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201 郭茹奕

2024-06-2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201 郭茹奕(精选7篇)

篇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201 郭茹奕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

201 郭茹奕

近几年来,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巨大污染一直无法得到妥善地解决,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也是半斤八两。

通过一份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家庭的环保意识较为淡薄,外出购物时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自带环保袋,处理家中垃圾时,做分类处理的更是屈指可数。不过也不是没有优点,比如,大部分家庭都会把购物后拿回家的塑料袋收集起来方便下次使用。而且大部分家庭都表示如果村里的垃圾桶有分类功能,他们愿意配合。

刚到垃圾中转站时。同学们只是看到那里的场景就犹豫不前了。为了充分地了解到我们镇里的垃圾分类情况,我首先往里面张望了一会,然后进去向垃圾中转站的员工请教了我们镇里垃圾分类情况。在我开了头之后,又有几个同学依次进去了解了一下其他情况,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镇里不会对垃圾进行分类;

2、镇里每天产生十几吨左右垃圾;

3、垃圾中转站共有十一辆垃圾车参与工作;

4、路旁的垃圾袋较多,溪河中也有较少的垃圾,农田边基本没有垃圾;

5、整个镇子里的垃圾运到垃圾中转站之后,会用机器压扁,然后运到临安烧掉。

针对以上五种情况,我的想法是:

1、没有分类的话,可以设立日期,在规定的日期里只能往垃圾桶里投放规定的那一类的垃圾;

2、虽然我不知道一天十几吨垃圾对于一个小镇来说算不算多,但是我知道在这十几吨垃圾里,一定有至少一吨垃圾是可以除去的;

3、如果每天都忙不过来,可以向上级请求增加几辆垃圾车;

4、路边会有垃圾也许是因为人们不重视环境,随手乱丢造成的,相对来说,我们可以随机在路边设立语气委婉的标语;

5、把垃圾压扁,然后送去烧掉,这样处理垃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但是燃烧垃圾时产生的热能可以用来发电,所以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认为这是一种相对较好的处理方式。但是处理垃圾时,还是应该进行分类,因为如果一股脑儿地把垃圾都烧掉,其中的可回收垃圾就失去了价值,资源就被浪费了,而那些能自行降解的垃圾本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却在燃烧时产生了有害气体。

想要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进一步改善,只有垃圾场的改进是不够的,村民的配合也至关重要。

现在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与村里的宣传力度也是有一定关联的。就我们村的宣传力度来说,想让大家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还得加把劲。我对此提出的意见是:

1、在村里的公告栏张贴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

2、定时在村里的广播里普及毒害垃圾的知识;

3、在村委出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黑板报。

我去过垃圾中转站,只是站在门口就闻而却步了,那垃圾中转站的员工呢?他们整天和垃圾打交道,他们又是怎样忍受那股令人作呕的臭味的。如果我们不乱丢垃圾,扫地工人就可以轻松一点;如果我们做好垃圾分类,可回收的物品就不会失去重生的机会,处理垃圾的工人就可以少闻一些异味。

做好垃圾分类就可以变废为宝,就可以节约资源,就可以为国家节约财富,何乐而不为。

篇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201 郭茹奕

201 章甜

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和农村城镇的水平生活提高,农村的生活方式与水平发生了重大变化。令人焦灼的首要问题便是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处理好农村的脏、乱、差都必须先处理好垃圾的分类情况。

今天,我们雏鹰小队来到了扶西村前来调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经过前几日的准备,我们集结了优秀的队员并且准备了丰富的材料,集思广益,整装待发。朝气蓬勃的队员们在约定的扶西村桥头如约而至。细心的队员在向桥下微微端望时发现河边有少许塑料瓶和塑料袋堆积。这些垃圾大大拉低了河岸的“颜值”。路过驻立在道路旁的竹林发现林间的竹地可见一个个的塑料瓶,竹干上还会有几只塑料带悬挂飘扬。我们在道路两旁发现了两个十分明显的大垃圾桶,但这两个垃圾桶里面的垃圾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在垃圾桶的两边还有一些已经腐烂的垃圾和堆积很久的塑料袋等。

进入村庄,每家每户的门前都会有一黄一绿的分类式垃圾桶。但是大部分村民并没有重视所谓的垃圾分类,而是将垃圾一股脑儿的全倒进垃圾桶里。路过的行人我们十分热情的派发我们所整理的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的一份资料。村民们也很热心的协助我们做了一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表”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显示:一户人家平均每天产生的垃圾重量多为1.5kg—2kg之间,垃圾的处理方式多为未出售也未分类,全部投放到垃圾箱,而做的比较好的是村民们会将购物时所拿回家的购物袋收集好下次再重复利用。并且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都极其看重,并觉得应尽到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要积极参与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社区宣传也做得很到位,会给村民们授予垃圾分类的教育,并且会在村委会的宣传栏中张贴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报。

走进村委会,我们向村委会的人员了解了一下关于本村的垃圾分类情况。我们得知:村中每天上午6点开始便会有清洁工人在村中回收垃圾,清洁工人会进行垃圾分类,当发现村民在垃圾分类有误时便会及时指导。垃圾车共有两辆,在全村投放了1000余个垃圾桶。到每天的10点至11点左右清洁工人将垃圾送去垃圾中转站处理好垃圾才收工。垃圾中转站以其占地面积小,隐蔽性好,空间结构合理等优势成为了村中解决垃圾污染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为处理垃圾污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这次活动,我想对现在的农村垃圾情况提一些建议:

一、注意清洁河道边堆积的垃圾,经久不处理会污染水资源,最好定期清理。

二、注意路边随意丢弃的垃圾,可进行回收处理,保持道路的洁净。

三、注意园林的垃圾堆积,及时定期清理,重现美丽园林。

四、加强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定期宣传,将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

五、建议定期走访村中,方便调查了解村民的垃圾分类情况。

六、设立一个小垃圾回收站,方便村民将废弃的旧衣服等可回收用品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垃圾污染。

篇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201 郭茹奕

1 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

生活垃圾,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目前, 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较前更为复杂, 包装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废弃物明显增加, 如婴儿使用的一次性尿不湿、妇女卫生用品及一次性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农用地膜、药瓶、电池、电脑耗材、电瓶等难降解有机物质成分占很大的比例。一般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 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 按照是否有害和用途, 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1 可生产沼气或有机肥的厨余垃圾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这类垃圾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民俗旅游的发展, 其产生量增加、有机成分增高。

1.2 只能造农家肥或不出村就可集中掩埋的灰土垃圾

这也是传统的农村生活垃圾, 但是随着农村使用化肥量的增大, 特别是现在的农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农民, 其利用率越来越低, 随意堆存现象严重。

1.3 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纸类、塑料、玻璃、金属和废旧衣服等, 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可以减少污染, 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t废纸可造好纸850kg, 节省木材300kg, 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t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t二级原料;每回收1t废钢铁可炼好钢0.9t, 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 减少空气污染75%, 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1.4 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电池、灯管灯泡、农药瓶、油漆桶、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墨盒、硒鼓、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超薄塑料袋、农膜) 等, 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1.5 可燃垃圾

可燃垃圾主要包括果树枝、农作物秸秆等。

1.6 其它垃圾

其他垃圾主要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2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土地, 同时垃圾中有害成分对大气、土壤及水源也会造成严重污染, 不仅破坏生态环境, 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 要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 而且堆肥处理不能减量化, 仍需占用大量土地。焚烧的实质是将有机垃圾在高温及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成惰性气态物和无机不可燃物, 以形成稳定的固态残渣。

现有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有如下4种技术。一是高温好氧堆肥技术, 当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大于15%时, 堆肥处理可使垃圾达到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垃圾堆肥可用于农业生产, 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因此, 垃圾堆肥法的资源化效益显著, 但堆肥要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高, 重金属含量低。二是生物质气化技术, 该技术利用农村丰富的有机废弃物资源, 如秸秆、柴草、谷壳等废弃物, 经高温热解, 投送燃烧产生可燃气体, 具有诸多优点:能源转换率高, 能耗低, 燃烧时间长, 火力大而稳定, 燃烧时无污染, 既能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 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三是蚯蚓堆肥处理技术, 蚯蚓堆肥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蚯蚓食腐、食性广、食量大及其消化道可分泌出蛋白酶、脂肪分解酶、纤维分解酶、甲壳酶、淀粉酶等酶类的特性, 将经过一定程度发酵处理的有机固体废物作为食物喂食给蚯蚓, 经过蚯蚓的消化、代谢以及蚯蚓消化道的挤压作用转化为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特性都很好的粪, 从而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四是厌氧发酵技术, 厌氧发酵法是使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中, 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 产生可燃气体———沼气, 将有机物转化为能源用作生活燃料, 同时沼渣是优质肥料, 该方法使有机物充分资源化。

3 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危害

农村生活垃圾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 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 有害物即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

3.1 污染水体

如把农村生活垃圾直接倾倒于河流、湖泊, 进入水体, 不仅减少江湖面积, 而且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造成水体污染。

3.2 大气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如未经正确处理, 如秸秆焚烧, 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更加重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此外, 有些生活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经长期堆放或焚烧, 散发出大量有害气体, 恶化环境。

3.3 土壤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堆置或填埋处理, 垃圾中含有的有害成分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 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 妨碍周围植物的根系生长, 或在周围机体内积蓄, 危害食物链;使土壤碱度增高, 重金属富集, 使土质和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如不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塑料袋等, 如果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 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 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塑料垃圾进入环境后, 由于其很难降解, 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一般可达100~200年, 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另外, 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 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 导致农作物减产。

3.4 影响环境卫生

篇4: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调查报告

一、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原因

1. 社会进步

在很多年前,社会科技并不发达,塑料、电池等对环境造成威胁的垃圾在农村使用少,因而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危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农民对塑料等制品使用量陡然增加,其结果是产生大量不可降解垃圾。

2. 农村人口增加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在封建传统观念的阻碍下实行得并不很好,所以农村人口仍以一个比较惊人的速度增长。人口增长直接造成对生活资料需求的增加,而生活范围并未扩大,导致一定生活范围的垃圾量相对增加,加重环境负担。

3. 地方政府不作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章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该法还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若管理不当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是未见管理,也未见承担责任。至少在当地没有任何执法人员或单位出面管理环境污染问题,更不要说组织修建垃圾站,聘请人员进行垃圾回收。

4. 农民素质不高

个人认为,农民素质不高的根源并不全在农民本身。现在所有学校都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不注重其它素质的培养,当涉及环境问题时,也只是在课堂上匆匆带过。当代教育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过去?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农民,导致其环保意识不高,在农村出现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便不足为奇。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我们不但要反思产生这一严峻形势的原因,更要思考应对的策略。

二、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措施

1.打破传统封建观念束缚

让农民主动接收先进思想文化,接受计划生育政策,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育观念,实行少生优生,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村民素质。

2.加强对地方行政机关监督

通过各种渠道向地方政府多提意见和建议,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此外,还应通过法律强制有关部门执行,保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3.借鉴学习治理污染成功案例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法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该县按3~5户农户在一起为标准建1个垃圾定点收集池,每组建1~2个生态垃圾处理池,每镇建1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县城建1个垃圾填埋场。各村民小组以村民议事方式,从本组选1名保洁员,每周工作一天,将农户定点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组上的生态垃圾处理池,按标准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交废品收购站,将80%可降解处理的生活垃圾进行发酵处理作有机肥料,再由村上选出的1~3名保洁员将组上生态垃圾处理池无法生态化处理的建筑垃圾等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压缩中转站,最后由镇上派人送县上统一处理。除县财政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垃圾处理外,该县还通过村民每人每月交纳1元卫生费的形式,让村民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监督工作中,形成人人都是卫生监督员的良好局面。建立全省首个“新公民”培训基地,委托第三方专业培训学校,长期开展“新公民”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村民素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促进全县环境改善。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科学运行模式。罗江县的人们已经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行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也让我们看到了治理环境问题的希望。

环境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若不治理,于国家发展有碍、于人民生活有害,国家的民族复兴之路也将异常艰难。只有落实于行动,各司其职,才能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做出贡献。▲

篇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201 郭茹奕

1 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社区生活垃圾主要是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包括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废旧塑料袋、废弃日常生活用品与农具、废纸、煤渣、废旧衣物、碎瓷片、玻璃、废旧电池等。目前, 我市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基本上仍处于混合收集阶段, 个别社区甚至没有做到垃圾装袋入箱;农村社区垃圾回收呈现无组织性, 主要是拾荒人员、个体小贩直接从居民手中或从垃圾箱中翻拣一部分可回收物品, 品种主要有废塑料 (饮料瓶、洗发液瓶、油桶等) 、废金属、废纸 (旧报纸、旧杂志、旧书、旧纸板等) 、旧家用电器、旧家具等, 收集后各显神通卖给回收厂家;处理方式则由混合收集所决定, 主要是简单的卫生填埋与压缩焚烧, 还有少量生活垃圾未经处理, 只是临时堆放, 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我市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放分不清、收运拣不净、终端处理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农村社区居民的居家垃圾始终随意扔放, 没有对生活用品垃圾、餐厨垃圾、电子垃圾、废金属垃圾、废塑料垃圾、建筑垃圾等进行分类; (2) 虽然市镇两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部分农村社区安装了分类垃圾箱, 但是很多农村社区居民不知道垃圾箱上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所分别包括的垃圾种类, 导致大量分类垃圾箱成了混合垃圾箱, 有些本来已分类投放的垃圾又被清理人员混装在一起, 没有达到垃圾分类的目的, 还严重挫伤了分类收集者的积极性; (3) 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采用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 占用大量土地; (4) 常设在农村社区附近的垃圾箱或投放站由于未分类投放, 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 经过拾荒者一番翻弄, 箱内或周围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污水外溢, 清运有时不及时, 既影响城市景观, 又造成了二次污染, 周围居民对垃圾箱和投放站周围卫生怨声载道; (5) 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式处理垃圾, 浪费了资源; (6) 垃圾管理体系比较混乱, 环卫部门既是监督机构, 又是管理部门与营运单位, 政企合一, 这种体制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竞争机制, 制约了垃圾管理事业的发展, 不利于形成功能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回收与处理系统; (7) 没有形成健全的垃圾收费制度, 垃圾产生者分类投放情况、产生垃圾数量与收费数额不挂钩, 甚至相当一部分农村社区居民拒交垃圾处理费。

2 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对策建议

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是实现国家提出的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的基本要求, 也是发展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进行垃圾分类收集, 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 降低处理成本, 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是普遍现象。如日本东京的垃圾箱分得非常具体, 废旧干电池、纽扣电池、充电电池都有不同的收集箱, 每家都不会混放、乱投垃圾, 否则将受到处罚。同时, 扔垃圾还分日子, 如:果皮、菜渣等每周一、三、五扔;报纸、纸板箱等每周二扔;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政府很早就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小学的社会课也把垃圾问题纳入课本, 垃圾分类观念已深入人心, 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但作为农村社区, 不能象发达国家先进城市那样提出过高的要求, 垃圾分类收集一蹴而就, 而要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等。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舆论导向, 政府支持开展公益宣传,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责任意识, 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既是垃圾的制造者, 也是垃圾的受害者, 人人都要承担垃圾处理的责任和义务, 充分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重要意义。生活垃圾分类是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不从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资源化利用就无从谈起, 减量化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大力开展“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行动, 大力倡导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促使农村社区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 努力营造农村社区居民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使“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和“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农村社区居民认可。

其次, 由于农村社区居民大多来源于农村拆迁, 不少居民特别是年纪大的居民文化素质较低, 对居民分类收集的要求不能太高, 分类宜粗不宜细, 以增强可操作性。建议初次分类只分为湿垃圾和干垃圾两类, 湿垃圾是指含较多水分的垃圾, 一般多为有机垃圾, 包括剩饭剩菜、骨头、菜根菜页、瓜果皮核等食品类废物;干垃圾是指不含水分或水分含量很低的垃圾, 主要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橡胶、废陶瓷、废竹木、建筑垃圾等, 其中含有大量可以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的物品[1]。这样的分类比较直观易懂, 只有两大类, 便于操作和实现。湿垃圾单独分开, 及时收集、及时运送, 及时处理。剩下的干垃圾不容易腐化, 可每间隔一段时间集中收集一次, 运送至垃圾分选厂, 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专业的二次分选、分选出的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橡胶、废陶瓷等物品, 可作为资源回收;分选出的可燃垃圾含水率低、热值高, 适宜进行焚烧处理, 分选出的不可燃垃圾适宜进行卫生填埋;分选出的有毒有害垃圾送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妥善处理。以垃圾源头初次粗分类与处理过程中集中的专业细化分类相结合, 是比较符合我市农村社区实际情况的分类方式。

再其次, 要加强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很不容易争取农村社区居民做到了初次分类收集, 由于环卫工人素质不高或设备不全, 做不到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 就会极大挫伤广大农村社区居民分类投放与收集的积极性。垃圾分类收集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而是一个系统问题, 解决垃圾分类收集的后续问题是影响能否实现垃圾分类收集目的的关键。必须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不断推进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和分类处理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工作规则, 减少管理与工艺上的成本, 才能调动农村社区居民分类收集垃圾的积极性, 提高分类回收和分类处理的可行性。

最后, 健全垃圾管理与运行体系, 完善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市与镇两级政府要加大经费扶持力度, 保证农村社区垃圾收集、回收与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的要求;环卫部门要加强环卫队伍建设, 保证环卫工人自觉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还要出台科学合理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按照“谁产生、谁依法负责”的原则, 要求垃圾生产者根据其垃圾分类收集情况、产生数量支付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费用, 以收费方式引导垃圾分类收集和源头减量化。对于收入水平较低、无力支付垃圾费的农村社区居民, 可以实行以分类收集情况给予减免垃圾费的政策, 引导他们自觉分类收集和正确投放垃圾。政府要鼓励废品收购, 社区可以组织下岗待业人员从事废品收购工作, 促进农村社区居民再就业, 政府要出台废品收购优惠政策, 适当降低废品收购的税收标准或干脆免税, 使废品收购者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也能适当提高废品收购价格, 刺激农村社区居民分类收集、出售可回收废品。

参考文献

篇6:分类处理破解农村垃圾难题

垃圾分类,被公认为是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国内众多城市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却纷纷以失败告终,一些城市管理者甚至感慨垃圾分类是“世上最难做的工作”。不过,当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难以为继之时,国内部分农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却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且收效甚是明显。

垃圾变宝农村环境大变样

“10公斤玻璃换一瓶白醋,8公斤农膜换一瓶酱油……”在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的环保超市里,当地农户兴高采烈地把生活垃圾兑换成了生活物资。

2008年开始,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果园镇开始探索农村环保合作社的运营模式。2009年,全国首个农村环保合作社在果园镇正式成立。作为全国首创的环保合作社,果园镇环保合作社勇趟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的“深水区”。

果园镇的农户生活垃圾一般被分为3类: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有毒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当地保洁员李大姐介绍,可堆肥垃圾由村、组保洁员督促农户丢入垃圾池中进行堆沤,待发酵后再还田处理;可回收利用垃圾以及有毒有害不可降解垃圾,由村保洁员以政府指导价到农户家上门收购。

据了解,果园镇共有7个村、3个社区,分为10个环保合作分社。每个分社又分为3到4个片区,每个片区安排3至4名保洁员,负责垃圾捡拾和回收。每个分社一个星期清理一次,把分好类的垃圾运往镇上的生态环保合作总社。对于可回收利用垃圾,全镇统一运往汨罗的垃圾资源化市场进行资源化处理;有毒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则运往长沙县汉山垃圾填埋场进行专业的无害化处理。

果园镇的生态环保合作总社旁还建立了一个环保超市,这是一个可回收垃圾物资兑换处,村民可以把一些可回收或者有毒有害的垃圾打包带来总社,根据回收价格,兑换相应生活物资。“上次10多个农药瓶换回一瓶洗洁剂。”对于用完的农药瓶,金江新村的李世平现在每次都会带回家收好,而不再是随便乱扔在田边或塘里。

“其实,农村90%的生产生活垃圾都可以‘变废为宝’。”果园镇环保合作社负责人彭长兴算了一笔账:农民把废品卖到环保合作社之前,就已经把垃圾总量的60%就地堆沤分解掉了,合作社向农民收购废品后再次分类,将30%的可回收垃圾卖给回收公司,这样经过两次减量后,只剩下10%的不可利用垃圾被送到垃圾场进行填埋。

“通过分类处理,镇域内生产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镇垃圾中转站中转的垃圾,现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减。”果园镇党委书记鄢兴杰指出,这一举措大大改善了垃圾包围村庄的“脏、乱、差”局面。

由于成效明显,果园镇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在长沙县得到全面推广。现在,长沙县每个镇都有一家农村环保合作社,建立起了“分户收集、分户处理、村民自治、政府补贴、合作社运行”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了城乡垃圾处理全覆盖。

市场主导垃圾产生大效益

“一氹两池三桶四筐”,这是湖南攸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精练总结。

一氹”即设置在果园里、稻田边、菜地里或者山林边的凼肥坑,用来处理厨余垃圾;“两池”指各户设置的垃圾焚烧池和各村设置的有害垃圾收集池,用来焚烧纸杯、卫生纸等不可回收垃圾和收集电池、废旧灯具、过期药品、化妆品等有害垃圾;“三桶”放置家中,用于临时收集和运输有害垃圾、填埋垃圾和焚烧垃圾;“四筐”用来分类存放玻璃、塑料、金属和纸张等可回收垃圾。

为了有效对接农村“一氹两池三桶四筐”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攸县进一步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投资1200万元成立了攸县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按照“一乡一站、一村一点”的网络布局,设置19个乡级再生资源回收站、123个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和一个垃圾分拣中心,以“六定”法原则,形成“农户——村回收点——乡回收站——县回收公司”的统一回收网络渠道,有效回收利用生产、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化害为安。

所谓的“六定”法原则,即定地点:全县原则上“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点一人”,各回收站点统一挂牌,公布相关信息,方便居民及回收人员送售和收购。定时间:回收公司、回收站、回收点分别负责编排和公布到各乡镇、村、村民小组回收时间。定种类:按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对废弃物资分类,分别处理。定价格:根据实时市场行情,在全县范围内公布各类废旧物资收购指导价。从农户到县资源回收公司,整个回收环节户、村、乡镇、县各级均按市场机制确定合理差价。定规则:全县废旧物资由回收公司安排回收人员持证按统一价格、种类、时间和地点依规收取,无证、违规收取的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罚。定职责:明确回收公司、站点、回收人员和各乡镇以及城乡同治办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县回收公司+乡镇回收站+村级回收点+流动回收人员(保洁员)”的运作模式,形成“户分类、村(社区)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运行机制。

除了回收有一定价值的废旧物资外,攸县还对那些白色垃圾(如一次性塑料杯、塑料袋等)和有毒有害物资,在收回储运上也建起了适当奖补办法。比如,采取给乡镇社区收废员每人每月100元收储误工补贴等激励措施,调动起收废员的积极性,从源头上保证了全面回收城乡居民的白色生活垃圾及有害有毒废弃物。

据湖南省环保厅统计,攸县年产生活生产性废旧物资约20万吨,采用这一管理机制以后,8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就地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可回收垃圾潜在价值5亿元,通过精细化处理,可实现产值约10亿元,将产生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提高意识分类政策好落实

“可用的,卖钞票;能烂的,变肥料;剩下的(不可回收的)才倒掉。”浙江省仙居县横溪镇朱塘岸村的张大爷今年已经70岁了,原来根本没听说过垃圾分类,现在,他用这简单的顺口溜就把垃圾分类的原则记得很清楚。

nlc202309021443

走进横溪镇朱塘岸村,随处可见路边放着蓝、绿、橙3种颜色的大垃圾桶,上面标明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示意图。同样,随便走进任何一户村民家中,也有这样3种颜色的垃圾桶。按照设计,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将进行资源回收;果皮、菜叶等厨余可肥化垃圾,收集后,将经过沼气池“变身”化肥;其他不可回收垃圾,则运到镇中转站,进行统一处理。

规矩定下来,可是如果村民不遵守,垃圾分类也可能只是摆设。“我们有两大法宝。”横溪镇副镇长吴伟锋介绍说,一是“捆绑式”责任联包工作机制,各级干部明确包干任务;并联合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活动,以学生来带动家庭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中。二是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村规民约,村民互相监督,做得好的村小组每月可领到小礼品,不自觉的村民要受到全村人的指责。镇里也不定期抽调镇勤廉跟踪督评小组部分成员和社会上威望高的人员,组建“找茬组”进行检查监督。

在这两大措施下,横溪镇垃圾分类已初现成效。吴伟锋提到,自今年3月以来,10个试点村已分类处理垃圾1320吨,回收利用垃圾835吨,回收利用率达63.3%,产出生物有机肥12.5吨,垃圾分类误置率控制在5%以内,每天运往县垃圾中转站处理的垃圾较过去减少60%。

在浙江桐庐县横村镇杜于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一黄一蓝两个垃圾桶,按规定村民们把“可堆肥垃圾”倒入蓝色桶,把“不可堆肥垃圾”倒入黄色桶。而不同的垃圾则有不同的保洁员进行收集、处理。“不可堆肥垃圾”直接运到镇垃圾中转站进行处理,“可堆肥垃圾”则由保洁员运到村垃圾处理站进行堆肥处理,将垃圾变成肥料。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垃圾桶上还清晰地标着数字。村干部姚兴军说,在他们村,每只垃圾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实行“一户一号”,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每家每户实行垃圾分类的情况,并进行积分评比。每个季度村里将根据村民积分情况进行奖励,而且到年底,表现好的村民还可以拿价值几百元的奖励。

据统计,该制度推行以来,该村每天可以收集到“不可堆肥垃圾”一吨左右,每2天收集到“可堆肥垃圾”半吨左右。“同时,村里每个月由网格长带队按网格分布上门例行检查,管理人员积分与网格长积分形成月结积分,月结积分在村务公告栏张贴通报,每季度按农户垃圾积分进行鼓励表彰,并设一二三等奖,按名次奖励分发洗衣粉、肥皂、牙膏等小礼品。”姚兴军说,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不仅使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善,而且也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

今年3月,浙江开化县也开始启动垃圾不落地工作,树范村率先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分管卫生工作的村支委徐革洪说,为治好垃圾,树范村两委出了“狠招”:将原先10多个垃圾池全部打掉,分区划块设立了18个生活垃圾投放点,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写入村规民约。

此外,为了防止建筑垃圾乱堆,每户村民建房前必须先缴纳5000元垃圾清理押金,一旦发生垃圾乱堆乱放,清理费将从押金中扣除……

村民程月清说,一开始对生活垃圾分类、定点定投并不习惯,但村里“盯”得紧,违反者不仅要受到批评,屡教不改者还将受到重罚。一段时间下来,村里人逐渐养成习惯,不仅家里干净了,原来垃圾发臭、蚊蝇飞舞的情况也不见了,村庄干净整洁,人住着更舒服。

“农村生活垃圾种类比较少,如果分类做得好,将会大大减少末端处理压力。”不少环保人士提到。在农村生活垃圾中,塑料瓶、纸皮箱等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村民一般都会自行挑拣出来卖给回收机构;餐厨垃圾,可以用于喂猪、养鸡等;烂菜叶、瓜皮等,可以用于沤肥之后作为农用肥。经过这些分类之后,剩下需要收集处理的不可回收垃圾已经大大减少。这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同时健全垃圾收集处理的渠道,使村民不仅愿意参与垃圾分类,而且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我们基层的领导干部集思广益、因地制宜,通过制定各种村规民约、政策规定,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构建起畅通便捷的回收处理渠道,从而将垃圾分类在农村更好地普及开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篇7: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201 郭茹奕

【关键词】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拟实验;环境意识行为;可行性建议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城市的加速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带来生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校园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挑战。如果高校生活垃圾没有妥善处理,它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而且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根据高校生活垃圾情况在校内实践以分类模式为基础的高校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如果在高校能够成功推行,其他领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垃圾的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一、我国高校生活垃圾现状概述

(一)高校生活垃圾的概念

高校生活垃圾主要是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包括塑料制品、纸质包装、印刷制品、金属制品及瓜果皮剩饭菜等,覆盖区域为寝室、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及公共活动区等。

(二)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现状为:

1.大部分高校设有分类垃圾桶,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投放;

2.在大量学生聚集的教学实验室等地的自觉分类行为相对显著,而公共活动区及寝室等地有意识的分类行为不明显;

3.绝大部分学生有分类意愿,但在缺乏系统分类方法和认为自己的分类行为无实质意义情况下,多数会放弃分类行为;

4.部分学生按要求投放,但学校没有根据分类要求回收,导致分类的垃圾再次被混合。根据以上现状,我们团队进一步对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试点模拟实验。

二、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分析

团队成员在作为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实施地的公寓内,对部分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项目实施的前晚走访了所有将参与本项目的寝室,对研究项目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团队成员向每个寝室的成员发放白色和蓝色垃圾袋各一卷,以及分类要求说明一份。干、湿垃圾分类要求说明见表1.

根据试点公寓内参与者的分类行为,团队成员对各寝室的分类情况作了调查,详见表2.

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项目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部分学生的环境行为进行了观察。

一方面在试点学生公寓内,参与垃圾源头分类的部分学生在开始的几天是将垃圾装入一个或两个同色的垃圾袋中,虽然也有参与者将垃圾装入不同垃圾袋中,但是并没有分类的迹象。在第10至15天内,按两色垃圾袋放置垃圾的寝室数量有变多的趋势,同时按要求分类的寝室数量在逐渐增多,大垃圾桶内垃圾碎片变得更少,垃圾袋变多;项目后半段,分类情况有所好转。

此次项目只进行了三周,在项目实施期间,分类率最高为32%,虽然并没有完全达到分类要求,但是有较为明显的分类行为发生,且有上升趋势,表明参与者已开始慢慢接受本次项目所提出的模式要求,如本项目持续下去,结果将会更好。

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在大学教学区和公共路段的分类垃圾桶旁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虽然没有人随意将垃圾丢弃在路上,但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而是随机投放。说明我国对垃圾需投放在垃圾桶的普及教育工作结果是相对显著的,但在一个没有约束的环境下,依靠学生的自主意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效果目前还不理想。

三、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高校垃圾主要分布在生活区、教学楼、图书馆、公共活动区,根据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发现生活区及公共活动区的垃圾成分较为复杂,湿垃圾的比例比教学楼、图书馆等地更大一些,而教学楼及图书馆等场所的垃圾主要是纸制品及塑料瓶,根据不同场地产生的垃圾成分不同,为提高分类回收效率,本文提出针对校园情况对学生产生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流程为:

1.令学生自觉将垃圾从源头分为干、湿两类投放。

2.将生活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干垃圾集中收集、分类回收、送至回收部门,其中学生的旧衣服旧鞋子可以通过青协捐助给有需要的地方,湿垃圾局部集中、进行粉碎脱水处理、污水排放处理、压缩残渣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3.在教学区域及图书馆等地按照书纸类、瓶罐类、其他类三类进行分类,其中旧书旧杂志可以卖给校内的二手书店,或者发布到网上的校内二手平台,进行校内循环使用。

四、对高校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

(一)增加垃圾回收设施

学校要加大垃圾回收设施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的意愿。每个寝室楼层设置垃圾分类投放设备,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公寓设置专门的电子垃圾回收点,使有毒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离开。同时设置一个专门的可回收和再利用垃圾投放点,方便清洁人员将不同类别可回收的垃圾进行投放,也便于统一收集处理出售给第三方。

(二)加大垃圾处理宣传

在学校内,应加强对垃圾回收和利用方面的知识宣传,灵活地运用班级宣传和网络宣传两种方式,根据男女生的差异性,年级之间的差异性,分别进行宣传。可以采用以班级宣传为主,网络宣传为辅的宣传途径,并且相对于女生而言,更要加大对男生的宣传力度,相对于大三和大四学生而言,更要加大对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宣传力度。由于男生环保意识较低,在男生寝室加强垃圾分类宣传。针对女生的性格特点,在女生寝室进行寝室内评比。对大一学生增设垃圾处理的相关课程,对大二大三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辩论赛,对大四学生鼓励环保创新项目等。

(三)建立高校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

建立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将寝室、公寓、学校和第三方企业联系成一个整体。学校为公寓分配专业化管理人员,对寝室进行监管,并将寝室分类的干垃圾和湿垃圾集中到一起,每周由废品回收企业、养殖企业定时清运。废品回收企业对从学校回收到的塑料瓶、废纸等可回收垃圾进行下一步处理,养殖企业将废弃食物加工饲料,第三方企业将资金回流到学校。学校将资金部分用于校内宣传和改善设施,部分发放到公寓楼作为垃圾处理的储备资金,根据公示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寝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寝室和个人提出批评,制定奖励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构建出稳定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为长期的垃圾回收利用奠定基础。

总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对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而由高校内部建立循环模式入手,更易于向全国范围推广,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从而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子利.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置方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王民.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白然辩证法通讯,2000, 22(4): 86-90.

[3]王新科,郑现明,王博铎.高校学生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验和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3(16): 3-4.

上一篇:12星座性格特点和爱情下一篇:分管副校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