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简介

2024-06-26

国学简介(精选6篇)

篇1:国学简介

南怀瑾简介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出生,浙江省乐清县人。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行政研究部肄业。

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跃马西南,筹边屯垦,曾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返蜀后,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期间,遇禅门大德袁焕仙先生而发明心地,后于峨嵋山发愿续接中华文化断层,并于大坪寺阅大藏经。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

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数十年前曾旅美、旅港。在台、港及居美时期,曾创办东西(文化)精华协会、老古出版社(后改组为: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人文世界杂志、知见杂志、美国弗吉尼亚州东西文化学院、ICI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主持十方丛林书院。

在香港期间,曾协调两岸三地,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并关心家乡建设,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捐资救患,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又将乐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为老幼文康中心。与浙江省合建金温铁路,造福东南。

继而于内地创办东西精华农科(苏州)有限公司、吴江太湖文化事业公司、太湖大学堂、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恢复禅宗曹洞宗祖庭洞山寺,支持中医现代化研究——道生中医四诊仪研制与应用,资助印度佛教复兴运动,捐建太湖之滨老太庙文化广场。

数十年来,为重续中华断层文化心愿,提倡幼少儿童智力开发,推动中英文经典课余诵读及珠算心算并重之工作。又因国内学者之促,为黄河断流、南北调水事,倡立「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作科研工作之先声。其学生自出巨资,用其名义在国内创立光华教育基金会,资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学,嘉惠师生云云。以及其他众多利人利民利国之举,难以尽述。

先生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主张东西精华文化融合,造福人类未来。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等繁简体及外文版著述一百三十余种。且秉持继绝兴亡精神与历史文化责任感,自行出版或推动出版众多历史文化典籍,并藏书精华数万册。

要之:其人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有种种称誉,今人犹不尽识其详者。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先生在太湖大学堂辞世,享年九十五岁。

篇2:国学简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午间14点20分,中宁县第一小学“校园之声”广播站就会传出悦耳的旋律, 渐渐地每个班也都传出相同声音,汇集一起, 响彻校园, 这已成为中宁一小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近年来,中宁一小秉承“校园文化承载素质教育的”的办学理念, 围绕“勤奋实践,快乐生活”的校训,大力弘扬校园文化,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把弘扬经典传统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载体, 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认知,提升人文道德修养的目的,广泛开展了以国学经典教育活动。课上朗朗上口的“弟子规”,课间“春眠不觉晓”的集体舞,课余墨香四溢的“书法展”学生是如此的陶醉其中。国学经典教育任重而道远,孔子“知之者不如为之者,为之者不如之者”的教育观,点醒了我们这群“摸石过河人”,于是中宁一小“国学”实践活动小组“我们的开心国学之旅”国学经典乐学实践上路了。

本次实践活动将以“我们的开心国学之旅”为主题,以各种体验探究学习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积极行动、通过走进国学、体验国学、实践国学等几个部分,活动过程分乐学多读,武装行囊(收集、储备国学经典知识阶段)、勤思实践,畅游国学(活动体验阶段)、国韵流芳,满载而归(活动展示阶段)三个阶段进行,站站有看点,步步有景致。每个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实践探究活动:走进国学经典,培养人文素养;走进美林艺术,共建美育基地;弘扬国学文化,沿袭传统古礼,用经典沐浴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修养 让学生循序渐进,最终受益于国学。精彩的纷呈的开心国学实践活动赋予经典鲜活的灵气,经典的深刻内涵也这样“润物无声”地熏陶着每个孩子的人生,成为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3:国学简介

《广州日报》消息,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此套教材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其中《道德经》为原文全本讲解,另外三册则是按主题归类讲解。如《大学·中庸》一册,分为“慎独”“齐家”“格物致知”“中和”“为政”等章节。此外,近期公布的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中,全国25个省高考要统一命题,并且增加分数后的语文考试,正在研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表示,目前各地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但考什么、怎么考是一个难题。专家建议,不应以文言文字词解释等传统形式考查,应关注考生如何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

篇4:走进国学 亲近国学

直到2005年5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高调宣布成立国学院,并于同年10月16日隆重举行了揭牌暨开学仪式。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许嘉璐亲临现场,何兹全、任继愈等国学大师热情致辞,季羡林、饶宗颐、叶嘉莹等学界泰斗出任学术顾问,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亲任院长……。一时间,叫好声、质疑声见诸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普通老百姓不晓得这些知识分子们都在辩论些什么,但却记住了纪宝成这个响亮的名字。仿佛一夜之间。“国学”降临到我们身边,成为不容回避的话题。

一、什么是国学

即便如此,对普通老百姓来讲,国学依然蒙着一层神秘面纱。似乎跟《诗经》《易经》《三字经》有关,又让人想到酸秀才满口“之乎者也”的憨态。其实,专家学者对此也莫衷一是,学术界至今也没能给出个标准答案。

有人说,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是对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统称。也有人说,国学专指研究经史子集的学问,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畴。季羡林先生生前提出了“大国学”概念:“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这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是立足新时代,具有大视界的战略概括。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现任院长纪宝成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指的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学问。具体说来,国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就是研究“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的学问,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于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传统思想文化,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了解、继承弘扬的重点。

二、国学学什么

国学首先是一门学问,学习国学就是研究学问,它跟研究文学、历史、哲学等社会学科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目前,国学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现成的例子可供照搬学习。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人大国学院的国学教学在内容上以经史子集为主,着重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学校实行本硕连读的6年学制,硕士毕业后还可以继续读博士。按照“新型国学”的定位来构建学科体系和设置具体课程,开设以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为模块的数十门课程,内容既包括传统的经史子集的经典、元典。也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等现代学科以及外语等。

学院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有:《诗经》研读、《论语》研读、《周易》研读、《老子》研读、《庄子》研读、《孟子》研读、《楚辞》研读、《史记》研读、《汉书》研读等经典研读;有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等基本功训练:有乐府诗研究、杜诗研究、宋词研究、陶渊明研究、李白研究、敦煌文书研究、西域史研究、先秦诸子研究、朱熹研究、王阳明研究、宋明理学研究等专题研究等等。此外,人大国学院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作能力,专门开设有写作课,学习创作古典诗、词、曲、赋等。学院每年都要举行学术论文比赛、文学创作大赛和游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笔者认为。国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象征着一种精神,这就是中华国学的宗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余英时在反思当今国学现状的时候说:国学失去了它的生存载体;只剩下孤魂在游荡。这缕孤魂就是千百年来知识分子代代相传的伟大抱负和担当意识。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再到当今无数为民请命的知识分子……国学精神从未中断。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复兴国学尤其要重视对国学精神的发扬和传承。

三、学完国学干什么

对于学生来讲,毕业之后终究要走上工作岗位,就业好坏也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因素。国学专业也不例外,学完国学能从事什么工作?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国学学生的适用领域是非常广的。国学人才有着广泛社会需求,大有用武之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过去许多单位的公文公函都写得学理丰富、文采斐然,这说’明那时的‘秀才’们有学养、有底蕴。显然,现在的机关、企业乃至社区也需要这样的人才,这个需求是多大?再举一个例子,前两年,我见到我国台湾的南怀瑾先生,他问我开办国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说,主要是把丢了的东西捡起来,培养国学人才,接续文脉。他直截了当地说:这还不够。要培养国学人才。培养学问家;更要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培养出将人相的人才。这样看来,治企治校、治县治市、治国治军都需要国学人才。同任何学科一样,只要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就不愁没有出路。”

篇5:《国学纵横》简介

华夏藏文

内容提要

《国学纵横》旨在针对古今围绕“国学”典籍研究和运用中存在的一些热门话题和争议,依据相关的史料、文献,尤其是最新的考古成果,采取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夹叙夹议之方法,阐述己见。行文有理有据,文风质朴自然,笔法灵活多变,文字生动活泼。严谨的考辨中不乏风趣幽默,犀利的笔锋中稍夹冷嘲热讽。因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目录

导言我为什么要写“国学三部曲”

一 “国学”蕴义究为何

1、“国学”何以容易引起歧义

2、倡导“国学”者是“复古主义”派吗

二 “国学”“精”“糟”客观在1、“精华”也有局限,切莫神化古人

2、“糟粕”事出有因,务要具体分析

三 “国学大师”谁堪配

1、该怎么界定“国学大师”

2、“大师”之学与德

3、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四 老子人书仍待勘

1、老子是人而非仙

2、再据传世本解读老子不可取

3、“无为”不一定“消极”,“有为”不一定“积极”

五 孔子九泉不得安

1、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

2、孔子是教育家而非政治家

3、不断翻新的“新儒学”离原汁原味的儒学越来越远

4、后世享有的殊荣使冥冥中的孔子不得安

5、尊孔反孔闹剧何时休

六 扬子衔冤两千年

1、《列子·杨朱第七》是否伪书

2、扬子果真宣扬“极端个人主义”吗

七 庄子苦笑后人痴

1、庄子“相对主义”辨析

2、《逍遥游》果真宣扬“绝对自由”和“虚无主义”吗

八 孟子决非政治家

1、孟子在政治上的迂和腐

2、民本主义是《孟子》的主要思想

九 屈宋幽灵泪潸潸

1、称屈原为“人民诗人”似更确切

2、宋玉果真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吗

十 钱权交易后果惨

1、“奇货可居”勾魂魄

2、高位跌落更凄惨

十一 “焚书坑儒”是与非

1、“焚书”对“国学”之源的毁灭性摧残

2、秦始皇到底“坑”了多少“儒”

3、“焚书坑儒”的是与非

4、“百家争鸣”去而不返了吗

5、“秦火”之后的“国学”流向

十二 “独尊儒术”真与伪

1、汉武帝有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董仲舒有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董学到底属于什么性质

4、“新儒学”并非原始儒学

5、汉代不存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实

6、“以其昏昏”能“使人昭昭”吗

十三 “三玄”背后有玄机

1、“三玄”趋热非偶然

2、八卦预测中的“玄机”

3、“气功热”中的“玄机”

4、“烧香拜佛热”中的“玄机”

十四 中医学术被疏漏

1、中医学术的哲学建树

2、源远流长且硕果累累的中国养生学

3、隋唐学术大家孙思邈

4、各树一帜的“金元四大家”

5、中医药学史上的百家争鸣

6、具有划时代意义“金元四大家”

十五 科学迷信需缜辨

1、从“术数”到“数术”

2、数术与术数原非一回事

3、流传较广的常见数术

4、数术科学迷信需缜辨

5、卜筮实质在决疑

十六 “宋学”“新儒学”义何在1、“宋学”“新儒学”欠慎酌

2、当今“新儒学”应怎看

十七 形象化的“国学”名著

1、凝聚百家之说的《三国演义》

2、佛道交融的《西游记》

3、万花筒式的小说《红楼梦》

十八 “国学”发展有规律

1、“国学”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

2、“国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3、怎样把握“国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篇6:《季羡林说国学》简介

季羡林生于198月6日,山东临清市人。1930年入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言语,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现代语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论文多篇。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进行东方学研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季羡林学术研究领域】

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福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杂文作品。

上一篇:利用教育信息化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下一篇:10年公众健康咨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