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的调查报告 西乡一中.胡阳

2024-04-27

农村垃圾处理的调查报告 西乡一中.胡阳(精选3篇)

篇1:农村垃圾处理的调查报告 西乡一中.胡阳

农村垃圾处理的调查报告

西乡一中 高一(6)班

胡阳

一、调查的选择与目的

我的家乡在陕西西乡,那里山清水秀。近几年来,在县政府五大兴县战略的指导下,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通过调查垃圾的处理情况,初步研究家乡是否深受到垃圾的影响。并通过调查,对家乡垃圾处理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尽到自己作为西乡儿女的责任。

二、调查过程:

2010年3月13日,星期六,我乘车来到距县城20公里的白勉峡乡,进行实地调查。该乡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0.8万。有铧炉、柳坝、黄泥池、树林坪、五间房、瓦溪沟、十字路、三汊河8个自然村。该乡乡政府驻地为铧炉村,我就在该村进行调查。通过对二十五位村民及该村村干部的采访和实地勘察,我得到如下的调研结果。〔采访的村民中文化水平最低为小学(13人),其他均为初中文化水平,年龄分布为: 30岁到40岁之间有8人(2名女性),40岁到50岁有13人(6名女性)50岁以上4人。〕

1、垃圾的来源

通过调查铧炉村的垃圾倾倒点,发现农村垃圾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日常生活垃圾和食品垃圾,约占了总量的50~60%,如各种食品包装袋、方便袋、废旧电池等;

(二)、废弃生活用品,约有30%,如残破衣布、玻璃等,其它占了不到10%。另外据村民吕存喜反映,在特定时期与特定地点,农业垃圾会占总数的60%~70%。如买菜旺季,剩菜残叶、农田地头药瓶等等。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不再如以前一样节俭,甚至有些奢侈浪费了,有关农业垃圾也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大部分都随便扔在一边。

2、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农村条件下,农村垃圾的循环利用和农村环境的自净相结合,完全可以解决农村自身产生的垃圾。但随着农村垃圾数量的增加,成分的复杂,传统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垃圾处理的需要。当前情况下,村民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原有垃圾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更多的开始采用填埋、焚烧、沤肥等方式来处理农村垃圾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垃圾。我走访了几个处理垃圾的村民,问他们会不会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答案几乎是一致的:谁会去分类处理。我又到大街上观察了 10位村民,发现5位乱到垃圾无所谓,2位会放到指定地点由清洁人员处理,3位因垃圾存放点太远,自己就随便处理。可见我们村民的垃圾处理意识和环保意识思想还是十分淡薄的。

图为该村垃圾倾倒点

3、政府对环境的现有措施

为了方便,我只对该村进行调查。人口共有1000多,由于地形的限制,没有垃圾箱。每天也仅有一位清洁工负责清扫一次,其它地方没有专人打扫。村民自己设置垃圾堆,有各种污染;垃圾按照就近原则处理。我采访有关的村干部时了解到,村里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去维护环境。

4、值得学习的排泄物垃圾处理

2007年西乡县沼气国债项目任务,在5个项目村集中发展沼气,每户补助1200元。两年间林业和农业部门共在全县建成农村用沼气池7000多口;完成农户节柴改灶6210户。通过农村沼气池的推广,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气代柴等工程的实施,全县农村能源利用结构逐步改善,对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据县农业局沼气技术员柯儒华介绍,在农村每建1口沼气灶,等于栽植了3亩薪炭林,每年可节省600元造林费。

铧炉村借着这股东风也修建了200余口沼气池,由此可见农村对生物垃圾的处理的情景比较乐观,无水体富营养污染。

5、处理现状分析

该村附近的可利用垃圾收购站数量少(2个)而且近来收购价格低,大多数村民无收购兴趣,也无进行整理后出售的动力。当然也有个别村民认识到垃圾处理的重要性,但是基础设施不足导致村民无法去合理处理垃圾。村民杨汉兴告诉我,其实很多村民也认识到了乱倒垃圾的危害,但是村里既没有垃圾桶,也没有设置垃圾池,垃圾无法集中堆放,只好随意乱倒。而且由于当前农村集体经济条件普遍较为薄弱,不能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垃圾进行清运处理。况且清运成本偏高,村里又拿不出钱来处理,只好把垃圾随意倒在自认为合适的地方。垃圾危害意识和垃圾自分类观念不够,某些地方垃圾遍地.无人处理,自觉性不强,随意焚烧,空气污染严重。由于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处理垃圾上就显得极为随意。

三、我的建议

1、向城市学习(城市垃圾处理模式见附①),实行垃圾集中回收、处理无害化。

首先对垃圾进行梯次网络化运送,农村垃圾运送关键是深化完善“户集、村收、镇(乡)运、县(市)区处理”梯次网络,最后对垃圾进行统一集中无害化处理,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垃圾的污染和处理垃圾的成本。经费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村集体经济出一点,二是村民自己筹一点,形成“村收集、镇中转、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

2、加强环保卫生工作的宣传,增强村民的意识。

让农民掌握处理方法。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学会分类处理垃圾,掌握正确处理垃圾的各类方法。要以村为单位,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村规民约的形式,建立起业余的“农村环卫队”

3、加强行政部门的监管,国家要加强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基层的环卫部门,在农村集镇等完善环卫基础设施。资金的来源可以一部分由国家拨款,村民自己筹集一部分,县乡财政拨一部分款。通过建立起基层的环卫部门,对垃圾要进行严格集中和分类,真正将垃圾的危害减到最低。而行政部门的监管必不可少,要引导和监督农村环卫工作走上正规化和实效化的道路。

4、还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盒、器具、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膜、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回收利用的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由于其原料--高分子树脂具有极强稳定性的特点,它在自然环境状态难以降解,可以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样大量、长久地日积月累,就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例如: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的减产;被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甚至濒危野生动物)误食,就会导致其死亡等。而且在处理一次性塑料制品过程中对环境也会造成破坏,如采用填埋方法,会不断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如采用焚烧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破坏大气环境;另外,在发泡的塑料餐盒、包装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氟氯烃作发泡剂,这将会对大气臭氧层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垃圾中不乏一次性制品的身影 四.我关于农村垃圾处理的一些构想。

1、建立小型垃圾填埋场。

传统农业经济条件下大部分农村垃圾返还到土地中,但是现在农村生活垃圾还田的比例不断减少。建立适合农村条件的高效、简便、低成本的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是目前的迫切需要,也是目前最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充分利用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见附②)

由于地域、来源和成分等的特殊性,农村垃圾处理中经常会用到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它一方面可以作为农村垃圾的简易处理或者最终处置手段,还可以作为填埋技术的补充。

例如: 预处理: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

畜禽粪便处理:固液分离、干燥、除臭和饲料化技术 秸秆处理:预处理、压缩成型、直接还田、饲料化技术

3、对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处理:

就地减量化分类。一般农村垃圾中既有可就地填埋的瓦砾砖块,也有可就地堆肥的菜叶瓜皮,既有可收集降解的塑料橡胶制品,也有可回收利用的金属玻璃制品等,这一特点适合实行就地分拣回收处理。其基本做法:一是对食物垃圾,采取就地生态处理。可以投入沼气池内,也可以经生态堆肥装置厌氧处理(见附③),三个月后即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利用。二是对非食物垃圾,采用就地分拣处理,即要求村民先将非食性垃圾放入由村设置的非食余垃圾箱,由保洁员定时运到村集中堆放场进行分类,塑料、橡胶、废铜烂铁等可回收垃圾卖给回收公司;碎砖、石块等固形物作为建筑道路填充物铺垫填坞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农药瓶等则单独集中处理。实现就地减量化分类处理办法,垃圾运输量和处理量减少80%以上,既有效节省了处理成本,又产生了优质有机肥源和可再生资源回收。

五、总结

农村垃圾处理情况两极分化:对“文明垃圾”(如塑料袋、电池、碎玻璃等)处理相当落后,基础设施也比较薄弱,但对生物垃圾则处理效果较好;总的说来形势不容乐观。垃圾污染,特别是“白色污染”正在向农村蔓延,环境也受到较大影响。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检验农村建设成效的一个直观表象。实现村容整洁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才能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创造条件。附录

1、城市垃圾处理模式

○城市垃圾处理有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从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到处理,依托雄厚的资金、技术和相关配套政策,城市市政环保部门探索出了合适的处理模式。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城市垃圾处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科学性、合理性,也把握了城市发展的规律性。按照城市垃圾处理的流程大体归纳出六个特点:收集设施的完善化、垃圾运输的便利化、转运过程的快捷化、处理方法的科技化、规章制度的健全化、资金技术的市场化。

具体来说,城市垃圾处理在方法上是以卫生填埋、生物堆肥、焚烧处理、资源回收利用为主。城市卫生填埋模式主要是在郊外选取一片空地,采用低层防渗,垃圾分层填埋,压实后顶层覆盖土层,使垃圾在土层下发酵。生物堆肥主要是让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使其改良农田土壤。焚烧则是采用高温煅烧的方式,焚烧垃圾中可燃烧物质使其成为灰渣,并利用其产生的能量发电。资源回收利用主要是采用分类收集方法,将城市垃圾划分为生物质垃圾、化工垃圾、矿物质垃圾、废纸类垃圾。采用生物质垃圾制肥、发酵、提炼技术,生产肥料、燃料、饲料;化工有机质垃圾(废旧塑料橡胶等)可制成再生塑料或者橡胶加以循环利用,或者用热解或者裂解生产液体或气体燃料;矿物质垃圾(金属、玻璃、建筑垃圾等)则经破碎处理后再生为建材原料,用以生产水泥、地砖或者路基材料等;废纸回收后可直接用来生产新的纸张。热处理:○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的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

物理处理:通过浓缩或者相变化改变固体废弃物的结构,使之便于运输、储存、利用和处置的形态。

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者将其转变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和综合利用的目的。

3、生态堆肥装置堆肥处理技术 ○堆肥是农村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作物秸秆和养殖业粪便有机成分含量高、有害成分少、富含营养成分,适合于堆肥。

原理:在有氧条件下,依靠好氧微生物吸收、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新细胞物质。堆肥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挥发性固体、通风供氧、水分、温度、碳氮比等。通常要经过物料预处理、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和后处理过程。

篇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调查研究

第一, 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 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 技术水平低, 处理简单、随意, 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第二, 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循环利用率不高。农村垃圾主要以渣土为主, 占垃圾总重量的56%, 组成成分包括建筑、混泥土渣, 燃料的灰分, 家禽粪便, 动物食品骨骼等;其次是厨余, 占垃圾总量的24%, 如动植物食品的去除物, 剩饭菜, 洗漱残渣和油污垢等;随着农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化纤产品特别是塑料垃圾所占的成分以及处理成本也不断提高。第三,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已无法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 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处理方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 村委会及村民对环境问题重视不足, 垃圾处理投入比重偏小。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垃圾池的设置数量少, 服务不合理, 垃圾桶缺失或损坏严重的现象;其次,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 很多农村造成应建的收运设施及配套设备被搁浅的现象, 如垃圾收集设施不具备, 村内垃圾全部堆放在道路边和河道内;再次, 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 对垃圾危害意识和垃圾分类观念不够, 因此在处理垃圾上就显得极为随意。

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 鉴于农村目前条件下各种限制,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需要从各村实际情况出发, 从综合方面考虑选择自己的道路, 来改善村容、村貌, 从而达到社会垃圾的源头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为此, 农村生活垃圾需要采用综合处理技术, 例如:依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回收 (政府鼓励回收物品) 以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行市场运作处理给予补贴等措施, 具体表现在: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需要法律法规作保障。地方环保部门应和农村的行政部门联合制定适宜当地的环保条例, 并将其付诸实施, 以此来规范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 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法可依, 从而保障农村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点工作, 基层部门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扩大宣传力度, 设立环保宣传栏、宣传海报, 并且定期进行环保教育, 让农民们认识到乱倒垃圾的危害, 从而形成较良好的社会氛围, 实现全面搞环保, 全民搞环保。在宣传内容上, 在宣传形式上, 在宣传方法上, 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垃圾集中处理的好处, 从而在全村形成了全民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硬件为基础, 由点及面, 全面覆盖

根据实际需要, 明确了垃圾转运车、压缩箱、镇级垃圾中转站、镇村垃圾池、垃圾箱等建设重点, 合理排定了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 明确了区、镇、村各级的建设任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 配备了垃圾转运车、购置了垃圾压缩箱、建设了环卫基地。重点指导各镇合理选择交通便捷、位置适中的地点建设垃圾中转站, 添置垃圾桶、果壳箱等, 并在各村建设垃圾池, 配套一定数量的拖拉机和垃圾桶、果壳箱等设施设备。

四、突出运转机制为核心, 全面出击

一是加强人员配备。依托当地卫生单位, 确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确, 同时, 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规范操作程序, 增强技术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规范运行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合理确定分工。农户负责定点投放, 做好自家的环境卫生, 并按照垃圾袋装的要求, 将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内。村组负责定时清收, 将本村的垃圾及时收集和清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各镇 (街道) 负责集中压缩, 将各村的垃圾集中压缩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箱中。

五、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 确保成效

资金问题是垃圾处理工作的关键问题。政府应全方位出动, 多方面给予重视即资金支持, 在农村投放资金, 建设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 保证居民垃圾有地方投放, 并监督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同时, 强化“有偿服务”的理念, 加大卫生清洁费收缴力度, 确保能收全收, 应收尽收。此外, 积极探索实施市场化运作方式, 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和支持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下, 农村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的改善是我国整体环保工作的重要方面, 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加强环保管理, 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 来改善村容、村貌, 从而达到社会垃圾的源头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最终实现合理、健康的农村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海云, 徐文鹰, 等.中国大城市垃圾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 2001.

篇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调查报告

一、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原因

1. 社会进步

在很多年前,社会科技并不发达,塑料、电池等对环境造成威胁的垃圾在农村使用少,因而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危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农民对塑料等制品使用量陡然增加,其结果是产生大量不可降解垃圾。

2. 农村人口增加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在封建传统观念的阻碍下实行得并不很好,所以农村人口仍以一个比较惊人的速度增长。人口增长直接造成对生活资料需求的增加,而生活范围并未扩大,导致一定生活范围的垃圾量相对增加,加重环境负担。

3. 地方政府不作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章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该法还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若管理不当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是未见管理,也未见承担责任。至少在当地没有任何执法人员或单位出面管理环境污染问题,更不要说组织修建垃圾站,聘请人员进行垃圾回收。

4. 农民素质不高

个人认为,农民素质不高的根源并不全在农民本身。现在所有学校都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不注重其它素质的培养,当涉及环境问题时,也只是在课堂上匆匆带过。当代教育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过去?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农民,导致其环保意识不高,在农村出现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便不足为奇。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我们不但要反思产生这一严峻形势的原因,更要思考应对的策略。

二、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措施

1.打破传统封建观念束缚

让农民主动接收先进思想文化,接受计划生育政策,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育观念,实行少生优生,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村民素质。

2.加强对地方行政机关监督

通过各种渠道向地方政府多提意见和建议,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此外,还应通过法律强制有关部门执行,保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3.借鉴学习治理污染成功案例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法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该县按3~5户农户在一起为标准建1个垃圾定点收集池,每组建1~2个生态垃圾处理池,每镇建1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县城建1个垃圾填埋场。各村民小组以村民议事方式,从本组选1名保洁员,每周工作一天,将农户定点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组上的生态垃圾处理池,按标准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交废品收购站,将80%可降解处理的生活垃圾进行发酵处理作有机肥料,再由村上选出的1~3名保洁员将组上生态垃圾处理池无法生态化处理的建筑垃圾等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压缩中转站,最后由镇上派人送县上统一处理。除县财政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垃圾处理外,该县还通过村民每人每月交纳1元卫生费的形式,让村民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监督工作中,形成人人都是卫生监督员的良好局面。建立全省首个“新公民”培训基地,委托第三方专业培训学校,长期开展“新公民”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村民素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促进全县环境改善。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科学运行模式。罗江县的人们已经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行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也让我们看到了治理环境问题的希望。

环境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若不治理,于国家发展有碍、于人民生活有害,国家的民族复兴之路也将异常艰难。只有落实于行动,各司其职,才能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做出贡献。▲

上一篇:升学学习目标的作文下一篇:坂田办公文秘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