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第二课堂面临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2022-12-10

在传统意义上, 第二课堂承载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拓展学生活动能力”的功能。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后, 通过参加各类活动, 能够积累课堂讲授之外的知识和经验, 有利于开阔视野、愉悦身心, 并能培养他们的兴趣, 全面提升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重视小学第二课堂的意义

与第一课堂相对应, 第二课堂被称为“课外活动”, 它“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以外, 围绕育人目标, 引导和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以后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刻不容缓, 因此,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意义重大。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 素质教育较为注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真正的素质教育, 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 各展所长, 并培养良好的品格, 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 第一课堂是主阵地, 但第二课堂更是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环节, 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取代的, 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育人平台, 和第一课堂相互补充, 能够共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 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真正重视第二课堂, 切实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上, 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 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教学形式上, “由随意自由向规范化转变, 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基础上也注重通过讲授和讨论的方式传输理论知识,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2]在活动方式上, 尽量扩大活动的范围, 带领学生走出学校, 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通过参加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在小学教育中,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 它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 为培养人才的个性和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3], 对促进学生的综合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第二课堂并不是第一课堂的简单延伸和补充, 而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课堂对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是第一课堂所不能替代的, 它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潜能。一旦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了表现与发挥, 会和以前判若两人, 除了在自己所喜爱的领域继续发展, 并将其潜能转移到实践、品德修养、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 他们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都将得到升华。同时, 第二课堂也能促进小学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 它能促使老师更显教学理念, 转变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 增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扭转注重学生分数的误区, 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2 小学第二课堂所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理念指导的惯性下, 第二课堂只是被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 成为第一课堂的点缀、教学课堂的附庸, 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次要地位, 这导致对第二课堂重视不够, 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呈现粗放性、经验性和应付性特点, 导致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学工作脱节、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等问题, 影响了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

2.1 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尽管实施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多年, 但是大部分学校仍然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主要目的, 重视第一课堂的建设, 忽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他们认为, 第二课堂主要是“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培养兴趣爱好, 营造一种校园活动范围, ”[4]所以大部分领导和教师都不关心第二课堂, 他们只是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成绩的提高。这导致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让学生学习理论的知识, 却与实践脱节, 从而造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低下, 有的农村的小学生竟然不能分辨小麦和玉米。另外, 随着小学升初中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小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 整日面对成堆的作业, 努力去提高学习成绩, 而对第二课堂活动较少参加, 不利于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如今的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长辈的溺爱、父母的疼爱, 造成这些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容忍度较低, 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 遇到挫折往往考虑客观理由, 不能从自身找原因。不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 就使他们错过了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机会, 长此以往, 会强化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 缺乏合作精神, 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2.2 对第二课堂的投入不足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许多学校过于重视第一课堂, 而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存在偏见, 这导致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的安排和使用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如在人员配置方面, 许多学校都配置了辅导员老师, 辅导员老师和少先大队就成了学校第二课堂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然而, 许多学校的辅导员老师都还兼职其他科目的教学, 本身教学任务就比较重, 根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其工作过于注重管理而非服务。当然, 仅仅依靠辅导员老师和少先大队的一些活动来完成一所小学几百人的第二课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 一直以来第二课堂教育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有部分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中对学生的科技和创新活动的指导, 也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热心的义务行为, 很难得到学校的认可和相应的劳动报酬。同样, 在硬件设施方面, 虽然许多学校都修建了漂亮的操场, 宽敞的学生活动室, 但这些设施的配备都不完善, 平时也很少对学生开放, 它们的唯一功能就是应付上级的检查。

2.3 第二课堂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

目前, 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 或者尽管有第二课堂的教学计划, 也只是走形式, 并没有实际开展工作, 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这导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及其他教学环节严重脱节。再加上中学优质教学资源短缺, 小学升初中压力增大, 对小学的成绩考核体系也主要以升入重点初中的人数为标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 学校首先保证的是第一课堂, 许多非重点科目, 如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经常被挤占, 遑论第二课堂的活动时间了。由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主要以学生成绩为标准, 在成绩考核体系的指导下, 多数老师不愿投入精力去组织见效慢、效果不明显的第二课堂活动。这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时间上的冲突和设计的不科学, 导致教学管理者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老师不愿参与、学生不能参与的状况。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协调学习与活动的时间, 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

3 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措施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能够调整学生的情绪, 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品格, 提高他们的承受能力和自调能力, 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 因此, 应采取措施,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3.1 转变教育理念, 明确培育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要提升第二课堂培养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效能, 首先要进行思想转变, 让创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让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组织和参与活动时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5]在活动过程中紧扣“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层次性, 仅靠第一课堂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部目标, 必须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因此, 学校必须重视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支持, 根据实际情况, 明确培育目标, 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条件, 统筹规划, 加强整合, 明确分工, 准确定位第二课堂各项具体活动在整个目标体系中的位置, 将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整个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功能, 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2 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保障机制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第二课堂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必须从第二课堂体制机制的完善、师资资源的配备、学生参与的引导、物质条件的保障等方面入手, 才能确保第二课堂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所以, 学校需要加大投入, 建立第二课堂保障机制。首先, 是必要的硬件支持, 如建立一些实践基地、活动场地和辅助设施等, 这些与第一课堂教育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其次, 经费保障也很重要。目前, 尽管许多学校经费都很紧张, 主要用来保障第一课堂的教学, 但学校可以从政策方面为第二课堂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寻求社会的支持。最后, 是师资的保障。第二课堂既然是教育的一部分, 学校就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可以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 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 并通过改革教师考核制度, 对专业教师安排一定量的指导任务, 教务部门对参与第二课堂指导的教师折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 给予相应的报酬, 以使第二课堂教育能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 从而真正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3.3 统筹规划, 拓宽第二课堂空间

第二课堂既然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就应当统筹规划, 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 “不仅有利于整合资源, 明确要求, 保证质量, 还可以与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管理上进行充分衔接, 避免冲突。”[6]第二课堂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没有严格的时空限制, 只要是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有利于小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和活动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运行当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辅导老师的特长与水平, 来确定了丰富的活动内容, 有以增长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有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的活动;有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的活动;有以是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活动;有以提高音乐、舞蹈、书法技艺、绘画能力的活动等等。所有这些, 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必需的。总之, 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尊重学生的意见, 吸引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动的参与者,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进来。

摘要: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既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又是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立育人平台。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小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面临的问题和存在不足, 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 加大投入力度, 拓宽第二课堂的活动渠道, 构建第二课堂长效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生,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 周钰, 黄金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

[2] 胡晓平.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中学第二课堂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

[3] 严军.创新中学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 2010 (6) .

[4] [6]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 2008 (23) .

[5] 郑学刚.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J].中国农学学报, 2008 (8) .

上一篇:浅谈中职语文的鼓励式教学下一篇:浅析我国累积投票制的立法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