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健康知识讲稿

2024-04-18

流动人口健康知识讲稿(共9篇)

篇1:流动人口健康知识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城东镇热港村的缪红映。我今天能够有幸在这里跟大家探讨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我非常荣幸,我要感谢领导的厚爱,前辈们的谦让。

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是我们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所谓流动人口就是指离开了户籍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生活的人口。随着我们城东镇经济的发展,工业工厂的增加,我们身边的流动人口已经越来越多了,而为这些流动人口提供及时有效的管理与服务也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对于我们热港村而言,它是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地界广,人口多这些自然因数的存在,导致我村人口流动性大,管理不便,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强化宣传,提高村民对流动人口的认识,利用广播、公开信、宣传栏等形式向他们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其次,抓好日常管理工作,流动人口因其信息难以及时掌握而增加了管理难度,因此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信息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每一个流入流出的人口,尤其是育龄妇女,我及时与分工组干部沟通,了解情况,有需要的还登门摸底,登记造册。

我们热港村是纯农业村,工业工厂相对较少,因此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流出人口较多,而流入人口较少。去年年底,城东镇计生办下发了流动人口的相关工作,我接到工作后,思考再三,认为正值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村,正是对流动人口大排查的好时机,于是我召开了27个村民小组的计生信息员会议,部署落实了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要求27个计生信息员将“致开发区城东镇流动人口的一封信”送至每个返村流动人口手中,详细填写《育龄妇女采集卡》以及《男性信息采集卡》,并告知每个流动人口,来年外出务工之前必须做到五个“一”,即留一个有效电话;填一份详细地址;落实一种避孕措施;办一本婚育证明;签订一份流动协议。对于少量流入我村的人口,我与分工组干部、村民小组长以及计生信息员组成督查小组,对其查证验证,对未办证的流入人员督其办证,并及时向其宣传我镇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将其信息登记造册后,把他们当做本地居民看待,纳入常驻人口一并管理,做到“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享受”。尤其,对于流入的育龄妇女,更是提供免费上门宣传,发放避孕药具,落实避孕措施等服务,让其在异乡他地也能享受到更贴心更温馨的服务。

当然,我村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流出人员更换联系方式或工作地点后未能及时与我村联系,造成我们更新信息的滞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是否能利用发达的网络平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QQ群,及时便捷地与流动人口沟通联系。

总之,计划生育是全党的大事,也是村委会的重要工作,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更是计划生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向前辈们学习业务知识,让热港村的村民真正享受到“人性化的管理,亲情化的服务”,为热港村的计生工作贡献自己力量。

篇2:流动人口健康知识讲稿

一、贯彻上级会议精神,继续开展流动人口清理验证工作。

通过参加上级有关流动人口会议以及上阶段我镇清理验证工作分析、总结,我镇党委、政府对流动人口工作高度重视,认识到做好我镇流动人口清查验证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把这次流动人口清查验证工作作为这段时间的中心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集中镇计生办全体工作人员、镇驻片干部、各村委成员、经济社长,对照省XX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清查验证活动检查调查工作方案,以18-49周岁育龄妇女为清理对象,在全镇范围内的出租屋、窝棚、厂矿等重点地段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清理验证活动,针对我镇育龄妇女持证率、查环查孕率低等问题,我镇采取带B超下乡,一人一登记的方法,对每一个育龄妇女都进行B超检查,然后进行登记入册,对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进行即场验证、审证,对持有过期证及无证人员即场填写**申请表,为其办理《临时婚育证明》,对在清查中发现政策外怀孕的对象坚决给予落实人流或引产补救措施;对未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人员经医院检查身体适宜的给予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因身体或其它原因暂时不能结扎、上环的对象给予派发避孕套进行避孕;对无持证人员、当年四术及出生人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通过这次清查验证活动,对我镇流动人口己婚育龄妇女建卡立册、持证率、验证率、查环查孕率有一定的提高,减少流动人口在我镇的计划外出生,提高了我镇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水平,进一步完善我镇的流动人口管理,为我镇下一阶段流动人口管理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这次清查验证活动也反映出我镇前阶段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的簿弱环节,漏登记、无证人员和无查环查孕人员较为突出,个别用工单位及出租屋业主抱有事不关己的态度管理混乱。为此,我镇决定召开用工单位及出租屋主会议,签定责任状,明确责任,要求用工单位及出租屋主配备一位人员进行流动人口管理,每月上交流动人口月报表,同时安排B超下乡查环查孕,提高查环查孕率,通过各项措施,全面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1、配强计生队伍:计生办原有工作人员18人,考虑到计生工作任务重,工作难度大,计生办人手不足的因素,我镇党委、政府从其他部门调任了2位同志到计生办,大大地壮大了计生工作队伍,确保人员到位。

2、增加投入:由于计生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经常下乡,加班加点,为了使到大家能在清理验证活动中保持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有关任务,党委、政府加大财力投入,今年共投入近15万元用以支付加班费及其他福利待遇;在清查流动人口活动和落实节育措施,都离不开车辆的使用,因此,党委、政府经研究决定,在原来计生专用车破损情况下更换一辆车辆给计生办使用,再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最近再增加一辆车辆给计生办专用,确保了车辆到位。

3、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力度:宣传教育工作是计划生育“三为主”的首要工程,我镇要在计生宣传教育方面加大投入,不定时在市场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咨询活动,充分利用镇有线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车、广告牌、标语和横幅等,对流动人口政策进行宣传,同时,我镇花费15000元加印了流动人口宣传手册,派发到厂矿、出租屋业主、流动人口手中,对他们宣传流动人口免费**、验证、查环查孕等优惠政策,明确企业主和出租屋主的责任,不断改变流动人口的婚育观念,力求做到“人人晓政策、个个守规定”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四同”管理。

篇3:流动人口健康知识讲稿

关键词:农村,流动人口,健康,监测,卫生服务

流动人口是目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常见现象, 它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是人口的大量流动也带来了很多的公共卫生问题[1], 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本文对仙居县2005—2007年农村流动人口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调查, 以探讨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的流动人口为:仙居籍人口外出经商或打工等连续6个月以上者为流出人口;外地 (非仙居籍) 人口来仙居经商或打工等连续6个月以上者为流入人口, 均列入本次调查对象。全县各乡镇按流动人口比例随机抽取, 连续3年不得重复。

1.2 方法

设计统一的“仙居县流动人口健康状况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各乡镇防疫医生面对面进行询问调查, 并抽取静脉血3毫升做乙肝标志物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1.3 资料分析

以EXCEL建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文中所引用的人口统计资料均来自仙居县统计局。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2005—2007年共监测调查仙居县农村流动人口4 710人, 其中男性2 558人, 占54.3%, 女性2 152人, 占45.7%;流出2 937人, 占62.4%, 流入1 773人, 37.6%。流动人口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 (78.94%) , 详见表1。

流动人口文化程度偏低, 以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为主占85.33%, 大专以上文化只有1.89%, 见表2。

流动人口从事的职业以体力打工为主占67.71%;其次为经商 (17.54%) ;第三为服务业 (5.41%) ;其他9.34%。

2.2 流动人口健康状况

流动人口对自已身体健康状况认知感觉, 自我感觉非常好和感觉好的占77.07%, 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占2.02%, 感觉一般占20.4%, 不知道占0.51%。

流动人口患病、损伤和治疗情况。在4 710名监测到的流动人口中, 在流动期间发生疾病和损伤的510人, 占10.83%。发生疾病和损伤后及时进行治疗484人, 占94.9%, 还有26人 (5.1%) 没有及时得到治疗。

流动人口接受健康体检情况。流动人口在3年流动期间接受过体检的748人, 占15.88%。

流动人口注射乙肝疫苗情况。3年监测到流动人口共注射乙肝疫苗631人, 占13.39%。

2.3 流动人口乙肝感染状况

在监测到的4 710名流动人口中, 检出乙肝标志物阳性2 810人, 总感染率59.6% (均剔除了明确有乙肝疫苗接种的且抗-HBsAg阳性者) , 流动人口中HBsAg阳性747人, 流动人口HBsAg阳性率15.9%。

3 讨论

仙居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县, 据近3年统计每年农村有剩余劳动力15万左右外出打工或经商等, 流入打工或经商等人口约3万人。流动人口在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 流动人口健康状况也值得担忧, 更需要社会关心和帮助。

3.1农村青壮年是主要的流动人口, 文化程度等综合技能普遍较低

调查表明, 仙居县农村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文化程度普遍低下, 以从体力劳动为主要职业。劳动年龄占了绝对优势, 这与国内的一些研究基本一致[2], 这也是农村流动人口的一个特点。因此, 如何加强农村流动人口管理, 为他们提供多层次的就业培训, 提高流动人口整体素质非常重要和迫切。

3.2流动人口的健康、生产和生活状况需要全社会给予关心

本次调查发现流动人口中有一小部分, 迫于生机明知身体健康状况不好或非常不好, 还是加入到流动人口行列;流动人口在流动期间疾病和损伤发生率相对也高, 流动人口到了一个新地方生产条件、生活环境及卫生服务等普遍相对差, 不利于身份健康。而这些都更需要社会的关心, 应积极创造构建符合流动人口特点的健康保障体系, 努力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3.3各地应当把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范围, 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所接受到的健康体检、乙肝疫苗接种等卫生服务较少, 而乙肝的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又相对较高, 高于非流动人口的乙肝感染率[3,4], 已成为当前传染病发生流行的高危人群之一。故要求流出和流入地都应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范围, 积极开展流动人口的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 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卫生服务以保障流动人口的身体健康,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吴郁文, 万昌明, 陈德宁.广州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与现况[J].预测与对策、热带地理, 1995, 15 (3) :49-57.

[2]谢忠元, 孙延斌, 张学化.流动人口与卫生防病概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1988, 14 (6) :408-409.

[3]陈静静.奉化市人群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 (5) :20-21.

篇4:流动人口健康知识讲稿

【摘要】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归纳出了江苏省女性流动人口的健康现状:就医率低、职业病及工伤现象严重、投保率低等。并针对这类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笔者从国家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三个层次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女性农民工;群体

引言

“女性流动人口”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女性。这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量也在逐年增长着。以2008年为例,国家统计局在全国31个省(区、市)统计的结果为2.3亿,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3.8%。而女性流动人口在持续的增长中已经占到了35%以上。如此大规模的群体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同农民工问题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也有其特殊的一面。

学界对于女性流动人口的研究始于2003年,虽然起步晚但进展快。研究表明,女性流动人口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服装、玩具、电子等行业的生产线上,宾馆、超市、家政服务等行业,在有的地区,外来女工的比例甚至达到90%以上。她们俨然已成为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对于女性农民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对于女性农民工的研究依然脱离不了原来研究农民工群体的范式,但据现有的研究看来,研究较多的集中在生存状况、就业、权益保障这三个方面,其它领域则涉及甚少。而作为城市社会的底层成员,流动女性问题日渐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其中的女性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尤为明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数据和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09年初在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四地进行的关于女性流动人口发展状况研究的调查数据。考虑到农民工人口众多、流动性大、职业分布广泛、居住情况复杂等因素,我们决定采取分层抽样的抽样方法。在南京以行政区划为分群标准,我们抽取了南京市七个城区中女性流动人口较多的玄武区、白下区、建邺区、下关区、雨花台区五个区,然后从五个区中随机抽取了15个居委会进行调查。不同于南京,其它三市的女性流动人口主要聚居地为手工工场。因此,我们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的工场。发放的问卷总量为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2份,有效率94%。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课题组将在选择的城市选择个案,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进城女性流动人口,用工单位领导。访谈个案总量15个。

2.健康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个案概况

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被调查的女性流动人口中,她们的平均年龄为30.4岁。其中,最高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17岁。18到30岁的人占到了56%,总体上是以青年农民工为主的。我们还可以从中了解到,小学及小学以下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女性共有549人,占了总人数的73%,而拥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人数为216人,占29.0%,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数为80人,占10.6%。这些数据充分反映出了女性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一现状。

此外我们了解到,女性流动人口从农村来到城市后,她们的人际关系范围并没有因此而扩大,反而缩小了。她们打交道的群体单一,仅仅局限在老乡(21.7%)、亲戚(19.7%)以及同事(40.2%)之间。而进城后认识的人只占10.2%。如此狭窄的交际圈对于女性流动人口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这也是造成她们成为城市边缘群体的重要原因。

2.2 女性流动人口与生殖健康及其就医情况

被调查对象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是这样的: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好的人超过了60%。对于您近来得过什么妇科病的问题,有78.8%的人选择“没有得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选了一些常见妇科病。那么,单从数据所反映的内容来讲,我们对于流动女性的健康状况应持乐观态度,可是现实情况却不是她们自己认为的那样。

据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女性常得的妇科病有以下几种: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外阴瘙痒、尖锐湿疣、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等。而且,流动女性患病种类以及患病的几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上。那么,这种状况下,她们的就医情况是怎样的?

由表1,绝大部分女性在得了妇科病后会去药店买药治病(70.5%),少部分会去医院就医(9.4%)。只有极少的人会忍着不去看(0.1%)。这说明,离开农村后,她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仅仅限于买药治病,就医率依然很低。

由表2可知,女性流动人口就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不好意思”(64%),其次是“为了省钱”(17.8%)以及“没有必要”(3.1%)等等。那么,除了一些必要的客观限制条件外(比如:“无法承担昂贵的就医费用”、“工作时间久没有看病的空闲”等等),女性流动人口的就医观念也亟待转变。

由表3可见,女性流动人口的居住方式多为自己租房(38.3%)和单位提供的宿舍(22.7%),其它的居住方式还有合租、买房、借房、自己搭房以及住工棚等等。就居住面积统计显示,人均居住面积为3~5平方米、5~10平方米、10~15平方米的分别占19.7%、17.9%以及17.7%。现在住处配有卫生间和厨房的分别只有74.3%和59%。显然,过于狭小、简单的居住方式和居住场所对女性生殖健康是极其不利的因素。

2.3 女性流动人口与职业病及工伤

女性流动人口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是这样的:感觉“一般”的占50.4%,而感觉满意的只占38.8%,感觉很满意的为8.5%。据了解,女性流动人口的工作环境经常遭受高温(32.2%)、多灰尘(25.3%)、高噪音(18.5%)、多辐射物质(9.6%)等有害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职业病及工伤的发生,而被调查者中去做过职业病诊断鉴定的只有17人,只占2.3%。但用人单位并没有因此而对女性提供足够的保护,数据显示:被调查者所在单位出现女员工无产假或痛经不得请假或特殊时期无任何保护措施现象的高达17%。可见,职业病问题严重困扰着女性流动人口的健康,而用工单责任的缺失更是加重了这一问题的负功能。

2.4 女性流动人口与医疗保障

如表4所见,用工单位以牺牲女员工的基本人身保障为代价来追求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利润。大部分女性员工甚至连最基本的养老保险也得不到保障,比例才只占到55.5%,而其他种类的保险则投保率更低。

对于单位没有提供各种保险的女性工人,她们是否自己自费购买保险呢?答案是否定的——调查显示:自费购买保险的只有77人,占15.7%。

3.影响因素分析

3.1 社会支持网络的过于狭窄以及信息攫取渠道的匮乏

年轻的农村女性来到城市后,边缘化现象很严重,由于与城市公民的巨大差异以及地位的悬殊使其很难与城市居民建立平等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流动女性的交际圈局限在自己的同乡以及在城里认识的农村来的同行,可谓社会关系网络十分狭小。我们所调查的结果也证明了她们在生病后多会通过熟人去寻找治疗渠道。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患病女性的就医以及看病吃药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往往跑遍了全城也找不到合适的医院以及合适的治疗方式,而且目前昂贵的医疗费和交通费也使本来经济就不宽裕的外来人口望而生畏。此外,有效信息的攫取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外来女性的整体文化素质并不高,对日常信息的传播的渠道比如报纸、电视、网络的需求也不大,更加没有时间去消受。所以流动女性对一些常见妇科疾病预防和自我维护的科学知识并没有了解的途径和可能性。

3.2 环境对其健康特别是生殖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由于流动女性进城打工的目的主要是获得经济上的支持以及身份地位的改变,初来城市为了能够站稳脚跟,节省生活成本,经常会以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身体健康为代价。从居住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居住方式还是基本生活实施,都处于低劣的层次上。据调查数据表明,外来女性的居住方式以集体宿舍、合租房、单位提供的工棚以及自己搭的简房等为主,人均面积多处于5—15平方米这一水平。而且居住地的基本生活设施也十分有限,没有阳台、没有厨房甚至卫生间,卫生条件的恶劣给其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其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3.3 用工单位责任的缺失也不可忽视

多数的流动女性缺乏自我维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寻找用工单位时并没有考虑到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只要单位发工资、提供食宿就满足了。而不会在意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为代价来追求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利润并不会主动向没有签订合同的女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甚至在工作环境的安全上都存在问题,这也是女性劳动者的工伤以及职业病现象逐渐增长的原因。据大多数被调查者所知,单位并不因女性的特殊时期(四期: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的到来而为其安排休息期也不提供任何的特殊保护。

4.对策分析

(1)从国家宏观调控层面出发,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应体现女性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应纳入男女性别平等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观念。尽量减轻女性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女性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城乡歧视。

(2)从法律法规层面上看,进一步落实女性职工的劳动保护政策,为女职工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劳动条件,以解决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另外政府应指导各类用人单位把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款纳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不断改善女职工劳动条件。加强对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制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还要提高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3)从社会保障和服务方面上看,应通过宣传教育,在流动女性人群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普及健康知识。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农村流动女性享有和城市女性对等的基本的医疗服务。倡导科学文明的健身方式,提高妇女身体素质。利用现有体育设施以及在流动人群的聚居地兴建和开辟健身场所,为流动女性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志强. 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4,(4).

[2]朱考金,刘瑞清. 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与城市融入研究[J].青年研究,2008,(8).

[3]朱考金,吴磊.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文献综述[J].辽东学院学报,2007,(3).

[4]陈月新,郑桂珍. 不同生活工作条件下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和思考[J].南方人口,2001,(3).

本文为南京农业大学SRT(编号:0811A07)项目以及“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编号:JSS0814)的研究性成果,指导老师:王思明、朱考金。

作者简介:

姜山(1988-),男,山东东营人,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本科在读。

李晓静(1986-),女,山西大同人,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本科在读。

篇5:流动人口知识问答

2、《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能否在现居住地办理?答: 否

3、成年育龄妇女在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几天内,随带相关证件到现居住地村(社区)校验婚育证明?答:30日内

4、流入育龄群众可以到哪里领取免费的避孕药具吗?答:可以到现居住地的村(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站或村医疗站免费领取。

5、外来流动人口符合生育政策,并在现居住地定点医院住院分娩的,可以享受400元的费用补助吗?答:可以

6、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可以在现居住地免费领取孕环情检测的服务卡吗?答:可以

7、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符合计生政策的,如果在现居住地采取了计划生育四项手术(放环、取环、流产、引产),能否报销手术费?答:是

8、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凭五证可以在现居住地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吗?答: 可以

9、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可以在现居住地免费享受孕环情检查吗?答: 可以

10、流动人口的子女可以和本市儿童一样享受免费的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吗?答:可以

11、流动育龄夫妇生育第一胎时,如符合计生政策的,凭相关证件能否在现居住地办理一孩《生殖健康服务证》?答: 能

1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答: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

13、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可以享受和现居住地已婚育龄妇女一样的待遇吗?答:可以享受,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14、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出具婚育证明或者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的时候可以收取费用吗?答: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15、流入育龄夫妇符合再生育条件应该在哪里办理生育审批手续?答:在其生育前到其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办理。

16、申请办理各种证照、租借房屋、就业务工时,是否需要出示已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答:需要

17、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在现居住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参加查环查孕后,可以不再回户籍所在地检查吗?答:可以

18、流动人口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按照现居住地的规定,可以享受休假吗?答:可以

19、流动人口外出期间违法生育的,是否需要配合现居住地或户籍地计生办,依照计生有关法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答:是

20、哪些外出人员需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答:18到49周岁外出务工的育龄妇女需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1、育龄妇女外出打工前是否要到户籍地乡、镇(街道)计生办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2、《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能否在现居住地办理?

3、成年育龄妇女在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几天内,随带相关证件到现居住地村(社区)校验婚育证明?

4、流入育龄群众可以到哪里领取免费的避孕药具吗?

5、外来流动人口符合生育政策,并在现居住地定点医院住院分娩的,可以享受400元的费用补助吗?

6、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可以在现居住地免费领取孕环情检测的服务卡吗?

7、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符合计生政策的,如果在现居住地采取了计划生育四项手术(放环、取环、流产、引产),能否报销手术费?

8、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凭五证可以在现居住地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吗?

9、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可以在现居住地免费享受孕环情检查吗?

10、流动人口的子女可以和本市儿童一样享受免费的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吗?

11、流动育龄夫妇生育第一胎时,如符合计生政策的,凭相关证件能否在现居住地办理一孩《生殖健康服务证》?

1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13、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可以享受和现居住地已婚育龄妇女一样的待遇吗?

14、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出具婚育证明或者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的时候可以收取费用吗?

15、流入育龄夫妇符合再生育条件应该在哪里办理生育审批手续?

16、申请办理各种证照、租借房屋、就业务工时,是否需要出示已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17、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在现居住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参加查环查孕后,可以不再回户籍所在地检查吗?

18、流动人口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按照现居住地的规定,可以享受休假吗?

19、流动人口外出期间违法生育的,是否需要配合现居住地或户籍地计生办,依照计生有关法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

篇6:流动人口健康倡议书

你们来到吴江从事务工、经商、创业、生活、居住等活动,为吴江城市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衷心感谢你们为吴江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201X年,国家卫计委“新市民健康城市行”第二站活动来到了苏州来到了吴江。为贯彻国家卫计委“关注流动人口健康,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全体新市民朋友的健康素养,让我们每一位新市民朋友真正成为健康的关注者和受益者,在此,特向广大新市民朋友发起以下倡议:

1.树立健康理念:把“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作为行动准则,追求健康、学习健康、管理健康。

2.培育健康行为: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回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快乐健身,积极参与建设“健康吴江”。

3.保证健康饮食:科学合理搭配膳食结构,规律用餐,不吸烟,不酗酒,保持营养平衡,做到“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维持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和健康体重。

4.开展健康运动:少静多动、适度量力、不拘形式、贵在坚持。“管住嘴,迈开腿”,践行“健康一二一”行动,即“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

5.保持健康心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心待人。

6.建设健康环境:参加爱国卫生运动,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毁坏公共设施,自觉维护公共环境,营造绿色环保家园,创造整洁、宁静、美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7.传播健康知识:以科学态度和精神,传播公民健康素养66条,反对和抵制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信息。

8.掌握健康技能:科学就医,合理用药,能够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不轻信“游医”及伪专家,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护和避险能力。

9.履行控烟责任:吸烟有害健康,控烟势在必行,控烟既是义务更是责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携手共创无烟环境。

健康是人生的无价之宝,健康与生命相连,生命靠健康促进。让我们行动起来,全民发力,共同为推进“健康吴江”而努力!

XXX

篇7:人口流动健康同行征文

王奶奶确实是一个好人,不管哪家有困难,她都会主动去帮助解决。想起有一次,我外婆出去走亲戚,而我又去上学了,屋顶上晒着衣服和干菜,六月天气早晨晴空万里,中午烈日炎炎,突然电闪雷鸣下起倾盆大雨,我在学校里心急如焚,这么大的雨家中无人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心里忐忑不安,上课无心,好不容易等到放学了,我便匆匆忙忙跑到家中,准备上楼收衣服。我想:糟糕,衣服一定全淋湿了,我外婆晒的衣服白费功夫了。

当走上楼看到衣服全没了,只见床上有折得整整齐齐一叠衣服和放在地上的干菜,这是谁收的呢?后来我才知道是热心肠的王奶奶做的,真是远亲不好近邻呀!还有一次邻居家斯斯爸爸去开的士去了,她妈妈又在厂里加班,却把家中的女儿忘记了,到了中午,家中的女儿没人照顾,连饭都没有吃,被王奶奶看见了,王奶奶问斯斯你怎么一个人在家,她说:“我妈妈加班了,爸开车去了。“王奶奶二话不说,做了好饭好菜给她吃,她妈妈回来后,看见女儿斯斯在床上睡觉感动得热泪盈眶。

篇8:流动人口健康知识讲稿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年1~6月在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各选取流动人口集中聚居较多的镇江、如皋、涟水市(县)作为调查点。需方:调查对象具备要素包括流动人口;已婚人群;男18~45岁,女18~40岁;男女各半。每个调查点以随机抽样方式各抽取200名,共600名。供方:抽取各项目点县或乡(镇)6名计生服务部门专业工作人员,共18人。

1.2 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填问卷方式对600名流动人口进行调查资料收集。根据研究目的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6,7],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经过预调查和专家对问卷内容和结构效度的评价,总体专家内容效度(CVI)大于80%。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对优生优育知识认知、态度行为、服务利用情况等内容。由研究者对调查员统一培训,确保调查的科学可靠性。调查回收问卷600份,与发放数相一致。

2 结果

2.1 江苏流动人口人群特征变化趋势

2.1.1 年龄分布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7.6岁,30岁以下424人,占70.7%,30~45岁176人,占29.3%。提示江苏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正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逐渐成为江苏流动人口的主流。从全国总体上来讲,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虽然呈“不断上升”的迹象[8],但由于江苏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当前流入仍以年轻人群为主,年轻化趋势仍会延续相当一段时期。90后年龄层正处在迈向婚姻和生育旺盛的高峰年龄段,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这些年轻人在思维观念、知识技能和利益需求方面不同于以往年轻人[9]。

2.1.2 文化程度分布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依次为初中[35.2%(211/600)]、高中[29.5%(177/600)]、大专[19.2%(115/600)]、大学[10.2%(61/600)]、小学[4.8%(29/600)]、研究生[1.2%(7/60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流动人口的30.5%(183/600),高于《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发布的全国大专及以上学历流动人口占12.1%(2014年)的水平[10]。文化程度增高趋势与流动人口年轻化趋势同步,这与以往调查认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状况和观念不完全一致[2,10]。这种趋势为提高流动人口优生优育意愿和内在需求提供了有效动能和空间。但流动人口不同来源地的地区间,这种年龄与文化程度的关系还是有差别的。统计也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者仍占了流动人口近七成,与以往研究相一致[11],需要将视野和关注更多投入到那些能力不足的边缘、弱势人群身上。

2.1.3 职业分布

调查对象在居住地从事职业依次为工人[46.5%(279/600)]、打零工[16.8%(101/600)]、公司职员[16.7%(100/600)]、个体经营[7.8%(47/600)]、农民[3.2%(19/600)]、其他[4.7%(28/600)]等。从事工人、公司职员较为稳定职业的合计占63.2%(379/600),明显高于打零工、个体经营、农民等短期、不稳定的职业群体,显示发达地区流动人口以工厂、公司职员为主成为稳定职业者正逐渐形成主流。

2.1.4 居住时间

调查对象在流入地居住5年以上(21.0%)及2~5年(32.3%)的有53.3%(320/600),居住低于1年的只有24.0%(144/600),其余居住1~<2年的有22.7%(136/600),显示随着流动人口以工厂、公司职员为主成为稳定职业者,流动人口的居留稳定性日趋增强;同时,与配偶一起居住的流动人口有83.8%(503/600),独处的有16.2%(97/600),说明多数流动人口趋于夫妻双方一起流动,在流入地结婚、生育的越来越多,居住长期化、定居化倾向愈加明显。

2.1.5 经济状况

调查对象月收入3000元以上(50.0%)和月收入2000~3000元(33.7%)者占流动人口的83.7%(502/600),高于2014年底江苏省调整的最低工资数(一类地区1630元)水平,显示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在经济发达地区有所改善和增长。

2.2 流动人口优生优育知识状况及来源途径

2.2.1 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孕前健康检查的概念知晓度和需求

随着流动人口特征、代际结构的变迁和教育学历提高,多数流动人口能基本认知了解“孕前健康”的概念及含义,对“孕前健康保健”的知晓率较高,同时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有着较大意愿和需求。调查中,能正确回答“生育健康宝宝,预防出生缺陷”从“孕前(怀孕前6个月)开始”的有75.3%;认为“怀孕前很有必要”做健康保健准备的达87.5%。见表1。访谈的专业人士也反映,80后、90后的优生优育意识和需求比70后强。

2.2.2 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和孕前健康知识掌握知晓程度

调查统计,在两道优生优育基础知识多选题回答上,多数人回答不全,能全部回答“导致出生缺陷的因素有哪些”的只有24.3%,全部答对“怀孕前在自我保健上应该做哪些准备”的有32.2%(表1)。受访的计生专业人员也认为,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知识掌握得一般化,知道一些浅显的优生优育知识。

2.2.3 流动人口优生优育知识来源

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优生优育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以电视广播(16.5%)、网络(16.4%)、报刊杂志图书(14.2%)、广告或宣传栏(12.9%)等非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其次才是乡镇计生服务人员(12.4%)、亲戚朋友(10.2%)、医生护士(8.4%)、培训讲座群体活动(6.4%)、热线电话(2.7%)等人际传播(小众传播)。优生优育知识更多来源于非正式渠道,这与生育的私密性特点有关。在非正式渠道传播中,现代通讯传媒技术,尤其是以网络、手机等为标志代表的非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对当代人的影响日益密切重要,这是与以往以人际传播为主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

2.3 流动人口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行为态度情况

2.3.1

流动人口参加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咨询,了解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政策情况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计划怀孕前参加过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咨询的有47.2%,没有参加过的有52.8%。进一步调查显示,在对孕前健康检查实行免费政策的知晓上,知道孕前健康咨询检查是免费的只有51.8%,不知道的有48.2%。表明流动人口参加孕前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对免费政策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见表2。

2.3.2 流动人口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参检率情况

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参加过“孕前健康检查”的有46.7%,没有参加的有53.3%(表2),流动人口“孕前健康检查”的参检率相对偏低。这一结果与其他同期研究结论一致[12]。

2.3.3 育龄夫妇(男女)双方对孕前健康咨询检查的意愿需求

育龄夫妇(男女)双方对孕前健康咨询检查的意愿需求都很高,但男方在实际行为重视程度上有待加强。影响生育结局的因素不仅来自女性,男性孕前的生育健康因素也不容忽视[13]。在回答计划怀孕前,男方应做什么时,认为男方需要“掌握优生优育知识”的只有53.7%(322/600)。进一步调查显示,参加过优生优育宣教咨询的,夫妇一起去的有84.4%(239/283);女方去、男方不去为15.2%(43/283);男方去、女方不去的只有0.4%(1/283),表明男方对孕前保健方面的重视配合程度有待加强。见表2。

3 讨论

3.1 调查掌握流动人口时代变化趋势、地域特征,提高孕前健康宣传教育和服务利用的精准性

国家推动孕前免费健康检查政策项目实施已有5年多[14,15],江苏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0%[16]。流动人口对孕前健康检查免费政策知晓度和参检率不理想,成为制约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目标实现的关键性“短板”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人口学特征变化人群对优生优育、出生缺陷预知识的需求较过去发生变化[17]。及时跟进调查研究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的流动人口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是有效提升流动人口主动参与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途径。

3.2 加强融合,促进流动人口和谐稳定融入城镇社会

流动人口居留稳定性日趋增强,居住长期化倾向愈加明显,为流动人口有机融入当地社会、为其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社会基础[18]。要因势利导,在推动流动人口融入融合上做好文章,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有效提升流动人口参与孕前健康检查的内需动力和主动性。

3.3 推动育龄夫妇共同行动、共同参与

孕前保健的本质目标是一种全人群策略,是针对所有育龄夫妇的公共卫生项目[19]。目前在推动流动人口参与孕前保健上,更多的是集中在对育龄妇女身上,对男方的作用重视不够,也未能从育龄夫妇双方及家庭的角度加以探讨,单一性较大[20]。有必要重视男方,尤其是家庭在孕前保健中的因素作用,推动育龄夫妇共同行动、共同参与,有效提升孕前健康检查的覆盖率。

3.4 强化整体综合意识,合理整合资源配置

在生殖健康中将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包融进去,在优生优育中将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拓展延伸进来,形成整体综合和“全科医生”功能,建立起以生殖健康为中心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模式,确保服务的完整有效,提高服务的覆盖面。

3.5 强化宣传教育和动员的针对性、精准性

调查显示,优生优育知识更多来源于非正式渠道,互联网、手机已成为了当今和未来极为重要的传播和沟通平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派生出来的微信、微博、网站等方式,改进宣传教育的方式。同时,已有研究表明,人际传播是育龄人群优生优育知识非正式渠道中的重要来源[21,22,23]。因此,现场咨询、讲座、同伴相传等原有传统的人际传播(小众传播)等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摘要:目的 调查流动人口孕前优生健康知识、意愿及行为,为推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惠及更多流动人口、实现有效覆盖提供依据。方法 在苏北、苏中、苏南选择3个项目点对600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18名基层计生专业干部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被调查地区流动人口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占70.7%,文化程度增高,逐渐成为稳定职业者,趋向长期化居住;对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知晓和需求提升,来源以电视、网络等非人际传播为主,较为浮浅;知道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免费的有51.8%,参加过免费检查的只有46.7%。结论 把握流动人口时代特征变化,强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社会,享有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育龄夫妇共同行动,整合卫生计生资源配置,对有效提升流动人口主动参与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全覆盖具有推动作用。

篇9:流动人口健康知识讲稿

摘要: 中国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中以陕西西安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认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空气与水资源的质量、噪音以及食品与环境卫生等作为测量指标,研究发现: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相对严重、流动人口暴露健康风险大;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具有一定成效,但政策缺乏执行力;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认知存在偏差,缺乏有效应对环境健康风险意识和对策。研究提出对策:完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机制,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环境健康政策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多渠道加强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认知和教育。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环境健康风险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51-05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区。国家卫生计生委做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中称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6亿,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力量。由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东南沿海、沿江地区,新兴都市圈、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因为较低的生活成本,成为多数经济基础弱、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的流动人口首选的聚居区。

城乡结合部属于城乡各自的边缘地带,环境污染治理的非中心区,是各大小工厂的落脚点,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存在健康风险的集中区域。现在环境污染已明显引起了公共健康的负效应和经济损失,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一系列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表明预防和控制人口聚居区环境健康风险是当下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确保经济持续发展和我国国际形象的重中之重。因此,研究占中国总人数六分之一的流动人口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安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涉及到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作为调查研究切入点,以微知著,寄寓政府和社会对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相应可行对策。

摘要: 中国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中以陕西西安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认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空气与水资源的质量、噪音以及食品与环境卫生等作为测量指标,研究发现: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相对严重、流动人口暴露健康风险大;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具有一定成效,但政策缺乏执行力;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认知存在偏差,缺乏有效应对环境健康风险意识和对策。研究提出对策:完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机制,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环境健康政策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多渠道加强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认知和教育。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环境健康风险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51-05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区。国家卫生计生委做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中称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6亿,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力量。由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东南沿海、沿江地区,新兴都市圈、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因为较低的生活成本,成为多数经济基础弱、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的流动人口首选的聚居区。

城乡结合部属于城乡各自的边缘地带,环境污染治理的非中心区,是各大小工厂的落脚点,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存在健康风险的集中区域。现在环境污染已明显引起了公共健康的负效应和经济损失,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一系列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表明预防和控制人口聚居区环境健康风险是当下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确保经济持续发展和我国国际形象的重中之重。因此,研究占中国总人数六分之一的流动人口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安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涉及到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作为调查研究切入点,以微知著,寄寓政府和社会对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相应可行对策。

摘要: 中国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中以陕西西安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认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空气与水资源的质量、噪音以及食品与环境卫生等作为测量指标,研究发现: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相对严重、流动人口暴露健康风险大;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具有一定成效,但政策缺乏执行力;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认知存在偏差,缺乏有效应对环境健康风险意识和对策。研究提出对策:完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机制,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环境健康政策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多渠道加强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认知和教育。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环境健康风险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51-05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区。国家卫生计生委做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中称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6亿,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力量。由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东南沿海、沿江地区,新兴都市圈、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因为较低的生活成本,成为多数经济基础弱、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的流动人口首选的聚居区。

上一篇:家庭伦理道德之一 孝道下一篇:宏大主题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