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思想在学校体育目标下的偏差探讨

2022-09-10

1“健康第一”思想存在的必要性

在1999年6月13日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 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健康第一”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得以确立。

虽然学校体育工作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有条不紊的开展, 但是, 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始终就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公布的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 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较好, 但爆发力、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继续增多、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有效遏制。[1]针对这种学生体质下降严重的现象,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了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的总体要求。因此,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思路不能动摇, 要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紧抓好。

2 学校体育目标应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

学校体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它的目标只能从教育对象上去寻找。它具有时代性、历史性、主观性和目的性等特征。学校体育的目标应该使培养对象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从实践的意义说, 学校体育目标有没有精确的定义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于认识学校体育目标的性质与作用, 了解它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内容。[2]“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地位应该体现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体育教学评价中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学校体育工作目标条件下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3“健康第一”思想在学校体育目标下的偏差

3.1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追求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虽然在体育教学中被广大体育教师广泛接受, 但对学生为主体的理解, 还只是停留在教学过程中, 而在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 还很少考虑学生主体要求。教学内容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僵化、死板、没有生趣的教学内容必将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无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知识、技能的认知、形成规律, 忽视学校体育要满足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差别, 没有通盘研究大、中、小学内容的相互衔接, “一刀切”现象让学生对学校体育产生“怕”的思想, 抹杀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无法配合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3 一味追求达标考试, 没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体育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教学活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为学生在校期间发展体质、健康地学习与生活而提供进行体育锻炼的理论和实践的方法, 更要为学生提供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 培养他们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 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由于学校、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全面, 再加上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对体育学习的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习惯的形成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致使出现片面追求成绩, 只注重分数, 而不注意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3.4 应试教育心理作祟, “重智轻体”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基础地位, 然而一些地方和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对体育工作不重视, 因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的情况时有发生,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健康教育受不到重视。应试教育挤占了学校体育生存的空间, 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4 实现“健康第一”思想与学校体育目标相吻合的措施

4.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必须在了解、理解学生的自身需求基础上才能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的制定、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课堂结构的安排等都必须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健康第一”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智力、体力等诸方面因素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培养学生自发、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形成对体育的良好态度, 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满足对体育的需求。

4.2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关注个体差异

学校体育教育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4.3 结合实际, 丰富课程的内容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拓展体育课程在健身、娱乐、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做到传统教材与时尚运动、技能类项目和休闲类项目的完美结合, 以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多样化、和生活化特点的课程内容, 保证“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4.4 完善评价机制, 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要把达标考试、教师测试和学生自我测试结合起来, 要把纸笔考试、技能考试和口试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做到体育理论与参与体育的行动相结合, 真正把“健康第一”思想落实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4.5 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教育管理部门要从长远出发, 加大对学校体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完善有利于“健康第一”思想落实的措施制度, 配备充足而质量高的师资, 投入足够的资金建设体育锻炼的场所, 尊重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与锻炼之间的关系, 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 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摘要:“健康第一”思想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根本思想。学校体育工作就采取措施纠正“健康第一”思想在学校体育目标下的偏差。

关键词:健康第一,学校体育目标,偏差

参考文献

[1]  施芳.教育部公布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N].人民日报, 2005, 7, 29第11版.

[2]  伊维义, 潘胜.学校体育目标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7.

上一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探讨下一篇:探讨知识产权专利保护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