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书法》年度人物

2024-05-31

《中国大书法》年度人物(精选6篇)

篇1:《中国大书法》年度人物

孙晓云

2013年3月14日晚,中国著名书法家、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孙晓云女士的书法作品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这是巴黎中国文化中心2013年推出的中国当代书法大家、名家系列邀请展的首展。

这场名为“书法有法”的展览共展出孙晓云的40余件作品。展览将持续至3月28日。

4月13日,由现代快报艺加文投、常州运河五号文化创意中心有限公司主办,艺+常州美术馆、常州运河五号美术馆、艺+南通美术馆、南通中心美术馆、艺+泰州美术馆、泰州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看云去——孙晓云、高云书画艺术展”将在艺+常州美术馆(常州运河五号美术馆)拉开帷幕。作为“艺+连锁美术馆”的首场展览,此次“看云去”水准高——作为江苏中国画界、书法界的代表性人物,高云、孙晓云可以说在艺坛颇具地位。

中国江苏网12月23日讯 昨天,省书法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宁开幕,大会经过民主程序,选举产生了省书协新一届理事会。孙晓云当选主席,徐利明、李啸、王伟林当选副主席。

徐本一

8月5日专电(俞俭、李宗荟)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8月4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省各市州的书法家会员代表153人出席了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和主席团正、副主席,徐本一当选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楚天金报讯 金报讯(记者杨扬 实习生欧润禾)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徐本一书法展”在武汉文联艺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汇集了徐本一先生五十余幅书法精品,内容包括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沁园春•长沙》等,行草兼备,各具风姿,展出形式更涵盖手卷、团扇、镜片等。

其中《沁园春•雪》,在2012年武汉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即拍出60万元高价,创下当年武汉当代书法作品拍卖新高。据了解,这幅长6.1米、宽2.1米、总面积为115平方尺的作品是历年武汉拍卖尺幅最大的书法作品,目前为私人收藏。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家表示:“本次,我无偿借予主办方该作,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据业内人士透露,根据徐本一今年拍卖单平尺报价,该作市场估价约为300万元。

据悉,该展览将延续到12月31日,到场观众还可能免费获赠书法展精美画册。

丁谦

1月19日,军旅书法家丁谦作品展在南宁举行。

著名军旅书家丁谦先生的书法精品展,10月12日至20日在国内最负盛名的北京琉璃厂荣宝斋书法馆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了丁谦的真草隶篆多种书体共67幅精品力作。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丁谦书法作品集》同期出版发行。展出期间,丁谦先生还将为余姚灾区捐献款项和作品。王镛 展览

张海

中国书法历来讲求将经典的文学作品与精美的书法相结合,以期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基于这样的追求,9月28日至10月9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该项主题展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立足传统、着眼当代,建立起以“当代名家系统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推介体系的诸多举措之一。

所谓“三名”,是指“名篇、名家、名作”。“名篇”是在千百年文化史上传诵不息,脍炙人口的百余篇诗文作品;“名家”是经过层层评选出的当代书坛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和旺盛创作活力的百余位书法家;“名作”是由这百余名书家倾心创作的以“名篇”为题材的书法作品,再经数轮评审遴选而出。

韩天衡

韩天衡美术馆在嘉定开馆

10月25日,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建筑,洋洋千余件艺术藏品。位于本市嘉定区博乐路70号的韩天衡美术馆,今天上午开馆,成为上海又一张文化新名片。书画篆刻大师韩天衡向嘉定区人民政府捐赠的1136件艺术品将在馆内陆续展出。韩天衡(见图)和全国170多名书法家以及韩先生的学生出席了开馆仪式。“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九届书画印展”同时揭幕。

西泠印社110年社庆系列活动近日在杭州举行,换届之年,该社近300名社员会聚杭州,最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社领导,饶宗颐再次被选为社长,刘江任执行社长,韩天衡、童衍方、朱关田、陈振濂、李刚田担任副社长。其中,海派书画金山名家韩天衡和童衍方也是上海书画善会的会员。社庆系列活动中最大的实体展览“印汇天下——国际印社联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国内外60余家重要印学社团携300余件作品参加了联展。

周志高 上海展览 3月30日下午,著名书法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志高走进第88期百姓大学堂,为市民讲述书法与人生。

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展在沪举办,中国生产力协会会长王茂林、中共上海市委前副书记龚学平、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龚心瀚、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副书记迟志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志高等嘉宾出席展览。

陈方既

由省文联、省书协主办的“陈方既书法理论研讨会”10月30日在武昌召开,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张传凯等到会祝贺。

82岁高龄的陈方既先生长期从事美术、书法工作,是全国著名书法理论家,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今年4月出版四卷本《陈方既论书法》文集,汇集陈方既20年来书法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与会专家学者对陈方既为书法美学、书法理论的学科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是中国书法的最高荣誉,其申报条件是年满75周岁的我国当代著名书法艺术工作者。终身成就奖需得到中宣部批准,因此名额从紧掌握。上一届有4位获奖者,本届有尉天池、陈方既、刘艺三人获奖。沈鹏、欧阳中石等老一辈书法艺术家都曾获得此奖。大会授予王峻峰、钟鸣天、孙方、陈方既等四人“终身成就奖”,授予穆毅、曹立坚、戴浩书等三人“特殊贡献奖”。

张炳煌

2013年元旦,来自台湾北、中、南各地的一百多位书法家齐聚台北圆山大饭店,共同泼墨挥毫,弘扬中华书艺,迎接新年到来。

1日下午,圆山大饭店传统中式宫殿风格的一楼大厅内,但见书法家们依次排开,笔墨印章齐备,鲜红的春联纸呼应着大堂内火红的色调,显得格外喜气。台湾当局副领导人吴敦义、“立法院长”王金平、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等人为笔会开笔,分别写下“福”字及“圆山迎春纳吉,挥毫欢庆新年”。

11月6日下午3点,第29回国际兰亭笔会书法展在德国时装之都杜塞尔多夫隆重开幕,中国、韩国、日本和台湾等国家的地区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参展

1月2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马英九1日前往圆山大饭店出席“汉字文化节”新春开笔,他期盼持续以正体(繁体)汉字传扬中华文化之美。

迎接2014年,适逢台北市建城130周年,台北市文化局呼应第9届“汉字文化节”,主办“台北建城130,挥毫展新运”活动,特别邀集130位书法名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台北新移民及海外友人等贵宾齐聚,借由书法祈愿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2月8日上午八点半,中华书学会会长张炳煌专程赴台北统一大饭店拜会中国书法家代表团一行,与张华庆进行了工作会晤。8日下午二时,由台湾文化主管部门指导,中华书学会主办,淡江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甲午新春挥毫开笔大会”在台北原总督府现“总统府”前北广场举行。

陈洪武

篇2:《中国大书法》年度人物

来源:郑州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4-06-18 “人活着,就要留下脚印,要经得起检验。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为群众看病。”这是她在河南电视台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道出的心声。

作为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她学医行医70年,接生过的新生儿有6万多名,看过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

她就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退休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称号的胡佩兰。

“仁心大医”胡佩兰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群众,更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2014年5月12日,郑州市文明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胡佩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决定指出,胡佩兰是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向胡佩兰同志学习,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价值标准和自觉行动的具体实践,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热爱岗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诚信友善、践行公益的优秀品格。全市各行各业要积极投身于“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基本要求,积极做“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推进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71岁的她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位臵上退了下来。退休后,每月的退休金足够她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了,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却不愿意闲着,“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处,”胡佩兰说,“对人没一点儿用处多没意思啊!”正是在“有用”思想的激励下,她创办了“胡佩兰妇科专科医院”——郑州最早的民营医院之一,用自己的专长奉献社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满头银丝、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的胡佩兰,每天都要接待一个又一个病人,一笔一画地伏案写病历,那一幕,让人肃然起敬。

家人回忆,胡佩兰老人在89岁高龄时,还坚持在临床一线做手术。“没日没夜,拼命工作”是家人对胡佩兰最直观的回忆和印象。

医院在不停地拆拆建建,名字都跟着换了。但她的病人却觉得,除了岁数在增长,多了一把轮椅,胡大夫没有改变。

当胡佩兰坐在旧式的木头长椅上,下午的阳光照进来,她就开始昏昏欲睡。她的大儿子、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微博里称,母亲可能是中国年龄最大的坐诊医生了。

2012年,胡佩兰已经96岁,在郑州市一家社区医院做妇科大夫。虽然出门只能坐着轮椅,但这个高龄的老太太每天都要“捍卫”她的权利:工作。她的头发全白,还有些稀疏,脖子上的皮肤已经松弛。她的轮椅也换了两个,但是车轮仍然“吱吱”前进。

她说,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她的病人在等她。

确实,在她那间不到15平方米的诊室里,几乎每个出诊日的上午,病人都会把这里挤得只剩下一条过道。木凳和病床上坐一排人,墙边站着三四个人。她们中间的一部分,可能来自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或者农村。

岁月终究是不饶人的。要搭上去医院的车,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并非易事。她缓慢地从轮椅上起身,一只手抓住汽车座椅后背,另一只手摁住挡风玻璃下的仪表盘。这是一双老得像枯枝的手,青筋凸起,上面还布满褐色的斑点。她拒绝身边人的搀扶,好似用尽全身力气蹬上了齐小腿高的汽车台阶,弓着背,身子往前倾,屁股才终于挨到了座位。

可是,只要她一穿上干净的白大褂,就会立刻显得精神焕发。一旦开始坐诊,她就无法闲下来。一个接一个的病人,推门而入,围在她身边。

“你哪儿不舒服啊?” 她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大声地问。病人需要趴在她耳边回答,实在听不清,就找她的学生帮她“翻译”一下。她的鼻梁上架着眼镜,戴着橡皮手套的手在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字,没有一丝颤抖。在10 年前,她还可以做剖腹产手术。

胡佩兰的生活几乎就是工作,她的爱好也是工作。“上班”对这位年迈的老大夫来说,是一件光荣甚至带着仪式感的大事。“多活一天,就干一天。只要还能看病,我就要上班。”对胡佩兰来说,工作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

她必须每天8 时30 分准时出现在医院,这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 铁律”。只要她坐着轮椅出了家门,看见那辆专程来接她的旧面包车,她这一天就能收获好心情。

直到一个雪夜她在走下医院台阶时,摔断了三根肋骨,才被迫休息了几个月。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上岗的医生,她常常自豪地说起自己是新中国首批全国“劳模”的事情。当她回忆起参加1951 年国庆大阅兵的往事时,一改她平日坐诊时的平静,脸上流露着满足感。

胡佩兰的病人不少是慕名前来找她看病的,有的是一家几代人,有的是同一个社区或村子里的居民。胡大夫换医院了,很多病人打听出来新地址,再去找她看病。

“ 胡大夫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全家妇女都找她看病。”她的病人说。

在病人看来,这位医生值得信赖的地方是,“医术好,看病仔细,而且从不乱开药”。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她用几句大白话总结了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准则:“我用药,一是看疗效,二是要便宜,尽量不开进口药。”

“没这毛病,为啥还要检查?”面对一位心急的病人,97 岁的老大夫拿出医生的威严,劝说对方不要花冤枉钱“乱检查”。

2013年7月7日上午,胡佩兰的诊室内,木凳上和病床上坐满了病人,墙边还站着四五个病人。

看病时,患者诉说病情,她努力地侧过身子,仔细地聆听,有时候实在“听不懂”,旁边的学生便帮忙“翻译”。询问完病情,患者走进一门之隔的检查室,她双手用力地摁着桌子,慢慢站起来,将身子扭成45度,停留几秒后,扶着椅背,走进检查室。

检查完病人,她一手扒着门框,一手扶着桌子,缓缓落座,一笔一画写下诊断意见,她就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直到下午1点多,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一个上午,老人没有喝一口水,没有上过一次厕所。

三儿子胡心一说,这是老人几十年来的习惯,看病期间不喝水,不上厕所,怕耽误了患者的时间;看病从不限号,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才结束坐诊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喝水、上厕所。”

那时的胡佩兰老人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腰部要靠钢板支撑,小腿浮肿,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每次问诊结束,她都会顺手拿起桌上一沓打印的小纸条,抽出一张,夹在病历本中。有时,还会在纸条背面特意写下几行字——上面是建议去哪个医院做B超,以及注意事项,都是老人行医多年精挑细 选出的“价格便宜,检查认真,距离患者相对较近”的医院。有一次,她给一个外地患者的小纸条上,清晰地标注上了检查所去医院的公交线路。

如今医患矛盾突出,应该怎样改善?胡佩兰老人在世时常说,双方要多沟通、多商量。当一名好医生,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患者也要多体谅,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病都能治好,在健康方面,医生只能是一个拐棍,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病人来找你,那是信任你,你得用真心对她们。”老人从来都是为患者着想,开药便宜有效,有的家境贫困的患者付不起医疗费,她还要帮忙垫付,用她的话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

20多年来,除了坚持出诊,胡佩兰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托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2000年,她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正在召集志愿者,两次打电话强烈要求参加,2001年4月,终于成为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从此开始为公益事业奔波。

2005年,胡老决定想办法为希望工程做点事,她找到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陈启明,希望医院帮她开设“爱心门诊”,把收入的40%捐赠给希望工程。从此,只要身体允许,胡佩兰每次坚持坐诊三四个小时,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从2005年开始,胡老先后捐出了7万多元的退休金和坐诊收入,8年时间捐建50多个书屋。” 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陈晓蔚说。那时,胡大妈每月都会从1200元退休金中拿出800元单独存着,积攒到一定数额后捐出,并计划到百岁时捐够10万元。生前老人已经捐赠了7万元,她原打算等自己百岁的时候,“再捐3 万元钱”,但遗憾的是,老人没有实现百岁捐赠的目标。

2014年1月24日,胡佩兰老人遗体告别仪式上,她的大儿子、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代表家属承诺,要完成老人的未竟遗愿。

1月27日,胡佩兰老人的儿子李宁

一、胡心

一、李建一等一行来到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表老人向希望工程捐赠3万元。这笔捐款将用来新建12个以胡佩兰名字命名的希望书屋。

“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2014年1月21日晚上,胡佩兰老人休息前,跟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挂念的依然是她的病人。

1月22日凌晨5时30分,“中国最年老的出诊医生”胡佩兰走了,享年98岁。她用简单平凡的一生感动了郑州,感动了中国。

2014年1月24日上午8时30分,郑州市殡仪馆内哀乐低回,花圈似海,胡佩兰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老人的家人、生前的同事、患者等近200人前来给她送行,表达对她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老人的孩子们来了,生前的老同事来了,还有经她治过病的患者也来了。胡佩兰老人的遗像悬挂在灵堂中间,这是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面容平静、眼神温和,伴随老人的是两副黑色的挽联,一副上写着“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治的是病,救的是心”;另一副是“万众婴儿啼哭送别伟大母亲,廿座希望书角未了今生心愿”。

胡佩兰的大儿子胡大一致悼词时说,“老太太一生学医行医70年,仅接生新生儿就有6万多名;工作拼命、没日没夜,遇到难产或疑难杂症,随叫随到,一干就是十几小时不休息;老人家一辈子不好玩,麻将、扑克等与她无缘,她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和学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学到新知识、新技术,为患者着想。”

“亲爱的妈妈,病人都看完了,咱们回家吧。”胡大一哽咽失声,现场很多人也忍不住落泪。

“胡大夫上个月刚给我看过病,想起她当时嘱咐我的点点滴滴,心里都疼得难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患者王女士没忍住,瞻仰完遗容蹲在一边捂嘴哭了起来。

在二七区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说起胡佩兰,她的老患者72岁的高阿姨失声痛苦,泪如雨下。高阿姨说,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看病时,胡佩兰发现她穿得太单薄,立即让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他医生为她买来了衣服。“胡老师待我像亲娘一样,我亲娘也没有这样对过我。后来,在胡老师的治疗下,我的病好了,有了幸福的家庭,所以,我的这一切都是胡佩兰老师给我的。”

回想起恩师,胡佩兰的学生唐利平几度哽咽,掩面而泣。“医德大于一切,你要对病人好,我不是你最好的老师,病人才是你最好的老师。遇事要冷静,要心里装着病人。”这是26年前唐利平见老师第一面被面授的“秘决”。唐利平说,“那个时候我就下决心,要做跟到你最后的那一个学生。”

胡佩兰的感人故事被省会媒体报道后,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在内的一百多家网站竞相转载,一时引发全国网友热议,在微博上也掀起了转发浪潮,网友写诗赞美胡佩兰是“真英雄”——

@一生平安:老奶奶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追风筝的男孩l:向胡老致敬,医者民心,这才称得上白衣天使。

@黎明前的桔光:在医患纠纷如此高发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能向老奶奶学习,那么社会将和谐很多,医患矛盾也会少很多。

@妖娆的背影:老奶奶是正能量美好人物的代言人,我们急切需要更多“胡佩兰”式的人物出现。

@难得糊涂:白发苍苍一老翁,白衣天使真英雄,春夏秋冬数十载,救死扶伤为人民。心静如水医德高,普度众生除病痛。人格高尚良心正,菩萨心肠人人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可敬!可敬!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2014年2月10日,胡佩兰当选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彤给出的推荐理由是: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篇3:年度中国公关单项奖人物

马秋田原本是个地道的农民。1993年他异想天开产生建轧辊厂的想法。建厂初期,马秋田的厂子面临重重困难,没有厂房,他靠早年卖箱包、做兜子和做小买卖攒的钱,再从亲朋好友手中东挪西凑,租赁了一个占地100平方米的厂房,解决了安营扎寨之地。因设备简陋,工艺不精细,生产的轧辊销售渠道不畅,甚至遭遇退货。面对如此低谷局面,马秋田没有退缩,他选择了迎难而上。马秋田的轧辊厂靠着优秀人才、先进工艺、严谨管理理念,形成了自己强劲的竞争能力,形成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和品牌。

马秋田的企业是在甘泉大地上崛起。如今他的企业兴旺了,在海城地区有名望了。抚今追昔,为了改善村里的福利设施,让人们的生活滋润丰富,他主动向村里捐赠100余万元,其中用来安装自来水40万元,安装路灯40万元,修建老年宫20万元,他还关注本村小学的建设,捐献修缮款,给学生做校服等。他被学校聘请为名誉校长。

几年来他相继被海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海城市劳动模范,鞍山市十大楷模等荣誉称号。根据他在家乡的贡献,通过甘泉村民一致的推举,在2009年7月1日经甘泉镇政府的批准,他成为该村的名誉村长。

金美玲大学生公关新星风采大赛最佳组织者

金美玲,现是鞍山师范学院四年级学生,在众多的应届毕业生大军中,她脱颖而出。她携手鞍山市公共关系协会面向鞍山市在校大学生及鞍山籍在外大学生举办“首届大学生公关新星风采大赛”,通过《鞍山日报》及鞍山电视台的媒体力量在社会上取得了强烈反响。活动旨在帮助大学生挖掘自身的公关潜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为日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她也荣获了由公共关系协会颁发的“鞍山市首届大学生公关新星风采大赛最佳组织者”名誉称号,为了加强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在“国际妇女节”举办了“做个和谐心灵的天使”专题论坛,特别邀请了女性企业家“大连市十大杰出青年”、“大连市十大女大学生创业标兵”黄鹤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有针对性地研讨了女性企业家在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篇4:2009中国音乐年度人物

刚刚过去的2009年,一位西方古典音乐节主席对中国音乐做出了这样的预测。

是善意的恭维还是对中国音乐发展趋势的隐隐忌惮?在我们评选出的2009年中国音乐年度人物中,依稀可以看到答案。

陈思思把个唱开到台湾,关峡的《木兰诗篇》亮相日本,王书伟运作了北京米开朗杰利国际音乐节,谢嘉幸在为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奔忙,袁莎则正在努力让古筝的国乐之美走向全球,在经过了60年的卧薪尝胆和养精蓄锐,中国音乐人正在以谦虚和自信影响着世界音乐发展的走势。

而在这些忙碌者的身后,有赵季平、徐沛东、金兆钧这些中国音乐发展的守望者与批判者,有叶小纲、俞峰、余隆、赵世民、郑健这样的音乐改革者与创新者,有王菲、韩红、羽泉这样的中国音乐弄潮者,有朴东生、于海这些把毕生心血都想给中国音乐的执着前辈,还有徐小平、黄志明这样的民营企业家也在用资本的方式鼓舞着中国音乐,一幅属于中国音乐特有的“清明上河图”在2009年让音乐人的奋斗生活热闹非凡。

现在,能不能想象一下,再过10年,当2020年到来的时候,未来的音乐在不在中国?

陈思思

把个唱开到了台湾

以一首《情哥哥去南方》而被誉为“新民歌一姐”的陈思思有着多重身份,既是二炮政治部文工团校级军官,又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而她却在2009年10月31日将自己的个唱开到了台湾。台湾媒体甚至刊出《美女牌突破我防线》的大标题。这已超越一场简单的音乐会,它被文化部领导称为“这是一次60年的破冰之旅”。

关 峡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到日本

2009年11月11日至20日,总政歌舞团携关峡创作的歌剧《木兰诗篇》亮相日本东京、札幌等地,又一次掀起中国文化热潮。撇开作曲家的光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以普及交响乐为乐团首要任务,上高原、下基层、入校园、把农民工请进音乐厅,让更多的人听闻高雅。以“中外并举”的思路管理国交,既用西方经典来磨练乐队,又探索“交响乐中国化之路”;积极打造“龙声华韵”交响音乐会品牌,推出中国作曲家交响乐作品专场和当代中国交响乐中小型新作品,让一大批中国作曲家、指挥家为人们所熟悉。

韩 红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韩红的存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一个“奇葩”,她的魅力靠的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与扎实过硬的唱功。2009年,韩红从一名单纯的歌手变身空政文工团副团长,走上领导岗位的韩红上任即提高团员待遇,带领团员参加公益活动,如今的韩红可谓“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黄志明

民营资本入主交响乐

贵阳星力百货集团的董事长,拥有6家百货公司、一家高档海鲜酒楼、数百家连锁超市,是立足贵阳的百货巨头。2009年,贵阳星力集团下属又多了一个部门——贵阳交响乐团,集团每年斥资1000万作为交响乐团的运营经费。

黄志明8岁学习小提琴、17岁入伍在部队文工团拉中提琴、21岁转业成为贵州省歌舞团中提琴演奏员。后来涉足商海取得成功的黄志明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让优美高雅的交响乐飘扬在贵阳上空。黄志明之所以要搞交响乐,是源于他有这样的音乐情结。他说,星力集团是靠贵阳百姓的支持发展起来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搞交响乐就是要回馈社会。

金兆钧

选秀应该有底线

2009年对于选秀最经典的言论莫过于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秘书长、乐评人金兆钧的那一番“炮轰”:“五音不全自己去唱卡拉ok无可厚非,但是占用公共资源就是犯罪。选秀应该有底线,可以作秀的形式很多,希望大家别来糟踏音乐,给音乐一点尊重!”

“一个人五音不全没什么,但一个公共媒体传播、误导大众是可耻的”、“评委所作所为是指鹿为马当代版啊,简直是侮辱全国人民的智商!”……金兆钧抨击跑调的这番言论更得到了无数网友的力挺:金兆钧在现有的娱乐舆论环境中说了真话!

朴东生

跨越古稀回首民乐

“转瞬间,我竟然跨越古稀已经75周岁了,回眸60年的民乐艺术生涯,感慨何止万千?前30年可谓历尽艰辛与坎坷,后30年的民乐之路深感心想事成,越走越亮。”这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的2009之感悟。

2009年,朴东生为回顾、总结自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音乐生涯,一连出版了《民乐 人生——朴东生艺术生涯六十年》、《民乐纪事60年》和《指挥艺术概论》三本专著。让业内看到“一个个个体生命为追求人生大目标所遭遇的曲折和苦涩,一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在民乐之海中拼搏着的执著和欢悦。”

王 菲

天后下一站——复出

她是毫无置疑的亚洲流行天后,她的举手投足都成为娱乐报纸追逐的头条新闻。4年前相夫教子全身而退,让无数歌迷扼腕叹息。关于“复出”传闻不断,2009年底终于作实。天后也有缺钱花的时候,只是千万元一场的出场费有价无市,“春晚”成为回归的最佳平台。期待复出后的天后出唱片唱新歌慰劳歌迷更实惠些。

王书伟

音乐交流不妨“主动出击”

2009年11月,中国广播艺术团成功举办了北京米开朗杰利国际钢琴音乐节,把西方一流音乐节引入国内的举措大力推进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这与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王书伟对音乐交流“主动出击”的坚持密不可分。王书伟说:“作为国家级的民族乐团,我们有责任在努力做好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同时把真正顶级的国外音乐引入国内。”

徐沛东

为广大音乐人服务,我愿意

作为现任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又在2009年12月刚刚落幕的新一届音代会后兼任起了秘书长的职务。徐沛东的忙碌可以想象,但他却用平和、包容、理性和坚持表达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只要我们做好了本职工作,切实让音协‘联络、协调、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音乐家们就会感到音协真正是他们自己的‘家’!”

徐小平

千万基金源于责任感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徐小平,继2006年在母校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设立了200万元的“徐小平基金音乐学学术论文评奖”后,2009年再次斥资1000万元在中央音乐学院设立“徐小平艺术基金”。近年来,徐小平开始大力捐助各种公益事业,他曾为汶川地震捐赠一百万人民币,为中国农业大学捐赠一百万资助贫困学生。这些举动显示出他作为事业成功人士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文化事业的支持。

谢嘉幸

走在音教最前沿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作为全国音乐教育学科带头人,于2009年8月召开了“全国音乐教育课程培训”暨“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学术骨干培训”研讨会,组织了来自包含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席在内的国内外音乐教育领域的40名专家,开坛讲座,为2010年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培训了来自全国的400多名骨干音乐教师。该大会将于2010年8月在奥林匹克广场的国家会议中心及中国音乐学院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名代表,参与60余场的音乐会和近千场学术报告。

叶小纲

我们终于跳起来了

“我们拉过了,唱过了,可就是还没有跳过,今天我们终于跳起来了!”2009北京现代音乐节上,“平克弗洛伊德——现代音乐与芭蕾音乐会”开场前,艺术总监叶小纲在开场致词时这样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办了7届的北京现代音乐节,到了2009年,“现代”味才真正有了点意思。而音乐节掌门人叶小纲2009年也荣升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袁 莎

让古筝走入每个家庭

外形靓丽,技艺超群,典型的民乐美女。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袁莎还兼任中华慈善总会及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形象大使和中筝艺术团团长。袁莎有一个理想——“希望在若干年后,中国每一个家庭至少有一个孩子学古筝,并且让古筝走向世界,让筝声响遍全球。”她开办的古筝学校正践行着自己的理想。

俞 峰

助“白毛女”力战群雄

2009年11月18日,中央歌剧院重新把《白毛女》搬上舞台,在保留原有版本一个音符不改动的情况下,采用西洋唱法,让这部经典歌剧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白毛女”幕后推手、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看到了国产歌剧的美好前景:“歌剧在哪个国家落地生根,那个国家的文化基因就会在歌剧中体现,中央歌剧院绝对不能变成意大利歌剧院。《白毛女》的艺术魅力因独特而永恒。”

于 海

指挥国庆庆典不容半点失误

在2009年国庆大阅兵排练中,解放军联合军乐团总指挥于海发现《义勇军进行曲》和五星红旗升起的时间总是相差半秒,反复排查最终做到了和乐曲演奏的分秒不差。20多年来,于海正是用这份执着和认真指挥军乐团参加了近千次国家大型活动及迎送世界各国元首和军队代表团的礼仪演出,被媒体称为指挥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最多的人。

余 隆

“余氏连锁”不是麦当劳

2009年,余隆就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成为同时掌管京、沪、穗三大乐团的国内第一人。余隆强调:“艺术总监最重要的工作是对一个乐团艺术结构和艺术理念的改造。”有人曾开玩笑说,一家接一家的开分店,你这是开麦当劳啊?对此余隆回应:“我这几家店各有不同特色,而且都是精品店,绝不同于麦当劳这样口味统一的快餐店”。

羽 泉

我们为奥巴马演唱

2009年,羽泉受邀以中国流行音乐界惟一代表身份参加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欢迎活动,此举不仅证明了羽泉的乐坛地位,同时也为华语流行音乐争光添彩。除此之外,羽泉还将自己对音乐的热忱延展到各个方面,将羽泉品牌的公众效益发挥到最大值。

赵季平

黄土地走出第一位音协主席

2009年12月15日,作曲家赵季平高票当选新一任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音乐创作里程碑式的人物。不过,即使到了今天,赵季平仍是一位积极的音乐探索者和实践者:刚刚完成了电影《孔子》的音乐创作,赵季平即将开始为电视连续剧《三国》谱曲。

赵世民

音乐养生第一人

2009年,赵世民借2008年中国教育电视台《事说》栏目在国内首开“艺术医疗”电视讲座的势头,应邀在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广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现场讲授“音乐养生”,共计200余场,这一新鲜的学科直接受众达到了20余万人。

郑 健

最懂市场的指挥家

篇5: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第一部分

候选人名单(进入第二阶段的20人(组)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1、马俊欣:残疾检察官

马俊欣,男,47岁,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凭借坚强的毅力,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从事检察工作26年,坚守本职岗位,忠诚检察事业,总结推行过很多创新制度。

2、西哈努克:中国人民老朋友

西哈努克 1993年9月至2004年10月任柬埔寨王国国王,后为太皇。2012年10月15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西哈努克国王长期致力于中柬友好事业,并多次访问中国。从五十年代的万隆会议之后,尽管两国国内形势历经变化。

3、刘国江、徐朝清:爱情天梯

刘国江、徐朝清,重庆江津中山古镇高滩村村民。

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刘国江、徐朝清携手私奔至海拔1500米的半坡头山,自立更生,靠野菜和双手养大7个孩子。

4、刘跃进:公安部缉毒局长

刘跃进,男,53岁。现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组长。

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迅速锁定糯康武装贩毒集团,在多次抓捕糯康未果后,果断作出“斩首”与“断肢”并用的策略。

5、李成环、龚大锬:最美夫妇

龚大锬,男,33岁,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执法队协管员。李成环,女,25岁,兰州代课教师。

2012年10月两人走进了婚姻殿堂。2012年11月,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等去青海玉树送爱心棉鞋,为了这次献爱心,她放弃了蜜月,却在途中遭遇车祸意外受伤。

6、李文波:南海守礁王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时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现在。

7、苏

丹:捐肝救夫

苏丹,女,32岁,北京市民。

了解到肝源紧缺,眼看着前夫命在旦夕,苏丹回想起十年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作了一个决定,自己去医院做了体检。

8、吴良镛:建筑学家两院院士

男,90岁,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开创者,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9、何

玥:捐献肝肾女孩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9月初,病情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10、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女,30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

11、陈家顺:卧底民工局长

陈家顺,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1968年出生。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12、陈斌强:背着妈妈上班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决定带着母亲上班。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然后每天骑着电动车。

13、胡丙申:诚信的还债局长

胡丙申,男,67岁,原山西夏县乡镇企业局局长。

胡丙申担任山西夏县乡镇企业局局长期间,曾以个人名义先后为19户农民担保借贷69万多元资金,后由于农民无法还债。

14、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15、罗

阳:歼-15总负责人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16、周月华、艾起:残疾医生夫妇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17、莫

言:诺贝尔文学奖作家

莫言出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县,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

18、高秉涵:台湾老兵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19、高淑珍:爱心小院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20、韩

红:公益歌手

韩红,歌手,1971年出生。现任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

韩红爱心行动成为公益界一个响亮的品牌,频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韩红本人不辞辛苦,到全国各地为老人、残障儿童送爱心。

第二部分

获奖人物及颁奖词(按颁奖先后顺序)

1、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纵死终令汗竹香(汗竹:借指史籍,书册)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从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我国进行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他参加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任务。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病情加重的时候,医生劝他休息,他却对医生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为了能继续工作,他不顾自己严重恶化的病情,要求从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甚至放弃了能延长他生命的化疗和手术;工作时,他坚持坐着,他说“躺在床上就是病人,坐起来就是正常人”“一躺下就起不来了”。在他心中最重要的就是抓紧时间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留给后人。

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林俊德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记录需要处理的事情。去世后,他的其他10项事情都一一安排好了,唯独“家人留言”这项还是空白。临终前,他甚至没有时间给他最疼爱的孙子和外孙留下一封信,一句话。

“临终前他叮嘱大家,要把他葬在马兰,葬在戈壁荒漠之中,因为他是一个战士,他的一生都在那里做着同样一件事,他以此为荣,并为此竭尽全力!”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总装某基地将士用一副挽联为他送行—— 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下略,只提人名)胡占凡说: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张瑞敏这样评价: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致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与林俊德的颁奖词(下略为“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2、陈斌强:背着妈妈上班----孝更绝伦足可矜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他决定用一根藏青色的绑带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然后骑着电动车带着母亲上班,而这一绑,就是五年。

那根藏青色的绑带跟陈彬强的年龄一样大,母亲曾经用它背起自己和姐姐妹妹,“小时候妈妈用它来背着我,现在我用它来背着妈妈。每个母亲都愿意给自己的子女最好的,现在我也愿意尽我所能的照顾她”

当还没有完全糊涂的母亲放弃去敬老院而说出“我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时候,陈斌强就决定要把老母亲带在身边,亲自照顾她。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在学校当语文老师的陈斌强必须“跑着走路”,尽量挤出时间照顾母亲。在他的作息时间表上,上课和照顾母亲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每天甚至要熬到深夜。虽然母亲已完全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但看到她对自己的依赖和开心的表情,就是陈斌强最知足的时候!

“她也许不认识我是谁,她也叫不出我名字,但是她一定是知道这个人对她好,我想只要是这样就够了。”

为了照顾母亲,帮助她大小便,陈斌强的衣服上有时会沾上一些污物,上课时会被学生们闻到,他问学生们怕不怕肮脏,学生们的回答令他热泪盈眶:“不怕!因为这是爱的味道,有妈妈的味道!”陈斌强的行动和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爱的种子!

妈妈就像是陈斌强的另一个孩子。虽然在竭尽全力的照顾下,母亲还是一天比一天糊涂,但陈斌强没有放弃。他挤出陪妻儿的时间照顾母亲,虽然对妻儿心存愧疚,但陈斌强不后悔,“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妈妈没有时间等”。

杜玉波说: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

吴孟超说: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注:“孝更绝伦足可矜”的出处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3、何

玥:捐献肝肾女孩----何处春江无月明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9月初,何玥病情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因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而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她的生命在爱中延续!

在感动中国里她是年龄最小的,但她的心却那么大!

小何玥从小就是一个懂得要先急人之所急的好孩子。汶川大地震时,她不仅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还说服父母每人捐了一个月的工钱;当拿到学校师生为病重的她捐的2000元钱时,她却决定把钱捐出去。所以当何玥无意中了解到很多人急需移植器官的时候,捐献器官的想法对她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但在相对闭塞的乡村中,这无疑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尽管知道这是一个善举,家人们一时也无法接受“在死者身上动刀子”。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何玥一次又一次以惊人的毅力与病痛抗争,与此同时,她还不忘说服家人完成她捐献器官的愿望。在忍受病痛的折磨,面对死亡恐惧的弥留之际却仍然,想到要帮助别人,正是何玥的这份善良与坚强,最终改变了家人的初衷,决定完成这个令人心碎的遗愿,家人也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

何玥去世后,她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分别成功植入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衰竭患者体内,从此,小何玥的生命在更多人的身上延续。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受女儿的影响,何玥的父亲也签署了无偿自愿捐献器官申请书,他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了解器官捐献。

时文朝:12岁的小女孩坦然面对生死已属难能,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人。这一场生命最后的告别,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灵,平凡善举,可以开启一个有爱的未来。

阿来:今天,当我们怀着悲伤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却又怀着欣喜,为她生命与另外的生命合二为一,仍在这个世界上熠熠生辉。

颁奖辞: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4、陈家顺:卧底民工局长----动人以行不以言

陈家顺,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1968年出生。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

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我总感觉老百姓非常讲究的是很实在的东西,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你只有把今天的事情做好了,他才相信你为明天画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

于丹:在办公室当局长是本分,吃苦受累冒险卧底当局长是情份。用情份去担当本分的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彭长城:主动为民生奔波,体恤民生艰难,小可帮扶一家一户,大则微而不弱,烛照未来。

颁奖辞: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5、高淑珍:爱心小院----爝火燃回春浩浩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再后来,为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陈彤:14年的奉献让爱变成了接力赛。志愿者让爱心小院更幸福。这一切都缘于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王振耀:十几年如一日为一群不幸的孩子挡风遮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怀使她成为最伟大的母亲。

颁奖辞: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注:“爝火燃回春浩浩”的出处: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于写物中结合着咏怀。爝火:指炬火,小火。《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难乎!”

6、张丽莉:最美女教师----冰雪为容玉作胎(胎,原指某些器物的坯,可引申为事物的本质)

女,30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陈雨露:她播撒下的大爱种子,必将被无数的奔跑接力,从黑土地传向四面八方。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孩子的世界才会绽放光芒!

孙伟:危急时刻,她凭直觉挺身而出。那直觉的背后是最具魅力的纯正师德。

颁奖辞: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7、李文波:南海守礁王----能受天磨为铁汉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时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现在。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

沧海孤礁天气奇热、湿气重、盐分高,没有空调,缺淡水、缺蔬菜,人上礁没多久就口舌生疮,严重的甚至烂裆。有的军犬被带上礁,不到3个月,得了风湿站都站不起来,患上抑郁症的见谁都疯叫。李文波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出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他亏欠家里很多,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老家,才知道母亲卧病在床已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他回家陪母亲仅10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失声痛哭。

童年: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浪孤胆守海疆。

刘姝威:李文波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人生。

王晓晖: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整整坚守二十年,他一个人,就是一条国境线,就是中国军人的象征。

颁奖辞: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你也有爱,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注:“能受天磨为铁汉”的出处:

“能受天磨为铁汉, 不遭人忌是庸才。”

这是革命烈士郭仁被关押在常德监狱时,赠给战友龚泽湘的两行诗。值龚四十六岁生日时,郭要了一张白纸,用手指书写了上述两句诗,并画以苍翠的竹子作背景,做为送给战友的生日礼物,以勉励战友坚定革命意志,经受斗争考验。

8、高秉涵:台湾老兵----悲莫悲兮生别离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人物介绍: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他出生在菏泽,在那儿度过了年少时光,菏泽才是他的家乡。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对他这样一个大半生住在海岛上的“外省人”来说,通往家乡的路意味着什么。

高秉涵不愿去回忆离开母亲、离开老家村庄的清晨,可那个清晨总会从记忆中清晰地跳出来。1948年,山东菏泽处于国共两党“拉锯区”,高秉涵的父亲高金锡被枪毙,母亲宋书玉告诉他,“因为你父亲是国民党”。

当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及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陆续向长江以南撤退时,宋书玉将曾经参加过“三青团”的儿子送到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的“流亡学校”。在儿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辈子都在小学教书的母亲几乎没经历过团圆:两个女儿在抗战初期外出求学没了音信,而后丈夫死了,又决定让儿子离开。少年高秉涵用了6个月,穿越6个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挤上了由厦门开往金门的班船。数十年后,他在图书馆翻查史料,发现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厦门驶往台湾的最后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个月前,在遥远的北京,新中国宣布成立。

对所有从各个港口逃至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是最迫切的梦想,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金门逃兵”是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

那个“金门逃兵”的家就在对岸厦门,他本是渔民,与偏瘫的母亲相依为命,在一次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强拉入伍到了台湾。碰上天气晴朗时,隔着并不宽阔的海峡,一眼就能看到家乡,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渔夫本领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个汽车轮胎,趁人不注意时坐轮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他到岸了。海水冲涩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举手大喊:“我是从小金门逃来的,没带武器!”可没想到,他游了一整夜,最终却游回了金门海岸。一星期后,这个因“回家”获罪的“金门逃兵”被处以极刑。高秉涵哭得难以自已,他对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高秉涵曾想过各种办法联系母亲。1979年,大陆与台湾尚无法通信,他委托美国的同学帮忙寄出第一封家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否仍在,就写了“山东菏泽市西北35里地处高庄”,收信人是母亲“宋书玉”。不长的信中,他写道:“我之所以要艰苦奋斗地活下去,就是为有朝一日能再见到我娘一面,绝不会像两个姐姐一样,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就生死不明„„娘,我会活着回来!”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头,杳无音信的两个姐姐实际上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干部,在他踏上逃难路那年才第一次回家。年迈的母亲找回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等待终于耗尽了她的全部生命,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宋书玉逝世于吉林辽源„„

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艰辛。200多个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来台时年龄最小,在同乡会里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长。他视每一个同乡为亲人,虽已无法再见母亲,他却尽力帮每一个同乡与亲人团聚。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乡一起返乡。

“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

阎肃:这海峡好浅好浅,深不过我的遗憾。抱回的岂止百十个骨灰罐,抱回来的人心啊,成千上万,上万。坚信着亲情骨血相连,谁也隔不断,隔不断。

张会军: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牵动所有游子的梦回家乡的愿望。我们敬佩他的无私和亲情。

颁奖辞: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注:“悲莫悲兮生别离”的出处: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译文] 再也没有比生别离更加令人悲伤,没有比新相知更加令人欢欣的了。

[出典] 战国 屈原

《楚辞·九歌·少司命》

9、周月华、艾起:残疾医生夫妇----清香传得天心在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李小林:无论是纯粹的爱情,还是无私的奉献,他们都让我们泪盈于睫。

陆小华:看了周月华的行医路,谁还好意思再说行路难。古人说,医者仁心。她这医生小而仁心大。丈夫背上的女村医,一对普通中国夫妇,合并成了大写的人。

颁奖辞: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注:“清香传得天心在”的出处:

明朝建文帝的侍讲学士方孝儒《梅花》

微雪初消半月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

这是一首咏梅诗,末两句意思是:只求将清芬留给世界,不管寻常的花草是不是知道他.表达了作者恬淡,阔达的人生境界。

10、罗

阳:歼-15总负责人----长使英雄泪满襟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罗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在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他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留给航空人的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直至人生最后一刻。

黄宏:罗阳用生命诠释了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报国情怀,你倒下了,梦在起飞。

陈小川:战机起飞和英雄陨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同等的震撼。罗阳是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情怀的高度凝聚,是两弹一星元勋的精神后人。中国需要更多的罗阳。

颁奖辞: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特别致敬:湄公河“105案”专案组

2011年10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的“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杀害13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专案组成员,深入案发地,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将策划实施“105”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抓获。

湄公河“105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

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甸。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今年2到4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终于,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

2012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

篇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郎平

1973年进入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练习排球,1976年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同年入选北京市排球队;1978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绰号。曾入选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第二届(1980年)十佳名单。

荣膺1982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MVP“ 。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19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 。月,由知名排球教练、运动员和记者组成的评委会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上一篇:超市优秀员工的总结下一篇: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现代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