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视机的散文

2024-06-08

我的电视机的散文(共14篇)

篇1:我的电视机的散文

我的电视机的散文

最早看电视的记忆,是五六岁时候的事儿。有户姓李的人家拥有村里唯一的一台电视机,黑白的,熊猫牌。那台电视不仅是他们一家人的,也是我们徐家屯全村所有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里三层外三层的挤了满满一屋子。老李家,成了村里的公共大剧院。

就为了能挤个地方看电视,我们小孩子都是早早吃饭,早早去人家屋里等候。主人家经常是正在吃饭,见我们去了,还是热情地起身招呼着,李大伯赶紧去把电视机打开。来看电视的人太多,一会功夫就人满为患。我们小孩子就只好坐到最前面,看电视要仰着脑袋。

隐约记得那时看过两部电视剧,有《燕子李三》和《蛙女》。故事内容在脑海中早已模糊,李家人的质朴却至今难以忘怀。细细回想,耳畔仿佛听得到从前的笑语欢声。那时虽然贫苦,但是在贫苦之中的一点点快乐就显得无比珍贵,它更会让人轻易地满足。

初中二年级,我已经十五岁。那年冬天,家里卖完黄烟,稍有余钱,父母商量着去街里买一台电视机,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几个孩子高兴得不得了。父母去买电视那天我正在学校上课,好不容易盼到午休时间,我急急跑到街里卖电器的东盛商店。卖货员告诉我说上午确有人赶着马车来买走一台电视,我忙问拉车的是不是一匹白马,卖货员笑着说好像是一匹白马。我乐得冲卖货员连说几声“谢谢”,心满意足地跑回学校。下午的几节课,几乎什么也没有听进去,脑子里翻来覆去出现的,全是电视机的影子。

14英寸的北京牌黑白电视机,这对我们来说,俨然就是宝贝,在当时,村里有电视机的人家绝不超过十户。电视机没什么毛病,可问题就出在天线上,树立在房子外边的天线总是不管用。有一天晚上,电视里正在直播一场文艺晚会,我们等了好久终于盼到小虎队登台表演。哪知道三个小帅哥一出场,电视屏幕上就忽然飘起漫天雪花。大哥去外边转动天线,我在屋里看着屏幕变化的效果,图像稍见清晰我就大喊:“好啦,停下吧!”可等大哥撒开手进了屋,这电视图像却又模糊一片。没办法,大哥还得跑出去继续调整,如此反复多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效果终于正常,可是小虎队的.精彩表演已经结束,弄得我们几个无可奈何,很是懊丧。

我们兄妹三个读书都很勤奋,相继考入师范院校。参加工作,又先后都结婚成家。三个小家庭,家家都有一台彩色电视机。妹妹抢先给父母换了一台彩电,原来那台黑白小电视才算光荣地下了岗。

今年,就在一个月前,我家里的21英寸彩电出了点问题,原本修一修也可以,但当我走进家用电器行,看到一台台超薄液晶电视在背景墙上变幻着亮丽的色彩,我头脑中瞬间产生了买台新电视的想法。想到今年国家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我和丈夫最近都涨了工资,每人由原来的2100元左右已经增长到现在的2500多元,生活境况已经大大改观,于是我拿定主意,决定买台新电视。听老板介绍说现在最新上市的电视有3D效果,我迫不及待地想亲自体验一下。戴上3D专用眼镜,眼前的景象使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声惊叹。电视画面里的蝴蝶从屏幕里双双飞出,在我身前翩翩起舞。一会儿金黄的树叶又飘洒下来,好像就落在我的手上。新时代新科技让我感受到无限惊喜,虽然37英寸3D效果的液晶电视价格不菲,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我的电视机在变,身边的一切也都在变。我们的生活将越变越好,我们的幸福将越来越多。这一点,我相信,所有的人也都相信。

篇2:我的电视机的散文

第一次看电视是在1975年10月份,那时,我还在祖国的白山黑水间当兵。有一次,我和部队的新闻干事到一个农场采访,路过沈阳,在军区招待所的会议室里,第一次见到电视。一年以后,我们部队调防到北京,住在当时已经停办的人民大学院内,每个连队都有一台电视机,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能看到电视。后来,因为一件意外的原因,我退伍回到了皖北平原的老家,这一别,竟有将近六年的时间没有见到电视。

我退伍不久,家乡就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但当时的农民还很穷,既使是收音机也很少,电视机则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我那时刚从部队退伍,加之又患病在身,情绪低落心情烦燥。几年的部队写作工作,使我养成了爱看书看报的习惯。但一个偏辟乡村的农民,又那里有书读,那里有报看。这使我的`情绪更加烦闷。新婚不久的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恐怕我情绪这样烦燥下去,不但治不好疾病,反而加重病情,就想方设法调解我的情绪。于是,她就从娘家借了几百块钱,买回了一台十七英寸的熊猫牌电视机。妻子的这一行动,使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债台高筑,但一想到她这样做也是为着我好,我也就没说什么。

电视机买来之后,原本平静的家庭变得不平静起来。一到晚饭过后,大人,小孩就拿着蒲扇,高的板凳低的靠椅,就像那时看露天电影一样往我家赶。大人们喜喜哈哈地谈天说地,小孩子大呼小叫着呼朋引类,一屋子乌烟瘴气,一屋子吐沫和纸屑。每天都是这样,电视机里什么节目都没有了,彻底没影了,乡亲们才肯离去。我平素喜欢安静,如此环境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我的病情。无奈,妻子只好把家用的大方桌抬到院子里,然后,将电视机放在上面,这样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那时,正值香港电视连续剧《霍无甲》播出的时候,由于村里只有我家一台电视机,每天晚上,到我家看电视的人们就像赶会的一样,络绎不绝,电视机前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就连柴禾上都挤满了观众。有时连院中的杨树上也爬上了人。有一次,正放着电视剧《霍元甲》,一集播完,正在插播广告的时候,突然听见咔嚓一声,紧接着就是扑嗵的一声巨响,原来,刚才一位小伙伴所坐的杨树枝折断了,他从树上坠落了下来。

后来,我因为舞文弄墨,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分配到家乡的小镇工作,举家迁到了镇上,那台十七寸的熊猫牌电视机留给了父亲。到镇上后,我又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闲暇无事时,我最喜欢收看《新闻联播》、《体育快报》《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在这里,每家都有一台电视机,再也不会出现到别人家看电视的现象了。与此同时,我们村里的电视机也多了起来,到父亲那里看电视的人也逐渐稀疏了起来。为了能吸引更多的人到家看电视,父亲也更换了一台彩色电视机。但随着彩色电视的普及,到家看电视的人还是越来越少了。

现在好了,全县城乡家家有了彩色电视机,而且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人们吃了晚饭就急着到有电视机的家庭看电视的历史永远成为了记忆。电视频道增多了,内容丰富精彩,画面清晰自然。电视机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凸式到直角,从普平到纯平,再到数字高清、等离子、液晶、背投等,无不折射出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

篇3:电视散文的电视化追求

一、注重造型, 画面生动

与其他电视品种相比, 电视文学更为注重画面造型的设计, 以鲜润生动的画面语言实现作者抒情写意的目的, 切忌以浅陋直白的画面简简单单地填充文字。制作此类节目, 应避免死板, 多一些灵活的真实;避免粗浅, 多一些有内涵的画面, 准确捕捉表现对象的形、质、动空间和时间的特性, 创造性地形成生动有力的画面语言。笔者编导的《梦故乡》是一篇抒发离乡游子思乡念家之情的电视散文, 用转动的风车表现久远的记忆又在这片土地上转动, 用冷色的远远淌来的流水表达乡愁, 将广袤大纵湖上悬挂一轮夕阳的画面处理成金黄色调, 渲染出梦一般的怀乡情绪……使得有形、无形的东西都具像化了。

二、强化抒情, 渲染意境

电视散文的特点是能引发观众的感情, 叩动人的心灵世界, 对人感情世界的撞击及所形成的审美愉悦, 是其他电视样式所不具备的。电视散文的抒情性与意境的营造是密不可分的, 浓厚的艺术境界的渲染点化会使全篇流溢着绵绵不绝的诗情韵味, 芳香人的情感和记忆。然而, 电视屏幕的画面一目了然, 很难引起人的想象空间。叙事性作品在电视手段的运用上还相对较好把握, 纯抒情性作品电视化则较有难度, 那流动飘忽、朦胧迷离的情感实现具像化则更难。解决这一难题方法何在?古人曾说, “神用象通, 情变所孕”。这体现在电视文学创作中, 就是造型语言的“形”“神”交融, 综合使用同期声、解说、音乐、字幕等, 以丰富的声画效果造就情感的韵味。尽管具像化的东西拥有形象上的确定性, 可是“在解释上却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含混性” (马尔丹《电影语言》) 。这就要求编导在一开始面对文稿时, 大脑里就要铺展开一个鲜活的声画世界, 能留给观众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青岛电视台的电视散文《永远的蒲公英》, 表现的是一位单身哑巴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并将其培养成大学生的感人故事。女儿考取大学后, 编导以慢镜头形式推出女儿在远方充满深情地吹起蒲公英, 在漫天飘飞的蒲公英中叠化哑巴父亲哺育她成长的回放镜头, 此时《牵手》歌声响起, 字幕一字字打出女儿对父亲深情的爱。特写叠化反复出现, 父亲和女儿的定格镜头频频使用, 把人物内心的感恩、崇敬、欣慰、酸楚、思念, 立体、多方位地表现出来。

笔者编导的电视散文《那一片水上森林》, 借助一片博大的绿色世界, 从审美的、哲学的层面在人与自然的话题上对其作深层的文化观照, 并在这绿色空间里挖掘深邃、悠长的生命意蕴。要承载起如此深厚的内涵, 我们在声画设计、意境的营造上是下了一番功夫。仅以开头和结尾的早晚两组画面为例, 我们准确而巧妙地把握了远空、水面、水杉林、滑过的小船和小鸟等冷暖、逆光、倒影等色彩色调层次的组合配置, 不厌其烦地使用声声鸟语渲染“鸟鸣林更幽”的空灵境界, 什么都不用说, 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让你心动的自然的家”已然跃动在视线和思绪里。再配以富有情韵的解说和音乐, 富有内蕴的“生命之源”、“生命意识”便很自然地流淌在富有张力的声画世界里。

三、精于立意, 巧妙构思

将精巧的立意、构思以电视化手段体现出来, 可强化、放大作品的表现效果。然而电视散文的外在形式通常是松散的, 即“形散”, 特别是抒情类作品那朦胧、灵动的感觉和意蕴, 以电视手段表现难度颇大。这就要求编导在立意上狠下一番功夫, 以明确集中的“意”统一全文, 即“形散神不散”。要在吃透原文内涵的基础上精心立意, 使作品意象丰满、内涵深刻。譬如, 一个人想看大海, 历尽千辛万苦没有看到真正的大海, 却在一个特定场合看到能憬悟人生的另一种意义的“大海”, “大海”的立意使作品意境深远。

篇4:试论电视诗歌散文的创作元素

【关键词】电视诗歌散文;电视文学;音乐;画面;文化

一、电视的文学性

“文学是一门以语言为载体的艺术,读者在接受文学作品时,不能以视觉或听觉直接感知到形象,而是要通过识别某一符号系统所设计的特殊字形和发音,联想到与这些符号相关的形象。”

从电视诗歌散文的创作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文学对电视艺术的这种深远影响。在抒情艺术的领域,散文无疑是电视艺术中的先行者。其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在:

(一)善于传达人的情感和思考

人们常用“言有尽而意无穷”来表达对文字深刻内涵的追求。这也正揭示了人们在文学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味与感触,甚至可以打开读者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电视诗歌散文中,作者通过运用诗性的文字,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并循着这条文学想象之路,让观众重新投入到电视画面的内容当中去,通过两次艺术的处理,将观众的情感和思考投入到作品当中,得出对作品全新的感受。这是文学独有的艺术魅力。

(二)善于带动读者的大脑想象

电视散文的联想一般是以作品的主旨为轴心,并给大众想象的空间。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悟影视作品中文字的魅力。

想象是一个过程,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它通过某一意向,并将其投射到脑海中,就可以产生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思维活动。而文字作为一种创作元素,是最能打开人类想象的钥匙。在电视诗歌散文中,解说词不仅能够说明镜头的表现意图,同时根据文字特有的属性,激发观众在所观所感所闻中,得到独有的见解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样可以使观众更好的理解解说词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使影片的结构脉络更加清晰易懂、完整可观。

二、电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电视文学,既使用电视语言,又使用艺术语言,发掘和展示世界的审美价值。它的这种审美上的丰富性和优越性,表现在它所禀具的多重美学特征上。”

(一)追求现实生活的真实

电视诗歌散文,首先应该是要保证拍摄内容的生活真实性的。尽管艺术的表现手法上有很多,不论是夸张、隐喻还是直抒胸臆,都将生活真实性作为艺术表现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或拓展。因此,作品的结构形态应该是既形象又具体,既要有客观的表达,也不乏主观的陈述,这样才能给观众以浓重的审美感受。

(二)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

“由于电视文艺专题片融进了其他多种艺术样式的表现手段,诸如音乐、舞蹈、歌曲等,就强化了电视文学的艺术性。”[3]

电视文学不仅能够加强艺术手段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电视的艺术表现能力。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结合,相得益彰。使电视诗歌散文,甚至于其他艺术形式中,得到更好更优化的美学享受。

例如要拍摄平遥古城,我们既要考虑到它不仅有古老的历史底蕴,同时也囊括着现代艺术元素。因此要对地方独特的文化进行前期了解,不论是平遥古城大戏台中特有的北派宴舞,还是平遥民间特有的山西曲调,所到之处,都要有丰富的资料做依托。让来到古城的外乡人在轻松愉悦中领略到黄土高原所独有的风土人情,成为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平遥的民歌音乐来源于古代的庙堂音乐,而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出了庙堂,走向民间,其特点是曲调宛转悠扬,旋律悦耳动听,富有浓郁的山西地方风味,它的朗朗上口,它的无限自由。这些艺术表现手段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彩的艺术空间。

(三)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

“电视文学说到底还是屏幕上的艺术作品。”[4]作为屏幕上的艺术,就应该追求更高的艺术品质。在艺术处理时不仅要达到艺术标准,还应该为追求更好的表现效果,做出更精湛的艺术呈现。因为在观众得到观影体验后,与其说它是一种纪实性的风光片,不如说它已经成为个体对艺术的感悟和理解。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是审美价值另一方面的体现。

同时,电视诗歌散文除了一般的再现和纪实,还采用大量的表现性画面,和意念性构图去加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样既可以拓宽观众的想象,又将散文所要表达的主观意念生动的表现出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四)强调“情理交融”

在我看来,电视诗歌散文在抒情方面与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是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差异。尽管他们都有着精致的画面为文本支撑,也有自己的理念来统摄全片。但以真挚的情感负载起抽象的主题意蕴方面,电视诗歌散文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电视的音画配置

电视艺术是光与影的艺术,是视与听的艺术。电视画面是构成任何一种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电视音乐是电视艺术诸多表现手段之一。

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抽象的艺术。它是转瞬即逝的,然而又是记忆深远的。音乐往往能够直达各种艺术门类的深层,与各种类型的艺术在节奏方面、旋律方面、情感色彩方面等“达成共识”。

电视画面的营造,细节表现是必不可少的。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同时要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这也决定了细节的运用能够更好的表现画面语言,给人以心灵上的启迪。

综合以上,我们会发现充分发挥电视画面在影片中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电视画面质量,使其适应现代审美的需求,同时也是结合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来提高电视诗歌散文创作水平的重要措施。

四、结论

与其它电视艺术样式相比,电视散文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其文学化,它将散文电视化,优秀的散文作品通过电视技术展现给观众,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应该精心写意,追求意境,也需要传达人性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要带动观众丰富的大脑想象。将文学的意象与电视的技术手段有机结合,从而展现出充满审美意蕴的电视散文作品。

从电视的音画配置方面来看,音乐和画面不仅仅是为散文服务的,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也有着不同的使命,不论是音乐的选择,还是画面的选择,对于电视散文风格来说都能起到转折性作用。利用声音的力量可以扩充画面的信息,丰富和补充画面的不足,同样,利用音乐和画面还可以二次诠释文学在电视艺术上的表现作用。

总之,我认为,不论是对文学的推敲琢磨,还是对音乐画面的精雕细琢,都应该以电视散文的整体风格、创作理念作为行动的依据。如果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将多种艺术元素相互融合,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才是真正地相得益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电视的附属品,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价值。我们读到的散文文本通常是纯文字形式来表达的,而电视诗歌散文则是将文字与电视画面将结合的超文本或复合文本;如果说,我们听到的音乐是一首简单的曲调,那么融入到电视中,便是一首饱满丰富的交响曲;如果说,画面是一幅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那么电视镜头,就像是一篇史诗巨作。

电视诗歌散文中也是一样,每种创作元素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只有将语言文字、画面、音乐、音响等综合在一起,通过荧幕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才能使人们得到更多、更丰富的艺术享受。 才能让各种创作元素在新的创作手法中,展露他们的“弦外之音”!

参考文献:

[1] 林莉.论幼儿的文学欣赏[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2] 赵迁坤.如何将电视和诗歌散文更完美结合[J].记者摇篮,2006.

[3] 王硕.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审美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篇5:我的电视机的散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散文这一文学形式的论述,深刻阐述了电视散文的文化艺术及其创新、发展。

关键词:文学电视散文传播媒介传承拓展

电视散文出现的历史并不长远,199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在全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精美的画面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仿佛将观众带到了真实的情境当中,而电视散文正是借助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优势弥补了文学散文单一、刻板的形式,凭借电视屏幕观赏实现诗歌散文抒情写意意境的电视文学样式。可以说它的出现不仅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为散文开创了一番新的领域。

电视散文审美意境的超越与提升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注重表达意境,意境乃是思想与描写对象的高度统一,当作者将自身的思想感情与画面、声音融为一体时,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幅用文字表达的精美画面呈现了出来,这样的散文如同幽兰一般散发出动人的麝香。在电视散文中,特殊的传播媒介在观众和作品之间架设起了一道神奇的桥梁,观众不仅可看可听,而且使之具有了更加宽广的想象空间,电视散文可以使观众在鉴赏中对特定的情感感受状态表现的更直接、更快速、也更充分。因为电视散文可以直接用感情的色彩、情感的旋律、情感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感情丰富的艺术世界。观众在欣赏电视散文的过程中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思想感情和情感的双重交流。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方,而是通过画面、声音、字幕的完美结合置身于美文的故事情境当中,运用所听、所见、所感描绘出自己对于描述对象的具体感受。

电视散文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不仅仅是硬生生的文字,更是生动的画面与美妙音乐的同步实现,这是过去的平面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也有助于观众更直观的感受散文的内涵和意境。在这种直观的画面中,观众可以达到雅俗共赏、见仁见智的审美效果,从电视散文的欣赏过程中获取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和陶冶。

电视散文表现形式的丰富与创新

图像画面、声音音乐、字幕和诗文吟颂是构成电视散文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首先。图像画面是电视诗歌散文形成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图像画面就不能称为电视诗歌散文,电视本质的体现是文学的联想性在画面中得到栩栩如生的浮现,好的电视诗歌散文的确会挖掘文字的内涵、文学的韵味、意向的确定性,丰富文学文本的表现力。其次,音乐音响是电视自身独特的表现,它熏染文本表达的.色彩、表现文本空间幻化变迁、突出心理意蕴的节奏、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无形纽带、将情感的旋律模式化,从某种角度看,音乐音响更能深入的暗示点化文学的缜密内涵,发挥电视散文的抒情达意的特点。第三,字幕以及旁白的出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电视散文样式被赋予了文学联想空间,汉字所赋予人们的天然美感和吟颂所牵连文学的体味享受在这里成为文体的标识,意义重大。这三种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整体,而电视诗歌散文的样式创新性就在于三者的水乳交融。这种艺术的混合无疑是高明的、充满想象力的,并且在长时间内将被大众所欢迎和接受。电视诗歌散文以其别出心裁、新颖独特的变幻形式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自由转换和过渡。

电视散文节奏与韵律美的突破与发展

篇6:我的电视机

它的个头很大,占据了电视柜的一方天地,足有七十厘米高,八十厘米宽。电视机外壳是黑色的塑料制成,冬天摸上去也不觉得凉。它的上半部分是显示屏,长方形的,平时不开的时候显示屏是银灰色的,由玻璃成,稍微向外凸起一些,侧面看是弧形的,用手敲时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还会反光呢!如果电视机打开显示屏上就会出现五颜六色的画面,同时会伴随悦耳的音乐,性能很好。

显示屏下边有六个按钮,能够对电视机的功能进行调试,从左向右依次的功能为;调节音量的·黑白比较的屏幕切换的,跳台的·然后是开关了。这些按钮都是黑色圆柱形的,每个头上都顶着一个个小红点,像是一只只黑色的小企鹅一样趴在显示屏下方。它们一个个圆溜溜的,用手一摸,能够摸到一条淘宝细小的堎,这样能够防止手滑的时候拨不动按钮。我家电视机可好用呢!每一天晚上我们全家吃过晚饭都会坐在电视机旁边,爸爸爱看足球比赛,妈妈爱看肥皂剧,我呢,当然是爱看动画片喽!我们经常为看哪个频道而的面红耳赤,也经常为电视节目抒发感慨。

篇7:我的电视机

大家好,我是一台电视机,虽然我才“出生”不到几天,就被一位高大而帅气的叔叔从商场上买走了,我开心极了,我早就厌倦了在那里的生活了。

一路上,我就像一只飞出笼子的小鸟。叔叔家十分干净、漂亮,有美丽的水晶彩灯悬挂在我的头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毛茸饰品呢。我的身上有一个按钮,只要一按,我的身体上便出现了五彩缤纷的图案。对了,我还有一个兄弟,那就是遥控板,别看它小,权利可大了,只要它让我干什么,我就要乖乖地执行。我还有几个邻居,它们就是空调、音响和DVD。主人不在时,我们就聊聊天,主人在时,我们便为主人服务。

我是长方形的,大约有40寸,穿着一件黑色的礼服,能够播放出1至90个节目呢。因为有机顶盒大哥帮忙嘛!我还能玩游戏、节目录播、聊QQ,最重要的是我还能够上网购物耶,又方便又快捷,还能唱卡拉OK呢

说来,我也命苦的了,才来主人家不久,主人就不太爱惜我,这不,倒霉的事又来了,这天是星期天,小主人津津有味地看着卡通片,男主人走了过来拿起我的兄弟,转到体育节目,然后对小主人吼了一句:“作业有没做没做你还敢看电视”小主人说道:“我已经做完了。”男主人又吼道:“那你就去复习功课或看书啊,听到没有。”小主人只好遛去了书房。男主人在那看了不久,忽然听见女主人又气势汹汹地走过来抢过我的兄弟就翻到电视剧频道,男主人和女主人就这样来回争抢看节目,最终男主人明白斗可是女主人,就跑回房间睡觉去了,女主人开始看她最爱的电视剧了,几个小时过去了,我就开始发高烧了,于是我决定罢工不干了,就把遥控器叫来,正好它也很生主人的气,我们商量好对策之后,一下子我肚子上的图像不见了,主人这下可急了,赶忙请来了“医生”,经过“医生”的耐心检查和修理后,我很快就好了。“医生”嘱咐主人道:“看电视时间不要太长,要让它适当的休息,不然的话,它是很容易生病的。”

篇8:电视散文的突围之道

以199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为契机, 电视诗歌散文的创作因各电视的参与曾经十分热闹。时过境迁, 收视率利剑与传媒自身利益的冲突, 使得电视散文目前在大多数电视台难寻踪迹, 即使在央视这样以国家主流话语作为传播旨归的媒体, 电视散文也在不断地被边缘化。总的来说, 造成电视散文面对当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客观大环境看, 电视散文很少像现在这样直面市场的筛选与检验。

电视台往往将收视率作为衡量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 使得很多品位高、制作精良的电视散文栏目难以为继。而且目前的电视散文基本上是电视台投资或独立制片, 多依靠电视台自身的创作力量, 狭窄的题材、单一的风格和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发生冲突。此外, 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电视散文交易平台阻碍了电视散文的市场营销和资金流动。

2、从创作者看, 电视散文的本体性质使得优秀作品的创作

本身就对创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再加上日常栏目化播出下有限的时间必然导致节目质量跟不上观众要求, 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的观众自然会放弃这一节目形式。

3、从受众上看, 电视传播观念的改变。

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以及社会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 观众已经不能接受传统的“我播你看”“我说你听”的说教灌输, 而更倾向于对电视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观点, 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去, 这也是电视理念从“意识形态”的附庸向媒介文化的自体回归的必然要求, 而电视散文似乎还停留在我来讲你来听的阶段, 自然不能吸引观众。

二、突围之道:

1、坚定信念。

不能因为电视诗歌散文这种艺术形式的清新淡雅, 容易招致曲高和寡、孤芳自赏之异, 就在收视率的压力下放弃电视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2、探索大众化的文化取向的电视散文的创作。

在电视传媒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实状态下, 要有一些电视散文的创作者采取“大众化”的文化策略, 让电视散文从艺术化、个人化、个性化的创作状态中走出来, 面对大量的、日常化的当代社会和生活情状, 组织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 以应付栏目化、日常化的播出需求。按照电视传媒生产的普遍规律将电视散文的创作、生产与传播纳入到常规的运行链条中。

1) 在内容和价值取向上, 大众化路线的电视散文创作将重心放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和生活”上, 应该在对普通社会生活的关照中获得大众的信任。

2) 电视散文对历史的关注也是重要的一种表现类型, 这一类型作品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古朴风味, 符合现在电视文化和社会文化中对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的思潮。

3) 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 要学会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言说:平凡中的奇异情节;人际关系中的特殊纠葛;矛盾误解的岁月化解;难以忘怀的特殊人事印记等, 但关键所在还是挖掘动人的“情致”。

3、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在国内, 电视观众中主要还是中低文化水平的观众居多,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 电视观众主要是中产阶级和精英文化分子, 如在美国, 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作为专业的科教频道也能取得非常高的收视率, 他们对于文化类节目的需求比较大也比较易于接受, 加之中国的电视散文尤其是以古代优秀散文为底本的电视散文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 对于日渐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观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还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电视散文也很能在国外观众对于现代中国的不断关注下获得不俗的市场前景。所以要积极促进优秀的电视散文走出国门。

4、要加快电视散文的市场化进程, 尝试电视散文的制播分

离, 实现开门办电视散文, 充分调动社会上的资源和发挥社会制作力量的积极性来制作电视散文。

5、建立健全电视散文交易平台, 探索多渠道播放, 争取一次投入, 多次产出。

6、电视散文, 尤其是精英化取向的电视散文的创作, 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

可以开办公共电视频道播放电视散文, 国家拨款支持运行, 不靠广告收入为主要增长方式, 摆脱收视率对电视散文的束缚。最后, 还可以采用收费电视的方式来促进电视散文的发展。

7、最后, 要让电视散文真正在中国的电视银屏上大放异彩,

还得依靠提高中国电视观众的文化和审美水平, 给电视散文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只有在崇尚人文精神的社会条件下, 纯文化力量和媒介自组织力量中的精神品性则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三、总结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的散文与最现代的传播媒介电视的结合是一种必然。自诞生以来, 电视散文就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满足了较高文化层次的观众对电视文学的需求, 让热爱文学的观众, 欣赏、感悟、思索, 达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启迪和审美的愉悦――电视散文这种审美价值, 是其他电视艺术样式难以替代的。现代社会里, 人们在享受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需要精神层面的关怀和体恤。所以, 怎样使得电视散文在银屏上更好地存在和发展下去, 不仅是满足观众审美的需要, 也应该是所有电视人在对自己所操控的媒体的清晰而自觉的文化理念下, 对自身文化建构的责任、使命和追求的认识下的一种诉求。

摘要:目前电视散文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 怎么样让这样一种有着独特魅力又有巨大的社会利益潜力的节目类型走出困境, 是摆在电视散文前进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电视散文节目要坚定信念搞创作, 积极探索大众化文化取向的创作,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积极促进电视散文制播分离是其发展的主要思路, 另外国家政策支撑和营造良好收视环境对它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篇9:IPTV:我的电视看我的

IPTV是何方神圣?

IPTV又叫做交互式网络电视,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高清晰视频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通俗的讲,就是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提供高清晰的视频服务;当然,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因此方便的视频点播就理所当然的成为这种业务的一个闪亮点。此外,还可以做很多别的同样通过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可以做的事情,但是,以视频业务为核心的业务,才是IPTV的核心业务。不然,干嘛要冠以TV的名号呢?

实际上,在IPTV大红大紫以前,我们记得广泛为人所知的是数字电视将要取代模拟电视的浪潮。中国广电总局出台的计划是到2015年,数字电视全面取代模拟电视,届时将停播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在功能上是对传统电视业务的升级,优点在于高清晰的画质、更富有冲击力的音响效果、更多的节目频道和更全面更实时的内容。换言之,数字电视提供给你更多的内容选择机会,让你有更好的视听享受。只是,其基本的模式依然是电视台播放什么,虽然也有一些采编、存储之类的功能,但作为观众,仍然只能是看或者不看。并且,在号称付费电视的数字电视时代,观众要为可以收看到的频道付费。

IPTV实际上做的,就是让想看电视的观众更主动些。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我们早已不再满足于电视这种播什么看什么的信息获得和娱乐途径;通过互联网获得消息,实时通信,观看流媒体网络视频等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IPTV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互联网的网络视频的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意味着分工和合作。传统的媒体有着强大的信息来源,它们提供各种内容服务;电信运营商则拥有强大的支撑网络,也就是传播内容的渠道。如果分工合理,合作得当,IPTV会成为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市场。从用户的角度讲,既可以自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又可以避免为不想看的内容付费。当然,用户的付费就由两部分组成:为想看的内容付费(这部分给内容提供商,通常是传统媒体)和为网络流量付费(这部分给网络运营商,通常是电信运营商)。

消灭拦路虎

不过,目前的互联网似乎并不能够满足IPTV的要求。相信差不多每一位互联网用户都有网速太慢、实时性差、视频清晰度低等这样或者那样的抱怨。更多的清晰视频则是通过网络下载来欣赏的。这受制于当前网络的接入瓶颈,就好比从水库引水的水渠,虽然水库够大,水够多,可是水渠小,就无法灌溉足够多的田地。目前的ADSL或者小区宽带都不能够提供足够深和足够宽的“水渠”。不过电信运营商的速度非常快,2005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已经在各自领地广建网络,开始试点。据悉,目前中国电信正在内部测试一种称为“超级ADSL”的网络接入升级方案,这种方案可以提供比目前快3倍的网络接入速度。可以预见,一旦IPTV开始正式运营,网络条件不会像当前一样成为发展的阻碍。

另一方面,虽然到目前为止,传统媒体和电信运营商似乎还没有能够就如何有效的合作达成一致,但是广电总局也在为IPTV的推广努力。除了本文一开始提到的上海文广,目前还有另外三家媒体机构获得了IPTV的牌照,它们分别是:央视国际、南方广电传媒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另外据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很快也将获得牌照。这里牌照的作用大概与门口小饭馆的营业执照功能近似,就是允许获得牌照的单位经营相关的业务(目前大致是开办以电视机、手持设备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传播业务)。这样,有了众多传统媒体的加入,并且随着竞争的展开,IPTV才真正从概念转变为现实。

亮点抢先报

不过,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并不关心IPTV所用的技术有多么先进,其内部是如何的运作,我们只在意它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便捷。那么,来看看IPTV究竟有些什么新功能吧。

1.高清晰的视频服务

由于有充足的带宽支持,每个用户都可以确保大流量的畅通无阻。另外,目前已经有很多种视频压缩格式,传统的rm、wmv等流媒体格式自是不用说,高清晰的压缩格式也是层出不穷,诸如mpeg系列等。标准方面,H.264也已经相当的成熟。因此,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IPTV看到高画质的影像节目。这与目前通过网络观看的流媒体比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

2.随时都可以看

更重要的是,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视频点播模式使观众可以主动的看想看的节目,而电视台或类似的单位只需要提供丰富的内容吸引用户即可。这样用户不会被大量的广告占用时间,也不会留守在电视机旁,这样可以自由的安排时间,比传统的电视模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非常灵活地实现电子菜单、节目预约、实时快进、快退、终端账号及计费管理、节目编排等多种功能。

3.用电视机上网

虽然说用个人电脑上网是理所当然的途径,可是几乎所有的研究员都在想还可以用什么上网。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大幕的徐徐拉开,用手机上网已经相当的普遍了;而比尔·盖茨1999年来中国推广的机顶盒(维纳斯计划)就是基于用电视机上网的概念。1999年正是IPTV概念被提出来的时候,那时候条件还不成熟:现在成熟了。

IPTV现在主要有两种接入方式:电视机+机顶盒和个人电脑。电视机的大屏幕是计算机做不到的,可以想象,配备必要上网设施的电视机具备更有冲击力的上网愉悦效果。这一点,对广大的网络游戏玩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前景。当然,互联网的其他业务同样也可以在这里实现。

4.获得相互关联的信息

目前上海文广正在上海全面放号,IPTV在上海将全面铺开。其提供的百视通将尝试关联电视的设想,就是在一个页面里,节目、资讯、广告都是互相关联的,比如节目是《大长今》,页面上就可以看到韩国美食的相关资讯,再有与之相关的广告。当然,这只是一种尝试,正如文广百视通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川将IPTV的IP解读为Infinite Possibility(无限可能),随着网络的发展,IPTV的业务将会有无限的发展可能。

大潮将至兮

圈内人士对IPTV有着非常高的期待,市场研究机构Infonetics预测,2009年全球IPTV用户数将达到6890万,届时IPTV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的收入将快速提升,预计IPTV设备市场的收入将从2005年的3.71亿美元猛增到2009年的68亿美元。

在中国,IPTV产业已经步入提速阶段:上海的大规模放号之后引发了市场冲动,从ADSL到光纤城域网的多种网络接入手段,都显示出试验特区发展的魄力;在哈尔滨运营一年半以来的用户总量已超7万户;而河南则以农村信息化为主题推广IPTV,富有现实的和谐意义。随着广电部门和电信运营商逐渐的磨合,各部门有机的分工合作逐渐成型,IPTV业务已经开始成熟了。

我们将改变我们多年来的看电视的习惯了,我们的整个生活习惯也将从此不同。因为,IPTV的大潮就要来了。

篇10:我的伙伴——电视机作文

我的好伙伴不是电视机,也不是洋娃娃,那你猜会是什么呢?答案是「电视机娃娃」,够特别吧!

平常在家裡的时候,我总会分分秒秒,紧紧抱着她,而且还帮它製作衣服,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睡觉的时候更是少不了它,非得把它紧紧抱在怀裡不可,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每天陪我入眠了,拥着它,就会让我有幸福和安全的感觉。

这个电视机娃娃和我度过不少青春岁月,每当我伤心难过时,只要想着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我的心情就能很快恢復平静。它在我的生活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有一天它不见了,我一定会很伤心,一定会很着急地要把它找出来,就算要把整个地球翻转过来,我也要坚持找到它。我现在非常嗬护它,每晚我都还唸故事给它听呢!看到我们如胶似漆的腻在一起,连妈妈都要调侃说:真是长不大的孩子。

篇11:电视散文中的节奏层级简论

电视散文中的节奏层级简论

电视散文中的`节奏鲜明,其节奏具有多层级、多套叠的特点.在音步层、基本节奏单元层及节奏群层中分布着诸如音顿律、平仄律、声韵律、扬抑律、快慢律、长短律、重轻律等七种节奏形式,它们或同时存在于一个节奏周期里,或出现在大周期中不同的小周期里,为电视散文的语音美、意境美营造起到了主要作用.

作 者:廖广莉  作者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郴州,423000 刊 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1(6) 分类号:H08 关键词:电视散文   节奏   层级   周期  

篇12:我的伙伴电视机小学作文400字

这本书非常精彩,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时空小子》,写了主人公杨歌在一场**中发现了自己的超能力,并开始学会控制,帮助政府找到了一只偏离轨道的人造卫星;第二部分是《吃人电视机》,讲述了随着从外校转来的漂亮女孩李超,一连串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班上的同学一个个消失,竟没有人发现,最终杨歌也被带走了,原来李超是魔幻星球的人,同学们是被请过去消灭想象力怪兽的。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成功地将魔幻星球从怪兽的爪下夺了回来。这本书情节紧张、扣人心弦,爸爸几次叫我走我都不愿意,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呀。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杨鹏的“校园三剑客”系列中的一本。杨鹏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协签约作家。他从17岁开始写作,出版了作品100多部,累计1000多万字(这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他的代表作品有:《校园三剑客》《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外星鬼远征地球》等。

篇13:试述“电视散文”的发展和审美性

一、电视散文及其发展

电视散文是继电视小说、电视诗歌、电视报告文学之后, 又一新的电视文学样式。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 散点式地反映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 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 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 营造散文的意境, 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实际上它是一种文学散文的电视化, 或者说是电视化了的散文。电视散文采用电视艺术手法重现散文那种“形散神聚”“以小见大”“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电视散文是以抒情写意为主的电视文学样式。电视散文旨在介绍散文名篇, 特别是要突出原作的文字魅力。1很多人认为电视散文最初是从江苏电视台开始的, 其真正起步的标志则是1994年上海举行的全国电视散文展播研讨会。此后, 电视散文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期, 即中央电视台1998年推出的《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这次展播平台是央视, 鉴于电视频道自身的影响力, 使得这次电视散文无论是在专业性还是在受众面上, 作品品质较之前都有了很大提升。遴选、播出模式也较为成熟, 先是精选出的优秀的作品, 而后在央固定视频道、固定时段长期进行作品推送。至此, 电视散文这一新的电视文艺样式为受众了解和接受, 作品本身的认可度也得以大幅提升, 作品的艺术品质也越来越高。不管是选题还是是节目所展示出来的意境, 对受众而言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电视散文的出现恰如其分的为人们对于高雅艺术的追求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实现途径。这就是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电视这一载体走向普通受众并最终达到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交汇相融, 从而引导受众的文化。2

电视散文是散文的一种电视化呈现, 散文这种文学艺术创作是一个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过程, 电视散文也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歌颂真善美, 唾弃假恶丑, 去伪存真, 去糟粕, 取精华。电视散文能有今天超越式的发展, 与文艺工作者倾注的青春和汗水是密不可分的, 他们将自身对于自然的体会, 对于社会的激情和灵感注入到作品中, 创作出新颖鲜活的文艺作品。在当今的社会, 由于电子媒介发展迅速, 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的选择面也在逐渐扩大, 对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 在继承原有的优秀传统基础之上, 需要有大量的创新发展, 根据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我们必须立足当下, 顺应时代潮流, 发挥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优势, 努力在众多强手的激烈角逐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不断使电视散文的各种优势和特色得以完善, 最终创作出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

二、电视散文文体的审美性

(一) 语言优美

电视散文的语言表现是它最大的特点, 也是营造“意境”很好的一种手段。散文和小说不一样, 小说是依据典型的人物形象, 曲折的故事情节, 和不断出现的冲突来构思和创作的, 而散文呢, 它是取材于近乎散点式的生活表象, 这就要求它本身的语言要贴近生活, 简洁明了, 否则会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但是电视散文是一种取材于散文的电视文学样式, 散文的语言是优美的, 在这种唯美文字的基础上, 将散文电视化创造出来的电视散文, 对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营造唯美意境, 语言优美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

(二) 结构方式比较自由

电视散文因为取材比较灵活自由, 不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因果关系, 不注重展现矛盾和冲突, 所以没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主要的戏剧结构要素。它主要是将一段一段的自然段落衔接起来, 这些衔接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性和必然性, 可以随意展现, 在这些段落的表象下, 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等, 展现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将电视散文要表达的“意境”完美展示出来。

(三) 电视散文的“虚实结合”

电视散文是一种将“虚”和“实”完美结合的最成功的电视文艺样式。电视散文的“虚”是指通过电视的画面、语言、音响的相互结合, 再抽象表达事物特征, 融入比喻和放大突出, 再融入作者自己的见解, 倾诉对事物的情感。而相对的电视散文的“实”是通过这些画面、语言、音响组合, 展现事物的特点和细节, 表达物像, 营造真实的环境氛围。这样将“虚”和“实”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得电视散文所要展现和表达的“意”完美呈现出来, 更增加了节目的欣赏点, 大大加强了电视散文的“韵味”。

三、电视散文创作的审美性

电视散文不只是简单地说电视加散文, 而是电视和散文相结合并且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文艺样式。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点和魅力, 这在它的创造上也体现了这些特点。下面具体阐释一下电视散文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和注意的几点:

(一) 选题

电视散文是散文的电视化, 那么很明显电视散文的选题主要是从散文创作本身进行选择,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散文都适合拍成电视散文, 适合电视散文的散文文本要具备这两个特点。其中一个就是散文要有一定的抒情性特征, 来展现文字营造的意境。当然这种意境并不在于文字表现出的某一个场景, 或文字表达的某一画面所达到的境界, 而是在于通篇文章都有一种化不开的抒情氛围, 这些文字能够构成一个引起读者无限遐想和联想的空间。第二个就是散文文字所要表现的画面是通过电视能够拍摄出来的, 例如很多散文是以表现抽象概念为主题的, 或者散文文字所营造的氛围和环境都是在一个封闭的室内, 这样一来就容易限制电视画面的发挥, 最终引起画面语言和散文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有所背离, 混淆观众视听。

(二) 画面表现和拍摄

电视散文的画面表现主要是一些主观性的意向画面, 有很强的写意性, 和中国的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画面勾勒但是却能传达出深刻的主题和意蕴, 即让这些画面最终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这样也使得我们对电视散文的赏析和挖掘更加的深入和具体。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在处理画面的时候, 必须要有景深, 以展示更为深远的情感内涵, 给观众留下广阔的遐思空间。朱羽君教授认为, “摄影画面之所以能表达意义, 首先是因为客观的形象、一棵树, 一个人, 一片云彩一旦进入了画框之内就具有了某种符号的意义, 即象征意义。”这是对电视散文写意性的一个重要阐释。我们再说到画面的拍摄上, 场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电视是一门视听艺术, 让人先看后听, 所以画面拍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美感, 体现出美学思考的重要性, 所以画面造型和场景选择都是拍摄时需要特别注意和把握的。例如当我们要展现男孩女孩之间青涩的恋爱时, 恋人间嬉戏的场景时, 互相追赶的步伐时, 都稍微会利用仰拍镜头, 这样更能突出爱情的美好。再例如拍摄氤氲有深刻情感的场景时, 会大量使用到空镜头, 从大处着眼, 将真实的故事腾空, 从而通过空镜头的拍摄展现情绪和意境, 将感情渲染的更加深刻到位。

(三) 节奏的把握

对电视散文节奏的把握是使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平稳缓慢的节奏给人以舒缓、恬静、安详而又韵味绵长的观赏感受, 在平缓的节奏中体现散文本身的韵味, 更为电视散文营造意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知道在音乐中节奏是其最基本的表现手段, 是旋律的骨干, 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 对音乐表现力的增强有很大的促进因素。当然, 对于电视散文来说, 我们所说的节奏, 最主要的则是体现在镜头与镜头的组接上, 还包括对整个画面的内部节奏把握, 和全片的节奏把握上。不管是旖旎的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的渲染, 在节奏把握上都是要遵循一个原则, 即通过散文的电视化给人以安宁舒缓的亲切感和韵味美。总体来说, 通过对节奏的把握, 更能展现电视散文所要传达的意境美, 也更能将所要表达的情感细腻化的展现出来。

(四) 色彩的意境营造

电视散文和我们平时所说的MTV在色彩表现上是不同的, MT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电视, 它所要展现的好听的音乐, 但是必须配以最精美的画面, 那展现精美画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绚丽多彩、变幻不定的色彩, 来形成视觉上的大跳跃, 通过这些来刺激人的感官, 以此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而电视散文则恰恰相反, 它在色彩用度上更加倾向于自然, 用最自然简洁的淡雅色调来吸引观众, 营造唯美的意境。电视散文最常用的就是黑白影调, 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感, 和悠远意境, 使观者身心宁静, 还有一种朦胧色调的使用常常造成“模糊影像”, 有一种“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的感觉, 利于营造画面环境气氛, 展现意境美。

电视散文是新兴的电视文艺样式, 在当今这个电视文艺类节目蓬勃发展的社会大潮中, 想要有一席之地, 想要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不被其他的文艺样式所取代, 就必须要博采众长, 广泛吸收营养, 日益完善自身, 不断将更好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在广大电视观众面前, 去满足他们对文学作品鉴赏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还有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视散文是散文艺术和电视技术的结合, 它本身既有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 又有电视传播媒体自身的特点, 所以好的电视散文在节目要素上必须准备把握, 这两者缺一不可,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将电视散文这一文艺样式推向更高的台阶, 我们有理由相信电视散文一定会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前进, 也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释

11.张福起, 房伟.影视作品分析[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184.

篇14:电视诗歌散文浅析

【关键词】电视诗歌 散文 电视文化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互联网、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电视,作为其中一种传播媒介,通过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信息表达方式,每天传播大量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内容,拥有着最广泛的接受者。借助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文化迅速为人们所接受。以电视为载体的的大众文化消费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消遣的主要内容。在日益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下,看看电视是人们最简单而直接的休息方式。受众群体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各种欣赏需求。纵观现在的电视节目,新闻类、 娱乐类、谈话类等等,形式可谓多种多样,而内容更是丰富多彩, 社会、财经、家庭、选秀、旅游等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欣赏口味。

一、电视诗歌散文的效果

中央电视台在1998年推出了《地方文艺》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电视诗歌散文一问世就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它将文学和电视完美结合,通过电视对诗歌散文进行再创造,使文学作品有了声音、画面以及更丰富的情感传递,使欣赏者得到了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启迪,审美的愉悦。《电视诗歌散文》在众多的综艺晚会和娱乐节目中打造了一个诗意化的空间,弘扬真善美,满足了一部分观众对电视节目高品位文化的需求。它既有名人名作也有新人新作,每一集都让观众觉得选材独到,个性鲜明,制作精良。

二、电视诗歌散文的造型语言

电视诗歌散文在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时候,主要是运用造型语言。

电视的语言就是画面,顾名思义,造型语言就是指运用隐喻性、象征性的镜头和画面表现出散文或诗歌本身的情感意境,同时也再现了作者当时的所思、所闻、所见、所感、所忆。这种表达方式开拓了观众的想象思维,激发观众再创造的审美能力,使观众深切的感受到话外之意,声外之情和形外之神。造型语言本身不限于屏幕上具体展现什么,重要的是让观众感受到了什么。2003年8月中央电视台《地方文艺》电视诗歌散文展播推出了几辑名家名作,其中朱自清的一篇《背影》,以朴素的记录,淡如往事一样的手笔记叙了父子间的深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篇散文在表现主题上就充分运用了造型语言,几处父亲的背影形象既表现了情感细节,又不动声色的深化了原文意境。

首先是父亲的形象,在当时父亲的心情多是郁闷沮丧的,编导就让父亲身着黑色马褂,头戴一顶黑布小帽,远远望去,一个沉重的背影便展现在观众面前。第二,在前文中有一段描写家境惨淡,生活也是每况越下,画面没有直白表达,而是着重运用了冷色调,多次出现枯枝败叶,萧瑟寒意扑面而来。此时父亲的背影虽寂寥却依然有力。第三,文中描述父亲去南京谋事,也可算是一次转机,画面立刻转为一片生机盎然,有一个镜头是作者站在一株大树下,满树的绿叶,一片郁郁葱葱,这和前面一片凋零截然相反。作者要去北京,父亲不放心要一同送别,这个画面用了仰拍,此时的背影虽不挺直却高大稳健,这样的造型语言把父爱如山准确地表现给了观众。第四,父亲去月台买橘子,将买来的橘子抱着往回走,这时画面中父亲手中朱红的橘子与作者的脸叠在一起,变得模糊起来,这里电视诗歌散文中的造型语言运用到了极致,相信所有的观众都能感觉得到这是作者的泪眼,是父子之间人伦亲情的迸发,是作者对日渐苍老父亲更深的热爱,这样两个画面的叠加其实是情感的叠加,父亲手中的一片朱红,这样的一片暖色,整部片子只在这里出现,也是象征了父爱的温暖。此时父亲的背影虽蹒跚缓慢却感人至深。片尾以父亲的背影渐渐淡出结束,既点题又耐人寻味,使观众的情感也得到共鸣。

三、电视诗歌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部好的电视诗歌散文不仅仅是利用造型语言反映主题情感,还要加入其他的艺术表现手法。《背影》在制作剪辑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特技,画面叠加、现场同期声、改变色调渲染环境的气氛等等,使得整部片子极富感染力。另外包含情感的深沉诵读,演员的真挚演出,使原文场景再现,真实而质朴,观后不觉潸然泪下。

电视诗歌散文的形式是电视声画与文学的结合,它是以电视屏幕观赏实现诗歌散文抒情写意意境的电视文学样式,其质依然是“诗质”。无论画面如何美轮美奂,音乐音响如何美妙动听,诵读者如何情真意切,所有的要素都是为诗歌散文的“诗质”服务,就是要表现出文章本身的意境和主题。还是拿《背影》这篇散文为例,作为一篇电视诗歌散文,这部作品包含了所有电视作品的特质,观众看后,不会记得看过哪些画面,听过哪些配乐,甚至诵读者的一些文章片段也记不清楚,但是体会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电视诗歌散文,真正体现了“让文学通过电视更加贴近观众,文学为大众着想”的宗旨。节目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也随着更多的电视高科技的运用愈来愈丰富。镜头的转换,同期声的穿插,片头片尾的呼应等等,这些剪辑上的特技,对于展现一篇好的散文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充分运用淡出淡入,体现出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改变色调,熏染出文章的意境,或者用新颖的画面连闪,造成视觉的震撼。总而言之,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散文本身的主题服务,让观众接受,喜欢,深入,直至完全理解画面所要表现的艺术本质,文章的深刻内涵。一篇电视散文,要注意画面的空造型,也就是空镜头,让观众自己理解画面含义,要注意光的运用,以此来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电视散文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久,许多时候它似乎还遮掩在众多喧闹的节目之中而不为人识,但它以如同幽兰一般的品格,逐渐扩散着自己的魅力,精巧的形式和优美的内质散发出诱人的淡淡的幽香,越来越吸引观众的注意。随着电视人的不断探索创新,电视散文将以不同形式、不同技巧、不同意境的造型语言生动而深刻的刻画主题,展现思想,提升品位,这朵电视奇葩将继续散发出它独特的幽香,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

(作者单位:肥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部)

上一篇:新年联欢会 - 快乐的寒假日记500字下一篇:享受大学生活的秘籍美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