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中医操作

2024-05-18

品管圈中医操作(精选13篇)

篇1:品管圈中医操作

腾冲市中医医院举办劳动节、护士节品管圈竞赛活动

近日,在腾冲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四楼会议室,伴随着阵阵掌声,腾冲市中医医院纪念国际劳动节、护士节品管圈竞赛活动拉开帷幕。此次活动邀请到市总工会尹志永副主席和市卫计局党委陈卫华书记作为嘉宾到场致辞,有幸邀请了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位老师作为评委参与到竞赛评分中,院内共9个圈参加了比赛,以PPT形式进行品管圈成果汇报。针推科针爱圈进行汇报展示在汇报环节,医心圈、幸孕圈、针爱圈等9个圈为大家带来了“降低急诊科护士手卫生不合格率”、“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温针操作中的烫伤率”等精彩讲解,圈员们运用了鱼骨图、柏拉图、甘特图等形象的图表将复杂的文字、数据展现出来,圈员之间采取你问我答、你说我比划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品管圈成果,分享了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与经验。经过激烈角逐,最终针推科的针爱圈斩获了特优奖,麻醉科无影圈、中药房金戥圈获得了优等奖,佳作奖被急诊医学科医心圈、外科精心圈、妇产科幸孕圈、西药房优优圈、肛肠科同心圈、老年病科携手圈摘得。嘉宾及院领导为获奖圈颁奖并合影留念,至此,腾冲市中医医院纪念国际劳动节、护士节品管圈竞赛活动圆满结束。合影留念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与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相符合,注重病人安全,重视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品管圈富有创新性、科学性,涉及到医疗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医院9个圈的成果展示和汇报措施扎实、成效显著,也充分体现了腾冲市中医医院注重并倡导“精诚仁和”的医院人文核心价值观念。此次竞赛活动一方面给全院职工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使大家能够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先进的管理模式,职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广大职工的个性潜能,强化了团队意识,提升了医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腾冲市中医医院 余晓珊]链接: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作为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环,运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加的方式,连续不断地对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从而形成自下而上不断改善的组织文化。

篇2:品管圈中医操作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中文名

品管圈

外文名

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 领 域

质量控制

形 式

质量管理小组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日本人不只是训练工程师与主管阶层而已,而是有计划的大量提高生产力。品管部在美国是很大的部门,成员包括品管工程师、信度工程师和其它领域的专家;反观日本,广泛的教导各领域经理品管的方法后,可以缩减庞大的品管部门以及专门的工程师。

思考方向

当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甚至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的时候,因此,就要教如何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而且,要教如何列出主要问题可能的清单,在由中找出真正的问题。然后要帮忙找出解决的方法。最后,一定要教如何在掌握的现况中,保持成果。所有参加者都可以获得以下的好处:品管圈会议中可以有机会在大众面前讲话。彼此结交更多的朋友,有助于营造工作场所愉快的气氛。更能意识到本身工作的重要性与职责,因而对自己的工作更感到自豪。改善了个性,与养成专心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品管圈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到家庭生活上。

活动内容

组圈

(1)根据同一部门或工作性质相关联、同一班次之原则,组成品管圈。(2)选出圈长。

(3)由圈长主持圈会,并确定一名记录员,担任圈会记录工作。(4)以民主方式决定圈名、圈徽。

(5)圈长填写“品管圈活动组圈登记表”,成立品管圈,并向QCC推动委员会申请注册登记备案。

活动主题选定制定活动计划

(1)每期品管圈活动,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活动主题进行,结合部门工作目标,从品质、成本、效率、周期、安全、服务、管理等方面,每人提出2~3个问题点,并列出问题点一览表。

(2)以民主投票方式产生活动主题,主题的选定以品管圈活动在3个月左右能解决为原则。

(3)提出选取理由,讨论并定案。

(4)制定活动计划及进度表,并决定适合每一个圈员的职责和工作分工。(5)主题决定后要呈报部门直接主管/经理审核,批准后方能成为正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

(6)活动计划表交QCC推行委员会备案存档。(7)本阶段推荐使用脑力激荡法和甘特图。目标设定

(1)明确目标值并和主题一致,目标值尽量要量化。(2)不要设定太多的目标值,最好是一个,最多不超过两个。

(3)目标值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4)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现状调查数据收集

(1)根据上次的特性要因图(或围绕选定的主题,通过圈会),设计适合本圈现场需要的、易于数据收集、整理的查检表。

(2)决定收集数据的周期、收集时间、收集方式、记录方式及责任人。(3)圈会结束后,各责任人员即应依照圈会所决定的方式,开始收集数据。(4)数据一定要真实,不得经过人为修饰和造假。(5)本阶段使用查检表。数据收集整理

(1)对上次圈会后收集数据过程中所发生的困难点,全员检讨,并提出解决方法。(2)检讨上次圈会后设计的查检表,如需要,加以补充或修改,使数据更能顺利收集,重新收集数据。

(3)如无前两点困难,则圈长落实责任人及时收集数据,使用QC手法,从各个角度去层别,作成柏拉图形式直观反映,找出影响问题点的关键项目。

(4)本阶段可根据需要使用适当之QC手法,如柏拉图、直方图等。原因分析

(1)在圈会上确认每一关键项目。

(2)针对选定的每一关键项目,运用脑力激荡法展开特性要因分析。(3)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要求具体、明确、且便于制定改善对策。(4)会后落实责任人对主要因素进行验证、确认。

(5)对于重要原因以分工方式,决定各圈员负责研究、观察、分析,提出对策构想并于下次圈会时提出报告。

(6)本阶段使用脑力激荡法和特性要因法。对策制定及审批

(1)根据上次圈会把握重要原因和实际观察、分析、研究的结果,按分工的方式,将所得之对策一一提出讨论,除了责任人的方案构想外,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见。

(2)根据上述的讨论获得对策方案后,让圈员分工整理成详细具体的方案。(3)对所制定的具体对策方案进行分析,制定实施计划,并在圈会上讨论,交换意见,定出具体的步骤、目标、日程和负责人,注明提案人。

(4)圈长要求圈员根据讨论结果,以合理化建议的形式提出具体的改善构想。(5)圈长将对策实施计划及合理化建议报部门主管/经理批准后实施(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不参加合理化建议奖的评选,而直接参加品管圈成果评奖)。

(6)如对策需涉及圈外人员,一般会邀请他们来参加此次圈会,共同商量对策方法和实施进度。

(7)本阶段使用愚巧法、脑力激荡法、系统图法。对策实施及检讨

(1)对所实施的对策,由各圈员就本身负责工作作出报告,顺利者给予奖励,有困难者加以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和修改计划。

(2)对前几次圈会做整体性的自主查检,尤其对数据收集、实施对策、圈员向心力、热心度等,必须全盘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3)各圈员对所提出对策的改善进度进行反馈,并收集改善后的数据。效果确认

(1)效果确认分为总体效果及单独效果。

(2)每一个对策实施的单独效果,通过合理化建议管理程序验证,由圈长最后总结编制成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报告书,进行效果确认。

(3)对无效的对策需开会研讨决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对策。

(4)总体效果将根据已实施改善对策的数据,使用QCC工具(总推移图及层别推移图)用统计数据来判断。改善的经济价值尽量以每年为单位,换算成具体的数值。

(5)圈会后应把所绘制的总推移图张贴到现场,并把每天的实绩打点到推移图上。(6)本阶段可使用检查表、推移图、层别图、柏拉图等。标准化

(1)为使对策效果能长期稳定的维持,标准化是品管圈改善历程的重要步骤。(2)把品管圈有效对策纳入公司或部门标准化体系中。成果资料整理(成果比较)

(1)计算各种有形成果,并换算成金额表示。(2)制作成果比较的图表,主要以柏拉图金额差表示。(3)列出各圈员这几次圈会以来所获得的无形成果,并做改善前、改善后的比较,可能的话,以雷达图方式表示。

(4)将本期活动成果资料整理编制成“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5)本阶段可使用柏拉图、雷达图等。活动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1)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总还存在不足之处,找出不足之处,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2)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来了,所以问题改善没有终点。

(3)按PDCA循环,品质需要持续改善,所以每完成一次PDCA循环后,就应考虑下一步计划,制定新的目标,开始新的PDCA改善循环。

成果发表

(1)对本圈的“成果报告书”再做一次总检讨,有全体圈员提出应补充或强调部分,并最后定案。

篇3:品管圈发展研究

黄洁夫教授

黄洁夫,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 原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 (正部长级) 、原卫生部副部长,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名誉主席、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名誉主席。

黄洁夫教授主要致力于普通外科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 尤其对肝脏、胆道外科包括肝移植和肝脏胆道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有较深的学术造诣, 也是国内知名的医院管理专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60多篇, 主编外科学方面的专著11部, 参编外科专著5部, 还承担并完成了10多项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获得8项省、部、厅级以上科研成果。

篇4:品管圈中医操作

【关键词】品管圈;医护人员;连续性操作;手消毒;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02-0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1]。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2]。良好的手消毒习惯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3]。我科自2013年12月-2014年5月开展以提高医护人员连续性操作手消毒依从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康复科共有医师7名,其中住院医师4名,主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任医师1名;护理人员14名,其中护士7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本圈成员共9人,其中圈长1人,负责领导整个活动,辅导员1人,负责圈活动的指导及监督,圈员7人。确定圈名为Smile圈。

1.2.2 选定主题 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科室主要现存问题共5个,运用评价法,确定提高医护人员连续性操作手消毒依从性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选题理由: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手段和措施,是患者安全的保

障[4]。

1.2.3 現状调查 本圈对科室常见的连续性操作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法[5]进行数据收集。抽取科室实习护士进行培训,作为观察者每日固定时段对本科医护人员手消毒依从性进行观察,连续观察7天。结果显示:手消毒依从性50.76%。根据80/20法则[6],找出医疗查房,晨晚间护理及功能锻炼为重点改善类别。

1.2.4 目标值设定 根据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规定,医院全员手卫生依从性≥95%,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值:医护人员连续性操作手消毒依从性为95%。

1.2.5原因分析 运用小骨集约法进行鱼骨分析,并绘制因果关联图,找出个人知识掌握不全、奖惩未细化、环境限制为主要因。

1.2.6 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要因,进行头脑风暴,拟定对策,并对每一对策依可行性、效益性、实效性进行评分,按80/20 原则共选出10个对策,再依共性分为3个对策群组。采用PDCA循环,对对策进行持续改进。

1.2.6.1全方位、多渠道宣传 ①每两月更换宣传栏,更新手卫生最新知识 ;②更换电脑桌面为手消毒流程图,鼠标垫为手消毒时机;③在治疗车手消毒液旁、病房、垃圾收集处等悬挂“您洗手了吗?”、“院感控制,从手卫生开始”等多样化温馨提示; ④每季度请相关专业人员实例分享手卫生重要性。

1.2.6.2优化配置 ①在每两张病床间、治疗车、护士站、医生办公室配置手消毒液,给医护人员提供方便、快捷手消毒环境; ②医生查房时由健康教育护士提供手消毒液。

1.2.6.3 建立监督及倒奖励制度 ①医护人员梳理自身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改善,同事间相互监督;②每月开展公休座谈会,讲解手消毒相关知识,强调其重要性,邀请患者及家属作为监督员,参与提醒手消毒;③针对院感科室执行三级质控:专项质控护士定期就院感问题进行检查,并将检查出的问题反馈给当事人,督促整改;总办护士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督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④评价效果,实施“只奖不罚”的倒奖励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参与积极性。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QCC前后医护人员连续性操作手消毒依从性上升至90.91%。

-2.2 无形成果 通过QCC活动,圈员们团队凝聚力、协调能力、和谐度、沟通配合、品管圈手法运用、活动参与积极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讨论

3.1 提高医护人员手消毒依从性的重要性 在医院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双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7]。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干预措施 [8]。提高医护人员连续性操作手消毒依从性作为医院手卫生中重要的一环,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避免疾病在医(护)和病人间的传播和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了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最终使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三方均受益。

3.2 QCC对提高医护人员连续性操作手消毒依从性的有效性 通过QCC活动,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手卫生宣传,持续、反复的强化教育,行之有效的三级质控监督管理方式,“只奖不罚”的倒奖励制度,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明显提高,活动后,我科医护人员连续性操作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的50.76%上升到90.91%,效果显著。

3.3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个人素质与能力 QCC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使基层员工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活动中,圈员们相互沟通、学习、促进,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提升,科室凝聚力得到增强。在本次QCC活动中,圈员们通过脑力激荡,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长,提高了个人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林荣瑞.品质管理[MJ].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811—18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2009.

[3] 陈爱霞. 手消毒习惯对控制基层医院感染的重耍性及其养成方法[J].医院管理,2012,19(27):151-152.

[4] 王冬球.影响医务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5): 156-157

[5] 韩黎,郭燕红,朱士俊,等.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230-232.

[6]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7] 吁英.影响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主动洗手因素的探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3):193-196

篇5:品管圈致辞

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为加强医院品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自下而上的质量改善模式,使一线员工成为活动主体,打破以往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的模式,进而形成医院质量文化,运用品管工具来改善医疗质量,保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我们组织了这次专题讲座。

那么,参加此次专题讲座的有来自我们兄弟医院的,同时,还有远道而来的各县级妇幼保健院的同仁们,欢迎你们的到来!此次专题讲座也得到了医院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这次专题讲课,我院也能迅速刮起“QCC”活动的旋风,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纷纷积极投入品管圈活动的实践中,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使“质量改善”真正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团队工作的固有模式。并凭借它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6:品管圈学习心得

非常感谢陶主任、林主任给我这次外出学习品管圈的机会,3月12号—13号,由当代护士杂志主办的全国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会议在长沙隆重召开。会议期间看到了很多医院的品管圈成果,包括湘雅医院、南华附一等。各位同行运用品管圈活动解决了临床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湘雅医院的护理部主任高红梅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品管圈知识,使我大开眼界,收获颇多。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品管圈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品管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且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的问题。通过现场与各位老师的交流学习,也让我了解了其他医院的品管圈活动现状以及取得的成功的案例。在品管圈成果汇报阶段,台湾的王祺老师对品管圈汇报做了点评,给我们讲解了在做品管圈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常会遗漏的步骤,比如我们在做品管圈的时候会经常忘记去做真因验证,而真因验证遵循现场,现实,现物的三现原则。活动结束后也没有继续做调查,做成推移图来体现品管圈带来的长期的效果。

篇7:品管圈活动总结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而我们科室到处都充满了品管圈的气息。时光荏苒,回首我担任内镜中心――镜心缘圈圈长的半年里,我内心不禁感叹万千,汇成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还记得第一次听到品管圈的时候,感觉很神秘,大脑中出现了无数个为什么,它是什么?我要做什么?……等等无数个问题,让我时不时想退缩,经过数次参加院内、科室的学习和培训,以及我身边指导员和圈员的支持,慢慢的对品管圈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渐渐地产生了兴趣。 虽然品管圈活动让我们科室的全体圈员,失去了很多陪家人,陪孩子,逛街以及休息的时间,但是通过参与品管圈让我们学会了主动思考,也增长了很多知识,在活动中,大家积极运用头脑风暴,针对科室品管圈内容共同拟定主题和思考解决对策,每位圈员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了大家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执行标准化的过程中,因为科室人员多,流动性强,人人需要知晓和遵守,大家许多次的沟通与协调,让我看到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个人的责任心,在制作PPT演讲汇报时,需要做一系列数据,大家就不停地网上查询资料,学习后使我们的电脑操作水平突飞猛进。当看到参加品管圈的每一位圈员都有收获,同事之间友谊增加,检查间环境变得更加整洁,工作效率提高时,我的内心有着说不出来的激动和喜悦。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集体而言,可谓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对个人而言,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自我提升的好机会,亦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何让自己快乐生活,开心工作,我想,品管圈能够提供这个平台,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所长,快乐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

在此感谢科室所有老师的支持,现在我们品管圈第一期检查区的规格化已告一段落,第二期预约台,清洗间,储镜室,库房的规格化还在进行中。内镜中心的镜心缘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正在茁壮成长,我们会继续把品管圈的真正意义运用到工作中。

篇8:质量改善品管圈

实施:

品管圈的具体操作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6个左右),由跨部门员工一起讨论提高质量管理的方法,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和工具,进行分析,以达到业绩改善目标。特点是发挥员工的智慧解决周围的问题,通过自发的、和谐的自主性小集团活动,达到:

①提高每个人的能力,力求自我实现;

②创造互相尊重和具有创造性的气氛:

③以不断的活动促进公司体质改善和发展。

通常的品管圈讨论会,一个月聚会两次,一次约1~2小时,可利用业余时间。一般来说每一个改善主题,从提出到问题解决,达到初定目标,时间以不超过6个月为宜。达到的结果及改善的过程,均以品管图标来表示,成果卓越的品管圈经筛选后可在公司的品管圈发表会上参加竞赛。

流程:

以下品管圈活动推行的大致步骤:

案例:

A.0.史密斯在质量管理中充分发挥了员工的能动作用,利用品管圈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功。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将品管活动与员工激励与职业发展相互结合,比如,某一流水线上喷涂作业的员工发现,喷涂这个环节浪费比较大,并且效率不高,是否有改善的可能?

于是,该员工将自己的想法以书面形式向CI小组提出建议并备案进行追踪管理。

该员工在计划获准通过后可以自行邀请专家或者相关人员对工艺改善提出建议,并且在实践中逐步修正,如果一旦该解决方案基本完善,CI小组则对该项目进行评估以及推广。

例如喷涂作业的环节以前惯常采取的做法是一个员工按照开转盘、取喷枪、手工喷涂、挂喷枪、吹边的固定工序手工喷涂层,约需40秒完成一个内胆底盖的喷涂。但这样一方面令该工序员工比较辛苦,另一方面由于三班倒人员的变化导致了不同人喷涂的厚度不同,从而使品质的一致性有待改善。

后来,经过重新设计,A.0.史密斯设计开发出自动喷涂装置,将喷涂的参数总结提炼标准化,每次更换品种时,也只需设定参数和喷枪角度就可以了。除了单位喷涂时间缩短为15秒,提高喷底盖效率20%外,还可省掉一个人工,并使之劳动强度大为降低。

1978年,0CC走入中国,并于1997年8月30日成功地主办了第一届品管圈北京大会,会议主题是“QCC-人才、质量、效益”。到目前为止,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员工参与品管圈小组活动。

篇9:品管圈在提高

摘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压疮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压疮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对本病区压疮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现状进行调查,进行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分析。实施有效对策,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从 42.5 %提高到 77.5 %,并进行持续改进,最终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至86.25%,完成预期 85% 目标。

关键词:品管圈;压疮;健康教育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关联的人员,为了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运用品管的简易统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1]。品管圈在20 世纪 90 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现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医院中开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2-3]。有文献报道[4-5]家属对压疮的认知程度可直接影响到压疮的防治效果。为了提高压疮高危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的认知,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率,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我院脑系科于2013年3月成立了品管圈,开展了提高压疮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

对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 240 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后,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为品管圈管理前组,即未给予QCC;B组为品管圈管理后组,给予QCC;C组为持续改进后组,给予QCC,并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及健康教育力度。

其中品管圈管理前组中,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龄35.5岁,文化程度最低文盲,最高大学本科,高中以下25人,高中33人,大专22人,平均住院日12.3天。患者ASIA分级情况为,A级38例,B级32例,C级10例。Braden评分均小于或者等于12分,为压疮高危患者。

品管圈后组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6.4岁,文化程度最低文盲,最高大学本科,高中以下27人,高中35人,大专18人,平均住院日11.2天。患者ASIA分级情况为,A级34例,B级34例,C级12例。Braden评分均小于或者等于12分,为压疮高危患者。

持续改进组中,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0.1岁,文化程度最低文盲,最高大学本科,高中以下24人,高中36人,大专20人,平均住院日11.2天。患者ASIA分级情况为,A级36例,B级30例,C级14例。Braden评分均小于或者等于12分,为压疮高危患者。

三组患者在疾病种类、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住院天数、压疮危险度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方法

2.1成立品管圈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组织统筹工作,制订计划、培训、组织活动。由业务能力及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护士4人组成压疮干预小组,负责具体执行护理计划,协助制订方案,效果评价及患者反馈意见总结分析。每月活动1~2次,每次1~2 h。活动前给新老圈员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使每位圈员能熟练掌握品管圈活动的理念、程序和方法。2.2 主题选定,选定理由

经过调查发现,成立压疮品管圈前,选取的80例压疮高危患者对压疮知识的知晓率为42.5%。通过小组全体成员讨论,认为以“提高压疮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此次活动课题,符合QCC活动的5M选题法,即力所能及(manageable),有效可查(measurable),需时适中(moderateduration)、医院赏识(management appreciation),圈以自豪(members pride)。2.3原因分析

针对改善重点,运用思维冲击法,大家从对象(患者)、人员(护理人员)、方法、其他等方

面出发,寻找出造成压疮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因素:患者本身受到年龄、学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压疮的认知障碍;宣传内容太多,患者学习意愿低;宣传内容专业

性强;护士责任心不强,缺少耐心,不善沟通;护士缺少培训,知识掌握不全;宣传方

法单一,宣教 缺少连贯性。2.4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为压疮高危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从活动前的42.5%提高到85%。2.5制定对策

2.5.1培训学习

针对原因分析中护士缺少培训,知识掌握不全,加大对护士压疮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强调住院高危患者压疮评估和上报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增强护士对压疮相关安全的重视。

2.5.2考核

科室建立奖惩机制,将压疮相关知识考核及与绩效挂钩,激励护士掌握相关知识。

2.5.3制定压疮防治小组人员职责

针对护士责任心不强,制定压疮防治小组人员职责对压疮高危患者提早干预和追踪,预防和减少院内压疮发生。2.5.4 制订“住院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或陪护次数、患者所患疾病;②调查对象对压疮知识的了解程度,包括压疮的概念、压疮的分期、发生原因、危险因素、好发部位、预防措施等。③调查对象对压疮防护工作的态度及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这些调查表的结果,了解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

2.5.5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及教育力度

患者入院时给予压疮高危因素评估及认知评诂,发放压疮健康教育宣传单,提高患者对压疮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手术前1d安排患者在小房间进行集中专题宣教,鼓励家属参与,对理解及接受能力差的患者个别、重点宣教。手术当日晨、术后6h内、术后1d,责任护士依据压疮认知情况调查表结果分别评估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接受程度,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循环再教育,达到逐渐提高的目的。

2.5.6悬挂压疮风险标识

将标识悬挂于患者床尾,在口头提醒宣教的基础上,用书面标识提醒患者,起到警示强调作用。3 结果

3.1压疮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见表1。表1压疮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表1 压疮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例(%)

项目

压疮的概念

压疮好发部位

压疮的原因

A组(n=80)不知晓 31(38.75)部分了解 13(16.25)了解 36(45)不知晓 35(43.75)部分了解 12(15)了解 33(41.25)不知晓 37(46.25)部分了解 15(18.75)了解 28(35)

B组(n=80)

12(15)5(6.25)63(78.75)8(10)7(8.75)65(81.25)8(10)9(11.25)63(78.75)

C组(n=80)4(5)8(10)68(85)3(3.75)7(8.75)70(87.5)4(5)5(6.25)71(88.75)预防方法

翻身方法

压疮护理

营养与压疮关系 不知晓 部分了解 了解 不知晓 部分了解 了解 不知晓 部分了解 了解 不知晓 部分了解 了解 30(37.5)16(20)34(42.5)25(31.25)23(28.75)32(40)28(35)13(16.25)39(48.75)27(33.75)17(21.25)36(45)8(10)12(15)60(75)6(7.5)8(10)66(82.5)7(8.75)13(16.25)60(75)6(7.5)15(18.75)59(73.75)5(6.25)7(8.75)68(85)6(7.5)5(6.25)69(86.25)4(5)6(7.5)70(87.5)7(8.75)5(6.25)68(85)

3.2将健康教育7项指标知晓率合并后,健康教育总体知晓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提高至86.25%,达到预期目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对压疮认知程度比较 例(%)

活动前

活动后 持续改进后

X2 P值 例数 80 80 80

了解 34(42.5)62(77.5)69(86.25)

部分了解 16(20)10(12.5)6(7.5)43.223 <0.01

不知晓 30(37.5)8(10)5(6.25)讨论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住院患者普遍缺乏压疮知识。表1显示活动前51.6%的患者不知道什么是压疮;61.6%的患者不知道压疮发生的因素;56.6%的患者不知道压疮的预防方法。有资料表明[6],压疮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及家属掌握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多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住院患者及家属有关防治压疮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教育方式可采用宣传广播、图片示教、护理人员下病房亲自示范操作、组织患者及家属之间互相交流经验等。以护士亲自下病房示范操作为主。

品管圈活动近年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本科室通过调查并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科室压疮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将提高压疮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作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原因并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发放知识手册,利用口头教育等多形式提高了患者对压疮知识的知晓率。

在品管圈活动的运用过程中充分强调团队作用和圈员共同参与,每次活动都由圈员轮流担任会议主持和记录,这种模式为护士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展示个人价值的平台,使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升。在活动中培养了护士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的意识,学会了运用原因分析、对策寻找和效果确认的系统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幸国,赵青威,李盈,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药

物与临床,2009,12(4):233-235.

[2]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 .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

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

[3]孙莉,尹安春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 .医学与

哲学,2013,34(16):94‐96 .

[4]万蓉,冯丽梅.顾丽磊.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对压疮认知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

杂志,2009,2(26):32~35.

[5]徐蕾,姚丽文,侯黎莉,等.老年患者家属压疮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护理干预[J].上

海护理,2006,7(6):38~40.

篇10:品管圈心得体会

2013年8月23日,永宁肾内科品管圈正式成立,我有幸被大家选为圈长,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大家怀着兴奋又忐忑的心情踊跃的参加到品管圈中,总共参加圈员有12名。在此之前我们都对品管圈感到很陌生,通过几天学习了解了品管圈也叫做质量管理小组,英文简写为QCC。是日本石川馨博士研究的,由4~10人组成的小圈团体,通过集思广益,团体讨论的方法解决我们护理工作中的问题。首先我们的任务就是列出问题的清单,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提出了几个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在大家的发言中,我们每个人不再是被动的木偶,大家积极主动的献计献策,通过大家一致同意我们命名品管圈为“救生圈”,希望病人在最无助,最需要的时候,我们愿意作为救生圈帮助他们托起生命的希望。我们又以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我们主题,主题为“提高24小时小便尿蛋白采集标本正确率”。有了主题,我们就有了目标。

品管圈的方式改变了过去一成不变的领导分配任务的模式,每一个圈员都是主人翁,增加了大家的责任心,不但能通过查找文献资料,让大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还能发掘出每个人潜在的能力。在中途,我们也会遇到困难,在讨论时我们也会发生分歧,但是大家都有一颗做好品管圈的恒心,困难和分歧都会引刃而解。

品管圈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死板严肃,是活泼愉快的气氛。现在每个人都会主动提出问题,我们也会一起讨论,在这个时候,这不仅仅是个品管圈,也是同事之间沟通的桥梁,也增加了同事之间的默契。圈员之间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大家都同心协力的互相帮助。一个人的力量远远没有团队的力量强大,我相信有了愉快的气氛,辅导员老师的帮助,我们的品管圈活动一定会办的有声有色。

接下来我们还要学习很多关于品管圈的知识,例如雷达图、直方图、柏拉图、甘特图、推移图、流程图等等。以前觉得作为护士的我们,不会运用到这些知识,但是品管圈带给我们了无限可能。在很多时候都会对自己说我不会做,我做不好,太难了,每天还要忙临床,晚上还要整理资料,学习绘制体表,好辛苦。但是每个人都有尚未发掘的潜能,希望被肯定、尊重,不要总是为自己找借口。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都会是你一辈子的财富,并可以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增加危机处理的能力,更好的服务病人。

篇11:品管圈发言稿

以往的我们都是问题的被动者和从属者,而今天“品管圈”来了,我们成了问题的和改善者管理者。我们能够参与到问题的管理中我们很有参与感、自豪感、很有成就感。一个生命的诞生,给家庭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幸福、社会有了和谐、国家有了希望,经过我们圈员的商定我们的圈叫“幸福圈”。意义是一个生命的诞生,却带来了无限的幸福

我们的圈徽是呵护之花,花蕊代表我们妇产科的产妇和她刚刚出生的宝宝,花瓣代表我们 妇产科的护理人员用我们的责任心、细心、和爱心呵护着她们,双手代表着我们全科的医生和护士,粉色象征着爱、黄色象征着幸福、绿色象征着生命,我们用我们的双手托起了生命、托起了幸福、托起了未来

篇12:品管圈中医操作

关键词:品管圈;儿科;腕带佩戴;规范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87-02

在同一个工作现场具有类似的工作性质进行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并且能够自发的完成品管理工作的集体称为品管圈?提升管理过程中的愉悦度,加强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的培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管理的实际效率?我们在患者腕部佩戴腕带是为了形成一种标识,进而准确地识别患者的身份?由于腕带的差异性,让医护工作者能够通过腕带识别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从而确保医疗护理的安全?

1 资料與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666例,随机将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7月13日住院患者361例分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前),并将2014年12月住院患者305例作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腕带规范使用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我们于2014年的5月正式建立了品管圈,活动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小组一共12名成员?小组成立后,鼓励大家积极地参与圈员的竞选活动,设置圈长和辅导员,并定义为“爱带圈”并设置相应的标志物?该小组成立之后,做好全圈成员的各项分工,责任到人?通过品管圈活动来提高我们腕带佩戴的规范率?

1.2.2 主题选定:圈员应当积极的分析本科室存在的诸如降低住院患者的坠床率,降低患儿的腕带佩戴的缺陷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100%完成消毒洗手程序,并且对这四个主要问题进行投票,根据重要性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来选取合适的主题?其中将“提高腕带佩戴规范率”定位本次活动的主题,理由如下:第一,患儿的病症识别度提升减少临床治疗的错误;第二,便于准确的落实核查制度;第三,有效的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提升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第四,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问题?

1.2.3 目标值设定:根据圈员的能力,累积的百分比以及现在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目标值?

1.2.4 对策与实施:第一,加强相关法律文献的学习,提升安全意识?护理人员提升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安全意识,明确了解腕带佩戴和医疗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腕带的佩戴加以重视,在进行腕带佩戴之前应当核实患者的姓名和床头卡,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第二,对于因佩戴腕带而产生皮肤过敏或者破损的患者,应及时取下腕带,更换佩戴部位或者佩戴于衣袖外面;第三,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使其了解腕带的重要性,进而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观察组的规范使用率81.72%(295/361)显著高于对照组62.1%(189/3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进行品管圈的护理方式,其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该方式崇尚的是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医院管理模式,是PDCA这种循环式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的医院护理中得到的具体应用,减少了传统的护理方式所具有的缺陷,该方式重点在于培养护士的质量意识,提升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圈让护士有了更多自我管理的自由,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意识,圈员们的工作积极性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为护理工作创造了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该种护理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圈员的潜能,集合整个群体的智慧力,以团队的方式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提升了大家的参与意识和成就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工作的实际意义和基本目的,促进护理团队工作精神和文化建设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规范使用率81.72%(295/361)显著高于对照组62.1%(189/3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品管圈活动不仅规范了腕带的使用,提升护理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而且提高了小组成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岑慧萍,章晓军,孙利洁.品管圈话动在儿童留置针规范留置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712-714.

篇13:学习品管圈(QCC)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

1、由来 美国的始祖

起始于1950年Deming﹝戴明﹞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以及1954年Juran﹝朱兰﹞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

沿革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日本人不只是训练工程师与主管阶层而已,而是有计划的大量提高生产力。品管部在美国是很大的部门,成员包括品管工程师、信度工程师和其它领域的专家;反观日本,广泛的教导各领域经理品管的方法后,可以缩减庞大的品管部门以及专门的工程师。

日本施行的结果

日本到了1966年四月就有超过10,000个品管圈,且每圈都展现以下的特质:(1)每圈平均节省美币3,000元。

(2)日本整体的改善总共达到3亿美币的效益。

(3)经理和工程师没有花费时间就可以有这些成果,依旧处理跨部门与高层的营运计划。

(4)分析很多突发的问题,降低变异性与预防复发。

(5)工作场所就有很多很棒的管理手法,如:更清楚的判读标准、更完整的手法,更好的数值回馈和管制图。

2、思考方向

当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甚至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的时候,因此,就要教如何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而且,要教如何列出主要问题可能的清单,在由中找出真正的问题。然后要帮忙找出解决的方法。最后,一定要教如何在掌握的现况中,保持成果。所有参加者都可以获得以下的好处:品管圈会议中可以有机会在大众面前讲话。彼此结交更多的朋友,有助于营造工作场所愉快的气氛。更能意识到本身工作的重要性与职责,因而对自己的工作更感到自豪。改善了个性,与养成专心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品管圈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到家庭生活上。

3、注意问题

确立企业精神培养企业文化

企业方针目标也就是所谓的“企业精神”,当一个企业确立了这样一个精神,才能使员工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改变员工的思想意识,才能使员工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创造力。现代的管理学这样认为:企业成败已经不完全取决于严格的管理制度,还取决于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发挥,因此企业精神构成了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企业精神的培育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和作风紧密相关,尤其是创业时期的领导人,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对企业精神的定型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文化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是企业员工信念和凝聚力的体现,即以人为本,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领导者如果管理有方,措施得力,在企业中建立了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企业文化,确立了一种能够使企业领导与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目标一致的企业精神,那么企业管理一定会成功,经济效益一定会提高。

领导要重视QCC活动

领导要重视QCC活动,并动员、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搞QCC活动。

QC源于基层,产生于班组,它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或现场存在的问题而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小组,所以必须要动员所有员工积极、热情的投入到搞QCC活动中去,而这一基本要素又必须是企业领导或主管人员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因为领导重视QCC活动,注重质量管理,QCC活动才会如虎添翼。

加大内部工作岗位培训力度

加大内部工作岗位培训力度,充实QCC技术力量。我们常说的“质量兴业”实质就是“人才兴业”,产品的质量就标志着企业员工的素质,像我们这种服务性行业更甚,因此员工的岗位再教育是现代做作业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QCC质量的保证。邓小平曾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因而落实岗位再教育的任务是领导者必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员工教育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更充实QCC的技术力量。

加大对QCC活动的财政投入

要加大对QCC活动的财政投入,加大对QCC成果的奖励力度。QCC活动的成果如果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企业领导者又能给参与QCC活动的人员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必定能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更良性的循环,创造出更高质量的成果。加大对QCC先进设备的添置,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技术智力投资,这样就更能使QCC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活动内容 组圈

(1)根据同一部门或工作性质相关联、同一班次之原则,组成品管圈。(2)选出圈长。

(3)由圈长主持圈会,并确定一名记录员,担任圈会记录工作。(4)以民主方式决定圈名、圈徽。

(5)圈长填写“品管圈活动组圈登记表”,成立品管圈,并向QCC推动委员会申请注册登记备案。

活动主题选定制定活动计划

(1)每期品管圈活动,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活动主题进行,结合部门工作目标,从品质、成本、效率、周期、安全、服务、管理等方面,每人提出2~3个问题点,并列出问题点一览表。

(2)以民主投票方式产生活动主题,主题的选定以品管圈活动在3个月左右能解决为原则。

(3)提出选取理由,讨论并定案。

(4)制定活动计划及进度表,并决定适合每一个圈员的职责和工作分工。

(5)主题决定后要呈报部门直接主管/经理审核,批准后方能成为正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

(6)活动计划表交QCC推行委员会备案存档。(7)本阶段推荐使用脑力激荡法和甘特图。目标设定

(1)明确目标值并和主题一致,目标值尽量要量化。(2)不要设定太多的目标值,最好是一个,最多不超过两个。

(3)目标值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4)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现状调查数据收集

(1)根据上次的特性要因图(或围绕选定的主题,通过圈会),设计适合本圈现场需要的、易于数据收集、整理的查检表。

(2)决定收集数据的周期、收集时间、收集方式、记录方式及责任人。(3)圈会结束后,各责任人员即应依照圈会所决定的方式,开始收集数据。(4)数据一定要真实,不得经过人为修饰和造假。(5)本阶段使用查检表。数据收集整理

(1)对上次圈会后收集数据过程中所发生的困难点,全员检讨,并提出解决方法。(2)检讨上次圈会后设计的查检表,如需要,加以补充或修改,使数据更能顺利收集,重新收集数据。

(3)如无前两点困难,则圈长落实责任人及时收集数据,使用QC手法,从各个角度去层别,作成柏拉图形式直观反映,找出影响问题点的关键项目。

(4)本阶段可根据需要使用适当之QC手法,如柏拉图、直方图等。原因分析

(1)在圈会上确认每一关键项目。

(2)针对选定的每一关键项目,运用脑力激荡法展开特性要因分析。

(3)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要求具体、明确、且便于制定改善对策。(4)会后落实责任人对主要因素进行验证、确认。

(5)对于重要原因以分工方式,决定各圈员负责研究、观察、分析,提出对策构想并于下次圈会时提出报告。

(6)本阶段使用脑力激荡法和特性要因法。对策制定及审批

(1)根据上次圈会把握重要原因和实际观察、分析、研究的结果,按分工的方式,将所得之对策一一提出讨论,除了责任人的方案构想外,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见。

(2)根据上述的讨论获得对策方案后,让圈员分工整理成详细具体的方案。

(3)对所制定的具体对策方案进行分析,制定实施计划,并在圈会上讨论,交换意见,定出具体的步骤、目标、日程和负责人,注明提案人。

(4)圈长要求圈员根据讨论结果,以合理化建议的形式提出具体的改善构想。

(5)圈长将对策实施计划及合理化建议报部门主管/经理批准后实施(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不参加合理化建议奖的评选,而直接参加品管圈成果评奖)。

(6)如对策需涉及圈外人员,一般会邀请他们来参加此次圈会,共同商量对策方法和实施进度。

(7)本阶段使用愚巧法、脑力激荡法、系统图法。对策实施及检讨

(1)对所实施的对策,由各圈员就本身负责工作作出报告,顺利者给予奖励,有困难者加以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和修改计划。

(2)对前几次圈会做整体性的自主查检,尤其对数据收集、实施对策、圈员向心力、热心度等,必须全盘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3)各圈员对所提出对策的改善进度进行反馈,并收集改善后的数据。效果确认(1)效果确认分为总体效果及单独效果。

(2)每一个对策实施的单独效果,通过合理化建议管理程序验证,由圈长最后总结编制成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报告书,进行效果确认。

(3)对无效的对策需开会研讨决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对策。

(4)总体效果将根据已实施改善对策的数据,使用QCC工具(总推移图及层别推移图)用统计数据来判断。改善的经济价值尽量以每年为单位,换算成具体的数值。

(5)圈会后应把所绘制的总推移图张贴到现场,并把每天的实绩打点到推移图上。(6)本阶段可使用检查表、推移图、层别图、柏拉图等。标准化

(1)为使对策效果能长期稳定的维持,标准化是品管圈改善历程的重要步骤。(2)把品管圈有效对策纳入公司或部门标准化体系中。成果资料整理(成果比较)

(1)计算各种有形成果,并换算成金额表示。

(2)制作成果比较的图表,主要以柏拉图金额差表示。

(3)列出各圈员这几次圈会以来所获得的无形成果,并做改善前、改善后的比较,可能的话,以雷达图方式表示。

(4)将本期活动成果资料整理编制成“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5)本阶段可使用柏拉图、雷达图等。活动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1)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总还存在不足之处,找出不足之处,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2)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来了,所以问题改善没有终点。

(3)按PDCA循环,品质需要持续改善,所以每完成一次PDCA循环后,就应考虑下一步计划,制定新的目标,开始新的PDCA改善循环。

成果发表

(1)对本圈的“成果报告书”再做一次总检讨,有全体圈员提出应补充或强调部分,并最后定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品管圈中医操作】相关文章:

品管圈05-03

品管圈问题05-22

学习品管圈06-02

2016品管圈总结05-08

品管圈活动心得05-12

品管圈小组护理05-05

学习品管圈(QCC)05-24

品管圈改善报告总结05-27

品管圈工作总结04-22

品管圈演讲稿05-30

上一篇:2007---2008第一学期团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醋炙法