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科研论文

2024-05-12

体育教育科研论文(通用9篇)

篇1:体育教育科研论文

春季学期,第3-8周开展14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为了满足学生更好的就业需求,经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习领导小组讨论,学生采取自主实习与统一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独立开展教学的能力。个别学生根据就业需要独立联系实习学校,并安排教师统一进行管理和指导,较好的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

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给人的感觉就是既短暂又漫长。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吸取了很多新鲜的、专业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短短的实习时间,让学生们巩固和加深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知识、专业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为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奠定了基础。

实习,最大的感触就是当老师不容易,当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老师的职责简单来说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让学生理解、让学生掌握、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体育教师更应该让学生认识体育,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使他们有终身体育的观念。而作为实习生,体育教育实习,是一次真正面对课本以外的专业知识实践,不仅要学会让学生理解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和学生沟通,怎样去和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做好这些实在需要好好地下一番功夫。

实习中发现了学生的不足,需要改进:

1、对学生,对教材应该更加的细致:需要更钻研新的教材,处理教材应先分析各班学生特点,作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教育理论观察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可能的话,进行教育调查,有利于学生的教学。

3、自我要求应更高,每次课尽可能提早到达上课地点,布置好场地、器材,特别注意安全检查方面的措施,确保上课时学生的安全;同时,要提前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

4、上课时声音要洪亮,有自信;讲解要清晰明确;选择好教学时教师的位置变化。

5、每次课后应认真进行自我分析,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及时在教案中写好课后小结。

最后,特别要感谢各实习学校的指导老师,在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让我校实习生从校内走出校外,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更多的体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自主独立的工作能力。

实习有苦有乐,有数不尽的酸甜苦辣;实习让学生丰富了知识、增长了经验;实习让学生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给予了勇气;实习给学生带来的是无价的人生阅历,是宝贵的一课。

篇2:体育教育科研论文

实习总结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体育教育实习个人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在学校领导和各位体育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完成了由学生向教师的华丽转身。这一路走来,颇多留恋,诸多感慨。在实习期间,我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收获了更多。下面我将这两个多月 的实习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加强学习,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我认真学习了xx大精神,仔细体会“xxxx”渗透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并系统的了解和学习了体育新课标。在课余时间,我阅读教育书籍,学习教育战线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时刻鞭策激励自己。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乐于奉献,努力教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次训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我能够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此外,我还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刚出校门的我,就像孩子们的大姐姐,凭借着心底对孩子的热爱,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自己地弟弟妹妹

一样,真切地爱他们。我相信孩子在幼年时需要更多的爱,在离开家人的时候,老师就是她唯一的信赖对象。尤其这次接了低年级,初期有的孩子不适应环境,出现了各种情况,在我的带教老师赵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我怀着一颗真实而柔软的心,包容每个孩子,渐渐地,孩子们和我熟悉起来,也乐意来上课了。现在,孩子们和我的感情很好,他们已经用他们的行动来与我的感情呼应,从爸爸妈妈口中,也得知孩子们都深深爱上了音乐课,爱上了老师,正如一句话:“也许你只给孩子一分,但孩子会汇报你十分,百分,甚至更多。”我很高兴自己走好了第一步。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

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

试教工作开始以后,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听优秀音乐教师的课——写教案——试教——修改——试教,这样反复练习,完善。直到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即使这样,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事先也没有料到过的难题。毕竟试教的时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

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有一次我在教授一个小附点节奏,学生怎么也唱不好。我就把每一个音符的时值都分解组合,可是到最

后,学生还是唱不好。后来只好向指导老师请教此处该如何表达。原来,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知识点是不需要解得太透。让学生模仿就可以了。比如说可以模仿夏天的知了声。

通过这次的经验,我深感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揣度学生的思维,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刚刚涉及这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时候,我们以何种方式将此知识点向他们表达清楚就显得犹为重要了。于是,在以后的实习过程中,我就不在象以前一样只要自己弄清楚了就了事,而是更加侧重于如何将知识趣味性地向学生表达清楚。我的这一举措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听完课后普遍都说我讲得较有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二、深钻教材,认真教学。

篇3:谈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仍然没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中, 对于学生主体地位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由于受到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和教材结构的影响, 从思想到认识、从理论到实践这个过程中都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中依然是被动的接受, 缺乏独立的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在技术教学中, 教师的思想也过于僵化, 由于高校学生处于一个成人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在体育思想以及体育行为上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并没有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这对于终身体育教育意识的培养, 是十分不利的。

2、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够科学。

高校学生在身心发展以及学习特点方面, 都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维结构, 而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育, 在教学大纲以及课程的安排方面, 却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 课程教学缺乏与课外锻炼的有效互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也没有获得充分的结合。学生往往在学习了理论之后没有实践的机会, 理论教育在整个课程安排中占据了多的比例, 学生针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方面, 较为片面, 这对于终身体育教育意识的形成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另外, 由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内容, 其中对于西方体育文化、历史体育文化等缺乏必要的必要和分析, 对于生物体育、人文体育等理念缺乏正确和系统的认识, 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述的内容, 在教学互动以及教学相长方面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这种传统的课程安排方式, 使得学生在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方面较为欠缺。

3、对于运动教学项目是教学目的还是手段认识不清。

运动教学总是以具体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并通过选择和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实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高校体育教学注重体能、崇尚运动、强调竞技, 客观上造成了将运动教学项目本身作为教学的目标去加以对待, 以至于在教学目的上, 强调运动技能, 注重运动成绩, 追求体力的提高, 忽视了思想层面的发展。

4、对于教学考评的实质认识不足。

教学考评是保证教、学双方实际投入的一种管理措施, 是对教学效果客观检验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标准, 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现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理论考评, 主要考察学生对体育的基础性、知识了解和掌握情况;运动考评, 则主要考察运动技术的掌握状况和运动成绩等。

二、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1、树立终身体育观

终身体育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个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 转变观念, 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 不断提高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认识, 更新观念, 把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力和习惯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坚持向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标, 协调发展学生身心, 发挥高教优势, 突出高教功能。

2、合理选择编排教材内容

高校体育教材要体育化、去竞技化, 打破过去单一的运动知识、技能教学内容, 突出以健身、康体、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注重教材内容的选择, 重点是要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智力优势和认识规律, 注重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 合理确定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保持统一性和灵活性, 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 有利于身体锻炼的习惯。

3、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简单更替或照搬国外的教学法不一定有效, 重点是更新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目的。要注重因材施教, 注意发展学生的潜力, 应针对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确保人人进步。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鼓励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培养学生兴趣, .创造良好的、愉快的教学环境,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改革完善体育考核办法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体质,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考核只是检查方法, 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考核方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要求学生掌握和再现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达标, 以此为基础去发展独特的优势。评价考核要注重过程性和终结性相互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地、合理地、科学地锻炼身体,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的习惯, 以便养成终身体育。

三、结束语

高校教育是学生学生生活的最后一个阶段, 其连接着学校与社会, 是学生由学校走入到社会中的一个转折点。作为终身体育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正确的认识到到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关系, 才能够顺利的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 应当有效的引入终身体育的意识, 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不断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才能够有效的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4:体育教育中大众体育教育研究

关键词:大众体育教育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身心健康发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众体育也随之迅猛发展起来。但是在大众体育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应对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当今我国大众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下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大众体育教育事业的研究和发展起到积极地借鉴和促进作用。

一、大众体育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对大众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大众体育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体育运动已经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中,人民群众体质也有了较大的改善,我国大众体育也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新阶段。另外,现代文明的发展也影响了大众体育的发展。自动化机器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工作中解放出来,生产方式造就了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人们开始愈发重视起体育运动。但是与我国人民对大众体育较大且呈现不断增加的需求态势相比,我国目前的大众体育发展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地步,尤其在大众体育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除此之外,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也严重阻碍了大众体育事业得到发展。

二、大众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很多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经常会出现人们想进行体育锻炼时找不到体育场馆和设施的现象。公共体育场地的匮乏、公共体育场馆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以及社会体育场所的不开放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大众体育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民区中公共体育设施不足且种类单一。第二,对外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较少且大多收费较高,无法使民众广泛参与进来。第三,学校中体育场地及设施严重不足且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需求。

(二)大众体育参与者的观念和态度

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念及态度是决定人们能否积极有效地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虽然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但是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仍然较为薄弱,体育锻炼相关知识也较为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大众体育教育的广泛推行。因此,要想发展和推进大众体育教育事业,必须要先通过大力宣传教育等措施,使体育锻炼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自发的接受大众体育的教育。

三、大众体育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对大众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

大众体育教育指导员队伍是大众体育教育的主体,指导员队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大众体育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大众体育教育能否顺利地推行下去。因此,发展大众体育教育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较高的体育指导员队伍,这支队伍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并且以服务人民群众,提高全民身体健康素质为己任,通过为人民群众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积极组织合理的、有趣的体育锻炼活动,从而提高大众体育教育的科技含量,并最终促进大众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参与大众体育的兴趣

通过上文对大众体育教育中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参与者主观的态度和观念是推行大众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相关部门和组织应该积极利用一些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对大众体育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也可组织志愿服务者广泛深入社区和农村,对他们进行科学的体育教育,帮助人们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并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好处,提高人们对于大众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兴趣,从而使人们自发地、积极地参与到大众体育活动中来,最终达到发展大众体育教育的目的。

(三)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在大众体育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学校体育教育是大众体育教育的基础,它在大众体育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并让他们掌握正确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有助于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并且还会对社会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相关体育教师还应积极组织丰富有趣的體育活动,激发学生甚至全民的锻炼兴趣,扩大大众体育教育的社会影响,形成全面参与体育活动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本文就体育教育中大众体育教育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得出了如何促进和发展大众体育教育几点建议和措施,除了上述的三点策略之外,还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提高大众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等举措。总之,如何推广大众体育教育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需要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不断努力,真正形成全民积极参与体育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张路萍.对我国大众体育服务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25.

[2]孟淼.我国大众体育现状的研究[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15.

[3]王晓雁.我国大众体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06-01.

[4]王晓飞.高等学校的大众体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2-05.

篇5:体育教育科研论文

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2009级和2010级师范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2011年上学期将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为确保见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以下管理制度:

一、教育见习的目的:

1、使师范生热爱儿童,巩固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2、使师范生印证,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各科文化知识与教育理论专业知识。

3、培养师范生初步独立进行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的能力,掌握基本教育技巧。

4、为进一步改革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具体、直接、准确的反馈信息.二、教育见习的内容:

1、运用小学学科教学原则,分析小学教师的教学实例;

2、学习小学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基本技能;

3、了解小学教研组或年级组的基本技能与工作状况;

4、了解小学教学设备状况,进一步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学会制作一些教具;

5、听取见习班班主任介绍,熟悉见习班级和小学生情况,观摩日常班务和班队活动;

6、见习生跟班实习,观摩各班课堂教学,了解教学常规,了解教师教学的风格,特点和教法的运用,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

三、教育见习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组织办法:

1、遵守校方纪律要求,服从指导老师安排,验收见习管理条例。

2、各班根据实际人数进行分组管理,并在每组设立组长一名。

3、组长必须保持也领队老师的联系,任何事情在第一时间向领队老师请示。管理制度: 交通安全管理:

1、由老师带队,按照分组有次序的乘坐公交车前往见习学校;

2、率先到达的同学必须在指定地点等待后续同学到达,然后统一行动。见习地纪律要求:

1、不迟到、早退、旷课;

2、不吸烟、喝酒、吃槟榔;

3、穿着整洁,不着奇装异服;

4、举止文明,不说粗话,痞话;

5、尊师重道,碰见师长主动行礼问好;

6、不乱扔垃圾,爱护卫生。听课纪律要求:

1、课前做好听课准备,提前进入教室找好听课位置,手机调为静音;

2、上课必须与学生一同起立,向老师敬礼问好;

3、课堂精神饱满,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及时总结归纳;

4、课后加强与老师交流,勤学好问。

四、教育见习工作安排

周一:校内准备,含动员大会,专题讲座

1、召开动员大会,着重强调教育见习纪律,注意教育见习期间的安全,特别是往返途中乘车安全,确保安全第一。

2、见习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工作。周二——周四:学生分布到各实习学校见习

要求见习学生及时发现和反映教育见习中的问题,系部会加强对教育见习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全面掌握见习情况,保证教育见习的质量。周五:校内总结

见习结束后,教育见习学生做好个人总结、考核和成绩评定等工作,并将教育见习工作总结上交给带队老师。

篇6:体育教育及“阳光体育”开展情况

体育教育及“阳光体育”开展情况

开江县永兴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06年,距今百余年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学校有24个教学班,1300余名学生,占地面积14600多平米,生均活动面积11.5平米,目前拥有200米跑道,足球场1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小操场1个,乒乓场所1个,各种体育设施设备齐全。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学校”等殊荣。现在学校有专职体育教师5人学历达标100%。学校在体育事业上一直追寻“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一切从学生的体育素质出发,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全面推进青少年阳光体育事业,弘扬敢于拼搏、敢于挑战的体育精神,树立团结向上、一生阳光的体育风范,坚持“五保五出”(保优势,出强项;保质量,出精品;保效益,出特色;保优训,出成绩;保普及,出人才)战略,近三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赞誉。现我将我校体育教育及阳光体育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强班子,重管理。

为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加强了阳光体育运动班子建设。形成了学校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体育教师抓落实抓效益的格局。

1、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组 长:桂小平

副组长:何绍春

成 员:李世锋 朱兴平李秋高 杨琳玲 刘 渊 谭其建 邱显政

2、落实责任制。

学校制定了管理措施,落实《阳光体育实施细则》,实施问责制度,层层落实阳光体育管理责任制,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二、抓常规,提师能。

(一)坚持“三个守住”。

1.是坚守常规,提高体质。

一日常规:30分钟大课间(校园集体舞、武术操、七彩阳光广播体操、花样跑步)、眼保健操,每天下午第三节阳光体育活动,班级的跑步活动等保证了学生每天活动量达到1小时。一年常规:每周上足上齐体育课,每年上期举办一次校园艺体节活动,下期举办一次体育节。还不定期举行班级体操比赛、校园小足球联赛和班级乒乓球比赛等活动,认真组织学生体育素质测试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2.守住传统,开创特色。

小足球是我校传统项目。学校坚守传统不放,优抓优训,营造出浓厚的体育氛围。历年来,在各级赛事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2012年参加达州市贝贝杯荣获第四名;2013 年参加达州市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荣获第二名;2014年参加达州市“市长杯”比赛荣获第三名。同时学校积极开创大课间操的特色。把大课间操搞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创编的武术操和校园集体舞深受学生喜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守住队伍,培育特长。

我校组建了乒乓球队、小足球队、田径队、篮球队等,形成了体育单项优势团队。每周星期

一、星期

三、星期五下午第三节开展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发现并培养体育特长生。近三年来,我校培育了体育特长生60余人。2012年参加达州市贝贝杯荣获第四名,2012年学校篮球队参加开江县小学篮球比赛第五名; 2013年5月,参加达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比赛第二名,在开江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艺体节文艺表演一等奖,田径比赛团体第六名;2014年4月参加达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比赛第三名。学生参加体育队伍训练,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开好“三驾马车”。

提高师能,是体育教育的关键,我校在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开好“三驾马车”,全面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1.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体育组内老师经常围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写随笔,写经验总结,集 体备课,实行“同课异构”;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开展“与课改一起成长、同课堂一起发展”讲课活动,通过互讲互听互评互改互学,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组织体育教师外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2012年,我们派出体育教师邱显政先后到重庆、武汉等地学习校园足球训练活动。邱老师回来后又组织本校的体育老师一起交流足球训练,这样把外面先进的经验及时得到运用。课余时间,体育教师撰写论文《论小足球项目长效机制的实践与研究》、《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等八篇。近三年来,学校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听评课120节次,集体备课80人次,体育研究活动30次,推动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优化和提高。

2.积极开展体育教师培训活动。

一方面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利用现有校本教材对体育教师展开培训,在体育教师内部推行“传”、“帮”、“带”,以老带新,互学互长。另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三年来,我们先后派出体育教师5人次到成都、重庆、达州等地培训和学习。体育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我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为学校体育事业科学、健康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阳光教育成果展示,体育活动的汇报课。为了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开展了阳光教育成果展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了我校体育教 育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我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个守住”、“三驾马车”推动了学校体育教育健康、稳步发展。近三年来,学校体育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2年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学校”。2012年参加达州市贝贝杯荣获第四名,2012年学校篮球队参加开江县小学篮球比赛第五名; 2013年5月,参加达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比赛第二名,在开江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艺体节文艺表演一等奖,田径比赛团体第六名;2014年4月参加达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比赛第三名。

(三)重保障,抓设施。

学校体育教育,普及是核心,师资是根本,保障投入是后盾。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学校做到了“四个保证”:

1、保证体育教育专项经费逐年提高。学校加大体育教经费投入,近几年以来,在学校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保证了体育教活动经费逐年增加,每年的经费投入平均达到了7.5万元左右。

2、保证体育教育设施到位和使用到位。学校加大体育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了逐步改善。按照标准购置了足量的体育设施设备,总金额达21万元。

3、保证了体育课程落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设置,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了课堂不挪用、教学不打折;重视体育教育在相关学科中的渗透与整合,注重体育文化在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凸现。

4、保证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的逐步优化。每年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体育节目都是学校的重头戏之一,艺术体操、校园集体舞等相关体育节目都搬上了舞台,受到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学校一直将体育教育纳入学校工作优先发展的位置来抓,取得了很大成绩,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忆辉煌是为绘宏图,咏今朝乃为描远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体育教育为推手,继续凸显学校体育教育特色,打造体育教育品牌,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以更加矫健的步伐迎接新挑战,开创学校阳光体育教育的新局面。

开江县永兴镇中心小学

篇7: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三年前我怀揣着梦想来到体育学院选择了体育教育专业。如今已是临近毕业的大三学生,对体育教育也有了颇多的看法。“体育”一词与“教育”,都不是陌生的词眼,然而将他们融为一个词——体育教育之后,却有多少人能明白它真正的意义呢?

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论》一书中,对体育教育做出如下解释:“体育教育”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辅助性的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和专门体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教育性和教学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育是教育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很多人才都是从体育领域走出来的,相信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心中存在很多。所以在我看来,体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体育教育主要包含了几门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等。实验类课程有人体解剖、人体生理、体育保健。有些课程以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看来体育教育专业丰富的教学课程涉及各个方面,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例如社区的体育指导员,运动员的训练员,公司的活动策划,健身教练,以及体育教师无一不能胜任。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要考虑的一定是未来的发展的道路是否能畅行无阻。很多人刚进入体育教育专业前一定都犹豫过,害怕过。当今国民体育薄弱,就拿足球为例,注册人数不过十万,而日本却有上百万之多,这个差距是明显的,因此有这样的害怕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三年来我对体育学习的逐渐加深,让我越来越觉得自己选择的体育教育道路将使我终身受益。生活条件富足了,人们享受生活得方式也就不同。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现在全运会已经顺利进行之中,全民健身已是大势所趋,这场全民全运,将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健身行列之中。当然对于我们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国家“阳光体育”活动的普遍开展,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也就成了全社会关注的体育教育关注的焦点。如何才能保证孩子们有一个健康强健的体魄,又如怎样科学合理的指导他们锻炼身体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但此重任。所以说作为我们体育生来说我们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把眼光放大,高瞻远瞩,才能看得更远。因此我们不能松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将体育事业进行下去,让跟多的人从事体育,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体育,让祖国未来的一代健康成长。当然体育教育不仅仅只对课堂内,在我看来,体育教育专业的人们应当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小到社区活动,大到国家体育局,都有我们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不能把眼光放的太低,要将我们体育教育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即使在专业不通的岗位,我相信作为一个体育教育专业的人都能游刃有余。

当今社会逐渐夸大了社会体育的概念,例如现在的阳光体育,全民健身,不再仅仅是校园内的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区别从目的上来看,社会体育是亿万群众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通过直接的身体活动过程,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交友合群的效果。而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高校教育不仅仅是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关键是通过高校学习,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通过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锻炼身体与指导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能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并影响和带动他人参与体育锻炼。社会体育对应的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而体育教育对应的人群仅仅是学生,看似毫无关系,实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学校体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终身体育意识,一般理解为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只有认识了终身体育的价值,锻炼才能成为自觉的行动,也只有在一定兴趣的前提下,身体锻炼才能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成为终身的行动。有量的事实表明,成年人走上社会后,那些能够坚持终身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都是在学校期间养成的。

体育应伴随人的一生。如果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那么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就能促进他们在身体朝正常的方向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其次,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统身体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此外,学校体育还为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提高了实践环境,并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既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有一两项突出的、热爱的可以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终身喜爱体育的态度和能力,正确的体育观点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和自我组织与管理的能力,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的能力,在自我参与中,获得自我发展。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所以,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那么,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己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体育能力重要的目标。体育锻炼贵在有恒,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在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政策下,促使体育教师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努力更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由过去的侧重传授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传授,由“技术型”向“智能型”转变,由传习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发挥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要因材施教,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以终身体育教育为前提的学校体育要将体育教学、运动竞赛、课外活动等协调地统一起来,从而使体育教师的职能在完成教学,实施单纯的教学职能外,还将指导校外活动与竞赛,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促使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建立,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形成最佳衔接,那么,体育教师应成为学校体育多样化教学和多种职能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篇8:体育教育科研论文

1.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现状

在体育教育实习中, 各个学校均有各自固定的实习基地, 大部分位于学校周边, 基本保证每届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 部分学校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基地。实习时间均集中在第七学期, 实习时间为6-9周, 在实习期间, 各个学校派专门教育实习教师领队, 指导学生实习和日常工作。目前,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主要采用集中、集中与分散结合以及分段等三种实习模式。

(1) 集中实习模式。集中实习模式主要指学校将学生统一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教育实习, 通过实习, 学生能够将前六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展示, 达到理论知识向技能转化的目的。但是, 这种集中实习弊端是学生可能将前期所学知识遗忘, 之前理论课学生实践较少, 在真正步入实习场地, 学生不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 使得整个实习效果不佳。

(2) 集中与分段结合实习模式。集中与分段结合实习模式主要是指在进行集中实习前, 学校在每学期的第一周让学生进入实施基地, 以观课、评课、说课、模拟演习等形式观摩优秀体育教师讲课, 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 提前体会到体育课教学的技巧和规律, 促进了理论课程的学习, 也为教育实习做好了铺垫。到第七学期, 学校集中时间组织教育实习。

(3) 分段实习模式。分段实习模式指的是不集中时间, 学校将学生的实习工作贯穿到各个学期, 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习, 通过分段实习, 学生能够边学边用, 理论与实践结合。每个阶段的实习时间较短, 而且间隔时间较长, 学生很难深刻体会到体育教学、课堂组织管理的实质。

2.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优化措施

教育实习既是一种教学环节又是一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能够深刻的培养教师基本素质以及教学技能, 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 教育实习是学生的必修科目。通过对集中实习模式和分段实习模式进行分析, 能够明确发现, 这两种实习模式均具有较大的弊端, 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的需求。因此,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需要不断进行优化, 构建集中与分段结合的实习模式, 具体的教育实习模式优化措施如下。

(1) 实习准备。构建集中与分段结合的实习模式, 在第七学期集中实习前, 学生应该在每学期安排一至两周时间在校内或者校外观看优秀教师讲课, 通过观摩上课, 学生在平时上课时加强说课与模拟实习, 将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到集中实习时, 学生能够做好充分的实习准备, 这样的实习在实施过程中, 前期主要进行看课、说课以及实习模拟演习, 人员安排较少, 经费支出较少。学生能够将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 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同时, 学生在实施演习中能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 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及时的解决, 更好的为集中实习做好准备。

(2) 见习阶段。在集中实习过程中, 学生先通过一周的见习, 明确基本的体育教学框架与体育活动形式。见习后, 在实习学生之间进行实习演习, 锻炼学生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仪表、仪态、动作示范与口令训练等, 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说课, 实习指导教师准备试讲课, 待试讲课结束后, 指导教师和模拟学生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证, 学生课后书写学习心得, 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

(3) 实习阶段。在集中实习的第二周, 学生步入教育实习的核心部分, 即进行体育课教学、组织体育活动与体育训练以及见习班主任等, 学生在10周以上的实习期间, 要以一个教师的角色进入工作岗位, 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 不懂及时发问, 对自己实习中显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 保质保量的完成教育实习任务。

(4) 研习阶段。教育实习结束后, 学生之间进行实习经验交流, 总结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校方对优秀实习学生进行表彰。

结束语

在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模式中, 构建“集中与分段结合”教育实习模式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育实习模式, 它相比于传统教育实习模式, 增加了见习和演习模式, 使学生在集中实习之前就已经具备良好的实习基本能力。并且实习形式多样, 范围广。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育计划、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学生也可以将多学科资源互补, 将自身专项技能充分的展示, 不断的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春华.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研究——以温州大学为例[J].才智, 2015 (11) .

[2]李会明, 邓伟, 李少华等.基于三学期制的体育教育专业“分段—集中”实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01) .

[3]成英, 葛小军.“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的探讨与建构——以楚雄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 (02) .

[4]高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优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 (02) .

篇9:体育教育科研论文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体育;教育理念

一、前言

融合教育是美国于1990年提出的,至今只有20多年的历史,仍是一种较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的思想是平等、保障权利和回归主流。融合教育旨在创设最小限制环境,让大部分有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共同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倡整合普通教育学校的资源,设计适合特殊需要学生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以适应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已发展到1605所,在校的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三类残疾学生达到30万人。可见,我国的特殊教育仍然是以隔离式教育为主,并没有实行完全的融合。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大的趋势下,作为特殊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体育教育,其教育理念也需相应的转变,以适应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特殊体育教育理念的转变

1.由过于强调缺陷补偿为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共同发展

传统的特殊体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缺陷补偿及康复训练上,认为特殊体育应以补偿缺陷和康复训练为主,强调缺什么补什么。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是以补偿缺陷为中心,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收效微弱缺陷补偿。在过于强调补偿缺陷传统理念下,必然会导致体育教学演变成机械的、重复的身体补救式运动,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而有些生理上的缺陷是无法补偿的,比如全聋的学生,是无法去补偿听力。而且这种强调缺陷补偿过于关注了学生的身体缺陷,而忽视了学生积极的一面。只关注到学生不会什么,并没有注意到他们潜在的能力,造成学生身体残疾的二次伤害,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学生在补救式的体育教学中,获得不了成功的喜悦,也感受不到成就感,从而慢慢的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上体育课也就只是为了应付老师。

2.转变传统的朴素的人文关怀理念为适应体育教育

体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为了减少长期不运动而造成的危害,残障儿童和青少年应逐渐增加体育活动量,并且应参与各种锻炼、运动和休闲活动。目前我国残障学生的体育教育仍出于一种朴素的人道主义关怀,认为残障学生可以受到特殊的“优待”—免修体育课或单独开设保健课。比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这种规定表面上看是对学生的关怀和照顾,其实质则是剥夺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也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置了障碍。

融合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进入到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坐在同一教室学习,并不表示他们就能接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还需要在教育环境、课程设置等方面进一步的改革以适应他们的需要。适应性体育教育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而诞生的一门学科。适应体育是针对身体或兴趣受到限制的个体开展的身体运动和体育活动,这些群体包括残疾人健康受损者和老年人。顾名思义,适应体育就是针对身体受到限制的特殊人群,强调最少环境限制。适应体育教育是考虑学生的需耍与个别差异的原则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具器材的应用上,加以适当的修正与运用,并指山适应体育是为所有身心障碎或病弱的适龄就学学生所设计的体育课程。融合背景下的适应体育教育理念要求学校给予特殊需要学生最少的环境限制,在体育课程方面,设置符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课程,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普通学生的体育教育,或者把学生排除在体育课程之外。

3.由单一的体课程转变为整合性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的整合就是改变传统的以传授权体育知识技能、锻炼学生体质为目标的单一课程为融合语文、数学、音乐、社会适应等诸多课程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课程。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有内在关系结构的整体系统,并与语数知识、劳动生活、音乐舞蹈、游戏活动等相结合,用新的观点,新的教学方法,将这些对于课程本身有益的课程资源注入体育教学中,形成教学的理想整合。传统的体育课程是以学科为单位,以体育达标为唯一目的的封闭式的课程。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发展,体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而这种“铁路警察”式的课程已经不适合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育的发展。现代的体育课程要求教师在体育课程中有意识的穿插其它课程教育。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课程内容的弹性和可选择性

个体差异大是特殊需要学生的最大特点。特殊需要学生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两个方面,一个是特殊需要学生群体与普通学生的差异。生理上缺陷是他们的根本性差异,而由生理的缺陷而派生的心理状态差异,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另一个是特殊学生群体内部差异。虽然他们都是有着特殊需求的群体,由于生理缺陷不同(如有肥胖、智障、听障、肢体残疾等),同样会存在着差异。在制定课程内容时同样也需要关注到他们的内部差异,并给予关怀,在课程中体现出来。我们的教育主体是有着各种不同需求的残疾学生,体育课程应该适应这些有着各种差异的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体育课程。所以,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我们的体育课程应增加内容的弹性和可选择性,而不能像普通学校那样一刀切,所有人都用同一标准,同一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 谭朝春 于敬广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措施研究 [J].基础教育,2010(10):164.

[2] 曹烃等 美国特殊体育教育法律的基本精神与启示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2:54.

[3] 聞月清 特殊体育专业师资培育与在职进修[J]. 国民体育季刊,1996,26(3):38-42.

[4] 邵志春 徐佩佩 培智学校体育课程整合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 200(6):38.

作者简介:马龙刚,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特殊教育学校,学士学位 小教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体育教育。

上一篇:57月安排下一篇:小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