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2024-06-26

放射环境管理办法(通用8篇)

篇1: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加强放射源管理,维护环境辐射安全

福山区环保局

为进一步加强对放射源的安全监管,彻底消除辐射安全隐患,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省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放射源安全检查专向行动的紧急通知》(鲁环办[2011]19号、市局《关于开展全市放射源安全检查专向行动的通知》(烟环办发[2011]40号)要求,我局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放射源应用检查计划。

此次检查针对全区所有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源的辐射工作单位。

1、已经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

2、可能利用放射源的单位;

3、已经破产、倒闭、淘汰企业可能利用放射源的单位。检查的内容包括:

1、历史用源情况,是否存在废旧放射源,是否有历史遗留、掩埋在地下等未经处置的废旧放射源;

2、在用放射源安全情况;

3、辐射项目环评审批及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

4、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情况;

5、辐射工作人员培训情况;

6、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7、辐射监测和防护设备配置使用情况;

8、工作场所的防护及安全设施落实情况;

9、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水的处理处置情况;

10、放射源档案建立和管理情况;

11、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及定期演练情况;

12、各级环保部门现场检查意见落实情况。为保证检查的落实到位,我区特制定了福山区放射源安全检查计划,把此次检查的目标要求、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方式、组织形式以及检查时间等进行了规定,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以便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掌握全区放射源的数量、种类、分布状况。排查放射源在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要求,防止辐射事故的发生,构建辐射安全防控体系。

篇2: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摘要:环境中的各种放射性污染都能影响人类健康,环境放射性污染对人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介绍了放射性物质的`概念与分类,重点介绍了各种影响人类生活的放射性污染和防治措施.和环境中的其他污染不同,它不易察觉,但容易在人体中积累,人们要关注放射性污染,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才能保护自身的健康.作 者:吴文广 Wu Wenguang 作者单位: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30期 刊:广东化工 Journal: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37(7)分类号:X关键词: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污染 危害 辐射

篇3: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频率分布图,等值图,地图可视化

0 引言

目前,大量的环境放射性数据只是做了基本的备份存档工作,数据的利用率都相当低,没有形成放射性环境调查和分析有效的完整系统化的快速分析和研究方法,未形成有效的完整信息化的分析管理系统,这不能对放射性环境评价和治理提供长期有力的支持。随着高速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放射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时,日益成熟和完备的空间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开辟了海量数据展示的一个新的方向,其可视化的人机交互操作受到大家的普遍青睐。

本文在充分调查全省放射性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环境放射性空间数据库,实现对数据的系统化分析,研究快速评价放射性环境的方法,并开发基于GIS技术的环境放射性数据管理与评价系统。系统基于专业的GIS平台,充分发挥空间数据库和GIS的优势,操作简便、运行稳定,能实现数据多功能的展示,采用图表、图件输出等方式进行多方位的数据对比分析。同时,利用科学合理的放射性环境分析评价方法,形成研究与实用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放射性环境质量的管理和治理提供快速的分析与决策支持。

1 系统开发设计

1.1 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002;GIS二次开发平台选用ESRI公司的ArcGIS Desktop 9.2;数据库平台选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开发工具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2005(VB.NET)。

1.2 系统目标

本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全省环境放射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系统基于专业的ArcGIS平台,充分发挥空间数据库和GIS的优势,实现对环境放射性数据的地图可视化展示、查询、放大、缩小、数据分析与统计、图表输出等功能,形成研究与实用相结合的环境放射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相关政府部门对放射性环境质量的管理和治理提供快速的分析与决策支持。

1.3 系统总体结构

通过对环境放射性数据的管理与统计的工作流程与数据操作流程分析,本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1.4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主要是围绕全省的环境放射性数据的管理及统计分析工作而开展的。系统的功能包括常用的地图数据的导入功能;地图的放大、缩小、移动功能;图层的添加、删除功能;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功能;地图中指定区域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地图的视图输出功能;用户权限功能等。本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如下:

(1)数据管理:提供导入、添加、删除、全部删除等功能,使用户可以通过导入文本文件或人工添加环境放射性测点数据,并自动生成Shape格式的矢量点数据。

(2)数据查询:提供条件查询、双击查询、标注查询、浮动查询等功能。使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查询,尤其是条件查询,可以采用任意的条件组合进行可视化查询。

(3)图层管理:提供添加图层、移除图层、设置图层可见性、图层标注等功能,使用户可以添加其它相关图层或移除不必要的图层,并可按用户需求设置图层的标注符号。

(4)数据统计:提供选择图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方差、频率分布图等功能,使用户可以对选定的图层的任意矩形区域进行数理统计算与分析功能。

(5)常用工具:提供路径长度测量、面积测量、连续等值图、分级等值图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地图数据基本操作的工具。

(6)地图视图:提供数据视图、版视视图功能,使用户可以在这两种视图间任意转换,方便地图的操作和图件的输出。

(7)地图输出:提供经纬网、打印地图、输出地图到文件等功能,使用户可以以纸质或BMP、JPEG、PDF等文件格式输出地图。

(8)用户管理:提供修改用户信息、添加用户、删除用户、用户权限设置等功能,使系统具备一定的用户权限限制的访问功能。

1.5 系统主界面

系统是基于GIS平台进行的二次开发,所要完成的功能与操作GIS平台完成的功能一致,而操作此系统的最终用户有可能完全不懂GIS技术。因此,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点,系统的界面操作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以方便用户理解与操作为根本原则。本系统的主界面设计采取了菜单、工具栏、数据列表窗、地图工作窗口、状态栏等Windows视窗操作的界面风格,如图2所示。

2 系统关键技术及实现

2.1 地图基本操作

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的应用软件,对地图窗口的基本操作包括:地图放大、地图缩小、地图移动,全局视图等基本功能,而这些功能是任何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所应该具有的功能,系统采用ArcGIS的AxToolbarControl和AXtoCControl控件,然后与AxMapcontrol控件进行绑定,实现以上地图的基本操作功能,图3为本系统的数据视图工具栏操作界面,图4为本系统的版式视图工具栏操作界面。

2.2 点数据自动矢量化

本系统主要操作的数据对象是环境放射性数据,数据在进入系统数据库之前是以文本格式形式保存的点数据,包含了公里网的X坐标、Y坐标和对应点的转换后的放射性辐射水平测量值。本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所操作的空间数据是矢量化后的带属性值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在地图窗口中以可视化的方式操作地图数据。而为了方便用户对数据的管理,尤其是对环境放射性数据的管理,本系统提供了对文本格式的铀(U)、钍(Th)、钾(K)、总量(Ur)等点数据进行自动矢量化,并将生成的矢量数据自动保存到系统数据库指定的位置。以下是实现以TXT格式存在的点数据自动矢量化的部分关键代码:

pFeature = pfeatureclass.CreateFeature

pPoint = New Point

pPoint.X = a(0)

pPoint.Y = a(1)

pFeature.Shape = pPoint

pFeature.Value(3) = a(2)

pFeature.Store()

2.3 数据统计分析

本系统的环境放射性数据主要是铀、钍、钾的辐射水平的数据,在获取该数据时,主要是在指定的点的位置进行测量获得,最终数据在GIS应用系统中的表现形式是以矢量点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对这类数据的分析则主要放在了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尤其是对选定区域的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选定区域中所分布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方差等进行统计,并且绘制出指定区域的指定数据频段的频率分布图。通过以上对数据的统计,可为相关部门在环境放射性防治方面提供参考数据信息。图5是某选定区域的环境放射性数据的辐射水平的频率分布图。

频率分布图的绘制需要考虑选定区域中数据的个数、最大值、最小值、极差,组距,组数等因素。本系统既可按指定的组数来决定组距,也可以按指定的组距来决定组数,所生成的分布图中,X轴表示选定数据的分布范围,Y轴表示对应的数据的分布范围内的数据出现的频率大小,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与其相对应的频率大小相乘后,其和为1。以下是实现频率分布图的部分实现代码:

pfeatureselection = pmap.Layer(tjtc)

pselectionset = pfeatureselection.SelectionSet

pselectionset.Search(Nothing, True, pfeaturecursor)

pdatastats = New DataStatistics

pdatastats.Cursor = pfeaturecursor

pdatastats.Field = "z"

zftmax = pdatastats.Statistics.Maximum

zftmin = pdatastats.Statistics.Minimum

penumfeat = pmap.FeatureSelection

2.4 分级等值图

等值图的分级按计算机自动分级和人工分级二种方式进行,在分级窗口提供了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方差等参数供用户参考使用,便于分级的合理性。图6是按人工方式分成了5分级后生成的分级等值图。

其分级等值图的部分实现代码如下:

pRamp = New AlgorithmicColorRamp

pRamp.CreateRamp(True)

pFSymbol = New SimpleFillSymbol

For ii=0 To pClassRen.ClassCount -1

pFSymbol.Color = pRamp.Color(ii)

pClassRen.Symbol(ii) = pFSymbol

pClassRen.Label(ii) = CStr(ClassBreak(ii))

Next ii

pRasRen.Update()

pRLayer.Renderer = pClassRen

2.5 图件输出

为了方便用户,系统提供了简易的图件输出功能,包括图件打印功能、图件输出到图片文件(包括:BMP、JPEG、TIF、GIF、PDF等图片格式的文件)。同时,系统为最终输出的图件边框提供了公里网的边界线,便于用户掌握分析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公里网的实现功能的关键代码如下:

esriRoundingOptionEnum.esriRoundNumberOfDecimals

pnumericformat.RoundingValue = 0

pnumericformat.ShowPlusSign = False

pnumericformat.UseSeparator = False

pnumericformat.ZeroPad = True pformattedgridlabel.Format=pnumeric

format

m_pMapGrid.LabelFormat=pgridlabel

m_pMapGrid.TickLength=1

pLineSymbol=New SimpleLineSymbol

pLineSymbol.Style=esriSimpleLineStyle.

esriSLSSolid

pGraphicsContainer=AxPageLayoutCon-

trol1.PageLayout

pMapFrame=pGraphicsContainer.Find-

Frame(pMap)

pMapGrids = pMapFrame

pMapGrids.AddMapGrid(m_pMapGrid)

3 结束语

本文研究的基于GIS的环境放射性管理与评价系统在放射性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项目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提高了工作人员对环境评价的效率,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篇4:淄川区放射源辐射环境管理诌议

辐射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近年来受到了普遍重视,山东是用源大省,淄博市在省内排第三名;而淄川区现有放射源20枚,含IV类及V类放射源,已在淄川区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广泛的应用在造纸、水泥、医疗等行业,为发展经济、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放射源要是一旦发生意外,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既要利用其有利的一面为经济、为大众服务;同时也必须加强安全监管,坚决杜绝出现辐射事故,防止或者减少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造成伤害;现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和时间防护,我们一般会将此三种防护手段组合起来进行使用。

一、淄川区放射源的应用现状

现我区共有放射源使用单位6家,共计20枚放射源(包括IV类放射源5枚和V类放射源15枚)。其中,工业企业用源有5家单位,19枚放射源;医疗单位用源有1家医院,1枚放射源。在这6家用源单位中,除山东天健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外,其余5家单位的放射源均正常使用;山东天健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有4枚V类源Kr-85,已停产,放射源已停用。

二、放射源可能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行性分析

已与放射源使用单位签订了《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书》;且有关人员参加环保人员在岗培训,这有利于加强对辐射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可进一步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及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而放射源发生意外事故无外乎丢失和被盗,现存安全隐患的是山东天健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已停产,4枚V类源Kr-85已停用。要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就必须要更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的力度和频次,督促企业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各项制度管理以及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三、对确保放射源安全运行的进一步探讨

要制定例行的年度检查计划,严格规范监督检查程序,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检查辐射工作单位法规标准执行情况、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规章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辐射事件或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理情况。听取被检单位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资料、检查辐射工作现场、填写检查表格、提出整改措施;具体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书面听取汇报。辐射工作单位进行书面汇报,内容包括:辐射工作单位历史用源情况,是否存在废旧放射源,是否有历史遗留、掩埋在地下等未经处置的废旧放射源;在用放射源情况;辐射项目环评审批及“三同时”环保验收制度落实情况;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情况;辐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

2、查阅档案。检查辐射工作单位辐射项目环评审批及“三同时”环保验收情况、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情况、辐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辐射档案建立和管理情况;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的建立及完善情况等。

3、实地核查。辐射工作单位在用放射源情况;辐射监测和防护设备配置使用情况;工作场所的防护及安全设施落实情况等。

4、做好检查记录。对辐射工作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时,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要持证上岗,同时填写现场执法检查表,分别由被检单位及市、区环保部门进行存档。

四、关于下一步放射源辐射环境管理的目标及其方向

1、增加巡查频次,加大执法力度。督促辖区各涉源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工作,促进放射源规范、安全使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要进一步完善核技术应用项目的环保手续审批程序,规范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及“三同时”验收工作,加强对辐射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3、每年组织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辐射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保障辐射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安全快速发展。

4、强化宣传教育。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强化,扩大覆盖面,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认真做好辐射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5、进一步强化废弃放射源的收贮力度,安全收贮,确保我区环境安全。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环境保护局淄川分局)

作者简介

篇5: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白龙江下游涉核地区的放射性环境水平现状调查

摘要:通过对白龙江下游涉核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汽车能谱测量和地面伽玛能谱测量以及空气中的氡浓度的监测,得出区内各地层中的`U、Th、K台量均符合当地各地层的特性,与当地本底基本一致,空气氧浓度范围为183.9~305.8 Bq/m3,均属正常,符合当地的天然放射性环境情况,对环境无任何影响.作 者:王建成 吴群 申燕 谢凌 WANG Jian-cheng WU Qun SHEN Yan XIE Ling 作者单位: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分析测试中心,成都,610503期 刊: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Journal: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年,卷(期):,21(1)分类号:X141关键词:放射性环境水平 涉核地区 白龙江

篇6: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1.本单位对新建的放射诊疗项目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才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2.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法人代表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了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明确了专(兼)职人员负责放射卫生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等的建立。

3.专(兼)职人员负责安排对放射诊疗设备的技术指标和防护性能的检测、评价工作,对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立即向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汇报,研究整改方案,通过整改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

4.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并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

5.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对放射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督查。

篇7:放射装置管理办法

部令 第18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11年第一次部务会议于2011年3月24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主题词:环保 法规 放射性 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场所安全和防护

第三章 人员安全和防护

第四章 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应急报告与处理

第七章 豁免管理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场所安全和防护

第五条 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第六条 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并避免故障导致次生危害。

第七条 放射性同位素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对放射源还应当根据其潜在危害的大小,建立相应的多重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保其处于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第八条 在室外、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第九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第十条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涉及的辐射监测和退役核技术利用项目的终态辐射监测,由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委托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的有相应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

第十一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的日常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安全隐患有可能威胁到人员安全或者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立即停止辐射作业并报告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发证机关”),经发证机关检查核实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正常作业。

第十二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的评估报告。

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

(二)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三)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下简称“辐射安全培训”)情况;

(四)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转让或者送贮情况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台账;

(五)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

(六)辐射事故及应急响应情况;

(七)核技术利用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

(八)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整改情况;

(九)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落实情况。

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

第十三条 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确定的甲级、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应当依法实施退役。

依照前款规定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实施退役前完成下列工作:

(一)将有使用价值的放射源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转让;

(二)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第十四条 依法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实施退役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审查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实施退役。

第十五条 退役工作完成后六十日内,依法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向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申请退役核技术利用项目终态验收,并提交退役项目辐射环境终态监测报告或者监测表。

依法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自终态验收合格之日起二十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第十六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在依法被撤销、依法解散、依法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前,应当确保环境辐射安全,妥善实施辐射工作场所或者设备的退役,并承担退役完成前所有的安全责任。

第三章 人员安全和防护

第十七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审定的辐射安全培训和考试大纲,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操作人员以及辐射防护负责人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第十八条 辐射安全培训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

从事下列活动的辐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中级或者高级辐射安全培训:

(一)生产、销售、使用Ⅰ类放射源的;

(二)在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操作放射性同位素的;

(三)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

(四)使用伽玛射线移动探伤设备的。

从事前款所列活动单位的辐射防护负责人,以及从事前款所列装置、设备和场所设计、安装、调试、倒源、维修以及其他与辐射安全相关技术服务活动的人员,应当接受中级或者高级辐射安全培训。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辐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初级辐射安全培训。

第十九条 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并有专职培训管理人员;

(二)有常用的辐射监测设备;

(三)有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的教学、实践场地与设施;

(四)有核物理、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

拟开展初级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有五名以上专业教师,其中至少两名具有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拟开展中级或者高级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有十名以上专业教师,其中至少五名具有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外聘教师不得超过教师总数的30%。

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专业教师应当接受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培训,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进行评估,择优向社会推荐。

环境保护部评估并推荐的单位可以开展高级、中级和初级辐射安全培训;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评估并推荐的单位可以开展初级辐射安全培训。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其推荐的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名单,并定期对名单所列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除名,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一条 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负责对参加辐射安全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格式由环境保护部规定。

取得高级别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需再接受低级别的辐射安全培训。

第二十二条 取得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应当每四年接受一次再培训。

辐射安全再培训包括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辐射安全与防护专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辐射事故案例分析与经验反馈等内容。

不参加再培训的人员或者再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其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自动失效。

第二十三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标准,对本单位的辐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个人剂量档案应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剂量监测结果等材料。个人剂量档案应当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七十五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三十年。

辐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和复制本人的个人剂量档案。辐射工作人员调换单位的,原用人单位应当向新用人单位或者辐射工作人员本人提供个人剂量档案的复制件。

第二十四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不具备个人剂量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具备下列条件的机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一)具有保证个人剂量监测质量的设备、技术;

(二)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计量认证;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从事个人剂量监测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部对从事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进行评估,择优向社会推荐。

环境保护部定期对其推荐的从事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进行监测质量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除名,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六条 接受委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负责。

接受委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应当及时向委托单位出具监测报告,并将监测结果以书面和网上报送方式,直接报告委托单位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库,并与卫生等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

第四章 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管理

第二十八条 生产、进口放射源的单位销售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当与使用放射源的单位签订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

转让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转让双方应当签订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进口放射源转让时,转入单位应当取得原出口方负责回收的承诺文件副本。

第二十九条 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在放射源闲置或者废弃后三个月内,按照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规定,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确实无法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的,送交具备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以下简称“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并承担相关费用。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使用(含收贮)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在资质许可范围内收贮废旧放射源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

第三十条 使用放射源的单位依法被撤销、依法解散、依法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的,应当事先将本单位的放射源依法转让、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并承担上述活动完成前所有的安全责任。

第三十一条 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在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送交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活动完成之日起二十日内,报其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废旧放射源返回原出口方的,应当在返回活动完成之日起二十日内,将放射性同位素出口表报其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建立废旧放射源的收贮台账和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于每季度末对已收贮的废旧放射源进行汇总统计,每年年底对已贮存的废旧放射源进行核实,并将统计和核实结果分别上报环境保护部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三十三条 对已经收贮入库或者交回生产单位的仍有使用价值的放射源,可以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办理转让手续后进行再利用。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

对拟被再利用的放射源,应当由放射源生产单位按照生产放射源的要求进行安全性验证或者加工,满足安全和技术参数要求后,出具合格证书,明确使用条件,并进行放射源编码。

第三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发现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后,送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对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妥善收贮。

禁止擅自转移、贮存、退运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

第三十五条 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应当建立辐射监测系统,配备足够的辐射监测人员,在废旧金属原料入炉前、产品出厂前进行辐射监测,并将放射性指标纳入产品合格指标体系中。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含有废旧金属回收熔炼工艺的,应当配套建设辐射监测设施;未配套建设辐射监测设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予通过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辐射监测人员在进行废旧金属辐射监测和应急处理时,应当佩戴个人剂量计等防护器材,做好个人防护。

第三十六条 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发现并确认辐射监测结果明显异常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在四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对辐射监测结果进行核实,查明导致辐射水平异常的原因,并责令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采取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

禁止缓报、瞒报、谎报或者漏报辐射监测结果异常信息。

第三十七条 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送贮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所产生的费用,由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的原持有者或者供货方承担。

无法查明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来源的,送贮费用由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承担;其中,对已经开展辐射监测的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实、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可以酌情减免其相关处理费用。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其依法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接受委托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其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工作实际,配备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

各级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具备三年以上辐射工作相关经历。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通过中级以上辐射安全培训。

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通过初级以上辐射安全培训。

第四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由环境保护部认可,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由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

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定期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

取得高级职称并从事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工作十年以上,或者取得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的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可以免予辐射安全培训。

第四十一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监督检查大纲,明确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实施程序、报告制度、重要问题管理等内容,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类别,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监督检查计划。

监督检查计划应当按照辐射安全风险大小,规定不同的监督检查频次。

第六章 应急报告与处理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公安、卫生、财政、新闻、宣传等部门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

(二)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以及应急和救助的装备、资金、物资准备;

(三)辐射事故分级与应急响应措施;

(四)辐射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五)辐射事故信息公开、公众宣传方案。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还应当包括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的应急响应措施及其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风险,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

第四十四条 发生辐射事故或者发生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在两小时内填写初始报告,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发生辐射事故的,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五条 接到辐射事故或者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报告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消除事故或者故障影响,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信息公开、公众宣传等外部应急响应工作。

第四十六条 接到辐射事故报告或者可能发生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报告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将辐射事故或者故障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当同时向环境保护部报告。

接到含Ⅰ类放射源装置重大运行故障报告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将故障信息逐级上报至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第四十七条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确认属于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或者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当及时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并在两小时内上报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核实,确认事故类型,在两小时内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公安部和卫生部。

第四十八条 发生辐射事故或者运行故障的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事故或者故障处置实施方案,并在当地人民政府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的监督、指导下实施具体处置工作。

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处置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以及由事故、故障导致的应急处置费用,由发生辐射事故或者运行故障的单位承担。

第四十九条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报送环境保护部,同时抄送同级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

第七章 豁免管理

第五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基本标准》及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管理的豁免出具备案证明文件。

第五十一条 已经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使用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少量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后,可以被豁免管理。

前款所指单位提请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时,应当提交其使用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辐射水平低于《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证明材料。

第五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使用单位,报请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时,除提交本办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证明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量、使用条件、操作方式以及防护管理措施等情况的证明:

(一)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使用较大批量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

(二)未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使用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射线装置、放射源以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

第五十三条 对装有超过《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放射源的设备,经检测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辐射水平的,设备的生产或者进口单位向环境保护部报请备案后,该设备和相关转让、使用活动可以被豁免管理。

前款所指单位,报请环境保护部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辐射安全分析报告,包括活动正当性分析,放射源在设备中的结构,放射源的核素名称、活度、加工工艺和处置方式,对公众和环境的潜在辐射影响,以及可能的用户等内容。

(二)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证明设备符合《基本标准》有条件豁免要求的辐射水平检测报告。

第五十四条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其出具的豁免备案证明文件,报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对已获得豁免备案证明文件的活动或者活动中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定期公告。

经环境保护部公告的活动或者活动中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在全国有效,可以不再逐一办理豁免备案证明文件。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送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的;

(三)未按规定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的;

(四)未按规定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

(五)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未进行核实与调查,并未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的。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辐射安全许可证:

(一)未按规定建立废旧放射源收贮台账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

(二)未按规定对已收贮的废旧放射源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上报的。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五十二条的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辐射安全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使用(含收贮)辐射安全许可证,从事废旧放射源收贮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已收贮入库废旧放射源的。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未开展辐射监测或者发现辐射监测结果明显异常未如实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九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废旧放射源,是指已超过生产单位或者有关标准规定的使用寿命,或者由于生产工艺的改变、生产产品的更改等因素致使不再用于初始目的的放射源。

(二)退役,是指采取去污、拆除和清除等措施,使核技术利用项目不再使用的场所或者设备的辐射剂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主管部门不再对这些核技术利用项目进行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管。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 5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豁免管理备案工作程序

发布时间:2012-02-03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一、办理依据

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4.《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二、办理对象

江苏省内使用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豁免水平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少量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单位。

三、审批部门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四、豁免申请材料

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豁免申请表,见附表;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3.放射性同位素出厂活度证明或射线装置产品说明书(原件、中文);

4.含源装置或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中应包含含源装置或射线装置的用途,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的结构,放射源的活度,射线装置的额定指标,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量、使用条件、操作方式等情况的证明。辐射安全分析,对公众和环境影响分析,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及防护管理措施等;

5.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有相应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射线装置表面剂量当量率检测报告; 6.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五、网上申报

在江苏省环保厅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进行网上申报。

六、审批时限

篇8:关于某医院放射科环境辐射调查

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 人们接触了放射性医疗设备也增多了, 这样就产生一个科室放射科。放射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一体科室, 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设备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 在进行放射性治理以及诊断时都会接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因此, 人们就开始关注医院射线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情况。为了解医院放射科环境辐射对人体健康响应情况, 文章对四川省某医院放射科环境辐射Χ-γ辐射剂量率现状进行了调查。

1 医院放射科射线装置台账

该医院放射科拥有2台DR装置 (型号分别为DR-F、AXIOM Aristos VX Plus) 、1台片库式医用诊断X射线系统 (型号为TX-Ⅲ) 以及1台16排CT机 (Bringht Speed Elite)

2 调查方法

2.1 监测方法

本次调查按照《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T14583-93) 规范进行布点监测。

2.2 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选用加压电离室巡测仪451P, 在测试前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检验, 测试时仪器处于检验有效期内。

2.3 监测点位布置

3 监测结果

注:以上监测结果均为扣除仪器宇宙射线响应值。

4 结束语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 该医院放射科使用的射线装置年开机曝光时间为1-20h, 再根据医院目前射线装置使用的实际情况, 文章监测结果说明均以射线装置年曝光时间20h进行计算。该医院放射科使用的4台Ⅲ类射线装置在曝光时间内, 职业人员活动区域X-γ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为0.12-0.20μSv/h, 其他公众活动区域X-γ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为0.13-0.18μSv/h。职业人员居留因子取1, 其他公众居留因子取1/4, 结合《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T14583-93) 计算可得, 职业人员接受照射年有效剂量最大值为0.004m Sv, 其他公众接受照射年有效剂量最大值为0.001m Sv。

以上监测结果均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中规定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不超过20m Sv, 公众年有效剂量不超过1m Sv的标准要求。对比该地区核安全2014年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年剂量值为0.491-0.675m Sv (该地区核安全2014年年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80-110n Gy/h再结合《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T14583-93) 计算可得) , 该医院放射科环境辐射处于正常状态。

参考文献

[1]环保部.核安全2014年年报[Z].2015, 7:78-78.

上一篇:管理与沟通论文2000字下一篇:山东省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