感悟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了解哲学是什么, 进而了解哲学的功能。如果在哲学教学中妙用有哲理的故事, 把枯燥问题趣味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 复杂问题简明化, 让学生找出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知识, 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有些故事所描述的情景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哲理也是十分丰富的, 它们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思维的世界, 使学生容易产生兴奋,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时, 我们就可以运用《蜈蚣买汽水》的故事:有一群昆虫聚集在草堆里一起聚餐联欢, 不多久, 它们就把准备的汽水喝了个精光。大家口渴难耐, 所以就商量要推派一个代表跑腿帮大家买汽水, 而卖汽水的地方又离这儿有一段颇长的路程, 小虫们认为要解决口干舌燥的急事, 一定要找一位跑得特别快的代表, 才能胜任这样的任务。大伙你一言我一语, 挑来拣去, 最后一致推举蜈蚣为代表, 因为它们认为蜈蚣的脚特别多, 跑起路来, 一定像旋风般的快。蜈蚣盛情难却, 起身出发为大家买汽水, 小虫们放心地继续嬉闹欢笑, 一时忘记了口渴。过了好久, 大家东张西望, 焦急地想蜈蚣怎么还没回来。情急之下, 螳螂自告奋勇跑去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它一推开门, 才发现蜈蚣还蹲在门口辛苦地穿着鞋子呢!通过故事从而使学生明白这样的哲学道理:脚多不一定就跑得快, 这只是表象。我们办事情不能从事物的表象出发, 而应从本质出发, 要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不能只凭感觉, 而应更多地去靠理性认识。

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把哲学生活化

哲学离不开生活, 哲学源于生活, 生活需要哲学。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 就已经辨证地思考了”, 说明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近几年<新课改>下高考文综测试的哲学试题, 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基础上, 更加强调其应用性、实践性, 更加联系学生实际,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设置新情景, 提供新材料, 要求考生解决新问题, 凸显能力考查的要求。对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 联系社会的实际, 来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基础知识。如在讲授人生价值一节时, 社会上就大学生为抢救落水儿童而不幸遇难一事展开激烈的争论, 同学们对此讨论也相当热烈, 有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死得不值得, 他们来不及奉献价值, 就已失去了生命。而又有同学认为大学生们的行为正体现了一种奉献精神, 恰恰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这场争论没有最终的结论, 但它却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对人生之路的探讨, 这是需要每个人用一生回答的问题。又如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上的惨败, 也引起他们的思考, 不仅是技战术上, 更是哲学上的。课堂上, 通过演讲与发言, 不少同学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相互关系分析原因, 探究结果。“这就是竞技体育的偶然性。”“但我国足球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这就是输球的必然性”。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结合在一起的。黑马韩国球队杀入四强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但谁又能否认韩国队员的充沛体力和力拼到底的钢铁意志呢?课堂上的讨论常常要延续到下课铃声的响起。老师和同学共同提出问题, 一起分析问题, 不知不觉中, 大家愈发体会到生活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 哲学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因此, 为了体现和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我们老师应特别注意:第一、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十分丰富的真人、真事, 这些实例很有说服力、感染力, 能把所学的哲理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比如说有些学生经常在半夜醒来, 然后听见外面有风吹草动的声音, 于是害怕起来, 这时就应该让学生联想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 鬼神观念不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这样会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 同时也使得哲学课堂充满了“生活味”, 也符合本册书《生活与哲学》的内涵。使得本以为“枯燥、说教式”的哲学课堂变得生动且生活化。

第二、让学生关注当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哲学不是凌驾于我们生活之上的, 而是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在哲学教学的过程中, 多用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现象, 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 不断的学习哲学知识。如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就是“物价、房价”、“三鹿奶粉”等问题, 对于当前的物价、房价问题, 国家和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调控, 针对这些措施我们就可以用“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观点进行分析。又如针对2010“十大年度人物”, 我们又可以用“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些鲜活的现实材料, 有利于把时代精神带进哲学课堂, 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 关注国家大事, 关注社会生活。

摘要:正像某位哲人所说:“生活就是哲学, 哲学就是生活。”如果把生活和哲学结合起来, 从生活中发现哲学, 在生活中运用哲学, 就会发现哲学并非想象的那么难。

关键词:生活,感悟,哲学

上一篇: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下一篇: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如何发挥校企主体育人功能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