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道德小学作文

2024-06-26

品质道德小学作文(精选9篇)

篇1:品质道德小学作文

你的学习再好,也要有品德。如果你没有品德,学习好,又有什么用呢?相反,你只有品德,眼里没有学习,也是不行的。

在南京,有一位从小就开始受到老师表扬,从小就当三好学生的孩子,他长大后当了博士研究生,就因为需要一点钱,一时又筹借不到,竟然去商店抢东西,把店主刺成重伤,席卷钱物而逃,最终被抓。根据调查,他抢的钱物价值仅为200元。

我觉得,他的做法非常错误,他不仅法律观念淡薄,而且犯了法,抢劫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一个人遇到了困难,可以有多种渠道求助他人。也可以自己去打工,找自己的父母兄弟帮助,找自己的同学朋友帮助。可他为什么要去抢呢?他完全可以不用做犯法的事情啊。

在上海的名校格致中学,有一个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因他上课时没能认真学,就出钱请人代考选修课《国际金融》,结果东窗事发,被学校退学。

我认为他的做法也是不对的,他既然都可以保送到复旦大学,说明他很聪明,不是学不会,而是懒得学。他不诚实,对校规校纪置之不理,以致受到了学校的处分。

在我的班级里,也有的同学不好好学习,但他很爱劳动,热爱班集体。比如某某同学,他一下课就会拿着黑板擦,把黑板擦得一干二净,一尘不染。打扫卫生时,他总是最主动的一个。在粉笔快用完的时候,他总是会自己跑去领一盒粉笔。他在我们班学习属于中下等,学习不怎么好,品德却没得说,顶呱呱。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应该放在第一位,知识放在第二位。只有道德和知识都好的人,才会成为一个大家喜欢的人。

作者|荷雅(杜甫川小学五年级)

公众号:61作文

篇2:品质道德小学作文

活动目的:

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活动主题:秋天的颜色。组织者: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校长动员,并对户外安全及所带物品进行强调。

2、把学生分成六组,班主任和授课教师带队,确保户外安全。

二、进行活动:

1、第一、二、三小组去马大塘,那里水清、林密、鸟多,是个值得观赏赞美的好地方。

2、第四五六小组去龙穴山,那里山高树多花多,景色肯定美不胜收。

三、活动结束后:

1、校园小记者对各小组进行采访:留守儿童刘传玲说:“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特别是登上山顶后,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2、组织在各班讨论、交流、谈感受,总之一句话:秋天的大自然五彩斑斓,孕育生机,充满活力,祖国大好河山真是风光无限。

篇3:全国小学生道德品质状况调查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品质,全国调查

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社会对个人的期望和要求, 也是个体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取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在加速进行, 由此带来了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因此, 系统、深入地调查当前我国小学生道德现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调查概况

在调查中, 我们以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为依据, 在参考国内大量相关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初始问卷, 然后分别经过两轮的专家论证、学生预试, 最后确定正式的调查问卷, 确保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在问卷中, 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诚实守信、遵守秩序、语言文明、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辛勤劳动、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爱护公物。

研究运用了多层抽样调查法, 在山东、江苏、河北、湖南、甘肃、四川六省, 选取了不同办学规模、不同办学条件和不同办学水平的48所学校为调查样本校, (每省各选取城市学校4所、县级学校2所、农村学校2所) , 最终共抽取5376名学生。其中, 男生占49.7%, 女生占50.3%;四年级学生占50.6%, 六年级学生占49.4%。

这次调查共抽取了48所小学 (详见下表) 。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小学生诚实容易守信难, 不诚信行为主要为抄袭作业和不守时

表1调查结果表明, 多数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诚信品德, 但是诚实容易守信难;两成左右的小学生存在诚信困惑;小学生不诚信行为突出地表现为抄袭作业和不守时。

当好友违反了学校纪律时, 能向老师提供真实情况的占93.5%;当老师布置的作业该交, 又没有做完时, 向老师承认错误的占82.1%。可见, 九成左右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诚实品德。考试时, 别的同学作弊, 自己绝不作弊的占76.2%;如果老师多判了分, 找老师改过来的占72.4%;从不抄写作业的占65.8%;学校组织活动, 对有的同学迟到表示反感的占59.2%。可见, 六至七成左右的小学生有良好的守信品质。小学生诚实容易守信难。这可能与诚实与守信是两种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道德品质有关。“诚”, 即诚实, 主要指个体行为主体能够真实地面对主客观事实, 表现为讲真话, 不说谎, 实事求是;“信”, 即守信, 主要指个体行为主体能够在做出道德判断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真实的语言表达并按此践行, 表现为讲信用, 说到做到。[1]目前学校更多地将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了诚实教育上, 而忽视了守信教育[2]再加上家庭、学校、社会中不守信诺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 学校下课铃响不算数、开会 (或活动) 不准时、放学时间不定时[3]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小学时期是学生诚信开始发展的时期。[4]小学生面临道德两难情境时, 容易出现心理矛盾和困惑。因此, 有两成左右的小学生存在诚信困惑。

由于未成年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 出现了道德认知水平低下、厌学情绪浓厚、虚荣心等各种情绪。抄作业便是这些情绪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加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学生“抄作业”现象屡禁不止。[5]

(二) 八成左右小学生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具有强烈的公共秩序意识

表2调查数据表明, 八成左右小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能做到排队上公交车、不闯红灯;近两成小学生在遵守公共秩序时视情况而定, 自我约束力有待加强;极少数小学生挤着上公交车、闯红灯, 缺乏公共秩序意识。

八成左右的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公共秩序意识, 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小学生的公共秩序伦理意识基本上是他律的、模仿性传统———属权威性和情感性的行为取向, 所以在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的双重影响下, 他们对公共秩序的认同与尊奉比例很高[6]。

近两成的小学生在遵守公共秩序时视情况而定与小学生的社会认知心理过程和道德意志力的发展特点有关。小学生在候车、等红绿灯时, 往往会根据以往经验和当时公车站和交通路口的情景 (比如, 公交车站候车人数多寡、路上来往车辆数量的多少) 来采取相应策略和行动准备, 这个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社会认知行为。[7]公共伦理秩序是一种“互动的秩序”, 一些消极、负面的行为选择者的比例并不算高, 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消极互动作用实在不可轻视[8]。

(三) 八成多小学生语言文明, 说脏话现象得到了小学生的普遍关注

表3调查数据显示, 八成多小学生经常在公共场合使用礼貌用语;八成多小学生认为说脏话不文明, 面对脏话能够文明应对;七成多小学生反映周围同学说脏话, 说脏话现象已得到了小学生的普遍关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脏话, 一些人出口成“脏”。再加上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某些粗话脏话已经成为了一些小学生的“口头禅”。

(四) 多数小学生能孝敬父母, 尊重老师

表4调查数据表明, 多数小学生孝敬父母, 能体认父母的辛劳, 经常将好吃的留给父母;九成多小学生对老师有礼貌, 六成多小学生尊师但不盲从。

青少年尊敬父母, 对传统“孝道”表现出较高的遵从, 与青少年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较高认同相适应。九成小学生在学校遇到老师, 能主动上前向老师问好, 这与学校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密切相关。然而中国尊师传统的内蕴丰富而又复杂[9]。信息时代使“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产生的“绝对尊师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树立起了初步理性的“尊师观”, 尊师但不盲从, 体现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价值追求。

(五) 绝大多数小学生乐于助人

调查结果显示, 向同学请教一个他会做的数学题, 认为同学经常能详细地讲解思路, 直到弄明白的占72.8%;学校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时, 自愿捐款, 尽己所能的占94.4%。这表明, 绝大多数小学生平时能帮助同学, 共同进步, 并在爱心捐款中慷慨解囊, 奉献爱心。相关研究表明, 儿童被试助人行为具有最大的情境性, 在他们力所能及情况下积极热心帮助他人。[10]

(六) 小学生劳动意识较强, 但劳动习惯严重缺失, 劳动行为具有情境

调查结果表明, 对家务活的看法, 认为也是自己应该干的占85.8%;班上值日做卫生时, 愿意做, 认真打扫的占88.0%。这表明, 八成多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劳动意识。对中小学生来说, 玩是愉悦心情的最佳途径。家务劳动其实也是玩的一种方式, 可以放松心情, 缓解压力[11]。在干家务活时, 自己主动干的占58.1%;自己洗袜子的占55.5%。这表明小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行为严重脱节。在参加劳动时, 八成多小学生在班上值日做卫生时, 愿意做, 认真打扫, 仅有五成多小学生在干家务活 (如洗衣服、扫地、擦地、洗碗、洗菜、倒垃圾等) 时, 自己主动干。这表明小学生劳动行为具有情境性。小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行为的脱节性、劳动行为的情境性与家长对劳动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有个观念:“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父母普遍希望子女做“人上人”, 害怕孩子长大成为普通劳动者[12]。因此, 一些家长把做家务和学习看成一对矛盾, 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

(七) 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强烈, 但环保行为严重缺失

调查数据表明, 看到别人在校园或教室里扔废纸等行为, 认为这样做不对的占93.4%;感到反感的占96.7%;能自己主动捡起来却仅占46.4%。可见, 小学生环保意识强烈, 但环保行为滞后于环保意识。当前学校环境教育多注重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环保实践活动的开展较少, 使学生缺乏环境保护的道德需求和情感体验, 导致学生环保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难以落实在“行为”上。

(八) 小学生能节约用水, 但浪费文具现象严重, 存在过度消费现象

调查结果表明, 当你看到学校里的自来水没关上时, 随手关上的占94%;你周围同学的纸、笔、本等文具没有用完或用坏就换新的占69.7%;对于一些新款的文具、玩具、时髦的运动鞋等时尚物品, 换新款的占43.6%。这表明, 九成多的小学生能够做到节约用水, 却有近七成的小学生浪费文具现象严重, 近五成的小学生追逐流行时尚, 存在过度消费现象。学校能够经常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用电的教育, 然而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 许多家长却一味地满足孩子高档文具、时尚电玩、品牌服装等购买需求, 却很少注意培养孩子节约文具、着装朴素等良好习惯, 使得高消费之风悄然潜入校园。

(九) 小学生对学校公物既爱护又破坏

调查数据表明, 当你看到学校里的课座椅、栏杆、花圃、门窗等遭到了同学的破坏时, 能够上前劝阻他的占68.6%, 告诉老师或其他人的占24.2%;当前学校里的课座椅、栏杆、花圃、门窗等公物遭到一些同学的破坏, 认为严重的占36.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学生对学校公物既爱护又破坏。这是因为在教师、父母或集体的监督下, 儿童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但在没有监督或没有觉察到的监督情况下, 儿童又往往表现出不良行为。[13]

可见, 当前我国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矛盾性, 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 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困惑。 (2) 情境性, 即同一道德品质在不同的道德情境下道德行为表现的不一致性。 (3) 并存性, 即传统美德与现代意识并存, 喜忧参半。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 我们建议:

(一) 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 构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

德育目标既是品德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又是评价德育成效的参考依据。首先, 学校道德教育目标要顺应时代要求,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准则, 对现行的德育目标进行一定的调整、补充和更新。其次, 学校道德教育目标要符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要与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发展特点相一致, 致力于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

(二) 传统美德与现代意识相融合, 调整学校道德教育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为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寻找新的生长点乃是历史赋予当前学校德育的伟大使命。学校德育内容既要继承我国的传统美德的精华, 又要融进现代意识, 重视全球共同拥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当前要以诚实教育与守诺教育并重, 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以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并重, 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将爱护公物和勤俭节约纳入到环境道德品质中, 加强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三) 以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为着力点, 变革学校道德教育方法

尽管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 但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 的确是促进小学生品德发展的有效途径。道德行为也只有转化为习惯, 才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因此, 学校德育要注意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主要包括道德动机的激发, 道德行为方式的指导, 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不同年级和类型的小学生, 在培养和训练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因材施教, 同时必须坚持知行结合、以行为主的原则。

参考文献

[1][2]傅维利, 王丹.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特征及教育建议[J].教育科学, 2009, (2) :1~7.

[3]武文在.诚信教育从守时做起[J].内蒙古教育, 2001, (8) :42~43.

[4]王丹.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教育[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5, (4) :18~20.

[5]徐志红.如何避免学生抄作业之现象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5) :220.

[6]孙抱弘.青少年的现代公共伦理素质分析——以上海的调查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 2008, (6) :81~86.

[7]黄灿辉.车站秩序与公共意识[J].北京观察, 2007, 46~49.

[8]孙抱弘.青少年的现代公共伦理素质分析——以上海的调查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 2008, (6) :81~86.

[9]陈桂生.关于中国“尊师”传统问题[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4) :1~3.

[10]张向葵, 盖笑松, 陈彩琦, 宋小冬.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年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2) :6~11.

[11]李新田等.中学生家务劳动与认识现况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4) :369.

[12]罗阳佳.从“做家务”看学生劳动观[J].上海教育, 2006, (11) :18~19.

篇4: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探讨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使得小学生的价值观能够不断形成。本文对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思想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53-0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出现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这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道德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提出的另一个重要的要求,是小学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道德品质教育也是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层面,使得小学教师能够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小学生的思想现状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性格、品行等多方面都有影响。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小学生的价值观理念产生动摇,使得小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评价,不能自信地认识自己,缺乏信心,最终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思想上很容易出现偏差,出现了价值观缺失的现象。比如缺乏诚信、不守时、在学习过程中中态度不积极、好逸恶劳等,这些都是当前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属于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引导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道德缺失的问题,应该要加强道德品质教育的力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给学生做好榜样,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加强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策略

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小学教育的核心人物是小学生,教师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理引导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对小学生的合理引导,则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使其能够为小学生做好榜样。而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是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融入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资源等,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将道德品质教育纳入到班级日常管理中来,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要给小学生做好榜样,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引导者形象,使得小学生能够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掌握,并且能够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在教育过程中,要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得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能多接触各种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比如组织培训班,教师借助空余时间进行学习,接受再教育,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进行提升,使得自己能够成为双师型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并且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辐射和影响,提高整个班级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引导小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负面消息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心理扭曲现象,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水平以及心理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引导,引导小学生可以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借助各种资源努力开展自我教育,能够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意识到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对自己的心理以及思想产生侵蚀的现象和问题,从而能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地规避。小学生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不参与各种违反纪律以及违法的行为,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并且能够给周围的人带来一种正能量,促进整个小学生活的顺利完成。

3、加强传统文化的应用

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当前小学的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时候,应该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融入,以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的载体,加强柔性教育,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小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比如利用网络平台上传各种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更多学习的资源,还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利用一些网络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转变成为表演素材,在相应的课堂上进行表演,或者在课后组织一些活动,让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表演,帮助小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进行互动学习。

4、加强对小学生的综合评价

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小学现代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内容,也是培养全面多元化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在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评价体系的完善,要将小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纳入到小学教育评价体系中,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监控,比如对小学生的交际能力、诚信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注重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引导,将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当做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小学生的正确引导,加强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力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 苗.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初探[J].学周刊:a,2012(15)

[2] 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篇5:品质道德小学作文

姓名:李萍萍

学号:

班级: 10071414 10英二

论文摘要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发展对一个人的起码要求,在人品质的发展中,小学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小学阶段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行为的最佳时期。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方式又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因此,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实施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全面认识家庭教育入手,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怎么才能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建议。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的形成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调查分析。第三部分,结合调查分析,提出了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道德品质。

Abstract

A person should have good virtues;this is the fundamental to human beings with the advances of society.In the process of the virtue development ,primary school is a critical period,because this period is the best time when good behaviors are to be fostered.Famil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ll the human educational activities.It plays a key role in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good virtues.And the methods used in family education are an essential point.Therefore,the conscious awareness of the great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s significant to cultivation of frimary school students’ good behaviors.Based on the all-round view of family of family education,this article address the importance of its methods to form students virtues.The article also proposes the strategy that parents should put much emphasis on developing their children’s good virtues and the suggestion how to carry out correct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The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First,it researches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to form students’good virtues.Second, it survey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upon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s.Third,it point out how to apply correct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to cultivat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good behaviors.The key words:family education,pupil,moral trait.一.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一)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方式

1.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就是指人一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与影响。教育,《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①《辞海》中的解释是:“按照一定的目的②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计划的活动。”《教

③育大辞典》中的解释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此可见,教育,其一就是对人施以影响:其二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其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要求。

人从出生之日起,为了生存和适应社会生活,必然要接受各种教育与指导,因而就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活的基本场所,人在那里接受了最初的和最长时期的教育与影响。家庭教育给予人初始的感染和上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它类型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而它具有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特别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可以对学校教育由于更对地考虑孩子的共性而教育效果较弱的方面,如对子女的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等等进行弥补。如果说现代人必须在教育中生存的话,那么家庭教育便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重大作用。可见,现代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绝不可少。

2.家庭教育在人成长各阶段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人成长的各个时期,其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影响和作用力度在人成长的各时期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1)学龄前期的家庭教育

人在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作用最大,是一切教育中最具有奠基性的教育,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家庭几乎是他的全部天地,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会在情绪情感,智力发展等方面对其产生影响,并起到教育作用。

(2)在学校读书时期的家庭教育

进入了小学,开始了人一生的重要时期,孩子首先感到“我是学生了”,并逐步扩大了对社会的接触。学校教育步入了儿童的生活中,但是对家庭的依赖仍然 ①②许慎著:《说文解字》,[B],中国书店1998年版。《辞海》(缩印本),[B],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469页。

③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一卷),[D],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三页 很强。因此家庭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家庭教育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上对儿童的影响作用十分重大。

3.家庭教育方式的含义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方式是一个重要的侧面,笔者理解为:它是指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采取的态度和具体教育方法。

(二)小学生品德形成的特点及家庭教育的作用

1.小学生品德形成的特点

小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基础打得不牢,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人的品德结构一般是由四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根据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道德认识上,小学生表现为从具体形象向逻辑抽象性发展的趋势。

第二,在道德情感上,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特点表现于:(1)每个年级都有道德情感的五级水平。(2)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

第三,在道德意志行为上小学生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道德意志控制力和自觉性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2.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人的道德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首先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然后受教育者通过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将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通过活动形成心理特征。总之,家庭教育在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上有德天独厚的条件,只要重视,会对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起到重要的作用,塑造出良好品德的雏形。

3.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习惯是一种行为的动力定型,是经过反复练习而长期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条件反射的长期积累,是反复强化的结果。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则会造成孩子心理上对教育力量的一种抵抗。

总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能忽视。教育方式不同,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二.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的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说明及设计

1.说明

该调查以小学生为对象,考察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后果。

2.样本

选取哈尔滨市一所小学。

3.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问卷调查表。

(二)调查情况的统计及分析

发出的调查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180份。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方式的状况:

1.有接近一半的家长能采取基本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即民主型的家庭教育。2.采取放任自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相对较少。

3.以粗暴型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家庭较多,不容忽视。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存在的,它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第二,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在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下的小学生,品德行为中容易出现太看重

各人的利益。

第四,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下的小学生,容易出现说谎和随便拿别人东西,容易发火和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不良品德行为习惯。

第五,在放任自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下的学生,品德行为习惯中的不足方面表现于容易说谎和不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总之,如果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的话,会在自觉爱护公共卫生,学会控制自己情绪,自觉遵守纪律,勤做家务等方面更多地帮助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三. 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建议

通过本文第二部分对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小学生品德行为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对小学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促成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其教育作用就会大大削弱,甚至助长小学生形成一些不良品德行为习惯。

(2)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养生影响力十分巨大,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

因此,在大力提倡加强家庭教育的今天,家长们应注重以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特别要主动承担其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习惯的重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为此,结合调查情况的分析,对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怎样才能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在家庭中加强对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已经逐步接触了社会,特别到了中,高年级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看法,这是将一些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为的最好时期,也就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期。

养成良好的骗你的行为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却会贻害无穷。有了好的品德行为,就会在别人心目中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塑造出自己的人格个性。家庭应该成为小学生规范自己的品德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重要场所,父母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这样才做到了对社会负责。

(二)家长要对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科学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能采用基本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即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实施品德行为教育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不到一半,说明我们家长的急需要对小学生品德行为教育中采取的态度和具体教育方法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它会有助于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就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言,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应该包含以下具体的内容: 1.家长言行一致,给予孩子榜样示范

家长的言行会成为子女效法的榜样,模范行动会成为教育的表率。正如马卡连柯之处的: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在你们(指父母)生活的每一书剑,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者儿童。”“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①严氏家训中也认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②家长要做好榜样示范,特别是在家长言行有误时,千万不要回避,要承认错误,立即纠正,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勇于承认失误和改正错误的榜样。

2.严格要求孩子,及时批评孩子的错误

正确的教育方式决不是要排斥在教育中队孩子的严要求和必要的批评,相反,这是正确的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出能适应新世纪激烈竞争社会的下一代,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同时还要让孩子在受挫折(或失败)中经历磨练和锻炼,让孩子在严格的教育中成长为有品德良好,意志坚强的人。

3.要善于鼓励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家庭教育的方法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使之易于为孩子接受。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家长要善于创设家庭教育的环境,在游戏中,在读书,讲故事中让孩子接受教育。哪怕对待孩子的严重错误,也不能完全的说教和严厉的惩罚来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孩子在家长的爱心中,在自己最能接受的方法中,心悦诚服地认识到错误,这样实施的改正效果才能最好,也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家长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生活的氛围,包括家庭的精神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由家庭气氛和家庭生活方式对子女进行熏陶感染,产生极为深刻的教育作用,即所谓“无意识”教育。正如古代教育家所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③所以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的和睦,特别是父母的和睦是首要的。

①② 《马卡连柯全集》 第四卷,[B],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00页 《 严氏家训》,转自韦茂荣编著《颜氏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D],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年5月版,第59页。③ 《墨子》,转自李承武主编《现代教育学》,[B],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160页。综上所述,通过调查研究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对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小学时期是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站在只是经济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为造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一代新人而尽职尽责。

篇6:品质道德作文

那天骄阳似火,我上完体育课后口干舌燥,自己带的水都喝完了,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一道光束射入我的眼中,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枚一元钱的硬币!我想抓抓救命稻草一般,连忙跑过去捡起来。正当我高兴时,转念一想:不行呀!这一元钱不是自己的,我不能用,应该把它换给失主。

于是,我转过身去。可是,别人有没有看见,再说了去找失主一定找不到,还不如买水呢。我又转过身。

突然,我想起了《钓鱼的启示》中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想的这我坚定地向传达室走去。并不是去买水,而是去把钱放入爱心箱中。

篇7:道德品质的作文

“表哥……你……怎么了?”

在一天晚上,放学后,我,姐姐和表哥不约而同的跑到公交车站牌那,(我和我表哥家住一个院)绿灯之后8路和18路向我们开来。

“我们坐18路吧。”我姐那个“智多星”提议道。我同意了,但是表哥并未同意。于是呼,我们兵分两路向家“进击”

要到站时,我们突然听到外面“啊!”的一声,随即行驶过来一个骑电瓶的人,是一个女的好像在逆行,突然,她停了下来,扭过头,往后望,像是在担心什么,又行驶过去了,我们也没在意,到要下车的时候,我看见表哥躺在地上,我以为她在跟我们玩,也没在意,下车了,我走上前,它也一动不动,我又踢他了,他还没动,我又开始拉他,他正拉着他呻吟道干什么??我当时就着急了,问你怎么了?他回应道,被车撞了,我姐也着急了,本想再问问,可是看到表哥还躺在大马路上,所以就叫我姐一起把它搬上去。到上面后来问你怎么被撞了,表哥说一个骑电动车的人撞了我还是逆行,撞完之后,看了我一眼就跑了。

篇8:谈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创新探索

1. 养成教育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深有感触地谈到他重视塑造学生行为习惯的做法与体会:他每接一个新班与别人与众不同的是不去特别钟情于学生的分数, 也不忙于强化知识的传授, 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 从要求学生的站姿与坐姿开始, 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他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拳头产品”, 而很多学生都从这项产品中终生收益。

2. 满足合理的道德需要, 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 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 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 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起的。因此, 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 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 学生到了三年级, 自我表现欲望增强, 有的想当个小干部, 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 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 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实行了干部轮换制, 让学生“竞争上岗”。实践证明, 在德育过程中, 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 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3. 重视道德修养,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 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的过程, 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 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 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 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 (1) 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 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 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 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 (2) 当个人受到批评后, 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 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 (3) 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 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 (4) 当个人受委屈时, 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 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再如, 在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时, 老师不仅向学生提出了字少、句短、易记的行为规范要求, 而且进行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

4. 善于捕捉生活细节,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 他们的生活习惯很差。如学生极其不愿做值日, 班里地上有垃圾, 从来是事不关己, 不理不睬, 更不用说是在自己身边的垃圾。每每让学生打扫或捡起会看到极不情愿的表情, 有的人甚至抱怨连连:“老师, 这不是我弄的。”后来我就经常自己动手打扫, 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 慢慢的抱怨声少了, 有的学生会主动打扫。现在我们班的值日卫生我再也不用操心。老师无形中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 给予无穷的榜样力量。这就是最适时的细节思想教育。

更为头疼的是:一些孩子们受到杂志等媒体的影响, 盲目的跟从、学习、模仿其中的情节, 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 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少年犯, 这些少年犯真让人痛心疾首。对这些孩子, 教育者们最重要的就是给他们雪中送炭, 给他们最需要的心理辅导———适时德育, 及时地、适时地阻止孩子的行为, 让他们分辨是非, 明白事情带来的严重后果, 从而痛改前非, 浪子回头。

篇9: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

一、以德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在学生的面前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要求学生做到,老师就必须先做到。我在班级中制定好明确的管理制度,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有违反的行为,我引导学生用班级的《行为规范》判断该行为是否正确,令学生心悦诚服。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关心、耐心和信心”,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

二、道德认识的培养

道德认识主要是指对事物的是非、行为善恶的评价。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情感,并有助于指导道德行动。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道德信念,还不够自觉,不够坚定。必须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是要通过实践使小学生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在平时的生活中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了明确的方向,才能达到目的。具体做法是:1、明确德育目标和方向。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托,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计划、有步骤,系统的给学生讲解。认真落实“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要求,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丑美,从而使学生将这些认知内化为品质,升华为信念,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三、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学习,丰富与完善道德认识

精心组织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各种教育活动,要把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利用“6.26”、“12.6”等节日组织法制禁毒主题,对学生进行法制和禁毒教育。学校还要把品德教育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化环境意识,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加强对学生进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邪教”的教育,坚决防止邪教进入校园。

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既要有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教育,还必须要发挥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立大志,树立远大的目标,明白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知道成功的人首先要有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觉克服不良习惯,战胜自己的信心。正确对待成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逐步形成取舍性对待品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不良风气坚决抵制。

上一篇:公司年会的结束语下一篇:喜看新成就 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