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试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SE模式是当前国际体育教育界流行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之一,从它建立开始到目前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和发展。我国学者对SE模式的关注较少,针对SE模式的研究也不多。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SE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框架结构、教育目标、教育特点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并指出了SE模式运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育教育试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育教育试析论文 篇1:

试析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育策略

摘要:高职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其培養的职业型和应用型人才,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贡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也在体育教育上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革新,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更加的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更加的贴近学生需求。面对新的体育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逐步被重视和应用。

关键词:高职体育;体验式教育;策略

一、高职体育教育中实施体验式教育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传统的体育教学更加看重教学成果的好坏,忽略了整个教学过程。而体验式教学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体验式教学很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参与感。老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时也要注重对教学环节的规划和设计,最大程度的突出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体育观念。

同时,将体验式教学方法融入到高职体育教育中,可以使以前枯燥、无聊的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轻松,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负面情绪,使得整个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民主化。课堂教学氛围的转变也让体育知识的实践价值得到突出,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职体育教育中体验式教育的策略

1.顺应高职学生的客观需求

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实施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顺应高职学生的客观学习需求。体育是学生一生都需要坚持学习的课程,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体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而高职阶段的体育教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体育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因此,高职体育中的体验式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学生安排适合的的体育运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帮助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让学生在热爱体育运动的同时,能够具备一个良好的身体形态。

例如,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年轻女生比较喜欢一些可以塑形减肥和锻炼身体气质的体育运动,那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就可以把体育舞蹈、瑜伽等体育项目引入高职体育教育中。老师在课堂上,简单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瑜伽动作,方便学生在课下、在宿舍里进行日常练习。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将“身体斜方厚肌”等不良体态的形成原因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矫正。

2.创设具有体验式的教学情境

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如果想要真正的展现出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就需要老师深刻认识和理解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内涵,以便更加科学、有效的展开体验式教学工作。结合高职体育教育的整体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与体验式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其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在创设体验式的教学情境时,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体育思想、掌握体育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老师在教授“排球运球”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运球的技巧,了解在实际比赛中不同的运球方式的应用,老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让学生统一观看中国女排的经典比赛画面,创设出体验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式的观察中国女排队员的运球技巧。通过直观的视频和偶像力量的带动,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一个具体的运动环境中,深入地掌握体育运动知识。

3.提高高职体育老师的专业素养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培育了大量的专业优秀人才。因此,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体育老师,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明确自己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关于体验式教育的目标,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并有效结合职业教学内容,从专业训练、情感目的以及知识技能等三个方面进行,为高职体育教育中体验式教学指明方向。

除此之外,通过大量的分析、查阅发现,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方案的制定、课堂教学的实施以及课后教学的评估。在一开始的教学目标制定中,体育老师需要充分掌握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其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有效开展体验式教学课堂。最后,体育老师要明确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流程,有效的进行课程导入,积极拓展学生的体育素质,对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进行情景铺垫,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感。

结语

总之,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由于高职体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并且在高职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作用重大,它不仅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而且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内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意识。所以,在实际开展体验式教学时,老师应该深入探究体验式教学的实质,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创设出多样化的情境,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斌.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方法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11(6):141-142.

[2]闫茹冰.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5):34- -36.

[3]杨筱竹.试析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8):126, 138.

[4]朱行行.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方法研究[J].体育时空,2018,26(22):147.

作者:邵晓春

体育教育试析论文 篇2:

试析美国体育教育SE模式

摘 要:SE模式是当前国际体育教育界流行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之一,从它建立开始到目前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和发展。我国学者对SE模式的关注较少,针对SE模式的研究也不多。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SE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框架结构、教育目标、教育特点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并指出了SE模式运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旨在把SE模式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介绍到我国体育教育领域,为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理论视野。

关键词: 体育教育;运动教育;SE模式;美国;理论支撑;结构框架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sport education;SE model;American;theoretical foundation;framework

1 SE模式的发展历程

SE模式中的SE是“Sport Education”的缩写,SE模式的英语表达是“Sport Education Model”,国内学者一般将其翻译成 “运动教育模式”或者“竞技运动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由美国学者Siedentop创立和发展起来的。SE模式既是一种课程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Siedentop和他的博士生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体育课教师作用和管理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对体育课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这一系列的研究促进了SE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1]。在1982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联邦运动会会议上Siedentop首次论述了SE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框架。1983年在俄亥俄州,Chris Bell以体操和足球为运动季,首次对SE模式进行了运用和实验研究。1990年Bevan Grant在新西兰进行了SE模式的应用和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1993年在华盛顿AHPERD会议期间举行了SE模式的专题研讨会。同年,Andrew Taggart 和 Ken Alexander等在澳大利亚进行了SE模式的实验研究。1994年澳大利亚开展了涉及到53位教师参与的体育教育SE模式研究工程(SEPEP)。到目前为止,SE模式已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体育教育课程的主要部分,并得到了两国政府大批的基金资助[2]。1994年第一部SE模式的专著《Sport Education: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s》由Human Kinetics出版社发行。1998年,“运动教育”委员会在Loughborough大学成立,主要是促进SE模式在英国体育教育领域的推广。2004年书名为《“Complete Guide to Sport Education》的SE模式专著出版。到目前为止,SE模式已经在许多国家体育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然而,我国对 SE模式的发展和研究相对滞后,仅在台湾和香港地区有应用和研究,SE模式还尚未在我国大陆各类学校得到应用。

2 SE模式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基础

2.1 SE模式的基本概念

SE模式是指在整个教学周期中把不同的教学单元扩展为不同的“运动季”,把学习成员划分为若干个实力相当的团队,以竞赛活动为主要载体,充分运用直接教授、同伴教学、合作学习、团队协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体验并亲自经历到真实而丰富的各种运动情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运动技能、运动热情和运动文化素养的人的一种教育模式。SE模式既是一种课程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范式,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2.2 SE模式的主要理论支撑

2.2.1 团队学习理论

Wynne和Walberg在1994年倡导美国教育人员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固定的小团队原则。这种观点是基于欧洲的研究成果提出来的,有研究认为固定的学习小团队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1994年,Cohen对小团队学习进行了研究,Cohen研究认为,稳定、和谐的学习团队能产生高效的学习效果[3]。其研究还表明:在常规学习中,任务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以及老师引导可能会阻碍学生概念化学习能力的正常发挥。这种问题会在团队解决结构不完善的团队学习任务时时常出现。针对上述问题的建设性方法是团队以他们是否可以解决合理的团队任务为条件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说明了稳定的团队成员关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SE模式的中心概念就是团队联合或者团队协作(team affiliation),且团队成员关系从运动季开始保持到运动季结束。也就是说,从运动季开始到运动季结束这段时间内各团队内成员关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且,在SE模式中,各团队的目标和成员的角色都很明确,各角色的任务履行情况都影响到团队的任务完成,当然SE模式中的团队任务都是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和技能水平的。综上所述,SE模式的团队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

2.2.2 情景学习理论

情景学习理论是Lave 和Wenger在1991年基于对在一定社会和职业环境中学徒关系的人类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情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Lave 和Wenger把情境学习的这种过程称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这是情景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Lave和Wenger还针对情景学习理论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的概念,并把它定义为“一群追求共同事业,一起从事着通过协商的实践活动,分享着共同信念和理解的个体的集合”。Driscoll认为,“实践共同体”强调要有共同的任务,使用工具、利用资源并通过实践活动完成任务,以及各自担负的责任[4]。SE模式就是以竞赛为工具,把学生置身于真实而丰富的运动情景之中,学生以团队为基础,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共同协作,并且在真实的运动情景中,完成所有知识的实践应用。Kirk 和Kinchin在2003年的一项研究中也证明了SE模式能够提供给学生“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机会[5],所以,SE模式兼具有情景学习理论的优势。

2.2.3 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与环境和其他人相互影响的。社会学习理论家Albert Bandura认为,我们通常是通过模仿他人、倾听他人、与他人交流来获得知识,这是以行为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其特别强调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尤其是营造一个民主的环境,允许学生之间以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进行相互的影响。SE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在团队协作的环境中从其他成员那里得到指导,并相互提高,这就充分运用班级内“学生—学生”的相互影响的作用。此外,团队协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过程。

3 SE模式的目标

SE模式的基本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运动技能、热爱运动、具有良好运动文化素养的人。2002年Siedentop发表在SSCI收录的国际体育期刊《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目前有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了SE模式在培养具有良好运动技能、热爱运动、具有良好运动文化素养的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3.1 培养具有良好运动能力的人是SE模式的重要目标

Siedentop认为一个具有良好运动能力的人要有足够的技术和技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并能理解和完成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战略、战术行为,在运动中充分自信,能充分体验到参与到运动中的快乐,在运动中了解自己的角色和他人的角色,知道自己在运动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SE模式注重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同时比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运动季中战略意识和战略战术水平的提高。这个过程通过由简单战略战术开始,不断增加战略战术的复杂性来实现。比如一个篮球季开始的竞赛可能是一对一的带球过人、投篮、防守等基本技术和战术。之后可能是二对二或者三对三,直到更加复杂。通过这种由简到繁的竞赛过程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战略战术思维。

3.2 培养具有运动热情的人

SE模式试图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非凡运动热情的人。Siedentop认为SE模式可以让各个年龄阶段学生成为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了解某项运动,让运动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提高运动文化水平,使得任何人都感觉运动离他们并不遥远。Siedentop还强调,一个具有运动热情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的动力并不是外在的奖励,而是运动参与提供给他一种内在的价值。

3.3 培养具有良好运动文化素养的人

这是SE模式与其他模式重要的不同之处。SE模式除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之外,特别强调使学生理解掌握运动的价值、规则、惯例、文化和传统等各方面的知识,能区分哪些是正确的练习,哪些是错误的练习。Siedentop还认为,作为一个具有良好运动文化素养的人,不仅需要了解运动的准则和历史,还应该能够对自己周围的运动进行价值判断。学生不仅仅是一个运动的参与者,还是一个具有良好运动文化素养的人。Siedentop在1994年指出,通过运动季的参与,学生可以达到如下具体目标:1)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和健康水平;2)有能力参与到适合于自己的运动中去;3)在运动中能合理地完成战略战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4)提高与他人共同制定计划和团队管理、赛事管理的能力;5)提高集体责任感;6)获得运动文化、运动传统、惯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获得解决运动和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决策能力;7)发展与应用竞赛规则、裁判和训练方面的知识。

4 SE模式的结构框架

4.1 团队协作(team affiliation)

在SE模式中,一个运动季开始之前会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运动能力、性别比例、运动知识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划分,划分出的各个团队之间总体实力相当。学生一旦加入到某个团队中,从运动季开始到运动季结束他都属于这个团队。团队成员选举出自己团队的队长、教练和管理人员等各种角色,团队成员还可以统一团队服装并给团队命名。Siedentop强调团队协作是整个SE模式中最重要的特征。他认为在SE模式中,稳定的团队和良好的团队成员关系不仅仅是个人发展提高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整个团队目标的首要条件,同时还是实现整个SE模式目标的重要保证。Metzler认为团队合作提供给学生完成团队共同目标的机会,能够让团队成员一起经历整个团队的成功和失败,有利于学生形成各自团队的特点[6]。SE模式中的团队协作不仅适合集体性的运动项目,也适合其他个人项目,例如,舞蹈、网球、体操。团队协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Bennet 和 Hastie 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团队合作可以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中公平是重要的前提[7]。Grant等研究认为团队协作促进了学生社会化技能的提高和社会化的发展[8]。团队协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但是,目前许多学者认为对整个运动季过程中各团队中成员具体经历的微观研究还比较缺乏。

4.2 “运动季”(seasons)

SE模式把传统体育教学单元扩展成为 “运动季”,时间跨度一般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单元(units)的2至3倍[9]。Grant研究认为每个运动季的时间跨度一般不应少于20课时[10]。所以说SE模式的教学时间周期较传统教学单元要长。一般运动季可划分为“练习阶段”“比赛阶段”“决赛阶段”等阶段。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4.2.1 练习阶段(practice period)

一个运动季的第1阶段是“练习阶段”。在练习阶段教师直接教授学生这个运动季所涉及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理论(包括裁判知识)。之后学生运用合作学习,同伴教授等方法自己组织各自团队进行练习和提高,学生根据整个运动季的竞赛计划制定自己团队的练习计划并组织计划的具体实施。教师教授完后就只是从旁指导学生。

4.2.2 竞赛阶段(formal competition)

在SE模式中竞赛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线。通过练习阶段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关技能和理论知识,之后进入竞赛阶段。也有的SE模式在正式竞赛阶段开始前安排一个“季前赛阶段”(pre-season competition),在季前赛阶段,各团队继续通过练习提高各自团队的同时,还通过组织一些团队内部的比赛或者团队之间的交流赛进行裁判实践、竞赛场地器材的准备、赛事管理、记录等各方面的操作性练习。季前赛阶段后,进入正式比赛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按照运动季的竞赛计划进行团队间的竞赛,主要是为了提高本团队的整体实力并争取比赛胜利,并且根据竞赛情况和了解到的对手情况,制定决赛阶段的战略战术计划。比赛的组织和管理、裁判、成绩记录工作等都由学生完成。

4.2.3 决赛阶段(culminating event)

竞赛阶段结束后,所有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正式的决赛比赛,评定各团队名次。决赛一般采用循环赛,尽可能地让所有团队和成员参与。

4.3 记录(record keeping)

对竞赛中的各种技术参数或者战略战术进行记录和保存,为所有成员和团队提供参考,也可为即将加入到这个运动季的后来者提供借鉴。运动竞赛结束后对所有团队和成员的成绩进行记录和保存,并公布竞赛结果,对个人和团队的成绩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4.4 庆祝(festivity)

SE模式把竞赛作为一定节日性的活动,学生和老师都通过各种形式营造一种节日的气氛。例如,竞赛前各个团队会确定自己的团队名字和统一团队服装,有时还选定团队的吉祥物;竞赛时进行各种仪式,例如,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宣誓、竞赛场地的布置等;在竞赛完毕后举行颁奖仪式等。这些活动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

5 SE模式的教育特点

5.1 学生全面参与

SE模式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这就要求运动季中的竞赛不是淘汰制的形式,即使在最后的决赛阶段也是所有成员和所有团队都参与,每个成员和每个团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团队各项活动中,所有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团队目标而努力,实现的是共同提高和进步;所以,SE模式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程中学生的参与率。

5.2 竞赛层次的合理性

SE模式中所进行的竞赛是与学生具体运动能力相匹配的,在具体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技能水平、心理特征等各方面的情况对正式标准化的竞赛规则、竞赛器材和场地等进行科学的改进,不完全套用正规化的标准竞赛形式。竞赛也并不是只强调团队的胜负和分数,而是注重让学生形成其他更加重要的意识。例如,公平竞争等,所以,SE模式虽然是以竞赛为主线的,但是SE模式并不是纯粹的模仿标准化竞技体育竞赛。

5.3 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及任务

SE模式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在这个模式中,学生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学生既是一个学习者、练习者,而且还要担任团队的管理者、竞赛的组织者、裁判员、记录员等各种角色。通过这些角色的扮演,学生亲身经历了运动竞赛的各种情景,更加有利于学习到运动技能知识、竞赛知识,还将广泛地学习到运动的传统、运动文化和运动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知识。SE模式中,教师担当的是一个教练的角色[2]。教师主要的责任是去教授学生某项运动的主体性知识,包括运动技能、战略战术、竞赛规则、这项运动的传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一般教师教授的时间主要是在运动季开始后的练习阶段。教师还要针对运动季竞赛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裁判、记录等赛事运作方面的实践培训。

5.4 多种教学方法的立体交叉复合

SE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立体交叉复合,其中主要是“直接指导”(direct instruction)、“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3种方法。“教师直接指导”,就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直接进行面对面的讲授教学内容和辅导学生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组成团队后,团队的管理和相关事务(例如,练习计划、练习活动的组织和竞赛战略制定、团队的命名等)都是由团队成员一起通力合作进行民主决定,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同伴教学”,为了提高整个团队的竞赛水平,团队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团队目标,技能水平高的成员帮助技术水平低的团队成员,从而有利于提高团队和个人的技能水平。研究表明,SE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同伴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喜欢。Siedentop认为,“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同伴教授”这些方法可以为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战略战术的运用、团队管理等涉及到具体运动季各个方面提供一个真实的、多维立体的经历。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5.5 管理常规

SE模式注重培养和鼓励学生自己对各自团队和个人学习、竞赛等各个方面进行自我管理。日常管理团队练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练习活动的组织和竞赛计划和战略的制定等。日常管理的各项决定都是由团队成员以民主的方式决定。当运动团队产生后,各团队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团队的管理者和团队教练等角色。

5.6 义务

各团队之间存在相互义务,例如,一个标准的24~32人的班级一般会分成3个团队,按照竞赛日程的安排,当2个团队之间进行竞赛时,第3个团队就负责竞赛组织工作,例如,裁判、记录等。团队成员之间也存在义务,例如,为了实现团队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中技能水平高的学生也会去教授和辅导技能水平低的团队成员,实现整个团队水平的提高。

5.7 冲突解决机制(conflict-resolution mechanisms)

SE模式中,冲突解决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一个运动季中,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竞赛,不可避免就会在各团队内部或者团队之间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或者团队在竞赛过程中与裁判的冲突等。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以一种正确、合适的方法对冲突方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应[9]。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学会和他人进行谈判、处理团队成员分歧意见的能力。国外运用SE模式时,在各运动季针对冲突产生的不合适反应一般运用“红/黄牌”作为信号进行扣分。对于纠纷的解决也有许多种形式,例如,在澳大利亚一些学校,就会成立一个学生运动委员会来解决争议和纠纷[9]。这些形式都有利于学生社会化技能的提高。

6 SE模式运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6.1 竞赛激烈程度的合理把握

SE模式中的竞赛是与学生心理、生理和运动能力相匹配的。竞赛的激烈程度要符合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不当就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Carlson通过研究发现,运动季中过度的强调竞赛会给学生运动参与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Browne通过研究也发现,一些学生尤其是女生不愿意参与运动的原因是其竞争性太强;所以,在应用SE模式时一定要认识到竞赛仅仅是刺激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为学生提供真实运动体验的工具,并不是目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学生群体具体心理、生理和技能水平合理安排竞赛。

6.2 运动季各阶段的合理划分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季”各个阶段时间跨度可以根据各项目的特点(例如,项目技术的难易度、文化层次的深度等)进行合理的划定。对于技术动作复杂程度不高的项目来说,练习阶段的时间就可以短一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竞赛阶段,让学生在竞赛的真实情景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经历。而在对于技术难度较大、战略战术比较复杂的项目,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其 “练习阶段”就应该相对地延长时间。具体的阶段时间划分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确定。

6.3 团队划分的合理性

划分团队是SE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公平性是团队划分的主要原则,划分团队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性别比例,运动文化素养水平等方面进行合理划分,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自愿原则。

7 结论

SE模式是基于团队学习理论、情景学习理论等诸多学习理论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体育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把不同的教学单元扩展为不同的“运动季”,把学习成员划分为若干个实力相当的团队,以竞赛活动为主要载体,充分运用直接教授、同伴教学、合作学习、团队协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体验并亲自经历到真实而丰富的各种运动情景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运动技能、运动热情和运动文化素养的人。SE模式既是一种课程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而言,SE模式具有诸多的优势。到目前为止,SE模式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SE模式理论值得我国体育教育界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方法必然能为我国体育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Siedentop.Sport education:A retrospective[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02(21):409-418.

[2]Ann E J,Lind L B,Catherine D E.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Education[M].Wm.C.Brown Communications,Inc,1995.

[3]Cohen E G.Restructuring the classroom:Conditions for productive small group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4,64:1-35.

[4]张振新,吴庆麟.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28(1):125 - 127.

[5]Kirk D,Kinchin G.Situated Learning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Sport Education[J].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2003,9(3):221–236.

[6]Metzler M W.Instructional models for physical education[M].London:Allyn & Bacon,2000.

[7]Hastie P A,Carlson T B.Sport education:A cross cultural comparison[J].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1998,20(2):36-43.

[8]Grant B C,Tredinnick P,Hodge K P.Sport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New Zealand Journal of Health[J].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1992,25(3):3-6.

[9]Daryl Siedentop.What is sport education and how does it work[J].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1998,69(4):18.

[10]Michael W M.Instructional Model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Needham Heights:A Person Edu Company,2000:256-275.

作者:姜 熙 谭小勇

体育教育试析论文 篇3:

试析当前中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主要对中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基于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化、缺少合理的教学考评体系、体育教师自身素养有待提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几点完善对策,主要包括提高重视程度、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养等,促进中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确保良好的教学实施效果。

关键词:中职 体育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体育教育,在中职教学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中职体育教育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并提高对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到体育教育活动之中,创建高效的中职体育教育氛围,确保中职体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体育专业型人才。

一、当前中职体育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已经得到了诸多教育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优势比较显著。调查结果显示,一些中职在开展体育教学方面,仍然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缺少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枯燥、无味。一些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某些学生出现抵触心理。这在整体上对培养全面型人才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中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大大提速。中职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基础体育知识,提高身体素质。所以中职必须不断创新和改革体育教学,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提升上来,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二、当前中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现阶段,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些中职学校过于重视专业课,而没有对体育教育教学给予高度重视,认为这门学科可有可无,进而很难保证课堂实施效果,也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同时,由于重视不够,导致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仅仅依靠期末考试来进行,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高度重视,不利于体现出最终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化

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很难保证学习效果。在一些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仍然沿用“一刀切”教学方式,没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些姿势和技巧需要教师亲自指导。实际上,教师仅仅简单进行了演示,学生很难充分了解和掌握。此外,由于一些教师缺少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化培训严重缺失,也很难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要加强因材施教方式的应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3.缺少合理的教学考评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检验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等具有极大的帮助,而且是开展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在实践中,一些中职学校缺少合理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检验学生学习质量时,主要以考试形式为主。这种评价体系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高度重视,很难保证评价指导的有效性,也很难将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提升上来,进而不利于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体育教师自身素养有待提升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比如,一些教师缺少良好的教学素质,很难与体育课程要求相符。某些中职学校甚至没有设置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往往由文化课教师来担任。这些因素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对教师的要求,所以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势在必行。但是一些体育教师素质水平不高,而且是非体育专业出身,也很难满足优秀人才培养需求。

三、完善当前中职体育教育的对策

1.提高重视程度

中职学校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上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中职学校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对基础技能进行灵活运用。其次,要配备充足的基础设施,增设全新的运动器材,将体育项目授课范围拓展开来,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而且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体育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借助现代化设备,将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来。再次,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赋予学生高度的学习主动权,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配套可行的锻炼计划,使体育教学真正融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最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自信心,保证全体学生都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要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避免出现其他课程侵占体育课程的现象出现。

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

(1)趣味和情境教学。要加强游戏教学和情境教学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趣味教学和竞赛等,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上来,实现学习和锻炼双重目标。比如在长跑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障碍跑、追逐游戏跑等游戏的设计,实现由短跑向长跑训练的过渡,并且要结合各个专业实际情况,以此来确保体育游戏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汽车维护专业为例,要结合轮胎来开展一系列游戲活动,比如搬、运以及滚等,对汽修专业学习环境进行模拟。

(2)采用分组和合作教学模式。一般来说,体育技能教学和体育文化知识教学等,是中职体育课程的重要实施内容。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很难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起来,也很难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上来。基于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合作和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而这一教学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等形式。其中,师生合作要求加强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发挥教师的引导性角色作用,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比如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排球演练,为学生做好示范,而且在练习过程中,还要积极指导学生。而在生生合作形式中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能情况等,加强体能互补方式的应用,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学生在小组竞争中更好地展示自我才能。

2.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方式

在优化中职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创新,针对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情况,给予全面化和系统化的考评,并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提升上来,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中职体育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在进行体育评价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合理的教学评估方式的构建,将教学模式进行合理优化和布局。要善于总结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情况,并在设置考评体系过程中,将学生的表现特点纳入进去,提高对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视度,促进学生的体育技能的提升。

3.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养

要确保体育教学课程质量的稳步提升,确保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中职学校必须完善教学设施,体育教师开展一系列的课程指导和培训,比如专家讲座、课程再培训以及进修深造等,并与同类型中职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流,积极开展运动竞赛活动,以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在创设体育项目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师生要共同参与到体育项目之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其中,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拓宽视野和眼界,不断更新和完善体育知识、体育教学手段。

四、小结

总之,中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强健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确保中职体育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敏,张磊.新课程下中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7(7).

[2]王世达.浅析中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6(18).

[3]牛佐权.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4(28).

[4]林国和.浅析当前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几个热点问题[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2).

[5]徐先军.论职业教育为先导的中职体育教育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8).

作者:刘世锋

上一篇:档案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宪法统治时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