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摊点调研报告

2024-06-29

流动摊点调研报告(共9篇)

篇1:流动摊点调研报告

**县城区流动摊点管理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日趋增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流动摊点数量逐年增加。大量流动摊点在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给部分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成为了城市管理顽疾。流动摊点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城市管理的难点。在具体管理当中,经常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加深了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如何加强流动摊点管理,在城市的面子与群众的肚子之间达成平衡,对此我们深入开展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44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9.95万人,城镇从业人员4.83万人(参见2014年4月11日**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城区规划面积26.7平方公里,城区新建街路50多条,84公里。有东升市场、华宝商贸服务中心、西关市场、安居公寓便民市场、砚峡小区便民市场、上亭便民市场等6个专业化综合市场。有固定停车场4处。有临时停车场22处,10处有偿使用。有城镇注册企业205户,各类个体工商户3028户。经2015年1月全面摸排和不完全统计,城区共有各类流动摊点535处,其中,大型机动车车载摊点98处,三轮摩托车车载摊点134处,人力三轮车车载摊点94处,餐饮烧烤摊点84处,其他流动摊点125处。

二、流动摊点的特点

1、区域的敏感性。流动摊贩主要出现在居民区、学校、市场周边及广场、商业区等人流量较大的敏感地段。由于城市建设不断延伸,新城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健全,目前以旧城区居多(陈矿路以东)。从分布区域上看:居民区周边占29.4%,学校医院周边占16.1%,市场周边占19.8%,广场周边占7.2%,主要商业区周边占24.9%,其他占2.6%。

2、人员的复杂性。流动摊贩人员主要有四类:一是下岗失业人员。二是外来务工人员。三是近郊进城农民。四是其他人员(包括残疾特困人员等)。成分复杂,经常拉帮结派,不服从管理。从人员组成上看:无业人员占37.5%,外来务工人员占43.7%,自产自销农民8.7%,其他人员占10.1%。

3、种类的多样性。流动摊贩经营品种以果蔬、小吃、夜排档、日用品及服装类为主。还有一些有店面的经营户为招揽生意,占用门前公共场地、道路展示经营商品,形成店外店,经营种类以店外加工、五金生资、副食百货等小店面为多。从经营种类上看:果蔬占38.4%,小吃占9.2%,夜排档占10.3%,店外店占20.8%,日用品、小饰品占9.5%,服装类占8.9%,其他占2.9%。

4、时间的阶段性。流动摊贩一般出现在早、晚上下班,学生上下学等高峰时段和法定节假日、逢集日期间,并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从经营时间上看:早晨占20.5%,中午占42.7%,夜间占33.6%,其他占3.2%。

5、摊点的机动性。在从便从利心里的驱使下,大多数流动摊点位置不固定,为了避免城管部门的处罚,大多以车载形式售卖商品,打游击战,哪个时段、哪个地点人流量大,便在那个地方占道经营,经营工具简单方便,成本较低,流动性强。使城市管理执法者,对此无从着手。

三、流动摊点的主要危害

1、蚕食道路,影响交通安全。近年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机动车辆的需要,城区一般道路平均宽度8米左右,车载商品车辆(以轻卡为例)一般宽度2米左右,在出行高峰期,若占道售卖商品,车周最少围绕群众1.5米,加一侧停放车辆宽度1.6米,道路通行宽度不足3米。城市道路不断被流动摊点蚕食,极大妨碍了城市道路交通,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流动摊点聚集的场所也是交通事故频发区域。

2、污染环境,扰乱居民生活。流动摊点经营严重的地方,噪音超标,乱堆乱倒垃圾者甚多,尤其早夜市排放的油烟油污、遗留的餐厨垃圾、果皮纸屑、塑料袋等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特别是居民区周边的露天夜市经营时长,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居民反响很大。

3、破坏秩序,存在安全隐患。流动摊点经营所出售的商品、食品,多数是非合法正常渠道进货,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随处可见,而出售的食品往往未经检疫,其卫生状况之差不言而喻,质量安全、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极难查获;这些商贩既无营业执照、又不能定点经营,随意定价无序经营,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4、影响形象,破坏城市品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城区环境越来越优美,道路越来越宽广,正以崭新的面貌向人们展现她的靓丽风姿,但占道经营行为使原本宽敞、整洁的街道拥挤不堪,肮脏不堪,使城市魅力大打折扣。

四、流动摊点存在的原因

1、基础设施相对缺乏。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部分居民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一些新建小区就缺乏就近购买农副产品和日用商品的市场,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流动摊点、自发市场提供了需求空间。

2、进场经营成本较高。由于农贸市场摊位费超出部分经营者的承受能力,同时市场内人流量不大,如果蔬等部分商品保鲜期有限,难以满足经营者需求,尤其是大多数农民自产商品售卖期限不固定,造成部分经营者不愿入市经营。

3、价格便宜购买便利。流动摊贩经营的商品种类齐全,价格低廉,购买方便,因而居民不用绕远路到专业市场或超市购买,即可满足一般家居生活需求。因此,清理取缔流动摊点,就当地居民也不理解,不予支持,有的甚至持敌对态度。

4、审批管理衔接不够。在对沿街经营户的审批上,存在着审多管少甚至只批不管的现象,没有紧密结合申请人的实际情况,一些店面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经营条件,如部分业主在很狭小的店面里从事餐饮、铝合金加工等。

5、管理力量配备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管理要求日益提高,城管执法力量配备不足,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执法力量捉襟见肘,人均管控区域不断扩大,现有力量已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影响了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综合以上原因,加之如**等地外来商贩,打着少数民族旗号,乱摆摊设点,扰乱城市管理秩序,使城区流动摊贩的数量日益增多,乱摆乱放现象比较突出,管理尺度难以把握。流动摊贩具有便民和扰民的双重性,摊随人走,流动性、反复性非常强,有明显的聚集性,有法不责众的免责心理,社会各界的看法不一,规范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五、流动摊点管理的难点

1、管理职能交叉,难以形成合力。城市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占道流动经营涉及到城管、工商、卫生、食药监、公安等多个部门,而政府职能的分工定位上存在交叉和混淆,大家都有权管,但是都不能独立解决,造成各自职能错位,往往是城市管理部门一家唱独角戏。一旦城市市容出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城管部门,而城管部门解决的都是现象问题,对深层次问题无能为力,经常是摁住葫芦浮起瓢,十分被动。

2、执法手段单一,缺乏有力支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清理取缔出店经营、占道流动经营中,频频发生围攻、辱骂、欧打等暴力抗法事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违章占道弱势群体居多,无力缴纳罚款,只能暂扣物品,而暂扣过程中必然要发生身体接触摩擦;二是部分围观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对弱势群体怀有同情,对执法人员怀有敌对态度,甚至妨碍执法;三是执法人员缺乏安全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执法积极性。

3、职能范围较广,不能面面俱到。随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实施,2014年在城管执法局成立后,从公安、工商、规划、环保等部门划拨7项管理职能,城市管理工作的任务更重、范围更广,在诸多管理事项中,坚持昼巡夜查的同时,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和时段都需要定岗执勤才能达到管理效果,否则对违章行为人的游击战根本无法起到管理效果,而受到缺乏执法协勤力量的限制,牵制了城管执法资源,制约了城管其他行政执法领域的拓展。

六、加强流动摊点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快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建议在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中,将综合性专业市场纳入整体建设规划,预留发展空间,合理土地储备,改变市场布局不合理的现状。根据城市地段、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和居民购买力水平情况分别设立适应不同群体的消费市场。对宜于市场建设的土地,及早规划,准确定位,争取尽快开发,或在物业小区或小区建设中将市场建设考虑进去,科学合理布局,从根本上解决占道摊点问题。

2、设置限时经营的便民市场。以不影响交通秩序,不影响市容环境,不影响居民生活、不影响卫生安全的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公共空地和具备条件的背街小巷,按照合理选址,专业销售,限时经营的要求,设立美食一条街、小商品限时经营市场等,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平台。通过规划设置相应的便民市场,从而聚集消费人气,逐步疏导和取缔流动摊点。

3、强化部门联动的管理合力。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管理问题涉及公安、工商、卫生、食药监、城管等多个部门。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执法联动机制,通过条块联动、部门互动,形成管理合力。特别是对严重影响交通秩序的流动摊点、马路市场,实行联合执法,依法予以清理取缔。同时,对一些长期店外经营的经营户,建议有关部门在证照审验中采取相应措施,对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不予审验、续发。对一些车载流动摊点公安交警部门按照相关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4、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的同时,争取县新闻媒体积极支持配合,重点加强对市民文明经营、守法经营和理性消费、文明消费的宣传引导,加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全面提高对占道经营违法性、危害性的认识,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管理环境。另一方面,增强专业市场的竞争力,建立科学的专业市场经营机制,不断适应市民生活需求和大众生活习惯,合理控制专业市场物价水平的波动,吸引周围消费人群。

总之,在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同时,通过采取区域集中、人员集中、管理集中的方式,将流动摊点集中在若干相对固定的场所实行专业销售、限时经营,并通过一定的措施和制度约束,保障其经营秩序,不仅可以杜绝流动摊点,提高市容市貌,减少对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群众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且规范管理,使得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同时,通过这种疏导机制,转化了摊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变成了共同管理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秩序规范,市容整洁,关系和谐的治理目标。

篇2:流动摊点调研报告

沙溪办事处:

学校门前流动摊点带来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及潜在安全问题已成为我校的心腹大患。我校中午有200多人在校就餐,每天中午12点半左右附近小摊贩提着大包小包的零食在学校大门口兜售;每天放学后不少学生围在校大门口流动摊点上买油炸食品。

我们经常看见:校门傍边停着一辆辆小推车,车上摆着一些简易的锅盆灶具,煤气罐就挂在车旁。一口口冒着油烟的大锅里放着肉串、豆腐干等油炸食品,边上围满了系着红领巾的学生。摊贩一手摆弄食品,一手接钱找钱。看着那些学生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我们要问:这些食品原料新鲜吗?卫生吗?摊贩有营业执照吗?煤气罐安全性能有保障吗?联想到前段时间在电视和网上看到关于劣质食品引起中毒、幼儿园校门口煤气罐爆炸伤人的新闻,学校焦虑着。学校除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和环境治理监管外,特请求沙溪办事处相关部门常态化的对学校门前商店食品和流动摊点进行清理整治,取缔无证、无照、加工食品的窝点,有效净化学校门前育人环境。

阆中市滕王阁小学校

篇3:远离流动摊点

教学目标: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增加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讲究卫生、不买零食的好习惯。班会准备:

1、班会前一周,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的流动小摊进行实际调查,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安全的。

2、排演小品《爱买零食的他》。

3、分别从流动小摊上和大超市里购买一些食品。班会过程:

1、主持人宣布“远离流动摊点,拒绝不洁食品”主题班会活动开始。

2、班主任: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举行以“远离流动摊点,拒绝不洁食品”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各位同学已经经过自己的实际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了有关“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知识。希望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学到的知识带进今天的课堂,达到相互交流、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自护的目的。

3、主持人请同学们汇报对学校周围流动小摊进行实际调查的结果。

学生谈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烤羊肉串、烤年糕的桌子又黑又脏,食品上叮着苍蝇,有沾满了灰尘。②制棉花糖的机器都是污垢,还不时会有脏东西掉进去,卖主自身也很脏,根本不讲卫生。③袋装食品没有明确的产地、商标,有的已过保质期。

4、主持人小结:大家的眼睛可真亮!观察得非常仔细,调查得很全面,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这样的食品我们同学吃了能不生病吗?下面我们来看小品《爱吃零食的他》。

5、小品表演《爱吃零食的他》 主要内容:上课时,一个男生突然肚子痛,送到医务室。经校医诊断是得了急性肠胃炎。经过了解,他早上上学时吃了小摊上的油炸鸡腿。

全班讨论:①这位男生得的是什么病?②他为什么会生病?

6、主持人归纳:学校规定不能到小摊上去买零食吃,可有的同学偷偷地去买,不听老师的劝告,刚才的这位男生就是因为吃了小摊不卫生的食品而生病的。那么究竟什么的食品才是安全卫生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己从大超市买的食品和我手里的小摊上的食品进行比较,看看安全的食品必须有哪些标识。

学生比较并且讨论:安全的食品要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具体的地址和电话、保质期、食品的具体组成成分和重量等。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知识竞赛

1、全班同学除3评委和一名主持人外,其余分四组,每组指派4人作为代表进行比赛。

2、在活动过程中尊重参赛同学和评委,不能大声喧哗,中途不能无故离开座位。

3、在比赛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听清主持人所说的答题注意事项,再进行答题。

4、竞赛结束后,当场公布比赛成绩,颁发奖品。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知识竞赛。(必答题)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必答题,每道题目都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

每个小组回答一道题目,答对加3分,答错不扣分。

1、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C)

A、蔬菜和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2、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A)

A、豆腐和菠菜

B、葡萄和苹果

C、面包和牛奶

D、馒头和豆浆

3、吃剩的饭菜放进冰箱后,应该怎么样处理?(A)A、放进冰箱的食物要尽快加热并食用 B、只要菜没有变味什么时候都可以吃 C、时间不超过一个星期就可以吃 D、饭菜变味了一加热就可以吃

4、下面哪个是绿色食品的标志?(C)

主持人:好了,第一回合的比赛就到此结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得分情况吧!㈡抢答题

主持人:下面要进行第二轮的比赛,同学们加油呀!这一轮的比赛是抢答题,同学们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能或不能。在我问完题目后,就可以举手抢答。

每答对一题加3分,答错不扣分。举手抢答者答错后不再继续抢答,直接进行下一题的抢答。

1、发霉的花生能吃吗?(不能)

2、油炸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常吃?(不是)

3、方便面是不是可以作为主食?(不是)

4、我们是不是可以天天吃快餐?(不能)

5、能空腹喝牛奶吗?(不能)㈢、辩论题

主持人:现在是辩论赛环节。小组讨论(可以离开座位和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你们的意见和结论,组内其他成员可补充。说得好的小组加5分,次之加3分。

主持人:餐厅、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利弊谈。答:利:卫生,不易传染各种疾病。

弊:塑料餐具不易处理,造成“白色污染”。一次性筷子浪费大量木材,长此以往,将会破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

结论: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

主持人:好啦,辩论赛到此结束了。从双方的辩论中,我们知道了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有弊也有利,但总地说来,是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

现在请评委们对两组同学的辩论情况进行举牌评价。(如成绩相等,则两组各加5分)“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竞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组的积分。(算积分)

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xx组获胜。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xx组表示祝贺。

主持人:喜欢零食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我们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了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这就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在生活中还做到以下几点:

①、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③、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④、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唱《食品卫生安全童谣》(大家一边拍手一边念)。

主持人:现在,让我们拍起手来,一起来唱《食品卫生安全童谣》。

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危害大。良好习惯要养成,食品挑选切注意。“三无”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质在其中。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更是谈不上。过期食品切注意,吃了危害大又大。变质食品切分清,中毒机率高又高。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正面临。饮料、冷饮要节制,损害牙齿的健康。

班主任小结

篇4:城市流动摊点管理制度与方法

一、设置临时经营摊点(群)的基本条件:

1、要规范摊位、符合卫生要求,不得损害市容和环境卫生;

2、保证设置摊点(群)后机动车辆能双向通行和行人通行;

3、不得有损园林绿化和市政公用设施;

4、不能占用消防通道、公安应急通道、防洪通道、医院急救通道、公共汽车专用通道和其他法律法规不允许占用的场所;

5、不得影响和个人的正常工作秩序;

二、设置临时经营摊点(群)的审批程序:

1、由单位或者个人写出申请,报县城市管理局;

2、县城市管理局会同县交警、园林、卫生、工商等部门联合审批批准;

3、经批准设置的临时经营摊点(群),由县城市管理局划定设置摊点范围,并由核发许可证。

三、对临时经营摊点(群)的管理要求:

对临时经营摊点(群)的管理必须达到“三必须”、“四统一”、“五不准”的要求。

1、“三必须”即必须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必须有专人保洁,随脏随扫;必须在指定位置经营,保持摊位整齐美观,实行摊前“三包”,并与县城市管理局签订责任书。

2、“五不准”即不准超出已核定的摊位数量和超摊位线经营;不准乱搭乱挂;不准乱丢垃圾、乱排(倒)污水废水和乱堆放物品;不准损坏园林绿化和市政公用设施;不准堵塞交通和超过规定时间经营。

四、对临时经营摊点的管理办法:

1、加强宣传引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宣传教育,引导流动摊贩就近入店,入市(市场)经营,以文明执法感动群众,以良好作风感染群众,以热情服务方便群众。

2、对现有的摊点进行了重新规划设置,做好县前社区部分摊点试点工作,对早餐、擦皮鞋、水果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摊点,进行统一的调配设置,其他地段摊点一律入室经营,做到严格管理和服务便民的有机结合,规范临时摊点集中经营管理,动力解决摊点设置随意性大和存在的散、乱现象。

3、对临时摊点进行随机监督。对临时摊点经营情况定期、不定期实行跟踪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对临时摊点经营人作出相应教育。;

4、实行错时工作制。针对摊贩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占道经营,造成道路拥堵现象,结合“六定工作法”,实行“错时工作制”和徒步巡逻管理,填补早、中、晚三个休息时段管理空档和漏洞,切实加强对城区主要道路、重点部位的各类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行为的规范整治,及时处理城管执法范围的突发性和临时性事件。

5、实行监督考评。经批准的临时经营摊点(群)由县城市管理局组织人员严格管理,负责监督考评。

篇5:流动摊点调研报告

亲爱的同学们: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目前,学校周边尤其是大门口有一些流动饮食摊点向学生兜售食品。由于这些摊点在原材料采购、存储、加工制作等方面缺乏监管,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明,所销售食品难以确保安全。这些摊点出售的食品,有的含有过量色素(添加剂),有的可能是地沟油做的,有的甚至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这些垃圾食品,对人体有较大危害。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食用不洁食品容易导致肝炎、腹泻等疾病,不利于身体发育;如果长期食用含有过量色素(添加剂)的食品,容易引起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为怪癖等症状,从而影响学习。不仅如此,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也造成了学校周边交通拥挤,存在一定交通安全隐患。为此,我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彻底远离流动饮食摊点,不在校外流动摊贩处购买食品,严禁将流动摊点出售食品带进校园。

2、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吃饱吃好主食,特别是早餐。少吃零食,不把零食当正餐,不购买食用烧烤、麻辣烫、油炸食品等“垃圾”食品。

3、不挑食、不偏食,避免暴饮暴食,养成科学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

4、健康饮水,提倡喝白开水、矿泉水,不喝可乐、雪碧等各类碳酸饮料,不买冰棒、冰沙、奶茶等饮料。

5、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乱丢乱扔,垃圾自觉入箱,共同营造优美城市环境。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郑重许下诺言:远离校外流动摊点,拒绝食用不洁食品,让健康伴随我们。

东桥中学全体师生

篇6:流动摊点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组 杜志翔

据不全调查,我区辖区内实验小学、第六中学、第一中学、民二小学、前进小学、民三小学、八一路小学等学校周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食品流动摊点,这些流动餐点经营者大多没有有效经营证件,经营的大多是自制食品,油炸类、烧烤类等重口味食品较多,所售食物不少直接裸露在外,车辆经过扬起的灰尘都粘附在上面,卫生状况令人堪忧。还有一些商贩为获取最大利润,将一些快要腐烂、变质的水果或肉类加工再出售给学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会影响学校的交通秩序及学生的人身安全。特别是早晨、中午、傍晚学生上下学时间,流动摊点、家长接送学生的车辆、上班族车辆、到菜市场买卖菜人群交织在一起,经常出现堵车、车辆刮擦、人车相碰等事件。

以上情况的出现,一是中小学校不具备为学生提供就餐条件;二是因一些家长在外务工或因工作忙无法顾及到孩子吃喝,给学校附近的流动商贩提供了机会;三是流动摊点成本低、利润高;四是社会管理秩序的漏洞。

学校周边流动摊贩饮食摊点亟待规范,急需集中整治。为此,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工商、食品、城市管理等主要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流动摊贩饮食摊点进行集中整治。

二是统筹规划经营场所,按照既方便群众,又相对集中原则,规划场地,归行化市,优化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划出固定位置定时提供经营许可,并定期对小学校周边食品流动摊点从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严控传染源;对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一律予以阻止。

三是建议相关部门要制定出一套学校周边食品流动摊点监管的长效机制。积极听取学校广大师生、家长的意见,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及时搞好服务保障,对校园周边整治常抓不懈。避免类似问题年年提,年年都是老样子的状况。

篇7:流动摊点调研报告

学校周边饮食摊点较多,存在问题较多,出事较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治理,甚至达到混乱的状态,我校周边更是如此。学校非常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利用现有力量,加强治理,但终因没有执法权,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校多次向主管部门汇报,也没有获得理想效果。

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我校对周边200米以内的饮食摊点进行认真排查,现把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门面房多,专卖食品的多,兼卖小食品的也多。

二、其中大门外卖食品的游摊浮贩,一无健康证,二无卫生许可证,占道经营,又极不卫生,因有利可图,屡赶不走,长期滞留,特别是在学生放学时和上学时更多,严重威胁着我校学生安全和健康。

三、门外附近的门面房经营不规范,多次门外出售或携带小食品隔门销售。

漯河市实验中学

篇8:临时摊点方案(管理制度)

为创造更好的人民生活环境,彻底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这一城市管理顽疾,根据我市“五城联创”工作的总体部署和《XX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城管执法一大队本着“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引导经营”的方法步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容貌标准》及《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特建议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设置的目的

紧紧围绕“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及“五城联创”的工作目标,按照“科学规划、适度集中、规范设臵、严格管理”的原则,我大队建议辖区部分次干道、城市近郊、背街小巷进行科学规划、相对集中地设臵临时占道摊区,并制定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在解决困难群众生计问题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现象。切实达到净化城市环境,优化市容秩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以确保“五城联创”工作往纵深推进。

二、设置的意义

临时摊区的设臵是城管工作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是妥善处理堵与疏、民生福祉与城市形象相结合的体现。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是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工作。以优劣共生、兼容并蓄的人文理念来实现城市管理人性化,可使规范便民摊点工作真正成为解民意、得民心的亲民工程,最终解决摊贩谋生权与治理必要性之间的两难困境。从而推动和谐

对集中区域的次干道,并定时经营;

㈥、餐饮夜市类经营摊点应集中设臵,并具有一定规模,定时入市经营,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㈦、蔬菜批发早市、百货批发夜市应尽量设臵在城市中心区以外,交通相对便利的城郊接合部空地或郊区,并定时、定点经营;

㈧、小商品、水果、书报及修理类摊点,应在城市次干道合适的路段或有条件的居民小区内的空地设臵。

四、设置的程序

㈠、提交申请。由辖区各中队提出定时定点临时摆卖摊的初步设臵意见,报大队审定同意后,大队以书面形式向城管行政执法支队“临时占道摊区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提出设臵摆卖摊区试点申请。

㈡、试点运行。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临时占道摊区管理办公室”经现场勘察或授权相关单位勘察后,暂定一条非主要街道作为临时摊区试点,报领导小组审定后试运行。临时摊区试点一个月后,广泛征求新闻媒体、周边居民、街道办事处的意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有关管理,视情况择机在各区域相继推开。

㈢、规范设臵。各区域临时摆卖摊设臵申请由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临时占道摊区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最终审定。审定同意后,由城管大队负责对临时摊区进行统一管理。辖区街办、社区、工商、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相互配合、协助做好管理工作。

6、统一设臵碗筷洗、消设施;

7、统一经营户服装;

8、统一进场经营时间,进场时间为19:00,严禁提前进场。

㈢、蔬菜批发早市和百货夜市摊区:

1、在规定的区域和范围内经营,禁止搭建临时或永久性摊棚、遮阳伞;

2、产生的垃圾杂物由经营户负责清扫,随时保持地面清洁,无垃圾、菜叶及污水等;

3、蔬菜批发收市时间为7:00以前,百货夜市摊区入场时间为19:00,严禁提前入场、超时经营。

㈣、修理摊点(指自行车修理、修鞋、擦鞋、修锁、修手表等便民、利民的摊点)

1、统一制作轮式工具柜,收工后将工具柜和垃圾杂物带离经营场地;

2、禁止搭建临时或永久性摊棚,条件允许的地段可以设臵遮阳伞;

3、划定经营区域和面积,禁止随意占道、乱堆乱放等擅自扩大经营面积的行为。如修理物品较多,应主动摆放整齐。

㈤、小商品、水果、书报摊点等

1、设臵统一摊棚,做到外观整洁、美观;

2、产生的垃圾杂物由经营户负责随时清扫,保持地面清洁;

3、经营物品分类放臵,位臵和高度基本一致;

4、摊位前适当位臵设臵控制线,禁止随意占道、乱堆乱放等擅自扩

目范围、从业人员姓名、数量等,初审后报大队复核,复核通过的将集中报城管执法支队“临时占道摊区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核准。

㈣、经最后核准通过的将由工商部门查验合格后发放《临时营业执照》。从事食品摊点经营的,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首先领取《卫生许可证》方可进入审批程序。

七、工作要求

城管大队要抓好临时摊区初步的规划定点和布局调整工作,严格控制设臵总量,严格审批程序;管理辖区内新增设的临时摊区都必须坚持科学控制、合理布局、统一规划、严格审批、办证经营、逐年减少的原则和管理模式逐步深入推进。

㈠、各执法中队要积极宣传,并依靠街办、社区等组织,采取多种手段广而告之,深入宣传发动,切实做好临时占道摊区的宣传动员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工作推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㈡、城管大队管理区域内临时占道摊区的选点及设臵,由城管大队联系街办、社区按照“设臵程序”认真落实。已设臵好的(2年以上)占道摊区,由各中队按照设臵标准规定,引导商户逐渐更正,并报城管大队逐一登记备案。

㈢、各中队要负责辖区临时摊区的设臵和日常管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负责经营户的资格初审,建立经营户档案与经营户签订文明经营协议书;做好临时占道摊区日常管理的督促检查工作。

篇9:关于便民摊点规范管理的思考

在城市管理范畴中,擅自摆摊设点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这些古即有之的贩夫走卒,具有流动性、低成本、便民性的特点,是城市管理不可回避、不言轻松的话题,也是普通群众与城市管理者看法不一甚至某种程度产生对立的领域,如何在目前的保障民生和城市管理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临界点”,区分情况,合理化解这一矛盾难题,既能解决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吃饭问题”,又能维护城市市容环境的“面子问题”,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永恒课题。崇川区城管局自2001年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来,以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大对辖区内占道经营摊点的整治力度,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整治活动,使我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但是由于当前各项执法任务繁重,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流动摊点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对流动摊点尚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导致整治效果不能持久,常常陷入“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流动摊点为何成为城市管理工作中“久治不愈”的“顽症”,如何有效地解决市容环境与改善民生之间看似一致而又在一定程度上不相协调的矛盾?为此笔者近期对市区流动摊点情况进行了调研,就转变城管思路,以人为本,疏堵结合,进一步扶持和规范便民性质的摊点,确保市容秩序与群众利益取得双赢,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流动摊点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笔者对市区流动摊点的调查分析,流动摊点从表现形态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自发市场类。这类流动摊点以早、晚下班高峰及人流量集中的地方为主要经营地点,大多形成于居民区比较集中的地段以及学校、医院、市场周边,经营品种围绕居民日常生活以副食、果蔬及日用品为主。从一方面讲,这些小市场的形成,方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但因侵占城市道路,无序违规经营,造成交通阻塞、秩序混乱、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目前,市区一些居民大量集居的老旧新村,如虹桥新村、新桥新村、易家桥新村等,和一些大型农贸市场周边,如节制闸市场、百花市场、端平桥市场、段家坝市场、轻纺城等,还有大学生公寓、医学院、大学城等处,常常集中了大量流动摊贩。这类摊贩以郊区自产自销农户、下岗职工、外来人员为主,人数大约在500至600人左右。

二是店外占道类。这类占道摊点在市区较为普遍,其明显特点是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但擅自扩大经营面积,占用城市道路。这类摊点以露天烧烤、店外加工、汽车修理及洗车场等为多。如钟秀路木材市场一带的沿街店面、虹桥路的夜间龙虾一条街等。

三是零星摊点类。这类占道摊点大多是分布在新村路口和人流量较大的部位,经营工具简单方便,流动性强,多以小吃加工销售,饮食大排档、水果、日用品经营及小修理为主。如分布在市区主次干道两侧的汽车水果摊,长途汽车站、轻纺城附近夜间排档等。从事这类摊点经营的大多为城市下岗职工以及外来人员,在1000人左右。

二、流动摊点的成因 笔者认为,流动摊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生活,解决了部分社会困难群众特别是下岗职工、残疾人的谋生问题,但因经营商贩随意占据城市道路,违章从事各类经营活动,既严重扰乱了正常交通秩序,又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损坏了市政基础设施,是破坏城市形象和环境秩序脏、乱、差的主要源头。

据不完全统计,在市区长期从事各类流动摊贩不少于2000个,主要有四类:一是下岗失业人员。企业改制或者企业效益不景气,如当前国际金融下大量企业关停并转,产生大批下岗职工,由于这部分人员年龄偏大,一时找不到工作,家庭负担重,又不能闲置在家,就选择了街头摆摊设点这种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小买卖。二是进城务工人员。这些人员主要来自山东、安徽、江西、苏北等地,成分复杂,经常拉帮结派,不易服从管理。三是近郊进城农民。大多以老人为主,主要经营自产自销的瓜果蔬菜。四是残疾特困人员。这些人大多无正常生活来源,也没有资金实力,需要社会救济。

经调查分析,流动摊点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城市生活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有些居民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表现越来越突出,如一些新建小区就缺乏就近购买农副产品和日用商品的市场,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相关职能部门规划、建设工作滞后,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的原因;对于新建小区,也存在开发商在开发建设时或未充分考虑居民需求,或不按规划要求,非法占用公用设施用地,造成相关配套设施落空。

(二)市场经营成本高。合理完善的市场布局是治理流动摊点的重要举措。由于部分农贸市场改造后,市场管理者多从商业角度出发,市场摊位费超出部分经营者的承受范围,造成部分经营者嫌市场摊位费贵而不愿进场经营,如白堂桥农贸市场改造后,以前农贸市场内许多经营户不愿进入新的经营场所,继而出现了每天早晚在城山路上自发形成马路市场,给道路交通和市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当然城市规划建设不尽合理,市场配置布局不尽人意,也是造成流动摊点大量无序存在的原因。

(三)部分群体赖以谋生的手段。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外来人口流入城市从事各类商业活动,再加上部分企业下岗职工、部分残疾人及社会闲散人员的介入,就业难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谋求生存空间,许多人选择了投入成本低、收入见效快的流动摊贩职业。经我们不完全统计,市区2000户左右的流动摊贩群体中下岗职工占46.2%,外来务工人员占43.7%,特困残疾人员占13.5%,自产自销农民23.8%。他们为了逃避各种费用,降低经营成本,谋求最大利润,有市不进,占道经营,对南通城市市容形象形成极大损害。

(四)居民的消费心理和习惯意识。从部分居民的消费心理考虑,流动摊点经营的商品便宜,购买方便,因而不用花时间、绕远路到专业市场或超市购买。特别是部分历史形成的马路市场,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得到部分市民的认可,甚至与民俗紧密联系,清理取缔不但经营户不答应,就连居民群众也不理解。如城山路曹公祠庙会市场,每至初一和十五,香客如云,摊贩云集,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状况极差,然而基于其历史性和民俗性,简单取缔会引起群众的极大反感,影响社会和谐。

(五)职能部门管理“缺位”。在对沿街经营户的管理上,有关职能部门责、权、利不统一,审多管少是占道摊点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突出表现在对经营户的审批上,不能从实际出发,造成部分业户很狭小的房子就从事餐饮、铝合金加工、车辆维修、清洗等,还如在一经些居民家属楼的门面房从事餐饮、烧烤。其中最突出就是遍布新村小区的铝合金加工点、水果店和摩托车维修点等,因经营场所远远满足不了经营需要,就随意占道设摊。

三、国内外的相关探索

任何政府都希望自己的城市干净整洁,有序经营,“严禁占用城市道路摆摊设点经营”这是城市基本文明素养的重要内容。一些在社会话语权处于主导地位的群体也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优美,很不愿意自己生活被打扰,他们是极力主张坚决取缔街头无证摊贩的。与此同时,大多数的普通市民都感受过很多街头摊点的便利,不同意把所有的街头摊点一律取缔。所以如何给城市摆摊者一个合理的空间,尤其是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具有便民性质的摊点以合理存在的理由,这是中外城市管理者都在探索的问题。

上海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马路设摊的基本条件是:申请临时设摊许可证的摊主必须在上海居住至少半年以上,同时要向所在街道提出设摊申请,有关部门听取街道居民的想法,老百姓赞成,相关部门才会颁发临时许可证。而影响交通、算命占卦和夜排档等无证摊担则将被坚决取缔。据悉,这也是上海首份指导城市摊位设置的行业导则,从细则上放宽了对城市设摊的严格限制。

浙江建德市把城市闲置地段设立为果农的临时销售摊点,制作了分布图,并将“地图”分发给城区附近的农民。果农们进城摆摊人手一份,放心叫卖,方便了市民购买水果。

重庆主城区对马路摊点的管理将有序放开。重庆市各区目前已经规划了443个马路摊区,设置摊位11169个,主要用于出售一些日常小商品,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居民在街道登记后,将统一制定和颁发占道经营证。

美国:科学规划设摊地点。美国首都华盛顿路边摊的数量和地点都是经过科学规划的,既不能影响当地交通和周围民众的生活,也要照顾到有足够的往来客流量。在管理上,每季度的执照费不高,但商贩必须确保卫生。

韩国:人性管理+业者自律。在韩国,街边摊贩归所在地区的洞事务所(相当于中国的街道办事处)管理,摊主在赚钱的同时,不能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起码的社会秩序,这样的话,事务所也不会使用强力手段加以取缔。

法国:依法管理与服务并行。在巴黎,每个早市上的商贩都是拥有专门执照的流动商贩,要想在某个早市上拥有固定摊位,流动商贩必须向早市所在市政府提交申请。而无照摊贩只要不影响交通,警察就以教育为主。要是他们整体上造成扰民、阻塞交通,有关部门会修改摆摊地点和时间等,不是将矛头只对准商贩。

杭州市出台了《关于规范社区便民服务点的意见》(杭政办函[2007]266号),提出了市区范围内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自行车修理、修鞋、修锁、小家电维修等居民日常所需服务点,杭州市城管办、市民政局、市城管执法局等三部门又联合出台了《关于统一和规范社区便民服务点设置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上述便民服务点的管理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明确,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也规范了相关便民服务点的管理。

四、我区的有益实践

近年来,崇川区城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市管理为人民,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城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执法,树立和谐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实施城市管理,坚持整治与疏导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堵疏结合,以堵为主”,实行“主干道禁止,次干道严控,新村小区规范”的原则,在流动摊点整治和便民摊点规范管理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初步尝试。

从2006年开始,我局即组织对市区范围内主次干道两侧的西瓜摊点、早餐点、小修理点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地调查摸底,了解其主要分布和市场需求状况,以及对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的影响。按照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方便市民生活的原则,对107个夏季西瓜临时摊点、157小修理点、141便民早餐点,逐步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设置地点、统一摊位编号、统一摊位包装、统一经营时间,使之既美化市容,又方便市民,使一部分零散、无序的摊贩得以规范疏导。规范统一、美观大方、摆放整齐的便民摊点设置,使广大市民和经营业主都满意。

对原来散布市区各处夜市、夜排档的整治和规范也是我局堵疏结合的一大亮点。我局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支持下,灵活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办法,成功地对市区夜市、夜排档进行了整治。我局牵头成立了由公安、工商、商贸、卫生、规划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整治办公室,先后5次召集召开联席会,部署整治方案。2006年8月虹桥路夜市开张,市区原有夜市、夜排挡点全部取缔。区公安分局专门抽调43人维持现场秩序,卫生部门也抽调10人对夜排档的食品卫生、操作流程进行现场把关,城管局在本次搬迁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共抽调107人,不但对虹桥路夜市周边进行管理,而且对原夜排档各个点巡查取缔。此次行动不仅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地方政府和市民群众脏乱差的夜市夜排挡问题,还成功地打造出了虹桥路夜市、夜排挡这一城市小吃经营的亮点,既树立了政府形象又维护了群众利益,受到各方面好评。

在“疏导”的同时不放松管理,对辖区主次干道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采取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四定”责任制,按照“定岗布控、责任到人、整体联动、突击重点”的原则,日常管理以单个队员巡查为主,进行不间断管控,以达到对各类违章“发现更直接、处理更迅速、管理效果更明显”的目的。执法人员进行全天候巡查管理,及时查纠擅自摆摊设点行为。在管理中,要求执法人员坚持“执法就是服务、执法就要服务、执法必须服务”的理念,融执法于服务之中。实施路段管理责任追究制,实行错时管理等管理办法,收到了较好成效。

五、规范便民摊点的具体设想

规范合理地设置便民摊点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缓解了就业压力,是城市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治理流动摊点的有效方法。结合近几年我局执法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规范便民摊点,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把便民摊点打造成展示城市形象的亮丽点,服务市民群众的便民点,安置小商小贩的好平台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助推器,综合考虑市容市貌、居民需要、道路状况等各种因素,科学制定了便民摊点设置的各类标准,对便民摊点进行靓化包装,根据总量控制,选点适当,布局合理,方便群众,有序规范的管理思路,做到了整治与疏导相结合,稳定与发展相同步。

(一)具体步骤

一是组织人员对辖区各类便民摊点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进行摸底造册;

二是对审核批准的便民摊点统一划线定位,做出分布图;

三是加大流动摊点整治力度,为规范便民摊点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给予下岗及特困残疾摊主给予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

五是把散乱摊点集中到指定区域经营; 六是与经营摊主签订市容环卫责任协议书;

七是完善健全便民摊点规范管理统一标准。

(二)管理标准

1、小修理点:占道面积2×2m

统一制作修理亭、修理箱,统一设置遮阳伞,在规定的区域内操作,修好的车辆一律放在城管部门统一设置的停车线内,并保持周围的环境卫生整洁。

2、西瓜摊点:占道面积4×2m

在规定的区域内摆放并上车经营,地面无垃圾、水果、水果筐等物品,方便袋一律放在柜内,不得随处乱挂,保持周围环境卫生整洁。

3、早点工程:占道面积3×3m

经营者统一配置早点餐车,必须持有健康证,在规定的区域内摆放,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营,保持周边环境卫生整洁,并保障责任区范围地面的清洁,禁止乱扔垃圾(含顾客)、乱泼污水,随时清扫,并将清扫后的垃圾倒在统一配置的垃圾容器内。

(三)管理思路

1、强化管理。辖区内的便民摊点都必须坚持科学控制、合理布局、统一规划、严格审批、办证经营、逐年减少的原则,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新村小区规范,对屡教不改的违章设摊者加大整治和处罚力度。同时,由城管部门牵头,工商、卫生等部门予以配合,多管齐下,进一步加大对批准摊位的管理力度,规范经营者的行为。

2、建立台帐。要建立管理台帐,定期考评,将考评结果直接与审批、办证挂钩,连续2次考评不合格的便民摊点取消下一阶段的设摊资格,使便民摊点管理步入有序、正规的秩序行列。

3、抓好教育。强化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的教育,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明水平,培养城管意识、法制意识、环保意识,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在市民群众中形成抵制无证流动摊贩的自觉行为和文明守法观念。

4、加大整治。对辖区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加大整治力度,形成市容管理长效机制,坚持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巡查频率密度,严防死守,对极少数屡教不改、恶意违章的流动摊贩,由城管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工商等部门坚决予以取缔

5、延伸管理。对背街里巷内属于管理盲点的摊点,采取逐一调查、登记、实地勘验,调整摊位布局,固定经营场所,保持交通通畅,加强卫生监督,摊点相对集中的区域,可通过定人定时管理,使之逐步得以规范。

上一篇:注重小学数学课堂助学激趣的建议下一篇:幼儿园评语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