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2024-06-20

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精选8篇)

篇1: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1303)-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事环境工程的规划、管理、设计、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教学等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环境工程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并为环境工程相关专业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

2、专业培养要求

要求本专业毕业生:(1)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等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3)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环境工程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

(4)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5)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基本规律,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坚韧的毅力、诚实的品格、勤劳的作风、宽容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6)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二、专业主要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等。

2、主要实践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环节:认识实习(见习)、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论文或设计)等。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6年);学位:工学学士

四、毕业与学位授予的规定

1、毕业规定

学生毕业时除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外,还应获得修读课程总学分18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1学分,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91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论文或设计)等)26学分。

2、授予学位规定

符合湖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方案

1、教学时间分配表

注:带*号者安排在假期中进行。

2、学分学时分配表

注:各学期平均周学时/周学分按学期教学周数计算,四年平均周学时/周学分按160周计算。

3、课程计划表

(1)公共必修课(51学分)

注:考核形式: K-开卷、B-闭卷、C-考查、J-机考(下同)。(2)专业基础课(53学分)

(3)专业核心课(38学分)

(4)专业选修课(12学分)

(5)公共选修课(8学分)

(6)实践环节类(26学分)

注:(1)带*号的实践环节不集中安排,由指导教师在相应学期安排并完成。(2)未列入实践类环节的其它学习形式,包括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科研、创业或社会实践等活动中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如正式发表的作品、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及经认定的竞赛奖励、职业技能证书、创业活动等),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查,报教务处审批,可取得相应的课外学分,学生通过这类学习形式获得的课外学分可冲抵公选课程应修学分。

六、辅修专业课程方案

1、辅修课程方案

2、辅修课程修读规定

学有余力的非本专业学生,可按学校相关规定申请修读本专业辅修课程。修满环境工程专业规定课程30学分并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的,可获得环境工程专业结业证书。非工科专业学生修完环境工程专业第二学位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总学分58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30学分,专业选修课21学分,毕业论文7学分)并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的,可获得环境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专业负责人(签名)

分管院长(签名)

院教学委员会主任

(签名)

篇2: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软件规模、复杂度以及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软件的开发成本和进度变得难以估计,软件可信性越来越差。这种软件成本不断上升而质量不断下降之间的矛盾即所谓的“软件危机”。软件质量难以得到测量和控制,会造成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为克服“软件危机”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将工程技术和管理中成熟的方法、技术原则引入的软件工程科学中,逐步形成系统的软件开发理论、技术和方法。从而,“软件工程”也逐步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设计知识面广泛,研究人员将各种传统工程设计中的概念、方法理论和软件工程结合,用于指导软件工程实践,发展迅速,内涵丰富。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形式较单一,受传统班级课堂形式和学时的制约,教学难度较大。目前,理论课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法,灌输基本概念、原理;而在实验课中则主要采取“放任式”教学法。目前软件工程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乏味。软件工程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以“讲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导致教学方法和效果的差异。软件工程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软件工程能力,指导学生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自觉将理论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开发探索的主动性及参与大型软件工程实践的基础能力。

2软件工程特点及发展趋势软件工程特点

1)软件工程着眼于大规模、高复杂性的软件。传统的程序设计技术是仅仅指小型程序设计。

2)软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大规模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复杂性一方面是软件构件大量增加,因素繁多,另一方面是软件需求、软件体系结构等具有不确定性。

3)软件需求等经常变化。在软件设计初期,由于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使用人员存在交流的鸿沟,或者是软件使用人员本身对软件需求不明确,导致软件需求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变更,而软件需求的变更使软件开发周期大大延迟。

4)软件开发的效率非常重要。软件的市场需求很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有线无线网络的发展,IT业务与日俱增,软件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但是软件的供应比较滞后。软件工程发展趋势

1)开放计算。开放计算包括开源软件、开放架构和开放标准三个方面。

篇3: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金融工程,人才,职业导向,培养模式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的迅速增加, 金融市场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也快速上升, 金融工程专业已渐渐成为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高校要培养金融工程专业人才, 却应考虑如何培养中国金融市场真正需要的金融工程人才。金融工程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 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 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设计、开发和实施新的金融产品, 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1]。自2002年以来, 中国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 这其中金融工程专业, 有的归于金融学院, 有的归于管理学院, 有的归于数学学院等等, 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金融工程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 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 因此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去把握方向, 从而学校之间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作为高等院校, 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 构建发挥自身特色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和中国高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

(一) 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末期, 金融工程思想传入中国, 为中国还处于初级发展状态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般而言, 金融工程包括新型金融工具和方法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难题的方法 (Finnerty, 1988) 。金融工程融入了经济学、工程学、金融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最新理论, 并结合了现实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会计、税收、法律体系[2]。金融工程专业偏重于实际运用, 属于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要求较低。高校定位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或统计学的高深知识, 但他们有丰富的案例教学和实训经验, 毕业后可以较好的适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

(二) 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与目标

1. 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

中国高等院校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 强调职业导向型教学, 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从金融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支持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首先是金融理论, 再依托一门外语、现代经济学理论、数学理论、统计学理论、会计学理论、法学理论和税收理论等。因此金融经济学是金融工程的核心, 高等院校打造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具有较强的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理论功底的投资策划型高素质复合人才, 把握现有金融工具的定价和运用, 甚至拥有金融工具的开发能力, 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2. 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金融工程专业打造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但结合中国等高等院校的现实情况, 培养目标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对于金融工程人才, 首先应该是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基本基础, 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背景, 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构建模型的技术人才。这个目标包括两重含义。首先, 我们培养的是金融人才, 主要把握金融工程中经常运用的数学方法, 强调数理方法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其次, 我们培养的是金融技术人才, 金融工程专业拥有较高技术含金量, 学生应该学习和领会建模技巧及金融数据分析能力。

二、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一) 设置复合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金融工程课程体系设置要反映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突出特色, 围绕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建设应该以金融经济学为基础, 信息技术、数学、统计为支持手段, 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和公司财务的发展提供创新服务。课程设置要体现高等院校的长处, 既要开设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等偏宏观的课程, 更要重视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商业银行管理、投资学等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金融工程专业的难度很大, 很少有人同时成为多个领域的资深专家, 应该在必修课的基础上, 开设大量的相关选修课程, 学生应该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选择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高等院校可以在金融工程专业上聚集力量, 在某一个领域做精做专, 创建高等院校的自主品牌。

(二) 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是一直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授课模式, 它强调老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 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科特性, 要特别重视实践的特性, 应对实验教学内容给予高度关注。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既需要由大量模拟仿真的实验, 又不仅仅停留在模拟实验上, 还增加了综合交叉的、具有研究性、创业性特点的实验内容[3]。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 需要重视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对于培养金融工程至关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有用的, 而实验教学在国内的金融工程教育中是薄弱环节。成功的实验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和考虑公司实践的讨论与分析, 所用于实验教学模拟软件尽可能多地来自于实际运用的软件, 这些软件如Eviews、Spss、SAS等, 并及时更新实验教学的相关硬件设施和相关教学软件[4]。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解决问题, 学生必须培养三个能力包括金融建模能力、金融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 形成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金融工程专业对教学质量要求很高, 高质量的教学要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来支撑, 金融工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数理要求很高。何况是从事金融工程专业教学的老师, 需要多种复合的学历背景, 同时对各种经济金融理论要有深度的历练。正是教师和学生的融洽交流, 各种实际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贯彻落实。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需要从国内外引进人才,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 加大高水平的师资培养和教育, 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

三、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一) 系统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原则

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和金融学, 因此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含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原理的理论课程, 尤其考虑金融工程的系统性和应用性, 高等院校开设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课程不是单纯为了理论传授或学术研究目的, 而是服务于金融工程的应用性, 因此在金融工程的课程设置更要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性。

(二) 思维性与工具性相结合原则

金融工程创新的整体思维是通过对金融产品的组合和分解来创造新的金融产品, 但是对金融工程思维的实践涉及大量复杂的分析工具, 如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会计技术。因此, 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有培养学生金融工程思维的课程, 又要有锻炼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课程, 同时还应该有上述两方面统一结合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金融工程思维能力和解决现实金融难题的能力。

(三) 博学与专长相结合原则

金融工程是具有交叉性学科特点的新兴专业, 其包含了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数学、工程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由于金融工程涉及面广泛, 学生在四年本科阶段对其所涉学科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是很难的。可见, 要结合高等院校的学科特色, 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必要课程, 即侧重某一个培养目标, 从而体现金融工程专业的特征。譬如高等院校可多开设一些学生金融工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

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金融理论, 熟练掌握金融计量、经济优化和金融工程方法, 具有较为全面的金融理论、数学和计算机知识, 能够开发、设计、操作新型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 能创造性地解决金融财务问题, 胜任在金融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及其他相关部门, 从事金融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 培养基本规格

1. 身心素养方面: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

2. 知识结构方面:

以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理论作为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 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 熟练使用经济计量和金融计量软件, 熟悉金融市场, 掌握金融衍生工具基本知识。另外, 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向注册金融分析师、精算师、注册会计师等领域拓展。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和数字运算能力, 使其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3. 专业能力方面: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接受相关业务基本训练, 具备运用金融工程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金融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数理和计量基本知识, 会使用运用计量软件处理金融数据; (3) 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4) 熟悉国家有关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 掌握保险精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 学制与学位及学分体系

学生在校修读为四学年, 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修满规定的全部学分, 各教学环节考核成绩合格, 即获得毕业资格准予毕业, 对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本专业课程体系学分结构 (见表1) 。

(四) 设置复合型、灵活化的课程配置体系

1. 专业方向课程。

一是专业方向课程I: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国际投资、固定收益证券、行为金融学、衍生金融工具。二是专业方向课程II: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国际投资、利息理论、保险学、财政学。

2. 核心课程 (见表2) 。

五、结束语

通过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较好地体现了金融工程专业的自身独特性, 即应用性、工程化和定量化的综合体现。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反映了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加深对金融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认知程度, 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蔚, 苏振天.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16) .

[2]史永东, 陈日清.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 (4) .

[3]刘向华.中国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9, (5) .

篇4: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初探

关键词:培养方案;给水排水工程;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2-02

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实施方案,是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2010年同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制定合理、科学的培养方案是保障给水排水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规格为标准,本文就给水排水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

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给水排水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确立阶段,首先通过与企业座谈,调研市场,深入调查以往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生产实践对人才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从而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培养的方向更加清晰,以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给水排水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以给水排水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需要为出发点,从一致性、独特性、可行性与前瞻性四个方面考虑,确立新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全球环境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与水安全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专业工程师基本能力训练,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的输配、处理、收集与再生利用等领域,胜任规划、设计、施工、咨询、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在政府部门(规划建设、市政工程、经济管理等)、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创新性市政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卓越工程人才需达到的基本要求的制定

确定了培养目标后,细化提出了给水培养卓越工程人才需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为了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创新性市政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需要掌握如下知识:①自然科学知识。要求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水文地质、水资源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②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语言学、心理学、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通识知识。③工具性知识。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与应用技巧,具备快速阅读能力、良好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高级编程语言和相关软件应用技术;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熟悉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知识。④专业核心知识,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内容包括: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电工学、测量学、化学工程基础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等专业知识;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工程经济、水工艺设备基础、环境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环境评价与规划等专业拓展知识课程。⑤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和社会发展及相关领域科学知识。需要掌握如下能力:发现和解决给水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发、设计、管理以及系统思维的能力,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需要具备如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养。

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标准实现方式

可行的实现方式是达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标准和要求的重要保障。针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针对“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的掌握要求,提出了通过参加聆听科技讲座和人文讲座,提高学生对社会对周边生活的关注,对相关领域的关注;通过布置论文课题,敦促和指导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查找和了解;通过认识实习、社会实习和毕业实习,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等实现方式。针对提高“学习能力”的要求,提出进行专业课教学改革,通过学生自学和预留思考习题等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通过文献检索与综述课程论文来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完成自学及思考过程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专业课程授课中渗入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持续跟踪专业发展;通过教学平台试验操作和训练、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现手段;对于素质的培养,制定出通过对东西方经典作品和理论的学习,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资料查阅、热点辩论、写读书报告等方式教授与学习;通过教学短片、事件分析、人物介绍等宣传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聆听大师或专家的讲座,学习和感受大师的科学态度、工作精神,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各阶段的实习和实验,培养工程素质等实现方法。

四、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吻合的课程设置内容的确定原则

培养方案修订前,首先确定了修订原则。从课程内容设置与培养目标吻合性、整体性、丰富性、可行性等为评价出发点,设立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相切合的课程。其中,对于课程结构的有序性、灵活性、平衡性进行了整体评估。对于课程安排的顺序、课程间的相互衔接性、课程体系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之间,在学科、社会和学生发展之间把握平衡。在课程设置中,特别强化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内容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认识事物、掌握事物规律的基本方法。对于给水排水工程卓越工程师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都是本专业生产实践所必须具备的。为了使设置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采取了邀请企业工程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对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进行了论证。在完成专业核心基础理论设置的基础上,针对给水排水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强化了实践性教学。专业课程设置、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而目前学生普遍存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工程概念缺乏、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无法灵活地将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问题。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设置中,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比重。课程中加入了校企联合课程、校企联合指导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水工程施工),聘请企业工程师,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并教授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是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凝练办学特色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方案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实时更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方案仍然需要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18(8):7-10.

[2]夏晓玲.新人才培养方案下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12,19(2):53-55.

[3]吴明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案[J].群文天地,2012,(4):250.

篇5:环境工程专业2011培养方案

* 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熟练掌握化学、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

置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污染物监测控制和治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能力,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研单位从事环境规划管理、研究开发、评价工

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污染治理、监测等方面工作、各类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监测和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外语、计算机、制图等方面的能力,并了解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管理等人文社科知识。

(2)从事水、气、声、固体废物等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的能力。

(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4)掌握环境工程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

(5)了解环境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 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08)

*(2)学科类:环境工程(082502)* 核心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等。特色课程

* 双语教学课程:环境学概论

计划学制: 4年。最低毕业学分 163.5+4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4(13)学分

(1)思想政治类15学分

300101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全年 3001010102 中国近代史纲要2春夏 3001010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春夏 30010101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秋冬 30010101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2)春夏 3001010106 贵州省情1全年

3001020102 形势与政策1春夏

(2)军事体育类6学分

3302110001 军事理论2(1)秋冬 3002010301 体育11秋冬 3002010302 体育21(1)春夏 3002010303 体育31(1)秋冬 3002010304 体育41(1)春夏(3)外语类12学分

0502010201 大学英语13(1)秋冬 0502010202大学英语23(1)春夏 0502010203大学英语33(1)秋冬 0502010204大学英语43(1)春夏 学生也可选择修读相应的大学日语、大学德语、大学俄语等系列课程。(4)计算机类3学分

TC80610901大学计算机基础3(1.5)全年TC80620816高级程序语言VB3(1.5)全年学生也可选择修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各专业相同或更高学分的计算机类课程。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学生可申请免修该模块的学分。

(5)通识拓展课程8学分

本专业学生下面几类课程中修读规定的学分:

1)历史与文化类课程(最低2学分); 2)社会与经济类课程(最低2学分);3)自

然科学类课程(最低2学分);

4)沟通与交流类课程(最低2学分); 5)艺术教育类课程(最低2学分); 6)其它类。

所选课程具体名称及其学分数详见学校通识拓展课程选课模块。

学生至少应在沟通与交流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课程中选择1个学分。各专业还可

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其它的修读要求。

2、学科大类课程63.5(12.6)学分

(1)必修课程37.5学分

0701010601高等数学1-14秋冬 0701010602高等数学1-25春夏 0701010610工程数学15秋冬 0811031115无机及分析化学4秋冬 0811031123有机化学3.5秋冬 0811031116物理化学4.5春夏 0811031106化工原理-14(1)秋冬 0811031107化工原理-24(0.75)春夏 0804107016电工学(3)3春夏 08040611am电工实验1-10.5(0.6)春夏

(2)选修课程最低选修26学分

08070208a1力学概论2秋冬 0803100039机械制图2(非机类上)2.5(0.25)秋冬 0803100052机械制图2(非机类下)2.5(0.5)春夏 0811031205过程机械设备设计基础2春夏 0811031207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5)春夏 0811031101大学化学实验Ⅰ2(2)秋冬 0811031102大学化学实验Ⅱ3(3)春夏 0811031103大学化学实验Ⅲ4(4)秋冬

0701010615大学物理1-13.5春夏 0701010616大学物理1-23.5秋冬 0810031213能源与环境2春夏 0810031216环境经济学2春夏

4、个性课程最低选修10(1.5)学分

A.建议在本专业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可在以下选修课程中选修:

0810041539环境工程CAD2.0(1.5)秋冬 0810041575环境生态学2.0秋冬 0810041537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管理2.0秋冬 0810041577环境管理与规划2.0春夏 0810041509环境地质学2.0春夏 0810041549环境毒理学3.0秋冬

3、专业课程46(23.6)学分

(1)必修课程16.5学分

0810041350环境监测2.0秋冬 0810041356水污染控制工程4.5春夏 081004131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0810041319环境工程微生物学0810041351环境影响评价0810041352环境学概论(双语)(2)选修课程最低选修8学分

0810041459工业生产与污染源分析0810041461环境噪声控制工程0810041429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0810041563环境土木工程0810041453地理信息系统0810041422污水水体修复3(3)实践教学环节14.5学分

0036051601 金工实习1-10036051606 电工实习1-10810051675 认识实习0810051611 生产实习0810051613 毕业实习081105163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0811051634过程机械设备设计基础课程设计0810051637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081005163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0810051636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0810051635 环境监测实验(4)毕业论文(设计)7学分

0810051618毕业论文(设计)

4.0春夏 2.0(0.6)春夏 2.0秋冬 2.0春夏3.0秋冬2.0秋冬2.0秋冬2.0秋冬 3(1.5)秋冬 秋冬

1春夏1秋冬

1春夏2秋冬2春夏1春夏0.5春夏1春夏1春夏2春夏2秋冬

7春夏

0810041460给排水管道工程2.0秋冬

B.本专业(方向)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和兴趣选修其它专业(方向)培养方案中带的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

5、其它实践环节+2学分

学生可通过参加创新实验计划、大学生科技训练、学科竞赛等活动取得,按学校创新学分认定办法进行学分认定,作为奖励学分计入第一课堂学分。

该模块的学分也可替代培养方案中的相同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或个性课程的学分。

6、第二课堂+4学分

RK30011199 形势与政策实践

春夏 300310900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0.5春夏 3003109002 大学生就业指导

0.5

篇6: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市“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基层组织“三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繁荣。县“三项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县组织实施“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及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通过开展培训、考察、学习交流等项活动,提高广大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为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广大农村实施“111”培训计划,到2014年底,依托省内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培训100名技术指导员;依托技术指导员,培训10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依托科技示范户,培训10000名骨干专业农民。通过实施此项工程,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村干部带头人,培育一批种养加科技大户,发展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的农村经纪人,锻造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老板,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开发对象

1、全县现有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再生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

2、从事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经销活动,年交易额超过5000元的人员;

3、每年累计从事经营和中介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人员(包括:从事餐饮、娱乐,医药等各行业);

4、促进我县某一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展,并形成气候和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人员;

5、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及加工业且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的人员;

6、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创业活动的大中专及高中毕业生。

四、培训方式

在积极配合市里组织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县农村发展实际,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全县每年举办10期培训班。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负责人或科技人员对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

2、每年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搞2次专题讲座。

3、每年组织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到新型组织发展较好的区域参观考察学习1次。

4、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县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暨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经验交流会或总结表彰会,对优秀典型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和表彰奖励。

5、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每年对农村种养大户、能手进行3-5次技术技能专题培训。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4月-6月)

1、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乡镇(场)对全县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及符合开发条件的人员进行广泛调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档案库。

2、组织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研讨会,研究制定《县“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7月-2014年10月)

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培训基地、师资力量、培训经费、扶持政策等,组织相关人员按既定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活动安排:

7月:组织落实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教师,建立教师档案。同时,各乡镇(场)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贯彻落实方案,建立和完善相关档案信息。

8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并聘请省内专家教授对我县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

9月: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人员要撰写学习体会。

11月:组织召开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总结表彰会。同时,协调组织“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项目的申报,实施。

12月:协调县人办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活动安排

1-2月:调整制定《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

3月: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摸底调查,了解农村发展情况,调整完善实施方案。

4月:举办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技能培训班。

7月:聘请省内专家教授对我县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

8月: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人员要撰写学习体会。

11月:组织召开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总结表彰会。

12月: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2014年活动的实施,按照和的总体思路延续,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三)验收评估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1、每年年末,组织部门、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验收,表彰典型,形成详细的总结报告。

2、将五年来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及时归档备案,做好迎接市里检查等各项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业管理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科协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统一调度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乡镇(场)农经站作为本地管理农村实用人才的责任单位,要制定本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展。

(二)落实项目经费。在用好用活农民绿色证书培训项目专项资金的同时,我县要将“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补充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从开始,县财政每年至少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开发项目补充经费。补充项目资金由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统一管理使用,并报本级政府审批。项目补充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三)加强人才管理。对参加培训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建立学习档案,纳入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库管理。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申报和评定工作。

(四)整合培训资源。积极整合培训基地、教学设备等培训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是各乡镇场要发挥好基层农民学校作用,对有关师资进行登记造册,档案管理,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五)创新培训载体。要按照市里活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一是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市里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达到足员参与。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要紧密结合“一宣讲、三到户”、阳光工程等活动,重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三是抓好典型基地建设。依托北部瓜菜种植基地,更新品种、更新技术,扩大种植规模,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全县农民接受和发展高效农业。围绕西部杂粮杂豆市场,鼓励周边乡镇农民发展和扩大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四是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加快日光温室大棚、膜下滴灌等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引导农民接受和使用现代农业新设备、新技术,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村实用人才,提高我县现代农业水平。

(六)完善优惠政策。一方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依法对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企业在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方面实行减免政策,金融机构要放宽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贷款条件,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诚信守法、思想进步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可优先发展入党,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或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同时,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每年年底开展一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重奖。

篇7: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互联网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经验,对测量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出见解。

关键词:测量;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同时也是培养“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力量。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其优势体现在实践能力上,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还显得严重不足[1]。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从开始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成果在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也得以体现,形成了较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性强,各种测量仪器的更新换代迅速,近年来GNSS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测绘手段和方法带来了质的飞跃。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的仪器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所以要培养出从事测绘一线、智力应用、创造性劳动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信息化课堂

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是高职教育模式下实现个性化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2]。依托校园网络实现课堂内外主要教学活动信息化:课堂内教师把零散的教学资源组合到一起辅助教学,如微课、操作视频、模拟器等,借助蓝墨云班课实现教学的网上交互环境;课堂外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拓展任务,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大部分学生对手机的依耐性强,这样的模式学生较容易接受。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课堂表现用经验值体现,在班级内部进行排名,随时可以查看。其经验值可以兑换平时成绩,最终课程考核的时候应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

2职业提升——测量实训不间断

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测量仪器基本操作能力、测量基本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图根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和地形图测绘三项核心职业能力的强化实训,考核通过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参与项目实践。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绘图能力、控制测量能力和GPS测量能力,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三角网控制测量、二等水准测量和GPS控制测量的强化实训,考核通过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第三学期开设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字测图、工程测量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站仪数字测图、GPS-RTK测图和线桥隧施工测量实训,考核通过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第四学期开设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地籍测量、房产测绘和变形观测能力,进行地籍调查、地籍图测绘、房产测绘和建筑物变形测量实训。第五、六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从学生入学初到毕业,每学期都有集中实训,且有机会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

3工作室带动生产实习

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也是职业教育领域持续关注的热门话题。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校企合作最开始仅限于向企业输送顶岗实习学生,到后来的订单班,其合作都是在顶岗实习阶段,真正的教学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几乎为零。导致了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工和学也没有真正结合。根据课程的安排,每学期的实训项目要和生产相结合,但企业不愿意接纳学生短时间的`实习,其生产项目也很难与课程安排一致。针对这些问题,学院成立了测绘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由测量专任教师和测量专业学生组成,主要开展课程拓展任务实训、职业能力强化训练、技能比赛和生产实践。工作室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各单项实训任务的表现,据其特长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GPS测量组、数字测图组和工程施工测量组,每组配一名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同时,积极联系测量生产任务,根据学生特长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生产实践。工作室已承担多项测量生产任务,有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城市布建等,完成的成果在学校、企业中的反响都很不错。在生产中教会学生技术与技能,突破了教学与生产不能紧密结合的瓶颈,让学生在工程环境下培养职业技能。当生产项目不能与教学衔接时,可利用校内实训场地模拟生产任务,比如校园地形图测绘,按照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并实现测绘标准化考核。当生产任务到达一定规模之后,可以成立公司,申请测绘资质,形成专业与企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4“互联网+”背景下第二课堂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工作室平台,构建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网络在线课程和微课等自学,教师引导并答疑。针对学生的特点布置模拟生产实践任务,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生产任务的过程中,用项目带动就业,甚至带动创业。对学生来说,创业的成本太高,互联网无疑是最适合于学生创业的方向。学生带着项目就业,带着项目创业,企业也很愿意接受。

5结束语

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训、生产实习和第二课堂四个角度探讨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参与生产实践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工作室的部分学生也能独当一面,完成测量生产任务。因此,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泽林,方久华.建材职业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才智,(4):65-66.

篇8: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大型船舶企业不断调整发展战略,积极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开拓海洋工程市场就是其中的重大举措之一。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了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积极发展修船业务,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内各船舶制造厂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也逐步跨入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行列,到2010年,海洋工程装备业务提高了20%以上[1,2]。高职院校作为国民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企业急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就需要根据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特点、目前本专业大学教育的现状,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定好位,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2 海洋工程专业的特点及现状

海洋工程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等三类[3,4]。本文所涉及的海洋工程主要指海洋钻井平台及其装备制造,属于近海工程。目前,随着陆上石油的枯竭,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关注于海洋,海洋油气的开发刺激了海洋工程装备的大力发展,国际上知名制造厂商主要集中在日韩和新加坡,我国海洋工程建造起步较晚,目前在手的海上钻井订单共计不到20座,占海上钻井建造市场份额的11%。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生产企业主要有中海油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海洋有限公司、中远船务、广州黄埔造船厂、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和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随着国家对海工项目开发的重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海工建造市场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海洋工程建造将迎来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

3 海洋工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船舶制造企业对海洋工程人才采用国际化策略,面向全球招聘业务核心人员,有效整合国际人才资源为企业所用,并根据企业发展策略,主动通过市场方式配置适合企业发展的各类人才。但这种国际化人才,主要是高薪引进的高端人才队伍,海洋工程建造产业除了需要具备设计、项目管理等能力的高端的人才外,还需要大量具有海工知识背景,可进行现场操作、现场管理的技术人才。因此,企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还需要不断引进和培养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

海洋工程业所需专业,按细节分工要求,可以设海洋工程结构专业、海洋工程总体专业、海洋工程机械专业、海洋工程管系专业、海洋工程电气专业、海洋工程仪表专业、海洋工程通讯专业、海洋工程石油工艺专业、海洋工程钻井专业等。但总得可以分为三大类:结构—总体类、机管工艺类和电气类,和船厂造船所设专业船体、船机、船电一致,其它的可在此基础上延伸。。

4 海洋工程高职人才的培养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因而,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满足理论课适度够用,加强实践环节,结构—总体类,即海洋工程船体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海洋工程制造行业的需要,具备“敬业精神好、英语水平高、实践技能强”,能胜任现代化海洋工程设计、建造、修理、改装和检验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4.1 知识结构及课程设置

海洋工程高职人才知识结构是:掌握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建造、修理、改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海洋工程机械、电气设备及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所需的专业技能,初步掌握生产制造所需的设计和管理知识;具有相关海洋工程结构与设备检验的知识;具备分析海洋工程图纸、生产设计与放样的基本能力;具有海洋工程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的初步知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海洋工程设计、制造的基本技能;具有金属材料焊接与切割、钳工等金属加工工艺的操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绘图、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的能力。

为满足以上知识要求,应开设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理论课程,包括海洋工程结构与绘图、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技术、船舶原理、海洋工程结构与强度设计、海洋平台建造工艺、海洋工程动力机械、海洋工程建造规范、海洋工程防腐与涂装、海工压力容器及管系阀件、海洋平台舾装工程、海洋工程电气设备、海洋平台检验技术等。同时,需要开设训练学生技能的职业技能素质课,包括认识实习、海洋工程绘图、焊接实习、海洋工程CAM训练、放样训练、装配训练、特种焊接综合训练等。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海洋工程专业或专业方向,由于很多订单是国外订单,所有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而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又需要和国外的船东、技术人员交流,所以,需要在学好大学英语阅读,听力、口语的基础上,开设实用海洋工程英语、海洋工程英语听力与会话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听说能力。

4.2 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开设海洋工程专业和专业方向,目前在国内还较少,本科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基本偏向于船舶,而且本科教育更侧重于理论。因而,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采取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4.3 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动手能力,应积极加大实训环节,海洋工程专业的实训室建设,满足学生毕业后在海工一线工作所需的技能操作要求。

对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焊接技术,需建设船舶焊接、特种焊接实训室以及船舶检验实训室等;同时,要使学生熟悉船舶及海洋工程的分段、装配、防腐等过程,以及了解船舶及海洋工程设备的系统及内部结构,需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设备展示室、船体装配及精度控制实训室、手工放样教室、造船技术展示室、防腐与涂装实训室、海洋工程建造虚拟现实实训室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现场设计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需建立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船体绘图专用教室等实训室,并购买常用软件;另外,还需要建设金属工艺实训室、工程力学实训室、船舶材料实训室等基础实训室,并根据专业的不同侧重设立舱室设计、管系舾装、电气舾装等实训室。

在建立校内实训室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工学结合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学习期间,到企业进行带薪实习,在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直接指导下,顶岗边工作边实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可再重新回到学校,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这种三明治式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特别有利于理论实践的结合,同时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4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引进要逐步进行,来源应该是多种途径,首先是本科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研究生或博士生,逐年引进;第二个途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部分引进,同时,聘任部分兼职教师到学院讲课或在企业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作为现有的师资,为了跟踪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需要到企业顶职工作或培训,以便获得最新的技术和实际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学。

5 结论

随着海洋工程制造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对海洋工程人才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员,设立海洋工程专业,可以从海洋工程专业得知识结构及课程设置、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进行着力提高,对满足海洋工程制造业现场高级技能人才,将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摘要:目前,船舶建造企业将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需要引进各类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海洋工程建造产业现场管理、操作人才的需求,海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应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改革、实训室、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海洋工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

参考文献

[1]刘祖源,程细得.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育的国际化[J].船海工程,2008,37,(4):145-147.

[2]王丽铮,袁萍,刘祖源.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船海工程,2008,37,(4):150-152.

[3]李强,施骞,孙仲健.海洋工程大类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9,(4):26-27.

上一篇:应用写作(汉语)名词解释下一篇: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教学设计(三)-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