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

2024-05-27

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通用6篇)

篇1: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

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总结写作经验

一、写作要求:

工作业绩的写法要围绕各省市的评审要求来写:如,某省高会的评审中对工作业绩要求满足以下几点:

1.系统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基本了解国内外财会理论研究最新动态;

2.熟悉会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

3.有制定行业财会制度,主持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或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经历;

4.具有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精通业务,有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的会计问题的能力,并参与本行业或单位管理决策,取得显著的成绩;

5.有较强的会计理论水平,公开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

6.有培养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会计师工作的能力;

7.有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以及运用计算机处理有关信息;

8.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具体的写作步骤(可参考):

1、是先简要介绍自己是基本情况,如现任职称、任职时间、毕业学校、政治面貌、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担任那些社会职务。

2、是自己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3、是详细地叙述自己任职以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有那些创新,取得那些突破,通过那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

4、是发表那些论文。

5、是获得的奖励。

三、写作建议:

(一)基本内容方面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5.总结的具体写作,可先议论,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篇2: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

工业设计中实践教学工作中经验的总结

Abstract:Program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Industrial Design is a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It aims at that letting the student achieve mastery of the programs they learned in the 4 college years.It require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sensibility and Aesthetics Principles of the product model.The paper summarize the auther’s practice teaching experience in respect of selecting a subject, time spenting, grouping and task emphasis of the Program Comprehensive Design.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 Program Comprehensive Design, Curriculum Innovation 摘 要:工业设计专业的综合设计是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开设目的是使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将本科4年所学科目融会贯通,在设计中将工程意识与产品外观造型的美学原理完美结合。本文从专业综合设计的选题、时间安排、小组分配和设计任务侧重点这四个方面对四年来实践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作了总结。

关键词:工业设计;专业综合设计;课程改革

引言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简称ID)又叫工业造型设计,是一门科学技术与美学艺术相互渗透、交叉和结合形成的、以现代化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相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史,工业设计在我国刚刚兴起,近几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我国加入 WTO 以后,工业设计将对我国在21世纪创造自己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意义[1]。

由于这一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上,各高校普遍存在如教育体系不健全、学生综合能力欠缺、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2],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毕业后综合能力欠缺。2004 年我系针对这一问题开设了《专业综合设计》这门课程。这是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开设目的就是使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将本科4 年所学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将工程意识与产品外观造型的美学原理完美结合。该课程安排在学生毕业设计之前,它不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一系列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来解决具体工程实际问题,而且还使其在绘画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产品造型分析与设计能力、机械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等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为进行毕业设计、求职乃至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直接参与了我校工业设计专业连续四届的专业综合设计的实践教学工作,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指导专业综合设计环节的经验,与专业同行交流,以促进该专业及学科的发展。

1.选题

工业设计专业主干学科为机械工程和艺术学,注重学生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们虽然系统学习了基础外语、普通物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素描与速写、平面与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效果图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模型制作、产品造型设计等学位课程,但是这些课程都是独立完成教学的,从理论课到实践课基本上是纯机械方面的内容或纯艺术方面的内容,缺少真正能让学生把所学到的机械知识和美学原理相互结合的课程或训练。现代设计的先驱包豪斯认为教育的崇高理想就是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3]。

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教学时间是3 年半,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基础课训练,然后在车间学习各种实践技能,完成多个实际课题的设计制作。经过这样培养学生必然对各种机械原理在产品中的运用游刃有余。而国内由于师资、经济条件等诸多制约条件的存在,与国外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不同,大多数院校都采用的是机械工程科目与艺术学科目独立完成的培养模式。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单独的科目虽然学习得更加系统,但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这就导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毕业设计时交给学生一个实际的设计课题,他们大多会觉得无从下手。无论是先期资料的采集、分析,还是后期展品设计报告书的制作。

针对上述情况,在2004年我校该专业第一次专业综合设计的选题上,我们几位指导教师考虑应该多让学生掌握一些机械设计原理在设计课题上的具体应用。所以选择了学生在上模型制作课时使用过的线锯切割机作为改良设计的课题。因为学生易于理解线锯切割机的机械原理,而且亲手操作过,对于现有的线锯切割机的缺陷比较了解。比如说在换装锯条时不易操作,切割方式只能进行直线推进、功能过于简单等。

为了考证选题是否合适,在综合设计开始前两周我们负责专业综合设计的老师一起完成了从方案讨论、机械原理确定直至电脑效果图的制作的整个过程。经过试做我们认为这个题目难度适中,适合作为学生训练课题。学生在完成这个改良课题的时候积极性很高而且完成情况也非常理想。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基本解决了现有线锯切割机使用不便的问题,而且还针对模型制作工具提出了不少新的结构方案。学生最后完成的设计方案也得到院系领导的一致好评。

由于我校2005届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扩招为两个班,一个课题对于两个班的同学来说显得过于单一,设计方案的新颖性及多样性很难保证,而且抄袭现象也难以避免,这样就达不到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的目的。所以在第二次选题时,在保留第一次的课题基础上又增加了油田的抽油机作为另一个可选题目。这样,一方面丰富了专业综合设计的课题,让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相对比较感兴趣的题目,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突出我们石油大学的特色,与油田实际工程项目挂钩,以探索我校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多设置几个课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专业综合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这一原则我们一直坚持至今。

近两年,我们发现工业设计的学生在就业面试时经常被问及关于产品材料、造价、营销成本估算等生产销售的具体相关内容。虽然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当中对这些知识都有涉猎,但是很少有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产品设计当中的机会。因此,我们在今年的专业综合设计的选题上增加了消费产品方向的课题,比如说显示器、剃须刀等产品,使可选课题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篇3:水泥厂照明设计的经验总结

1 照明方式分类

根据水泥厂的建筑结构特征、环境条件和生产运行要求, 照明方式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车间以一般照明为主, 局部照明为辅;现场主机设备需要监测和维护的地点, 在一般照明的基础上, 还需设置局部照明。在同一个工作场所内, 不应只装设局部照明。

照明电压宜采用220V;大型主机设备 (窑、磨、篦冷机、电除尘器和大布袋除尘器等) 的金属导体内检修用照明电压不超过12V;照明灯具安装在高温、潮湿, 有导电地面的场所, 且安装高度距地面在2.2m以下, 易触及而无防止触电措施的, 其供电电压不得超过24V;其他场所检修照明的供电电压不超过36V。

厂区主要采用TN-C-S的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路灯采用TT接地系统。车间照明由电气室单独供电, 各车间设照明配电箱, 插座回路装设漏电保护器。主要车间和重要场所需设照明电源自动切换箱。

照明线路敷设, 车间以穿管明敷为主;电气室和控制室内采用穿管暗敷;道路照明采用直埋敷设。

2 照明照度值要求

需要装设局部照明的地点有:轴承油位检测点、提升机底部检修门、拉链机、链式输送机尾轮、喂料设备、控制屏、仪表屏及电气盘后等。

表1是根据设计规范附录F《水泥工厂生产车间及辅助建筑最低照度标准》编制的水泥厂部分场所照明要求, 部分要求高于其规定值。

对应急照明的要求如下:

1) 备用照明的照度值除另有规定外, 不低于要求值的10%;

2) 安全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要求值的5%;

3) 疏散通道的照度值不低于0.5lx。

3 照明功率密度值要求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里对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要求, 限制了最大照明功率。照明功率密度:

式中:

LDP———照明功率密度, W/m2;

P———单个光源的输入功率 (含配套整流器或变压器损耗) , W;

PL———单个光源的额定功率, W;

PB———光源配套整流器或变压器的损耗, W;

A———房间或场所的面积, m2。

表2为照明功率密度要求值。

W/m2

4 平均照度计算

我们常采用利用系数法来计算平均照度Eav, 考虑到水泥行业的特点, 增加了补偿系数。

式中:

Eav———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 lx;

Φ———光源光通量, lm;

N———光源数量;

U———利用系数;

K———灯具的维护系数;

A———工作面面积, m2;

k———补偿系数, 见表1。

利用系数是灯具光强分布、灯具效率、房间形状、室内表面反射比的函数, 计算比较复杂。根据水泥厂特点, 利用系数一般取办公/中控室0.7, 控制室为0.64, 车间为0.46;维护系数办公室/中控室0.8, 控制室0.7, 车间0.6。

5 对照明灯具的要求

水泥厂常用照明灯具的防护等级均为IP65, 防腐等级均为WF2。煤粉制备选用防爆灯具。所有灯具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安装高度超过7m的采用深照型工厂灯, 4.5m以下采用广照型工厂灯。

办公场所、中控、控制室、化验室等宜采用荧光灯。车间、厂区采用高压钠灯。预热器、烟囱等高大建 (构) 筑物考虑设置航空警示灯。

备用照明灯具要求同一般照明。在交通要道、无窗户的封闭车间和车间配电室内, 需安装供撤离用的带后备电池的安全照明。

6 照明配电设计

照明配电与动力配电共用变压器。照明配电应独立于动力配电并采用放射式配电, 室内照明线路单相电流总和不应超过16A, 灯具总数不应超过25个;车间采用钠灯的单相回路电流不超过30A。办公楼、中控楼的公共部分宜单独设置配电回路供电。

7 对照明设计规范内容的补充

根据多年来国外总包项目的经验,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借鉴, 并在国内设计中进行实施。

1) 照明配电设计时, 可考虑多相供电、分相保护控制、灯具间隔安装的方式。如图1所示, 灯具间隔从各相线取电, 电源开关分相控制, 不联动。则任何一相短路时, 另外两相仍可继续工作, 提高照明的安全性。

2) 照明变压器的选择:目前的国外总包项目基本都要设置照明变压器, 其一般采用干式变压器, 可采用柜式或单独装设加防护隔离网。因为干式变压器的过负荷能力较差, 选型时可考虑适当放大容量。

3) 短路容量的考虑:一般低压配电回路的短路容量为50kA, 而我们常用的微型断路器一般短路容量均在10kA以下。以1 000kVA (Ud%=4.5%) 配电变压器为例, 照明配电箱设在低压配电室中, 到低压配电屏的电缆采用YJV-0.6/1-5×10或YJV-0.6/1-5×16的铜芯电缆。依据《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附录P可以查到不同电缆长度时的短路电流 (略) 。

设计时, 需要注意的是照明配电用电缆不能选型太大, 也就是单个回路的容量不能过大, 且要注意配电柜到照明配电箱的距离。

4) DCS参与照明控制:水泥厂高粉尘, 采用光感照明控制往往因为光传感器的粉尘覆盖造成信号误导。而通过人员现场手动控制又增加了劳动强度, 往往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照明浪费。把厂区和车间照明纳入DCS控制, 在现有的DCS上只需增加少量的开关量输入/输出点, 由中控操作员在中控自动或手动控制。通过合适的组合控制还可以优化照明, 节约用电, 既操作简单, 又方便管理, 避免不必要的用电浪费。

5) 其他:国外项目上的一些细节要求, 如灯具外壳均需接地、照明与插座分别配电、规定每回路插座数量等, 在国内项目上推广应用尚困难。

8 结束语

水泥厂照明设计是水泥厂电气设计中的一个环节, 许多水泥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照明的重要性。水泥厂照明设计在满足其基本的照明功能的同时, 更多强调照明质量。因此合理的照明设计将有利于实现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加安全、更加节能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水泥生产线。

参考文献

[1]林玉泉, 赵鸿雁.水泥生产线照明设计和照度计算[J].电工技术, 2010 (10) :66-67.

[2]GB50295—2008水泥工厂设计规范[S].

[3]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

[4]06DX008—1电气照明节能设计[S].

篇4:设计师工作经验总结

【关键词】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从理论知识向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过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备独立查阅模具设计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等。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过于依赖教师的辅导;三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每做完一小部分都要教师的确认,才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其设计的结果也将作为《模具制造工艺学》和《模具钳工工艺学》的实训项目。我精心挑选了啤酒瓶开启器、方形接触片、蚊香支架、金属瓶盖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选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能,我确定了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的设计,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復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二、课程设计任务的组织实施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课程设计放在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我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都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某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计划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以“方形接触片的冲裁模设计”为例,把设计的任务分解成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确定、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选定冲压设备、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等八个部分。把这八个部分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学习完有关章节后,把相应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这些课外作业与课程设计联系紧密,学生大多十分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课程设计时,设计任务中的绝大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大多数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需将所作过的资料进行修改、连接整理,便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和绘图,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并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进行,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每个小组之间选题不同或原始设计数据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相互抄袭。并在小组内把设计任务分解到人,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督促才能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考核,每天检查各小组的设计进度及完成的情况,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设计的总评成绩中。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根据能力不同区别对待,既做到任务充足,又保证每个学生只要抓紧时间都能按时完成。四是指导注重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工具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以答疑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生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就集中讲解。

计算机绘图是我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所设计的图纸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图打印出来。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与实际接轨,现在工厂设计人员都是采用计算机绘图;二是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图纸干净整齐,线条粗细均匀,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

三、成绩评定

我在评阅设计资料时强化了答辩环节,通常给每个学生安排5到10分钟的答辩时间,答辩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结果进行反思、改进。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作息时间情况、是否按时独立完成等评定,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以前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现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设计任务,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了锻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大有益处。二是把课程设计贯穿到课程理论教学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三是把课程设计与绘图软件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篇5:道路设计经验总结

这两条路都在一个地方,所以基本上都比较相同。

明天,这两条路应该全部完成了。

我现在来总结下自己在做这两条路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准备

我准备的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软件是纬地6.6,交叉口用的鸿业9.0,CAD采用的版本是和两种。

先说下,我选择纬地6.6的原因,其实并没什么特别原因,就只是我自己用其它的软件基本还不会。

但是,我经过这段时间使用纬地6.6后发现,还是有很多的不方便。

我们用纬地做道路设计,在路线方面是没得问题,但是在平面图的总体绘制上,就要差很多。

我发现在平面的绘制里,纬地没法做很多事。

我大概说下城市道路平面图里面需要包括的东西和纬地没法做的有:

1.交叉口,各交叉的缘石半径标注,这个在直线与直线交叉绘制比较容易,如果是曲线就比较麻烦。

2.公交港湾车站,这个在直线段还好说,如果是弯道上,又是缓和曲线上的话,就非常麻烦。

3.各相关变化点的坐标标注。

4.路幅标注,是什么线,道路设计中心线还是人行道边线什么的,也没个插件标注。

5.路宽的标注,全都要手动来标注。

6.分图功能,纬地自带的布局分图确实不错,但分出来的图,起点就K0+000,而没法多分出一些。

这样起点若在交叉口里,又看不到。

麻烦。

而且分图里的布局视口线又经常弯弯扭扭的,要修改,时间上又耽误。

7.纬地在人行道与绿化带的设置上又经常在自己在附加板块部分来修改。

而且这个修改还挺麻烦。

特别是人行道与绿化带在很多段出现变宽时,更加考验人的细心程度。

8.路幅宽度文件wid是经常在改的,但是在城市道路设计里,经常有变宽情况下,这个改动工作量相当的大。

9.软件没法出标准横断面图。

像什么树啊,电灯啊,汽车啊,都要自己每次手工加,为什么不增加这么个软件功能。

10.交叉口位置的中间绿化带能否去掉,还有待研究。

11.路基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表里的填方本桩利用,不能去除第一类不能用的土方,非要到土方调配才能行。

这个往往增加了工作量。

12.虽然是6.6可以出边坡坡面图,但还没研究透,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视频教程教教大家。

每次边坡面积还要自己来统计,老火。

13.清除表土的计算,没法计算出挖方段的清除表土工作量。

14.路基原地面陡坡时挖台阶的图,要么只能使用横断面设计来统一出,要么就只能自己一个一个画,工作麻烦。

15.横断面图绘制时,地面线不对,不能修改完地面,点“修改”,软件的横断面数据也跟着修改,需要自己下次继续来修改。

16.路基设计表里,就没法有个功能去掉交叉口的路基设计值,或者能通过分段出来调整。

17.纵断面拉坡时,没有拉坡参考点,纵断面绘图时,没有交叉口位置这一栏,这些都需要通过手工来改,工作时太大。

18.很多表格都只有EXCEL版,没有CAD版,增加城市道路设计套图框的工作量。

19.查询点的坐标时,只有延X和Y方向,没有自动设置角度,或是法线方向的,这样不能很准确的确定一个点的桩号。

20.数模时,弄不了块的属性信息。

21.平纵软件设计时,没有关于视距、行车舒适、运行速度的判断,只能凭设计者自己的经验来弄。

篇6:PCB设计经验总结

[PCB]PCB设计经验总结布局:总体思想:在符合产品电气以及机械结构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整体美观,在一个PCB板上,元件的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1.印制板尺寸必须与加工图纸尺寸相符,符合PCB制造工艺要求,放置MARK点。2.元件在二维、三维空间上有无冲突?3.元件布局是否疏密有序,排列整齐?是否全部布完?4.需经常更换的元件能否方便的更换?插件板插入设备是否方便? 5.热敏元件与发热元件之间是否有适当的距离?6.调整可调元件是否方便?7.在需要散热的地方,装了散热器没有?空气流是否通畅?布局:总体思想:在符合产品电气以及机械结构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整体美观,在一个PCB板上,元件的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1.印制板尺寸必须与加工图纸尺寸相符,符合PCB制造工艺要求,放置MARK点。2.元件在二维、三维空间上有无冲突?3.元件布局是否疏密有序,排列整齐?是否全部布完?4.需经常更换的元件能否方便的更换?插件板插入设备是否方便? 5.热敏元件与发热元件之间是否有适当的距离?6.调整可调元件是否方便?7.在需要散热的地方,装了散热器没有?空气流是否通畅?8.信号流程是否顺畅且互连最短?9.插头、插座等与机械设计是否矛盾?10.蜂鸣器远离柱形电感,避免干扰声音失真。11.速度较快的器件如SRAM要尽量的离CPU近。12.由相同电源供电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布线:

1.走线要有合理的走向:如输入/输出,交流/直流,强/弱信号,高频/低频,高压/低压等...,它们的走向应该是呈线形的(或分离),不得相互交融。其目的是防止相互干扰。最好的走向是按直线,但一般不易实现,避免环形走线。对于是直流,小信号,低电压PCB设计的要求可以低些。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以免产生反射干扰线应避免相邻平行。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2.选择好接地点:一般情况下要求共点地,数字地与模拟地在电源输入电容处相连。3.合理布置电源滤波/退耦电容:布置这些电容就应尽量靠近这些元部件,离得太远就没有作用了。在贴片器件的退耦电容最好在布在板子另一面的器件肚子位置,电源和地要先过电容,再进芯片。4.线条有讲究:有条件做宽的线决不做细;高压及高频线应园滑,不得有尖锐的倒角,拐弯也不得采用直角,一般采用135度角。地线应尽量宽,最好使用大面积敷铜,这对接地点问题有相当大的改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过线孔,减少并行的线条密度。5.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6.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共地处理,现在有许多PCB不再是单一功能电路(数字或模拟电路),而是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混合构成的。因此在布线时就需要考虑它们之间互相干扰问题,特别是地线上的噪音干扰。数字电路的频率高,模拟电路的敏感度强,对信号线来说,高频的信号线尽可能远离敏感的模拟电路器件,对地线来说,整人PCB对外界只有一个结点,所以必须在PCB内部进行处理数、模共地的问题,而在板内部数字地和模拟地实际上是分开的它们之间互不相连,只是在PCB与外界连接的接口处(如插头等)。数字地与模拟地有一点短接。7.信号线布在电(地)层上在多层印制板布线时,由于在信号线层没有布完的线剩下已经不多,再多加层数就会造成浪费也会给生产增加一定的工作量,成本也相应增加了,为解决这个矛盾,可以考虑在电(地)层上进行布线。首先应考虑用电源层,其次才是地层。因为最好是保留地层的完整性。8.关键信号的处理,关键信号如时钟线应该进行包地处理,避免产生干扰,同时在晶振器件边做一个焊点使晶振外壳接地。9.设计规则检查(DRC)

布线设计完成后,需认真检查布线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同时也需确认所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印制板生产工艺的需求,一般检查有如下几个方面:线与线,线与元件焊盘,线与贯通孔,元件焊盘与贯通孔,贯通孔与贯通孔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电源线和地线的宽度是否合适,电源与地线之间是否紧耦合(低的波阻抗)?在PCB中是否还有能让地线加宽的地方。

对于关键的信号线是否采取了最佳措施,如长度最短,加保护线,输入线及输出线被明显地分开。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部分,是否有各自独立的地线。

后加在PCB中的图形(如图标、注标)是否会造成信号短路。

对一些不理想的线形进行修改。在PCB上是否加有工艺线?阻焊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阻焊尺寸是否合适,字符标志是否压在器件焊盘上,以免影响电装质量。

多层板中的电源地层的外框边缘是否缩小,如电源地层的铜箔露出板外容易造成短路。10.关于EMC方面:a.尽可能选用信号斜率较慢的器件,以降低信号所产生的高频成分。b.注意高频器件摆放的位置,不要太靠近对外的连接器。c.注意高速信号的阻抗匹配,走线层及其回流电流路径,以减少高频的反射与辐射。d.在各器件的电源管脚放置足够与适当的去耦合电容以缓和电源层和地层上的噪声。特别注意电容的频率响应与温度的特性是否符合设计所需。e电源层比地层内缩20H,H为电源层与地层之间的距离。11.GERBER输出检查检查输出的GERBER文件是否按层叠顺序要求输出,在CAM350里查看每一层数据以及DRILL表,同时注意特殊孔如方孔的输出。

--

印制电路板(PCB)是电子产品中电路元件和器件的支撑件。它提供电路元件和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PCB的密度越来越高。PCB设计的好坏对抗干扰能力影响很大。实践证明,即使电路原理图设计正确,印制电路板设计不当,也会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如果印制板两条细平行线靠得很近,则会形成信号波形的延迟,在传输线的终端形成反射噪声。因此,在设计印制电路板的时候,应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遵守PCB设计的一般原则,并应符合抗干扰设计的要求。

一、PCB设计的一般原则要使电子电路获得最佳性能,元器件的布局及导线的布设是很重要的。为了设计质量好、造价低的PCB,应遵循以下的一般性原则:1.布局首先,要考虑PCB尺寸大小。PCB尺寸过大时,印制线条长,阻抗增加,抗噪声能力下降,成本也增加;过小,则散热不好,且邻近线条易受干扰。在确定PCB尺寸后,再确定特殊元件的位置。最后,根据电路的功能单元,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布局。在确定特殊元件的位置时要遵守以下原则:(1)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应尽量远离。(2)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电位差,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出意外短路。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3)重量超过15g的元器件,应当用支架加以固定,然后焊接。那些又大又重、发热量多的元器件,不宜装在印制板上,而应装在整机的机箱底板上,且应考虑散热问题。热敏元件应远离发热元件。(4)对于电位器、可调电感线圈、可变电容器、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的结构要求。若是机内调节,应放在印制板上方便调节的地方;若是机外调节,其位置要与调节旋钮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适应。(5)应留出印制板定位孔及固定支架所占用的位置。根据电路的功能单元。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布局时,要符合以下原则:(1)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2)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3)在高频下工作的电路,要考虑元器件之间的分布参数。一般电路应尽可能使元器件平行排列。这样,不但美观,而且装焊容易,易于批量生产。(4)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2mm。电路板的最佳形状为矩形。长宽双为3:2或4:3。电路板面尺寸大于200×150mm时,应考虑电路板所受的机械强度。2.布线布线的原则如下:(1)输入输出端用的导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最好加线间地线,以免发生反馈藕合。(2)印制板导线的最小宽度主要由导线与绝缘基板间的粘附强度和流过它们的电流值决定。当铜箔厚度为0.5mm、宽度为1~15mm时,通过2A的电流,温度不会高于3℃。因此,导线宽度为1.5mm可满足要求。对于集成电路,尤其是数字电路,通常选0.02~0.3mm导线宽度。当然,只要允许,还是尽可能用宽线,尤其是电源线和地线。导线的最小间距主要由最坏情况下的线间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决定。对于集成电路,尤其是数字电路,只要工艺允许,可使间距小于5~8mil。(3)印制导线拐弯处一般取圆弧形,而直角或夹角在高频电路中会影响电气性能。此外,尽量避免使用大面积铜箔,否则,长时间受热时,易发生铜箔膨胀和脱落现象。必须用大面积铜箔时,最好用栅格状。这样有利于排除铜箔与基板间粘合剂受热产生的挥发性气体。3.焊盘焊盘中心孔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焊盘太大易形成虚焊。焊盘外径D一般不小于(d+1.2)mm,其中d为引线孔径。对高密度的数字电路,焊盘最小直径可取(d+1.0)mm。

二、PCB及电路抗干扰措施印制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计与具体电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仅就PCB抗干扰设计的几项常用措施做一些说明。1.电源线设计根据印制线路板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减少环路电阻。同时,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和数据传递的方向一致,这样有助于增强抗噪声能力。2.地线设计在电子产品设计中,接地是控制干扰的重要方法。如能将接地和屏蔽正确结合起来使用,可解决大部分干扰问题。电子产品中地线结构大致有系统地、机壳地(屏蔽地)、数字地(逻辑地)和模拟地等。在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在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的方式。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2)数字地与模拟地分开。电路板上既有高速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而两者的地线不要相混,分别与电源端地线相连。低频电路的地应尽量采用单点并联接地,实际布线有困难时可部分串联后再并联接地。高频电路宜采用多点串联接地,地线应短而粗,高频元件周围尽量用栅格状大面积地箔。要尽量加大线性电路的接地面积。(3)接地线应尽量加粗。若接地线用很细的线条,则接地电位则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致使电子产品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抗噪声性能降低。因此应将接地线尽量加粗,使它能通过三倍于印制电路板的允许电流。如有可能,接地线的宽度应大于3mm。(4)接地线构成闭环路。设计只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电路板的地线系统时,将接地线做成闭路可以明显地提高抗噪声能力。其原因在于:印制电路板上有很多集成电路元件,尤其遇有耗电多的元件时,因受接地线粗细的限制,会在地线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引起抗噪能力下降,若将接地线构成环路,则会缩小电位差值,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噪声能力。3.退藕电容配置PCB设计的常规做法之一是在印制板的各个关键部位配置适当的退藕电容。退藕电容的一般配置原则是:(1)电源输入端跨接10~100uf的电解电容器。如有可能,接100uF以上的更好。(2)原则上每个集成电路芯片都应布置一个0.01pF的瓷片电容,如遇印制板空隙不够,可每4~8个芯片布置一个1~10pF的钽电容。(3)对于抗噪能力弱、关断时电源变化大的器件,如RAM、ROM存储器件,应在芯片的电源线和地线之间直接接入退藕电容。(4)电容引线不能太长,尤其是高频旁路电容不能有引线。此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在印制板中有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等元件时,操作它们时均会产生较大火花放电,必须采用RC电路来吸收放电电流。一般R取1~2K,C取2.2~47uF。(2)CMOS的输入阻抗很高,且易受感应,因此在使用时对不用端要接地或接正电源。

三、PowerPCB简介PowerPCB是美国Innoveda公司软件产品。PowerPCB能够使用户完成高质量的设计,生动地体现了电子设计工业界各方面的内容。其约束驱动的设计方法可以减少产品完成时间。你可以对每一个信号定义安全间距、布线规则以及高速电路的设计规则,并将这些规划层次化的应用到板上、每一层上、每一类网络上、每一个网络上、每一组网络上、每一个管脚对上,以确保布局布线设计的正确性。它包括了丰富多样的功能,包括簇布局工具、动态布线编辑、动态电性能检查、自动尺寸标注和强大的CAM输出能力。它还有集成第三方软件工具的能力,如SPECCTRA布线器。

上一篇:诗歌赏析练习题下一篇:青岛文化自检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