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2024-06-27

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能力(通用9篇)

篇1: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内容提要】“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是父母一直努力而又通常不如所愿的难题,这是一个全面的问题,单靠个人的努力往往是不达目的,而要针对主要原因让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现在我就“如何培养孩子自力能力”进行探讨。【关键词】自立 培养 家庭 学校 社会 环境 方法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广西梧州藤县古龙泗州小学 黄月娥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这个话题一直是众多家长所期盼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把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就要放飞孩子,让孩子在空中翱翔,把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自立能力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一生的使命来完成,能明确这一点就是进步的开始哟。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大家能多提建议。

1、孩子缺乏自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孩子缺乏自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父母对孩子舍不得放手。一是包办太多,不管是家里的事儿,还是孩子自己的事儿,一律揽下;二是想得太周全,什么困难都预先为孩子想到了,时时事事抢着帮孩子解决难题;三是过分娇惯、过分保护、过分迁就、过分照顾,老是把孩子窝在翅膀下,不能放手,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在无意中剥夺了对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让孩子所感受到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用不着去“操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于依赖,自立的生活能力就被父母活生生地砍断了。所以孩子的不自立完完全全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作为父母明白这个道理后,就应该立即将伸出的双手收回来,想想草原上的羚羊,特别注重小羚羊的奔跑能力,因为它们知道,当敌人来的时候,它们除了飞快地逃走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和对方较量,它们没有攻击能力,只有快速逃掉。如果小羚羊不能练就一身善跑的能力,就必然成为食肉动物的美餐。动物尚且注重培养下一代的生存能力,何况人?因此家长的责任就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

2、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幼儿期是孩子自立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当然培养得越早越好哟。比如:从小班教会孩子大小便,大小便后会自己洗手,自己动手吃饭等。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这时父母就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整理图书等。注意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立的能力。从点滴小事强化自立意识,养成对自己负责的习惯,同时明白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其责任心。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孩子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通过每一次的练习、操作激发起责任心。

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会“闯祸”,面对孩子的情况,家长就不要抱怨,不要指责,更不要说以后不要做了此类的话,而是亲自做一遍,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做得不对,然后亲手辅导孩子再做,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做对了,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大增,就会喜欢上劳动,喜欢上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段,刚出生的小孩子我们叫他自然人,因为在这

一阶段除了他的本能以外,他什么也不知;第二阶段为社会人,也就是对孩子培养教阶段,孩子通过方方面面的学习,结触社会,认知社会,丰富社会知识。第三阶段,一个真正的人。这是一个孩子出生后经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磨炼,不断成熟的结果。一个真正的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同时最好是有知识、有能力、有本事、同时又必须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无庸讳言,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专心于学业,长出息,长本事,能够出人头地。这种望子成龙的想法,对家庭、对自己都是有益的。但由于每个人的素质、能力、所处的环境与条件等诸方面原因,并非每个人都能遂愿,都能成功。对孩子,家长只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与其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平等探讨,共谋发展。作为父母主要是做好孩子的参谋和后勤,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

3、家庭、学校、社会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当然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生活环境,在充满亲情与爱的环境下,每个成员之间会相互依恋,相互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与帮助。对待家庭中的问题,任何成员面临的压力和危机,都要以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态度,共同设法解决。做到: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经常在自然融洽的气氛中交流、谈心,在愉快的气氛中郊游、打球、游戏等,也可以由父女、母女合作去完成某些家务,如一起做一顿可口的晚餐或是全家人周日休息时合力把家里打扫一番等等。从而把家务从讨厌的负担变为调节生活的内容,变为协调家庭气氛的调合剂。

我个人觉得: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优良性格形成的良好环境,便是为他开辟了一条走向成功、幸福的康庄大道。每个孩子来到世上,命运早就注定了他必归属于一个特定的家庭,这里便是他最早的生存环境。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走向幼儿园、学校乃至更为广阔的社会以后,家庭仍然是最贴近、最密切,因而影响最深、最重要的环境。

孩子的心灵是洁白无瑕、天真纯朴的。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父母对孩子没有同情心,孩子就变得没有同情心;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孩子,就是培养孩子友情的最好手段。”事实也证明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做父母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经常保持心情开朗、愉快,可以感染孩子及周围的人,使孩子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才会真正健康快乐的长大。

4、家庭教育中有哪些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方法?

说到方法可以说是太多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传授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为他们的自立打下基础。家务劳动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好方法。孩子最容易接触的劳动就是家务劳动,比如自己洗衣、做饭,学会做家务,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不但会促进大脑发育,激发求知欲,同时,还能学会独立思考,并能独立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自立必需的能力事的兴趣以及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当然,如果孩子把事情做好时父母应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然后提出那些事儿还可以做得更好。

其二,把劳动游戏化。孩子的特点决定了他对枯燥无味的事情没有兴趣,也不会坚持去做,因此,做父母的可以利用游戏方法使他产生兴趣。比如,小孩子玩完玩具后,父母可以和他玩“把玩具送回家"的游戏,在玩具架上贴上各种玩具摆放的标记,请孩子把每种玩具送到相应的位置上。孩子会将这种劳动看成是游戏的一部分,每次玩完都将玩具归位。

第三,运用比赛的方法。父母可以与孩子比赛,比一比谁做得好、做得快。比如,比比看谁吃饭的碗干净、不剩饭,谁床铺整理得好,谁的衣服穿得快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做让孩子交朋友,从小让他们融入社会中去;让孩子吃一些苦,让孩子经常受一些挫折,让他们尽早明白人的一生不是风平浪静,不是一帆风顺的;让孩子自作自受,从错误和挫折中接受教训,积累生活经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条有理地处理事情,使他们有能力有主见,有自尊、有自信,明白自己的责任。

第四,运用奖励的办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立习惯,能够让孩子坚持经常去做。比如,让孩子每天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他插一面小红旗,等孩子坚持到插满十面小红旗时,可以奖励一些小礼物,如图书、画笔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也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第五,把生活技能编成儿歌。父母以生活中的技能为内容编成儿歌,一边说一边让孩子操作。比如,穿裤子可编成儿歌“两座山洞前边站,两列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孩子不喜欢穿衣服时,父母说了有趣的儿歌后,孩子会很高兴地自己去穿。另外,洗手、刷牙、吃饭等都可以编个儿歌,这样,孩子比较喜欢接受。

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陶行知先生在《自立歌》中写到的几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这首歌启示我们:人生应当自立自强!所以,孩子不能老是被父母“捧着”、“抱着”,让孩子从小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从吃饭到穿衣,以及自我服务,从小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活,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尽早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进而让孩子自觉学习;让孩子从小明白,他们不光是接受父母的爱,还必须爱父母、爱别人;从小之一。

对于如何引导孩子改变生活不自立的现状,我认为首先得从父母做起,少一些包办,多一些放手,少一些唠叨,多一些信任和宽容。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母亲反复告诫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孩子却将母亲的话当做耳旁风,依然故我,屋子杂乱如前;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诫丈夫要戒烟,可丈夫依然我行我素地吞云吐雾;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不要经常迟到,可那些经常迟到的人,仍然在上课很久后才姗姗来迟;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多次提醒乘客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可遗失手机钱包的事件屡有发生;领导一次又一次地训诫员工要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依旧拖沓懒散„„“话说三遍淡如水”,没完没了的说教,往往让对方产生听觉疲劳,甚至让人极度反感,反而达不到说服的目的。相反,言简意赅的批评既能避免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又能留出空间让孩子自我反思,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所以父母必须首先改变,把孩子的事儿教给孩子自己去完成,家里的事儿与孩子共同完成,学习的事儿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儿,父母就不用担心了,一定要学会放下,再放下......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立生活的氛围。

在生活上,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自幼培养孩子勤奋、俭朴的习惯,使其意志得以磨练,品质得以全面发展。有目的地启迪其自立并自强。用健康的爱心,经常和孩子谈谈心,相互倾诉学习和生活的事情,与孩子做朋友、当参谋,又给孩子做向导,并给孩子做好强有力的好后勤,那么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世上的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就象农民兄弟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一样,汗水洒在田野,金秋的季节还会远吗?

篇2: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1、生病了,回家治病;

2、功课不行,回家补习功课;

3、学累了,回家调整调整;

4、家里老人想孩子了,让孩子回家。

我记得,在刚刚进入历城一中的时候,关于周末留校自修的事情,我也写过一篇随笔,那时候主要的原因是让学生留校适应学校的节奏,随着孩子对学校慢慢适应了,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回家的孩子,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厌学,这从回家孩子的名单中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了,重点线以内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处于班级的后半部分。

昨天晚上,我分别在两个班都强调了一下关于周末回家的事情,我跟他们说的意思有这么几层:

1、人都会慢慢的长大的,总有一天都会离开父母的庇护的,如果非得找个时机的话,我认为高中的这段时光,无疑是最佳的时机。将来当你步入大学以后,刚开始可能还能回家比较勤快,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回家的次数会越来越少,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这个次数会进一步的减少,但是,这恰恰是一个人走上成熟的必由之路。

2、学校给你们提供留校自修的原因是什么?相信每位同学和家长对于孩子回到家后的表现是什么,从返校后的晚修、第二天上课的状态,甚至红红的眼圈就能看出点事来。可能有的家长也不是很看重孩子的成绩,凭着家长的本事和实力能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您想过吗?保护了一时,那一世呢?谁还能替您照顾你的孩子呢?如果现在这点苦、这点累,您的孩子都受不了,谁能保证在以后残酷的社会之中能有立锥之地呢?所以我们学校所做的工作,无非就是背一个骂名,给您的孩子提供一个成功的机会。有的家长可能说,我孩子回家是上补习班的,是对学习有益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前边的随笔中已经解释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3、最后,我说了一下我个人对于留校自修的看法。作为一个人,我也有倦怠的时候,我也想睡睡懒觉,也想带着老婆孩子出去游玩,并且我的汽车自从清明节假期结束以后,停在院里,已经半个月没有挪窝了,如果说学校统一放假大休的话,我首先会举双手赞成的,但是问题仅仅是如果,并且这个如果不成立,如果成立了,我们学校就不会有这么优异的成绩,也不会有每年争着抢着把孩子送进一中的家长,说到这里,我也感到很纳闷,为什么当初,很多家长求爷爷告奶奶的把孩子送进了一中,到底图的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一个名,我认为不值当的。

可能说的话有点重,但是我认为,我说的话句句实话,没有任何想偏袒学校的意思,我只是站在一个班主任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也希望家长们在接到孩子电话的时候,耳朵应该再硬一点,虽然孩子里您远了,虽然你认为孩子在历城一受罪了,但请不要忘记您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来的初衷是什么。

对于我来讲,该做的工作我也做了,该说的话也说,也希望家长们不要把责任推到我身上来,让我来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毕竟周末不是正式的上课时间,而是孩子自愿留校自习的,既然是自愿,孩子们就有回家的权利,我和学校只是建议而已,至于采纳不采纳,还是在于孩子自己。

最后,希望回家的孩子,有病的尽快把病治好;学累了的孩子,在家也痛痛快快的休息好、调整好;上辅导班的孩子,成绩能够突飞猛进;老人想孩子的家长,好好的看看您的孩子!

篇3: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身体动作发展的基础上的,尤其是手的动作能力。概括起来,《指南》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上的典型表现包括了独立进餐、盥洗、排泄后的自理、穿脱衣服和鞋袜、整理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等方面。

根据我国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的要求,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这对幼儿的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包括他们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中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宠着惯着,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而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如,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故幼儿的自理能力就变得很差。因此,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需要家园配合。首先是在幼儿园,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当他们已经度过了分离焦虑期后慢慢地也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脱衣服及鞋袜,在洗手的时候会自己卷袖子,特别是在冬季幼儿洗手时很容易把袖口打湿,以及上完厕所自己会把衣服整理好,在用餐时会正确使用勺子,不掉饭粒等,这都需要老师运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幼儿。

我们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使幼儿愿意动手做事。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弱,再加上家里的老人包办代替,从而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孩子也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根本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有时甚至老人会说:“奶奶帮你做,你太小了不会做”等等。这是在家,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在下午起床时听到喊声一片,有的说:“老师,这件衣服我不会穿,你帮帮我吧。”有的说:“老师我不会穿裤子,你帮帮我吧。”针对这些问题,我利用过渡环节通过儿歌的形式来教幼儿。当幼儿在穿套头衫时经常会出现头不知道往什么地方套,我边拿一件衣服做演示边说:“一件衣服三个洞,先把脑袋伸进大洞,再把手臂伸进两边小洞洞,拉直衣服就完工。”然后,请几名平时在穿衣服这个环节较弱的幼儿上前进行同样的演示,以便加深幼儿的印象。细心的教师在幼儿穿裤子这个环节,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把裤子穿成了“三条腿”,特别是在冬天这个现象更是常见。在教幼儿穿裤子时,我也通过儿歌来教幼儿如何把裤子穿正确。同样也是边演示边说:“前面朝上,拉进裤腰;喊着口号,两脚赛跑;两条跑道,别找错了,伸出裤腿,露出小脚;终点到了,提裤站好;养成习惯,做乖宝宝!”经过几天的训练,大部分幼儿已经学会了自己穿套头衫,也学会了穿裤子。他们会在穿衣服时不自觉地念起我教的儿歌,当他们把衣服穿好后,脸上也会露出自豪的笑容!通过儿歌的形式,孩子就能更好更快地学会这些事情,并能掌握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对幼儿的发展十分有利。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模仿,无论是多大的孩子都是如此。我们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小班的幼儿在家基本上是由家长喂饭,当他们来到幼儿园就不会自己吃饭了,幼儿是“大把抓着勺子”,而不是用手捏着勺子。对于不太会使用勺子的,他喂得“食物”可以大一些。反之,对于使用勺子情况好的幼儿,他喂得“食物”可以小一些。小班幼儿也喜欢娃娃家,在这个区域里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衣服以及两三个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穿衣服,把老师平时教的技能用在区域活动中。这些活动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他们不但得到了锻炼,也形成了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掌握了生活自理能力,接下来就需要家长们的配合了。家庭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经常会听到老师说:“×××幼儿这几天没来园好的习惯又没了,家长太不配合了。”当孩子在家时,家长又对他们进行包办代替,所以孩子再来园就又回到了原点,老师又要重新教育,非常累!此时就需要家园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老师可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把家长请到班上让他当一天见习老师,以便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工作以及配合我们的工作。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我们把孩子在穿衣服时的儿歌告诉家长,一般他们在家能及时地进行指导。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也放一些有关如何指导孩子形成自理能力的文章以及相关的儿歌等等。还通过“夸宝宝”这个板块让家长介绍自己在家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通过以上这些形式以及家园的配合,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只有家园统一思想,统一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只有掌握了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这也体现了注意幼儿的习惯和基本能力的教育。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身体动作发展的基础上的,尤其是手的动作能力。概括起来,《指南》在幼儿生活自理能

参考文献

篇4: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一、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专心于学业,长大以后出人头地。同时又都想为子女思虑周全,呵护他们一辈子,这就使得家长们陷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疏忽对孩子的培养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呈现出随意、不关注、不重视的特点,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等他长大了再教育来得及。”这会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还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时怕麻烦,怕孩子添乱,觉得孩子小、动作慢,认为很多事不如自己做,既快又省心,这是一种懒惰的表现,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二)过度保护孩子

我们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家长的呵护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家长们生怕孩子摔倒,从心理上强化了摔跤的可怕,从而也阻碍了孩子面对困难自己克服的机会。

如今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里基本上没有属于幼儿的环境。幼儿有和同伴一起玩的渴望,而父母又怕幼儿和同伴之间打架等原因,限制幼儿活动,这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限制了孩子的交往,也影响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三)一味包办代替

很多家长认为能够满足孩子的要求才是爱。他们常常包办代替、纵容、庇护孩子,妨碍了孩子的独立性发展。

有的家长觉得让小孩做事简直在开玩笑,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扼杀孩子积极动手的欲望。家长觉得小孩吃饭速度慢,硬要代替来喂他。出发点是好的,可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会觉得还是让人喂饭比较好,丧失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反而助长了依赖性的风气。

四、过于苛责孩子

家长一味对孩子的过失吆三喝四,横加责备,也对孩子的自立能力发展非常不利。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总在找孩子的差距,习惯于用责备的方法教育孩子,致使孩子丧失自信,缺乏独立性。美国心理学家塞德兹说:“如果得不到鼓励的孩子是久旱的秧苗,那么那些时常受到责备的孩子就会如同渴死的枯草。”

目前,据调查有不少研究显示幼儿独立性指标,没有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别,专家对此深表忧虑。无论3岁还是6岁,有主见的孩子都在40%左右;而不大有主见的幼儿则在8%左右,即使自己可以干,也需要大人的帮助;而不希望得到大人帮助的幼儿仅占8%。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半左右的幼儿都要求别人的帮助,基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二、幼儿独立性培养的策略探析

幼儿期孩子好动、好模仿、独立性强、自理能力也日渐增强,他们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蒙台梭利说:“我们为什么老是要什么都替孩子做?总是把孩子看成是无能的?孩子自身是有潜力的,要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行动。”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就告诉我们孩子的独立性培养要经过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陪孩子解决问题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原则。

家长应该认识到:小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规律,即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因此,不要过于责备,也不要看到孩子做不好就去代替他,这样等于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获得鼓励后,就会感到“我行”,就有了自信,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的帮助要讲究技巧。首先父母要成为孩子精神的支持者,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支持孩子大胆尝试。另外,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启发和点拨,有时也需要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孩子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会产生成就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会建立自信,从而能消除畏难情绪,增强独立性。

(二)让孩子体会自我努力的快乐

要接受孩子的成功,也要接受孩子的“落后”,少用功利的眼光去评判孩子。孩子的手、眼、脑协调能力还不完善,他的书写可能会不规范;孩子的词汇还不够丰富,他可能有时会词不达意;面对成人,他们是那么矮小;面对世界,他们是那么柔弱。因此,在孩子苦思冥想的时候,在孩子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孩子做砸了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急于去打断、去说明、去责备,而是用心去观察孩子、倾听孩子、研究孩子。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请家长们耐心地等待孩子的顿悟与发展,这样孩子会在等待中独立,会在等待中成长!

(三)要得到就必须劳动

自我服务是幼儿发自内心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不应仅仅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他们的认识和探索。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其肌肉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由于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孩子在“我自己做”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四)爱得适度,敢于放手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习惯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应根据不同的年龄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能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做成功后,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赞赏,他们会感到无比快乐和兴奋。家长不必替孩子们包办一切,该放手的就放手,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做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自信心。

(五)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家长总是不能意识到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总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险,从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不去考虑孩子在独立做出决定和处理事情时的那一种宝贵的信心和热情。因此,建议家长应该多说这样的一些话:“这由你决定”“这是你的责任”“不管你怎么想,这由你选择”。而一旦孩子做出决定,你就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他所做选择的后果负责。

培养孩子积极独立的能力非常重要。当然,并不是说当孩子三岁的时候,你就让他要独立。当孩子还分不清楚对与错的时候,父母还是要引导,但是父母要学着慢慢去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决策,作为父母主要是做好孩子的“参谋”和“后勤”,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需要父母科学地教育,也需要激发孩子兴趣和内在需求,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华服美食不是爱,包揽替代不是爱,收拢起庇护的羽翼,放开孩子的手脚,“逼”孩子吃苦受累,他们才会在磨砺中成长、成才!

篇5: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其实要孩子学会自立首先应从生活自理开始。生活自理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开始。

该怎样培养孩子自立?我的原则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她自己做。孩子自己会穿衣服了,我们就一定不要去帮孩子穿衣服;孩子会自行大小便了,那么,这件事情我们就不再去管。这件事只要孩子能做了,我们就让孩子去做,决不提供没必要的帮忙和代劳。同时,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鼓励孩子尝试适合他们年龄的事情。就是说到了某个年龄,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学习相应的能力,比如三四岁的时候,我们让孩子学着穿袜子、穿衣服、洗手帕等,到了十来岁的时候,我们让孩子学着收拾房间、洗衣服、做一些简单的饭菜等。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呢?对此同时又要鼓励孩子多作尝试,孩子想做的事情,不要随便的禁止。比如孩子对电路感兴趣,那么在确保孩子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后,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当孩子获得某种能力后,我们就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在以后生活中,孩子喜欢动手,我们就让孩子负责电器之类的维修,孩子喜欢书法,我们就让孩子写春联;孩子喜欢音乐,我们就让孩子写一首“家歌”等。

篇6: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引导孩子购物

3至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

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完好的家。所以,父母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

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果您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小一点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会吃亏,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实更可能是:孩子与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学习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与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学会了照料别人。

所以,请您充分尊重孩子,赋予孩子自由选择小朋友的权利,您只需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做些参考。

带孩子到处走走

旅游能扩展孩子的交往范围,增加他的交往对象。同时,多走多看也会增加孩子对于异域文化或风俗的了解。

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

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帮助他改进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

篇7: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到亲戚家去做客,可以让孩子独自去,这是锻炼孩子交际能力的机会。串门做客,需要寒暄和问候,也需要交谈和有关礼物的收送,与家长一道去,孩子是附带的,充当“配角”,不用应酬,也没有压力,因为此刻交际的主角是家长。如果让孩子自己去,自己成了主角,与对方的一切接触都得由自己来应酬,这样可以促使孩子考虑如何交际。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有时不妨让孩子去接待,特别是与孩子年龄相仿的客人或朋友,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2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口语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因为交际的最直接形式是说,不会说,或者说不好,怎么与人交际?会说,说得巧,答得妙,其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家长可以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与孩子进行辩论;也可以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让孩子据理反驳;对孩子平时话语中的差错,家长要做必要的纠正,及时帮助孩子提高认识;有可能的话,应鼓励孩子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孩子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

3购物时别忘了把孩子带上

商品交易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例。在交易中,孩子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利于丰富交际对象和加深对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有意识地要他们进行小件商品的购买。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叫他们买油盐酱醋;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叫他们买鱼、肉、米、煤等,也可以让孩子买自己穿用的鞋、袜、手套和围巾等。孩子由于缺乏经验,在初次交易中可能会吃亏或出现差错,对此,家长不要过多指责,以免影响他们的交际信心。

4外出旅游

篇8: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的能力目标有: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自我调适与自我控制;逐步掌握人际间交流、沟通与交往的技能, 学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规范与方法;学习收集、加工、处理和运用各类信息的方法, 能够积极融入和适应信息化社会……主动锻炼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磨砺坚强意志, 陶冶情操,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 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可能面对的逆境,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教学建议中强调思品课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关注社会热点, 选取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 必须坚持正面引导, 及时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中思想要求并掌握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适当整合教学过程, 多种途径融为一体践行实践

思想品德学科具有德育的性质, 这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实现。教师必须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在实践中强化自己是社会的主人, 提高学生的自立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 养成自立的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做一个合格、自立的小公民。

如在讲初二年级上学期第四课第三框《可怜天下父母心》时, 教师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与如何孝敬父母的知识, 懂得孝敬父母需要行动。然后, 教师可布置家庭作业 (要得到家长的配合) 让学生周末回家身体力行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在完成作业的实践活动中, 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 明确为什么及怎样孝敬父母, 并将孝敬父母落实到以后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中去。

又如, 在学习初二年级上学期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时, 我先让学生观看某中学生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的视频, 然后分组交流, 视频中的主人公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坏习惯, 改掉的坏习惯的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最后请学生联系自身, 学习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自觉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初中三年里逐步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 思想品德教师应抓住这一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向学生传授品德知识, 并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四有”新人。做到这样, 学生将来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华民族才会更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参与自立能力培养的教学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亲自参与把握知识的情绪,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爱好的重要条件。”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制定教学目标, 使学习更具针对性,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待学习多了一分自觉和主动。

(一) 明确备课目的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自己参与备课的目的和意义, 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让他们都相信自己会做得很好的, 由此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 钻研课本内容

钻研课本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据。

1. 学习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制定的, 是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与教学任务, 并明确规定各个学段的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与基本技能训练的范围。在备课之前,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切实做到明确思想品德学科的编写原则、指导思想、学科性质、编排体系以及思品学科改革的方向等。这样, 教师就可以在备课的时候把握好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尺度, 针对重点内容加强训练和巩固。

2. 通读教材。

初中思想品德全套教材是一个整体, 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这门功课的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全局和整体, 理清知识的前世今生与来龙去脉, 在备课与教学时就能够瞻前顾后, 把握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与局部要求的辩证关系及其掌握程度。

3. 组织教材。

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一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 理清思路和脉络, 并按照教学过程的特点逐层推进, 根据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进行组织、安排、推进。

4. 编写提纲。

根据教材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编写知识网络, 列出自己认为较为准确的提纲, 有利于系统掌握知识, 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三) 阅读参考书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广泛阅读, 通过查阅参考书籍和其他资料, 拓宽知识视野, 扩大各自的知识面, 之后围绕知识网络, 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这对加深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大有裨益。

1. 带着问题听课。

教师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善于多角度思考, 勇于发现问题, 敢于解决问题。对一时搞不明白的地方, 自己先做出标记, 暂时不理会, 暂且放一放, 听课时再特别留心教师的讲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就会心中有数, 听课效率就会极大提高。

2. 创造氛围, 激励典型。

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备课氛围, 积极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备课。教师还应经常性地评出优秀学生, 树立典型, 让大家参照优秀学生, 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这样, 既激励了典型示范, 又以榜样带动了全体。

师生互动合作一起参与备课活动, 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过程, 而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是把“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实践尝试, 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重要载体。

篇9: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这位来访的母亲,刚一开口就红了眼圈:“我儿子程程今年15岁,正读初三。眼看就要中考了,可他不但早恋,还为那个女孩自杀,幸亏被及时发现,才没丢了性命。现在,他出院回家养伤,精神依旧萎靡不振,无论我怎么开导,他都是一副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的样子。我既恨他不争气,又为他担心,所以请您帮忙,让他尽快从这件事的阴影里走出来。”

在程程母亲的安排下,我见到了这个为情所困的男孩。他高高的个子,清秀的面庞,眼睛里满是忧伤。他见我注意到他缠着白色绷带的手腕,有点不自在地拉拉袖子,想挡住伤处。

“不要有心理负担,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有过这种念头,但我没有你有勇气,不敢付诸行动。说真的,我很佩服你,你是勇者,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将来一定能成大事!”从程程的眼神变化中可以看出,这番话让我和他的心理距离近了不少。

我跟他谈起我青春年少时喜欢过的一个女孩,于是他也对我说了他的恋情:“我喜欢隋媛,她也喜欢我。可老师几次三番找我们谈话,她就打退堂鼓了。无论我怎么求她,她都不肯和我做朋友了。我万念俱灰,觉得活着真没意思……”

听起来,程程的早恋故事毫无新意,少男少女带着对爱的懵懂憧憬坠入爱河,却又处理不好这份感情,如此而已。

但后来我发现,问题远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

“放手”不一定就“独立”

“程程小时候懂事且独立,没让我们操过心。上初中后,我们更是放手让他自己处理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我们一直以为儿子能干、坚强、独立,这也正是我们希望的。谁知这孩子越大反而越柔弱,只不过是女孩说不理他了,他就要死要活的。这样的心态将来怎么承受大的风雨?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失败了?”程程的母亲低头擦泪。等她的情绪平静下来后,我请她详细讲讲对程程的教育,以及程程的成长过程。

程程母亲说,她和程程爸爸都在农村出生并长大,看不惯现在一些家长娇惯孩子的做法,觉得把孩子惯成了小皇帝,长大后不能自立于社会。所以,有了程程后,两人达成一致意见:坚决不娇惯孩子。

“有专家说,管孩子的最高技巧就是不管。对此我们很赞同,于是就试着不管孩子,以此培养他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程程母亲说,程程不到两岁就被送进托儿所,3岁上了全托。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别强。程程母亲自豪地说,儿子小时候睡觉前自己脱衣服,会把脱下来的衣服一件件叠好,按顺序码成一摞放在枕边,早晨起床后,再按顺序一件一件有条不紊地穿到身上。

接下来的小学、中学,程程上的都是寄宿制学校,其自我管理能力一直受到老师表扬,尤其上中学后,老师让程程当了班长。父母也越发放心地对程程放手,连寒暑假到乡下爷爷家或者参加夏令营,都让他独自乘车前往。程程爸爸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男孩子就要多闯闯,别什么事都找爸妈。”程程也从不让父母操心,周末回家住一两天,也都是自己看电视、上网,或者看书、写作业。

程程母亲一直觉得,他们对孩子的独立教育是成功的。可是,孩子突然做出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事,让夫妻俩一下子失去了主张。

程程母亲的讲述,让我觉得程程的早恋并不一般,于是决定到程程的学校走一趟。

表面坚强,内心脆弱

程程的班主任王老师热情接待了我。她说了程程很多优点,其中包括他的独立能力和管理能力。“他是班长,把班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几乎不用我插手。要知道,寄宿制学校除了学习上的事,吃喝拉撒睡,一天不知道有多少琐事需要处理,但程程管理得很好,同学们有什么事情,只要跟他说,一般都能得到解决。”

王老师话锋一转,略有遗憾地说:“不过,人无完人,这孩子太争强好胜,无论哪方面,他都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强。假如别人这次考试考得比他好,他会长时间地焦虑不安,吃不好睡不好,分秒必争地学习,直到下次考试超过对手方才罢休。”

父母永远不要忘记:充分的爱与关怀是孩子自立于世的营养剂,如阳光、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还有一件事让我头疼,就是他和隋媛的交往。程程对隋媛有种超出朋友和同学关系的感情。我私下找他们谈话,提醒他们处理好两人的关系,别为此影响学业。隋媛有了退意,有心疏远程程。但程程几次找到隋媛声称,如果她离开自己就自杀。隋媛把这一情况反映给我,我数次做程程的思想工作,没想到他还是……”王老师眉头紧蹙,连连叹息,“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有责任,不过我觉得这与程程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程程这孩子表面要强,内心脆弱。他渴望被人关注和呵护,又表现得很独立很自我。他喜欢隋媛,又经常和隋媛吵架,有时候两人针尖对麦芒,毫不相让……”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觉得有必要和隋媛聊聊。她和程程的心理距离最近,又是让程程寻短见的人,她的话对我分析程程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我不是学校老师,隋媛坦率地跟我说了她和程程的交往感受,大致可以归为两点:一、她觉得和程程在一起很累。因为程程太小性子,动不动就说隋媛冷落了他,心里委屈。很多时候,隋媛都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程程就不高兴了。看到影视剧中男女谈恋爱,都是男孩哄女孩,可她和程程倒了个个儿,每次都是她小心翼翼地哄程程。二、程程把隋媛看得很重,让隋媛感到既甜蜜又担忧。她有顾虑,生怕父母和老师知道自己早恋,所以并不想和程程走得太近。但只要她稍微对程程冷淡一点,程程就表现得很痛苦。有一次两人闹别扭,他竟然拿笔尖扎自己的胳膊,吓得隋媛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跟程程说分手,不是赌气,和他在一起真的很累。可是,想不到他还真的……我快吓死了……”隋媛哭得说不下去了。

这也是一个需要心理疏导的孩子,但我相信她在老师和父母的抚慰下,会很快走出来,恢复内心的平静。但程程就不那么简单了。

再见程程,我已经知道如何打开他的心扉。果然,这次他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

我喜欢隋媛,和她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她关心我,也懂我,让我觉得不孤单,有什么心里话,我都说给她听。每次她听得都很认真,让我觉得自己很受重视……

“我一直觉得父母不爱我,他们每天忙自己的事情,对我不闻不问,还美其名曰,自己的事自己做。小时候,他们很少抱我。我5岁那年爸妈带我爬山,爬到半山腰,我累得两腿发软,说什么也不想走了,但爸爸厉声说:继续爬!看着从身边过去的好几个比我大的孩子都趴在爸爸的背上,我委屈地哭了。但这换来的是爸爸更大声的呵斥:没出息,爬不上去你就自己待在这儿吧!他们狠心地继续往上爬。我怕他们把我扔下,只能咬牙踉踉跄跄地跟在后面……

这件事一直埋在我心底,每次想起,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他们亲生的。我从小读寄宿制学校,看到走读的孩子傍晚放学有父母来接,就很羡慕,觉得他们真幸福。但爸爸对我说,那些孩子将来踏上社会一定没有我自立。他们送我读寄宿制学校,一是为了让我取得好成绩,二是让我锻炼自立、自强的能力。

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我努力做个坚强独立的好孩子。我担心,万一我学习不好或者不够独立,父母就会觉得我没出息而不要我。

长时间住校,大家关心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好不容易周末回家一次,父母却很少和我聊天,顶多干巴巴地问我:这周在学校有没有闯祸?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吗?然后又忙自己的去了……

这样的日子越过越没意思,我心里很孤单,只有隋媛能让我感到快乐。如果她也不理我了,我……”

“不管”,给孩子带来巨大伤害

看来,程程早恋乃至失恋后反应过激的根源正是父母的“不管”让他感到自己被忽视,因为他比别人更强烈地渴望被关注、被爱。当隋媛表现出对他的关注后,他立即对她产生依赖,并在交往中表现得既敏感又易受伤害,更不能接受对方离开自己的事实,从而做出过激反应。

诚然,现在的孩子普遍娇生惯养,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事无巨细一概包办,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自立意识缺乏,对父母过度依赖。但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撒手不管孩子,以“忽略”孩子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这样做,表面上孩子好像很独立,但这种忽视和不管对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程程在父母的自立要求下孤单长大。表面上,他的确自强自立,但内心比一般的孩子更加脆弱,充满对爱和关注的渴求。当他偶尔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就迸发出异常强烈的依赖感,比如和隋媛的交往。从隋媛的角度讲,她最初对程程的关心或许和对别的同学没什么两样,但在程程看来,就如清冽的泉水滋润了干涸的心田,于是做出热烈回应。

父母的忽视造成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孩子过于要强。程程在学习上争强好胜,与父母的“不管”有着直接关系。孩子渴望被关注,他很容易这样想:“只有我比别人强,比别人好,才会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基于这样的想法,他逐渐形成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这样的心理状态,到成年后很容易表现为,既强烈寻求被关注、被理解、被爱的情感体验,找到后就强烈依赖,却又患得患失,过于敏感对方的态度,自我伤害的同时也不断伤害对方。他既渴望得到关爱,又极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因为争强好胜而难以赢得和维持友谊。

矫正程程的失恋心理是治标,让他不但生活自立,还要心理自立,才是治本。所以,我建议程程的父母——

第一,改变“不管,才能使孩子独立”的错误教育观念。要意识到长期不管孩子,不但不能使其真正独立地健康成长,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判断题,非此即彼,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是会出问题的。

第二,生活方面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情,但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适度的爱和关怀。

第三,要理解程程的脆弱内心和对关爱的渴望,不要认为这样就是不独立,不坚强。人是情感动物,需要情感交流,尤其是孩子,更需要来自父母的呵护。适时、适度地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他才会从内心真正地独立和坚强起来!

第四,孩子早恋并做出过激举动,父母不要过于指责或流露出失望情绪。在这特殊时刻,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悉心呵护。否则,他会更感孤独。这也给程程父母提供了一次弥补以前过失的良机——当然不能没有原则地补偿。

我还建议程程的父母,给孩子选择一所走读学校。每天晚上,一家人能坐在一起聊聊。孩子有作业要写,父母可以拿本书坐在一边,无声的陪伴也是爱的表达。

孩子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这有利于培养他的自立精神,但孩子屡次摔倒,哭喊着向父母寻求帮助,父母还一味地要求孩子自己爬起来,这无疑会让孩子“很受伤”。该适时伸手拉孩子一把时,就得拉孩子一把,用温暖的手擦干孩子脸上的泪,抚平伤痛后,孩子会更勇敢、更坚强。

父母永远不要忘记:充分的爱与关怀是孩子自立于世的营养剂,如阳光、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上一篇:我喜爱的色彩150字作文下一篇: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