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语境看英汉成语翻译

2022-09-10

语境 (context) 这一术语最初是由人类语言学家当时他用了Context of situation (情景语境) 这一术语, 主要是指话语上下文。后来英国伦敦学派语言学家Firth (弗斯) 又把这一概念从上下句的关系扩大到大的语段, 甚至话语同社会环境的关系。这样一来, 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广义语境与狭义语境。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Firth的弟子M.A.HalliDay (韩礼德) 和其他一些语言学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和扩大了广义语境概念的内涵。1965年美国的一位社会学家Fishman (费什曼) 又进一步把广义语境概念的外延延伸拓展到包括交际双方身份, 经历, 职业, 思想, 性格和交际动机, 时间, 地点, 场合, 时代背景等一切主客观因素的程度, 根据语境的表现形式, 可将它分为语篇语境, 文化语境和文体风格语境三大类。在本文中主要就文化语境方面做主要的阐述。文化语境 (context of culture)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Bronislaw Malinowski (B.马里诺夫斯基) 在为The meaning of Meaning (《意义之意义》) 一书写补录时首次提出的。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成语 (set phrase) 是习惯用语 (idiomatic phrases) 的一种, 成语通常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浓厚的民族色彩特征。文化语境对于成语的理解和翻译具有制约作用。本文主要来探讨汉英两种文化语境中的成语翻译的问题

1 汉英文化语境中的共性导致成语的意义及其取向相同

由于人类生活的世界, 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有共通之处, 英语和汉语中的成语有些在语言形式和比喻形象方面十分相似, 几乎可以完全一一对译的,

例1.混水摸鱼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一箭双雕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上述三个所传达的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在中西两种文化语境中是对等的。“混水摸鱼”和“一箭双雕”的特性使得两种文化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它们同“趁火打劫”和“一举两得”这两个理念联系在一起。

2 汉英文化语境中的差异导致成语的意义及其取向各有异同

英汉民族既有共性的一面, 也有个性的一面。英汉民族毕竟在地理环境, 生活习俗, 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 所以, 成语的产生和使用在两种文化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2.1 隐喻意义相同, 形象模式各异

例2.画蛇添足 (to paint the lily)

在基督教的艺术中lily (百合花) 素来象征贞洁, 清白和纯正。因此在西方人心目中, lily总是显得美丽异常, 高雅无比, 不论给lily上色 (paint) 还是镀金 (gild) , 在人们看来同样是可笑不过和多余的事。画蛇添足在汉语中也是来源于一个故事, 画蛇, 就是像一条蛇;添上脚, 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不卖弄聪明, 不节外生枝。在英汉两种文化中, 其比喻内涵是相同的, 但是采用的具体表现形象却是不同的。

2.2 形象模式相同, 隐喻意义各异

例3.布谷催春

Be neatly cuckoo with rage (气得几乎发狂)

杜鹃 (cuckoo) 又称布谷, 子规。它在汉语中有两种喻义, 一种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如“布谷催春”, 另一是使人联想到哀痛, 如“杜鹃啼血”, “子规夜啼”。第一个喻义与cuckoo相仿, 后者也有此意, 但cuckoo却没有杜鹃的第二个喻义。在俚语中它是指“傻子, 怪人, 疯子”, 在上述所提到的成语中表示癫狂的, 丧失理性的。

由此可见,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差异, 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内涵, 引发不同的联想, 从而造成形象模式相同, 但比喻内涵完全不同的。

2.3 某些成语源于各自的寓言或历史典故, 包含特定的人名和地名

这类成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译, 译语读者通常无法理解。如果加上许多的释义, 又失去了成语的精练特点, 所以成为翻译中的难题。

例4.Gordian Knot典出古希腊传说。这就是所谓的Gordian Knot (戈尔迪结) 。按照神谕, 谁能解开绳结, 就可统治整个亚洲。可是, 谁也无法把它解开。根据这一传说, 后人就用Gordian Knot表示“难办的事情”或者是“棘手的问题”

例5.四面楚歌 (To be besieged on all sides) , 这一成语来自于楚汉之争,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 感觉吃惊, 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 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 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 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3 总结

综上所述, 文化语境对成语的理解和翻译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文化内容, 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的共性和个性使得跨文化语境间成语的喻义方面存在着相同和不同之处, 且异大于同。这在跨文化交际时就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因此, 在分析成语的喻义和取向时。除了要从物理, 生理, 和心理的角度入手之外, 更要从社会, 文化, 语言等角度入手。这样才能更充分的理解其本质。可见, 成语的理解和翻译是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的, 而在理解和翻译过程之中,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知不同的文化背景。

摘要:语境对于语言的理解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语境有宏观语境和微观语境之分, 文化语境正是宏观语境中的一个分支。成语是一种语言表现形式,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成语表达形式, 而文化语境正是提供理解和翻译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成语的重要依据。由于不同的民族背景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有部分英汉成语因英汉文化语境中的共性其内涵是对等的;而有的英汉成语因英汉文化语境中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喻义和取向。

关键词:文化语境,汉英文化,成语,喻义

参考文献

[1] 吕俊, 候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方梦之, 译学辞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庄和诚.英语习语探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陈文伯.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M].世界知识出版社.

[5] 傅晓玲, 尚媛媛.英汉互译高级教程[M].中山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南安市莲塘村水稻氮磷钾肥料施用量校正试验下一篇:营改增对建筑安装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